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一 物理第一学期12月月月考考试卷及解析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一 物理第一学期12月月月考考试卷及解析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12月月月考考试卷及解析一、选择题1.1924年瑞典的丁·斯韦德贝里设计了超速离心机,该技术可用于混合物中分离蛋白。

如图所示,用极高的角速度旋转封闭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管中的蛋白会按照不同的属性而相互分离、分层,且密度大的出现在远离转轴的管底部。

己知玻璃管稳定地匀速圆周运动,管中两种不同的蛋白P、Q相对于转轴的距离分别为r和2r,则()A.蛋白P受到的合外力为零B.蛋白受到的力有重力、浮力和向心力C.蛋白P和蛋白Q的向心力之比为1:2 D.蛋白P和蛋白Q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2 2.如图所示,木板B托着木块A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A、B保持相对静止.a、b、c、d四个位置分别是运动过程中的最右边、最高点、最左边和最低点.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a点A对B的压力最大B.在b点A对B的压力最小C.在c点A受B的摩擦力最大D.在d点A受B的摩擦力向右3.如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物体静止不动,则可知A.F增大时静摩擦力也增大 B.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C.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D.因为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所以没有下滑4.渡河时船头始终沿垂直河岸的方向.已知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大小不变,水流的速度与船离最近的岸边的距离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定值,河的两岸平行.在水平面内,以出发点为坐标原点,沿着河岸的方向为x轴,垂直河岸方向为y轴,四位同学画出此过程中小船运动的轨迹,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B.C.D.5.盐城某火车转弯处规定速度为60km/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轨道的弯道应是内轨略高于外轨B.轨道的弯道应是外轨和内轨等高C.如果火车按规定速率转弯,轨道对车轮无侧向压力D.如果火车按规定速率转弯,轨道对车轮有侧向压力6.一汽车通过拱形桥顶点时速度为10 m/s,车对桥顶的压力为车重的3/4,如果要使汽车在桥顶对桥面没有压力,车速至少为;A.15 m/s B.20 m/sC.25 m/s D.30 m/s7.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C.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D.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物体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8.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玻璃管内放置着一片树叶和一个小石子,现将玻璃管迅速翻转180°,玻璃管内非真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树叶和小石子同时落到底部B.小石子在下落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C.树叶在下落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D.将玻璃管抽成真空,重复上述实验,在树叶和小石子下落过程中,树叶和小石子都处于超重状态9.一个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2 N、4 N和5 N的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其合力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 )A.0 N,11 N B.1 N,11 NC.1 N,9 N D.0 N,9 N10.某跳水运动员在3m长的踏板上起跳,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图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A.运动员在A点具有最大速度B.运动员在B处与踏板分离C.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向上做匀加速运动D.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运动员先超重后失重11.运动的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越大时()A.它的速度也越大B.它的位移也越大C.它的速度变化也越快D.它的速度变化也越大12.生活中常使用贴在墙上的吸盘挂钩来挂一些物品,吸盘受到拉力不易脱落的原因是()A.大气压力大于重力B.大气压力与重力平衡C.吸盘所受摩擦力大于所挂物体的重力D.吸盘所受摩擦力与所挂物体的重力平衡13.国际单位制中与力学有关的三个基本单位是A.kg、m、s B.g、m、N C.kg、km、N D.kg、m、N14.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的四条纸带,物体最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A.纸带1 B.纸带2 C.纸带3 D.纸带415.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23t时间内平均速度为v/2,后3t时间内平均速度为 2v,则物体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3v/4 B.3v/2 C.v D.2v/316.如图所示,一个重球挂在光滑的墙上,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而将绳的长度增加时,则()A .球对绳的拉力增大B .球对墙的压力增大C .球对墙的压力不变D .球对墙的压力减小17.汽车以2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含解析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含解析

2018-2018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至9题单选,10至12题多选;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B.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的宇航员观察该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C.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D.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2.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一组是()A.速度、路程、质量 B.位移、加速度、速率C.力、加速度、位移 D.温度、电阻、压强3.下面描述的几个速度中,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时的速度指平均速度B.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 m/s指瞬时速度C.汽车上速度计的示数为80 km/h指平均速度D.台风以360 km/h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指平均速度4.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时刻位置坐标如下表,若物体从第2秒初到第3秒末发生位移的)1212C.v1<v2,方向相同D.v1>v2,方向相反5.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单向行驶,开始以40km/h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接着以速度v行驶全程的第二个的的路程,最后以72km/h的速度行驶完最后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4km/h,不计变速时间,则v等于()A.50km/h B.60km/h C.70km/h D.80km/h6.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b车追上a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做曲线运动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质点甲、乙的速度不相同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D.甲、乙之间的距离不一定越来越大8.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有与公路平行的一行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间隔为50m,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v1=5m/s,假设汽车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0s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6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 m/sC.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需的时间为20 sD.汽车从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20 m/s9.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 h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m 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则河水的流速大小是()A.0.75m/s B.1.5m/s C.3m/s D.2m/s10.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大小为2m/s2,那么任意1秒时间内()A.物体的速度变化率一定为2m/s2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第5s的初速度比第4s的末速度大2m/sD.第5s的初速度比第4s的初速度大2m/s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定参考系B.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的参考系是岸C.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是相同的D.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12.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B.x﹣t图象中t1时刻物体1的速度大于物体2的速度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物体4的平均速度大于物体3的平均速度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二、实验题(共18分,每空3分)13.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应用220v交流电源B.先闭合电源开关,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再拖动纸带C.纸带上的打点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较大D.必须以纸带上第一个作为计数点,并测量处理数据14.某同学在研究被重物牵引的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O、A、B、C、D、E、F是纸带上的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用x1、x2、x3、x4、x5、x6表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在纸带的下方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零刻度线与O点对齐),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那么,打下A、B两点的时间间隔为s,A点读数为cm;可计算出B、C两点间距离x3=cm;C 点对应的速度大小是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为m/s2.(上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44分,14、15题各10分,16、17题各12分)15.足球以10m/s的水平速度正对着墙壁撞击后,以9.0m/s的速度被反向弹回,球与墙壁的接触时间是0.10s,则:(1)在与墙壁接触的这段时间内足球的加速度是多大?方向如何?(2)若足球被反弹后做加速度大小为1.5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反弹后8s时球离墙壁的距离.16.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1s内位移为6m,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s内位移为2m,求:(1)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2)整个减速过程所用的时间.17.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车轮在铁轨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撞击.坐在该客车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1次到第5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s.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运列车,当该旅客经过货车车尾时,货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客车行进方向运动.该旅客在此后的20.0s内,看到恰好有10节货车车厢被他连续超过.已知每根铁轨的长度为50m,每节货车车厢的长度为15.0m,货车车厢间距忽略不计.求:(1)客车运行速度的大小;(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18.如图所示,一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0.4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1、2两点,1、2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木块通过1、2两点所用时间分别为1s和0.5s求:(1)木块经过位置1、位置2的平均速度大小;(2)木块前端顶点P在1、2之间运动所需的时间.2018-2018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至9题单选,10至12题多选;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B.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的宇航员观察该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C.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D.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考点】质点的认识.【分析】质点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人为引入的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该物体即可看成质点【解答】解:A、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不一定可以看作质点,关键要看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能否忽略.故A错误.B、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的宇航员观察该飞船,不能把飞船看成质点.故B错误.C、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引入质点后对问题的研究大有好处.故C错误.D、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只要掌握了质点的概念和条件解决此类问题就不在话下.质点与点电荷是常用的理想化物理模型2.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一组是()A.速度、路程、质量 B.位移、加速度、速率C.力、加速度、位移 D.温度、电阻、压强【考点】矢量和标量.【分析】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都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等都是标量.【解答】解:A、路程、质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故A错误.B、速率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故B错误.C、力、加速度、位移都是矢量,故C正确.D、温度、电阻、压强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矢量与标量明显的区别是: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属于基础题.3.下面描述的几个速度中,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时的速度指平均速度B.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 m/s指瞬时速度C.汽车上速度计的示数为80 km/h指平均速度D.台风以360 km/h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指平均速度【考点】平均速度.【分析】明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性质,知道平均速度对应一段过程,而瞬时速度对应一个位置或时刻,由此即可以正确判断.【解答】解:A、子弹击中目标时对应一个瞬时,故为瞬时速度,故A错误;B、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 m/s,是一段过程中的速度,故为平均速度,故B错误;C、汽车上速度计的示数为80 km/h指的是汽车瞬间的速度,故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D、台风以360 km/h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指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情况,注意明确平均速度对应了一段过程而瞬时速度对应一个位置或瞬时,对于相近知识点一定要正确区分.4.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时刻位置坐标如下表,若物体从第2秒初到第3秒末发生位移的x v4x v).1>2,方向相反.1<2,方向相同C.v1<v2,方向相同D.v1>v2,方向相反【考点】平均速度.【分析】由图中的坐标,依据位移等于坐标变化,即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从而明确位移大小和方向,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明确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答】解:由位移等于坐标变化,可知,从第2秒初到第3秒末发生位移的大小为:x1=﹣1﹣4=﹣5m.时间为2s,则平均速度v1==﹣2.5m/s;第4s内位移为:x2=﹣4﹣(﹣1)=﹣3m,平均速度v2==﹣3m/s;因负号只表示方向,可知x1>x2,方向相同,v1<v2,方向相同,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对时间的区分,只要知道第几秒对应初末时刻,就可以找到对应坐标,进而由坐标变化表示位移,其次要知道位移的正负表示方向.5.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单向行驶,开始以40km/h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接着以速度v行驶全程的第二个的的路程,最后以72km/h的速度行驶完最后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4km/h,不计变速时间,则v等于()A.50km/h B.60km/h C.70km/h D.80km/h【考点】平均速度.【分析】设全程为3s,分别对三个过程进行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得三段的时间,即可求得总时间;再由平均速度公式列式即可求得速度v.【解答】解:设全程位移为3s,则总时间t=++;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54==解得:v=60km/h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明确两次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第一次求解时间,第二次再通过列方程求解中间速度;同时还要注意明确设全程为3s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化.6.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b车追上a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做曲线运动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位移时间关系图线反映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解答】解:A、在时刻t1,a、b两车的位置坐标相同,开始a的位移大于b的位移,知b追上a.故A正确.B、在时刻t2,a的位移增大,b的位移减小,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故B错误.C、x﹣t图象只能表示直线运动,则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做直线运动.故C错误.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图线的斜率不是一直大于a图线的斜率,所以b车的速率不是一直比a车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能够通过图线得出运动的方向.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质点甲、乙的速度不相同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D.甲、乙之间的距离不一定越来越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由图读出两物体的速度,只有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时,两物体的速度才相同.由图线与坐标所围“面积”读出位移,图线在坐标轴上方,位移为正方向,图线在坐标轴下方,位移为负方向.由速度的正负确定出速度的方向.由于甲、乙的出发地点位置关系未知,不能判断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增大还是减小【解答】解:A、由图读出,甲的速度为2m/s,向正方向运动,乙的速度为﹣2m/s,向负方向运动,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正确;C、质点甲向正方向运动,乙向负方向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位移并不相同,故C错误;D、由于甲、乙的出发地点位置关系未知,它们之间的距离不一定越来越大.当两物体相向运动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小,相遇后距离又逐渐增大;当两物体相互背离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本的读图能力.要注意速度﹣时间图象不能反映质点初始位置,难度适中.8.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有与公路平行的一行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间隔为50m,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v1=5m/s,假设汽车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0s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6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 m/sC.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需的时间为20 sD.汽车从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20 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1)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即可求解加速度的大小;(2)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用的时间等于汽车从第1根到第7根电线杆的时间减去从第1根到第3根电线杆的时间【解答】解:A、汽车在10s内的位移是:x13=50×2=100m由x=v1t+得:,故A错误;B、第一根电线杆与第六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式为:代入解得:,故B错误;C、(2)汽车从第1根到第7根电线杆的时间是t7,则:s17=6×50m=300m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解得:t7=20s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用的时间:△t=t7﹣t3=20﹣10s=10s,故C错误;D、汽车从第3根到第7根电线杆之间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9.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 h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m 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则河水的流速大小是()A.0.75m/s B.1.5m/s C.3m/s D.2m/s【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河水与箱子是相对静止的,经过1h箱子运动5400m,说明河水运动了5400m,根据速度公式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先以水为参考系,此时河水与木块相对静止,即河水的流速与木块漂流的速度相等.又因为船返航时追上木块经过了1h,则木块实际漂了2h,以桥为参考系,可知木块位移为5400m故河水的速度为:v===2.7km/h=0.75m/s,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明确河水在1h内的位移,然后根据速度定义公式列式求解即可,基础题目.10.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大小为2m/s2,那么任意1秒时间内()A.物体的速度变化率一定为2m/s2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第5s的初速度比第4s的末速度大2m/sD.第5s的初速度比第4s的初速度大2m/s【考点】加速度.【分析】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也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解答】解:A、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物体的速度变化率一定为2m/s2,故A正确;B、加速度为2m/s2说明在任意1s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为2m/s,而不是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故B错误;C、第5s初与第4s末是同一时刻,物体的速度相等,故C错误;D、第5s初与第4s初的时间间隔为1s故,其速度增加2m/s,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掌握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知道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定参考系B.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的参考系是岸C.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是相同的D.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分析】参考系,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解答】解:A、运动是相对的,故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定参考系,故A正确;B、“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的参考系不是岸,而是人自己,山和岸相对静止,故B错误;C、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是相同的,故C正确;D、运动具有相对性,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故D 正确;故选:ACD【点评】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12.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B.x﹣t图象中t1时刻物体1的速度大于物体2的速度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物体4的平均速度大于物体3的平均速度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位移时间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速度时间图线通过位移的大小判断平均速度的大小.在位移时间图线中,通过物体位移增加还是减小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在速度时间图线中,通过速度的正负值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解答】解:A、由图看出,图线1的斜率都大于零,物体的运动方向一直沿正方向,说明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正确;B、x﹣t图象中t1时刻图线1的斜率大于图线2的斜率,则此时刻物体1的速度大于物体2的速度.故B正确;C、v﹣t图象中0至t3时间,4的位移大于3的位移,时间相等,则4的平均速度大于3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t2物体2开始沿反向运动,而t4时刻物体仍沿原方向运动.故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要抓住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物理意义的区别,从斜率、面积等数学意义进行识别和理解.二、实验题(共18分,每空3分)13.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应用220v交流电源B.先闭合电源开关,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再拖动纸带C.纸带上的打点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较大D.必须以纸带上第一个作为计数点,并测量处理数据【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解答】解:A、电磁打点计时器应用低压交流电源,故A错误.B、先闭合电源开关,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拖动纸带,故B正确.C、纸带上的打点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较小.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较小,故C错误.D、从纸带上能看清的点开始选择计数点,并测量处理数据,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纸带处理的基本知识,平时要加强基础实验的实际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14.某同学在研究被重物牵引的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O、A、B、C、D、E、F是纸带上的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用x1、x2、x3、x4、x5、x6表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在纸带的下方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零刻度线与O点对齐),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那么,打下A、B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10s,A点读数为0.30cm;可计算出B、C两点间距离x3=0.70 cm;C点对应的速度大小是0.180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为0.20m/s2.(上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根据逐差法可以得出加速度.【解答】解:每相邻两个计数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相邻的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0s,A点读数为0.30cm;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出B、C两点间距x3=7.0mm=0.70cm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C==m/s=0.180m/s,由于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根据运动学公式推论△x=at2得:a===0.20m/s2故答案为:0.10,0.70,0.180,0.20.【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纸带处理的基本知识,平时要加强基础实验的实际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三、计算题(共44分,14、15题各10分,16、17题各12分)15.足球以10m/s的水平速度正对着墙壁撞击后,以9.0m/s的速度被反向弹回,球与墙壁的接触时间是0.10s,则:(1)在与墙壁接触的这段时间内足球的加速度是多大?方向如何?(2)若足球被反弹后做加速度大小为1.5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反弹后8s时球离墙壁的距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加速度.【分析】(1)本题考查了对加速度定义式a=的理解和应用,注意该公式为矢量式,v t、v0包含大小和方向.(2)足球反弹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出从反弹到速度减为0的时间,再求反弹后8s时球离墙壁的距离【解答】解:(1)设足球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1=10m/s,末速度v2=﹣9m/s,时间△t=0.1s.由加速度公式,有加速度方向与原速度相反.故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为190m/s2,方向与原速度相反.(2)足球从反弹到停止所用时间为:反弹后8s球离离墙壁的距离为:答:(1)在与墙壁接触的这段时间内足球的加速度是多大,方向与初速度相反(2)若足球被反弹后做加速度大小为1.5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反弹后8s时球离墙壁的距离27m【点评】加速度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要明确其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要充分理解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16.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1s内位移为6m,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s内位移为2m,求:(1)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2)整个减速过程所用的时间.【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1)根据最后1s内的位移,采取逆向思维求出质点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再根据第1s内的位移,通过位移时间关系求出初速度的大小,从而通过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求出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2)通过逆向思维,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求出运动的时间.。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一 物理第一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卷及解析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一 物理第一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卷及解析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卷及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质点做曲线运动B.A质点2s时的速度为20m/sC.B质点前4s做加速运动,4秒后做减速运动D.前4s内B的位移比A要大2.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指的是瞬时速度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m/s,指的是平均速度D.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一定为10m/s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辽宁号”航母“高大威武”,所以不能看成质点B.战斗机飞行员可以把正在甲板上用手势指挥的调度员看成是一个质点C.在战斗机飞行训练中,研究战斗机的空中翻滚动作时,可以把战斗机看成质点D.研究“辽宁舰”航母在大海中的运动轨迹时,航母可以看成质点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第3秒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5.如图所示,此时表演者静止在弯曲倾斜的竹竿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演者对竹竿的弹力是由竹竿形变产生的B.表演者对竹竿的力竖直向下C.表演者对竹竿的摩擦力一定为零D.表演者对竹竿的力大于竹竿对表演者的力6.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极限思想的是()A.“质点”的概念B.合力与分力的关系C.“瞬时速度”的概念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B.人站在电梯中随电梯一起运动时,当电梯减速下降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C.跳水运动员踩压跳板弯曲到最低点时,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由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D.惯性是由物体的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的8.某同学绕操场一周跑了400m,用时65s,这两个物理量分别是A.路程、时刻B.位移、时刻C.路程、时间间隔D.位移、时间间隔9.如图是在购物商场里常见的电梯,左图为阶梯电梯,右图为斜面电梯,设两电梯中各站一个质量相同的乘客随电梯匀速上行,则两乘客受到电梯的A.摩擦力的方向相同B.支持力的大小相同C.支持力的方向相同D.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均相同10.下列关于速度、速率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速率和加速度均为矢量B.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C.速率等于位移与经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D.速度变化越慢,加速度越小11.2018年8月28日,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92 s夺得金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100m全程中,苏炳添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比亚军选手的大B.比赛过程中,苏炳添起跑时的加速度一定比亚军选手的大C.苏炳添以9.92 s夺得金牌,9.92 s指的是时间D.苏炳添的100 m成绩为9.92 s,说明他通过终点的瞬时速度约为10.08 m/s12.小洪同学乘出租车从校门口出发,到火车站接到同学后当即随车回校.出租车票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为16.2kmB.路程为0C.11:48指的是时间D.11:05指的是时刻13.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B.加速度也可以是指减小的速度C.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D.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不断减小14.如图,物体沿两个半径为的半圆弧由A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 4R,2πR向东B.4R向东,2πR向东C.4πR向东,4R D.4R向东,2πR15.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亚里士多德C.爱因斯坦D.牛顿16.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15s内汽车的位移为 300mB.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C.20s末汽车的速度为﹣1m/sD.前 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17.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第1秒内物体通过的位移是0.5m,则第2s内通过的位移是()A.0.5m B.1.5m C.2.0m D.3.5m18.如图所示,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大小为5N的力F作用下,沿固定的粗糙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A.等于零B.小于5NC.等于5ND.大于5N19.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木板紧紧夹住木块,一直保持静止,木块重为40 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若左右两端的压力F都是100 N,则整个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A.20 N,方向向上B.30 N,方向向上C.40 N,方向向上D.60 N,方向向上20.马拉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前进,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下面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马拉车的力先产生,车拉马的力后产生B.马能拉动车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C.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也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D.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二、多选题21.在大型物流货场,广泛的应用着传送带搬运货物。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一 物理第一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卷及解析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一 物理第一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卷及解析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卷及解析一、选择题1.从离地面3m高处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A.小球通过的路程是8m B.小球的位移大小是3mC.小球的位移大小是13m D.小球的位移方向是竖直向上2.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若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A.3个或4个B.3个或5个C.4个或5个D.4个或6个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属于矢量的是()A.位移和路程B.时间和时刻C.力和加速度D.平均速度和速率4.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光滑小滑轮用细绳悬挂于墙上O点,跨过滑轮的细绳连接物块A、B,A、B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物块B移至C点后,A、B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不变B.绳子对B的拉力增大C.悬于墙上的绳所受拉力大小不变D.A、B静止时,图中α、β、θ三角始终相等5.如图是在购物商场里常见的电梯,左图为阶梯电梯,右图为斜面电梯,设两电梯中各站一个质量相同的乘客随电梯匀速上行,则两乘客受到电梯的A.摩擦力的方向相同B.支持力的大小相同C.支持力的方向相同D.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均相同6.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时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运动.用G表示无人机重力,F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无人机受力情况的是( )A.B.C.D.7.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C.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D.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做共点力平衡实验.M、N为摩擦不计的定滑轮,O点是轻质细绳OA、OB和OC的结点,桌上有若干相同的钩码,他已经在A点和C点分别挂了3个和4个钩码,为使O点在两滑轮间某位置受力平衡,在B点挂的钩码数可能是()A .1个B .3个C .5个D .7个 9.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详细研究了落体运动,他所运用的方法是( ) A .假设-观察-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实验检验-修正推广B .观察-假设-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实验检验-修正推广C .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假设-观察-实验检验-修正推广D .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观察-假设-实验检验-修正推广10.在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着上端的小球站在三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 0.如果站在四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 )A .不变B .变大C .变小D .无法判断11.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运动,在前2s 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在前6s 内的平均速度为22m/s ,则该汽车的加速度为( )A .6m/s 2B .4m/s 2C .3m/s 2D .12m/s 212.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 ) A .“孙悟空” B .平台 C .飘动的白云 D .烟雾13.自由下落的物体第n s 内通过的位移比第(n -2)s 内通过的位移多A .3(n +2)mB .4.9(2n +1)mC .19.6mD .221n n m 14.2019年7月16日,在韩国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男女混合团体决赛中,中国组合林珊/杨健获得该项目金牌.将林珊进入水中后向下的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该运动过程的总时间为t .林珊入水后前2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1,后2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2,则21x x 为A.1:16 B.1:7 C.1:5 D.1:315.如图所示,重力G=2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8N、方向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A.6N,方向水平向右B.8N,方向水平向右C.8N,方向水平向左D.3N,方向水平向左16.某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8+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t=2s时的瞬时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A.12m/s,8m/s B.8m/s,24m/s C.12m/s,24m/s D.8m/s,12m/s 17.在某驾校的训练场地上,有一段圆弧形坡道,如图所示,若将同一辆车先后停放在a 点和b点,下述分析和比较正确的是A.车在a点受坡道的合外力大于在b点受的合外力B.车在a点受坡道的摩擦力大于在b点受的摩擦力C.车在a点受到的支持力大于在b点受的支持力D.车在a点受的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在b点受的重力的下滑分力18.如图,在幼儿园的游乐场中,一小男孩从右侧梯子爬上滑梯,用时10s,然后在上面平台站了5s,接着从左侧的滑梯上由静止开始滑到水平地面,用时3s.下面关于他在滑梯上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他爬上去和滑下来的路程相等B .他爬上去和滑下来的位移相同C .他在第15s 末开始要下滑,指的是时间间隔D .他整个过程用时18s ,指的是时间间隔19.下列语句中加点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可以选取山为参考系的是( )A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C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0.火车从甲站出发,沿平直铁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乙站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A .火车的位移一定相等B .火车 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C .火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D .所用的时间一定相等二、多选题21.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初始时,OM 竖直且MN 被拉直,OM 与MN 之间的夹角为α(2πα>).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A .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 .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 .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 .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22.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 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52F mg μ=时,A 的加速度为13g μ B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C .当F >3 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g μ 2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空降兵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跳下,当下落到距离地面适当高度时,打开降落伞,最终安全到达地面,空降兵从跳离飞机到安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在竖直方向的v —t 图像如如所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空降兵在0到t 1时间内做自由落体运动B .空降兵在t 1到t 2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在逐渐减小C .空降兵在0到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12v 2 D .空降兵在t 1到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12(v 1+v 2) 24.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静止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 的质量为2m ,B 和C 的质量都是m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4μ,B 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8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若A 、B 、C 三个物体始终相对静止,则力F 不能超过32μmg B .当力F =μmg 时,A 、B 间的摩擦力为34mg μC.无论力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34μgD.当力F> 72μmg时,B相对A滑动25.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圆柱体A被平板B夹在板与墙壁之间,平板B与底座C右端的铰链相连,左端由液压器调节高度,以改变平板B与水平底座C间的夹角θ,B、C及D总重力也为G,底座C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μ<1),平板B的上表面及墙壁是光滑的。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一 物理第一学期12月月月考考试卷及解析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一 物理第一学期12月月月考考试卷及解析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12月月月考考试卷及解析一、选择题1.水平桌面上放着一本书,下列有关书与桌面之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书受的重力就是桌面受到的压力B.书受到了支持力是因为桌面产生了形变C.书发生了形变,因此书受到了支持力D.桌面受到的压力和桌面给书的支持力不是桌面与书之间的相互作用2.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以下是生活中对“加速度”的几种说法,其含义与物理学中的加速度不同的是()A.高铁列车比汽车运行快B.小汽车比大货车提速快C.汽车刹车太急D.跑车比一般汽车的加速性能好3.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亚里士多德D.笛卡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却不一定越大B.同一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可能是一对平衡力D.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5.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它在一条河宽300m,水流速度为4m/s的河流中渡河,则该小船()A.能到达正对岸B.渡河的时间可能少于100sC.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它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400mD.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300m6.滑块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为零.已知滑块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滑块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21vB.(2+1)v C.2vD.1 2 v7.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说法错误的是( )A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B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 .大小可能等于零D .大小一定不等于零8.如图,滑块以初速度v 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 、s 、v 、a 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 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A .B .C .D .9.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木块A . 木块A 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伸长为l ∆(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则木块A 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A .l ∆B .k l ⋅∆C .l k ∆D .k l∆ 10.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很小的水平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 )A .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物体B .根据a=F/m 和判断,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C .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值D .重力、地面支持力、推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等于零,所以原来静止的桌子还是静止的11.两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A 的加速2A 2m/s a =,物体B 的加速度2B 3m/s a =-,两物体运动情况比较( ) A .物体A 加速度大B .物体B 加速度大C .物体A 的速度大D .物体B 的速度大 12.如图,一匀质木棒,搁置于台阶上保持静止,下图关于木棒所受的弹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13.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的四条纸带,物体最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纸带1B .纸带2C .纸带3D .纸带414.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实际原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客体称为 ( )A .科学假说B .等效替代C .理想模型D .控制变量15.金属小桶侧面有一小孔A ,当桶内盛水时,水会从小孔A 中流出.如果让装满水的小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小桶自由下落过程中( )A .水继续以相同的速度从小孔中喷出B .水不再从小孔喷出C .水将以更大的速度喷出D .水将以较小的速度喷出16.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块之间,有质量均为m 的4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 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则第2块砖对第3块砖的摩擦力大小为( )A .0B .mgC .12mgD .4mg 17.如图所示,对贴在竖直墙面上的物块施加某水平力F 的作用,力F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F kt =,物块从0t =时刻开始释放,关于物块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 .物块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 .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D .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始终小于物块的重力18.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方向一定改变B .速度方向一定不变C .速度大小一定改变D .速度大小一定不变19.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 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Ⅰ、Ⅱ两个物体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减小B .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C .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D .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 1+v 2)/220.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A .亚里士多德B .伽利略C .阿基米德D .牛顿二、多选题2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置于斜面体上,左边有一竖直挡板挡住小球。

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缺答案.doc

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缺答案.doc

九江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B)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3.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A B C D4.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5.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58.5 gNaCl溶解在1 L水中,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B.11.2L氢气中,一定含有N A个氢分子C.标准状况下,11.2 L NH3的分子数约为3.01×1023个D.18 g水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8.13、某NaOH溶液,Na+和H2O的个数比为1: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A、5%B、10%C、11.1%D、9.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A.O2B.CH4C.CO2D.SO210.用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 A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 AC.通常状况下,1 N 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 N A11、下列溶液与100mL 0.1mol/L K2SO4溶液里K+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A、100mL 0.2 mol/L氯化钾B、L 0.1 mol/L硝酸钾C、100mL 0.1 mol/L硝酸钾D、50mL 0.1 mol/L氢氧化钾12、两种金属的混合物30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则该混合物不可能为:A、Fe和ZnB、Al和ZnC、Mg和FeD、Fe和Cu13、CS2液体能够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现用0.228g CS2在448mL在标准状态下O2中完全燃烧,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是:A、112 mLB、224 mLC、448 mLD、336 mL14、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1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4分,共40分)1.云台山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乘坐索道缆车观赏怡人的风景以外,还能感觉悬挂在高空的刺激感.对于正在乘坐索道缆车观光的某游客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同一缆车里的人向对面的山不断靠近B. 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自己静止不动C. 以所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两边的绿树在向前运动D. 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而来【答案】D【解析】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缆车静止不动,故A错误;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相对于山靠近的过程中,看到自己向山运动,故B错误;以所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两边的青山绿树向身后走去,故C错误;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而来.故D正确。

所以D正确,ABC 错误。

2.研究下列运动时,能被看作质点的是( )A. 研究自由体操运动员在空中翻滚的动作B. 研究砂轮的转动情况C. 研究汽车从九江到南昌所用的时间D. 研究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姿势【答案】C【解析】【详解】研究自由体操运动员在空中翻滚的动作时,运动员不能看做质点,否则就没动作可言了,选项A错误;研究砂轮的转动情况时,砂轮不能看做质点,否则就没转动了,选项B 错误;研究汽车从九江到南昌所用的时间时,汽车的大小和形状可忽略不计,可看做质点,选项C正确;研究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姿势时,运动员不能看做质点,否则就没姿势可言了,选项D错误。

3.一物体以6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s,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m/s,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s,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m/s.以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1、a2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 a1=﹣2.5m/s2,a2=﹣2.5m/s2B. a1=﹣3.5m/s2,a2=﹣3.5m/s2C. a1=﹣2.5m/s2,a2=﹣3.5m/s2D. a1=3.5m/s2,a2=﹣3.5m/s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先沿倾斜木板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木板倾角增大前后,物体在2s末的速度分别为:.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故C正确考点:考查了加速度的计算4.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象,由图可知( )A. t=0时,B在A的前面B. 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2时刻后才大于A的速度C. B在t2时刻追上A,此后运动在A的前面D. B运动的速度始终比A大【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象可知,t=0s时,A在B的前面,故A错误。

【精编】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精编】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诗歌与绘画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的两岸。

人们常说“诗画同源”“诗画一家”“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足见诗歌与绘画的亲密关系。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历史源远流长。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美的诗篇,从最老的《诗经》,到两晋的山水田园诗,再至唐诗宋词,数不胜数。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第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既可以为诗又可以为画,既可以为山水、为人物,亦可以为花鸟,这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的最早的实据。

但从接受的艺术感官和心理功能来说,绘画是视觉艺术,通过眼睛就可以直接掌握,给予的想象空间较少;而诗歌则是听觉艺术,不是仅凭感官就能一下子掌握的,它需要由记忆和想象来共同完成。

诗有诗的语言,画有画的语言。

诗歌有音韵美,而绘画有笔墨美。

诗用文字来表达社会和人类的活动,画用笔墨来再现或者升华物象给予艺术家的感受。

诗人与读者的交流是在一个意象的空间里完成的。

诗人描绘的是一个设计的世界,但是读者感受到的分明是一次似曾相识的心灵律动。

作为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意境的营造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意境,是我国诗词与绘画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

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

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将“境界”(即意境)分为“有境界”与“无境界”,“造境界”与“写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云台山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除乘坐索道缆车观赏怡人的风景以外,还能感受悬挂在高空的刺激感。

对于正在乘坐索道缆车观光的某游客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自己静止不动
B.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同一缆车里的人向对面的山不断靠近
C.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走来
D.以所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两边的青山绿树向身前走去
2. 研究下列运动时,能被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自由体操运动员在空中翻滚的
动作
B.研究砂轮的转动情况
C.研究汽车从九江到南昌所用的时间D.研究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姿势
3. 一物体以6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s,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m/s,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s,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m/s.以沿木板向上为
正方向,用a
1、a
2
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
的是()
A.a
1=﹣2.5m/s2,a
2
=﹣2.5m/s2
B.a
1=﹣3.5m/s2,a
2
=﹣3.5m/s2
C.a
1=﹣2.5m/s2,a
2
=﹣3.5m/s2
D.a
1=3.5m/s2,a
2
=﹣3.5m/s2
4. 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象,由图可知( )
A.t=0时,B在A的前面
B.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2时刻后才大于A的速度
C.B在t2时刻追上A,此后运动在A的前面
D.B运动的速度始终比A大
5. 在跳伞运动训练研究所,一名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中跳下,研究人员利用运动员随身携带的仪器记录下了他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数据,定
性画出了运动员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对运动员的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10 s内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B.10s~15s内减速运动,15s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员在t=15 s时打开降落伞
D.10 s~15s内运动员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6. 一个小球以12m/s的速度冲上一个足够长的斜面,当它再次返回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为8m/s,若小球上滑和下滑阶段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小球在上滑和下滑阶段运动时间之比为3:2
B.小球在上滑和下滑阶段运动位移大小之比为3:2
C.小球在上滑和下滑阶段运动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3
D.小球在上滑和下滑阶段运动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4
7. 物体在直线上做加速运动,从开始计时起,第1s内的位移是1m,第2s内
的位移是2m……第n s内的位移是n m,由此可知()
A.物体肯定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的初速度为0
C.物体的加速度是1m/s2
D.物体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二、多选题
8. 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历时36小时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500 海里,已知1海里=1852米.假设所有船只运动速度都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研究舰队的行驶路程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
B.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
C.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D.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
三、单选题
9.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n个1s内位移为1m,其加速度大小为()
A.B.C.D.
10. 甲汽车以10米/秒速度匀速前进,乙汽车同时同地同向匀加速前进,一开始由于甲的速度比乙大,所以甲超过乙,经过10秒钟乙追上甲,又经过10秒钟乙超过甲100米,则乙追上甲时的速度为()
A.10米/秒B.15米/秒C.20米/秒D.25米/秒
四、多选题
11. 如图所示,以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减速时最大加
速度大小为.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12. 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实验∶在一个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B、C,让一个铜球分别由A、B、C滚下,如图所示。

设A、B、C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x1、x2、x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 v1、v2、v3,则下列关系式中能用来证明小球沿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x1-x2=x2-x3
D.
13.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刹车实验,运动过程的位移(单位m)与速度(单位m/s)的关系式为x=(25-v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汽车做匀减速且加速度大小为1m/s2
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10s
C.t=0时刻汽车的初速度为25m/s
D.刹车过程的位移为25m
14. 一质点从O点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 间距离为7m,质点经过C点的速度是A点的4倍,经过AB、BC段的时间都为2s,则质点的加速度a和OA间距离s分别为
A.B.C.D.
15. 下列有关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电磁打点计时器应该使用220V交流电源
B.研究小车运动规律时计时器应该先通电,后让小车运动
C.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与电源电压有关
D.利用纸带上的点能精确的求出打某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
E. 当纸带运动速度增大时,两点的间距增大
五、实验题
16. 小明同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打点计时器得到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如图所。

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且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来。

其中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

(1)打A点时小车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在测量5、6两点间距时刻度尺摆放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x6=_________
(3)由纸带上各点间距离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结果保
留两位有效数字)
六、解答题
17. 小明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测滑块加速度。

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0 cm的遮光片,沿倾斜气垫导轨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计时器记录了遮光片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0.10 s,小明用刻度尺测出两个光电门距离为20.00cm,则滑块的加速度为
_________
18. 质点从A点出发做变速直线运动,前3s向东运动了20m到达B点,在B点停了2s后又向西运动,经过5s前进了60m到达A点西侧的C点.求:
(1)质点运动的总路程
(2)质点从A点到C点平均速度大小及方向
19.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遇红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4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此时,一辆摩托车以20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面超过汽车,问:(1)汽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摩托车?
(2)汽车从路口开始加速起,在追上摩托车之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0. 现有A、B两物体同向行驶,A在前其速度v A=10m/s,B在后速度
v
=30m/s.当两者相距350m时B立即匀减速,但要运动1800m才能够停止。

B
求:
(1)B物体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若B物体减速8s后,A立即以加速度a=0.5m/s2加速前进,计算说明两物体是否会碰撞
21. 在公路的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6.0m,若汽车起动时都以a=2.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到
v=10.0m/s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t=40.0s,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请解答下列问题:
(1)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问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2)第(1)问中,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
(3)事实上由于人反应时间的存在,绿灯亮起时不可能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现假设绿灯亮起时,第一个司机迟后△t=0.90s起动汽车,后面司机都比前一辆车迟后0.90s起动汽车,在该情况下,有多少辆车能通过路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