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检测题(含答案和解释)
历史ⅱ岳麓版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习

历史ⅱ岳麓版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习【一】选择题1、宋末诗人艾可叔曾写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
”这反映了()A、宋代制瓷的高超技术B、宋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C、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D、宋代冶炼技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诗中很明显地描绘了一幅妇女弹棉、纺棉的图画。
2、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
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答案】B【解析】考查基础知识,商周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
3、马克思说,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
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哪一时期()A、唐代B、元代C、明清D、民国初年【答案】B【解析】指黄道婆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4、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说:“假设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假设邢瓷类雪,那么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选项是()A、陆羽十分推崇越窑的青瓷B、唐朝已经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C、瓷器是饮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唐朝的瓷器种类很多,包括青花瓷,珐琅彩等【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掌握情况,青花瓷是元朝的时候才出现的,故D项不符合史实。
5、(2017·汕头)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政府收租不能表达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表达雇佣关系,因而不能说已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排除B项;材料中表达了许多农民为交税而卖棉纱,并非直接以棉纱抵税,排除C项;综合材料信息表达了当时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高中历史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同步检测 岳麓版必修2

第1单元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选择题1.《周礼·考工记》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其中“金”指的是( )A.黄金B.铁C.青铜D.钢【答案】 C【解析】依据材料的出处和材料中的信息“钟鼎”等可得出结论。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人工冶炼铁器的国家之一。
人工冶炼铁器最早出现于我国的(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 B【解析】考查我国冶炼铁器技艺发明的时间。
3.(2010·济南)《半岛都市报》2010年4月8日讯:为展示我国悠久的文明,八件国宝将在世博中国馆集中展出。
其中曾侯乙建鼓底座(右图)是青铜冶炼巅峰之作,由八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缠绕的小龙构成,龙身互相缠绕镂空并镶嵌绿宝石,工艺至今无法复原。
如果你是一名义务讲解员,你将如何向外国友人介绍这一国宝产生的时间(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唐朝D.三国魏晋时期【答案】 A【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青铜冶炼巅峰之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冶炼的繁盛时期。
4.元代将金线织入锦中使其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
丝绸纹样继承了两宋风格,融入蒙古与西亚文化特色,纺织技术有了创新和发展,织缎技术达到很高水平。
形成元代丝织业这一特色的原因有( )①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②元朝统一中国③丝织工匠对技术的创新发展④元代缂丝技艺的出现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 D【解析】缂丝技艺出现于唐代,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5.元代的黄道婆在技术革新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她革新的技术是( )A.丝织技术B.麻织技术C.毛织技术D.棉纺织技术【答案】 D【解析】黄道婆全面革新了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
6.《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反映了( )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可推断出当时的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高一历史必修2自主训练: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含解析

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该包括()A.夏、商B.商、周C.西周、春秋、战国D.夏、商、周思路解析:我国的青铜时代是指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时期,其中包括夏、商、周三代,共历时约15.个世纪。
答案:D2.下列对春秋时期手工业生产水平的介绍,正确的是()A.青铜器生产技术已经成熟B.炼钢技术为灌钢法C.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D.烧出了成熟的青瓷思路解析:灌钢法发明于南北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是在元明时期,烧出成熟的青瓷是在东汉;只有青铜技术在商周时代已臻成熟,可以说在春秋时期已经成熟。
答案:A3.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思路解析:本题限定只有一个,即是否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解答时既可用正选法,即明确记忆“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是在唐朝时,明确其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而确认答案;也可用排除法,即判断出A、B、D三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C项则肯定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是正确答案(题目并未要求判断该事件属于何时期,故只需断定其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即可)。
答案:C4.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⑤③④①②D.⑤②③④①思路解析:珐琅彩出自清代,五彩瓷出自明代,青花瓷出自元代,白瓷出自北朝,青瓷出自东汉。
答案:B5.以下有关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B.宋中期后在我国手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C.明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D.明朝中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佣关系思路解析:古代中国私营手工业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明朝中期后开始在我国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因此,A、B、C三项都是错误的,只有D项是正确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二第一单元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二第一单元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测试1.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
这说明该地()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2.我国古代制瓷技术形成两大系统是在A.战国B.西汉C.东汉D.唐朝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A.技术水平不高 B.生产成本低 C.供皇室使用 D.面向市场4.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A.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5.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6.对下列冶铁技术发明年代的排序,正确的是()①高炉炼铁②灌钢法③使用水力鼓风工具A.①③②B.②①③C.①②③D.③②①7.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
”《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8.《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9.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册 第0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 含解析

必修2 第一单元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一、选择题1.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珐琅彩。
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一般来说,判断出现的年代出现在哪个时期就看哪个出现最晚。
原始时代出现了黑陶;唐朝的唐三彩;宋代景德镇成为了“瓷都";清代的珐琅彩。
所以答案选D。
2.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越南,将我国的许多手工业品、生产技术等也带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①炼钢和淬火工艺②白瓷生产技术③松江特产棉布④用煤冶铁技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松江特产棉布最早出现在元朝,故③错误,依据题干信息,D项符合题意。
3.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多角度理解能力。
题中列举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能够中国“象征”的,都是传统的手工制品。
所以表明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高,但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经济长期内未实现根本性突破,故C项组合正确。
4.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出汉朝( )A.限制富商大贾B.禁止民营商业C.限制官员与民争利D.铁官代行地方政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做答。
B项禁止民营商业无法体现。
C 项铁的经营由铁官负责,因此限制官员与民争利的说法是错误的。
配套练习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发展 课后训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发展训练1.右图5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阳的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塑像。
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A.铁器B.玉器C.瓷器 D.漆器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3.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4.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
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5.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6.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7.《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③④8.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习

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习(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
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
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解析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这是我国的青铜时代,而商周时期又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成熟和繁荣时期。
答案B2、2018年中国钢铁产量约为7亿吨,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
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以下冶金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铸造技术②用焦炭冶铁③用煤做燃料冶铁④冶炼钢的技术A、①②④③B、③①④②C、①④③②D、②①④③解析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成熟,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钢的技术,汉代开始用煤冶铁,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
答案C3、一首流传至今的松江民谣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黄道婆的赞颂和铭记: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
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松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纺织技术先进地区B、黄道婆给松江地区带来当时先进的纺织技术C、黄道婆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纺纱机和织布机D、黄道婆发明的先进纺织技术属于丝织技术答案B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上,画有三件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器皿。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多数时期,代表中国制瓷技艺最高水平的是()。
A、官营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解析由于官营手工业集中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主要供皇室和贵族使用,所以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最高水平。
答案A5、官营手工业中发生由征役制到雇募制转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B、商品经济发展C、私营手工业发展D、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调整解析出现上述变化的本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而这种调整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A6、私营手工业是古代手工业的重要经营形态,对其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习题(含解析)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这一方法A.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B.是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C.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精湛工艺D.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答案】D【解析】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成熟,来源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凝聚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故选D;材料只能反映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成熟,但并未体现中外对比,故A错误;商周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来源于工匠的生产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指导的产物,故B错误;青铜器在当时主要作为礼器,很少用于农业生产工具,C排除。
2.下表是中国古代前期冶金业发展的重要史实。
据此可知A.铁器的出现不应早于东周时期B.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C.军事战争导致冶金技术的突破D.官营制度推动冶金业服务社会生产【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我国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工冶炼的铁器,但并不能说明铁器的出现不应早于东周时期,故A排除;材料反映了秦朝铁兵器很少,汉代冶铁官营,并且用煤作燃料,以水排鼓风冶铁,这些条件使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故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出军事战争与冶金技术的关系,故C排除;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官营制度推动冶金业服务社会生产,故D排除。
3.学界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的制瓷业特点。
两者的兴盛时代不一致,邢窑白瓷主要繁荣时期是初唐和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而越窑青瓷的兴盛则在中晚唐。
这一现象说明A.社会动乱阻断南北交流B.北方地区手工业的全面衰退C.南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D.休养生息政策利于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唐代邢窑白瓷在安史之乱后衰落,越窑青瓷代之而兴盛,这一变化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密切关系,故C项正确;社会动乱影响了南北交流,但不是阻断,故A项错误;B项错在“全面衰退”,不符合史实,故错误;休养生息政策是在唐初,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检测题(含答案和解释)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近几年江苏高邮地区先后发现了距今3 000多年的乐器“青铜铙”和一柄青铜短剑,两件物都很精致,它们的出土说明了( )A.3 000多年前高邮地区的青铜冶铸业规模大,产量多B.高邮地处古运河通惠河附近,一定还有大量物未出土.3 000年前青铜主要用制作兵器和乐器D.商周时期我国的铸造工艺已达到了较高水平解析:江苏高邮地区出土的青铜短剑和乐器“青铜铙”不能说明高邮地区的青铜冶铸业规模大,产量多,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青铜短剑和“青铜铙”不能代表所有的青铜器,故项错误;两件青铜物都很精致,能够说明商周时期我国的铸造工艺已达到了较高水平,故D项正确。
答案:D2.某摄制组拍摄一部有关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剧中农民身着棉衣,此部电视剧反映的史实最早出现于( )A.汉朝 B.隋唐时期.秦朝 D.明朝后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是在明朝后期。
答案:D3.如果某一地主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能够炫耀的财富不可能有( )A.精美的青铜酒樽 B.色泽鲜艳的彩瓷.削铁如泥的钢刀 D.田园中闲置的曲辕犁解析:武则天时代是唐朝时期,而彩瓷是元代才出现的。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4.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明清时期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现象的普遍出现和所学史实反映了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5.《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解析: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不以营利为目的,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并且生产方式落后,竞争力不强,故A、两项错误。
从材料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说明D项正确。
答案:D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材料三(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
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的原料是什么?材料二中纺织业原料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作答。
第(2)问从材料三可以分析出汉代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官府专用和皇家私用,生产不计成本,规模很大。
答案:(1)丝。
棉取代了丝。
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
(2)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规模大、人数多、开销巨大。
官办、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等。
基础巩固1.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们铸造于(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青铜铸造繁荣时代是在商周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反映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繁荣的成就。
答案:B2.考古学家在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发现了一把铜柄嵌玉铁剑。
经鉴定它被确认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堪称“中华第一剑”。
你认为该剑制造的时间大约是( )A.商朝 B.春秋.战国中期 D.秦朝解析:商朝时,还没学会冶铁,依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的技术。
答案:B3.方以智《物理知识》卷七说:“煤则各处有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
”材料中“礁”作为冶铁燃料始于( ) A.汉 B.北宋.南宋 D.明解析:提取信息:这里的“臭者”是指含挥发性物较多的煤;“礁”就是“焦炭”,是把煤放置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炼成,用在“煎矿煮石”冶炼金属中。
我国南宋末年已开始用焦炭,明朝流行。
答案:能力提升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冶金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解析:解答本题掌握时间信息与木工工具的材质。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技术,并不是农业技术,排除A、B、D项;锯子、刨子等木工器械都铁质的,故应是得益于冶金技术的进步,项正确。
答案:5.“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这是自元代流传下的一首民谣,它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
黄道婆的杰出贡献在于( )A.丝纺织业 B.棉纺织业.麻纺织业 D.毛纺织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棉纺织业的理解。
黄道婆全面革新了棉纺织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所以选B项。
答案:B6.中国古代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业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水平。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商周铁器—唐朝瓷器—明清丝绸B.商周青铜器—唐朝丝绸—明清瓷器.商周青铜器—唐朝瓷器—明清棉布D.商周玉器—唐朝漆器—明清玻璃解析: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青铜时代;唐朝时中国被称为瓷国;明清棉布成为老百姓的日常衣料。
答案:7.中国的陶瓷业远流长,享誉世界。
下列有关中国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民们先古时代就创造了陶器工艺B.东汉时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南北朝时成功烧制出白瓷D.元朝时景德镇发展成著名“瓷都”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的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景德镇发展成为全国的“瓷都”是在宋代,故本题应该选择D项。
答案:D8.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了汉朝( )A.开创了郡县制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实行冶铁官营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解析:从材料信息“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说明汉代实行冶铁官营政策。
答案:9.“官哥汝定钧,一片值千金。
”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仅次于官窑,排在第二位。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哥窑属于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当时水平最高.宋代手工工场生产发达D.中国瓷器开始大量出口解析:“官哥汝定钧,一片值千金”反映了官营手工业技艺的高超与价值的昂贵。
答案:B10.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还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其主要原因是( )A.私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B.私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私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解析: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原因在于其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官营手工业技术仍占优势,排除B项;地理位置不是私营手工业后居上的主要原因,排除项;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是阻碍私营手工业发展的因素,排除D项。
答案:A11.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
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已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
材料二明代王世懋在《二酉委谭摘录》中说:“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
”“万杵之声殷地,光火烛天,夜令人不能寝。
”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一镇,僻处浮邑境,周袤十余里……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靡不藉瓷资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
(2)材料二表明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产品种类繁多;走向世界。
影响:有利于农业、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2)特点: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或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不能说明。
原因: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