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最新生药学名词解释

最新生药学名词解释

生药学重点名词术语1.★生药: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统称为生药。

2.朱砂点:中药经验鉴别中形容断面油室或油细胞所致的深色小点。

3.芦头:生药的根茎。

4.芦碗:生药表面的凹窝状茎痕。

5.星点:存在于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型维管束(周木式)。

6.初生代谢产物:生物体合成的本身必需的代谢物质。

7.次生代谢产物:生物体利用初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对生物体本身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

8.★中药:是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9.★草药:一般是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10.★道地药材:是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11.子座:是指容纳子实体的褥座。

12.子实体:某些高等真菌在繁殖时期能够产生孢子的结构。

13.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类圆形的异型维管束排列成环状,习称云锦花纹。

14.★过桥杆:味连和雅连根茎中段有细瘦的节间,光滑如茎杆,习称过桥杆。

15.★晶纤维:一束纤维的外侧包围着许多含草酸钙结晶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

16.★嵌晶纤维:是指次生壁外层密嵌草酸钙结晶的纤维17.艼:指不定根。

18.起霜:生药断面长时间暴露析出白色结晶的现象。

19.★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称怀中抱月。

20.★观音合掌:青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

21.★虎皮斑: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淡棕黄色,较粗糙,常显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22.三岔茸:具有两个分支的花鹿茸;具有三个分支的马鹿茸。

23.二杠:具有一个分支的花鹿茸。

24.凹肚脐:天麻的末端自母麻脱落后残留的圆脐形疤痕。

25.鹦哥嘴(红小辫):冬麻顶端具有的红棕色顶芽。

26.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形似菊花。

27.同名异物: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重不同来源的植物做相同的药物使用。

药学名词解释

药学名词解释

药学名词解释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合成、制备、药理学、药效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代谢、药物毒理学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常见药学名词的解释:
1. 药物:指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缓解或改变生理功能的物质。

药物可以是天然产物、合成化合物或生物制品。

2. 药理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所产生的作用、机制和效应的科学。

3.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期望效应的科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药物的效能和选择性等方面。

4. 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设计、制备、稳定性、适应性和使用的科学。

药剂学主要关注如何将药物以适合患者使用的形式制备成药剂。

5. 药物分析:研究药物中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科学。

药物分析可以使用各种化学、物理和仪器分析技术来确定药物的质量和纯度。

6. 药物代谢: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消除过程的科学。

药物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中,通过酶的作用将药物转化为代谢产物,然后通过肾脏或其他途径排出体外。

7. 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和副作用的科学。

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的毒性机制、毒性程度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药物的毒性。

8. 临床药学:研究药物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和药物治疗的优化的科学。

临床药学主要关注药物的选择、药物剂量的个体化、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治疗监测等方面。

以上仅是药学中的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药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药学综合总结--名词解释

药学综合总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药剂学药剂学:pharmaceutics,pharmacy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剂型:dosage form为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制剂:pharmaceuticals,preparations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

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主持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处方: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剂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OTC: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GLP:是英文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名称为<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文名称“Good Clin ic al Practice”的缩写。

中文名称为“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是规范药品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GAP:英文名称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中文名称“良好农业规范GSP:是英文Good Supplying Practice缩写, 在我国称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它是指在药品流通过程中,针对计划采购、购进验收、储存、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而制定的保证药品符合质量标准的一项管理制度。

增溶: 某些难溶性物质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药剂学期末考名词解释

药剂学期末考名词解释

药剂学期末考名词解释1.药物(drugs):是指能够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人类和动物疾病以及对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物质。

2.剂型(dosage forms):药物在临床应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预防应用,并具有与一定给药途径相对应的形式,此种形式称之为药物剂型。

3.制剂:剂型确定以后的具体药物品种。

4.药品(medicinal products):通常是指药物经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使用的商品。

5.药物递送系统(DDS):是指将必要量的药物,在必要的时间内递送到必要的部位的技术。

其目的是将原料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副作用降低到最小。

6.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7.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

8.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9.等渗溶液(isoosmotic solution):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10.等张溶液(isotonic solution):系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为生物学概念。

11.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12.絮凝(flocculation):在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可能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表面带电量、降低双电层的厚度,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出现絮状聚集,但振摇后重新分散均匀,这种现象叫絮凝,加入的电解质叫做絮凝剂。

13.反絮凝(deflocculation):如果在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ζ电位升高,静电排斥力增加,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这个现象称为反絮凝。

药学综合名词解释

药学综合名词解释

药物分析1.药物(drug)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

2.药品(medicinal products)由药物经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使用的商品。

3.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

4.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ChP):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制、出版,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药品质量标准。

5.鉴别试验(Identification test):根据药物的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所进行的试验,以判定药物的真伪。

6.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根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7.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根据药物分子中的特殊基团或官能团特殊反应或典型的有机官能团反应,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区别同类药物或具有相同化学结构部分的各个药物单体。

8.杂质(Impurities):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9.杂质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10.特殊杂质(Related Substances):在特定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这类杂质随药物的不同而不同。

11.有关物质:药物中可能存在的原料、中间体、降解物、异构体、聚合体、副反应产物和降解产物等。

12.干燥失重(loss on drying):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量,以百分率表示。

13.炽灼残渣(Residue on ignition):有机药物经炭化或挥发性无机药物加热分解后,高温炽灼所产生的非挥发性无机杂质的硫酸盐。

常用药学名词解释

常用药学名词解释
忌用(Hate to use) 药品“忌用 ”,比“慎用 ”更为严厉 ,已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 的
程度。标明“忌用”的药,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但人有个 体 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故用“忌用”一词以示警告。
禁用(Forbid to use) 药品 “禁用”是对用药的最严厉警告。 用后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带有 TM标识的商标,尚未获得注册,属于未经任何审批的 标 识、文 字、 图案 ,按 照《 药品 包装 标签 和说 明书 管理 规定》(暂 行) 的要 求, 不得 擅自 加入 药品 包装、标签中按注册商标使用。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由于美国的商标通常加注 TM,而在我国只 表示已使用的商标,并未取得商标注册证书;而 R(Register的缩写)才真正表示其为注册商标 。 所以,在购药时,谨防销售人员借 TM之名,大肆夸大疗效,从而受到误导被欺诈。 质量管理规范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999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 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自 2000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GAP: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试行)》,2002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GLP: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200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GCP: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200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GPP: 《优良药房工作规范》,2003 年 2 月 25 起施行。 适应证 系指该种药物适用于某种疾病症状 (或证候)的范围。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强心苷药物 的 适应证;风热外感为辛凉解表药的适应证。 药物的适应证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记载 于 药品说明书者为法定适应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是判断药品选用是否正确的根据之一。

中药学重点名词解释

中药学重点名词解释

中药学名词解释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

)2.本草:本:是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他植物。

重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

但中药来源以植物类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故在古代将药物称为本草。

3.官药:由国家专营的、正规中药书上有记载的,称为官药。

4.草药:相对官药而言,一些流传在民间,在一些正规的药学著作上没有记载的药物,即为草药。

5.民族药:是指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的药物,是在吸收中医药及外国医药学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发展形成具有本民族医药特色和较强地域性的药物。

6.中成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的一定剂型,并且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以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

7.中药学: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史的一门学科。

8.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炮制独特,疗效突出,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9.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等。

10.炒:将药物置锅中加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时取出,根据火候大小分为炒黄、炒焦、炒炭。

11.烫:与砂或滑石、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

12.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

13.煅:将药物直接放入无烟炉火中或置于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方法,称为煅法。

14.煨:取净药物用湿面皮或湿纸包裹,或用吸油纸均匀的隔层分放,进行加热处理,或将药物与麦麸同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

15.燀:将药物放入沸水中,翻动片刻,立即取出的方法。

生药学名词解释

生药学名词解释

⽣药学名词解释⽣药——指未经加⼯会或简单加⼯,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物。

中药——指依据中医药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于预防、医疗和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提取物和中成药。

化学对照品——是中药检测(定性、定量分析)中使⽤的实物对照,可⽤于确定药品的真伪,评价药物质量优劣,从⽽控制药品⽣产,提⾼和保证药品质量,保证⼈民⽤药安全有效。

是在化学标准品概念基础上衍⽣的专指概念。

有效成分——指⼀种混合物中,对⽣物体代谢或者化学反应起作⽤的成分。

道地药材——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特有的⽣产技术或加⼯⽅法⽽⽣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炮制——将⽣药进⾏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使之成为“饮⽚”。

(⽅法:⼀般修制,⽔制,⽕制,⽔⽕共制。

)朱砂点——中药经验鉴别中形容断⾯油室或油细胞所致的深⾊⼩点。

(中药“苍术”的性别鉴别断⾯黄⽩⾊,散有多数橙黄⾊或棕红⾊油点。

)⼤理⽯样纹理——指由深棕⾊的外胚乳与淡⽩⾊的内胚乳交错或种⽪与外胚乳的折合层错⼊内胚乳中⽽成状似⼤理⽯样的纹理。

如⾁⾖蔻和槟榔的种仁的断⾯。

云锦状纹理——中药何⾸乌横切⾯⽪部环列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如同散列的云朵状花纹,并具⾊彩。

⼤挺——指⼆杠茸茸体上部较粗壮的主⼲部分,习称⼤挺。

“鸡⽖”——根或根茎呈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鸡⽖,称鸡⽖形,味连——鸡⽖黄连。

过桥——⼜称过江枝。

指黄连根茎的节间呈细长光滑圆柱状;两端节部略膨⼤,其细长部分称过桥或过桥杆,桥杆⼜称跳秆。

佛焰苞——天南星科植物特有的佛焰花序中,⾁穗花序被形似花冠的总苞⽚包裹,此苞⽚被称为“佛焰苞”。

门庄——花⿅茸,呈圆柱状分枝,离锯⼝约1cm处分出的侧技,习称门庄,当门⼦——麝⾹⾹体中颗粒呈紫⿊⾊,油润光亮,称“当门⼦”。

当门⼦即麝⾹中种类。

麝⾹别名元⼨,为⿅科动物雄麝体下腹部腺⾹襄中的⼲燥分泌物,名贵中药材。

⽓⾹强烈⽽特异,成颗粒状者俗称"当门⼦",质量较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源性疾病
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

药源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药物副作用、剂量过大导致的药理作用或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疾病。

这一类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其危险性较低。

第二类为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或特异反应。

这类疾病较难预防,其发生率较低但危害性很大,常可导致病人死亡。

影响药源性疾病的因素一方面与病人本身状况有关,如年龄、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生理周期、病理状况等。

另一方面与医药人员在用药过程中不当有关,如过量长期用药、不恰当使用药品、多种药品的混用等。

由药物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心律失常、弥漫性肺炎、肺纤维化,暴发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衰竭、皮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精神错乱、消化道出血和癌肿等,均为明确的病症。

药物依赖性
药物依赖性(drugdependence),又称药物成瘾,是指躯体和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精神方面和躯体方面的改变,并在行为上常常有为了再度体验这些药物精神效果,有时为了避免没有药物而产生的不快感,而周期地、持续地使用药物这一种强迫性愿望的特征。

药物耐受性
定义:生物对进入其体内的有害元素积累的忍耐能力。

是指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按其性质有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之分。

前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长期保留,多与这类患者体内某些药物代谢酶过度活跃有关。

后者往往是连续多次用药后才发生的,增加剂量后可能达到原有的效应;停止用药一段时间后,其耐受性可以逐渐消失,重新恢复到原有的对药物反应水平。

容易产生耐受性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安定等。

产生耐受性的药物常见于阿片类、巴比妥类和苯二氮革类;另有一些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也极易产生耐药性;而可卡因类较少产生耐受性。

药品不良事件
定义:是指与药物相联系的机体损害。

世界卫生组织将不良事件也定义为不良感受, 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幸的医疗卫生事件, 而这种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报应关系。

药品不良事件是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现象, 从产生的成因出发, 可对药品不良事件作分类。

药品不良事件包括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失误以及药品滥用。

从涉及的部门和人群看, 药品不良事件涉及到监管者、生产和研究者、流通商、药师、医生、护士、患者或消费者。

药物的副作用
是指在使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伴随出现的与治疗疾病目的无关而又必然发生的其他作用。

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作用,当人们利用其中某一作用时,其余的作用便称为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