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庐山瀑布》公开课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优秀5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优秀5篇《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对瀑布及大自然产生向往之情。
4、借助字典、注释、插图,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小组同学合作学懂古诗。
5、培养信息搜索、加工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三、学习准备1、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李白的生平、诗作的背景资料。
2、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瀑布的视频、图片、诗歌、文章。
四、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简介李白。
1、这节课我们要去游山玩水,欣赏瀑布飞流直写的壮观景象,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位唐代著名诗人。
(示图)看,这为仙风道骨的是谁?(李白)2、你知道李白生平的什么事情?(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留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来:日照香炉生紫烟……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个别读、齐读、指名读(三)填散文诗,理解诗意。
1、老师读了李白的诗歌也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散文诗,但有些词语需要你们帮忙填写。
2、出示小组学习要求,并齐读。
1讨论预习中不明白的词或诗句,借助字典、插图、注释、扩词、换词等方法理解诗意。
2根据诗意,小组合作完成散文诗。
红日升起,照在高高的香炉峰上,( )紫烟,我远远地望着你--瀑布,你如( )挂在山前,那可是嫦娥舞落人间的银纱?当我站在你的山脚下,才发现那不是银纱,是天水从几千尺高空( ),这真让我怀疑是银河从( )流到人间。
3学生汇报。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填法,有时可比较哪个填法好。
4示视频,配乐朗读,学生脑海浮现画面。
a多种方式美美地读,感受李白心情的变化。
b四人小组设计朗读,读出李白的情绪变化。
c小组表演读,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3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
2、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词句,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会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1、明确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所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的诵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演播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播放课件,让学生领略瀑布之美。
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欣赏世界著名的一些瀑布的景观,请大家看电视屏幕。
2、教师随机导入课题。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壮丽的瀑布,充满了神奇,充满了诱惑。
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飞花碎玉,风光迷人。
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他笔下庐山瀑布别样的美姿。
请大家将书打到第113页,我们今天来一起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并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学习生字“庐”、“瀑”。
3、了解作者你们知道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吗?你还掌握他的什么资料?师生交流关于李白的资料,出示课件补充。
(他还被人们称为什么?和被称为“诗圣”的谁齐名?)二、欣赏古诗1、下面,让我们走进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一起去感受他所描绘的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出示《望庐山瀑布》的无朗读画面,教师范读。
2、多美的意境啊,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画面,再一次领略瀑布壮丽的景色,并小声的朗读。
三、诵读古诗1、自读。
你觉得这首诗应该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打开书,读读看,好吗?2、听读。
刚才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情,那么,如何读的更好呢?让咱们听听播音员的朗读。
下面老师再读一遍,请同学们划出诗的节奏,并找出重音,在书上标出来。
请再听一遍,看看自己标对了没有。
3、跟读。
我们一起跟着读一下,好吗?4、诵读。
大家读得很好,请你边读边做一些动作,表达出你读诗时的感受,看谁做得更好。
望庐山瀑布公开课教案

望庐山瀑布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望庐山瀑布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3. 启发学生对于自然和环境保护的思考。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材料:《望庐山瀑布》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去过瀑布?你们对瀑布有什么印象?二、理解诗歌(15分钟)1. 分发《望庐山瀑布》的诗歌材料给学生。
2. 请学生默读诗歌,并找出其中描写庐山瀑布的词句。
3.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
三、朗读训练(15分钟)1. 请学生跟随老师朗读诗歌,注意语调和节奏。
2. 分组进行朗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朗读的自信心。
四、表达与创作(20分钟)1.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庐山瀑布的感受和想象。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3. 鼓励学生以诗歌、散文或绘画等形式表达对庐山瀑布的理解和喜爱。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表达方式。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保护的重要性。
作业:1. 要求学生完成《望庐山瀑布》的诗歌赏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校园中寻找自然景色,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亲身感受瀑布的壮美景色。
2. 鼓励学生在社区或学校组织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在朗读和创作环节中的表现和成果。
3.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创作作品,对其进行评价和指导。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品3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掌握本诗六个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古诗。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理解本诗的意思和作者创作意图。
3.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准备:庐山风光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古诗、名句等。
二、小组学习本诗中的生字。
1.庐:简陋的房子;姓。
(注意里边不是卢)。
组词:庐山、庐舍、茅庐。
2.三顾茅庐:1.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
2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3.瀑:瀑布、飞瀑。
炉:火炉、锅炉、炉子。
遥:遥远、摇不可及、遥控。
疑:怀疑、疑问、质问。
银:银河、银色、白银、银子、银两。
三、小组合作,根据预习资料和书中主力理解诗意。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
它山峰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聚伞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得名。
四、配乐朗读本诗。
五、尝试背诵古诗六、古诗大擂台,背一背,看谁会背的李白的诗多。
七、补充《早发白帝城》。
诗意:黎明,为我送行;彩云,笼罩着白帝城。
一叶轻快的小舟,会把我带到千里外的江陵,两岸的猿猴,不停啼叫。
小舟载着我的欢乐,穿过了,重重高山,重重险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帝山上。
东汉末公孙述据此,据称殿前井内首有白龙跃出,囚自称白帝,称山为白帝山。
城为白帝城。
八、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写生字。
九、板书设计。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5一、教材分析:(一)、[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古诗《望庐山瀑布》公开课教学设计 3篇

古诗《望庐山瀑布》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1、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读悟结合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今天我们学习17课——《古诗两首》。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古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再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
三、再度古诗。
要求读流利。
四、识记生字。
1、默读古诗,边圈生字,边识记生字。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庐山瀑布香炉疑问紫烟流水银河抽烟面对权威,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
吸烟对人体有害。
庐山瀑布好壮观!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做指导)。
4、文中识字(学生再读古诗)。
五、感悟古诗。
1、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适时做指导——学生练读,小组合作读——教师范读——学生再练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配乐入情入境读古诗。
2、看一看:边读边看插图,感知诗句的意思。
3、议一议:与同桌交流古诗所描写的景象,然后全班交流。
4、问一问: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疑,教师作点拨、讲解。
5、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六、指导写字学生仔细观察“炉、流、银”三个生字,说书写要点,学生对照前面的范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对照——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适时示范讲解——学生再次与范字对照自己写的字,进行修改,尽量写到范字那样美观。
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3篇)

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3篇)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1、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读悟结合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今天我们学习17课——《古诗两首》。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古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再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
三、再度古诗。
要求读流利。
四、识记生字。
1、默读古诗,边圈生字,边识记生字。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庐山瀑布香炉疑问紫烟流水银河抽烟面对权威,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
吸烟对人体有害。
庐山瀑布好壮观!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做指导)。
4、文中识字(学生再读古诗)。
五、感悟古诗。
1、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适时做指导——学生练读,小组合作读——教师范读——学生再练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配乐入情入境读古诗。
2、看一看:边读边看插图,感知诗句的意思。
3、议一议:与同桌交流古诗所描写的景象,然后全班交流。
4、问一问: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疑,教师作点拨、讲解。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13篇)《望庐山瀑布》篇1目标1.,会认"庐,瀑"等生字.2,能借助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重,难点理解诗意,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准备:课件时间:一课时过程:一,导入师:宋代诗人苏轼漫游庐山时曾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向我们展示了庐山的神奇秀美.今天,我们再跟随唐代诗人李白,去领略庐山的迷人风光.二,学习古诗1,读古诗,知作者(1)(课件)出示古诗--自由读(2)简介作者2,二读诗,划节奏(诗的美,在于它的格律美……)(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划出节奏(2)交流点拨(3)齐读古诗(读出节奏)3,三读诗,明诗意(诗的美,更在于它的意境美……)(1)默读,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2)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点拨疑:怀疑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诗意的方法:补(添),换(调换词序)(4)是的,一峰一瀑就如此的神奇,引人无限遐想,难怪乎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对庐山称赞不绝!让我们也一起来赞一赞吧!——齐读古诗4,四读诗,悟意境(诗的美,在于它的含蓄,在于它的凝练)过渡:诗的美,美在语言优美,诗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请闭上眼睛想象,听朗诵,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1)范读古诗(配乐),生闭目倾听,想象画面(2)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3)出示庐山风光片(图片),生欣赏让我们欣赏一下庐山是不是想象中如此美丽.(4)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配乐)5,五读诗,背诵吟庐山的美,在于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在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水.——生齐读古诗唐代诗人李白只用了二十八个字,就让我们深为庐山景色的美丽,壮观折服——生齐读古诗读了李白的这首诗,我们怎能不去庐山走一遭呢——生齐读古诗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词句去赞美她!今天,就让我们以庐山为起点,去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如画的江山吧!——生齐背古诗6,拓展诗,升华情(1)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2)学生交流背诵.7,小结8,作业(1)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2)搜集更多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积累9,板书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美祖国江山如画补换《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篇2音乐欣赏:望庐山瀑布活动目标:1、通过看图理解古诗内容,感受歌曲舒展的旋律。
《 望庐山瀑布》教案(优秀4篇)

《望庐山瀑布》教案(优秀4篇)望庐山瀑布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或投影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话导入《竹枝词》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灿烂。
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指导学习诗句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
人们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
刘禹锡在夔州,经常见到这种场面,极为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3.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齐读。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读中想象。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三、指导朗读、背诵背诵《竹枝词》。
四、作业1.默写这两首古诗。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竹枝词》读一读。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了解学生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汉乐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望庐山瀑布
》。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
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
的表达效果,体会诗人夸张、比喻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诗歌
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体会诗 人夸张、比喻的表达方式。
3、制作以《赞我祖国好河山》为主题的读书小报
。文字为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古诗,插图为和古诗相应的景象。
5体会比喻及其作用。
4、整体朗读。
五、感悟中心
1、填空:《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描绘了( )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2、再次朗读。
六、检测反思
《一课一练》36页 诵读体会为主。
七、作业设计
1、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望庐山瀑布》相关的内容。
2、背诵《望庐山瀑布》,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将必背古诗中描 写祖国名山大川的古诗题目写在语文书70页。
2、学生先自主后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A前两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学生讲意思。
②品读“生”,图文结合,生的意思是产生,而非升起。
(2)遥看瀑布挂前川。①学生讲思。②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妙?品读“挂”,实物对比,体会作用?(化动为静)
(3)出示“瀑布图”,指导朗读前两行。
2、为什么?请根据你搜集的资料说明原因。
3、那么,你会背李白的诗吗?
4、刚才有同学背到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二、目标导向
既然这首诗我们都已经能背诵了,那么,这节课我们该学些什么呢?
三、朗读古诗
1、任务驱动,学习单1①放慢速度,像小诗人那样诵读这首诗。
2再读一遍,在你认为需要停顿的地方画上“/”。 ③学习时间:2分钟
2、学生自主诵读,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导学:
(1)请学生展台展示并朗读。发现问题,相机纠正。
(2)指导读好课题,相机理解“望:远看。”
(3)指导有节奏地朗读。
四、理解意思
1、任务驱动,学习单2
1读读诗句,看看插图,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2在不理解的字词旁边做上“?”
3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你的问题。
4学习时间:6分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 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 感。
教学资源
1、70首必背古诗中李白
的诗。
2、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
3、描写瀑布的现代诗。
预习设计
1、搜集大诗人李白的资料。
2、背诵70首古诗中李白写的诗
3、自学古诗中的三个生字
教学过程
、背诗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古诗, 说到古诗,你首先想到谁? (李白)
B后两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学生讲两行的意思。
②老师很想知道,三千尺到底有多高?(表示很高。 )那么“九天”呢? 的最高处)补充:古代人将天分为九层,最高层为九天。
3显然,瀑布没有作者所写的那么高,它采用的是什么修辞?(夸张)指导朗读两行诗。
4对比理解“疑”,相机教学“疑”的书写。
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地上霜 意思都是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