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段一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段考试试题二

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阶段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周代遇重大事情需解决时会举行国人(指城邑及其四郊的居民)会议,甚至某些时候可定夺国君的废立,如《左传·僖公十八年》中记载狄人伐卫,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众不可。
这反映国人会议( )A.确保了民众参政的权利B.破坏了正常的分封体制C.制约了周代贵族的权力D.巩固了周代的封建统治2.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3.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攉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代士人把“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叫做“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把“不历中书”、未拜相,叫做“生平不足”,据此可知唐宋社会( )A.由世俗贵族社会逐渐向平民社会转化B.科举制发展使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C.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价值追求的变化D.从以门阀为中心转化为以品官为本位4.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
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 )A.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B.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C.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5.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这说明宋代理学( )A.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B.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6.清朝思想家戴震说:“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
”对戴震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理的思想B.批判将天理和人欲相对立的说教C.反对心学,主张回归宋代的理学D.摈弃人的情欲才能达到理的境界7.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始向西方学习,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等人兴办洋务,主张中体西用;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等人主张君主立宪,发动戊戌变法。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分数:100分命题人:郭东辉审稿人:肖鑫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
从 10 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
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 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B.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C.没有比宗法制更好的权力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3.《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材料主要表明当时A.“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4.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过程表格中①②应填入的内容是A.①分封制②贵族政治 B.①宗法制②贵族政治C.①宗法制②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D.①分封制②中央垂直管理地方5.秦朝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位大臣的主张是A.反对郡县制 B.反对分封制C.改革中央官制 D.建立中央集权制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
”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频繁更换丞相 B.任用亲信和近臣C.建立刺史制度 D.颁布“推恩令”7.某史书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阶段一考试历史试卷

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阶段一考试初三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分数: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
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它那精美的图案所体现的文化内涵,集流通、观赏、收藏、研究等价值于一身。
下图这张精美的纸币应是A.美元B.英镑C.欧元D.埃及镑2.根据迄今发现的史料,世界上最早以成文法典形式来加强对平民和奴隶进行统治的国家是A.中国的夏朝B.古代埃及C.古代巴比伦D.古代印度3.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
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A.担任祭司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C.掌握军权 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4.分析右图,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半数的居民能享受雅典民主B.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C.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5.屋大维已经是终身执政官和最高统帅了,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及“元首”的称号。
从此,元首和执政官合二为一。
该材料反映出屋大维建立了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6.下列古建筑不属于古罗马历史遗存的是A.帕特农神庙B.大竞技场C.万神庙D.凯旋门7. 下列有关西欧封建社会的表述,错误的是A. 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 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C. 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D.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8.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强盛一时,版图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王国。
后来分裂成为哪些国家的雏形①德意志②意大利③法兰西④西班牙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下列关于西欧庄园法庭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有①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②法庭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③惩罚违法行为的主要手段是罚金④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对佃户而言,没有任何好处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③④10.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当时的城市最大的不同点是A. 商品经济发达B. 规模大C. 人口多D. 拥有自治权11.《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
【精品试题】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四县(市)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史学家张荫麟说:“在一个王室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
”依据史实判断这样的社会实行()A.小国寡民的民主政体 B.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C.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D.元老执政的共和体制2.周灭商后,并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沣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潍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
分封制()A.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 B.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C.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D.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B.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C.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4.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西汉时期,窦太后(对汉景帝)说:“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
”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景帝默然而止。
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确定西汉早期()A.皇帝不能推翻丞相的决定 B.国家大事丞相都要参与决策C.丞相位高权重 D.“高皇帝约”具有最高权威6.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
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段考试试题二

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 学年度放学期期段Ⅱ考试一试卷高一历史考试时间: 120 分钟卷面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 2 分,合计48 分)1.在《殷周制度论》中王国维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此中“天定”指代的是A.分封远近B.爵位高低C.殷周成败D.嫡庶亲疏2.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一定经皇帝同意。
西汉初年公布的《二年律令》中,有长沙国、鲁国等恳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取同意的令文。
这反应了西汉初年A.君主专制获取进一步增强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迫D.关中地域农耕经济发达3.表:唐朝士族、寒族考中对照表科年月618650684710733756780806827847874合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目计身世649683709732755779805826846873906进士族31434322337457212112870589士寒族25211971115211849132此表反应出A .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B.世家大族仍有巨大优势C .社会阶层分化日趋严重D.科举成为选官主要门路4.以下图为汉代领土图,南方和北方郡的面积差异很大。
这一现象反应了A.南方地域经济地位更重要B.南方驰道等交通设备更完美C.北方地域开发的程度更高D.北方地域推行郡国并存制度5.元世祖期间,多半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海运至京师。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由是A.南北经济沟通的日趋屡次B.跨地域长途贸易发达C.农作物水稻栽种区城扩大D.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6.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据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 ( 亩/人)雍正十二年 ( 公元 1734年 )2735546232. 54乾隆十八年 ( 公元 1753年 )1027500006. 89乾隆三十一年 ( 公元 1766 年 )2080957963. 56A.精耕细作的必需性B.耕地面积逐渐较少C.土地吞并愈演愈烈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7.佃农是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他们有必定的劳动工具及生产和生活资料。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放学期期初考试一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3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题。
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顶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此中有些要素仍旧值得今世文艺工作者思虑。
唐朝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一样的时世中,文学都获得了极高成就。
此中至关重要的原由,是文人们在不一样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同,拥有为时代而创作的激烈责任感。
比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隆的期间,文人们能站在察看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虑,将欣逢盛世的骄傲感和自信心转变为积极进步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足表现时代风采的优异作品,进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华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期间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汲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改革和文风改革联系在一同。
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改革。
其主要方向是倡导诗歌文质兼备,中心内涵是弘扬比兴寄望的文雅传统,清除浮华绚丽的文风。
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历年绮碎”,重申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
陈子昂标举文雅兴寄和建安气骨,必定改革诗歌的重点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大方意气,批评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
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备,鼓舞多样化的内容微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
经过这三次改革,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宽泛接受。
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进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觉反应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盼望实时立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切合点。
唐朝诗人擅长提炼拥有广泛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觉,使之达到靠近生活真理的高度,因此在百代之下犹能惹起最宽泛的共识。
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固然千变万化,可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起码是本民族共有的感情体验,比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数:100分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史记·周本纪》记载:“懿王崩,共王弟辟方(懿王之叔)立,是为孝王。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變,是为夷王。
”这一做法()A.是对宗法继承制度的合理补充 B.反映了分封制走向瓦解C.体现了周王室血缘关系的松驰 D.说明了周王室威信扫地2.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右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A.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B.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3.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评价南北朝时期的门第时说:“门第之在当时,无论南北,不啻如乱流中岛屿散列,黑夜中灯炬闪耀。
北方之同化胡族,南方之宏扩斯文,斯皆当时门第之功。
故不当仅以变相之封建势力,虚无之庄老清谈,作为偏狭之抨击”作者意在强调()A.九品中正制促进了南北统一 B.门第存在的合理性C.道教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D.人才选拔的开放性4.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A.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B.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D.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5.我们经常会说:请用数据说话。
公元前399年,雅典进行了一次轰动全城的大审判,被告是苏格拉底,罪名是腐化青年。
以下是两次投票的数据,这说明()A.投票数据已经被人篡改 B.雅典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民主程序C.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D.公民素养是政治民主的根本所在6.有学者指出,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
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
这反映了,英国当时()A.封建色彩异常浓厚 B.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C.民主改革需要深化 D.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7.《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
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
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家国一体B. 血缘纽带C. 等级严格D. 地方分权【答案】A【解析】分封制下天子既是国王,又是家长,体现家国一体的特点,故A正确;B只是血缘关系,属于一个方面信息;C和D材料不符合。
2.在甲骨文里,“帝”字是架起木柴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活动,属动词;后演变为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后来从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 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 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 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 皇权源于宗教祭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帝”字的含义经历了祭祀最高天神(动词)到天帝(名词)再到人间最高统治者(名词)的演变,可见汉字往往能够反映中国文明的特征,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
故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人神共治并不能体现在“帝”字的含义演变中,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这是中国特有;C选项错误,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的思想,不是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选项错误,皇权不是源于祭祀。
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
3.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A. 民贵君轻B. 兼爱非攻C. 以法治国D. 无为而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
依据材料“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可知这是辩证法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老子认为事物可以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因此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
故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民贵君轻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B 选项错误,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主张;C选项错误,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江市同文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段Ⅰ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史记》记曰:“襄公(?~前637年)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
”《全唐文》则说昔者宋襄公尝为仁义矣……用欲以兴商道,霸诸侯,一战而为敌所执,再战而身死国削,为天下笑。
”上述材料能够反映出A.宋襄公借助儒家思想治国B.宋襄公破坏了中央集权制C.宋襄公注重维护宗法秩序D.宋襄公时周王室地位衰落2.“祈谷”是商周时期专门祭祀上帝祈求农业丰收的祀典。
周朝时,籍田、亲蚕等“祈谷”之礼已充分制度化。
秦汉时期,逐步建立起祭祀农神和籍田为中心的农事祀典制度。
这反映出A.商周政制在后代被严格遵从B.重农抑商从商周始一直推行C.古代社会经济以农桑为主体D.敬天法祖思想始终根深蒂固3.1983年湖北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包括《二年律令》,内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
”这一规定A.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 B.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C.促进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 D.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责任意识4.唐初进士试时务策五道,策问中加入儒家经典和历史方面的内容,在定成绩时还要看策文的辞藻。
这一做法A.表明重文抑武政策的推行B.立足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C.充分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D.有利于官员综合素质提升5.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
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
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
”由此可见,该理学家A.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B.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C.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D.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6.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海运至京师。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B.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C.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城扩大D.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7.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
”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
”两人的本质意图是A.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B.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C.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D.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8.明朝初期“非世家不架高堂,衣饰器皿不敢奢侈”。
明中后期则一改“简质”的社会风尚,靡然向奢,甚至“以俭为鄙”。
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松弛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下层百姓易染奢靡风气9.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称:“不知铁路之旁,其左右歧路,人马皆能行……铁路遇山巅水曲均须绕越,架空凿洞亦可驶行,庐舍坟墓亦犹是也,何害之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的中国A.“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国近代化B.“天朝上国”观念抑制中国的发展C.思想僵化制约工业文明的传播D.洋务运动推动西方文明的传入10.康有为在改革中不得不搬出孔子来为变法辩护,在《新学伪经考》之后又推出力作《孔子改制考》,关于推出孔子的目的康有为说:“布农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儒学在近代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印证“托古改制”推动改革走向成功C.充分地展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策略性D.揭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惰性对改革的影响11.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成员多有立宪派和旧官僚,但他们承认并通过了革命派雷奋等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这说明A.共和制得到社会各界一致支持B.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C.各派实现追求民主制的目标整合D.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12.1916年8月,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一文中写道:“顺知吾青年之生,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青春中华之创造,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造。
”这一观点A.是追求个性自由的表达 B.是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C.是实现救亡图存的呼吁D.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13.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称:“中国的书写文体,一向是上层阶级借以独享中国文化成果并维护其社会统治地位的工具之一,文体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办到的普及识字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
”为此A.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宜传新思想B.维新派主张社会改良力图救亡图存C.激进派提倡新文学注重思想启蒙D.激进派发动文学革命批判复古思潮14教师总数男教师数女教师数女教师百分比1912年3639 3533 106 2.9%1916年4418 4320 98 2.22%1929年20 002 18671 1 331 6.65%1930年30 025 27350 2675 8.91%1933年31204 28222 2982 9.56% AC.教师的职业待遇较好 D.中学教师较受青睐15.1931年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制定出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一政策的出台A.得到所有农民热情拥护 B.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C.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D.表明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16.中共曾发表宣言呼吁:“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当时面临的形势是A.日军突袭占领了东北三省B.反法西斯同盟展开了密切合作C.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D.全民族的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17.在古代雅典,个人与集体约束之间的界限是不明显的,自由没有被明确地规定出来,它只是依赖于人们的宽容的观念而已,并没有具体的法律保障。
材料旨在说明古代雅典A.缺乏民主制度维护B.自由权利受到限制C.维护城邦至上原则D.淡化法律制度规范18.11~15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一个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罗马法中严苛的法律程序 B.罗马法在欧洲历史的重要地位C.罗马法中蕴含的共和精神 D.罗马法适应商品生产关系发展19.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A.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C.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D.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20.近代西方思想家格劳秀斯认为:“在人所独具的特性中有一种要求社交的强烈愿望,亦即要求过社会生活愿望——这并不是指任何一种生活,而是指按照他的才智标准跟那些与他自己同一类的人过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
”由此可见,格劳秀斯主张A.分权制衡 B.社会契约C.天赋人权D.人民主权21.“13个新兴的州都刻不容缓地为自己制定了成文宪法。
……所有的宪法都遵循伟大的《独立宣言》所陈述的思想:一旦政府妨害这种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权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幸福而‘建立新的政府’。
”这表明独立之初的美国A.邦联体制遭到各州的普遍抵制B.迫切需要确立三权分立的行政机制C.邦联国家的存在缺乏法律依据 D.亟待强化中央集权以摆脱政治危机22.14、15世纪欧洲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依靠香料,所以人们对香料需求量十分大,但利润丰富的香料贸易先被阿拉伯商人垄断,后被奥斯曼士耳其帝国阻断,于是,欧洲人开始焦躁不安了。
这说明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是A.扭转中西贸易逆差B.打破土耳其帝国的垄断C.重建开辟新的贸易通道D.工业文明扩张的必然性23.19世纪中期的英国被称为“法制时代”,1846年度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1842年颁布《矿井法》,1847年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这说明了政府A.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B.深受重商主义政策影响C.在法律方面取得的成就 D.力图维护资本主义发展24.空间的间隔(物体的长度)和时间的流逝是绝对的,从任何时间点、对任何观察者来说都是一样的。
即,1米的尺,任何时候、任何人看都是一样长的;1秒,任何时候、在宇宙的任何地方经过的都是1秒。
这段话主要解释的是A.牛顿的经典力学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材料二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4分)(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
(4分)(3)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4分)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出现了西汉时期第一次土地兼并风潮,大土地私有制空前发展,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西汉统治者虽然采取“限民名田”等措施,试图抑制土地兼并,也取得一定效果,但西汉末年,土地兼并风潮再起,“限田”政策彻底失败,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频发,社会和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危机。
北宋王朝建立后即宣称“田制不立”,允许民间私人购买田地成为田主,国家对土地买卖中的民间竞争与兼并现象采取“不抑兼并”、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态度,广大自耕农纷纷陷于破产的境地,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这样就形成了封建地主租佃制的土地经营形式。
——摘编自王琦《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演进的逻辑及其当代启示》材料二《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
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賑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