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复习提纲)
(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象和物质用途;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精品文档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精品文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烯烃的性质和反应
双键加成反应:烯烃中的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卤素单质等发生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烯烃可以被氧化生成酮或羧酸
聚合反应:烯烃可以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工业应用:烯烃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塑料、纤维等高分子材料
炔烃的性质和反应
05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烷烃的性质和反应
烷烃的反应:烷烃的主要反应是取代反应例如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氢。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是指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现象例如正丁烷和异丁烷。
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熔点、沸点、闪点等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芳香烃:含有苯环的烃类具有特殊的芳香性是许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具有不饱和性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0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完全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完全获得电子。
碳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形成稳定结构。
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双键和三键等多种类型的共价键。
碳原子可以通过链状、环状和芳香族结构等多种方式连接形成复杂有机分子。
分子式的确定
元素分析法: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来确定分子式
摩尔定律: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密度来计算分子式
质谱法: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在质谱仪中的质量来推算分子式
红外光谱法: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来确定分子式
糖类:由多个碳原子和羟基组成的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等。
酯类:由醇和酸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如乙酸乙酯等。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复
1.1 基本概念
- 原子结构
- 元素周期表
- 分子结构
1.2 化学方程式
- 离子方程式
- 平衡方程式
- 氧化还原方程式
1.3 化学反应
- 酸碱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气体的化学反应
第二章:常见化学物质复
2.1 酸碱盐
- 酸的性质和分类
- 碱的性质和分类
- 盐的性质和分类
2.2 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 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2.3 有机化合物
- 烃类
- 醇类
- 羧酸类
第三章:化学实验与实践3.1 基本实验操作
- 配制溶液
- 提取纯净物质
- 分离混合物
3.2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 显色反应管
- 酸碱滴定仪
- 蒸馏器
3.3 常见化学实验
- 酸碱滴定实验
- 气体检验实验
- 溶液浓度实验
第四章: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4.1 化学工业
- 常见化学工业原料与产品
-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
4.2 环境与化学
- 大气污染与控制
- 水污染与控制
- 土壤污染与控制
4.3 化学与生活
- 食品添加剂
- 药物与药理学
- 日常用品的化学原理
以上是高中化学复习的全套提纲,涵盖了基础知识、常见化学物质、化学实验与实践以及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2020年整理化学必修二 复习提纲(带填空,非常适合复习).pdf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________(Z个)原子核________(N个)1.)__________(Z个)注意:质量数(A)=________(Z)+________(N)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熟背前20号元素,画出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第四周期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________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________;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_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________个),次外层不超过________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_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________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________和一定数目的________的一种________。
同位素:________相同而________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________)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________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___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___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 ~ⅦA 共___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___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___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归纳

乙醇和乙酸
要点:1、乙醇的分子结构及反应机理:与Na、催化氧化、燃烧 、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机理
2、羟基与氢氧根的比较:前者不显电性、不能独立存在;后者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能独立存在于离子晶体或溶液中
3、不同环境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考点: 9、烷烃、烯烃、炔烃、苯、苯的同系物性质的比较
液溴
溴水
溴的CCl4溶液 KMnO4(H+)溶液
烷烃
溴蒸气、光照 下取代反应
不反应,液态 烷烃萃取
不反应,互溶 不褪色
不反应
烯烃 常温加成褪色 常温加成褪色 常温加成褪色 氧化褪色
炔烃 常温加成褪色 常温加成褪色 常温加成褪色
苯
一般不反应, 不反应,发生 不反应,互溶
乙烯和苯
考点:1、乙烯的氧化反应、加成反应中问题的比较: a.甲烷与乙烯燃烧现象的比较:烟 b.乙烯通入溴水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现象比较:前者褪色分层 c.甲烷和乙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比较:只有后者褪色 d.制氯乙烷用乙烯与HCl加成和用乙烷与Cl2取代的比较:后不纯 2、烃燃烧的计算规律:
不能发生反应
H2、X2、HX、H2O、HCN等加成 火焰明亮带黑烟 火焰很明亮带浓黑烟
KMnO4(H+)溶液褪色
发生反应
KMnO4(H+)溶液褪色
发生反应
鉴别 用途
Br2/KMnO4(H+)不褪色
Br2、KMnO4(H+)均褪色
燃料、化工原料 植物生长调节剂、原料 | 氧炔焰、化工原料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
考点: 14、苯、甲苯、苯酚的性质比较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科学探究《石蜡

高中校本实验探索多角度探究石蜡油催化裂化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科学探究《石蜡油的裂化》二、实验背景(一)查阅文献《石蜡油的裂化》可以探究烯烃性质、了解烯烃可来源于石油,是高一化学有机实验引入烯烃非常重要的实验,如何优化该实验激发了老师们的探究兴趣。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该实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的温度、催化剂、裂化产物的性质。
(二)教学现状人教版教材实验从加热到完成实验需要15分钟左右,反应时间长、烯烃量少、现象不明显、成功率较低、存在易倒吸的安全隐患;改进的实验有很多优点,但很多一线教师师仍然回避“不做”。
把演示实验改成了“看”实验、“讲”实验。
化学学科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实验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我校重视实验教学的设计,本实验就是适合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设疑的校本实验案例。
三、实验创新要点(一)探索适合高中生学情的多角度探究化学实验的校本实验(二)通过对实验的再实践和再探究,探索实验成败的影响因素,发现问题、创新实验、拓展实验探究方向、获取成果、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态度和探索真知的精神。
(三)寻找实验过程中引起倒吸的本质原因,改进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提升实验的操控性、安全性。
(四)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利用碎瓷片在有效的时间内安全的完成该实验。
(五)拓展裂化产物的检验,先检验液态生成物,再验证气态生成物,更直观的理解烷烃裂化的原理和反应进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烷烃及其相关性质,知道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3~4人,能够通过查阅文献、讨论分析、合作探究、分组完成多角度探究石蜡油催化裂化。
五、实验内容(一)实验原理烷烃高温分解产生产生不饱和烃例:十六烷裂化、深度裂化原理(二)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烷烃裂化、深度裂化原理2、过程与方法(1)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提出问题,并通过对比实验、合作讨论、查阅文献、实践探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多角度探究石蜡油的催化裂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2、点燃甲烷前必须验纯,否则会爆炸.
CH4爆炸极限:5%~15.4%(体积)
瓦斯爆炸现场
因此在煤矿矿井里要采取通风, 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② 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实验: 甲烷分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溴水实验
现象: 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 结论: 甲烷不能与KMnO4溶液、溴水等强氧
化剂反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6、写出甲烷与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CH4+Br2 光照 CH3Br+HBr
光照
CH3Br+Br2
CH2Br2+HBr
光照
CH2Br2+Br2
CHBr3+HBr
光照
CHBr3+Br2
CBr4+HBr
四、课堂小结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甲烷的结构 甲烷的物理性质 甲烷的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 ——取代反应
有机物的概况
2、组成元素: 碳、氢、氧、氮、硫、磷、卤素等
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 化合物,也称为烃(ting)。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烃;
最简单的烃是甲烷。
二、甲烷
1、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
■ 天然气 ■ 沼气 ■ 油田气 ■ 煤矿坑道气
我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 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⑵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光 黑纸
现象: 黑暗处试管气体呈淡黄绿色; 光亮处试管中淡黄绿色变浅,试管壁有油
状液体,并有少量白雾,试管内的液面上升。 结论: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反应
CH4+Cl2 光照 CH3Cl+HCl
光照
CH3Cl+Cl2
CH2Cl2+HC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复习提纲)编制人:薛晓燕一、烃1、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烃的分类:饱和烃→烷烃(如:)脂肪烃(链状)烃不饱和烃→烯烃(如:)芳香烃(含有苯环)(如:苯)甲烷、乙烷、丙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丁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7、比较同类烃的沸点:①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
②二看:碳原子数相同,支链多沸点低。
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
8、烃燃烧通式:烷烃燃烧通式:二、烃的衍生物2,总结有机反应的类型(1)取代反应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卤代反应硝化反应酯化反应酯的水解反应(2)加成反应定义:有机分子里的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
特点:________________。
(3)氧化反应:有机物的燃烧,及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三、基本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人们习惯称糖类、[练习]1.在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品种最多的是()A.过渡元素的化合物B.第二主族元素的化合物C.第三主族元素的化合物D.第四主族元素的化合物2.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A.COB.NaHCO3 C.NH4CO3D.CH4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但不属于烃的是()A.CO2 B.CH3COOH C.Na2CO3D.CH44.下列物质不属于饱和链烃的是()A.CH4 B.C3H8C.C4H8D.C5H125.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烷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C.甲烷分子中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D.甲烷分子中具有非极性键6.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A.沼气B.煤气C.天然气D.坑道气7.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A.乙烯产量B.丙烯产量C.汽油产量D.丁二烯产量8.不可以用于区别乙烯和乙烷的气体是()A.苯B.溴水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溴的四氯化碳溶液9.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反应得到的产物是()①CH3Cl ②CH2Cl2③CHCl3④CCl4A.只有①B.只有②C. ①和②的混合物D. ①②③④的混合物10.聚乙烯是由乙烯(CH2=CH2)通过聚合反应形成的。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乙烯是不饱和烃B.聚乙烯分子中含有双键C.聚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是85.7%D.聚乙烯制品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11.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充分反应,生成物中的物质的量最大的是()A. HClB.CH2Cl2C. CH3Cl D. CCl412.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试剂的洗气瓶A.澄清石灰水,浓H2SO4B.酸性KMnO4溶液、浓H2SO4C.溴水,浓H2SO4D.浓H2SO4,酸性KMnO4溶液13.1 mol CH4完全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四种氯代物,则需要Cl2的物质的量为()A. 4molB. 3molC. 2.5molD. 0.5mol14.下列关于苯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 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液体C. 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D. 苯不具有典型的双键所具有的加成反应的性能,故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15.制取一氯乙烷最好的方法是( )A.乙烷与Cl 2反应B.乙烯与Cl 2反应C.乙烯与HCl 反应D.乙烯与H 2、Cl 2反应 16.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的纯净物质的是( )A.乙烯和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B.乙烯与水加成(乙醇)C.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氯乙烷)D.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氯苯)17.有下列几种物质 A. 金刚石和石墨 B. C 2H 6和C 5H 12 C. C 2H 4和C 2H 6D.CH 3CH 2CH 2CH 3和CH 3CH(CH 3)2E. 35Cl 和37Cl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属于同系物的是( ); 属于同位素的是( );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8H 16与甲烷互为同系物B.乙烯只能加成、不能取代,苯只能取代、不能加成C.CH 3CH 2CH 2CH 3和CH 3CHCH 3互为同分异构体D. CH 3CH 2CHCH 3和CH 3CHCH 2CH 3互为同分异构体 19.关于烷烃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烷烃同系物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常温下的状态由气态递变到液态,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则为固态B.烷烃同系物的密度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逐渐增大C.烷烃跟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D.烷烃同系物都能使溴水、KMnO 4溶液褪色20.某饱和链烃C n H 2n +2有同分异构体时的最小值为( )A. 5B. 4C. 3D.2 21.下列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 3H 8B.C 4H 10C.C 5H 10D.C 7H 12 22.下列物质沸点最低的是( )A. 庚烷B. 异戊烷C. 正戊烷D.新戊烷 23.城市居民用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在使用过程中常有一些杂质的液态沉积于钢瓶内,这些杂质是( )A.丙烷和丁烷B.乙烷和丙烷C.乙烷和戊烷D.戊烷和己烷 24.在标准状况下,取等物质的量下列各烃,分别在足量O 2中燃烧,消耗O 2最多是( )A.CH 4B.C 2H 6C.C 2H 4D.C 3H 625.某气态烃在密闭容器中与足量的O 2混合,用电火花点燃,完全燃烧后,容器内保持压强不变(120℃),则该烃是( )A.CH 4B.C 2H 6C.C 2H 4D.C 3H 626.新戊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的一氯代物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27.下列试剂可以用于鉴别乙醇和乙酸的是( )A.蒸馏水B.酚酞试液C.金属钠D.NaOH 溶液28.某有机物的结构为CH 2=CH -COOH ,该化合物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水解反应B.加聚反应C.加成反应D.酯化反应29.工业上为使95%的酒精变为无水酒精,常加入一种物质,然后蒸馏。
下列适合加入的有( )A.浓硫酸B.生石灰C.消石灰D.冰醋酸30.下列物质中,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消去、酯化反应的为( )A.乙醇B.乙醛C.乙酸乙酯D.乙酸 31.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的是( )A.新制生石灰B.无水硫酸铜C.浓硫酸D.金属钠 32.乙醇分子中各化学键如图所示,对乙醇在 各种反应中应断裂的键说明不正确的是( )A.和金属钠作用时,键①断裂B.和浓硫酸共热至170 ℃时,键②和⑤断裂C.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D.在铜催化下和氧气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33.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 3-CH =CH -COOH ,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2-丙醇、⑤酸化的KMnO 4溶液.试根据其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的组合是( )A.只有②④⑤B.只有①③④C.只有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34.用18O 标记的CH 3CH 218OH 与乙酸反应制取乙酸乙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O 存在于乙酸乙酯中 B.18O 存在于水中C.反应中浓硫酸即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D.若与丙酸反应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 35.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硫酸共热制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上层得无色油状液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在两液界面处上层呈红色下层呈蓝色,振荡时,有气泡产生,且红色消失。
其原因是( )A.产品中有被蒸馏出来的硫酸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C.有部分乙醇和浓硫酸作用生成乙烯D.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36.下列物质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能使新制的Cu(OH)2在加热条件下变为红色的是( )A.蛋白质B.葡萄糖C.油脂D.蔗糖 37.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居民传统膳食以脂肪为主B.人类活动所需能量来源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C.油脂是食物中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所以人们要尽量多摄取D.蛋白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成年人每天大约要摄取60-80g 38.下面关于棉花和羊毛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B.燃烧产物只有CO 2和H 2OC.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H H H —C ——O —H ①② ④⑤39.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葡萄糖和蔗糖B.蔗糖和麦芽糖C.淀粉和纤维素D.乙醇和乙酸40.下列各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葡萄糖B.纤维素C.油脂D.酶41.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通式都是(C6H10O5)n,是同分异构体B.它们都是混合物C.它们都可以发生水解,其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D.它们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42.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油脂属于酯类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43.某学生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他的操作如下:取少量纯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
实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
(1)其原因是()A.蔗糖尚未水解B. 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以中和作催化剂的酸C. 加热时间不够D.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2)正确的操作是:44、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SO2。
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以确定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和SO2。
(1)I、II、III、IV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I II III IV(请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A、品红B、NaOH溶液C、浓硫酸D、酸性KMnO4溶液(2)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3)使用装置II的目的是;(4)使用装置III的目的是;(5)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45、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现取2.3 g A与2.8 L氧气(标准状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
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2.7 g,碱石灰增重2.2 g。
回答下列问题:(1)2.3 g 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2)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