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节日风俗习惯介绍ppt

合集下载

中国婚礼习俗仪式(台湾)PPT

中国婚礼习俗仪式(台湾)PPT
5.喝茶鞠禮:出門前,新人要上香祭祖,向父母敬 茶叩拜。
6.迎新娘:禮車抵達新郎家時,也由一位小孩開門
迎新娘。新娘下車後回贈紅包。
7.跨火盆:新娘進入大廳後,要跨火盆,意味著
去除一切邪氣。
8.敬茶:[
媳婦茶 ],新娘敬茶給男方家長,意 即將她視爲家中一份子了。
馬來西亞婚禮習俗─婚禮用品
廣東人較喜愛用一些象徵好兆頭的東西: 尺(表示良田萬頃) 剪刀(表示蝴蝶雙飛,永不分離的意思) 痰盂(表示子孫桶) 花瓶(表示花開富貴) 此外,新娘隨身也帶著很多寶物,如寶鏡、篩 子等,以用作驅邪,使妖魔不得近身。
中國婚禮習俗─婚禮用品
廣東人較喜愛用耐久堅固的 樟木箱,既實用,亦好意頭。 在嫁妝中,除珍貴的珠寶首 飾外,還有一些象徵好兆頭 的東西。 交通工具方面,則用大紅花 轎將新娘送到新郎的門前。 在新娘轎前有一枝帶葉的青 竹,上面掛了一豬肉,這是 為了驅除『百虎神』。另有 一人擔著洗澡盆,叫『子孫 盆』。
馬來西亞婚禮習俗─禁忌
~婚禮當日,忌讓人坐在新床。婚禮當日,新 娘不可任意躺在床上,否則會長病在床。 ~新娘的鏡子也忌借給他人。
~成親日新娘離開娘家時,哭得愈厲害愈好,因 爲 [ 不哭不發 ]。 ~結婚後的四個月內,新娘不可參加任何婚喪 喜慶的儀式,以免沖喜。
~新娘也忌在外過夜。
韓國婚禮習俗─儀式
馬來西亞婚禮習俗─程序
1.祭拜祖先:男方出門前,祭祖求福、求保佑。 2.出門迎親:兄弟團最好是六、十、十二人爲準。
3.開車門:禮車到達時,由女方的弟弟或侄兒新郎 下車時給小男孩紅包答禮。 4.開門利是:新郎與女方家長見面問好,[姐妹團] 可以想辦法耍新郎,新郎需過關斬將才可以進新娘 房。
馬來西亞婚禮習俗─程序

台湾民俗

台湾民俗

农历7月15日
农历7月俗称“鬼月”,在传统习俗中,从农历7月1日凌晨起地府鬼门开到农历7月29日鬼门关的这段期间,民间为祈求消灾解厄、诸事顺利平安,各地均举办大大小小的祭典,尤以7月15日中元节这一天达到祭典的最高潮。其中如基隆市政府举办的“鸡笼中元祭”、宜兰县头城及屏东县恒春的抢孤,都是中元节重要的传统习俗。
国历2月15日
战祭(Mayasvi玛雅斯比)是邹族部落中最神圣的祭典,早年依征战及狩猎的情况择期举行,如今则明订于每年国历2月15日,由达邦及特富野二社轮流举办,固定于男子聚集会所(库巴)举行。
“东港烧王船”祭典为期8天7夜,包含请王、过火、遶境、宴王、送王等诸多仪式。整艘王船仿古战船而建,以纸和木材搭建,造价数百万,雕工精细华美。依照惯例,在烧王船之前,东隆宫会为王爷及部属们添配许多航行中的必备品,如梳洗、衣服、食物、神轿、桌椅等,并且举行盛大的”宴王”仪式,以突显祭典之隆重﹔“送王”仪式选在凌晨实时开始伴随着一连串鞭炮声,王船缓缓起航,接着引燃熊熊大火(寓意将不好的瘟神邪神押解上船),连同代天巡狩的王爷一起离开,祈求平安降福。
“北天灯、南烽炮”,元宵夜除了放天灯之外,台南县盐水镇武庙的蜂炮也闻名中外。据说起由来是因为清光绪年间,盐水一带瘟疫流行,致使当地百姓生计困难,故传求关圣帝君显威灵、出巡遶境,从1月13日至1月15日一连三天,所到之处,百姓施放烟火鞭炮,藉以去除瘟疫﹔此后,盐水镇一带果然归于安宁。
百姓为感念关圣帝君的神威,遂明订每年元宵节当天燃放烟火,并举行”关帝遶境”。随着观光风气盛行,盐水镇蜂炮的提前在元宵节前夜(农历1月14日)开始引燃。当神轿抵达时,附近商家、住户蜂拥而上将蜂炮抬出点燃,一时飞炮冲天,顿时将盐水镇化做一座不夜城。
中元普渡

台湾省民俗节庆 端午节

台湾省民俗节庆 端午节

傳說故事(四)
(四)伍子胥的忌日
傳說伍子胥助吳伐楚後,吳王闔閭逝 世,皇子夫差繼位,伐越大勝,越王句 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夫差不聽,卻聽 信奸臣言,賜伍子胥自殺,並於於五月 五日將屍體投入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 節紀祀伍子胥。
你知道端午節有 哪些習俗?
相關習俗(一)
(一)吃粽子
是因屈原投江,民眾 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 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 米食投入江中,後來演 變成用竹籜、竹葉包好 投入江裡餵魚、蝦。
你知道端午節的 由來嗎?
端午的起源
◎一般傳統的說法,都認為 端午節源
自於紀念屈原的活動。
◎另外一種說法是對惡月的禁忌。 ※農曆五月,正是仲夏疫厲流行的季
節,俗稱「惡月」。
你知道端午節有哪 些傳說故事?
傳說故事(一)
(一)屈原投江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 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 吃掉,所以在屍體。
相關習俗(四)
(四)划龍船競賽
划龍舟的由來原是一祭水神的儀式, 為了消災祈福,後來附會為鄉民撐船尋 找屈原的身軀,時至今日,龍舟競賽已 成為端午節最受歡迎的民俗活動。
有趣的習俗
香包
香包是一種吉祥的 避邪物,用各色綢 布製成囊狀,裡面 放香料,因而稱為 香包。
立雞蛋
在正午立雞蛋,或者 把針放在水中會浮起 來,都是很神奇又好 玩呢!
相關習俗(二)
(二)喝雄黃
因端午節後各種蟲類,開始活躍起來, 瘟疫漸多,雄黃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 也是因白蛇傳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黃酒 之後,差點現出蛇形,所以民眾則起而 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相關習俗(三)
(三)掛艾草、菖蒲、榕枝
在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會 在門口插上菖蒲或艾草和榕葉 (俗語說:插榕較勇龍,插 艾較勇健。)而農家會把稱為 『福金』的金紙夾在竹子上, 插在自己的田間,據說可以 防蟲害而或豐收。

二班闽南习俗PPT2016

二班闽南习俗PPT2016

春节 年兜 闽南人过春节也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说法——“年兜正月”,“年兜”就
是除夕,而“正月”指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 春节 1:跨火群 2:长寿包 3:正月初九“敬天公
闽台习俗-攻炮城
“攻炮城”是闽南及台湾地区的一项特色年俗, 虽然在闽南及台湾为人们所熟知,但许多外乡 人可能并无耳闻,特别是年轻一代。近些年, 。 这项活动也逐渐式微,甚至闽南地区的一些年 轻人也开始不知道“攻炮城”是怎么一回事。 所谓攻炮城,是在一根很高的带叶竹竿上,绑 上一个糊上红纸的竹笼,即为“炮城”,并在 笼内安装一小串爆竹,然后再由参加的炮手点 燃手中的爆竹掷向竹笼,利用爆竹爆炸的威力 炸破红纸,再以火花引爆竹笼内的爆竹攻炮城 对参加攻城炮手的胆识与机智均是一种考验。 除了要有足够大的手劲,炮手还要掌握好攻炮 的时机和力度。可谓是一项“斗智斗勇”的年 俗活动。
中秋节-博饼
中秋夜中秋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意义非凡,闽南人对于中秋更是有着特
殊的情结。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闽南一带受地形限制, 以海为田,贾贩四方。时有与家人相聚较少,所以中秋团聚对于闽南 人而言有着特殊的含义。博饼规则图示博饼是闽南一带在中秋时节特 有的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最早是在厦门一带较为时兴, 现在包括泉州、漳州在内在中秋时节也相继有了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端午节-水上抓鸭
包肉粽: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
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016年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一场“水上捉鸭”民俗活动在 福建晋江举行,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看。“水上抓鸭”是流传于福建 闽南一带的端午节传统庆祝活动,抓鸭者需赤脚通过一根长长的竹竿 后,打开悬挂于竿顶端的笼子,放出鸭子,再跳到水里擒鸭。据了解, 相传该习俗是郑成功在福建晋江安海港操练水师的史俗演变,极具挑 战性和趣味性。

台湾文化PPT介绍 (1)

台湾文化PPT介绍 (1)
台湾 旅游文化 寺庙文化 饮食文化
内容简介
•旅游文化
•寺庙文化
•饮食文化
台北101大楼
• 台北101(Taipei 101),又称台北101大 楼,在规划阶段初期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 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 ),是目前 世界第二高楼(2010年)。位于我国台湾 省台北市信义区,由建筑师李祖原设计, KTRT团队建造,保持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 多项世界纪录。台北101曾是世界第一高楼, 以实际建筑物高度来计算已在2007年7月21 日被当时兴建到141楼的迪拜塔(阿联酋迪 拜)所超越,2010年1月4日迪拜塔的建成 (828米)使得台北101退居世界第二高楼。
• 阳明山国家公园-历史发展 阳明山国家公园是台湾成立的第三座国家公园, 于1985年成立,在清朝时期,官府怕贼寇藏匿在林 中盗取硫磺,故会定期放火烧山,整个山区只能长 出五节芒这类的芒草故名草山;阳明山国家公园在 日据时代属于大屯山国立公园协会,至1937年后政 府规划将大屯山、太鲁阁、阿里山列入国立公园, 到了1950年蒋介石为纪念王阳明学者便将此山改名 为阳明山;1962年起开始规划阳明山国家公园,起 初的面积只有28400公顷,北海岸、观音山、大屯 火山皆列入范围,终于到了1985年历经许多法规限 制、土地纠纷等困难,阳明山国家公园正式的成立 了。
特殊风味的饮食文化
• 台湾特殊风味的饮 食文化可以说包罗 万象,结合了台湾 本地与大陆各地的 风味小吃。知名者 有基隆庙口的天妇 罗,彰化的肉圆, 嘉义的鸡肉饭,新 竹的贡丸,台南的 担子面,士林的大 饼包小饼等
天妇罗
彰化肉圆
嘉义鸡肉饭
新竹贡丸
台南担子面
The End, Thank You!

台湾的中秋节习俗

台湾的中秋节习俗

台湾的中秋节习俗又是一年月圆时。

在台湾,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台湾民众特别重视中秋节,许多习俗代代相传:赏圆月、食月饼、尝柚子(文旦),自闽粤先民移民来台传承至今数百年。

而近二三十年,另一项异军突起的中秋习俗“烤肉”风靡台湾。

“烤肉”在台湾人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但这中秋节在台湾变成烤肉节,一般说来,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并且渐渐变成了一种习俗,所谓中秋烤肉变成一句理所当然的词。

美丽的旧习俗——赏月娘闽南话中,月亮被称为“月娘”或“月娘妈”。

每逢中秋,台湾民众大多要“拜月娘”,在香案上摆上月饼、柚子、柿子,祈求阖家平安。

每逢中秋节,夜幕降临,台湾千家万户大都在庭院、楼台、地坪摆起月饼,水果等礼品供月,对空朝拜月娘,乞求家庭和睦、团圆。

祭月之后,举家便在清澈月光下赏月叙谈,分享供品,共享团圆之乐。

也有的人带着香茗、月饼,到广场、海滨去欢度良宵,思念亲友。

台湾日月潭中秋夜景在台湾,最适合赏月的地点,当属大名鼎鼎的日月潭。

就连那里的地势都得天独厚:北半边酷似一轮太阳,而南半边则像上弦月。

据说每当夕阳西下、新月东升之际,日光月影便会相映成趣,尤其在中秋的晚上,明月高悬天空,映入潭内形成日月双影,清晰如画,这样的美可是无与伦比的。

阿里山的月亮自然不用多说,老早被人们写进歌词里,传唱了好几代人。

住在阿里山的多是邹族人,那里每家都有凉亭,也叫分享亭,用木材做框架,然后上面搭上草顶,在亭子里还有一些图腾装饰。

在邹族人的院落里都会有这样的分享亭,就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客厅。

中秋之夜坐在分享亭里,跟家人、朋友一起喝茶、聊天,应该会觉得特别幸福吧,因为这亭子的原意就是:在这里,没有人是孤独的,也没有人会被抛弃。

苗栗位于台北左下角,邻近台中。

那里以客家人为主,民风纯朴。

县中出产的生果如草莓、甜柿、柚子等都是台湾名产,不过交通仍未发达,公车及火车遍及的地方不多。

这里有个大湖云庄的太空屋,完全依照《天线宝宝》中几个小小外星人的家而建,圆圆的,就像从地平线升起的月亮,在此赏月分外浪漫。

台湾风俗

台湾风俗

4、寿庆。台胞喜欢过生日。男女成人后,每逢诞辰,都由家人准备素面、香烛 等举行简单庆祝仪式。一般从50岁时起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 80岁为上寿,90岁为耆寿,百岁为期颐。每逢寿期,由子孙发起庆祝,邀请亲 朋,颇为隆重。 我是台湾萝 卜糕!
2、丧葬。葬礼同大陆相近,父母死后,当夜要由儿女守灵,全家举哀,供 饭一碗,焚纸钱,并为死者赶制寿衣,同时走亲告友,购进棺木,然后祭祀。 祭罢,子女扶尸就殓,仃柩室内,早饭供奉“孝饭”并轮流啼哭,然后择日 出殡,出葬队列如长龙,亲朋送至近郊,孝男叩谢辞行。然后用货车运棺木 至墓地埋葬。目前,火葬已相当普遍。台湾一些地方设有殡仪馆、火葬场及 公墓,有的佛教寺、塔也奉存骨灰。
(一)衣食往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婚丧喜庆
(三)礼赠禁忌
3、居住。台湾的房屋造型,大体 可分为中、西、日式三种。中式为 平房,多是闽南式样,有一条龙、 辘轳把、三合院、四合院等。以浊 水溪为界,农村村落,北部为散居 型,南部为聚居型,大多建在山凹 近水处,以避风沙。西式多是楼房, 从前都是砖造,近年来大多改为钢 筋水泥。日式则在平房内铺以“榻 榻米”。市镇房屋多属西式,随着 近年来工商业的发展,新式公寓住 宅迅速增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住房问题尚 未根本解决,仍有许多人居住在简 陋斗室。 4、行走。目前,台湾最普及 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摩托 车。近些年来汽车、飞机、 轮船、火车的数量增加,比 较方便,私人汽车大量增多。 出租汽车普遍于市镇。有不 少的客车备有冷气。但大部 分农村地区仍交通不便,河 流多的地方尚需帆船、舢板, 山区无路可走,只能沿山路 登攀跋涉。
1.婚嫁。从前,台湾的婚礼规矩较多,同姓不婚,婚嫁有大娶(明媒正娶)和小娶 (招婿或半招嫁)之别。一般需经议婚、订婚、完聘、迎亲四个阶段。结婚年龄, 一般男不超过30岁,女不超过25岁。目前已由媒人介绍改为自由恋爱,花轿改为 汽车,到法院公证结婚。但是台湾婚礼的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使许多青年人背 上沉重的包袱。在农村,有部分人乐于集体结婚。高山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多 是幼年时由父母做主,所以婚后常有离婚现象。

传统的台湾新年

传统的台湾新年

传统的台湾新年和中国文化一脉相承,春节是台湾所有节日中过节气氛最浓厚、最热闹的节庆。

从农历除夕到正月初五都是民间所谓的“过年”,这几天是台湾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

传统的台湾,其实从农历十二月开始,就有浓浓的年味了。

台湾无论民众还是商铺都有拜祭的习俗,通常家里拜祭土地公的时间是每个月初一和十五,商铺是初二和十六。

所以如果你来台湾旅游看到商家在店铺前摆神桌点香烧纸,那一定不是农历初二就是十六。

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来自"打牙祭"一说。

腊月十六的做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所以称为"尾牙"。

做"尾牙"是感谢土地公一年来对事业生意和农作收成的庇佑,所以比平常的做牙日更为隆重。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开始"。

这天,公司行号的老板通常宴请犒赏员工,以慰劳其一年来的辛劳,类似大陆企业的年会。

腊月二十三在大陆叫“小年”,台湾的小年是除夕前一天,二十三这一天是"祭灶"的日子。

据说这天灶神会上天奏报天帝,所以民间要将灶神画像贴于灶上,两旁贴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对联——送他上天,让他带些好消息给天帝。

当然还要准备点实惠的东西,甜元仔、米饵、糖豆浆、甜瓜、糖果这些或甜或黏的供品,讨好灶神,让他多说好话,别说坏话;再燃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

该做的都做到,灶王爷如果还是不保佑,那也就没办法了送走了灶王爷,就要大扫除了,叫“清沌”,请不要想到红烧。

然后就是购物,置办年货。

林林总总的年货大街遍布岛内城乡,算是台湾过年的标志性景观。

迪化街是台北最老的商圈,每年的年货观光大街都很热闹。

摊位是用复古的形式,布满各式旗帜和灯笼。

不论南北杂货和应景糖果,还是服饰、美食,都应有尽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迎妈祖
• 相传在清光绪年间,。蜂炮活动于入夜后展开, 神轿与轿夫从“武庙”出发揭开序幕。当神轿行 到炮城前,主人台南盐水镇因瘟疫肆虐二十余年, 盐水人求助于“关圣帝君”(关公),示意将于元 宵夜出巡,应于绕境所到之处燃放鞭炮助其声威 以驱逐邪疫,瘟疫竟因此绝迹。当地人相沿此习, 演变成具有特色的盐水蜂炮盛会。蜂炮是将几万 只冲天炮连结在一起,安置成“炮城”,点燃时 万炮齐发,有如蜂群倾巢而出,故称“蜂炮”拉 开红布点燃蜂炮,顷刻间万炮齐放,震耳欲聋。
头城抢孤
• 相传在( )年间,台南盐水镇因瘟疫肆虐二十 余年,盐水人求助于“( )”(关公),示意 将于元宵夜出巡,应于绕境所到之处燃放鞭炮助 其( )以驱逐邪疫,( )竟因此绝迹。当地 人相沿此习,演变成具有特色的盐水蜂炮盛会。 蜂炮是将几万只( )连结在一起,安置成“炮 城”,点燃时万炮齐发,有如( )倾巢而出, 故称“蜂炮”。蜂炮活动于入夜后展开,神轿与 轿夫从“( )”出发揭开序幕。当神轿行到 ( )前,主人拉开红布点燃( ),顷刻间万 炮齐放,震耳欲民间信仰之一。 妈祖本名林默娘,其生平在后来已被神格 化,而成了出海的守护神。台湾最著名的 几处妈祖庙是鹿港天后宫,大甲镇澜宫(大 甲妈)与北港朝天宫(北港妈),各地的信徒 众多。每年的"迎妈祖"活动, 妈祖绕境出 巡进香,可说是在台湾仅见的大规模宗教 活动。
台湾百年前即有许多大陆闽浙移民,生活方式深受 中华文化的影响,节日礼俗也与中国内地大同小异。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台湾的三大节日,而每 逢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乞巧节)等中国 传统节日,在台湾民间也有不同的庆祝礼俗。此外, 尚有多项深具台湾特色的民俗庆典,如迎妈祖、盐 水蜂炮、东港烧王船、头城抢孤等等。
盐水蜂炮
• 台湾有些地方在中元普渡的庙会后,会将祭祀的供品提供 民众抢夺,称为“抢孤”。一种说法是为了与孤魂野鬼抢 夺祭品, 另一种说法是为了吓退流连忘返的鬼魂。台湾 最负盛名的“抢孤”是宜兰头城镇的抢孤活动。抢孤是先 搭设数十米高的“孤棚”,上层再搭“孤栈”,并在上头 摆放供品以及旗帜,而棚柱上涂满牛油,想要凭己力爬上 孤棚并不容易,往年常有意外发生,因此在清朝时期刘铭 传曾经下令禁止抢孤活动。在1991年宜兰头城恢复举办抢 孤,并且改善了活动抢夺的方式。以往为了账济贫苦亡徒 争抢祭品的掠夺活动 变成了目前具有竞赛性的民俗活动, 能够首先取得栈顶的“顺风旗”就算夺标。而民间相信抢 得顺风旗的人,可以获神鬼的庇护。 你知道这些吗?听听介绍吧!
• 台湾有些地方在中元普渡的庙会后,会将祭祀的 供品提供民众抢夺,称为(“ ”)。一种说法是 为了与孤魂野鬼抢夺祭品, 另一种说法是为了吓 退流连忘返的鬼魂。台湾最负盛名的“抢孤”是 ( )头城镇的抢孤活动。抢孤是先搭设数十米 高的“孤棚”,上层再搭“孤栈”,并在上头摆 放供品以及( ),而棚柱上涂满( ),想要 凭己力爬上孤棚并不容易,往年常有意外发生, 因此在清朝时期( )曾经下令禁止抢孤活动。 在1991年宜兰头城恢复举办抢孤,并且改善了活 动抢夺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