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山西
写介绍山西的导游词(精选8篇)

写介绍山西的导游词(精选8篇)写介绍山西的导游词篇1山西省,简称“晋”,位于华北太行山以西,故名。
山西古为并州地,春秋时为晋国,战国属赵,魏等国地。
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
全省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万,有汉、回、蒙、满民族,省会太原。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的中于地带,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祖先就在此劳作、生息和繁衍。
相传,华夏民族的开山始祖黄帝、炎帝曾于此活动;中国史前的三位伟人尧、舜、禹也都先后在山西建都立业。
山西名胜古迹甚多,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千处,石窟、佛寺及艺术雕刻遍布全省,辽金以前的地上木构建筑占全国的72%以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居全国首位。
全国仅有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
其中有3座在山西,总之,山西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之称。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大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恒山风景名胜区、晋祠风景名胜区、平遥古城、晋商大院文化旅游区、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等旅游资源的产品已蜚声海内外。
特别是平遥古城、云风石窟,已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山西不仅文物古迹多,自然风光也十分壮美。
山西境内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1个,其中国家级的有五台山、恒山、壶口、北武当山、五老峰等5个;国家级与省级的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27个。
黄河流经山西965公里,在壶口、龙门、孟门等河段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去处。
近年来陵川王蟒岭、锡崖沟、壶关太行大峡谷、宁武芦芽山、黎城黄崖洞、介休绵山、盂县藏山、阳城蟒河、沁水历山等得到初步开发;同时,各地兴办旅游的积极性高涨,旅游资源的开发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山西省对外开放的主要旅游区有大同、五台山、太原、临汾、运城、晋东南,全省仅年接待5万人以上的旅游景区、景点就达100多处。
改革开放20年来,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内道路畅通,通讯便利,环境卫生发生了深刻变化,接待服务条件可以满足需求。
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认识山西]欢迎大家来到山西。
说一个地方如何如何,最好是把它比作一个人,比如苏东坡写西湖,我想不管西湖的风光是多么秀丽,若没有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我们对它总是亲切不起来。
要说山西,也最好把它比作一个人,比做西子是不行了,山西没有那么青翠的山,也没有那么一块明镜似的湖。
只能把山西想象成一个朴实的山村汉子,头上缠着一块白羊肚子毛巾,赶着一头老黄牛,在暮色中吼着“二人台”归来。
这副图画是不是很形象,可惜,那是过去的山西,不是现在的山西。
山西以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地,故简称晋。
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国分晋,所以山西又称为“三晋”。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的面积是15.7万平方公里,有3200万人,从人口和面积来看都算一个小省。
从地图上看,整个山西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树叶形状,南北相距680公里,东西相隔385公里。
地形是两山夹一川,一边是吕梁山,一边是太行山,还有几个盆地,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把几个盆地全部贯通。
山西省辖太原市、大同市、阳泉市等11个省辖市,118个县(市、区)。
[班驳印象]说到太行山,大家肯定有印象,太行山是革命根据地,例如很多歌颂太行山的革命歌曲,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例如《我们在太行山上》、《太行山是英雄山》、《太行山山连山》。
中国许多著名的古老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等,都诞生在这座古老的山里。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里,愚公率领众子孙要移走的两座山,一座是山西阳城县境内的王屋山,另一座便是太行山。
大约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有一部风靡国内的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还记得饰演女主角的演员叫金迪,有一双水灵灵而又火辣辣的大眼睛。
影片的主题歌就叫《人说山西好风光》,是由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老师演唱的。
随着它优美的旋律,大家肯定会对山西的秀美山川心驰神往……在我党建政的历史上,山西出过“两大典型”。
山西美景介绍作文

在学习、⼯作或⽣活中,⼤家都经常接触到作⽂吧,作⽂是经过⼈的思想考虑和语⾔组织,通过⽂字来表达⼀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法。
如何写⼀篇有思想、有⽂采的作⽂呢?以下是店铺精⼼整理的⼭西美景介绍作⽂,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美景介绍作⽂篇1 ⼭西有⾮常多的名胜古迹,但我觉得最奇特的还是那古朴的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恒⼭脚下,在浑源县城城南五公⾥处的⾦龙峡内西岩峭壁上。
这座寺庙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的独特寺庙。
进⼊管理区,从⾕底远望,悬空寺就像⼀座精美绝伦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
层层叠叠的楼阁,只有⼗⼏根颤颤悠悠的细长⽊柱在下⾯⽀撑,⽽寺院上⽅⼤⽚的赭黄⾊岩⽯,微微向前倾斜,仿佛就要塌下似的,让⼈⽆不胆战⼼惊。
真佩服当年建造寺庙的设计师们,是怎样在这样的深⼭峡⾕上修建了⼀座独特的寺庙来的。
悬空寺的建筑⼗分奇妙,它是采⽤凿洞插⽊的⽅法构筑⽽成,整个建筑不⽤⼀根钉⼦,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楼阁间以栈道相连。
⾛在寺庙的栈道上,就像在云上飘⼀样,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
因此,我屏住呼吸,⼩⼼翼翼地踩在⽊板上,⽣怕⾃⼰脚重,⽊板就塌下去了。
可是,尽管脚下“吱吱”作响,紧贴岩⽯峭壁的楼台却岿然不动。
听导游说,悬空寺之所以能够悬空,那些撑在坚硬岩⽯⾥的梁⽊都要经过精⼼计算,有的⽊柱起承重作⽤,有的是⽤来平衡楼阁的⾼低。
这些⽊料都是⽤桐油浸过,不怕⾍蛀,也有防腐的作⽤。
因为寺庙紧贴着⼭地理位置好,两旁⼜有突出的⽯壁遮挡,即便有⼤风也不会对寺庙构成威胁。
参观悬空寺,让我由衷地佩服古代劳动⼈民的智慧和⾼超的建筑技艺,寺庙历经了1500多年的风⾬,它依然保存完好,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明的奇迹。
⼭西美景介绍作⽂篇2 我的家乡在⼭西省太原市。
那⾥风景优美,古韵悠长。
有⾼⾼耸⽴的太⾏⼭,有蜿蜿蜒蜒的汾河;有古朴肃穆的晋祠,还有林⽴的晋商钱庄。
那⾥开创了中国的⼤唐盛世,也记载了⼋路军抗击⽇本侵略者的辉煌。
古老而优雅的山西方言

古老而优雅的山西方言在山西的晋中、晋西北一代有很多土语是很古老而优雅的:1.“居舍”——就是屋子、“家里”;2.“箸秸”——一种灌木,秸杆很直,质地坚硬,过去老乡很少用竹筷,就是用“箸秸”杆来作筷子的。
箸是筷子,秸是秸杆,箸秸是作筷子的秸杆。
现在山西人没有“箸”的说法了,但是“箸秸”的名称一直没有变;3.“参差不齐”——不识字的农民都有这样的口头语,而且读音绝对正确:“cencibuqi”。
只有上过学的人才可能读成“canchabuqi”4.“兀”——一种方形的凳子;5.“兀的”——语气助词,意思比较宽泛,类似“那么”、“当然”、“可不是嘛”等意思。
例:“你会唱京剧?”“兀的哩!”(意思是“哪当然啦!”)这个词在元曲里常常看到,现在仍然是当地人的口头语。
6.“舁”(读yú,阳平)--抬的意思。
这个字好像很古老了。
《说文解字》解释是:“舁,共举也”。
7.“荷”(读hě上声)--承担、搬动的意思,也引申为一般的“拿”、“携带”。
这是非常普遍的口头语。
“荷不动”,就是拿不动的意思。
这个用法也很古老,汉朝张衡《东京赋》有“荷天下之重任”句。
8.“恶色”--就是垃圾。
这也是很古老的用语。
色,是种类的意思(如:各色人等)。
恶,是“醜恶”,“卑劣”的意思,和“美”、“好”反意。
现在台湾人讲的“国语”中把“垃圾”读作“lèsè”和山西方言接近。
9.“恶水”――是指脏水、污水,不是我们一般说的“穷山恶水”的“恶水”。
说“恶”而不说“脏”,是不是也很文雅?10.“巡田”――就是秋天看护庄稼。
别的地方叫“看秋”,“护秋”,远不如“巡田”富有韵味。
每到秋天,村里会指定专人担负巡田的职责,担负这种责任的人被称为“巡田的”。
“巡田的”很厉害,一般都会几下拳脚。
基本的装饰是,腰里缠一条长长的蓝布作的腰带,腰间别一个小小的“马床”。
所谓马床,是一种三条腿的袖珍小凳子。
马床有两个用途,一是巡田的累了可以随地坐下休息,更重要的用途是用来打人――打那些偷庄稼、蔬果的大人小孩。
山西永乐宫简介和历史

山西永乐宫简介和历史好嘞,咱们聊聊山西的永乐宫。
这个地方可真是个宝贝,简直就是历史的活化石!话说,永乐宫可不是随便哪个地方都能比的。
它坐落在太原市附近的洪洞县,风景美得让人眼睛都亮了。
想象一下,那儿山清水秀,空气中还飘着点儿泥土的清香,真是让人放松啊!说到永乐宫,很多人可能会想,“哎,这是什么地方啊?”其实它是一座道教宫观,建于明代,时间可真不短了,距离我们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啦。
这座宫殿的建筑风格,那简直是美得让人叹为观止。
进去一看,哇塞,五彩斑斓的壁画和雕刻,真的是让人目不暇接。
那些画啊,都是讲述一些道教故事的,有仙人、神话,还有一些动物,活灵活现。
每一幅画都像是在跟你说:“嘿,快来看看我的故事!”这些画作可不是随便画的,都是当时的能工巧匠们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真的是太有才了!那些古老的建筑,红柱子、黄瓦,光是站在那儿,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
再说说永乐宫的历史,那可是一段传奇呀!它是为了纪念明代的皇帝朱棣而建的。
朱棣可是个风云人物,他推翻了他侄子的皇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历史上可是响当当的角色。
他为了求长生不老,信奉道教,所以建了这个宫殿。
说实话,哪个皇帝不想长命百岁呢?所以,永乐宫的建立,就是这位皇帝的“长生梦”。
听说当时可是请了不少的工匠,通宵达旦地赶工,真是下了不少工夫啊!你知道吗?在永乐宫,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道教文化了。
这里可是道教信徒朝圣的圣地,很多人慕名而来,想要求个平安、求个福气。
每到节假日,香火鼎盛,人山人海,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人们在这里祈祷、拜佛,心中总是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许多人还会带着自己的心愿纸,写下自己的愿望,真的是充满了仪式感呢!说到永乐宫的文化底蕴,那可是深厚得很。
这里不仅有道教的故事,还有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
比如,每年都有各种祭典和庆祝活动。
道教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很多老百姓也都信奉道教,过节的时候,都会来永乐宫走一趟,感受一下那份庄重和神圣。
(说明文)关于山西特色的说明文

关于山西特色的说明文山西(简称晋),别称三晋(古称河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山西特色的说明文,欢送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关于山西特色的说明文1刀削面是山西有名的风味小吃,因其风味独特制作方法别具一格,而跻身“五大面食名品〞之列,它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刀削面绝对是色香味俱全的风味小吃。
做好了的刀削面,面条又薄又宽,浸在散发着滚滚浓香的鲜美汤汁里,加上几块闪着小亮点的红烧五花肉,再将绿油油的小青菜,淡黄的豆腐皮和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菜散落其间,着实令人垂涎三尺。
刀削面得名于它非比寻常的做法刀削。
先搓一个面团,揉匀,揉软,揉到外表光滑平整为止。
然后左手托着面团,右手持着特制的弧形削刀,“擦、擦、擦……〞一刀接着一刀地削出薄薄的面条。
只见这些面片一片连一片,如流星赶月一般,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白色的弧线,“扑通,扑通〞地落入汤锅。
汤滚面翻,这些被翻起的面片好似一个个机灵可爱的小鱼宝宝,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有意思。
等到热气腾腾的刀削面出锅时,再根据个人的口味浇上不同的乳汁,一碗香飘十里的美味佳肴就做成了。
品尝刀削面也是一种学问。
我总是先舔舔香浓醇厚的乳汁,感受它鲜美的味道,然后夹起俩三根面条和一块五花肉,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品味那外滑内筋乱而不黏的刀削面和鲜嫩口渴的五花肉,任那浓郁的气息在嘴里回荡,接着再将汤一扫而光,吃到满嘴是油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心动了吧。
那就赶快来尝尝吧。
关于山西特色的说明文2“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不愧为面食之乡〞,这是人们对山西刀削面一句由衷的赞美。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菜。
你看:北京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烤鸭,内蒙古有沁人肺腑的小肥羊火锅,云南那色香味俱全的过桥米线……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我最喜爱的美食——山西刀削面。
我的家乡——山西

我的家乡——山西山西是个美丽富饶的城市,这里有高耸的山,有清澈见底的水,还有高楼大厦……山,大家一提到山,马上想到高耸的山,爬山,还有许多着名的山的名字,那么是山西,又有哪些着名的山呢?芦芽山、五台山、恒山……都在山西呢!芦芽山,因形似一“芦芽”而得名,海拔2739米,是高山峻岭中挺拔的一座雄峰,恰似一尊巨人手擎利剑直插云霄。
这里峰峦重叠,簇拥大小200多座山峰,山峰尖峭,怪石嶙峋,林木茂密。
每有云雾萦绕,雄峰兀突,如同青翠的芦芽“破土而出,生机勃勃,鲜嫩欲滴,引人入胜。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
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
五台周长约250公里,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
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顶海拔3,058公尺,有“华北屋脊”之称。
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
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恒山山脉祖于阴山,横跨塞外,东连太行,西跨雁门,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东西绵延五百里,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
恒山,号称108峰,东西绵延150公里,横跨山西、河北两省。
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
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
两峰对望,断崖绿带,层次分明,美如画卷。
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
苦甜井在恒山半腰,两井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
一井水甜美清凉,被称为甜并;另一井水却苦涩难饮。
甜水井井深数尺,却取之不间,可供万人饮用、唐代时,唐玄宗李隆基曾赐匾甜井为“龙泉观”。
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介绍山西文化的作文实用五篇

介绍山西文化的作文实用五篇介绍山西文化的作文 1都说工艺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是美的源泉。
我今天有幸去了那里!走进中厅,这里如仙境一般,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美丽的水晶灯。
正前方一块大屏风上,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我迫不及待走进展厅,顿时目不暇接,山西工艺美术馆集中反映了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的风貌,展示了山西省工艺美术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精品民间工艺代表作,表现了山西的民情风俗艺术作品有:木雕、根雕、砖雕、面塑、泥塑、剪纸、刺绣、推光漆器、陶瓷、家具、花画工艺等1000余件工艺品。
悠久的人文历史闻名遐迩的*遥推光漆器、绛州澄泥砚、*阳本版年画、大同铜器、上党堆锦、黑釉陶瓷、云雕漆器等等。
在2008年,传承上千年的广灵彩色点染剪纸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对于我这种不懂艺术的人来说,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感受是浅薄的。
甚至不能谈欣赏,面对着眼前这一幅幅错落有致、深浅相宜的水墨画、面对着一张张精彩生动的摄影作品,我只能以一个看客的身份而驻足,墨色的深深浅浅、曝光的多少、一个眼神的抓拍。
每一个细节,都凝汇着艺术家们几十年走过的足迹。
多数艺术家是用心来创作的,他们的艺术作品就是他们心灵写照。
所以,每一笔,每一划,都意味深长。
第一次参观这样的艺术场馆,一见钟情的几率自然概率不大,但是,在艺术场馆里,静静流淌着的静穆和遐想,是我所希冀和钟爱的,这至少说明,我与艺术,不会只是这次的擦肩而过。
山西省工艺美术馆的建成,为山西旅游、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添了一朵绚丽的奇葩,为山西工艺美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搭建了一个*台。
希望每一位参观者用您的热心关注本土文化,留住中华文明的古老根须,将其发扬光大。
我做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我对山西文化底蕴还了解甚少,通过参观山西工艺美术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从而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我将努力学*更多知识,将来为家乡做贡献。
介绍山西文化的作文 2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是“国中之国”,懂得山西就懂得中国我们经常说到陕西旅游是上坟,可看的景点大多是陵墓,从这个坟墓钻出来,又钻到那个坟墓去看。
而在山西不是这样,我们原来学的历史课本最早说到的是4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现在晋南芮城县境内西侯渡文化的大量遗存已证明人类在距今180万年前就能人工取火,把世界的文明史整整推前了一百余万年,这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笔。
很多故事在这里发生。
我们提出一个全新的理念,“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为什么这么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所以“十年中国看深圳”;一百五十年前上海只是江苏省松江县的华亭镇,现在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都市,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所以“百年中国看上海”;北京真正成为大中国的首都是从辽金时代开始的,距今约850年,所以“千年中国看北京”;从周文王、周武王的历史开始,到现在正好是三千年,所以“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从尧舜禹时代到现在大约是五千年,所以“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余秋雨先生的《抱愧山西》,内称:“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地区,而竟是山西!直到本世纪末,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女娲补天,精卫添海,愚公移山,还有炎帝,尧舜禹的很多传说和遗迹都在山西,晋文公重耳,赵武灵王也有很多故事在这里发生。
唐朝之前李渊父子起兵就在太原唐明镇,这里是他们的龙兴之地。
后来太原成了唐朝的夏都,封太原为北京,北都,与长安洛阳并为三都。
李世民被称为太原公子。
晋祠里立了一块唐碑,是李世民学习王羲之的草书写的,光一个“之”字就有30多种写法。
国内现存的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有70%在山西。
整个山西是一个树叶形状,南北相距七八百公里,东西相隔三百多公里。
从最北面的大同云冈石窟往南面走,一路上有北岳恒山、应县木塔、五台山、太原的晋祠、祁县的乔家大院。
像五台山有一个佛光寺,是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至今1400多年,全国只此一家;应县木塔是900年前的建筑,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认为是世界奇迹,叫做“中国的比萨斜塔”,实际上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还要高,是世界现存最古最高的木结构塔。
乔家大院是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外景地,其实规模很小,不过是封闭的财主式小家小院。
规模最大的是榆次常家庄园,目前开发出五分之一就有12万平方米,整个庄园非常畅亮,与财主们不一样,常家祖辈是做茶业的,从乾隆到宣统历经七朝,沿袭150余年,可谓山西本省茁壮的“资本主义萌芽”,现在只开发出了几万平方米。
介休县的灵石有一个王家大院也非常大,这些大院开创了晋中的商文化。
晋商比徽商厉害得多,清末年间慈禧太后逃难到西安,路过山西没有钱,就是向晋商借的。
山西的农工商富足到什么程度?包头原来是康熙征讨噶尔丹时候的一个兵驿站,山西人在那里为清兵办辎重,逐渐发展成了包头城;辽宁的朝阳是山西一个姓曹的做豆腐的生意人建成的;现在北京的大栅栏、珠市口有70万山西人后裔在那里。
山西的人文景观还有永济的莺莺塔和黄河大铁牛、历山的舜墓,可以说整个黄河文明都能在山西找到踪迹。
前几十年中央政府一直强调山西是能源、重化工基地,而忽略了开发这些旅游资源。
现在山西的旅游业已经处于中国的领先水平了。
像平遥云岗五台山等已是世界品牌了。
还有邻省羡慕山西跑到山西去搞旅游,然后当成他们自己的。
比如云台山本是山西晋城的,但河南开发了,说成是河南的。
后来这事闹到国务院,国务院批示云台山是山西的没任何问题,不可能因为你河南开发了就成河南的了。
没这道理。
山西的特点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一是华夏名人出三晋,山西是一个历史名人辈出的地方,20世纪60年代曾出过一本《中华名人大辞典》,其中十分之一强的人物是山西人。
二是华夏文脉在三晋,山西诗人实际支撑了半部全唐诗,像初唐的王勃、盛唐的王维、中唐的白居易、晚唐的温庭筠都是晋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是晋人。
三是华夏财富汇三晋,从宋朝到清朝,晋商纵横中国一千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尤其是在清朝,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都在山西。
四是华夏人气看山西,看中华民族还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山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地方。
“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因为尧王从陶唐(今太原)迁都平阳(今临汾)是在公元前4700年发生的事情,尧王在平阳划分九州,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体制。
其次,尧王制定的法典———《尧典》也是在这里。
而且,敬敷五教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制度,大禹治水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兴修水利的先河,仓颉造字开创了中国文字纪事的先河,由后稷稼穑、神农氏教人种地,中国从此进入农耕时代……所有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山西境内,说中华文明的曙光出现在三晋大地。
此后,儒家文明的始祖之一荀子是太原人,他排在孔子、孟子之后;百代帝师司马光、写《史记》的司马迁历史上也是山西人,韩城在历史上归山西管。
“半部论语治天下,两册史书安民生”,历朝历代的皇帝,不管是汉族皇帝,还是少数民族皇帝,不管是成年皇帝,还是少年皇帝,他们治理国家的方式大抵一样,都来源于三部书———《论语》、《史记》、《资治通鉴》,从而导致中国政治一统、经济一体、文化一致。
山西这方水土诞生了很多治散、治贪的著名宰相,像汉代著名的大宰相霍光,还有王王圭、温氏三兄弟、裴度,三国时期与貂蝉共用连环计的王允,唐代名相狄仁杰,宋代著名的宰相王溥。
蒋介石曾说过“世界上最会理财的是爱尔兰人,山西人就是中国的爱尔兰人”,国民党最有名的财政部长孔祥熙,共产党第一任财政部长薄一波都是山西人。
山西人理财有一个特点“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地增加税收渠道,最大限度地节省政府的开支。
山西人办事比较缜密,这可能与喝醋有关系,喝醋能软化血管,山西人从生下来那天起,每顿饭离不开醋,醋的作用就是把处在大漠边缘的山西人身上的刚烈之气、威猛之气给软化了,使山西人变得柔中带刚、绵里藏针,食品文化成就了山西人独特的思维方式。
有人评价说:如同性格刚烈的湖南人是南方的北人,而绵里藏针的山西人则是北方的南人,这两省人的性格的确有典型意义。
山西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人种杂交地区。
古代蒙古人的铁蹄要踏向中原,首先要经过山西,然后再继续往南打,忽必烈一直打到云南、缅甸。
山西就变成了蒙古人的后方留守处,几百
年来都处于来回拉锯且首当其冲的位置,于是蒙汉大量通婚,而且有好几个世代。
陕西也是蒙古人逐鹿中原得经过的地方。
过去黄河西岸有民谣“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说的是那里出美女猛男。
山西历史上也出美女,武则天是文水人,和刘胡兰是老乡,杨贵妃是晋南的,貂蝉是忻州的。
人们奇怪了,那些地方风沙滚滚,怎么女孩子的皮肤还这么好呢?其实这跟风沙、阳光没有关系,很大原因是她们的祖先可能与蒙古族或者更早的其他民族杂处的结果。
山西还出了很多武将,“万年三晋,论谁数,多少裴杨人物”。
“杨”是指北宋的杨家将,名将还有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三国的关羽,唐朝的薛仁贵、郭子仪。
“裴”是指山西裴氏家族,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一个小村的家族中出了59个大将军和59个宰相……在现代史中,国共两党有很多高级将领是山西人。
像我的老家忻州市方圆不过几十里,就出了阎锡山、徐向前、薄一波、续范亭和刚刚退下来的解放军原总参谋长傅全有,这都是耳熟能详的人物。
我们有过这样的统计,仅一个原平市在前几年出了22个将军,军长以下的干部更不用说了,可见这个地方的尚武文化很是浓厚。
山西的地形却使得古代的战争很少在这里展开,像匈奴人、蒙古人打东京(汴梁)等地方只是路过这里,打咸阳也只是迂回一下。
山西在近代史中虽打过大仗,抗战时期的平型关大捷是忻口战役的一部分,前线总指挥是卫立煌,但山西相对河南要好多了,后者战乱、灾祸不断。
山西沦陷以后没有发生过很激烈的对抗,日本人虽然占了山西,但八路军的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三个大边区也都在山西。
很多老将军的回忆录里都满怀感激之情地提到山西,山西人民靠小米养活这么多部队是很不容易的。
你去武乡县随便找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都可以和你聊一聊邓小平、刘伯承、陈赓、左权这些人在根据地的故事。
左权是八路军副参谋长,是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
共产党挺进东北和大别山的时候,有很多党政干部是从山西走出去的。
解放初期云南、四川、福建等省的领导大多是山西干部,在四川很多县局级干部都是山西人,他们有很多人原来都是给首长当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