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处理和分析地面、大气和水体等目标的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环境监测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实现对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测、数据的快速获取和分析,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而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信息,实现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中的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及时发现和跟踪大气污染源,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二、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环境的污染和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水体的遥感影像数据,实现对水体质量、水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体中的蓝藻、浮游植物等有害生物的分布情况,及时预警水环境问题,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遥感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壤的遥感影像数据,实现对土壤类型、土壤湿度、土壤质地等信息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土壤的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关键指标,帮助农业部门科学施肥、合理种植,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四、遥感技术在植被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的生长状态和覆盖情况对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植被的遥感影像数据,实现对植被覆盖度、植被生长状态、植被类型等信息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森林覆盖率的变化、草原退化的情况等,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五、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地,城市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器或飞机等,通过对地球表面反射、发射和散射的电磁波进行探测、记录和解译,从而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遥感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时空观测和监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一、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 植被遥感监测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覆盖状况、生长状态和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植被的光谱信息、叶片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数据,实现对植被生长状态和覆盖面积的监测和评估,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3.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土地利用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变化等信息,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4. 生态环境灾害监测生态环境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时,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灾害范围、灾情程度等信息,快速、准确地评估灾害影响,为灾后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优势1. 全时空观测能力:遥感技术具有全时空观测能力,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和评估,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

2. 高精度数据获取: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球表面信息,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4. 多源数据融合:遥感技术可以将多源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多角度、多维度的监测和评估,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多层次的数据支持。

三、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1. 水体富营养化监测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水体叶绿素浓度、透明度等信息,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水质监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森林覆盖状况监测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森林覆盖状况、植被生长状态等信息,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环境,各种先进的技术应运而生,其中遥感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就像是一双“千里眼”,能够让我们从遥远的地方获取大量关于环境的信息,为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而是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从而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它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等诸多优点,这些优点使得它在环境监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大气中气溶胶、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信息。

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它们会影响大气的能见度和气候。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气溶胶对太阳光的散射和吸收来确定其浓度和分布。

对于臭氧这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遥感技术能够监测其在大气层中的垂直分布和浓度变化,帮助我们了解臭氧层的状况以及臭氧污染的趋势。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沙尘暴等天气现象,为提前预警和应对提供重要依据。

在水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同样大显身手。

它可以对水体的水质参数进行监测,如叶绿素浓度、悬浮物浓度、透明度等。

叶绿素浓度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遥感影像的光谱分析,可以估算出叶绿素的浓度,从而了解水体的营养状况。

悬浮物浓度会影响水体的浊度和光学特性,遥感技术能够根据水体反射光谱的变化来推算悬浮物的含量。

另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水域的范围、水温和水流量等,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监测河流、湖泊的水位变化时,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面积、连续的观测数据,帮助我们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为防洪抗旱、水资源调配等决策提供支持。

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能够对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等进行监测。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植被的反射光谱特征来估算植被的类型、覆盖度和生长状况。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和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它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环境监测需求出发,分别介绍遥感技术在气候变化监测、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一、气候变化监测气候变化对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及时准确地监测气候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而遥感技术具有广覆盖、实时性高和定量性强的特点,使其成为了监测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通过获取卫星图像和气象数据,可以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要素进行监测和分析,比如温度、降水、风向和气压等指标。

而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监测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资源,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是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之一。

而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并评估地表水、地下水和湖泊等水体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制定水资源管理策略。

通过获取遥感图像,可以研究水体的水质、叶绿素浓度、溶解氧含量等水质指标,以及湖泊和河流的湖岸线和河岸线的变化情况。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水体中的漂浮物和水藻等生物量,为水生态环境的评估和保护提供支持。

三、土地利用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对土地利用的监测和评估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用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和变化检测。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区域扩张和缩减情况。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提供土地覆盖的空间分布信息,为农田管理、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通过获取遥感影像,可以监测和评估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和森林状况等生态环境指标。

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监测草地退化、沙漠化和湿地变化等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地面物体的电磁辐射信息,进行远距离观测和测量的技术手段。

它具有高效、快速、全面的特点,因此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大气污染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气中的气体和颗粒物的光谱信息,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大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情况,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气候变化研究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球表面温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情况,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水质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水体的光谱信息,实现对水质的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大范围内的水质情况,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水资源管理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为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土壤污染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壤的光谱信息,实现对土壤污染物的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内的土壤污染情况,为土壤修复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土地利用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情况,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为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生态系统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制定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物种分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物种的分布和数量情况,为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物种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变化,为制定物种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对地面、水面及大气中电磁波辐射能的接收、记录和处理,获取被观测物体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特征的技术。

因其具有数据全面、覆盖面广、时效性强、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等特点,早已成为现代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

一、环境监测中的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环境监测:遥感技术通过监测地表反射率、辐射温度、植被信息等参数,实现大气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气泡粒子等环境参数的监测和预测,例如MODIS、Terra、Aqua等卫星已经成功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及气象预警等领域。

2.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的水质、水体温度、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等都是通过遥感技术来实现。

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可以获取湖泊、海洋、河流、港口等水域的海流、水深、水温、浮游植物和水体透明度等信息,从而判断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3.土地环境监测:土地环境的资源利用、生态系统的状况、土地覆盖变化等都是通过遥感技术来实现。

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覆盖进行定量化、时序化观测,进而掌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生态环境状况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信息,以及对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支持。

4.噪声环境监测:随着工业、交通、建筑等人类活动的增多,噪声污染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工业区、交通枢纽等场所的噪声环境监测和分析,为噪声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生态保护中的遥感技术生态保护的核心是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的管理。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空间感知技术,可以提供从区域到点的、跨尺度的生态环境信息。

因此,遥感技术在生态保护中具有以下的应用:1.森林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对全球的森林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森林面积、森林结构、森林状况、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

而它所提供的空间感知数据可以为基于模型、基于规则的森林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和森林防灾等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方式获取大地表面地图和卫星影像的技术,近年来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该技术可以提供各种环境信息,如地表测量、地理信息、空气质量数据、森林状况等,可用于了解不同地区环境状况、监控环境状况变化等。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地表测量遥感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土地覆盖率、水资源分布和变化、岩石类型、植被覆盖率、溪流等参数,可以帮助农业、林业、水资源管理以及城镇规划等部门更好地了解土地、水、植被分布状态,以便做出更好的管理和决策。

例如,可以利用遥感技术确定建设在沙漠中的光伏发电站的合适位置,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二、地球物理学研究遥感技术可以分析地球物理学的一些数据。

例如,通过卫星的多光谱图像,可以检测水体中的氮气、磷、营养物质等污染物,分析 atmospheric correction models,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除了水体,还可以通过地球物理学的方式去分析油田中的油气资源、矿床类型,地震预测等等。

三、气候变化回顾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公共问题。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进行气候变化回顾,还可以监测和预测气候变化。

可以利用该技术来跟踪海平面上升、洋流变化、热带风暴等自然灾害,以及研究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以便制定灾害防范和环保政策。

四、森林状况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森林健康状况、生长状态,并及时发现火灾、病虫害等情况。

该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非法砍伐和采伐。

有了这些信息,可以采取合理措施进行保护,避免更多的森林破坏和环境破坏。

五、助力城市规划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状况、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等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可靠的决策依据,帮助城市管理者优化城市布局,减轻交通拥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就以上几个方面而言,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在环保和生态平衡保护领域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有望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帮助。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一、引言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或卫星器具从地面获取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其在环境监测与资源调查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别从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两个方面,探讨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其优势。

二、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 大气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大气中的气溶胶、反照率和温度等参数,对大气质量进行评估。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二氧化碳排放、火山喷发等事件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

2. 水环境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水质进行监测,例如测量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水体中的藻华以及水生态系统的变化。

3.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土地的不同特征(如植被、建筑等)进行监测,评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情况。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和控制城市规划、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三、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1. 矿产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地面反射率和辐射特征,对地质结构进行分析,进而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和类型。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地掌握地下矿藏的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2. 森林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植被的生长情况、覆盖面积等参数,实现对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评估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以及植被类型等因素,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农田资源调查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农田的植被覆盖情况、土壤质量等参数,评估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益。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农田进行分类和评估,优化农业布局,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遥感技术应用的优势1. 非接触式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的非接触式监测,无需对环境进行直接干预,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和破坏。

2. 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表影像,能够捕捉到地表环境的细微变化,并提供多时相的数据,方便进行动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摘要]遥感技术比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台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各个方面。

本文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海洋监测、大气监测和土地覆盖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遥感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及展望。

[ 关键词]遥感技术; 环境监测; 应用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Environment MonitoringAbstract: T h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with the incomparable superiorit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monitoring stations has being widely applied in pollution monitoring of atmosphere, water quality and solid waste and change of land utilization type and ecological vegetation. T he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monitoring of atmosphere, water quality and ecological vegetation.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pplication1 概述遥感是20 世纪60 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1 ] ,是一种应用探测仪器, 不需要与探测目标直接接触, 通过记录目标物体的电磁波谱, 从而分析解释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让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成为现实; 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 实现对地物的动态监测;其数据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可比性和经济性。

1992 年,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并通过以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各国共同接受的发展战略, 在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的数百个项目中, 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2 ]。

全球《21 世纪议程》中还指出, 评价可持续发展的进度的方法是利用各种指标体系衡量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改变[2 ]。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自然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城市规划等各方面。

其应用研究涉及的领域广、类型多, 既有专题性的, 也有综合性的, 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研究、作物估产、国土资源调查、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水土保持、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草场资源、渔业资源、环境评价和监测、城市动态变化监测、水灾和火灾监测、森林和作物病虫害研究等。

至今它仍以多空间分辨率、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和数据使人们能够分析环境和自然资源等的时空变化规律, 推动人类和谐进步与发展。

2 遥感技术在环境各方面的应用2. 1 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通过对遥感信息的分析、仿真和模拟,可以获得影响海洋理化和生物过程,如海冰运动、海流循环模式、海表面等温线分布、叶绿素浓度等相关参数。

在现代海洋渔业中,遥感已成为渔情分析和预报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在海洋污染监测方面,卫星遥感可实现对海洋大范围、全天候的污染监测,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 2 在大气环境中的应用2.2.1. 对大气气溶胶的监测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弥补了一般地面观测难以反映气溶胶空间具体分布和变化趋向的缺陷,为全球和区域气候研究及城市污染分析提供了研究资料。

毛节泰等[1章伟伟,过仲阳,夏艳. 利用MODIS 监测沙尘暴的影响范围[J ]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 (6) ] 利用MODIS 卫星资料测量了北京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同时与地面光度计的测量结果比较,试验证明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比较接近,说明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气溶胶是一种地面遥感监测较好的替代方法,可以弥补地面遥感地面观测空间覆盖不足的缺陷。

2.2.2. 对沙尘暴的监测目前对沙尘暴的遥感监测主要是利用MODIS和NOAA/ AV HRR 数据。

章伟伟[2 范一大,王秀山. 中国北方典型沙尘暴的遥感分析[J ] . 地球科学进展,2002 (2)] 等采用EOS -Terra/ MODIS 数据通过分析沙尘暴的波谱特征和MODIS 传感器通道的特点,采取基于双通道阂值的叠加分析法对对内蒙古的沙尘暴进行了提取监测。

范一大等[3 胡顺星,胡欢陵,周军.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测量对流层臭氧[J ] . 激光技术,2001 (6)] 提出了利用NOAA/ AV HRR 数据提取沙尘暴信息和沙尘暴信息密度割的方法,经与气象数据对比验证,结果比较满意。

2.2.3. 对有害气体的监测人为或自然条件下产生的SO2 、氟化物等对生物机体有毒害的气体,通常采用间接解译标志监测。

植被受污染后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下降,其颜色、纹理及动态标志都不同于正常植被,利用这些特点可以间接分析污染情况。

王雪梅等将像元信息概化为土壤、植被、水体等基本信息类型的线性集合与污染气体信息的简单叠加,首次从TM 卫星数据直接定量提取珠江口地区大气污染气体累加浓度信息。

2.2.4. 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监测利用热红外遥感测定地物的辐射温度,推算出地物温度,进而根据热效应的差异,能有效地探测出热源。

利用光学技术或计算机对热图像作密度分割,根据少量同步实测温度,正确绘制出城市的等温线,可详细反映该城市热污染的分布情况。

马跃良等[6 ] 利用Landsat TM/ ETM+ 热红外波段数据,根据辐射传输方程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定量计算了广州市城区1988 年、1995 年和2002 年的地表温度,分析了广州市热岛扩展的时空演变格局。

2. 3 土地覆盖利用变化在中的应用土地覆盖利用变化(LUCC) 研究是遥感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需要多时段、动态的遥感图像资料。

要获得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首先需要对同一地区不同时段的图件进行LUCC 分类,这也是对土地覆盖进行动态监测的依据。

史培军等利用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分析了深圳市15 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及驱动力。

此外,在环境灾害监测也能发挥作用。

/近来被应用在国家范围内发展大范围陆地覆盖图的一个方法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 I) 或绿色指标的使用。

用这种方法包括在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上遥感数据的检查对研究陆地覆盖调查精确性和可靠性可能的机制, 另外和现有地图或详细目录的比较, 结合实地考察确认。

DAV IDE. TU RN ER [18 ]以详细目录和以遥感为基础的当代绿荫面积估计与潜在的植被图显示过去土地利用变化大小和未来变化的可能性。

2. 4 在植被生态环境中的应用植被是环境的重要组成因子, 也是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的最好标志之一, 同时也是土壤、水文等要素的解译标志[1 ]。

对大型植被群落的调查一般受不易接近目标物的限制。

因此, 遥感对于估计大型植被和生物物理和生态学参量的关联是一种非常有利的工具。

遥感图像的使用允许进行临时研究, 并提供周围地区全面详细的信息。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处理技术的增强, 植被特性例如种类成分, 叶面积指数, 单位面积或体积的植物数量, 光合作用辐射和吸收, 甚至化学成分都可以通过放射数据测定。

水上植被光谱特征的原理与地面植被的相同。

在叶的水平上, 叶子色素的存在和浓度决定了在可见光谱区域的响应, 叶子的形态和水容量是红外线波长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在个体水平上, 生物物理因素如叶子的分布状态, 叶子密度和倾向性和整个的遮盖结构很重要。

2. 5 在大规模工程建设环境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水电工程建设前期的区域稳定性评价及周边地区环境地质调查中具有客观、快速和高效的优势, 可为电站站址的选择和工程线路的比选提供客观依据[18 ]。

例如, 为了对电站可行性论证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资料, 我国从80 年代初开始, 先后在雅龙江二滩电站、红水龙滩电站、长江三峡电站、黄河龙羊峡电站、金沙江下游白鹤滩、溪落渡及乌东德电站库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区域性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 进行了区域地质背景、库岸稳定性、库岸土地利用、淹没损失、库区环境等各项调查。

/在成都平原, 利用遥感资料成功地划分出强富水区、富水区、中等富水区和弱富水区, 结合其他资料, 计算出了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及开采资源量; 在青海柴达木盆地, 利用遥感图像划分出了地下水的富水地段, 初步确定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埋藏深浅和地下水水质的相对好坏。

西部干早区共有冰川22591 条, 占全国冰川总数的50% 左右, 融雪水是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遥感技术特别是微波遥感是冰川和融雪水调查最为有效的手段。

3遥感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社会对环境的重视引起了人类对环境信息的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新的兴趣。

在遥感发展的早期阶段, 环境信息的使用受限于遥感数据图像失真和低分辨率, 数据校正不准确性, 光学和热量传感器对云的不可穿透性等问题。

近期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感器种类的增多, 对整个光谱段监测的实现和数字化处理和解译可信度的提高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 雷达卫星的使用, 在观测基地地区和云覆盖的热带森林方面是个很大的进步。

/技术的障碍已不是制约遥感事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重要的是来自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的大量监测数据的存储及转化问题, 例如在19 世纪90 年代末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生态系统包括全球变化, 热带森林采伐和温室气体作用的研究信息系统和调查的EO S (地球观测系统) 卫星, 数据将以每天千兆字节的速率获取; 环境信息需求的不确定性; 从遥感的前期试验应用阶段到实用化和产业化阶段的转化; 经济支持(如获取遥感数据的成本和设备及其试验的相关成本已经足够对遥感数据的利用构成阻碍) 及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

4 对策与建议首先要以满足我国新时期环境保护业务工作需求为目标,提高环境卫星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定标精度、信噪比等技术指标和技术能力。

综合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偏振遥感和多极化SAR 等技术,发展新型环境遥感专用载荷。

重点针对水体叶绿素、悬浮物、透明度、总氮、总磷、水温、石油污染、化学污染等监测,发展多模式的多光谱(偏振) 环境成像仪、可编程高光谱水环境成像仪等水环境遥感专用载荷;针对大气SO2 、NOX 及COX 等大气污染指标的监测,发展紫外P短波红外大气吸收光谱仪、红外高光谱大气环境探测仪等大气环境遥感专用载荷,为满足业务化环境遥感监测和应急响应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