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一元二次方程学案

合集下载

2022年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精品学案

2022年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精品学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情景:要设计一座高2m的人体雕像,使它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则雕像的下部应设计多少米高?问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导出审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问题2:你能画出示意图表示这个问题吗?(用线段AB表示雕像的高度,雕像上部的高度表示为AC,下部的高度表示为BC,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把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问题3:能反映问题的等量关系的是哪一句话?(根据题意导出关系式BC2=2AC)问题4:设雕像下部高BC=x m,请说出你所列的方程,并化简.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它有什么特点?这个方程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板书课题)2.学习目标:(1)会设未知数,列一元二次方程.(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根的概念.(3)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准确地指出各项系数.3.学习重、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相关概念.难点:寻找等量关系.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页到第2页的问题1、问题2.(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先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自学参考提纲:①问题1中,要制作一个无盖的方盒,四角都要剪去一个相同的正方形,我们设正方形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宽为(50-2x) cm,盒底的长为(100-2x) cm,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及方盒的底面积3600 cm2可列方程为(100-2x)(50-2x)=3600,你能把它整理为课本上的方程②吗?试说明具体经过哪几步变形得到.先去括号5000-100x-200x+4x2=3600移项合并同类项4x2-300x+1400=0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4) x2-75x+350=0②问题2中,本次排球比赛的总比赛场数为28场.设邀请x支队参赛,则每支队与其余(x-1) 支队都要赛一场.整个比赛中总比赛场数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你列出的方程是x(x-1)=28.你能把它整理为课本上的方程③吗?试说明具体经过哪几步变形得到.去括号x2-12x=28系数化为1(两边同乘以2) x2-x=56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观察了解学生是否会寻找等量关系,是否会化简方程.②差异指导:简要说明问题2中单循环比赛与双循环比赛的区别,对不会寻找等量关系的学生给予辅导,说明化简方程的基本要求.(2)生助生:同桌之间、小组内交流、研讨.4.强化:(1)总结寻找等量关系的策略,简要指出哪些公式经常被我们作为寻找等量关系的依据.(2)练习: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①一个圆的面积是2πm2,求半径.πr2=2π②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差3cm,面积为9cm2,求较长的直角边的长.1x(x-3)=92③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 4x2=25④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x. x(x-2)=100⑤把长为1的木条分成两段,使较短一段的长与全长的积等于较长一段的长的平方,求较短一段的长x.x=(1-x)2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观察方程①②③,从方程所含的未知数的个数及其次数等方面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4)自学参考提纲:①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请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 x2+b x+c=0(a≠0),为什么要规定a≠0?因为a=0时,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小于2.③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方程①②③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各是什么.方程①x2+2x-4=0 二次项:x2二次项系数:1 一次项:2x 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方程②x2-75x+350=0 二次项:x2二次项系数:1 一次项:-75x 一次项系数:-75 常数项:350方程③x2-x=56 二次项:x2二次项系数:1 一次项:-x 一次项系数:-1常数项:-56④举例说明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⑤自学例题,说说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要经过哪些变形?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观察学生在回答一元二次方程各项及各项系数时,是否注意了符号.②差异指导:提醒学生一元二次方程的每一项(系数)都应包括它前面的符号.(2)生助生:生生互动交流、订正错误.4.强化:(1)交流总结:确定一元二次方程各项的系数时,若方程不是一般形式,要先经过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把它化成一般形式,通常习惯把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且各项系数均为整数且互质,在指出各项系数时,一定要带上各项前面的符号.(2)练习:①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5x2-1=4x;4x2=81;解:原式化为5x2-4x-1=0解:原式化为4x2-81=0二次项系数:5一次项系数:-4常数项:-1二次项系数:4一次项系数:0常数项:-81 4x(x+2)=25;(3x-2)(x+1)=8x-3.解:原式化为4x2+8x-25=0解:原式化为3x2-7x+1=0二次项系数:4一次项系数:8常数项:-25二次项系数:3一次项系数:-7常数项:1②若方程(m-1)x2+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m≥0且m≠1.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回答问题,小组互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孕育新知,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2)教师创设情境,给出实例,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教师引导与启发、点拨与设疑相结合,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地位.(3)增设例题难度,让学生产生困惑,避免今后犯类似错误,增加课堂练习,巩固知识.(4)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形成过程,要让学生大胆猜测,经过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成功.(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一元二次方程3x2=5x的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分别是(C)A. 3,5B. 3,0C. 3,-5D. 5,02.(10分)下列哪些数是方程x2+x-12=0的根?-4,-3,-2,-1,0,1,2,3, 4.解:-4,33.(20分)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3x2+1=6x;(2)4x2=81-5x;解:原式化为3x2-6x+1=0 解:原式化为4x2+5x-81=0二次项系数:3 二次项系数:4一次项系数:-6 一次项系数:5常数项:1 常数项:-81(3)x(x+5)=5x-10; (4)(3x-2)(x+1)=x(2x-1).解:原式化为x2+10=0 解:原式化为x2+2x-2=0二次项系数:1 二次项系数:1一次项系数:0 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10 常数项:-24.(30分)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1)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cm,面积是132cm2,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解:设长方形的长为x cm,则宽为(x-1)cm,根据题意,得x(x-1)=132,整理,得x2-x-132=0.2的平方的长方形?解:设长方形的长为xx)m.根据题意,得xx)=0.06,整理,得50x2-25x+3=0.(3)参加一次聚会的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10次.有多少人参加这次聚会?解:设有x人参加了这次聚会,根据题意,得x(x-1)=10整理,得x2-x-20=0二、综合应用(20分)5.(20分)在一幅长80cm,宽50cm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 cm,则x满足的方程是(B)A. x2+130x-1400=0B. x2+65x-350=0C. x2-130x-1400=0D. x2-65x-350=0三、拓展延伸(10分)6.(10分)如果2是方程x2-c=0的一个根,求常数c及方程的另一个根.解:将2代入原方程中,得22-c=0,得c=4.将c=4代入原方程,得x2x=±2.即方程的另一个根为-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角平分线的画法、角平分线的性质1.(二)能力训练要求1.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1 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利用尺规作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讲练结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图中哪条线段的长可以表示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如果老师手里只有直尺和圆规,你能帮忙设计一个作角的平分线的操作方案吗?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探究1想一想: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 ,BC=DC .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 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 画一条射线AE ,AE 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教师活动: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角平分仪器的操作过程,使学生直观了解得到射线AC 的方法.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课件,讨论操作原理.[生1]要说明AC 是∠DAC 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CAD=∠CAB .[生2]∠CAD 和∠CAB 分别在△CAD 和△CAB 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生3]我们看看条件够不够.AB AD BC DC AC AC =⎧⎪=⎨⎪=⎩所以△ABC ≌△ADC (SSS ).所以∠CAD=∠CAB .即射线AC 就是∠DAB 的平分线.[生4]原来用三角形全等,就可以解决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一些问题.看来温故是可以知新的.试一试:老师再提出问题: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讨论结果展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已知:∠AOB .求作:∠AOB 的平分线.作法:(1)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 、OB 于M 、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点拨: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2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讨论结果总结:1.去掉“大于12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探究2:做一做1[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折纸与剪刀,自己动手,剪一个角,把剪好的角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再把纸片展开,你看到了什么?把对折的纸片再任意折一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又看到了什么?[生]我发现第一次对折后的折痕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再折一次,又会出现两条折痕,而且这两条折痕是等长的.这种方法可以做无数次,所以这种等长的折痕可以折出无数对. [师]你的叙述太精彩了.这说明角的平分线除了有平分角的性质,还有其他性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做一做2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已知角的平分线,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操作:1.折出如图所示的折痕PD、PE.2.你与同伴用三角板检测你们所折的折痕是否符合图示要求.画一画: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一个角的三条折痕,并度量所画PD、PE是否等长?拿出两名同学的画图,请大家评一评,以达明确概念的目的.[生]同学乙的画法是正确的.同学甲画的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角平分线的垂线,而不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两边的垂线段,所以同学甲的画法不符合要求.[生甲]噢,对,我知道了.[师]同学甲,你再做一遍加深一下印象.教师提出问题:你能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吗?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观察操作得到的结论有时并不可靠,你能否用推理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呢?证一证:引导学生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1,分清题设、结论,将文字变成符号并加以证明(一生板演)说一说: 引导学生结合图形从文字和符号的角度分别叙述问题1: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吗?[生]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问题2:(出示)能否用符号语言来翻译“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句话.学生通过讨论作出下列概括:∵ OC平分∠AOB,PD⊥OA,PE⊥OB,∴PD=PE.于是我们得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三、用一用:1、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此例放到第二课时讲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师生共析]点P到AB、BC、CA的垂线段PD、PE、PF的长就是P点到三边的距离,•也就是说要证:PD=PE=PF.而BM、CN分别是∠B、∠C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等式的传递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证明:过点P作PD⊥AB,PE⊥BC,PF⊥AC,垂足为D、E、F.因为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所以PD=PE.同理PE=PF.所以PD=PE=PF.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巩固所学及时点拨四.丰收乐园学生充分交流、各抒己见教后反思:本节知识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距离把握不到位,点到直线的垂线段长才叫距离2、不会直接使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而是使用全等将性质再证一3、采用角平分线性质解题强调三个条件。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学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学案

21.2.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主备人: 学科组长:【教师寄语】:你是泊于青春的港口的一叶小舟,愿你扬起信念的帆,载着希望的梦幻,驶向辽阔的知识海洋。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根与系数关系:a bx x-=+21,a cx x =21;2.会用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关系解题.【学习过程】自学交流【学习方式】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3.小组代表展示相对完善的答案。

知识准备(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质疑合作2、知识探究:设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a ≠0)的两根, 试推导a b-x x 21=+, a cx x =21.;【方法点拨】: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公式去探索归纳: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a ≠0)的两根,则a b -x x 21=+,a cx x =21.巩固提升【方法点拨】:熟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掌握公示特征。

一、填空:1. 若方程20ax bx c ++=(a≠0)的两根为1x ,2x 则12x x += ,12.x x = 2 .方程22310x x --= 则12x x += ,12.x x =3 .若方程220x px ++=的一个根2,则它的另一个根为____ p=____4 .已知方程230x x m -+=的一个根1,则它的另一根是____ m= ____5 .若0和-3是方程的20x px q ++=两根,则p+q= ____二、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1)0156x 2=--x (2)0973x 2=-+x (3)2415x x =-三、已知方程2290x kx +-=的一个根是 -3 ,求另一根及k 的值。

拓展延伸1、已知α,β是方程x2-3x-5=0的两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βα111+)( 222βα+)( βα-)(32 .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

21.1 一元二次方程1教学案

21.1  一元二次方程1教学案

21.1一元二次方程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3.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强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一、情境导入参加一次集会,如果有x个人,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共握了21次手,请你列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方程,并判断方程是什么类型?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下列选项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x2+1x2=1 B.3x2-2xy-5y2=0C.(x-1)(x-2)=3 D.ax2+bx+c=0解析:选项A中的方程分母含有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选项B中的方程含有2个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0时,选项D中的方程不含二次项,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排除A、B、D,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将方程化简后再进行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条件:一是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二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三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确定字母系数关于x的方程(k+1)x|k-1|+k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k-1|=2,k+1≠0,∴⎩⎪⎨⎪⎧k=3或k=-1,k≠-1.∴k=3.方法总结: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满足的条件: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构造方程,解出字母取值,并利用二次项系数不为0排除使二次项系数为0的字母取值,从而确定字母取值.探究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3x 2-2=5x ;(2)9x 2=16;(3)2x (3x +1)=17;(4)(3x -5)(x +1)=7x -2.解析:先分别将各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指出它们的各部分的名称.解:(1)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 2-5x -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2.(2)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9x 2-16=0,二次项系数是9,一次项系数是0,常数项是-16.(3)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6x 2+2x -17=0,二次项系数是6,一次项系数是2,常数项是-17.(4)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 2-9x -3=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9,常数项是-3.方法总结: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特别要注意确认各项系数和常数项一定要包括前面的符号.探究点三:列一元二次方程(2015·深圳一模)在一张矩形的床单四周绣上宽度相等的花边,剩下部分面积为1.6m 2.已知床单的长是2m ,宽是1.4m ,求花边的宽度.请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析:设花边的宽度为x m ,则由图可知剩下部分的长为(2-2x )m ,剩下部分的宽为(1.4-2x )m.∵剩下部分面积为 1.6m 2,∴可列方程(2-2x )(1.4-2x )=1.6.方法总结:列方程最重要的是审题,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恰当的设出未知数,准确地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探究点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类型一】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方程x -2x =0的解为( ) A .x 1=1,x 2=2 B .x 1=0,x 2=1 C .x 1=0,x 2=2 D .x 1=12,x 2=2解析:把各选项中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只有选项C 中的x 1=0,x 2=2都能使方程x 2-2x =0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意义求字母或代数式的值已知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 2+x +1=0的一个根,则m 的值是( )A .1B .-1C .0D .无法确定解析:根据方程的根的概念,直接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但考虑到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0.由此得,(m-1)+1+1=0,解得m=-1,此时m-1=-2≠0,∴m=-1.故选B.方法总结:方程的根是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在涉及方程根的题目中,我们一般是把这个根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转化为求待定系数的方程来解决问题.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中职数学2.1一元二次方程学案

中职数学2.1一元二次方程学案

1、一元二次方程 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理解解方程中的程序化,体会化归思想。

重点: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难点:配方的过程。

导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1、概念学习:(1)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是二次项系数, ____ 是一次项系数, ____是常数项。

(3)方程的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学教科书例题,做到练习本上。

二、精讲点拨我们把方程x 2-4x +3=0变形为(x -2)2=1,它的左边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________式,右边是一个_______常数.这样,就能应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练一练 :配方.填空:(1)x 2+6x +( )=(x + )2;(2)x 2-8x +( )=(x - )2; (3)x 2+23x +( )=(x + )2; 从这些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特点?(1)当二次项系数为1时,加的常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x 2 +2x -3=0; (2)x 2-4x-3=0. (3)x 2 -6x +10=02、总结规律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步骤?四、深入探究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011242=--x x (2)03522=--x x这两道题与前面的两道题有何区别?请与同伴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两名同学到黑板展示自己的做法。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21.2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学案(无答案)-word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21.2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学案(无答案)-word

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前提:⑴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ax 2+bx+c=0 (a ≠0) ⑵⊿≥0(二)、结果: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cx x a b x x =-=+2121,特殊的:x 2+px+q=0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x 1+x 2=-p,x 1x 2=q (三)、应用:1、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及未知系数的值;2、已知方程的两根满足某种关系,求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3、已知两数,求以这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以21,x x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①二次项系数是1,②一次项系数是x 1与x 2和的相反数;③常数项是x 1与x 2的积。

即:x 2-(x 1+x 2)x+x 1x 2=0 4、不解方程可以求某些关于21,x x 的对称式的值,通常利用到的有:③()|a |x x 4x x ||2122121∆=-+=-x x ④(x 1+m)(x 2+m)=x 1x 2+m(x 1+x 2)+m 2. ⑤.1x 1+1x 2=x 1+x 2x 1x 2. ⑥ .x 1x 2+x 2x 1=x 21+x 22x 1x 2=(x 1+x 2)2-2x 1x 2x 1x 2.5、特殊关系:(1)两根互为相反数,即:21x x +=0且21x x ≤0; (2)有一根是0,=0且⊿≥0(3)两根互为倒数,即21x x =1且⊿≥0。

(注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在二次项系数a ≠0,⊿≥0前提条件下应用的,解题中一定要注意检验;我们可以先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求解,把求得的结果再进行检验,是否满足a ≠0,⊿≥0,如果满足则保留,不满足就舍去。

)例题及巩固练习(一)、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及未知系数的值;例1 已知方程5x 2+kx -6=0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解:设方程的另一根是x 1,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2x 1= -6/5 解得:x 1= - 53由(-53)+2=-5k ,得k =-7,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53,k 的值为-7. 例2.方程x 2+3x +k=0的一根是2,则方程的另一根及k 的值。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杨几何人教课件+教案+学案三统一)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杨几何人教课件+教案+学案三统一)
六、布置作业:课本P4,“练习”第1,2题.
教学反思:
二备
教学Biblioteka 过程一、新课导入
1.自主学习课本P1“雕像设计”;
2.自主学习课本P2“问题1”;
3.自主学习课本P2“问题2”。
二、新知探究
1.观察下列方程,你能通过观察得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2.定义:
一元二次方程是: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
三、例题讲解
【例1】将方程 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各项系数.
中小学电子教案(导学案)
年级
九年级
班级
九(1)、九(2)班
学科
数学
执教
课题
21.1一元二次方程
课类
新授课
主备
审定
授课时间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识别一元二次方程(重点);
2.理解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方法(难点);
3.感受“形式化”的数学思想(重点).
教法
教师主导步骤(要点问题化)
(2)若x=2是方程 的一个根,你能求出a的值吗?
【例2】关于x的方程 的一个根为x=3,则实数k的值为()
A.1B.-1C.2D.-2
跟踪训练:你能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解出下列方程的解吗?
四、随堂练习
1.某农机厂四月份生产零件50万个,第二季度共生产零件182万个.设该厂五、六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请列出相应的方程。
2.上海世博会某纪念品原价168元,连续两次降价a%后售价为128元.请列出相应的方程。
3.某县为发展教育事业,加强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2008年投入3千万元,预计2010年投入5千万元.设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请列出相应的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学科 内容
数学
制作人
“四环节 16 字”课堂教学改革探究案 实验班级 初二 班 21.1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姓名
一、知识回顾 你知道什么是方程吗?想一想你以前学过什么方程?它的特点是什么? 二、阅读课本第 2-3 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 100 cm,宽 50 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 周突出部分折起, 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 3600 cm2,那么铁 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x cm,则盒底的长为__ 化简整理,得 _.① _,宽为_ __.列方程__ __,
反 思
环 节 二 合 作 展 示
3.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2 ⑴ 5x -1=4x ⑵ 4x2=81 ⑶ 4x(x+2)=25 ⑷ (3x-2)(x+1)=8x-3
2.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 x 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⑴4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 25,求正方形的边长 x;
5.关于 x 的方程: (a-1)x2 +3ax-3=0,当 a ____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当 a ____时,它为一元一次方程。 6.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3x2+1=6x (4)4x2+5x=81 (3) x(x+5) =0
有一根 1m 长的铁丝,怎样用它围成一个面积为 0.06m2 的矩形?
(5)参加一次聚会的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 10 次,有多少人参加聚会?
8.下列哪些数是方程 x2+x-12=0 的根? -4,-3,-2,-1,0,1,2,3,4。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学案(1)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学案(1)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可以:一、一元二次方程主要是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解决:1、传播、分支问题;握手、写信,循环比赛问题;2、平均变化率问题;3、数字问题;4、利润问题;5、图形的面积问题;5、利润问题;6、方案设计问题等。

二、解分式方程(成平方关系、成倒数关系)三、对二次三项式ax2+bx+c(a≠0)进行因式分解:一、相互问题(传播、循环)例:(传染问题)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69人患了流感.(1)求每一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2)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经过三轮传染后共有多少人患上流感?练习:1.有两人患了红眼病,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62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个人。

列得方程:解得:x=2.某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64人患了流感.(1)求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2)如果不及时控制,第三轮将又有多少人被传染?3.某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传播后就会有144台电脑被感染,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传染x台电脑,则依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4.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按照这样的速度,第三轮传染后,患流感的人数是( ) A.1331 B.1210 C.1100 D.1000问题2:(分蘖问题)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练习:为了宣传环保,小明写了一篇倡议书,决定利用微博转发的方式传播,他设计了如下的传播规则:将倡议书发表在自己的微博上,再邀请n个好友转发倡议书,每个好友转发倡议书之后,又邀请n个互不相同的好友转发倡议书,依此类推,已知经过两轮传播后,共有111人参与了传播活动,则n=______.解:类型二:“握手”、“比赛”、“赠礼物”1.参加一次足球联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共比赛45场比赛,共有个队参加比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班别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2.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能找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3.会列一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一、【复习回顾】——再见“老朋友”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举个例子)
二、【自主学习】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 小夏设计了一张长方形贺卡在教师节送给老师,已知贺卡的面积是50cm²,
而且长比宽多3cm,你能帮小夏确定贺卡的宽吗?
2. 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整数,求它的三边长.
3. 学校舞蹈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m,宽为5m,准备在地面的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18m²的地毯,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 求出它的宽度.
三、【启导精思】
(1) 观察左边3个方程,并思考:
(2) 1.它们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3)
2. 请找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之处.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 , , 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a , b 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想一想:为什么要限制a≠0 ? b 、c 可以为零吗?
请完成以下表格: 一般形式
二次项系数 一次项系数 常数项 )0(02≠=++a c bx ax a b
c
四、【课堂检测】
1. 课本P32 知识技能 T2
2. 下列方程:(1) 322=+x x ; (2)01=+xy ; (3) 0422=+y x ; (4)
3312=-x x 其中一元二次方程有( )
A.1个
B. 2个
C. 3个
D.4个
*3.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一个长为10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
面的垂直距离为8m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五、【自主提升】课本P32 知识技能 T1 23500x x +-=0322=--x x 0222642=+-x x 23500x x +-=0322=--x x 0222642=+-x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