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新千年第一缕阳光
• 经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认可,基里巴斯是世界上 第一个进入新千年的国家。在距塔拉瓦约2500公 里、位于其最东端的“千年岛”上,首先看到新 千年曙光。 • 1884年华盛顿国际天文会议确定的国际日期变更 线,从该国中部穿过。1994年,将最东端的加罗 林岛命名为“千年岛 ”,意指世界上第一个看到 新千年曙光的岛。 • 紧接着基里巴斯迎来新千年曙光的国家是新西兰。 第一缕阳光于当地时间1日5时49分首先照耀在新 西兰东部皮特岛海拔231米高的哈克帕山上。是世 界上公认的2000年曙光首先到达、长期有人居住 的地方。
4.五带 •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为热带、温带、 寒带。 •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 阳辐射最多。 •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 极夜现象。
5.四季 A、24节气和12宫(星座) • 为 了表 示 太 阳 在周 年运动 中到达的 黄道位置 ,我国 传 统历 法 按 太 阳黄 经 , 把 黄 道等 分 为 24 弧 段 ,全 年 相 应地 分 为 24 时 段 ,都 叫 做二十四气。 • 为 了同 样 的 目 的 , 西 方 天 文 学按 太 阳 黄 经 , 把 黄 道 等 分为 十 二 官 , 分 别以黄 道十二星 座命名; 每宫跨 黄经 300 ,相当于我国的二 个节气。 • 二十四气和十二宫的划分, 都以春分点为起点。
200
400
线速度m/s
80
90
3、地球自转速度并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 (1)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主要趋势是减慢 • 据推测,在地球形成的初期,自转周期仅有4 小时。而现在已经计算出,距今5亿年前的寒 武纪晚期,自转周期为20.8小时,至泥盆纪增 至21.6小时,石炭纪21.8小时,三迭纪22.7 小时,白垩纪23.5小时,始新世23.7小时,目 前为24小时(太阳日)。 (2)地球自转还有季节变化。每年3—4月,地 球自转速度最慢,8月最快。但季节性日长变 化不超过0.5—0.6 毫秒。
第三节地球运动

2. 区时
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世界各国按其所在时区,实行分 区计时制度(区时制度)。每一时区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时间, 称为区时或标准时。(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
时区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西经度各7.5°为零时区,零时区 向东向西每15°划分一个时区,共划分24个时区:东1区、 东2区……东12区,西1区、西2区……西12区。
南斯拉夫科学家米兰科维奇(M. Milankovitsch)综 合了三者对气候的影响,很好的解释了第四纪的4 次大冰期及3次间冰期的出现,尤其是很好的解释 了最后一次冰期和5000年前后冰后期最温暖气候。
三、时间与历法
㈠ 时间
1. 地方时
地方时,是指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 同的地方时间。 时差:经度每差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360 °, 地方时相差24小时,即相差1天。
自转速度在变慢的过程中也有变快的阶段
自转变快的原因:地球上比重大物质在重力作 用下不断向地心汇聚。
4.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昼夜更替
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地方时
对自然地理环境演变的影响
⑴ 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 夜节奏
气温、湿度、风、蒸发、和降水等气候要素以及生 物生长发育等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都产生昼夜的节 律性变化。 地球适中的自转速度使地表热量分配适中,从而使 得许多过程不朝极端的方向发展。
⑶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 同的地方时间
地球自转产生天体的周日视运动,使不同经度上
的人们处于早、午、晚、夜等不同时间感受状态。
⑷ 地球自转运动的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演变的影响
①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

(3)中央经线 ①中央经线度数=该地时区号数×15°
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中央经线均能被15整除 ②时区的范围即将中央经线的度数土7、5°后的范围 3、区时的计算 概念: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 的时刻,称为区时,又称标准时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时区的区时,即东八区的区时, 120ºE的地方时
南半球—左偏
偏转的意义 对气流(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动等 都有一定的影响。
使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
N
1
2
3
1 2 3
S
河口沙坝
汊道间浅滩
三角洲平原
(三)地方时与区时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地方时的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转,不同的经度有不同的时刻。
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 地方时不同. ②地理位置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就早,地方时 的值就大.
昼夜更替意义:
如果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那么昼 夜更替的周期不会是一天而是一年。 同时,由于一个太阳日的时间既不是太 长也不是太短,昼夜更替的时间适中,使 得地表的增温和冷却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 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二)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偏转 规律 北半球—右偏 赤道上—不偏 (纬度越大偏转越明显)
线速度
因纬度而异 比较:北京和香港的 角速度和线速度
90°N
30°N
0°
赤道线速度V=1670 千米/小时 V=1670×cosΦ (Φ为地理纬度)
南北纬 60°处 , 为赤道的一半;极点为零
人类把人造天体送向太空必须具有第一宇宙速度才能 克服地球引力,为了节省燃料并使火箭具有最大的推 力,火箭发射应选择的地点与方向为( A D) A、向东发射 D、低纬度 B、向西发射 E、中纬度 C、向南发射 F、高纬度
高中地理 必修 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习目标:1.利用地球仪演示和多媒体动画,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
2.通过地球仪演示和讲解,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从而加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现象和读图分析,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从而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这节课我们将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板书)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呢?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运动。
我们先一起回顾地球的自传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
(板书)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的自转(板书)由初中所学的知识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自转轴就是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图3以太阳作参照。
在图2中可看出,地球在E2处时,P点还未两次对着太阳,即以太阳作参照时,地球自转还不到一周360°。
【演示动画】:地球继续自转(即P点继续绕圆运动),但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到E3处时,动画暂停,P点两次对着太阳。
【提问】从E1到E3,相对太阳来说,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角度是多少?学生回答:自转了一周多。
点击鼠标显示连线和“太阳日”。
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太阳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从E1到E3的时间间隔称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其自转的角度是360°59′。
完成表格内容,总结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总结
自转与公转运动规律与地理意义的比较
地球自转运动 地球公转运动
定 义 方 向 周 期
线速度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恒星日(转 360°) : 23 小时 56 分 4 秒 除极点外,赤道上最大, 向两极减少 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 (15°/小时)
速 度
角速度
(1)昼夜交替 地理意义 (2)不同经度的时间差异
三、地球的公转
远日点(7月初) 日地距离:1.521亿km 角速度:57′/d 线速度:29.3km/s
近日点
远日点
近日点(1月初) 日地距离:1.471亿km 角速度:61′/d
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线速度:30.3km/s
练习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S N
N
S
练习
2.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二、地球自转与时差
【实验】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观察地 球仪上形成的昼半球和夜半球。
由于地球是不透明 的球体,因此,地 球表面朝向太阳一 面为昼半球,背向 太阳的一面为夜半 球。
【实验】用手按地球自转方向拨动地球仪,观 察昼夜更替现象。
热 带
南温带 无阳光直射
南寒带
总结
自转与公转运动规律与地理意义的比较
地球自转运动 地球公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自西向东 恒星年: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秒 平均 1°/日 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自西向东 恒星日(转 360°) : 23 小时 56 分 4 秒 向两极减少 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 (15°/小时)7月6日来自12点7月7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36张PPT)

西六区 97.5°W~82.5°W 90°W 西五区 82.5°W~67.5°W 75°W 西四区 67.5°W~52.5°W 60°W 西三区 52.5°W~37.5°W 45°W 西二区 37.5°W~22.5°W 30°W 西一区 22.5°W~7.5°W 15°W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复习与回顾
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
二、动动脑筋
我们有时处在白天(昼半 球),有时处在黑夜(夜半球)。 地球上为什么存在黑夜和白天?
【模拟演示实验】
说明:用手电筒或投影仪的光线 模拟太阳的平行光线, 教师演示地球在太阳的光线照射 下,产生阴影
夜昼 半半 球球
已知某地经度,求其时区: 时区数=(某地经度+7.5)÷15 整舍余)
举例说明:
北京1160E 纽约740W 莫斯科380E 纽约740E
(取
时区差:某一时区到另一时区之差
(同-异+)
若两地同属东时区或者西时区,则时区差=大 时区数-小时区数; 若两地时区属于一东一西,则时区差=两时区 之和; 举例说明:北京东八,纽约西五,伦敦中时区, 东京东九
从西经20度向 东到东经160度 为东半球, 从西
经20度向西到东 经160度为西半 球。
二.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即:度数大的在 东。 (2)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即:度数大的在 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如果和小于180°,东经 在东,西经在西;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 (360°—和),且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如果和 等于180,则亦东亦西。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PPT

么?
(4)你认为我国什么地方四季最分明?说出根据。
活动探究
读图1.21,观察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从地球公 转方向、地轴倾斜方向、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等方面,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出来。
一年中,由于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上受太阳光照射的情 况不同,各地的昼夜长短也随之产生变化,因而人 们把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我国绝 大多数地区都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季节变化。
不自转:处于昼半球的永远是白天 ,处于夜半球的永远是黑夜。自然, 永远处在白天的温度就会很高,永远 处于夜晚的温度就很低。
活动探究
(5)假如地球是透明的,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学习新知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且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因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自转使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差异。经 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一小时。
第一章 ·认识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学习新知
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
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 大约是24小时。
活动探究
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其旋转方向,在图1.19上用箭头标出自转方向 ,并记下观察结果: 从侧面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_西____向__东___ ;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__逆___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则为__顺___时针方向。
活动探究
2. 演示昼夜更替现象
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
记录观察结果并思考:
昼夜
(1)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_______更替现象。
(2)读图1.20下列城市中先看到日出的是( A )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互动探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在图2中判断C、D两点分别是近日点还是远日点?
C为远日点,D为近日点
(2)比较图1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说出图2中地球由C至D和由D至C公转速度的变化。
角速度:A=B>N 线速度:A>B>N 由C至D,角速度、线速度均由慢变快,由D至 C反之
角速度 15˚/h 线速度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旋转中心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角速度 近日点(1月初)最快 线速度 远日点(7月初)最慢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思维活动
北极熊每年能比南极的企鹅多晒几天太阳,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造成 的,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多;而冬半年公转 速度较快,用时较少
6.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甲
7. 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这一天也是网购最集中的日子。 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 甲点
B. 乙点
C. 丙点
D. 丁点
8. 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
黄赤交角的形成和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 下面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2.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 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约是
A. 30° 1月 B. 60° 7月 C. 60° 1月 D. 30° 7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例题
已知地方时差求经度
1、当东经150º为8点,6点在哪儿? 东经120º 2、当西经120º为9点,15点在哪儿? 西经30º 3、当东经30º为8点,5点在哪儿? 西经15º
30
(2)时区与区时
30º 15º 0º 15º 30º 45º
180º
西西 中东东东
东西
……二 区
一 区
时 区
一 区
1
学习目标
•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
的变化。 •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2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14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5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动画演示
16
你画对了吗?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夏至(6.22)
●
23 。26 ' N
●
春分
●秋分 (9.23)
春分 ●(3.21)
0。
(3.21)
● 冬至
23 。26 ' S
(12.22)
概念: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往返运动。
周期: 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1回归年。
自转速度: 角速度:15°/每小时
(南北两极除外)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极为 0
1、“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哪里的线速度? (赤道)
2、哪个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南北纬60°) 8
地球自转规律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除两极点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晨线)晨昏线晨昏线
夜 半 球
判读方法: 沿地球自转方向 从夜进入昼为晨线 从昼进入夜为昏线
昼 半 球
21
晨昏线(圈)的画法
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大圆, 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2
晨昏线(圈)与经纬线的关系:
(1)与经线的关系:在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其它时间存在 夹角(0°-23°26′),随季节发生变化,二至时达最大。 (2)与纬线的关系:只有在二分日时与所有纬线垂直相交, 其它时间都会与地球上纬度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相切 的纬线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9
2、地球的公转
10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11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远日点(7月初)
近日点(1月初)
速度:
近日点(较快30.3km/s)
远日点(较慢29.3km/s)
12
地球公转规律
地球绕太阳的旋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
回归年变化。
17
在一天里面我们经历白天和夜晚, 那白天和夜晚的交替怎么产生的呢?
18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交替(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晨 夜弧 昏
线
赤道 黑
白
夜
天
太 阳 昼弧 光
线
晨
特点:
昏 线
(1)将地球平分为昼、夜两个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
• 例3: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00的城市是 …………………………………( )
• A、悉尼(150°E)
B、上海(120°E)
• C、洛杉矶(120°W) D、阿克拉(1、当120ºE为11点时,求140ºE为几点? 12点20分 2、当20ºE为1点时,求40ºW为几点? 前一天21点 3、当80ºW为16点时,求70ºE为几点? 第二天2点
(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所
在的纬度
晨线与昏线的判读
晨线与昏线的判读必须注意两点: 一是昼夜半球的位置; 二是地球的自转方向。
方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 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
A
C
B
D
AB为晨线,CD为昏线 ,AB和CD共同组成了晨昏圈 20
23
讨论
指出下列光照图中的晨线、昏线
24
在中国北京刚日出而在美国纽约已经日落, 为什么?
25
2、时差
(1)地方时
1)地方时的概念:各地因经度不同而时刻不同
2)地方时的特点: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地理位置越靠东地方时值越大
3)地方时的计算:经度每隔15°,地方时差1小时 经度每隔1°,地方时差4分钟
二 区
三 区
……十二
十 二
区区
①时区的划分: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东经所在时区为东时区,西经所在时区为西时区) ②时区数=经度数/15°(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若 所求值的余数大于7.5°,则时区数加1;若所求的值的余数小于 7.5°,则时区数不变。) ③每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的经度 = 时区数×150 (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
③区时计算 :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时区差)
a.求地区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b.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时刻加 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即“东加西减”。
7月初(远日点)最慢, 1月初(近日点)最快
13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概念: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 。
由于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 变的(一定时期内)所以赤道 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 黄赤交角也是不变的(一定时 期内)。 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 23°26′。 23°26'=南北回归线度数 66°34'=由南于北黄极赤圈交度角数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6
4)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15 °)
步骤:1)求经度差(同减异加) 2)求时差(经度差/15°) 3)“东加西减”原则
27
• 例1:当东经115°的地方时为9时30分时,东经 125°的地方时为多少?
• 例2:A地为东经120°当时的时间为10:20,B地 为东经90°,求B地的地方时。
地球公转
3
1、地球的自转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4
地球自转的周期
5
(运用图解法分析)
3600 360059′
23小时56分4秒 科学研究计时
24小时
生产生活计时
6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
7
思考: 归纳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变 化的一般规律?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 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