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5.1]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五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颐隐于齐B .不翅于父母C .果以恶骇天下D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答案C解析A 项“齐”通“脐”,肚脐。
B 项“翅”通“啻”,只、仅仅。
D 项“县”通“悬”,倒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吾与孔丘,非君臣也B.⎩⎪⎨⎪⎧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果以恶骇天下C.⎩⎪⎨⎪⎧ 女恶之乎予何恶D.⎩⎪⎨⎪⎧ 刖者之屦,无为爱之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答案C解析C 项都译为“厌恶”。
A 项主宰、统治/君主。
B 项来/因为。
D 项爱惜/喜爱。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其妻子环而泣之B.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C.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D.恐吾无其实答案B解析B项古今义均为“认为”。
A项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C项古义:跳跃。
今义: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
D项古义:实在的政绩。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内保之而外不荡也(代水)B.子祀曰:“女恶之乎?”(代你,即子舆)C.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代灵府,即心)D.寡人丑乎,卒授之国(代这,即国家)答案C解析A项应代“像水一样平静”。
B项应代“得病后丑陋的模样”。
D项应代“他”,即哀骀它。
5.对下列句子句式特点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内保之而外不荡也②唯命之从③是必有异乎人者也④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⑤不爪剪⑥恶乎往而不可哉⑦不得复使A.①③⑤/②④/⑥⑦B.①⑦/②⑤⑥/③④C.①④/②⑥⑦/③⑤D.②④⑥/⑤/①③⑦答案B解析①⑦为被动句,②⑤⑥为宾语前置句,③④为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父循,进士。
历兵部武选郎中。
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课后练习四十

D、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
B、雁门塞出击匈奴一战,因为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活捉了李广,执法者判定李广应当斩首,暗含了作者对统治者罚之不公的揭露。
C、李广为骁骑将军,致力于抗击匈奴,且才力过人,善于用兵,匈奴号称他为“汉飞将军”,他在边郡,匈奴多年不敢入侵。
D、李广杀了霸陵亭尉,武帝引用《司马法》上的话批评他说,将军登上战车,不扶轼讲礼,亲人去世,不为之服丧,就应该发动军队来征讨他,使他服从。
D、权邦彦治政有方。大盗张琪残害徽州,权邦彦派偏将去平定他。任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时,因治政能干被称赞。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全都不相同
B、①与⑥相同
C、②与③相同
D、④与⑤相同
【答案】:
【解析】: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朝歌夜弦
B、草行露宿
C、抶而仆之
D、人皆得以隶使之
【答案】:
【解析】: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一句的正确翻译是______。
【答案】:
【解析】:
(节选自《宋史?张邵传》)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以书抵之曰/兵不在强/弱在曲直/宣和以来/我非无兵也/帅臣初开/边隙谋臣复启兵端/是以大国能胜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精品习题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精品习题训练(有答案)二鹏之徙于南冥(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①而后乃今培风②小知不及大知③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④此小大之辩也⑤而征一国者⑥而御六气之辩A.①②④⑥B.①③⑤⑥C.②④⑤D.②④⑤⑥解析①“培”通“凭”,②“知”通“智”,④“辩”通“辨”,⑤“而”通“能”,⑥“辩”通“变”。
答案 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解析①②均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③指长,④指身高。
答案 A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之.二虫又何知③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④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A.“是”字与“之”字相同,两个“且”字也相同B.“是”字与“之”字相同,两个“且”字不同C.“是”字与“之”字不同,两个“且”字相同D.“是”字与“之”字不同,两个“且”字也不同解析“是”“之”都是代词,“这”。
③是“况且”,④是“将要”。
答案 B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三食而反,腹犹果然..B.而.后.乃今将图南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解析A项“果然”在句中指“饱的样子”,C项“无功”在句中指“不追求事功”,D项“春秋”在句中指“四季”。
答案 B6.名句默写。
(5分)(1)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____。
(2)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
(3)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
(4)名者,____________。
答案(1)小年不及大年(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神人无功圣人无名(4)实之宾也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二+自主检测与反馈+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而后乃今培风②小知不及大知③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④此小大之辩也⑤而征一国者⑥而御六气之辩A.①②④⑥B.①③⑤⑥C.②④⑤D.②④⑤⑥答案 B解析①“培”通“凭”。
②“知”通“智”。
④“辩”通“辨”。
⑤“而”通“能”。
⑥“辩”通“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B.三飡而反,腹犹果然..C.则其负大舟也无力..D.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答案 C解析C项古今义均为“没有力气,没有能力”。
A项古义:不超过。
今义: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节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最高。
B项古义: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D项古义:错综华美的色彩以及花纹。
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泛指著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去以.六月息者也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C.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D.奚以.知其然也答案 D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凭”。
A项用。
B项把。
C项目的连词,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是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南.冥者,天池也C.而后乃今将图南.D.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答案 C解析名词作动词,往南飞。
5.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物莫之伤”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两句的句式特点相同。
B.“以盛水浆”与“以说吴王”均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以”后的宾语。
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与“南冥者,天池也”都是判断句。
D.“吾闻言于接舆”与“去以六月息者也”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C解析C项前一个句子是一般陈述句。
A项均属于否定陈述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B项均省略了介词“以”后的宾语。
D项均为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加线字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鲲鹏(kūn) 齐谐(xié) 蜩(zhōu) 迁徙(xǐ)B . 泠然(línɡ) 舂粮(chōng) 抟(tuán) 晦朔(shuò)C . 翱翔(áo) 坳(áo)堂仞(rèn) 蓬蒿(hāo)D . 羊角(jué) 夭阏(è) 恶乎待哉(è) 决起(jué)2. 下列句中加线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 常以身翼蔽沛公则其负大翼也无力B . 夫列子御风而行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C . 未有知其修者乃重修岳阳楼D . 适百里者,宿舂粮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 找出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①而后乃今培风②小知不及大知③此小大之辩也④而征一国者⑤而御六气之辩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⑦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⑧三餐而反,腹犹果然⑨旬有五日而后反A . ②③④⑤B . ①⑥⑦⑧C . ②③⑥⑧D . ④⑤⑥⑨4. 下列句子加线的“之”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B .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结构助词,译为“的”)C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代词,译为“它”)D .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译为“此”)5. 下列句中加线的“其”字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代词,译为“它的”,指鸟的)B .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C .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助词,无义)D .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译为“它”,指水)6. 下列句子中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类的一项是( )A . 而后乃今将图南B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 .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D . 沛公欲王关中7.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 .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C .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 . 彼且恶乎待哉8. 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是《庄子》的首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讲,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B . 本文集中表现了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思想,这思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C . 这种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无的态度D . 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因而代表了先进阶级的思想9.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朝菌不知晦朔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③有鱼焉,其广数千里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A . 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不同B . 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也相同C . 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相同D . 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也不同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②蟪蛄不知春秋③奚以知其然也④而彼且奚适也A . 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不同B . 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也相同C . 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也不同D . 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相同11.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树名)B .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独以长寿著名)C .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旋风)D .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最北的地方)12. 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段文字可以分两层: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第二层引“汤之问棘”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B . 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C . 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D . 这段文字,用“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对比,说明“大知”与“小知”的不同13.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在天山地区,牧民们都喜欢放马南山,因为天山南麓有大片丰沃的草场和洁净的水源,而且阳光充足。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一+自主检测与反馈+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处穷.闾阨巷穷:贫穷B.履危.石危:危险C.惠子相.梁相:辅佐D.益.车百乘益:增加答案 D解析A项应为“偏僻”之意。
B项应为“高”之意。
C项应为名词作动词,做国相。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趣灌渎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骛扬而奋鬐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答案 D解析A项“趣”通“趋”。
B项“恂”通“瞬”。
C项“鬐”通“鳍”。
3.对下列加点字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离而腊.之②郢人垩.漫其鼻端③上.窥青天,下.潜黄泉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⑤欲代子相.⑥日.凿一窍A.①③⑤/②⑥/④B.①⑤⑥/②③④C.②③⑥/①⑤/④D.③④⑤/①②/⑥答案 C解析①⑤名词作动词;②③⑥名词作状语;④动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均指代鸱(即猫头鹰)。
B.已而大鱼食之.指代鱼饵。
C.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指代七窍。
D.措杯水其肘上,发之.指代箭。
答案 A解析前一个“之”指代鸱,后一个“之”指代鹓。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饰小说..以干县令B.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C.于是..鸱得腐鼠D.发之,适矢复沓..答案 D解析A项古义:指偏颇琐屑的言论。
今义: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B项古义:退却。
今义: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
C项古义:在这个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
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铄:从外部给予B.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去:离开C.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强:竭力、尽力D.万物皆备.于我矣备:具备答案:B解析:B项,去:丢弃。
2.下列句中无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反身而诚,乐莫大焉B.若火之始然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答案:A解析:B项,然,同“燃”;C项,内,同“纳”;D项,要,通“徼”,求取。
3.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C.义,人之正路..也D.万物..皆备于我矣答案:D解析:A项,古义:不是人。
今义:指不属于人应有的。
B项,古义:在于。
今义:①在于;②在意,介意。
C项,古义:正确的道路。
今义:指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
D项,古今相同,万物。
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恻隐之心,仁也D.无辞让之心,非人也答案:B解析:A、C、D三项均为判断句,B项是状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6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先秦诸子选读配套练习第五单元庄子选读5.4

四、尊生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遂.行不辍遂:终,竟。
C.走及..匠石走及:跑着赶上。
D.冬日衣.皮毛衣:穿。
答案:A解析:A项,之:语助词。
2.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是不材之木也B.几死之散人C.匠石之齐D.太后之色稍解答案:C解析:A、B、D三项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C项中的“之”是动词,到,往。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女将恶乎比予哉B.实熟则剥C.小枝泄D.若将比予于文木邪答案:D解析:A项,女,通“汝”;B项,剥,通“扑”,击打;C项,泄,通“抴”,拖,用力拉。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弟子厌.观之B.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C.至于..曲辕D.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答案:B解析:B项,古今义相同。
A项,古义:满足。
今义:厌恶。
C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连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D项,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连词,用在表转折关系的句子的前半句。
5.从文言句式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C.之二虫又何知D.吾何以天下为哉答案:B解析: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B项是判断句。
6.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冬日衣.皮毛A.虽贵富不以养.伤身B.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C.是不材.之木也D.合同异,离坚白..答案:C解析:例句,名词用作动词,穿。
A项,动词用作名词,用来养生的物品;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被杀;C项,名词用作动词,成材;D项,坚、白,形容词作名词,硬度、颜色。
二、课内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一、无端崖之辞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而斫之 听:任意
B.郢人立不失容失容:面容变色
C.引之盈贯引:牵引
D.其于大达亦远矣达:显贵
答案:C
解析:C项,引:拉开弓。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南海之帝为儵
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C.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D.已而大鱼食之
答案:D
解析:“之”在A、B、C三项中均为结构助词,的;在D项中为代词,代鱼饵。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饰小说以干县令
B.已而大鱼食之
C.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D.于是鸱得腐鼠
答案:B
解析:A项,古义:指偏颇琐屑的言论。
今义: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B项,古今意义相同,不久,继而。
C项,古义:志趣,传闻。
今义:社会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等的总和。
D项,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
B.离而腊之
C.日凿一窍
D.非能水也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是名词作状语。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苍梧已北
B.趣灌渎
C.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D.王说之,益车百乘
答案:C
解析:A项,已,同“以”;B项,趣,通“趋”,趋向,奔向;D项,说,通“悦”。
6.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子何为者邪
A.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B.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当是时,犹象人也
答案:B
解析:例句是宾语前置,“何为”即“为何”。
A项,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是以”即“以是”,意思是因此;C项,状语后置;D项,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8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
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相
B.或谓惠子曰或:或许
C.庄子往见之往:前往
D.鹓
过之过:经过
答案:B
解析:B项,或:不定指代词,有的人。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答案:(1)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都城中搜索了三天三夜。
(2)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唬我吗?
三、延伸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吴王射巧猿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
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
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见巧乎王。
王射之,敏给搏捷矢。
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①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庄子·徐无鬼》)注:①殛:杀死。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委蛇攫抓 委蛇:弯曲。
B.王射之,敏给搏捷矢敏给:敏捷,迅速。
C.之狙也伐其巧伐:夸耀。
D.恃其便以敖予恃:凭着,依靠。
答案:A
解析:A项,委蛇:转来转去。
10.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登乎狙之山
B.众狙见之
C.之狙也
D.三年而国人称之
答案:BD
解析:A项,结构助词;B项,人称代词;C项,指示代词;D项,人称代词。
11.用“/”为下面一段话断句。
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
答案: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答案:颜不疑回去后就拜董梧为师,改掉了他的傲态,抛弃了淫乐,告别了荣华显耀,三年后全国的人都称赞他。
参考译文:吴王渡过长江,登上猕猴聚居的山岭。
群猴看见吴王打猎
的队伍,惊惶地四散奔逃,躲进了荆棘丛林的深处。
有一只猴子留下了,它从容不迫地腾身而起抓住树枝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显示它的灵巧。
吴王用箭射它,它敏捷地接过飞速射来的利箭。
吴王下命令叫来左右随从打猎的人一起上前射箭,猴子躲避不及抱树而死。
吴王回身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它的灵巧,仗恃它的敏捷而蔑视于我,以至于受到这样的惩罚而死去!要以此为戒啊!唉,不要用傲气对待他人啊!”颜不疑回去后就拜董梧为师,改掉了他的傲态,抛弃了淫乐,告别了荣华显耀,三年后全国的人都称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