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经营状况分析

合集下载

对我国保险公司的现状分析

对我国保险公司的现状分析

对我国保险公司的现状分析我国保险业作为金融服务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但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对我国保险公司现状进行的分析。

首先,我国保险公司的发展速度快。

保险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保险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保费收入稳步增长。

截止2024年底,我国保险公司数量已经超过200家,保费收入约为4.5万亿元。

这一数字显示出我国保险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次,保险业的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过去,我国保险公司主要提供传统的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产品,但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消费升级的需求,新型保险产品如健康险、养老险、网购保险等不断涌现,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保障需求。

然而,我国保险业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保险行业的监管体系还不完善。

虽然我国保险监管机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的监管规定和制度,但仍然存在监管漏洞和监管不足的情况。

例如,有些保险公司违规销售高风险理财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加强对保险公司行为的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虽然保险公司在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拓展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服务质量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一些消费者反映,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存在复杂繁琐的手续、理赔速度慢等问题。

保险公司应该加大对服务质量的投入,提升客户体验,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互动,提高客户满意度。

再次,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高。

保险公司作为风险承担者,风险管控是其核心能力之一、然而,一些保险公司在风险管控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对于车险、健康险等风险事件的评估和控制不够精准,容易出现风险暴露。

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业务风险的可控性,是保险公司发展的关键。

最后,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能力有待增强。

我国保险公司的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当前,随着国际保险市场的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保险公司需要通过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提高在全球市场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太保年度业绩总结范文(3篇)

太保年度业绩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保险行业在我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太保作为我国保险行业的领军企业,始终秉持“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本文将对中国太保近年来的年度业绩进行总结,以期为业界提供参考。

二、业绩概览1. 营业收入近年来,中国太保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实现了稳中有进的态势。

以下为近年营业收入的具体情况:- 2017年:营业收入3,198.09亿元,同比增长20.4%。

- 2022年:营业收入3,988.18亿元,同比增长8.7%。

- 2023年:营业收入3,239.45亿元,同比增长6.6%。

2. 净利润中国太保净利润也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以下为近年净利润的具体情况:- 2017年:净利润146.62亿元,同比增长21.6%。

- 2022年:净利润401.15亿元,同比增长13.5%。

- 2023年:净利润尚未公布。

3. 内含价值中国太保内含价值持续提升,体现了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增强。

以下为近年内含价值的具体情况:- 2017年:内含价值2,861.69亿元,同比增长16.4%。

- 2022年:内含价值尚未公布。

- 2023年:内含价值尚未公布。

三、业务结构分析1. 寿险业务中国太保寿险业务始终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以下为近年寿险业务的具体情况:- 2017年:实现一年新业务价值267.23亿元,同比增长40.3%;新业务价值率39.4%,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

- 2022年:新业务价值92.05亿元,同比下降31.4%,其中下半年同比增长13.5%;新业务价值率11.6%,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

- 2023年:新业务价值尚未公布。

2. 财产险业务中国太保财产险业务在保持良好盈利水平的同时,积极拓展非车险领域。

以下为近年财产险业务的具体情况:- 2017年: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8.8%,同比优化0.4个百分点。

中国保险市场现状

中国保险市场现状

中国保险市场现状一、中国保险市场主体:保险市场主体是指保险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者,包括保险商品的供给方、需求方和充当供需双方媒介的中介方。

1、保险商品的供给方:即保险人。

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保险人可以采取多种组织形式,最为常见的是公司制,因此,很多时候都会直接用“(再)保险公司”来称呼保险人。

保险人一般为法人,但也存在自然人为保险人的情况。

我国的保险公司主要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其中人身保险公司主要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太平洋保险、中国太平、泰康人寿、安邦保险、中邮人寿、生命人寿等。

财产保险公司主要有:人保财险、平安财产保险、太平洋财产保险、中国人寿财产保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大地财产保险、阳光财产保险、太平财产保险、天安保险等。

2、保险市场需求方:主要是个人和企业3、保险市场中介方:保险中介的形式比较多样,主要包括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等。

他们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广泛,包括充当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交易媒介,协助建立保险合同关系;也包括独立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处理保险合同当事人委托办理的保险事故鉴定、估损和理赔等事项。

二、中国保险深度与密度:保险深度: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深度3.4%,位列全球44位,且低于全球水平7.0%。

中国台湾地区保险深度在2009年位列第一,保险深度达到16.8%。

中国香港位列第五,保险深度为11.0%。

2013年中国保险深度为3.02%。

2013年国内各省市,北京保险深度最大,为5.1%,其次是上海、四川、新疆。

保险密度: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的保险密度121.2美元,位列全球64位,且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95.1美元。

2013年保险密度为1265.67元/每人。

2013年在中国国内,北京保险密度最大,其次是上海、天津、浙江、江苏。

由图可知,中国的保险深度与密度在持续稳步增长,但与同期的世界平均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相比,中国的差距依然很明显,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层次依然很低,这表明目前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摘要】中国财产保险行业是中国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分析了中国财产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规模和特点,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政策支持。

虽然中国财产保险行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风险管理难度大等。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财产保险行业需要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保持行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保险市场的深化,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将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各参与方应该共同努力,为中国财产保险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发展历程、规模、特点、趋势、挑战、政策支持、前景、发展策略、建议1. 引言1.1 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财产保险行业是保险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发展现状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产保险行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中国财产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历程、规模特点、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财产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财产保险行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监管力度,构建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以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将逐步呈现于以下内容中。

2. 正文2.1 中国财产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国财产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保险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财产保险行业也随之崛起。

199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引进外资保险公司,并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开展财产保险业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监管体系的完善,中国财产保险行业逐渐成熟和壮大。

中国保险市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保险市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保险市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及演变中国1980年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保险业飞速发展:1980年以来,中国保险业务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2001年全年保费总收入达2112.28亿元,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2%,保险密度(人均年保费收入)为168.98元(1985年这两个指标分别为0.42%和3.16元);有中外保险公司53家,中国保险业总资产为4591.07亿元,较1992年增长了8倍;保险中介机构170家。

此外还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14个城市设立了200余个代表处。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1980~1985年的恢复阶段。

中国在1980年和1982年先后恢复国内财产险业务和人身险业务。

这一阶段保险市场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垄断,产寿统一经营,险种单一,且保费收入中财产险份额大大高于人身险;(2)1986~1991年的平稳发展阶段。

以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兵保”)成立为标志,区别于前一阶段的突出特征是出现了包括新疆兵保、太平洋、平安等在内的4家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市场由中国人保独家垄断的格局在形式上被打破;(3)1992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以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首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为标志。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明显区别于前两个阶段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保险业实现产寿分业经营,保费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人身险份额超过财产险;保险险种迅速增加,保险服务改善;保险监管的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逐步建立,中国保险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新格局。

二、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和构成(一)保险市场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增长很快。

中国保险业集约式经营分析

中国保险业集约式经营分析

中国保险业集约式经营分析提要国内保险业务恢复以来,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寿险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转向寿险为主的格局。

但存在一些问题:财产保险的市场潜力挖掘不够,寿险公司的利差损较严重。

保险业发展模式逐渐由“数量扩张型”向“效益优先型”转轨。

因此,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保险市场状况及其走势,对规范中国保险市场、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保险市场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保险业集约式经营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中国保险业向集约式经营转变的建议。

一、中国保险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寿险业面临较严重的利差损,财产保险业务增速减缓。

自1996年5月到1999年6月,中国先后7次下调银行存款利率,银行存款年利率从过去的10.98%下降到2.25%左右(1年期),而保险公司大部分资金用于银行存款,导致保险公司实际利率大大降低,而此前所销售的寿险预定利率较高,此后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

由于过去的预定利率较高,同时资金运用方式仍然有限,实际利率较低,从而导致了较大的利差损,增加了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

自1997年至1999年,中国的财产保险业务增长明显减速,从1996年的15.82%降为1997年的6.28%,低于人身保险业务的85.44%、全部保费业务的40%,正在逐步转入低速增长阶段;1998年、1999年分别为2.8%、2.9%,低于同期人身保险业务的24.21%、15%。

这有其经济发展阶段性的原因。

(二)保险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了保险业发展也不平衡:上海、深圳、广东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市场供给主体多、需求量大,竞争也激烈;而中西部地区,保险需求量小、保险意识淡薄,其保险业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因而,政府一方面加快东部发展,一方面扶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开发保源。

(三)保险法规尚需完善。

虽然中国1995年颁布了《保险法》,其后公布了《保险代理人管理规定》、《保险经纪人管理规定》、《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但仍然未形成保险法律法规体系:没有保险法实施细则;管理规定不完备;原有的《保险法》有些内容陈旧,从而使保险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不利于规范保险行为。

中国人身险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人身险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人身险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一、人身险行业概况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人身保险的投保人按照保单约定向保险人缴纳保险费,当被保险人在合同期限内发生死亡、伤残、疾病等保险事故或达到人身保险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由保险人依照合同约定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人身保险分为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人身险分类2、销售渠道人身险销售渠道是指人身险产品销售的途径和方式,是连接客户需求和产品及服务供给的桥梁。

我国人身险销售渠道主要分为:1)代理人渠道(即营销员);2)兼业代理(主要是银保渠道);3)专业中介(主要包括专业代理和经纪渠道);4)公司直销渠道。

人身险主要销售渠道分类二、人身险行业发展背景近年来监管部门发布的多项监管政策及指导意见中均强调保险行业及公司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改造、优化传统保险业务流,鼓励并要求保险行业向数字化转型。

2022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全面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旨在通过数字化转型改变过去金融行业同质、低效的痛点,但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注意网络、数据安全问题,与国家顶层规划一致,同时要提高自主可控,明确“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原则,降低外部依赖、避免单一依赖”。

保险行业相关政策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人身险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三、人身险行业现状1、保费收入及结构随着人们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认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获得保险保障的重要性,人身险保费收入规模稳步扩张。

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人身保险保费收入34245亿元,较上年增加1016亿元,同比增长3.06%。

从细分市场来看,寿险保费收入最大,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71.6%。

2017-2022年中国人身险保费收入及结构2、赔付支出及结构2022年中国人身保险赔付支出为7728亿元,较2021年减少193亿元,同比下降2.44%。

对中国保险行业经济形势的分析

对中国保险行业经济形势的分析
对中国保险行业经济形势的分析
总的来看,中国保险行业市场起步必较晚,我国现代的保险业也只不过20多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人们的保险意识将会大大提高,而保险行业顺理成章的将会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中国人的投保意识已经慢慢觉醒了,各行各业的职员都在要求单位为自己的人身安全“买单”。虽然中国人的投保意识有所加强,但大多数家庭只购买一种,甚至有很多家庭还没有购买,所以,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诱人。
(4)从汽车保险行业来看。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第二大产业,现在全国的汽车普及率每年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随着车辆的普及率越来越多,我国机动车道路强制保险的发展则日剧壮大,然而汽车所引发的一系列保险业务,如汽车盗窃险、玻璃单独破损险、第三方责任险等都是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的热门点。
以下是我对中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所做的总结
1、经营主体多元化。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准入机制的不断完善,新市场主体相继产生。不仅不断有新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而且在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经营和组织形式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时还增设了一批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促进了市场的竞争。从趋势看,各种类型的市场经营主体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5、行业发展国际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外资公司在我国保险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癸未范围内分散风险,使国际再保险市场对我国保险产品和定价的影响力加大。随着保险公司境外融资和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内保险业将逐步融入国际保险市场,成为国际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要求中国保险业的经营管理要更加符合国际惯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保险业经营状况分析中国保险年鉴编辑部本篇分析报告是围绕保费、利润、资产等主要指标,从保险市场基本情况、财务状况和资金运用情况三个方面,对2001年全国保险市场经营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本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各保险公司及各保监办提供的季度报表,由各保险公司的各季度《业务统计表》中的“本期数”累加而得,可能存在与本书其他部分所列数据略有出入的现象。

一、2001年保险市场基本状况(一)保险业务发展较快,保费收入增势强劲 全年各保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112.28亿元,同比增加520.91亿元,增长32.73%,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18.44个百分点。

2001年保险密度168.98元,较上年增加41.31元,保险深度2.2%,较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

1、财产险业务情况全年财产险业务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88.24亿元,同比增加78.19亿元,增长12.82% ,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0.59个百分点。

5010015020025099.199.299.399.400.100.200.300.401.101.201.301.4时间保费收入(亿元)趋势线收入)510152025303540455000.100.200.300.401.101.201.301.4增长率 %增长率)财产险业务呈现的主要特点:一是全年保费收入的同比增长呈“前高后低”的态势。

全年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21.72亿元,同比增加49.27亿元,增长13.23%,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8.27个百分点。

全年企业财产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22.19亿元,同比增加5.03亿元,增长4.2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1.16个百分点。

全年货运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0.66亿元,同比增加3.91亿元,增长10.64%,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6.56个百分点。

占货运险比重约1/3的进出口货物保险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3.96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增长6.8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0.95个百分点。

全年责任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7.49亿元,同比增加6.21亿元,增长29.18%,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2.81个百分点。

全年家财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8.88亿元,同比增加6.55亿元,增长53.12%,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52.47个百分点。

全年保证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32亿元,同比增加2.45亿元,增长131.02%,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100.25个百分点。

全年出现负增长的险种有农业保险、信用保险和航天保险,尤其农业保险负增长的态势在各季度均表现得比较明显。

财险总保费机动车及三者险企财险货运险责任险家财险保证保险2000年2001年者责任险63.01%49.27亿元企财险5%亿元责任险7.94%亿元亿元7.22亿元二是险种结构表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变动趋势。

从全年整体趋势看,机动车险作为传统主导产品,占比基本稳定在60%上下;企财险占比下降趋势比较明显,同比平均有1—2个百分点的降幅;货运险占比虽然同比下降,但2001年各季度在逐步回升;责任险、家财险和保证保险等分散性险种的占比逐步上升的势头表现得比较明显。

险种结构多元化的变动趋势,表明各保险公司在稳固机动车险业务的同时,采取分散性险种个人代理制和推出新产品等措施来强化市场销售和实现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财产险主要险种保费收入占比变化对比表三是主要险种承保风险逐年加大。

从全年整体情况看,财产险主要险种的承保风险较往年相比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其中,企财险和家财险实际平均费率呈逐年降低的态势,责任险在2001年较上年下降幅度较大。

机动车及第三者责任险费率较上年有所回升,但仍低于1998年和1999年的水平,从全年各季情况来看仍处于下降趋势。

财产险主要险种历年实际平均费率表单位:‰四是市场潜力得到有效挖掘,承保金额增长较快。

从全年的情况看,保险公司的市场开拓力度加大,积极挖掘市场潜力,形成了承保金额的快速增长,全年总体承保金额19.3万亿,同比增加3.15万亿,增长19.47%。

机动车及第三者责任险全年承保金额3.68万亿,同比增加0.27万亿,增长7.98%。

企财险全年承保金额8.09万亿,同比增加1.13万亿,增长16.21%。

货运险全年承保金额2.28万亿,同比增加0.51万亿,增长28.69%。

责任险全年承保金额1.56万亿,同比增加0.89万亿,增长133.19%。

家财险全年承保金额1.02万亿,同比增加0.44万亿,增长74.72%。

除飞机险、信用险和农业保险承保金额同比下降40%∽60%外,其他险种均有30%左右的增长。

2、人身险业务情况全年人身险业务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424.04亿元,同比增加442.72亿元,增长45.11%,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30.27个百分点。

10020030040050099.199.299.399.400.100.200.300.401.101.201.301.4时间收入)人身险业务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新产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传统产品增幅明显下降。

在新产品带动下,保费收入持续高增长,增长率趋于稳定。

-20-10010203040506070全年传统产品保费收入1005.55亿元,同比增加54.78亿元,增长5.76%,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5.5个百分点。

全年投资连结产品保费收入106.62亿元,同比增加90.02亿元,增长542.26%。

全年万能产品保费收入40.29亿元,同比增加34.96亿元,增长655.85%。

全年分红产品保费收入271.58亿元,同比增加262.95亿元,增长3046.88%。

投资连结类和分红产品等新产品的推出给整个寿险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使得保费收入实现了持续的高增长。

从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率的变化来看,由于新产品的推出并真正走向市场主要是在2000年三季度,受到市场认知度的限制,2000年各季度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率的变化受传统产品的影响较大。

随着新产品的快速发展,增长率在2001年逐步趋于稳定。

人身险保费投连万能分红类非分红意外险健康险2001年全年0.09亿元万能7.90%非分红分红险59.39%健康险1.12%-1.19%二是险种、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从年内各季度的走势看,新产品保费收入占比逐渐上升,由一季度的14.15%逐步上升为四季度的39.5%,并在全年实现29.39%的占比,全年占比较上年增加26.28个百分点。

新产品中分红产品险发展势头迅猛,占比快速上升,而投连及万能产品在上半年发展较快,下半年逐步回落。

人身险主要险种保费收入结构变化对比表单位:%全年人身险新单保费705.84亿元,同比增加313.42亿元,增长79.87%,占全年人身险保费收入的49.57%,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9.58个百分点。

全年人身险新单保费中,新产品为394.98亿元,同比增加364.42亿元,占新单保费55.96%,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48.17个百分点;传统产品为310.86亿元,同比减少51亿元,占新单保费44.04%,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48.17个百分点。

人身险主要险种新单保费收入结构变化对比表单位:%三是团体险业务和个人险业务均稳步上升。

全年人身险业务中,个人险业务保费收入1109.01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77.88%,同比增加324.48亿元,增长41.36%;团体险业务保费收入315.03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22.12%,同比增加118.24亿元,增长60.08%。

从全年各季度的情况来看,个险的季度同比增长率在稳步上升;团险的增长率改变了去年负增长的局面,且保持了较高的增幅,但存在一定的波动。

其中,团险一季度增长177.15%,主要是由于非分红产品年金业务的贡献,其后各季度的增长则主要依赖于新产品的增长。

5010015020025030035040000.100.200.300.401.101.201.301.4保费收入(亿元)-90-60-300306090120150180210四是短期人身险业务总体发展比较稳定,但不同险种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反差。

短期人身险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21.63亿元,同比增加23.72亿元,增长22.23%,其中意外险全年保费收入73.76亿元,同比减少5.3亿元,减幅6.7%;短期健康险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7.87亿元,同比增加29.02亿元,增长153.93%。

从短期人身险季度实现保费总收入情况看,年内各季度收入逐步小幅增加,季度同比不同幅度正增长,发展比较稳定。

从险种来看,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表现差异较大。

意外险年内各季度相比,保费收入小幅增加,但季度同比增长率逐渐下降,并在三、四季度出现负增长;短期健康险季度实现保费收入从2000年四季度开始,稳步增长,2001年季度同比增长率直线上升,增长率变化曲线与2000年形成鲜明的反相。

51015202530354000.100.200.300.401.101.201.301.4保费收入(亿元)-200-150-100-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五是个人险退保率及总退保率表现得比较稳定,但团体险退保率则变化波动较大。

全年退保金为110.18亿元,同比增加47.11亿元,增长74.69%,退保率为7.74%,同比上升1.31个百分点。

个险退保率基本维持在6%左右,但团险退保率则变化波动得较为频繁,且波动的幅度较大。

510152025303599.199.299.399.400.100.200.300.401.101.201.301.4时间(二)赔款、给付基本平稳全年各保险公司累计共支付赔款及给付588.66亿元,同比增加54.74亿元,增长10.25%。

全年财产险业务累计支出赔款331.08亿元,同比增加21.78亿元,增长7.04%,赔付率48.11%,同比下降2.59个百分点,财产险赔款支出呈现出稳定的周期波动,总体趋势表现稳定。

由于机动车及第三者责任险占其比重较高,因此,二者的变化曲线表现出高度的正相关。

2030405060708099.199.299.399.400.100.200.300.401.101.201.301.4比率%全年人身险累计共支付赔款及给付257.58亿元,同比增加32.96亿元,增长14.67%。

全年短期意外伤害险及短期健康险赔付率为50.73%,同比上升2.27个百分点。

赔付率和给付率在2001年内各季度表现比较平稳,波动不大,但从整体走势看,赔付率呈上升趋势,而给付率则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

1020304050607099.199.299.399.400.100.200.300.401.101.201.301.4比率%(三)市场格局的变化情况1、由于新产品的带动,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比例在全年各季度呈逐步上升的走势,全年占比为67.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