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热压罐共固化的低成本工程
复合材料结构件热压罐成型温度场闭环模拟

其是当热压罐尺寸较大,零件较厚时,罐内温度影响因素复杂(图1所示)。
一方面,存在温度控制延时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大尺寸零件,其高温区温度上升较快,而低温区温度上升速率较低,而实际工艺中要求低温区的滞后偶监测的温度必须达到保温条件才开始进行保温处理,因此在实际过程中有很长的等待时间;另一方面,在升温过程中由于零件内部的固化放热,还将导致局部温度过冲以及固1 引言在民用航空领域,研制高性能飞机离不开复合材料成型技术,波音B787飞机的复合材料用量已经达到了50%,而大尺寸复合材料结构件的使用是提高其用量的关键[1-3]。
热压罐工艺是目前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件的主要方法,成型时零件温度变化满足工艺规范要求是保证零件质量的前提,而实际成型过程中热压罐内温度场影响因素复杂,尤摘 要 针对民用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件热压罐成型工艺,开展起成型过程温度场闭环模拟研究。
结合Fluent 软件初步建立了基于监测偶温度变化动态反馈调整热源功率的热压罐温度场模拟的闭环控制程序,试算标准固化程序,结果得到试验验证。
建立了多监测点耦合控温算法,实现了实际热压罐工作过程中,空气偶、领先偶和滞后偶协同控温过程,初步建立了小尺寸热压罐工装热分布模型,实现了热压罐成形过程中,罐内温度场及工装热分布模拟,能较好的反应热压罐工作过程中不同位置温度差异情况以及热压罐控温延迟效果,为复合材料热压罐生产工艺提供指导。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热压罐; 温度场; 闭环模拟复合材料结构件热压罐成型温度场闭环模拟汪敏,李振友,徐鹏,刘小林,刘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3)ABSTRACT Closed-loop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field in the process of autoclave forming for composite structural parts of civil aircraft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Fluent software, a closed-loop control program which can change the heat source of the autoclave based on the dynamic feedback of a monitoring thermalcouple was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The standard curing program was calcula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A temperature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 thermalcouple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algorithm can realize the cooperative temperature control process based on the air thermocouple, the leading thermocouple and the lagging thermocouple during the autoclave process. The heat distribution model of small-size tooling was established preliminarily, an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tank and tooling heat distribution in the process of autoclave forming was realized. It can better reflect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the delay effect of temperature control during the working process of autoclave,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composite.KEYWORDS composites; autoclave; temperature field;closed-loop simulation第4期2019年9月No. 4 57Sep. , 2019FIBER COMPOSITES纤维复合材料Temperature Field Closed-loop Simulation of Autoclave Molding forComposite StructuresWANG Min,Li Zhenyou, XU Peng,LIU Xiaolin,LIU Kui(COMAC Shanghai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Ltd.,Shanghai 200123)582019年纤维复合材料程度较低,无法反应复合材料内部固化放热现象以及实际过程中的控温延时问题。
复合材料长桁共固化成型工艺

目前复合材料长桁共固化成型工艺的设备投资大、维护成 本高,且存在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工艺与设 备的研究,提高工艺稳定性与生产效率。
质量检测与控制
由于复合材料具有各向异性和非线性等特点,因此其质量 检测与控制技术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加强质量检测与控制 技术的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提高 复合材料制件的力学性能;二是可以 减少制造过程中的废料和缩短制造周 期;三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制 造成本。
应用案例二
背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轻量化是汽车 制造的重要趋势。复合材料长桁共固 化成型工艺作为一种先进的复合材料 制造技术,在某型汽车制造中得到了 应用。
工艺控制点及注意事项
工艺控制点
1. 温度控制:在共固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以避免材料变形或烧焦。
2. 压力控制:在真空袋压和共固化过程中,要确保压力适中,以避免材料受损或变 形。
工艺控制点及注意事项
• 时间控制:要严格控制共固化时间,以保证材料 充分固化,达到最佳性能。
工艺控制点及注意事项
善,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主要设备及功能
01
02
03
04
热压罐
用于复合材料的热压固化成型 。
真空袋
用于在热压罐内形成真空,帮 助材料更好地贴附于模具。
加热系统
包括加热板、电热棒等,用于 对模具进行加热,以实现材料
的固化。
冷却系统
用于将热压罐内的温度降低, 以实现材料的冷却和定型。
主要工具及用途
喷枪
用于喷涂脱模剂和胶粘剂。
复合材料长桁共固化成型工艺的重要性
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形工艺模拟特色实验

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形工艺模拟特色实验作者:李艳霞顾轶卓李敏张佐光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22期李艳霞顾轶卓李敏张佐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 100191)摘要: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形工艺模拟特色实验,以自主开发的热压罐工艺成形工艺数值模拟平台为基础,基于计算机模拟的热压罐工艺理论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复合材料热压工艺过程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其对复合材料成形质量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及分析能力,深入理解热压罐成形原理和工艺控制理论。
结果表明,通过实验的自主设计,学生可以有效掌握热压成形工艺数值模拟方法和工艺原理,开拓学习方法,为材料科学以及与试验相关的其它学科的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思路和研究途径。
关键词: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压罐工艺实验中图分类号:TB332;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059-04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可设计性强、抗疲劳断裂性能好、耐腐蚀、结构尺寸稳定性好、便于大面积整体成形以及电磁性能可调等特点,是航空航天装备的关键材料之一。
成本过高是制约先进复合材料大量应用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其中制造成本是其最高单项,约占复合材料总成本的70%~85%,制造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如下:(1)“炒菜式”研发模式,制造方法的选择和工艺参数的优化均须要凭经验和实验,从试样到缩比件多次试验,造成工艺研究费用高,科学性差;(2)制造规范不通用,从大量试验摸索形成的较合理的制造工艺规范,只适用特定构件形式,当制件的结构形式改变,又需要新做大量试验,耗资耗时;(3)复合材料制造质量的可控性差,造成复合材料性能分散,材料许用值低,制件合格率低。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先进复合材料的制造过程机理分析是解决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成本和制造质量控制问题的重要途径。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和天津工业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系针对复合材料本科专业开设综合性实验,强调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时对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增强探究意识和促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3]。
复合材料共固化技术在航空产品上的应用

Z HANG C a ho
( V C H ri i rf Id s yGru o , t. H bn100 , hn ) A I a bnAr at n ut o p C . L d , a i 50 1 C ia c r r
2 1 车第 n 01 1期
中图分类号 :2 8 V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 5 2 2 1 )0—00 0 10 2 5 (0 1 1 26— 2
复合 材 料 共 固化 技 术在 航 空产 品上 的应 用
张 超
( 中航工业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 团有 限责任公司 , 哈尔滨 100 ) 50 1
2 6 .— 0 . . —
总体共固化成型模的结构按照方向舵和升降舵 的外形结构设计并对 内部需要加压的部分采取了加
压措 施 。
止预浸料操作时间到期。预成型完毕后 , 将所有零 件组合成为一体 , 相应 位置均通过工装保证位置的
准 确性 。
预成型模的结构均采用凹模 。采用凹模而放弃 易铺层的凸模是考虑到预浸料铺层方式所确定 , 预
0 引 言
以热压罐成型技术为主制造的航空先进复合材 料结构件在各类飞机制造上都不同程度进入了批量 生产阶段, 有的型号 已生产了数百架份 的先进 复合 材料结构件 , 为进一步扩大先进复合材料在飞机上 的应用提供了实用的工程经验。先进复合材料的制 造成本居高不下、 批产 中质量的不一致性、 对先进复 合材料特性缺乏足够 的认识等仍然是阻碍先进复合 材料在飞机上扩大应用 的主要因素 , 这也是我 国航 空先进复合材料与先进国家航空复合材料应用差距 巨大的问题所在。因此 , 立足现有的热压罐法 , 如何 降低其制造成本是当务之急 , 如选用工艺特性优 良 的树脂体系、 国产辅助材料的采用 、 成型模具的结构 优化 以及过程细节的严格控制等 , 都可 以在 降低制 造成本的同时 , 明显地提高制件 的合格率 。本文针 对固定翼型机的方向舵 、 升降舵等结构件采用 的复 合材料热压罐共 固化成型技术进行 了研究 。 复合材料共固化技术要进人工程化 , 必须从结 构分析、 材料选择 、 工艺方法、 检测等环节人手 , 高产 品质量与低制造成本并行研究 , 高生产效率与低缺 陷率并行考虑 , 建立低成本 、 高质量 、 高效率 和低缺
先进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技术

先进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技术苏鹏;崔文峰【摘要】近年来,随着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广泛应用,其加工制造理论和技术水平在逐步提高.其中,热压罐成型技术是复合材料结构成型中较为成熟的方法,在航空航天产品中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现代大型飞机中应用的复合材料整体构件轮廓复杂度越来越高,尺寸也越来越大,传统热压罐成型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制造实际应用需求.因此,为提高制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热压罐成型工艺的改进和优化依然是当前主要的途径.本文根据传统热压罐成型工艺流程和特点,从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的角度分析其工艺过程,针对下料环节、温度控制环节、压力控制环节以及模具设计等关键技术,给出现阶段的最新研究进展.【期刊名称】《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2页(P165-166)【关键词】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技术;温度场控制技术【作者】苏鹏;崔文峰【作者单位】大连长丰实业总公司,大连 116038;大连长丰实业总公司,大连116038【正文语种】中文热压罐成型工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罐内的高温压缩气体产生的压力对复合材料坯料进行加热加压以完成固化成型。
热压罐成型系统是由罐体、冷却系统、真空系统、压力系统、加热系统、密封系统和控制系统构成。
表1是热压罐各个系统的技术要求,该技术要求的满足可使热压罐罐内压力和温度均匀分布。
热压罐工艺流程:①预浸料下料(裁剪);②铺叠毛坯;③抽真空预压实(坯料与模具贴合);④(组装)固化;⑤(降温)脱模;⑥无损检测;⑦切边打磨;⑧称重。
当前,在热压罐抽真空压实环节借助真空袋与模具之间抽真空形成的负压,对复合材料坯料进行加压。
现已经发展成熟的技术有真空袋成型法、压力袋成型法和双真空袋成型法。
其中,真空袋成型法加压不大于0.1MPa,只适用于薄板制作或者蜂窝夹层结构。
缺点是制品外形表面质量精度较差。
压力袋成型法是通过向橡皮囊构成的压力袋(气压室)内注入压缩气体实现对复材坯料的加压,压力可达0.25~0.5MPa,特点是对模具的刚度和强度要求高,制品的机械性能好于真空袋成型法制品。
热压罐成型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常见缺陷及对策

热压罐成型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常见缺陷及对策【摘要】热压罐成型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缺陷,如材料质量不稳定、成型工艺参数不合理、设备维护不及时、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缺陷,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首先要控制材料质量,确保原材料符合标准要求;其次需要优化成型工艺参数,提高成型的精度和稳定性;同时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良好;最后要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培训和指导操作人员。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可以有效地提高热压罐成型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热压罐、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缺陷、对策、材料质量、成型工艺参数、设备维护、操作人员技能、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热压罐成型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通过热压罐中的高温高压条件,将树脂和纤维材料进行压制成型。
这种工艺具有制备速度快、成型工艺简单等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热压罐成型复合材料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缺陷,如气泡、褶皱、尺寸不一致等问题。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需要对这些常见缺陷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从控制材料质量、优化成型工艺参数、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提高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讨论,为热压罐成型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
2. 正文2.1 热压罐成型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存在的常见缺陷热压罐成型复合材料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工艺,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种工艺也存在一些常见的缺陷,影响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以下是热压罐成型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存在的一些常见缺陷:1. 母材和增强材料不充分混合:在成型过程中,如果母材和增强材料没有充分混合,会导致材料性能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不足的现象。
2. 难以排气:在热压罐成型过程中,由于材料层间存在气泡,导致成型后出现气孔,影响材料的密实性和强度。
3. 成型温度控制不当:如果成型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材料的物理性能,例如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材料烧损,过低的温度则会影响材料的结晶度。
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模具设计研究方法

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模具设计研究方法复合材料要制造成为热压罐成型模具有哪些设计的技巧和要点呢?下面为你讲解!随着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件上用量的逐步增加,零件越来越大而复杂,并逐步使用到主承力件上,这对复合材料制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复合材料制件的固化成型特点,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型模具的质量,而高质量的模具科学、合理的设计,特别是对于大型模具,除模具质量对制件质量的影响外,模具的尺寸、重量对模具成本以及复材制件的总制造成本有很大影响。
通过对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模具的设计、制造、转运及使用验证等工程研究及分析,结合复材模具设计的经验方法,归纳出以下几点模具设计原则。
满足制件结构及工艺要求在设计复合材料成型模具前,要对制件的设计输入进行充分分析,以产生模具结构的初步概念。
(1)分析制件的工程结构。
通常有壁板、梁、肋、长桁、接头、以及整体盒段等结构形式。
根据制件结构形式,可对模具有个大致概念,壁板常为大型框架结构;梁一般较长,常有阴模、阳模形式;长桁一般为细长结构;整体盒段一般需上下合模。
(2)分析制件的工程界面。
是否有气动面、装配面、胶接面等,一般情况下可确定这些面为贴膜面;但如果这些面结构较复杂时,设计可考虑在工程界面侧添加补偿层,此时贴膜面可设计在工程界面的背面。
(3)分析制件的质量要求。
制件的外形轮廓尺寸精度直接影响到模具的质量要求及成本,可通过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定位方法及加工方法来达到精度要求。
(4)分析制件的成型工艺方法,是共固化、共胶接还是二次交接。
共固化中,所有层为湿铺层一次进罐,需要较多模具组合到一起同时使用,通常整套模具较复杂;共胶接为干湿件进罐固化,需要一部分零件的成型模具,及已固化零件与湿铺层二次进罐固化的模具;二次胶接时所有零件已固化,通过胶膜把他们固化到一起,需要所有零件的成型模以及二次胶接的定位模具。
模具材料的选择用作复合材料成型模具的材料主要有普通钢、INVAR钢、复合材料(双马和环氧树脂)、铝等。
【论文介绍】基于温度曲线优化的复合材料热压罐固化时间与固化质量协同控制

【论文介绍】基于温度曲线优化的复合材料热压罐固化时间与固化质量协同控制研究背景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其卓越的比强度、比模量、可设计性,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高端装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热压罐成型工艺是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主要使用的成型技术,尤其适用于大尺寸复合材料构件的成型。
由于成型过程中热压罐内需要保持长时间的高温与高压条件,相对于非热压罐工艺,热压罐成型通常会导致较高的电力能源消耗。
显然,减少热压罐成型时间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但是如果缺乏合理的工艺设计,成型时间的缩短会直接造成固化不充分等缺陷,从而降低复合材料构件的固化质量。
温度曲线是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的重要工艺参数,一个完整的固化温度曲线包括升温速率、恒温温度、恒温时间、降温速率等参数,对温度曲线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可以实现对成型时间与固化质量(固化程度、固化均匀性、固化变形)的协同控制。
近年来基于工艺优化的热压罐成型过程控制得到了广泛研究,特别是随着复合材料固化成型数值模拟方法的日益完善,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工艺参数进行优选或结合优化算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为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现有研究工作大多针对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后的残余应力、固化变形,或者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均匀性、固化度均匀性、温度峰值等开展工艺优化,如何在控制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成型周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考虑对成型时间与固化质量的协同控制优化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
主要创新点本文考虑了固化成型过程中复合材料构件的固化程度、固化均匀性,以及内应力导致的构件固化变形,建立复合材料固化成型的数值模拟方法。
数值模拟方法包括固化动力学方程、热-化学耦合传热模型以及考虑固化收缩与热变形的本构模型。
针对复合材料C形构件开展了固化成型的数值仿真,固化变形预测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发展了DOE与粒子群算法集成的优化策略,以温度曲线的关键参数为设计变量,考虑成型时间与固化质量的协同控制需求,开展了温度曲线优化设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材料热压罐共固化的低成本工程
以热压罐成型技术为主制造的航空先进复合材料结构件在各类飞机制造上都不同程度进入了批量生产阶段,有的型号已生产了数百架份的先进复合材料结构件,并经过了十多年的使用考核,为进一步扩大先进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提供了实用的工程经验。
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先进复合材料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批产中质量的不一致性、对先进复合材料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等仍然是阻碍先进复合材料在飞机上扩大应用的主要因素,这也是我国航空先进复合材料与先进国家航空复合材料应用差距巨大的问题所在。
因此,立足现有的热压罐法,如何降低其制造成本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如选用工艺特性优良的树脂体系、国产辅助材料的采用、成型模具的结构优化以及过程细节的严格控制等,都可以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明显的提高制件的合格率。
本课题针对先进复合材料共固化技术成型的产品,从材料开发、工艺优化、性能检测到售后服务等环节,以低成本为主导线,详细描述了一个热压罐共固化技术工程化的范例,达到了在热压罐成型方面明显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技术难点
复合材料共固化技术要进入工程化,必须从材料、工艺、检测和售后等环节入手,高产品质量与低制造成本并行研究,高生产效率与低缺陷率并行考虑,建立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和低缺陷的复合材料工程化制造体系,达到整个工程的低成本化、技术完整化。
先进复合材料共固化技术工程化要实现低制造成本必须攻克的技术难点主要有:
(1)低成本的原材料货源和多品种预浸料的开发与储备;
(2)共固化技术所需辅助材料的国产化研究;
(3)共固化成型工艺的优化;
(4)产品性能检测项目的合理性以及产品质量的保证;
(5)先进复合材料制品缺陷修复手段和修复后的性能表征。
技术方案
1、多品种预浸料的开发
由于复合材料的基体用原材料性能不稳定,加上材料体系易受运输、保管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浸料的工艺性能出现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先进复合材料的内部质量。
此外,先进复合材料件在固化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局部缺陷,由于很难找到一种与之性能相当的树脂体系对其进行修复,构件因不能满足产品技术要求而无法使用,增加了构件的制造成本。
为提高和稳定先进复合材料的成型质量,降低先进复合材料的制造成本,我们根据不同的复合材料结构件研制开发了中高温度固化、韧性不同的NY9200环氧树脂体系,原材料均为国产,价廉易购;其配制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可用于湿法或干法预浸,无污染,易
工程化;其预浸料具有贮存期长,固化温度带宽,固化时间短等优点;其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韧性和机械性能兼优的特性,完全可满足使用温度为80~130℃的国内先进复合材料对树脂基体的要求。
其先进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基本性能如表1所示。
该树脂体系复合材料已批量用于各类航空产品,经测算每生产1kg的复合材料制件可节约制造成本约120元,其制造成本的降低贡献率为8.6%。
2、辅助材料的国产化研究
共固化技术采用的是真空-气压相结合的热压罐成型法,为保证先进复合材料的制造质量,工艺上通常选用的辅助材料有隔离膜、脱模布、真空袋膜和透气毡等材料。
由于国内
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国内许多厂家所用的辅助材料均依赖于进口,这样不仅价格高,需花费大量的外汇(辅助材料成本约占材料总成本的80%),而且还常常因进货渠道等问题难于保证生产的进度需要,特别是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成本方面,严重地阻碍了这一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经过多年的调研和试验,我们在生产中已确定用多种国产辅助材料替换进口辅助材料。
国产化辅助材料的应用,打破了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促进了国内辅助材料的研究进程,使制造成本大大下降。
在工程化应用实践中,辅助材料的样板化下料也是减少生产成本的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国产辅助材料的使用和生产环节过程中的规范下料,每生产1kg的复合材料制件可节约制造成本约470元,制造成本降低贡献率高达33.6%。
3、共固化成型工艺的优化
对于封闭式盒形典型结构部件,通常是采用对合模控制外形,内腔橡胶软模施压的共固化工艺技术,也就是在对合模具中,在预浸料蒙皮、墙体间采用特种橡胶软模及真空系统将墙体与蒙皮一次性成型出来,如图1(a)所示。
在加温固化过程中,对预制品施加压力是靠橡胶软模的热膨胀力来完成的。
这种成型工艺使用的橡胶软模成本极高,且存在以下的问题:
(1)对于预浸料蒙皮或墙体设计层数较多时,材料中的小分子物较难排尽,产品容易产生疏松及孔隙率缺陷。
(2)橡胶软模是作为压力源使用的,由于橡胶软膜较厚,尤其是在角区,其膨胀能力与其他部位存在差异,不能使墙和蒙皮的过渡角区完全贴合,导致蒙皮与墙体脱粘、疏松。
(3)软模各部位的热膨胀力的计算复杂,使用次数有限,成型模设计要求高。
(4)软模在加热过程中因热传导问题,导致制件加热固化不定因素增多,引起固化后质量不稳定。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经过反复试验,在工程化生产中不断改进,将软模共固化工艺优化为图1(b)所示形式,利用这种工艺方案连续生产300多架份的复合材料产品,质量一直稳定。
为提高工程化生产的质量,在共固化技术上除了采用上述工艺方案外,还在预固化参数、控制含胶量、气体导流和尺寸控制等方面采取了优化技术,使热压罐共固化技术达到最优化,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
通过对共固化工艺的多方面优化,每生产1kg的复合材料制件可节约制造成本约60 0元,对制造成本降低的贡献率为42.8%。
4、性能测试项目优化方案
先进复合材料构件在固化成型后必须进行外形尺寸检验、内部质量无损检测和随炉试样的强度测试。
检查时间与整个制件成型时间相当。
由于产品进入批量生产,随炉试样要耗费公司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如何优化随炉试样的测试项目也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一个方面。
随炉试样的性能不是用来评价设计强度值的,而是用来考核工艺的稳定性的,根据国际航空复合材料转包生产的一贯作法以及我公司在对60罐次的随炉试样的性能测试值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将4项指标减为2项,即留下层间剪切和含胶量。
通过对性能测试项目优化,每生产1kg的复合材料制件可节约制造成本约120元,对制造成本降低的贡献率为8.6%。
5、修补技术研究
进入工程化生产后,由于大批量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在此过程中难免存在缺陷/损伤,先进复合材料制件的生产和售后服务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大量的工艺试验和强度性能测试,我们对各种缺陷/损伤类型给出了具体的修补方案,形成了修补文件。
除常用的注射树脂修补、填充和灌注修补、螺接外补强板修补以及胶接外补强板修补方法外,还根据我们公司复合材料制件的特点研制了适用于撞击及碰伤导致的先进复合材料制件内部疏松、分层、
蜂窝受损等缺陷/损伤的修补法,如预浸料补片法、固化补片法。
这些方法的技术难点在于补片的同心度控制和缺口斜阶的控制。
在同心度方面专门研制了一套定位板用于取样和定位,在斜阶方面通过特制工具和试验获得斜阶的长厚比。
在共固化技术工程化应用的前期,我们曾出现过制造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现象,通过我们的修补技术,该复合材料结构件已使用多年,并且质量一直良好。
在这方面,平均对制造成本降低贡献率达到6.4%。
结论
先进复合材料共固化技术在某型机上自90年代初得到应用以来,已生产了350余架次,实现了工程化的目标。
通过原材料的开发、辅助材料的国产化研究、共固化工艺的优化、性能测试项目的优化和修补技术的研究,将一套完整共固化技术应用于批生产的同时,又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低成本共固化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通过该材料的工程化应用,我们可得出以下的结论:
(1)金属-橡胶组合式芯模用于盒形结构受力部件的共固化成型,能够实现均压效果,并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2)国产化辅助材料的应用,能够满足复合材料制造使用工艺要求,降低工程化制造成本;
(3)工程化生产的随炉试样(片)性能跟踪测试项目,可以进行优化选择,以降低生产成本;
(4)工程化生产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修补技术研究,既可解决生产过程中超差品的修补问题,也是产品使用过程的有效保障,技术经济及社会效果兼得;
(5)降低热压罐成型法制造成本的其他有益研究还有待不断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