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测试规范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TD-LTE实验室测试RF规范

中国移动TD-LTE实验室测试RF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T D-L T E无线子系统射频测试规范T D-L T E R A N S u b-s y s t e m T e s t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R F d i v i s i o n版本号:1.1.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测试规范定义>测试规范是对网络设备/网络接口协议/设备性能进行的测试的依据,力图对该设备的功能,接口,协议,性能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测试。

该类技术文件应具有如下特点:1、全面性该类规范应该在其规定的测试范围内的进行全面的测试,以便反映该设备的是否真正正确的实现了功能/协议,以便完成对该设备的评价。

2、正确性测试规范作为鉴定设备的正确性的依据。

其表述的内容必须首先是正确的。

判断正确与否的测试结果必须是可以正确得到的,也是设备本身能够完成和必须完成的。

3、容错性测试规范必须对发生错误情况下设备的反馈进行详细的测试。

测试项目必须全面包括各种异常情况。

4、权威性该类规范是集团公司在测试和检验方面的重要文件,应该观点明确,测试项目全面,论述过程不应体现在正文中,可以根据情况在附件或编制说明中体现;在用辞上注意规范的强制性,不应使用建议性的语气。

所有检验结果都必须是确定的。

5、强可操作性该类规范是实际指导测试的文件,因此要具有强可操作性。

该规范直接为技术人员所利用,相关人员应该可以按照规范的规定直接进行实际测试。

<使用范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部,外部,用于指导集团公司和省公司进行网络实施、新业务开展时的设备测试和验收。

<与其他规范之间关系>在业务规范,总体技术要求,设备规范、接口规范基础上完成,是进行组建一个网络或者业务系统的设备的验收性指导性规范。

<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测试环境,测试配置,测试工具及测试方法的描述,设备的常规测试、功能测试、接口测试、协议测试、质量指标测试(性能测试)、计费结算功能测试、业务测试、网络管理、人机界面测试、可靠性测试、网络安全测试等等,目的是对在规定的范围内,对设备进行详尽的测试。

3-1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规范

3-1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DZ0130.2-94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2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岩矿鉴定、重砂鉴定、煤岩鉴定以及地质样品X-射线分析、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孢粉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电子显微镜分析、同位素地质年龄样品分析等测试质量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地矿行业单位,作为验收地质成果和审批矿产勘探报告中的测试质量的依据。

2.2 引用标准略2.2.1 GB8899-88《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的测定方法》。

2.2.2 GB6948-86《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

2.3 样品的采集和送样2.4 岩矿制片2.4.1 光薄片根据要求选择岩石、矿石上有代表性的部位,并按规定或在特殊标定的方位切片,不能随意切割。

制片时应确保样品编号无误。

2.4.2 普通薄片面积应22mm×22mm、厚0.03mm,厚薄均匀,清洁整齐;煤岩薄片沿垂直层理方向磨制(小口径岩芯样除外)。

厚度为0.01~0.03mm,薄片透明,片面完整。

薄片应无气泡、无裂纹、无掉块,无特殊要求应加有盖片。

盖片应略大于相应的矿(岩)片面积,碳酸盐类薄片留出三分之一部分不加盖片,以备染色。

载玻片厚度以不大于1.5mm为宜。

粘片树胶的折射率应保持在1.537~1.540范围内,使用其他粘片胶时应说明其折射率。

2.4.3 显微定量用砂片,其矿物含量和粒度大小应具代表性;制片前,必须采用四分法缩分取样,按粒度确定制片数量,并根据粒度变化,分级取样、制片。

2.4.4 岩组分析薄片,其标本定向方向应平行于载玻片的某一边。

如垂直+b方向磨片时,要将-b端平面粘在载玻片上。

防止岩片扭动、破碎。

定向标记必须清晰、准确地标注在薄片上。

载玻片厚度不超过1~1.2mm。

盖片面积为26mm×47mm 或24mm×32mm,磨去盖载玻片四周棱角,以防损坏费氏台玻璃半球。

2.4.5 气液包体薄片要峡谷面抛光,厚度0.1~0.7mm,以保持含包裹体矿物的透明度良好为宜;制片过程中湿度不超过80℃,以保证低温气液包裹体不致爆破。

测量实验室通用作业规定

测量实验室通用作业规定

测量实验室通用作业规范 Rev:A(内部适用)此规定主要是对实验室的一些日常测试尺寸,装夹方法,报告处理等一些日常工作根据积累的一些特制定成通用作业规定,以此来规范实验室的日常测试尺寸,装夹方法,报告处理等工作。

1.测量时,特殊字符使用方法如下:(1) “?”表示:a. 尺寸线标注不清,且没有电子文件.b. 图面标注明显错误.c. 尺寸严重变形.(2) “NONE”表示:a. 图面上设计有, 而工件上没有的.b. 工件因铆合而无法量测的. (如孔径)c. 喷漆尺寸, 抛光尺寸, 倒角尺寸在实物上未做出的.(3) “E”表示:现有的量测设备无法对测试样品进行量测的(如螺纹规).(4) “P”表示:量测工件因不允许破坏而无法量测的.(5)如在量测中有以上情况时,量测人应在量测备注栏加以备注.2. 公称值在0.5以下的R角,一般用R规进行比对量测,若无异样,键入一合格值,但有特殊要求的,按特殊要求作业.2.图面标示为”R”或”SR”的尺寸,若实物相符,量测值和公称值字段均输入”R”或”SR”.3.图面标示”MAX”或”MIN”之量测尺寸,应在尺寸引出线范围内找一个最大值或最小值.5. 凡图面上标注为“REF”的尺寸,除Nokia需量测外,其余的客户在量测值栏均输入“REF”表示.对于图面上标括号的尺寸除Nokia给量测值以外, 其它客户都按REF尺寸来处理.(华宝,MOTIOROLA等不用量测).6. 对于图面上标方框的理论正确尺寸,除NOKIA需量测外,其它客户如华宝,MOTIOROLA等没有标注尺寸号的均无需量测(特殊情况除外),如有标注了尺寸号的按理论正确尺寸处理.7. 对已有作业规范之工件严格按其规范进行作业,(NOKIA的产品要严格按作业规范来量测,若发现该料号没有规范, 应通知当班组长,由组长通知技术组.在规范做好前,此单可暂停不做.)8. 由于塑件成型后有毛刺边,严重影响尺寸的量测,规定以后在量测的过程中应避开毛刺或去除毛刺后再进行量测.9. 对于Nokia需用装夹治具才能量测尺寸的产品,当因申请人所提供之产品有料头干涉而无法装夹到治具上时,则必须要求申请人重新提供去除料头之后的产品,或是将治具进行让位加工之后对产品再没有干涉时方可量测.10. 当程序版次不符时,必须按照申请要求之版次图纸,修正程序后才能量测.11. 当图纸不清楚时,必须参考电子图档,不许估猜量测位置,任意出值,如无电子文件,待通知组长或联络申请单位确认量测位置后才能出结果.12. 当GRR量测结果超出要求规格时,必须重新检讨量测,如果由于样品原因造成GRR结果不过,必须要与申请单位说明,待确认无误后才能出报告.13. 有治具的产品必须使用治具装夹,不许任意找一替代品替代,如是治具原因造成产品变形或阻挡量测部位,可知会组长或技术组确认后再作量测.14 量测一些膜片状样品时,目前均采用治具压平四个角落量测,建议采购一块折射较小的玻璃平板,量测时,只需直接压平工件即可.15 重复尺寸量测顺序之原则如下:(A).圆周内角重复尺寸的量测顺序,采用逆时针排列方法,正上方或正上方之左为第一.如下图所示:(B).一般重复性尺寸量测顺序,首先按图面上的主视图确定工件的位置,依次以此时工件的上面,左面,前面,右面,下面,后面为先后排列顺序,然后再遵循每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1).如下图所示,先找出主视图K,然后将工件主视图之面面向自己,量测顺序依次是此时工件的上1,左2,前3,右4,下5,后6.)(2).同一方向图示有多层台阶面的情况,上下多层均归入上面,左右多层均归入左面,前后多层均归入前面,而下面,右面,后面始终只为一层.量测时遵循由外向内,由上到下分为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的原则.如下图所示量测顺序表示为:(a): (1)(2)(3)(4) (5)(6) (7)(8) (9)(10)(11)(12) (13)(14)(15)(16)(b): (1)(2) (3)(4) (5)(6)(7)(8) (9) (10)(11)(12)(13) (14)(15) (16)(17)16.量测一般原则:(1)就近原则无特殊说明情况下,量测点选取应靠近需测尺寸部位或图面尺寸引 出线部位。

实验室测试标准

实验室测试标准

实验室各项测试标准一、电流测试标准1、开机电流 350±50mA2、关机电流 0.2mA3、待机电流 2mA以下4、振动电流 200±20mA5、拨号电流 300±20mA6、通话电流 200±20mA7、拍照电流 200±20mA8、播MP3电流 600±30mA9、MP4电流 500mA10、TV电流 500mA11、上网待机电流 2mA以下12、搜网电流 340mA 12、MP3待机电流 2mA以下二、整机可靠性测试1、1米 1.2米跌落:跌落顺序次数:正>反>上>下>左>右13、开机自振:24H2、7CM跌落:每面500次,共跌落3000次,共6面14、MP3循环播放:48H3、触摸屏划线:10万次15、听筒与MIC:48H4、手写笔插拔:30次/1,试验次数 15000次16、通话实验:新机型同其它机型通话30分钟5、充电插拨:1000次17、收发短信:联通 移动各循环10次6、数据线插拨:1000次18、高温操作:+55°C7、电池电池盖插拨:2000次19、低温操作:20°C8、耳机插拨:5000次20、热冲击:设置温度为 -30°C 高温+70°C9、T卡 SIM卡插拨:100次21、高温储存:温度70°C±3°C 温度为50±5% 持续48H10、翻盖寿命:8万次22、湿热:温度为55°C±3°C 湿度95%±2%的环境中72H11、滑盖寿命:10万次23、高温充电:放置在55°C的条件下充电2H12、按键寿命:30万次24、低温充电:放置在-20°C的条件下充电2H。

实验室 可靠性测试标准规范(最新)

实验室 可靠性测试标准规范(最新)
7.接地电阻:
只适用于Class I灯具:接地线与金属外壳或螺丝之间通入电流10A,持续60S,接地电阻值不大于0.5欧姆.
8.球压试验:
塑胶材料表面在ta=125℃或75℃球压装置下保持1小时,塑胶材料表面凹陷不超过2mm.
9.塑胶外壳成型应力消除试验:
在ta=70℃条件下保持7小时后,产品外壳不可以变形或损坏等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文控记录
总经办
技术研发中心
采购部
PMC
生产
工业工程
品质管理中心
仓库
国内营销
国际贸易
封装
资源管理

修订记录
修订次数
Hale Waihona Puke 修订人修订日期修订前
修订后
审核
批准
内容摘要
版次
内容摘要
版次
1.
目的
建立和明确实验室的可靠性测试规范,验证开发和设计的产品符合可靠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等。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开发和设计的所有产品的可靠性验证。
10.悬挂装置加载测试:
悬挂装置加载4倍灯具重量,保持时间1小时,完毕后,悬挂装置不可以出现明显的变形或松脱.
11.灯头扭矩:
灯头在3N.M扭矩下,灯头与灯体之间不可以松动。
12.灯头尺寸:
灯头符合相应的灯头通止规和接触规的要求。
13.防水等级IPX5IPX6:
在IPX5或IPX6装置下距离样品2.5-3米距离,每个方向给喷水15分钟。测试完毕后,灯外壳水珠晾干后,通电灯正常工作,耐压测试通过,进入的水珠不存在安全隐患。
3.职责范围
3.1测试工程师
负责按照测试规范进行,出测试报告。
3.2实验室主管

实验室测试规范

实验室测试规范

实验室测试规范(前装)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目录1、目的 (3)2、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权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作业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检测、试验的要求及方法 (6)7、参考资料 (28)8、相关表单 (29)文件修订记录 (31)保本公司样机从研发、生产、出货到客户端整个过程当中,可能遇到极限条件下工作,特制定此试验测试规范,以保证样机具有较高的品质水准,从而降低生产批量返工场投诉的风险。

于公司前装产品的可靠性验证(客户另有要求的除外)。

验室根据提供的资料、标准及相关要求制定试验大纲。

根据各种不同阶段和材料的特性制定可靠性试验计划。

根据试验大纲和试验计划对样机进行验证。

试验异常的反馈、跟踪,并协助对改善问题做相关的验证。

及时发放样机试验报告给相关责任部门。

程部/研发部提供相关的资料、标准及要求,并对试验大纲及试验计划进行确认。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参照GBT15481—2000)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参照GBT15481—2000)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参照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参照GB/T15481—2000)1.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室从事检测和(或)校准的能力(包括抽样能力)的通用要求。

这些检测和校准包括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和实验室制定方法进行的检测和校准。

1.2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从事检测和(或)校准的组织,包括诸如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实验室,以及将检测和(或)校准作为检查和产品认证工作一部分的实验室。

本标准适用干所有实验室,不论其人员数量的多少或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范围的大小。

当实验室不从事本标准所包括的一种或多种活动,例如抽样和新方法的设计(制定)时,可不采用本标准中相关条款的要求。

1.3文中的注是对正文的说明、举例和指导。

它们既不包含要求,也不构成本标准的主体部分。

1.4本标准用于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和技术体系并控制其运作。

实验室的客户、法定管理机构和认可机构也可使用本标准对实验室的能力进行确认或承认。

1. 1. 5本标注不包含实验室运作中应符合的法规和安全要求。

1.6如果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当他们从事新方法的设计(制定)和(或)结合标准的和非标准的检测和校准方法制定工作计划时,其检测设校准所运作的质量体系也符合GB/T 19001(idt ISO 9001)的要求;在实验室仅使用标准方法时,则符合GB/T 19002(idt ISO 9002)的要求。

本标准包含了GB/T 19001(idt ISO 9001)和 GB/T 19002(idt ISO 9002)中未包含的一些技术能力要求。

附录A提供了ISO/IEC 17025与ISO 9001和ISO 9002的条款对照。

注1:为确保这些要求应用的一致性,或许有必要对本标注的某些要求进行说明或解释。

附录B结出了制定特定领域应用细则的指南,尤其适用于认可机构(见GB/T 15486—1996 idt ISO/IEC指南 58:1993,4.1.3)。

实验室检验规章制度

实验室检验规章制度

实验室检验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实验室检验工作,提高检验质量,保障实验室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实验室检验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实验室的检验工作。

第三条实验室检验规章制度的内容包括:实验室管理范围、实验室检验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实验室检验要求和标准、实验室检验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实验室检验设备设施的管理、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等。

第二章实验室管理范围第四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主任、检验人员等。

第五条实验室应具备必要的设备和设施,确保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六条实验室应保证检验过程的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并做好记录和报告。

第七条实验室应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检验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第八条检验人员具有独立开展检验工作的权利,享有和其他员工相同的权利。

第九条检验人员有义务完成工作,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检验人员应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保守秘密。

第四章检验要求和标准第十一条实验室应严格按照检验要求和标准开展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定期对检验要求和标准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十三条实验室应加强对检验要求和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第五章检验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第十四条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检验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实验室应对检验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进行训练和演练,提高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

第十六条实验室应定期检查和评估检验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六章检验设备设施的管理第十七条实验室应对检验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实验室应建立检验设备设施的档案和台账,及时更新设备的信息和维护记录。

第十九条实验室应对检验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的校准和核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七章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第二十条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的体系,加强对检验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D实验室测试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版本/状态:A/0
7.2.7.2 接收标准:
各功能工作正常,DVD要能读碟、进出碟顺畅,收音/TV的收台效果要与常温下收台效果一样,触摸屏和面板按键功能要正常,图像声音输出要正常等,应符合B类要求;试验后在常温下放置2H后按照第7.2.1.2/7.2.2.2条进行检测,样机应符合A类要求。

7.2.8 温度循环试验:
7.2.8.1 试验条件:
室温下将样机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处于POWER OFF标准工作状态,将温度降至-30℃保持2H后,将温度升至+70℃使样机处于POWER ON 保持2H后再转换循环,周期:6个周期,试验中应对样机的外观及功能进行检测。

7.2.8.2 接收标准:
各功能工作正常,DVD要能读碟、进出碟顺畅,收音/TV的收台效果要与常温下收台效果一样,触摸屏和面板按键功能要正常,图像声音输出要正常等,应符合B类要求;试验后在常温下放置2H后按照第7.2.1.2/7.2.2.2条进行检测,样机应符合A类要求。

7.2.9 温湿度循环试验:
7.2.9.1 试验条件:
室温下将样机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按下图曲线要求进行操作设定,共进行5个循环。

7.2.9.2 接收标准:
在规定工作的阶段:各功能工作正常,DVD要能读碟、进出碟顺畅,收音/TV的收台效果要与常温下收台效果一样,触摸屏和面板按键功能要正常,图像声音输出要正常等,应符合B类以上要求;试验后在常温下放置2H后按照第7.2.1.2/7.2.2.2条进行检测,样机应符合A类要求样机。

7.2.10 温升测试试验:
7.2.10.1 试验条件:
室温下将样机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分别将温度探头放置在要求测试的重要区域(IC)上,在温度为60℃的环境下使样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4H,,然后对各探头的温度进行测试。

7.2.10.2 接收标准:
各探头所测试的区域(IC)温度不得超过技术部提供的产品规格书上要求的温度。

7.2.11 耐特殊温度试验:
7.2.11.1 试验条件:
室温下将样机放入恒温箱中,非工作状态下,在温度为100℃环境放置96H,试验后放置在常温下2H后进行检测。

7.2.11.2 接收标准:
试验后外观及内部结构器件应无变形、爆裂等异常现象。

7.2.12 产品极限温度试验:
7.2.12.1 试验条件:
高温极限温度试验:在高温工作试验+70℃温度基础上,每隔4H增加5度直到产品显示异常或触摸功能失效,试验停止;
低温极限温度试验:在低温工作试验-30℃温度基础上,每隔4H降低5度直到产品显示异常或触摸功能失效,试验停止。

备注:1)、产品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应做好详细记录,便于产品的分析研究;
2)、此验证只作为产品持续改善的支持工作,结果不作判定。

7.2.13 冷热冲击试验
7.2.13.1 试验条件:
室温下将样机放入冲击箱中,分别设置高温85℃,低温-40℃,保存时间各2H,高低温转换时间≤5min;循环次数:30个周期,试验后常温下恢复2H后检测。

7.2.13.2 接收标准:
试验后按第7.2.1.2/7.2.2.2条进行检测,注意样机内部焊点、胶纸、排线等是否脱落,样机应符合A类要求。

7.3 特殊环境试验:
7.3.1 盐雾试验:(只针对五金材料或其它结构件进行测试)
7.3.1.1 试验条件:
溶液配制标准:盐水溶液浓度百分比为(5±0.5%);其中:1)氯化钠中总的杂质量不应超过0.2%,碘化钠不应超过0.1%,且不允许含有镍和铜;2)水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PH值应为7±1,杂质含量不应超过0.02%,电导率须小于0.2ms/m。

试验箱内温度保持在(+35±2)℃;
湿度为95%R.小时;盐雾沉降量为连续喷雾,在90cm²集雾器中盐水沉降量为(2±1)毫升/小时.连续喷雾8小时,停止加热、加温、喷雾,样机在箱内放置15小时,每24个小时为一个周期,连续循环4个周期(共96个小时),试验结束后,将样机小心从箱内取出,用干净清洁、温度低于38℃的水进行漂洗,或用热水冲洗,然后用大约是250kpa压力的压缩空气吹干。

7.3.1.2 接收标准:
试验后,被测样品表面应无明显腐蚀,锈蚀,霉斑,剥落等异常。

7.3.2 酒精擦拭试验:
7.3.2.1 试验条件:
将所测样品固定在试验机上,用专用的10#标准帆布材质与酒精混合,酒精浓度:≥95%;
施加100g/cm²的载荷,以60~80次/分钟的速度,以10mm左右的行程,在样本表面来回磨擦80个循环。

7.3.2.2 接收标准:
7.4.1.1 试验条件:
非工作状态,样品固定在振动台上,按如下条件振动10Hz~14.8Hz:位移10mm、
14.8Hz~20Hz:加速度4.4g、20Hz~200Hz:加速度2.5g,对数方式扫频,扫频周期:15分
钟,上下振动4小时,左右振动2小时,前后振动2小时,
7.4.1.2 接收标准:
各功能操作正常,试验后按照第7.2.1.2/7.2.2.2条进行检测,样机应符合A类要求。

7.4.2 振动操作试验:
7.4.2.1 试验条件:
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固定在振动台上,使样机为POWER ON CD/DVD标准工作状态,按下图条件进行上下方向正弦扫频振动试验,上下方向振动2H,一个周期为15min;试验中在不同的振动频率点上进行CD/DVD进出碟,读碟,快速寻迹,首曲/尾曲读碟等功能操作试验。

7.4.2.2 接收标准:
各功能操作正常,试验后按照第7.2.1.2/7.2.2.2条进行检测,样机应符合A类要求。

7.4.3 机械噪音试验:
7.4.3.1 试验条件:
将样机固定在振动台上,样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振动频率:10Hz~200Hz;加速度:0.7g;
z(垂直方向)振动4H;振幅:1.74mm;一个周期为15min。

7.4.3.2 接收标准:
试验中应无明显噪音,试验后后按照第7.2.1.2/7.2.2.2条进行检测,样机应符合A类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