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名词解释
最新生药学名词解释

生药学重点名词术语1.★生药: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统称为生药。
2.朱砂点:中药经验鉴别中形容断面油室或油细胞所致的深色小点。
3.芦头:生药的根茎。
4.芦碗:生药表面的凹窝状茎痕。
5.星点:存在于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型维管束(周木式)。
6.初生代谢产物:生物体合成的本身必需的代谢物质。
7.次生代谢产物:生物体利用初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对生物体本身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
8.★中药:是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9.★草药:一般是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10.★道地药材:是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11.子座:是指容纳子实体的褥座。
12.子实体:某些高等真菌在繁殖时期能够产生孢子的结构。
13.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类圆形的异型维管束排列成环状,习称云锦花纹。
14.★过桥杆:味连和雅连根茎中段有细瘦的节间,光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杆。
15.★晶纤维:一束纤维的外侧包围着许多含草酸钙结晶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
16.★嵌晶纤维:是指次生壁外层密嵌草酸钙结晶的纤维17.艼:指不定根。
18.起霜:生药断面长时间暴露析出白色结晶的现象。
19.★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称怀中抱月。
20.★观音合掌:青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
21.★虎皮斑: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淡棕黄色,较粗糙,常显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22.三岔茸:具有两个分支的花鹿茸;具有三个分支的马鹿茸。
23.二杠:具有一个分支的花鹿茸。
24.凹肚脐:天麻的末端自母麻脱落后残留的圆脐形疤痕。
25.鹦哥嘴(红小辫):冬麻顶端具有的红棕色顶芽。
26.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
27.同名异物: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重不同来源的植物做相同的药物使用。
生药学

绪论名词解释: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材。
相当于中药材。
草药:一般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简答:现阶段生药学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基源的种类;调查、考证生药资源;制定生药或其制剂的质量标准,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问答题:1.简述生药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按药用部位分类;按化学成分分类;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按药理作用分类;其他分类。
2.生药的记载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1)生药的名称:中文名;拉丁文(2)生药的来源或基源:包括生物来源和地理来源。
(3)植物(或动物)的形态(4)采制(5)产地(6)性状(7)显微特征(8)化学成分(9)理化鉴别(10)药理作用(11)功效(12)附注3.已知哪些生药有补气的功效?哪些生药有补血的功效?各举五例。
补气药:甘草、黄芪、人参、党参、大枣、山药等。
补血药:白芍、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等。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名词解释:1、次生代谢:生物利用糖、蛋白质、核酸等初生代谢产物,产生对生物本体本身常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
如苷类、生物碱类、萜类、内酯类、酚类等。
此代谢途径称为次生代谢。
2、初生代谢:合成必要的生命物质如糖、蛋白质、核酸的代谢过程。
3、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并有医疗作用的化学成分。
4、辅成分: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有的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的能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增强疗效。
5、初生代谢产物:生物经过初生代谢所生成的产物:糖、蛋白质、普通的脂肪酸类及其酯类、核酸类等成分。
生药学

生药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生药:就是药材,大多数生药都是我国历代本草收载的药物。
2.道地药材: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价实的药物。
3.本草:由于这些书籍记载的多以植物为主,其中又以草类为多,在中国这些书籍通常被称为本草。
4.朱砂点:断面黄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
5.云锦纹:中药何首乌横切面,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并具色彩。
6.星点:指观之如星点的异形复合维管束。
7.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
8.生物检定:利用药物对生物体所起的作用,以测定药物的疗效,作用强度及毒性的方法。
9.乌金衣:天然牛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
10.子座:真菌的子座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是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构成的一般呈垫状。
11.有效成分:指一种混合物中对生物体代谢或者化学反应起作用的成分。
12.挂甲:牛黄的水溶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
1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14.根状菌索真菌的菌丝体有的可以纠结成绳索状,外观和高等植物的根相似。
15.假色:某些矿物有时可见变形现象,系因投射光受晶体内部裂缝面解理面及表面的氧化膜的反射所引起的光波干涉作用而产生的颜色。
16.断口:矿物受力后不是沿一定结晶方向断裂所形成的不规则的断裂面。
17.本色:系由矿物的成分和内部构造所决定的颜色。
18.条痕:即将矿物在白色的毛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有颜色的线条。
二、性状1.何首乌:块根呈团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褐色或红棕色,皱缩不平,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横切面淡红棕色,粉性,形成云锦样花纹。
气微,味味苦而干涩。
2.味连:形似鸡爪状,习称过桥杆。
质坚硬,折断面不平坦,木部金黄色,可见放射性纹理,气微,味极苦。
3.朱砂:呈颗粒状或块粒状。
鲜红色或暗红色,具光泽,体重,质脆。
4. 薄荷:茎方柱形,叶对生,有短柄,两面均被柔毛及腺鳞,叶揉搓后有特异清凉香气,味辛凉。
5.红花: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黄红色或红色。
生药学期末考试的名词解释

生药学期末考试的名词解释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天然药物的起源、制备、性质及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生药学的学习中,掌握各种名词的解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名词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生药学知识的基础。
下面,我将对一些常见的生药学名词进行解释,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1. 生药学生药学是研究天然药物的学问,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
它涵盖了从天然药物的采集、加工、鉴定到贮藏、制剂研究等多个方面,是药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2. 鉴别鉴别是通过对药材外观、性状、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等进行观察与检验,确定其鉴别特征,推断出药材的真实性和质量,并区分相似或混伪品的过程。
3. 络合物在药理学中,络合物指的是由两种或多种离子或分子通过静电作用力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络合物的形成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质,例如提高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4. 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的天然有机碱类化合物。
它们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如镇痛、抗菌、抗癌等,是许多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
5. 活性成分活性成分指的是药物或药材中具有具体生物学作用的化学成分,它们能够与生物体内的靶标分子结合,产生治疗效果。
活性成分是药物药效的基础,常被用于药物筛选和功效评价。
6.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是指药物或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造成的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能力。
它通常通过动物实验来评估,常用LD50(半数致死剂量)来表示。
7.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指的是一类药物或化学物质,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弱或阻断免疫反应。
它们被广泛用于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疾病等治疗中,以减轻或防止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8. 毒副作用药物的毒副作用是指在治疗过程中,除了疗效外,所产生的对身体其他组织或系统产生不良作用的效应,如肝脏损害、恶心、头痛等。
9.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研究,从而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和药效的变化。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生药学: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鉴定、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科学。
2.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
3.鸡爪黄连: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倒鸡爪状,习称鸡爪黄连。
4.道地药材:特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5,当门子:野生麝香仁中颗粒状者称为“当门子” 。
6、星点(大黄):就是指大黄横切面上的异常维管束,颜色比切面略深,有排列成环。
7、过桥杆(黄连): 黄连中段常有细长圆柱状的节间,光滑,习称“过桥杆” 。
8、蝴蝶片(川芎):指川芎根茎纵切片呈不整齐的片块,形似蝴蝶。
: 9、怀中抱月(川贝母): 指川贝母中松贝的外层鳞叶 2 瓣,一大一小,大瓣紧抱小辩,未抱合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9、观音合掌(川贝母)表面白色或浅黄棕色,外层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习称“观音合掌”。
10、虎皮斑(川贝母)指炉贝药材的外表具有未去净栓皮的黄棕色斑块,似虎纹,称虎皮斑,此种炉贝又称虎皮贝。
11、鹦哥嘴(天麻)指冬麻顶端留有的红棕色干枯芽苞,因头尖色红棕似鹤哥之喙而得名。
12、二杠(鹿茸)指具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
13、莲花(鹿茸)指马鹿茸体的侧枝有两个分枝,称莲花。
14、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生物上显微结构一般是以细胞为单位,而亚显微结构是以细胞器为单位的,亚显微结构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15、复粒淀粉和半复粒淀粉:复粒淀粉由若干分粒组成,每一个复粒淀粉具有 2 个或多个脐点,每一个脐点各有层纹环绕着。
在复粒淀粉粒外周又有共同的层纹将各分粒包围在内。
呈类圆球形、椭圆形、梨形或扇形,脐点 2 个或多个、层纹明显或不明显。
16、双名法:即一种植物的学名,主要有两个拉丁词组成,前一个是属名,第二个是种加词,后可附上命名人的姓名。
17,秤星点:(天麻)块茎上的芽。
,18,导管和管胞:有多数纵长端壁具有穿孔的管状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
生药学

【生药学】一、名词解释1、【生药】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2、【地道药材】传统的中药材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
3、【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暗红色星点状小点为异型维管束构造。
4、【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横切面上异型维管束所致的云朵状花纹。
5、【筋脉点】指牛膝断面黄白色的点状维管束为异常维管束构造。
6、【鹦哥嘴】指天麻顶端具红棕色干枯芽孢或茎残基。
7、【亮星点】牡丹皮内表面具牡丹酚的无色光亮细小结晶。
8、【错入组织】大部分棕色外胚乳组织夹带部分种皮内层石细胞插入乳白色顶端胚乳组织中形成的大理石花纹。
二、填空题1、生药鉴定的方法【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2、青贝【观音合掌】;松贝【怀中抱月】;炉贝【马牙嘴】。
3、厚朴中【厚朴酚】有抗菌作用。
4、西红花来源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及部分花柱】;别名【番红花,藏红花】。
5、肉桂分【桂通、企边桂、板桂、桂碎】四类;有效化学成分为【桂皮醛】。
6、花类生药包括【完整的花、花序或花的某一部分】。
7、当归来源【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三、简答题1、【大黄来源、性状、粉末特征】答:(1)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
(2)别名:将军、川军、锦纹大黄。
(3)性状:1.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2.白色网状纹理“锦纹”。
3.断面暗红色放射状星点(异型维管束)。
4.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4)粉末特征:草酸钙簇晶、淀粉粒众多。
2、【何首乌来源、性状】答:(1)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亦称首乌、赤首乌、黑首乌。
(2)性状:1.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2.表面红棕色.3.体重质坚实4.切断部云锦状花纹4-11个。
3、【川牛膝、怀牛膝性状差别】答:(1)川牛膝:1.色浅,呈细长圆柱形.2,较平直.亦扎成把.3.质硬脆.易折断.4.断面白色有筋脉点(2-4轮).黄白色小点为异常维管束构造。
生药学

生药学一.名词解释:1.生药学:研究生药来源鉴定、成份。
采集及质量评价的一门科学。
2.炮制:指对药材进行特殊加工处理的一种技术.3.总灰分:生药经灰化后,所得不挥发生成分的总和.4.酸不溶灰分:总灰分+10%的盐酸(HCL),得到不溶于10%HCL的成份。
5.星点:指大类药材横断面有星状点(异形结构)6.菊花心:指药材横断面有细密放射性结构。
7过桥:8.鹦鹉咀:长椭圆行,扁缩,顶端有一红色芽苞称“鹦鹉咀”.9.玉带:另有点状环轮称“玉带”.10.乌金衣:表面有一层乌黑光亮的薄膜称“乌金衣”.断面黄色,有细腻层纹.11.挂甲与造甲:取少许粉末加适量水。
涂指甲油上,放置片刻指甲被染黄,不褪色称“挂甲”,并感到指甲底下有清凉感称“透甲”.12.昌槽:取→蒂槽的针,插入毛壳后,转动再将槽针抽出,观槽内麝香逐渐膨胀并高于槽面称“昌槽”.13.本色:本身含有的有色元素(朱砂、自然铜)14.条痕:矿物在白毛瓷板上刻画后留下的线条颜色。
15.解理与断口:物质受外力打击下,沿着一定的晶体方向裂开,称“解理”。
物体受外力打击下不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称“断口”.16.镶嵌组织:指药材内表皮细胞,由6-8个为一组,各组以斜角相连成镶嵌状(地板式).17.初生代谢物:18.次生代谢物:(填空)二.简答题:炮制方法:1.一般修制。
2.水制:浸、泡、润。
3.火制:炒(炒菜、炒焦、炒炭);烫(砂烫、蛤粉烫);煅(火煅);灸(酒灸、醋灸、盐灸、姜灸);煨(压、烘、吸水纸)。
4.水烘制:煮、蒸、(白扁豆、杏仁去皮)。
5.其他方法:发酵法、制法、制霜法(去油)、升华制、加工制、付产品。
炮制目的:1.降低药材毒副作用或刺激性(川乌、草乌、甘遂、刺激性)。
2.改变药性。
3.改变药物作用趋势(升、降、浮向外向下向内沉)。
4.影响药物旧经。
5.缓和药性。
6.增强药效。
7.便于储藏。
8.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9.便于制剂、调剂,利于分溶出。
_生药学名词解释

生药学名词解释总汇1.药物(P1):凡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
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三大类。
2.生药(P1):就是药材,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料)药之意,实为经过简单产地加工而未精炼的天然药物商品药材。
3.中药(P1):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如各种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4.中成药(P19):指根据一定的处方,中药饮片的性质和临床的不同要求制成各种剂型。
5.饮片(P21):指制成适合于中医临床选用,以供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的总称。
6.地道药材(P6):指特定产地所产的优质高产药材。
如浙江产的白芍、白术。
7.中药炮制(P20):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和药材的性质所采用的一类制药技术。
发霉(P10):又称为霉变,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指的是霉菌在生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
8.变色(P10):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指生药在采收加工、贮藏中因方法不当引起的色泽改变。
9.泛油(P10):即“走油”,是生药在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是指含油生药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也指药材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10.生药鉴定(P38):指依据国家药典或有关资料规定的药用标准,对商品生药和检品生药作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鉴定。
11.原植物鉴定(P39):是应用植物分类学的方法,把各种植物药的植物来源鉴定清楚,确定其学名的一种方法。
12.性状鉴定(P40):指通过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烧等方法检查药材的外观性状,从而鉴定生药的一种方法。
13.理化鉴定(P41):通过化学方法或仪器分析来鉴别生药的有效成分或利用生药中某种化学成分的特殊反应来间接的鉴别生药的一种方法。
14.显微鉴定(P41):利用显微镜观察植(动)物药材的内部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其后含物的特征,以供鉴别生药的真品、伪品、类似品或代用品的一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
2.鹦哥嘴:指药材天麻一端留有的红棕色干枯芽苞,呈鹦哥嘴状。
3.当门子:呈不规则圆形或颗粒状的麝香仁,由于多集中于囊口,习称“当门子”。
4.挂甲:牛黄用清水调后,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称为“挂甲”。
同时有清凉感透入指甲称为透甲。
5.方胜纹:指蕲蛇背部中央共有24个灰白色菱方形的大斑纹,习称“方胜纹”
6.拟薄壁组织:
7.模式标本:
8.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如各种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9.莲花:仅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称为单门;具二个侧枝者习称“莲花”;具三个侧枝者习称“三岔”。
10.解理:
11.星点:大黄髓部的异常维管束
13.珍珠疙瘩: 指人参须根上的不明显的疣状突起。
14.连珠斑:蕲蛇腹部鳞片灰白色,杂有黑色类圆形的斑块
15.镶嵌细胞:
16.管黄:
17.乌金衣:指牛黄药材外部挂有的黑色光亮薄膜。
18.菌核:真菌的菌丝组成的坚硬的休眠体,包括营养菌丝和能育菌丝,如猪苓、茯苓。
19.艼:根类生药上具有的不定根
20.走油:
21.怀中抱月:指鳞茎类药材鳞茎的结合状态,其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22.二杠:仅有一个侧枝的花鹿茸,称为二杠;主枝习称“大挺”;具二个侧枝者习称“三岔”。
23.朱砂点:有的生药断面黄色,散有众多红棕色或橙黄色的油点,习称朱砂点,如茅苍术、木香。
24.芦头:根类生药根头上的根状茎。
25.芦碗:存在于根类生药的根茎上的凹窝状茎痕。
26.疏丝组织:
27.过桥:又称“过江枝”,指黄连根茎中段有细廋、光滑如茎杆的节间。
28.晶鞘纤维:
29.皮类药材:
30.通天眼:指羚羊角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直通角尖.
31.蛋黄:
32.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