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的饮食管理和营养治疗
高血脂的长期管理和治疗方法

运动强度:中等强度运动, 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
等
运动时间:每次运动至少 30分钟,每周至少5次
注意事项:运动前热身, 运动后拉伸,避免过度运
动导致受伤
其他治疗方法
饮食控制: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运动锻炼:增加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饮食治疗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体重在正 常范围内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 蔬菜和水果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如动物脂肪、奶油和油炸食品
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如鱼、 坚果和橄榄油
限制糖和盐的摄入,如甜食、加 工食品和快餐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豆类 和奶制品
运动治疗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75 分钟高强度运动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低脑 血管疾病的风险,适量饮酒有 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04
高血脂患者的自我管理
学习高血脂知识
了解高血脂的定义和分类
掌握高血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习高血脂的危害和并发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习高血脂的饮食和运动管理 方法
建立健康档案
记录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 别、职业等
行评估
评估结果:根 据评估结果调 整治疗方案, 如调整药物剂 量、增加或减 少药物种类等
与医疗机构合作管理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脂检测,及 时发现高血脂问题
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教育,提高社 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 用降血脂药物
饮食调整:调整饮食结构,减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2023年《血脂异常医学营养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2023年《血脂异常医学营养管理专家共识》解读一、膳食模式限能量膳食是指在目标能量摄入基础上,每日减少500 kcal~1000 kcal能量。
男性每日摄入1200 kcal~1400 kcal能量;女性每日摄入1000 kcal~1200 kcal能量,或减少推荐摄入量的1/3。
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每日总能量的55%~66%,脂肪占总能量的25%~30%。
一项为期2年的研究,纳入225例健康非肥胖者,并将其分配至限能量膳食组和随意控制饮食组,结果显示,限能量膳食组受试者的TC、LDL-C 水平显著降低。
地中海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坚果等;鱼、蛋、乳制品、家禽、及乳制品适量摄入;红肉及其产品少量摄入;食用油主要是橄榄油并适当饮用红酒。
其营养特点为:脂肪供能比为25%~35%,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低(7%~8%),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较高。
西班牙一项研究显示,坚持地中海饮食可以显著改善血脂异常率。
素食:一项荟萃分析显示,素食可显著降低血液中TC、LDL-C、HDL-C和非HDL-C水平。
总体来说,素食指只吃由植物性食物组成的饮食,强调水果、蔬菜、豆类和谷物的摄入,不吃畜类、鱼类和禽类等动物性食物。
而细分起来,根据饮食所包含的动物性食物成分,素食可以大致分为:•纯素食:饮食严格限制所有肉类及动物源食物,包括鱼类、畜类、禽类、蛋类、奶及乳制品等;•半素食:素食为主,间歇性饮食中会包含肉类;•准素食:饮食中包括鱼类和禽类,但是没有畜类;•乳蛋素食:饮食中包括蛋、奶及乳制品,但是没有畜类和鱼类;•蛋素食:饮食中包含蛋类,但不包含奶及乳制品、畜类和鱼类;•奶素食:饮食中包含奶和乳制品,但是不含蛋类、鱼类和畜类;•鱼素食:饮食中包括鱼类。
二、食物种类1. 谷物、粗粮、水果及蔬菜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全谷物摄入量增加与HDL-C增加和甘油三酯(TG)下降相关。
此外,一项包括11172例成人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摄入足够的水果和蔬菜(每天≥5份)与高胆固醇血症呈负相关。
血脂异常医学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3解读

血脂异常医学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3解读膳食模式对于超重/肥胖伴血脂异常患者或非肥胖的中青年血脂异常患者,建议采用限能量膳食(CRD)干预改善其血脂异常,如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血脂异常者尤其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者,建议选择地中海膳食模式进行医学营养管理。
血脂异常者短期(4 周)建议采用素食干预,如鱼素、乳蛋素和纯素食均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其中结合坚果、大豆和(或)纤维的纯素食在降低血脂尤其是LDL-C 水平的效果最好。
食物种类血脂异常患者建议每日全谷物摄入50~150 g 或占全天谷物的1/4~1/3,摄入量遵循平衡膳食原则。
血脂异常者建议每天不少于500 g蔬菜和200 g 水果,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血脂异常者应适量食用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的多脂鱼类,建议每周吃2~3 次,每次摄入量50~100 g。
血脂异常者选择畜肉摄入时,应减少肥肉的摄入;建议每天畜肉的摄入量不超过75 g。
与畜肉相比,建议血脂异常者首选鱼肉或禽肉,但每天摄入量应不超过75 g。
血脂异常患者应减少或限制食用加工肉类制品。
血脂异常患者可经常食用豆制品,建议每天食用大豆25 g(相当于南豆腐约125g,或豆腐丝50 g)。
血脂异常患者在控制每日总脂肪摄入量的前提下,推荐每周摄入50~70 g 坚果,有利于改善血脂紊乱状况。
血脂异常患者可以摄入普通奶或低脂奶或脱脂奶及制品,建议每日奶饮用量为300~500 ml。
血脂异常患者建议每天鸡蛋(蛋黄)的摄入量不超过1 枚。
血脂异常患者建议每日烹调油控制在20~25 g。
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烹调油的比例有益于血脂异常患者。
不建议血脂异常人群饮酒;如饮酒限每日酒精摄入量:成年男性≤25 g,成年女性≤15 g。
血脂异常患者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推荐以无糖饮料替代含糖饮料;不推荐长期饮用人工代糖饮料。
《血脂异常医学营养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血脂异常医学营养管理专家共识》要点1.血脂异常的定义: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脂质物质的异常增高或异常降低。
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
2.血脂异常的危害:长期存在的血脂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3.营养管理的重要性:饮食是影响血脂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饮食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血脂异常,减少相关疾病的风险。
4.健康的饮食原则:健康的饮食应包括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膳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适量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固醇等。
5.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高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是导致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减少食用动物油脂、高脂肪乳制品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6.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植物油等,可以预防和改善血脂异常。
7.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高胆固醇的饮食也是导致血脂异常的重要因素,应避免过多摄入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等。
8.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富含纤维的食物可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脂,如全谷类、蔬菜、水果等。
9.适量摄入植物固醇:适量摄入植物固醇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吸收,如大豆、豆制品等。
10.个体化营养管理:饮食管理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例如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基础血脂水平等。
11.物理活动的重要性: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脂异常的风险。
12.联合干预的效果:饮食管理与药物治疗可以互相协同作用,以获得更好的血脂调节效果。
13.定期随访和评估: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营养管理方面需要定期随访和评估,以监测血脂水平的变化。
《血脂异常医学营养管理专家共识》提供了全面的饮食管理指导,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血脂异常,并最终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遵循营养管理的原则,合理安排饮食和生活方式,以维护血脂的平衡。
高血脂健康指导内容

高血脂健康指导内容
高血脂健康指导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肥肉等。
增加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品,如燕麦、苹果、豆类、蔬菜、全谷类等。
同时要控制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6克。
增加运动量: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脂。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控制体重:肥胖者应积极减肥,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戒烟限酒:戒烟,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降低血脂。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脂检查,了解自己的血脂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药物治疗:如果通过生活方式改变不能使血脂降至正常范围,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
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因血脂异常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高血脂患者管理

高血脂患者管理高血脂是指人体内脂质代谢异常,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针对高血脂患者,科学的管理是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疾病的关键。
本文将从饮食管理、药物治疗和锻炼方面来探讨高血脂患者的综合管理。
一、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结构对高血脂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饮食管理的建议:1. 控制总摄入热量:高血脂患者需要控制总摄入热量,特别是脂肪的摄入量。
每日热量摄入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2. 选择健康脂肪: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适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食用植物油、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3. 增加纤维素摄入: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可有效降低血脂。
建议高血脂患者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的摄入。
4. 控制饮食的盐摄入:高盐饮食容易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血脂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量。
5. 少量多餐,定时定量:高血脂患者应少量多餐,控制饮食中脂肪和糖的摄入。
定时定量有助于维持血脂的稳定。
二、药物治疗对于一些需要进一步控制血脂水平的高血脂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法: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一类有效的降血脂药物,能有效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
2. 贝特类降脂药:贝特类降脂药包括贝特类硝普钠、贝特类双嘧达莫等,主要用于降低三酰甘油水平。
3. 阻断肠道吸收的药物:阻断肠道吸收的药物主要通过阻断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起到降低胆固醇水平的作用。
4. 必要时使用其他药物:根据高血脂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选择其他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降血糖药物对伴有糖尿病的高血脂患者等。
三、锻炼适度的锻炼对调节血脂水平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如慢跑、快步走、游泳等可以提高心率,促进脂肪燃烧,降低血脂。
高血脂的调理与治疗方法

合理饮酒的建议
适量饮酒
每周饮酒不应超过两次。适量饮酒有助于降低高血脂风险。
选择低酒精饮品
选择低酒精含量的饮品,例如啤酒或红酒,避免烈酒。
配餐饮酒
与食物一起饮酒可以减缓酒精吸收,降低影响。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肝功能及血脂水平。
戒烟的重要性
重新开始
戒烟是重获健康的第一步,带来积极的生活改变。
herbal tea
饮用荷叶茶或决明子茶,有助于促进脂肪代谢。
气血调和
中医注重气血平衡,以增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中医常用治疗方法
针灸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身体功能。它有助于减轻高血脂的症状和风险。
中药
中药如山楂、决明子等,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它们通常以汤剂或丸剂形式使用。
推拿
推拿在中医中用于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压力。它有助于整体健康和高血脂的调理。
深呼吸练习
深呼吸能缓解焦虑和紧张,帮助放松身心。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运动锻炼
规律的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提升身体健康。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即可。
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及早发现健康问题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防止病情加重。
监测健康状况
通过定期检查,您可以跟踪健康变化,调整生活方式。
医生建议与指导
体检时,专业医生会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饮食调理
中医建议多食用清淡、低油脂的食物。保持饮食的均衡有助于稳定血脂。
针灸治疗高血脂
治療原理
针灸通过调节气血,促进代谢,帮助降低血脂。
常用穴位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内关和曲池等。
疗效
针灸能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风险。
疗程建议
高血脂症的健康饮食和降脂药物治疗

高血脂症的健康饮食和降脂药物治疗高血脂症是指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水平升高,严重时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为了控制高血脂,除了药物治疗外,合理饮食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血脂症的健康饮食和降脂药物治疗。
一、饮食控制1. 低脂饮食高血脂症患者应选择低脂饮食,避免进食过多的酥脆食品、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
可以选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2. 高纤维饮食高纤维饮食有助于控制血脂。
患者可以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豆类和坚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吸收并改善肠道功能。
3. 控制糖分摄入高血脂症患者应控制糖分的摄入量,尽量避免高糖饮料、甜点和糖果等高糖食物的摄入。
过量的糖分会增加血液中三酸甘油酯的合成和胆固醇的升高。
4. 适度摄入鱼类多数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高血脂症患者可适当增加鱼类的摄入,如三文鱼、鳕鱼等,每周2-3次。
二、降脂药物治疗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降脂药物中的主力。
它们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胆固醇在肝脏的合成,从而使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下降。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2. 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可以通过与肠道内的胆酸结合,促使胆酸排泄,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
常见的胆酸螯合剂有考来替布(cholestyramine)、科素亚(colesevelam)等。
3.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降脂药物,通过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减少胆固醇从肠道进入血液。
常见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有依折麦布(ezetimibe)。
4. 肝素酯类药物肝素酯类药物可以抑制肝脏的三酸甘油酯合成,降低血脂水平。
常见的肝素酯类药物有菲必利(fenofibrate)和可乐定(gemfibrozil)等。
总结:高血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来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脂血症的饮食管理和营养治疗
李素云
(北京世纪坛医院营养科,北京 100038)
高脂血症系指血液中一种或多种脂类成分的异常增加,由于血液中的脂类以脂蛋白形式运转,故高脂蛋白血症常反映了高脂血症。
血浆中的脂类主要有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主要与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大分子,循环于血液中。
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分为四种,即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和低密度脂蛋白是极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高密度脂蛋白主要由动脉和肠壁合成,能将周围组织(包括动脉壁)的胆固醇运转到肝脏进行代谢,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高脂蛋白血症的发生包括如下三个主要因素:第一,遗传因素,见于各种类型的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第二,饮食因素,多数病例是由于饮食中糖和脂肪长期过量,引起胰岛素分泌过多和胰岛素抵抗,产生内源高脂血症;第三,激素和代谢异常。
血液中甘油三酯有两种来源:外源甘油三酯和内源甘油三酯。
外源高甘油三酯血症可由摄食脂肪过多或/和周围组织清除不利而引起。
内源性甘油三酯主要来源于肝脏合成,肝脏能将从肠道吸收的糖和从脂肪组织释放的脂肪酸以及各种来源的二碳化合物合成为甘油三酯,然后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运送入血。
一旦肝脏合成速度太快或清除障碍,则极低密度脂蛋白或甘油三酯将过多地堆积于血浆之中,造成内源高甘油三酯血症。
因此,内源高甘油三酯血症也与膳食
摄入密切相关。
血浆中的胆固醇包括两种来源:外源性胆固醇主要来自于食物,内源性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肝脏和肠壁的合成,糖类、脂肪和某些蛋白质是合成胆固醇原料的主要来源。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膳食营养因素与血脂的变化密切相关,膳食结构不合理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高脂血症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控制饮食、改变膳食结构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
一、营养成分对血脂的影响
1、胆固醇和脂肪:
膳食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界中,其摄入量与血浆胆固醇含量密切相关;同时,在植物性食物中存在种类繁多的植物固醇,其结构与胆固醇十分相似,随食物进入肠道后能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从而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因此,适当限制动物性食物摄入并相应提高植物性食物的食用,可有效防治高胆固醇血症,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由于自然界中脂肪的分布比胆固醇更广,一般食物中的含量也比胆固醇为高,因此,脂肪对血浆胆固醇的影响也更加重要。
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中)可使血胆固醇含量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中)可使血胆固醇含量降低。
但过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同样会大大增加总热量摄入,因此无论饱和脂肪酸还是多不饱和脂肪酸都不宜摄入过多,脂肪热比以不超过总热量
的30%为宜。
2、糖和总热量
糖对血脂的影响与其种类有关。
精制糖如蔗糖、果糖等可使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特别是肥胖或已有甘油三酯增高者更为明显,在冠心病患者中由糖引起的高脂血症最为多见。
当蛋白质缺乏时,过量摄入的糖极易在肝脏中转化为甘油三酯而堆积起来,从而形成脂肪肝。
总热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不少冠心病患者都存在肥胖或超重。
这些人的胆固醇含量有时不一定增高,但甘油三酯增高者则非常多见,说明这类患者的热量经常相对过多。
其机理可能是由于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代偿性地形成高胰岛素血症,后者将促使肝脏更快地合成内源性甘油三酯,终致形成高甘油三酯血症。
热量摄入过多引起的肥胖,尚可使血中的HDL-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
通过限制热量摄入或增加消耗而使体重降低时,血脂异常情况也常会得到改善。
3、蛋白质
来自动物和植物的膳食蛋白质,尤其是大豆蛋白,对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预防作用,但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对血脂的影响不尽相同。
大量的研究报告,食用植物蛋白多的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食用动物蛋白多的地区,用大豆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可使血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据认为这与它们的氨基酸组成有关。
另外,大豆蛋白可促进肠道内胆固醇的排泄、减少肠道内胆固醇和胆汁酸的重吸收,从而使血清胆固醇降低。
大豆中丰富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易于体内胆固醇的乳化、运输和代谢,使其不易在动脉壁沉积,因此能有效预防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4、膳食纤维
一些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麸、大麦、豆荚、蔬菜和水果等可降低人的血浆胆固醇,且几乎都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的很少或不降低。
这些膳食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体内脂质和脂蛋白的代谢,增加体内胆固醇的排泄,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
在膳食中添加全谷类、豆类和富含果胶的水果即可产生上述有益的效果。
5、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与脂质代谢有一定的关系,其中Vc在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及脂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B组维生素尤其是VB6,也具有较强的降血脂和防治冠心病的作用。
微量元素碘有防治脂类在动脉壁的沉着作用,钠和镉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因而也可间接地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而锌则具有对抗镉的作用。
一般说来,食物中的锌/镉比值越高越好。
全谷类、豆荚、坚果、茶叶等的比值较高,而食物经过加工精制后,比值即显著降低。
6、其他特殊的营养成分
香菇、木耳、洋葱、大蒜和海生植物如海带及某些海藻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抗凝血作用。
大量的酒精可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高,因而引起肝脏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从而引起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而茶叶中除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还含有一些其他的植物成分,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降血压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大豆中丰富的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也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并可抑制血清中的脂质氧化,抑制过氧化脂质形成和过氧化脂质对肝细胞的损伤。
大豆中的磷脂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清中的中性脂肪,清除附着于血管壁的胆固醇,改善动脉硬化和脂质代谢,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防止脂肪在肝脏积聚。
大豆中的豆固醇可竞争性地拮抗外源性胆固醇在肠道中的吸收和内源性胆固醇在肠道中
的重吸收,从而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但是,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在实践中不能单纯强调某单一营养素或某一种食物的作用,应该在平衡膳食基础上综合把握。
二、高脂血症的膳食管理和营养治疗
1、食物多样化: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食物中含有各种营养素与其它有益于健康的物质,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又不完全相同,因此,食物应多样。
选择方法应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在平衡膳食基础上,以谷类、蔬菜为主,适量选择水果和奶类、干鲜豆类以及鱼、禽、蛋、瘦肉等含蛋白质食物,但动物性食品应限量,少用纯能量食物如油脂、精制糖等。
2、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防治肥胖或超重。
3、适当限制食盐摄入,每日不超过6克/天。
4、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忌烟、咖啡及一切辛辣调味品,喝茶易饮淡茶。
提倡清晨空腹饮一杯白开水。
5、如饮酒应适量。
6、低脂肪、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
忌肥肉、荤油,每日烹调用油不超过25克(相当于1.5斤/月),以植物油为主。
胆固醇每日不超过300毫克(一个中等大小鸡蛋约含
胆固醇250毫克左右),应适当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蛋类、动物内脏、鱼籽、虾籽、鱿鱼、墨鱼等。
7、主食适量,以多糖(碳水化合物)为主,适当选用粗粮、杂粮,严格限制单、双糖等精制糖,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并保证每日适量水果摄入。
8、蛋白质类食品,应多选用豆制品(肾功能不佳者慎用),适量选用奶类、鱼、虾、禽类,畜肉类不宜过多。
豆制品每日100g左右(相当于豆腐),牛奶250g,鸡蛋一个和/或鱼、禽、肉类(包括虾等)总计不超过50-75克,即可完全满足对蛋白质的营养需要,多者有害无益。
9、每日饮食中应包含适量菌藻类食品,如海带、紫菜、香菇、木耳、口蘑等,以及香菜、芹菜、葱头等蔬菜。
10、烹调以蒸、煮、氽、炖、熬、炝、拌等用油较少的方法为主,忌油煎、炸、烧等用油较多的烹调方法。
11、适量增加体育锻炼,如快走、慢跑等。
每日不少于45分钟。
总之,高脂血症与饮食营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既是饮食失衡的一个“指示牌”,也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前驱”和“信号”,因此,应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参考文献
1.侯祥川,顾景范,邵继智,主编.临床营养学[M].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13-527.
2. 郭俊生,主编.现代营养与食品安全学[M].第一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26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