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热能效比COP
空调能效比计算方法介绍

空调能效比计算方法介绍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使用空调的用户而言,空调制热只是冬季取暖的一种辅助手段,其主要功能还是用于夏季制冷,对于空调夏季制冷的能效比数我们称之为EER,那什么是空调能效比?空调能效比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什么空调能效比空调器的能效比,就是名义制冷量(制热量)与运行功率之比,即EER和COP。
家用空调制冷能效比(EER),是额定制冷量与额定功耗的比值。
而空调制热能效比(COP)这个概念,指的是额定制热量与额定功率的比值。
我国销售的空调都有“中国能效标识”字样的彩色标签,这个标签是空调能效比的直接体现。
标签为蓝白背景的彩色标识,分为1、2、3共3个等级,等级1表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节电,即耗能最低;等级2表示比较节电;等级3表示产品的能源效率为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
空调能效比计算方法介绍空调能效比计算公式:空调制冷能效EER=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空调制热能效COP=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一般而言,同一匹数的空调,选购能效比高的比能效比低的节能省电。
例如一款制冷量5000瓦的2匹空调,制冷功率2000瓦,能效比:5000÷2000=2.50;另一款制冷量同样为5000瓦的2匹空调,制冷功率1500瓦,能效比:5000÷1500=3.33。
能效比数值越大,表明该产品使用时所需要消耗的电功率就越小,即在单位时间内,该空调产品的耗电量也就相对越少。
1级能效的定频空调达到3000W的制冷量每小时仅用电0.83度,3级能效定频空调达到同样制冷量需要每小时耗电近1度。
而已停止生产销售,但仍在许多家庭中使用的原4、5级能效空调,达到同样的制冷指标,需要耗电近1.5度。
如果按照一天使用空调5小时计算,一天下来,现行1级空调比原有5级空调可以每天省电3.15度,一个夏天下来就是315度电。
而现在市场上一些高端品牌如大金、三星等中央空调,拥有超一级的能效,其节能效果比1级能效标准的空调更为突出。
空调COP、EER、APF、SEER、IPLV、NPLV的应用于区别

空调COP、EER、APF、SEER、IPLV、NPLV的应用于区别1、COP(COP=制冷量/压缩机电功率)COP值(制冷效率)实际就是热泵系统所能实现的制冷量(制热量)和输入功率的比值,在相同的工况下,其比值越大说明这个热泵系统的效率越高越节能,有些品牌的机组COP最高可到7.1。
2、EER(EER=制冷量/空调系统总电功率)在夏季制冷时,制冷量(W或Btu/h)与输入功率(W)的比率定义为热泵的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W/W 或Btu/W.h)为不引起歧义,我们将冬季热泵循环性能系数和夏季热泵的能效比表达形式均采用COP(能效比)表示。
EER值越高,表示空调中蒸发吸收较多的热量或压缩机所耗的电较少3、APF全年能源消耗率在制冷季节及制热季节中,空调机进行制冷(热)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及向室内送入的热量总和与同一期间内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也叫全年综合能效比。
APF对空调性能的评估更加全面,并且更加适用于评价多联机组。
4、季节能效比SEER在正常的供冷期间,空调器在特定地区的总制冷量与总耗电量之比。
考虑了稳态效率,也考虑了变化的环境和开关损失因素,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指标。
5、IPLVIPLV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是用一个单一数字表示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它基于机组部分负荷的性能系数值,按照机组在各种负荷下运行时间的加权因素,通过IPLV公式得到的数值。
IPLV(C)即制冷综合性能系数,用来衡量多联式空调在制冷季节的部分负荷效率。
由于家庭生活中大部分均是使用部分空调,因此IPLV(C)能更加准备的反应出家用中央空调在及时运行中的节能型。
IPLV(C)可分为5个等级(1级能效能率最高,5级为能效限定值,2级表示达到节能水平)IPLV的公式如下:IPLV=2.3%×A+41.5%×B+46.1%×C+10.1%×D其中:A=机组100%负荷时的效率(COP, kW/kW,下同)B=机组75%负荷时的效率C=机组50%负荷时的效率D=机组25%负荷时的效率6、NPLV是指非ARI标准工况下部分负荷值。
冷水机组能效标准

冷水机组能效标准
冷水机组的能效标准是指冷水机组在制冷或供冷过程中的能效要求,以保证其能够有效地利用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冷水机组的能效标准通常由政府制定和监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冷水机组能效标准:
1. COP标准:COP是冷水机组的制冷效率指标,表示每单位能量消耗下的制冷量。
根据不同制冷能力的冷水机组,能效标准可以分为多个等级,如国际上通用的COP1级至COP5级。
2. EER标准:EER是冷水机组的能效比指标,表示每单位能量消耗下的制冷量与输入电力的比值。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EER标准有所不同,如美国的EER标准要求制冷能力小于65,000 Btu/h的机组达到EER 11.0,制冷能力大于65,000
Btu/h的机组达到EER 10.0。
3. SEER标准:SEER是冷水机组的季节性能系数,表示在一年的运行周期内,每单位能量消耗下的制冷量与输入电力的比值。
SEER标准通常适用于家庭和商业冷水机组,要求机组在整个制冷季节内达到一定的能效要求。
4. IEER标准:IEER是冷水机组的季节性能能效比,与SEER 类似,但在考虑机组在不同负荷和运行状态下的能效表现时更全面。
IEER标准通常适用于商业和工业冷水机组,要求机组在整个制冷季节内达到一定的能效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冷水机组能效标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新和提高,以反映技术的发展和节能的需求。
因此,用户在选择冷水机组时,应根据当地的能效要求和机组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能效标准的机组。
空调器能效比

专家观点
专家观点
能效比越高并非越省钱。空调的能效比越高就越省电,但对家庭来说不一定会达到省钱的目的。这是因为高 能效比空调的成本太高,其价格是普通空调的10倍多,并且短时期内难以下降,按照12年的寿命计算,高能效比 空调终生省下的电费难以抵消其本身的购买差价。在日本,能效比最高的空调售价在30万日元以上,而一般的变 频空调的售价则为2.9万日元,相差了10倍多。因为价格奇高,95%的日本家庭还是选择了一般的变频空调。由此 判断,高能效比空调短时间在中国更是难进家门。
空调器的能效比
空调器的能效比
空调器的能效比,就是名义制冷量(制热量)与运行功率之比,即EER和COP。 (1)EER是空调器的制冷性能系数,也称能效比,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冷量。 (2)COP是空调器的制热性能系数,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热量。 (3)数学表达式为:EER=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 COP=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 (4)EER和COP越高,空调器能耗越小,性能比越高。
买空调关键要看性能价格比
买空调关键要看性能价格比
购买空调的关键因素不是空调的能效比高不高,任何时候需要**的是空调的性能价格比,也就是质量稳定性, 功能的先进性以及购买价格的经济性与运行的经济性,此外还要看购买与运行的经济性,也就是说功能先进的空 调能买得起并且能用的起等因素。总而言之,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空调是消费者选择空调的硬道理。
市场观点
市场观点
空调能效比越高就越省电,家里也就越省钱。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这一消费新需求,空调厂家有关空调能效比 的系数也就翻着跟头上升,从3.0到4.0、5.0、6.0一直到了7.0,到底要不要马上追着能效比买空调?
目前我国空调市场的能效比数据比较混乱,中国空调能效比的认证还没有出台,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因 此不好衡量。厂家在市场上宣传的数据基本上都是厂家自报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都是从实验室得来的,带有极 大的商业倾向性。此外,相关参数具有国别差异,不同国家产品之间的能效比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比如说,中 国出售的日本变频空调,其电压、冷媒都与国内的企业不同,其能效比也就不具有可比性。
EER和COP的区别

EER和COP的区别EER, COP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
现在常把COP看作是制热系数,而EER看作是制冷系数,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完全:为了衡量制冷压缩机在在制冷或制热方面的热力经济性,常采用性能系数COP这个指标。
1、制冷性能系数开启式制冷压缩机的制冷性能系数COP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同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轴功率Pe的比值。
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的制冷性能系数COP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同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电机的输入功率Pin的比值。
1、制热性能系数开启式制冷压缩机在热泵循环中工作时,其制热性能系数COPh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压缩机的制热量与同一工况下压缩机轴功率Pe的比值。
封闭式制冷压缩机在热泵循环中工作时,其制热性能系数COPh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压缩机的制热量与同一工况下压缩机电机的输入功率Pin的比值。
其单位均为(W/W)或(KW/KW)。
在这里,我请同志们参考《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标准规范汇编》第517页或彦启森主编《空调用制冷技术》的相关内容。
EER:空调、采暖设备的能效比(英文为Energy efficiency ratio)在额定(名义)工况下,空调、采暖设备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比。
此定义可详见《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标准规范汇编》第482页JGJ134-2001的术语部分。
大家亦可参阅中国建工出版社赵荣义等编著的《高等学校推荐教材空气调节》(第三版)第148页相关内容。
我个人认为,EER主要表征了局部空调机组(含空气源、水源、地源等等整体式、分体式空调机组)的性能参数,其一个较突出的特点是仅适合于电动压缩式(蒸气压缩式)制冷或热泵空调机组。
而COP性能参数值则适用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一般的电动压缩式制冷或热泵空调机组(制冷压缩机)外,亦适合于吸收式制冷机组。
空气源热泵能效

空气源热泵能效空气源热泵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取暖和制冷设备,它利用空气中的热能来加热室内,同时也可以将室内的热量抽出来达到制冷的效果。
空气源热泵的能效是衡量其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一、空气源热泵的能效常用参数1.制热性能系数 (COP):空气源热泵在制热时使用的电能和取得的热能之比,COP越高,代表热泵的取暖效果越好。
2.制冷性能系数(EER):空气源热泵在制冷时使用的电能和取得的制冷效果之比,EER越高,则代表制冷效果越好。
3.能效比(SEER):空气源热泵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制冷时,在一定时间内使用的总电量与制冷负荷的比值。
4.季节性能因数(SCOP):均衡地度量了空气源热泵区域季节性的实际能效,该指标包括了制热季和制冷季,并且兼顾了制热、制冷、除湿等多种模式下的工作能效。
二、影响空气源热泵能效的因素1.气候条件:外界温度对空气源热泵的制冷、制热效率影响较大。
2.室外/室内空气湿度:湿度对于空气源热泵的工作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3.制冷/制热温度:制冷/制热温度也是影响空气源热泵效率的因素之一。
4.使用年限:空气源热泵的使用年限过长,会导致热泵系统运转效率下降。
5.机型和品牌的选择:机型品牌直接影响空气源热泵的质量和能效表现,不同品牌和机型的能效表现也会有差异。
三、提升空气源热泵能效的措施1.选购高效产品:在选购空气源热泵产品时,需要关注能效比(SEER)和季节性能因数(SCOP),选择能效比和季节性能因数较高的产品。
2.合理安装和维护:空气源热泵在安装时需要保证室外机和室内机之间的距离不要太长,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也有助于提升其能效表现。
3.减少系统能量损失:需要裁剪散热面积,减少导热材料的热流通输递,优化供回水系统等措施,以减少能量在运输、转换等过程中的损失。
4.建筑节能:在建筑的选材、设计、电梯、照明等方面,应提高其节能性能,减少能耗,为空气源热泵的提高能效打下基础。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空气源热泵的运转效率和能效表现。
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热能效比COP

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热能效比COP是什么情况?凯德利冷机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热能效比COP含义及等级划分这个话题,希望能帮大家更多的了解。
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热能效比COP能效比代号:EER(1)空调器的能效比,就是名义制冷量(制热量)与运行功率之比,即EER和COP。
(2)EER是空调器的制冷性能系数,也称能效比,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冷量。
(3)COP是空调器的制热性能系数,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热量。
(4)数学表达式为:EER=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COP=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5)EER和COP越高,空调器能耗越小,性能比越高。
高能效空调=低能耗空调国标1、2、3级能效高能耗空调=低能效空调国标4、5级能效高能耗空调(4、5级能效空调)09年3月在我国强制停产。
能效比标准与分级能效比是指额定制冷量与额定功率(耗电量)的比值。
能效等级是表示空调产品能效高低差别的一种分级方法,按照国家标准相关规定,将空调的能效比分为1、2、3、4、5五个级别。
具体的能效等级划定如下表:能效标识能效等级2.6~2.8 五级2.8~3.0 四级3.0~3.2 三级3.2~3.4 二级3.4及以上一级(特佳地源热泵中央空调能效比5.0以上)制冷量能效比的估算空调器输出制冷量的大小应以W 瓦来表示,而市场上常用匹来描述空调器制冷量的大小。
这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匹的制冷量大约为2000大卡,换算成国际单位瓦应乘以1.162。
这样:1匹制冷量应为2000 大卡×1.162=2324 W 。
这里的W 瓦即表示制冷量,而1.5匹的制冷量应为2000 大卡×1.5×1.162=3486 W 。
例:比如,一台KF-20GW型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制冷量是2000W,额定耗电功率为640W,另一台KF -25GW型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制冷量为2500W,额定耗电功率为970W。
则两台空调器的能效比值分别为:第一台空调器的能效比:2000W/640W=3.125第二台空调器的能效比:2500W/970W=2.58能效比与季节能效比的区别“季节能效比”,英文缩写为SEER,即变频空调在规定工况下工作1136小时,制冷总量/耗电总量;而定频空调的标准才是“能效比”,英文缩写为EER,即制冷量/制冷功率。
cop&eer

cop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即能量与热量之间的转换比率,简称制热能效比。
示例单位1的能量,转换为单位0.5的热量,即COP为0.5。
定义COP值在ARI标准中,关于冬夏季循环效率提出了以下定义:在冬季供热时,制热量(W)与输入功率(W)的比率定义为热泵的循环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W/W);在夏季制冷时,制冷量(W或Btu/h)与输入功率(W)的比率定义为热泵的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W/W 或Btu/W.h)为不引起歧义,我们将冬季热泵循环性能系数和夏季热泵的能效比表达形式均采用COP(能效比)表示。
计算公式其计算公式为:εs=Q0/Ne=Q0/N0·ηs=ε0·ηs 。
Q0:制冷系统需要的制冷量(或制热量)N0:制冷压缩机的理论功率Ne:轴功率ε0:是理论制冷系数(制热系数)ηs:是总效率(绝热效率)COP值(制冷效率)实际就是热泵系统所能实现的制冷量(制热量)和输入功率的比值,在相同的工况下,其比值越大说明这个热泵系统的效率越高越节能;因此在作制冷系统COP值比较之前,首先要确定各个热泵系统是否在相同的工况之下,然后再进行计算比较。
影响因素影响机组的COP的因素有以下几点:a、压缩机的性能系数b、热泵机组的系统匹配性:(所谓系统匹配是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机构和自控系统的匹配性能。
)EER制冷性能系数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 ,即空调器的制冷性能系数,也称能效比,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冷量。
EER值越高,表示空调中蒸发吸收较多的热量或压缩机所耗的电较少,也就是花越少的电费得到更清凉的效果。
数学计算表达式为:EER=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
单位:W/W或kW/h/W例:2匹的空调,它的功率是1500瓦。
则:EER=2匹/1500 = 2*2500/1500 = 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热能效比COP空调的能效比分为两种,分别是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热能效比COP。
一般情况下,就中国绝大多数地域的空调使用习惯而言,空调制热只是冬季取暖的一种辅助手段,其主要功能仍然是夏季制冷,所以人们一般所称的空调能效比通常指的是制冷能效比EER。
[1]能效比代号:EER空调能效标识(1)空调器的能效比,就是名义制冷量(制热量)与运行功率之比,即EER和COP。
(2)EER是空调器的制冷性能系数,也称能效比,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冷量。
(3)COP是空调器的制热性能系数,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热量。
(4)数学表达式为:EER=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COP=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5)EER和COP越高,空调器能耗越小,性能比越高。
高能效空调=低能耗空调国标1、2、3级能效高能耗空调=低能效空调国标4、5级能效高能耗空调(4、5级能效空调)09年3月在中国强制停产。
能效比标准与分级国家的空调能效比标准1-5级各是多少能效比是指额定制冷量与额定功率(耗电量)的比值。
能效等级是表示空调产品能效高低差别的一种分级方法,按照国家标准相关规定,将空调的能效比分为1、2、3、4、5五个级别。
具体的能效等级划定如下表:能效标识能效等级2.6~2.8 五级2.8~3.0 四级3.0~3.2 三级3.2~3.4 二级3.4及以上一级(特佳地源热泵中央空调能效比5.0以上)1级最节能,5级能效最低,低于5级的产品不允许上市销售。
空调企业需要在产品上加贴能效标识标志,告知消费者其能效水平等级。
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能效等级标贴清楚地知道哪种空调是省电节能的。
据了解,以一台1.5匹空调为参考,一级品每小时耗电量不得超过1度,五级产品每小时耗电量不得超过1.35度。
能效等级是表示空调产品能效高低差别的一种分级方法,按照国家标准相关规定,把空调的能效比分为1、2、3、4、5五个级别。
能效标志为2.6至2.8,能耗等级为5级能耗;能效标志为2.8至3.0,能耗等级为4级能耗;能效标志为3.0至3.2,能耗等级为3级能耗;能效标志为3.2至3.4,能耗等级为2级能耗;能效标志在3.4及以上,能耗等级为1级能耗。
按规定,如果产品低于最低市场准入的5级能效,是不允许在市面上销售的。
家庭使用2级能效比效果最佳,1级能效比的空调确实要比2级能效比的空调单位耗电量要低。
但是,是否达到最佳省电效果,还需根据个人家庭使用习惯来换算。
一般来说,小1匹和1匹空调连续工作10小时才能节省1.5度电,每天并不需要使用这么长时间的家庭就不需要刻意选择能效比最高的产品。
有专家指出,2级能效比其实是一个“临界点”,根据测算,一般家庭使用2级能效比的空调节能效果通常达到最佳。
中国能效分5个等级,能效标志的底色为蓝色,顶头有“生产者名称”、“规格型号”等信息;最为醒目的就是标志的中间部分,有从1至5个等级标记,从绿色到红色,并在左边有信息提示从“能耗低”到“能耗高”,右上角则明示出本规格型号产品的能效等级。
标志的下部提供有“能效比”、“输入功率”以及“制冷量”的具体数据。
[6].制冷量能效比的估算市场上有关空调器制冷量的标称很不统一、规范。
严格讲,空调器输出制冷量的大小应以W瓦来表示,而市场上常用匹来描述空调器制冷量的大小。
这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匹的制冷量大约为2000大卡,换算成国际单位瓦应乘以1.162。
这样,1匹制冷量应为2000大卡×1.162=2324W。
这里的W瓦即表示制冷量,而1.5匹的制冷量应为2000大卡×1.5×1.162=3486 W。
人们在选购空调器时都十分关心如何确定空调制冷量的大小。
确切地讲,空调制冷量的大小是由房间的面积、高度、朝向、房间密封程度、居住人口以及房间内其它家用电器如电灯、电视机、电冰箱等的功率、数量等综合因素构成的。
为了方便读者计算起见,这里只把基本的空调制冷量的估算方法做一介绍。
通常情况下,家庭普通房间每平方米所需的制冷量为115—145W,客厅、饭厅每平方米所需的制冷量为145—175W。
比如,某家庭客厅使用面积为15平方米,若按每平方米所需制冷量160W考虑,则所需空调制冷量为:160W×15=2400W这样,就可根据所需2400W的制冷量对应选购具有2500W制冷量的KC-25型窗式空调器,节能型空调器,即制冷量相对较大,而耗电量较小的空调器,是人们所希望选购的较为理想的空调器。
在选购时,可以根据空调器铭牌上标出的功率指标计算出能效比,来分析一下是否是节能型空调器。
所谓能效比也称性能系数即一台空调器的名义制冷量与其耗电功率的比值。
通常,空调器的能效比接近3或大于3为佳,就属于节能型空调器。
比如,一台KF-20GW型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制冷量是2000W,额定耗电功率为640W,另一台KF-25GW型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制冷量为2500W,额定耗电功率为970W。
则两台空调器的能效比值分别为:第一台空调器的能效比:2000W/640W=3.125第二台空调器的能效比:2500W/970W=2.58这样,通过两台空调器能效比值的比较,可看出,第一台空调器即为节能型空调器[4]北美季节能效比简易计算方法SEER简易计算方法SEER定义和EER的定义完全不同,其测算方式也有差异。
对于EER的测算,空调的能力和能效只要通过一个工况测试就可以完全获得,而对于SEER的测算,由于测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开/关循环损失和累加能源消耗量的影响,因此空调的能力和能效需要通过四个工况测试并通过一系列的加权计算才可以获得最终结果,见表1。
A工况称为标准制冷工况,空调在这个工况条件下测试系统的制冷量。
B工况称为低温制冷工况,空调在这个工况条件下测试系统的制冷能效,标准中对其定义为EERB。
C工况干工况稳态试验和D工况干工况断续试验,做这两个试验要保证蒸发器表面处于无凝露的测试状态中。
A、B、C三个试验项目都属于稳态试验项目,当测试数据误差满足ASHRAE37-2005所规定的范围以内,即可以按照10分钟一次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结算。
D工况试验中,空调要按照6分钟开机,24分钟停机,30分钟为一个循环周期的方式循环往复进行,当循环周期工况稳定后,记录其中一个稳定周期的试验数据,通过这两个试验,求取SEER计算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CD值,标准中定义CD值为效率降低系数,由于精算过程十分复杂,试验平台焓差法试验装置需要进行程序调整,因此并非所有焓差测试台都可以进行CD值的测试,在ARI 210/240标准中对于不能进行C工况和D工况试验的焓差测试装置,允许CD值使用0.25替代。
将0. 25代入公式(1)。
PLF(0.5)=1-0.5×CD (1)式中:PLF(0.5)——当制冷负荷系数为0.5时的部分负荷系数。
SEER=PLF(0.5)×EERB (2)此时季节能效的计算公式可以变形为SEER=0.875×EERB。
引入SEER13的概念,公式可以继续变形为EERB ×0.875×3.412(Btu/W)≥13(Btu/W),即工况B的试验条件下测试所获得的能效值要求大于4.35W/W。
根据美国ARI 210/240测试标准空调出厂时的最低制冷能力和能效值都不能低于标称值的95%,由此可以推算出北美向SEER13的分体空调在工况B的试验条件下的实测能效值只有大于4. 137W/W才可以满足SEER13的开发要求。
[2]空调消费误区:能效比越高越好误区一选择能效比越高越好在经过了能效比的攀比炒作后,一些不负责任的厂家已经直接将消费者带入“高能效消费的误区”。
根据国家的能效标准,空调能效比分为5级,1级为3.4,表示能源效率最高,5级为2.6,表示能源效率最低。
那么是否在选购时,买能效比越高的产品越好呢?中国制冷学会空调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工业大学李志浩教授认为,5级能效比代表了中国空调业的水平,中国制定的1级标准是一般企业努力的目标,2级代表节能型产品,3、4级代表国家的平均水平,5级产品是未来淘汰的产品。
所以专家认为,并不是买能效比越高的产品越省钱,这涉及到产品成本与节约电费之间的衡量。
综合考虑投入、收益,有的消费者选择第2级、3级能效比的空调也许会较为合算。
误区二高效等于永远高效不少消费者在购买了节能空调后,总认为就是终身高效,但实际上,TCL空调工程师郑双名指出,空调出现性能衰减现象是业界一直没有关注的问题。
据悉,空调性能衰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空调的换热器效率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传统空调的换热器,使用亲水铝箔作为热交换界面,而铝箔的亲水性是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衰减的,当其亲水性衰减后,制冷时产生的冷凝水就会在铝箔翅片间形成水桥,堵塞出风风道,从而导致制冷效果衰减。
此外,传统空调室外机长期暴露在各种烟尘、风沙环境下,久而久之就会积尘、变脏,而且很难清洗,这会直接导致换热效率降低,是空调性能衰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高效加长效才是空调的关键。
[5]能效比与季节能效比的区别专家介绍,衡量变频空调是否节能的标准是“季节能效比”,英文缩写为SEER,即变频空调在规定工况下工作1136小时,制冷总量/耗电总量;而定频空调的标准才是“能效比”,英文缩写为EER,即制冷量/制冷功率。
但是市场上某些企业不注重技术,在宣传上偷换概念,为抢占变频空调市场,置国家标准于不顾,故意用定频空调的标准“能效比”去替代变频空调的“季节能效比”,甚至粗暴地用“最小制冷量÷最小制冷功率”来计算变频能效比,得出“15赫兹是伪低频真耗能”的结论,企图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对变频空调的认识。
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石文星说,由于空调器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转速不同,按照变频空调能效国标的要求,对比两台变频空调的节能性,要看“季节能效比”,而不是截取某段特定条件下的“能效比”。
这就好比飞机刚开始滑行时,肯定比高速行驶的汽车慢,但不能因此判断飞机的时速比汽车慢。
最新高能效比空调诞生2009年9月21日消息,格力新一代变频卧室空调“月亮女神”已经面世,该款空调运行频率仅为6赫兹,为全球首创,最低能耗为80瓦。
格力称,格力此次推出的月亮女神G—Matrik直流变频空调采用了格力G—Matrik制冷技术,并在原有的15赫兹频率基础上进行革新,使自身的频率达到了6赫兹,最小制冷量只有380瓦,与一个人静坐状态下的耗能基本相当,能实现制冷量输出与绝大多数场合下能耗损失的平衡,适应范围更广,在确保不停机运转的同时,也就避免了定频空调忽开忽停、忽冷忽热的现象。
该变频空调启动后,先以最大频率强力制冷或制热,迅速接近所设定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