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法的护理研究进展_孙希华
神经内科患者鼻饲方法及护理探讨

神经内科患者鼻饲方法及护理探讨【摘要】目的:归纳和总结神经内科患者采用鼻饲的过程中应采用的护理措施,为神经内科患者鼻饲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住院的鼻饲患者31例,将这31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鼻饲护理,采取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进行护理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护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
结果:经过本院的护理,31例患者恢复状况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结论:只有全面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神经内科;鼻饲方法;护理探究Abstract:Objective:and summarized neurology patients with nasal process of care measures should be used in clinical care to patients with nasal neurology provide reference and theoretical basis.Methods:nasal feeding patients from December 2015 to August 2016 hospitalized 31 cases,31 cases of these patients with nasal feeding neurology care,clinical care measures taken and the situation in nursing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summarized the nursing process Problems and the matters to be noted.Results:hospital care,31 patients recovering well,care effect is remarkable.Conclusion:The on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neurology nurses to provide safe and effective care to patients.Keywords:Neurology;nasal feeding methods;Nursing Research神经内科疾病主要包括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塞)、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癫痫以及脊髓炎等。
脑卒中患者鼻饲的护理进展

[ ] M r r B By . c ae r utno pn i n b d g r e , 8 o i ,ol V I r s p d co f ei l - i i o i 2 ea e n e d o i cl i n n p tn
沈阳
100 10 0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 喘) 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 应性炎症性疾 病。气 道炎症 由多种炎性细胞( 如嗜酸性粒 细胞、 肥大细胞 、 T淋 巴细胞 、 中性 粒细 胞)、 气道结构细胞 ( 平滑肌 细胞 、 道上皮细 胞等 ) 细胞组分参 与。随 如 气 和 着 对哮喘病因的深入探究和 医学模 式的转 变, 心理 因素与 疾病 的关系 越来 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 , 心理工作者对哮喘患者心理 健康 做 了大量 的研究 , 发现 哮喘患 者心理健康水平 偏低 , 人 格、 绪 、 为 、 在 情 行 社会 适 应方 面 普遍 存 在 问题 。 L vi等 … 调查发现 中度到重度 哮喘患者 普遍存 在心 理 困扰 , aoe 包括认 知功 能障碍 、 焦虑紧张 、 对情绪的应对 能力差 , 以及身体 机能 降低所 引起 的行为 方式 的改变 。 造成哮喘 患者心理 困扰 的原因有 : 哮喘久 治不愈 、 反复 发作 , 发作时充 满濒死感 、 无助感 , 以及哮喘对患者工作 、 生活等造 成的不利影 响 , 都可能 引 起病人 的沮丧 、 抑郁 、 焦虑 、 自卑 、 人际关系敏感 等 , 使其处 于不 良心理状 态。 此外 , 治疗哮喘药物的长时间应用 , 可出现头 晕 、 怠、 意力不 集 中、 怒 倦 注 易 等改变 。 哮喘的发病原 因复杂 , 理 因素是诱发 哮喘 的重要 因素 。已知心理 应 心 激能 影响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和免疫系统 问 的相互作 用。其 中免疫 功能 的紊乱 在哮喘发作 中起 着重要 的作 用。T淋 巴细 胞 的免疫 调 节作 用失 常 ( H 功 能低下 ,H T I T 2功能 亢进 ,H / H T 1 T 2比值 低于 正常 ) 哮喘 时气道 的 与 变态反应性炎症有非常密切的联 系。哮喘患者气道 内的炎细胞被 细胞因子 T 2系统如 I H L一4 I 、L一5和 I L—l 3所控制。对哮 喘患者和小 鼠哮喘模型 的 研究发现 _]心理应激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 网络影 响气道上皮 细胞的功能 , 2, 通过推进 T 2途径而引起气道炎症反应 , H 使哮喘发 作 的频 率和严 重程度增 加 。阿 片肽类与含有 8 三种亚型 的受体结合 , 激作用 产生 的阿 片与 应
探讨早产儿鼻饲护理研究进展

饲, 可避免鼻饲液外渗 。 还有一个 优点在 于吸痰管代替 胃管进行鼻饲时 , 鼻饲喂养结束后无需用纱布包裹前端 , 只需将备用 的注射器针 头套套上
吸痰管前端 即可。
2 置管方式与置管时机 的临床改革
4 对鼻饲喂养产生影响的因素
4 . 1 “ 鸟巢 ” 式护理 采用柔软的浴 巾围成一个椭圆形 “ 鸟巢 ” , 根据
患儿大小合理调 节“ 鸟巢 ” 的范围 , 该方法可使 患儿感受 到柔 软 , 同时能 够维持患者体位处于生理功能位 , 患儿可进行 自我吸吮动作 。李云婷i s 1 对 患儿进行 “ 鸟巢 ” 式护理 , 患儿 的初 次排便 、 排便次数 、 摄乳量等指标 均 明显 提高 , 认 为“ 鸟巢” 式护理能够明显促进患儿的 胃 肠 功能。 4 . 2 非 营养性吸吮 鼻饲喂养法属于非生理过程 , 患儿无法进行 吸
1 鼻饲管的改 良
1 . 1 将头皮针管改 良 成4 , J l 鼻饲 管 有研究报 道Ⅲ , 将一次性硅胶
头皮针改 良成t b J L 鼻饲管 , 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头皮针硅胶管软 硬程度
天所需奶量全天持续泵人 。 张妙兰等[ 3 ] 认为持续鼻饲喂养法对 患儿 胃肠 功 能的发育具有促进 作用 , 但持续 喂养可导致 营养 丢失 , 且该方 法可导
今 日健康
・
2 0 1 5年 l 0月
第 1 4卷 第 1 0期
218・
J I N RI J I AN KANG
0c t o b e r 2 01 5 Vo 1 . 1 4 No . 1 0
探讨早产儿鼻饲护理研 究进展
鼻饲患者的护理新进展PPT课件

器 置于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
如无呛咳,检查胃管确在胃内后,可用胶布固定于鼻 翼及颊部。
如发生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 ,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8
操作步骤—
昏迷病人因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将两 枕垫于患者头下,使其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置胃管入 鼻腔后双手快速插管,使管端沿食管后壁滑行至胃内; 使用插入导丝(可选用心导管检查时使用的导丝) 的鼻胃 管,插管方法同传统方法,证实胃管插入胃内后退出导丝。
30
鼻饲的护理新进展——鼻饲管置入
气管切开伴意识障碍患者置管(双人合作)
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管套管的压迫,使胃管插入受到阻力。研究 发现将患者保持头、颈、躯干水平位,当胃管置入16~18 cm 感阻 力增加时由助手拔出气管套管0. 5~1 cm ,操作者将胃管顺势插下, 待胃管通过气管切开部位后再将气管套管返回原位,然后将胃管继续 插至胃内,该方法得到临床上的肯定。
37
鼻饲的护理新进展——鼻饲病人易发生误吸
降低胃残余量的方法:
对置管24小时以上的患者每 隔8小时给予灭吐灵或西沙比利一 次,研究发现灭吐灵的中枢性多巴 胺阻滞特性对于创伤性脑损伤病人 是不理想的,西沙比利没有中枢性 神经系统的作用,疗效更好,它可 增加胃蠕动,减少误吸的发生。
24
中药口腔护理
自制口腔 护理液
(金银花+ 甘草 )
有效消除痰 腥味、腐臭 味,预防口
腔感染
方法:自制中药
口腔护理液:金 银花5g与甘草5g 适量加水200ml, 浸泡20min,按 照口腔护理技术 操作常规进行。
25
中药口腔护理
鼻饲胃管的新进展

鼻饲胃管置入的新进展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麻醉科刘通摘要:鼻饲法是临床基础护理的重要操作之一,鼻胃管置入为该操作的关健。
近些年来,诸多专家对鼻胃管置入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使之更具有人性化和科学性,提高了一次插管的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 鼻胃管,置入,进展鼻饲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方便、符合人体生理的营养支持方法。
尤其对昏迷、上消化道肿瘤、口腔疾患等患者的营养支持特别有效。
在鼻饲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胃管的插入。
虽大部分护士都熟练掌握其常规的操作方法,但临床上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经常遇见。
近年来,常规的胃管置入方法已显不足,因此对留置胃管置入更加注重个体与操作方法的多样化,为了能够快捷、方便、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很多临床工作者对插管方法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
现就留置胃管的方法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 置胃管的方法1.1 清醒的病人1.1.1 传统置管方法将鼻胃管沿患者一侧鼻孔插入至10~15 cm 处,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并顺势将鼻胃管置入至预定长度[1 ] 。
采用此方法置管时,易刺激喉上神经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等不适导致置管失败。
1.1.2 口含Vit C 片剂置鼻胃管法鞠贞会等[2] 提出口含Vit C 片剂置鼻胃管法,方法是让病人含化Vit C 片剂约60 s 后,插入鼻胃管约15 cm ,再随患者的吞咽动作置管。
研究者通过对照传统组和实验组发现实验组病人唾液分泌增多,吞咽活动自然,并且能连续数次吞咽,一次插胃管成功率为91. 7 % ,对照组病人一次插胃管成功率为58. 5 % ( P < 0. 01),明显提高了成功率。
1.1.3 两人配合插胃管法具体办法是让患者取坐位,需2名护士配合插管,一名护士站在患者右侧,负责插管,当胃管插入14~16 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另一名护士站在患者左侧,一手扶患者肩背部,一手沿食管方向自上而下捋患者颈前区,这一动作要与患者的吞咽动作一致,缓缓插入所需长度,如患者感到恶心、呕吐时,稍停片刻,让患者深呼吸,同时轻拍患者背部,以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呕吐症状。
鼻饲法的护理研究进展_孙希华

当代护士2013年06月下旬刊16王玉芸.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17):64~65.17李馨,钟连珍,符钻茨,等.不同护理行为对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7:63~64.18李敏,姜旭东,李传刚,等.膀胱冲洗次数的选择及与尿路感染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9):832~836.19胡云燕,郭振华,张锦辉,等.巧用三通与肝素帽减少膀胱冲洗逆行感染[J].护理研究,2008,22(3):641.20李晓燕,翟丽,王晓静,等.运用循证护理探讨留置导尿管的更换时间[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B):47~48.21邹鹤娟,李光辉.成人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2009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国际临床实践指南[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1~324.22陆巍,王清,胡明明,等.留置尿套系统在神经内科男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4):73~75.23吴丽梅,何瑞琼,陆毅怡.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2):1971~1972.24张沈平,刘杰.舒巴坦/氨苄西林消除糖尿病并发细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0):93.25余娟,虞琼菊,陈洁,等.尿路感染的诊治及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44~45.(本文编辑:曹思军张平)鼻饲法的护理研究进展孙希华摘要综述了鼻饲法的护理技术进展,分别从鼻饲法护理三方面进行总结,分别是鼻胃管置入方法:包括吞咽刺激置入法,导丝引导置入法;留管时间:包括常规硅胶管,复尔凯胃管以及经皮胃镜下胃造瘘管的留管时间;鼻饲管插入深度三方面进行研究。
包括年龄、性别、疾病性质决定等分别进行论述。
神经外科鼻饲患者预防误吸的护理研究进展

神经外科鼻饲患者预防误吸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神经外科患者多为重症脑出血或颅脑损伤,术后往往无法自主进食,需要采取鼻饲方式进食,但鼻饲饮食极易发生误吸现象,轻则会引发吸入性肺炎,重则会使患者窒息死亡,为了避免鼻饲误吸现象发生,必须要掌握鼻饲的风险,并加强预防控制。
本文主要对鼻饲患者误吸的判断、鼻饲管使用和维护的管理、胃内残余量的监测、规范喂养操作等预防误吸的护理措施进行综述,为神经外科鼻饲患者的护理安全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神经外科;鼻饲;误吸;风险;预防鼻饲,是指针对不能经口自主饮食的患者,采用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中的方式来达到进食的目的。
而误吸则是指在鼻饲进食或非进食的过程中发生了异物吸入情况,导致异物进入声门以下的气道中而引发相关并发症。
误吸是肠内营养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者[1]。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往往伴随意识障碍,机械通气影响其吞咽功能,使得颅内压升高,处在胃排空延迟的状态中,且此时机体的贲门括约肌处于松弛状态,无法及时进行咳嗽反射,因而极易发生误吸。
为了减少因误吸引发的并发症和降低鼻饲患者死亡率,必须加强预防,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有效控制。
对于鼻饲误吸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现综述如下:1.鼻饲患者误吸的判断目前在神经外科的临床中,鼻饲患者发生误吸主要有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两种情况,前者发生时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咳嗽、气急、窒息等症状,后者则不会出现明显的上述症状,但反复误吸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等并发症。
显性误吸,由于症状明显、反应激烈,容易被诊断并作出相应处理,而隐性误吸易被忽视,等到发现时已经形成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这类误吸的发生率在所有误吸中高达60%左右[2],必须引起重视。
关于误吸的判断,一旦患者在鼻饲过程中出现了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或鼻腔有异物,鼻饲2小时后吸痰时发现痰液有残留物,均可以判断为误吸。
李宝香等人[3]在研究中提出通过加强GRV 监测来判断误吸风险。
住院老年病人鼻饲误吸预防研究进展

基本内容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往往需要鼻饲管喂养以维持营养和水分摄入。然而,鼻饲 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吸,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预 防神经外科重症鼻饲患者误吸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次演示将探讨神经 外科重症鼻饲患者误吸预防的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近年来,针对神经外科重症鼻饲患者误吸的预防措施进行了大量研 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鼻饲技术、改变鼻饲液的成分、改 善患者体位、监测胃残余量以及使用抗反流装置。
监测胃残余量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监测胃残余量可以有效地调整鼻饲速度 和量,从而降低误吸发生率。使用抗反流装置的研究结果表明,抗反流装置可以 减少胃内容物反流,从而降低误吸风险。
结论通过对神经外科重症鼻饲患者误吸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可以发现 当前研究在优化鼻饲技术、改变鼻饲液成分、改善患者体位、监测胃残余量和使 用抗反流装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这些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 例如研究方法不够严谨、样本量较小以及缺乏长期随访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开 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这些预防措施的效果,并探讨更为有效 的误吸预防方法。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老年患者存在认知 障碍或精神疾病,难以主动配合鼻饲过程;部分患者因疾病等原因导致咳嗽反射 减弱,难以及时排出误吸的食物或液体。针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更具针对 性的措施。
对于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的患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护理 人员培训,提高其在鼻饲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应对能力;2)为患者提供适当的 心理疏导和安抚,以减少其焦虑和抵触情绪;3)在鼻饲过程中,可适当调整饮 食种类和口味,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喜好。
接下来,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鼻饲期间误吸的风险。误吸是指患者在进食或鼻 饲过程中,食物或液体进入气道的现象。在鼻饲过程中,由于患者咳嗽反射减弱、 吞咽困难等原因,容易导致误吸发生。误吸可能导致肺炎、支气管炎、肺脓肿等 肺部感染,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护士2013年06月下旬刊16王玉芸.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17):64~65.17李馨,钟连珍,符钻茨,等.不同护理行为对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7:63~64.18李敏,姜旭东,李传刚,等.膀胱冲洗次数的选择及与尿路感染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9):832~836.19胡云燕,郭振华,张锦辉,等.巧用三通与肝素帽减少膀胱冲洗逆行感染[J].护理研究,2008,22(3):641.20李晓燕,翟丽,王晓静,等.运用循证护理探讨留置导尿管的更换时间[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B):47~48.21邹鹤娟,李光辉.成人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2009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国际临床实践指南[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1~324.22陆巍,王清,胡明明,等.留置尿套系统在神经内科男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4):73~75.23吴丽梅,何瑞琼,陆毅怡.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2):1971~1972.24张沈平,刘杰.舒巴坦/氨苄西林消除糖尿病并发细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0):93.25余娟,虞琼菊,陈洁,等.尿路感染的诊治及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44~45.(本文编辑:曹思军张平)鼻饲法的护理研究进展孙希华摘要综述了鼻饲法的护理技术进展,分别从鼻饲法护理三方面进行总结,分别是鼻胃管置入方法:包括吞咽刺激置入法,导丝引导置入法;留管时间:包括常规硅胶管,复尔凯胃管以及经皮胃镜下胃造瘘管的留管时间;鼻饲管插入深度三方面进行研究。
包括年龄、性别、疾病性质决定等分别进行论述。
认为熟练掌握基础技术,有利于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也有利于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革,使护理技术更贴近临床,更好地配合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鼻饲法;护理;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411(2013)06-0013-03鼻饲法是指对昏迷患者或不能由口进食者,以鼻胃管供给食物和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的需要。
常用于不能由口进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口腔手术后的患者;早产婴儿和病情危重的患者;拒绝进食的患者。
鼻饲法属于临床中的常用护理技术,虽然常见但是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就鼻胃管置入方法、留管时间以及鼻饲管插入深度方面进行综述。
1鼻胃管置入方法常规插管会刺激喉上神经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等不适,严重者有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或者心力衰竭,因此怎样顺利将胃管插入成为研究的重点。
1.1吞咽刺激置入法常乃秀等[1]提出,让患者口含温开水与鼻胃管一起吞入,鞠贞会等[2]提出口含维生素C 片剂置鼻胃管法,患者会分泌唾液并不自主地产生吞咽动作,便于鼻胃管顺利置入。
司秀梅[3]认为滴数滴润滑止痛胶于一侧鼻孔与舌根部,待药物布满咽喉并进入食管起局部麻醉作用,再行置管。
1.2导丝导引置入贾福玲等[4]报道,将导丝置入鼻胃管内,再置入鼻胃管至所需长度,然后向外拔出导丝。
此法利用导丝辅助置管,增加了鼻胃管的硬度,便于顺利置管。
李兵发等[5]提出,将引导钢丝插入鼻胃管内,与鼻胃管尖部盲端吻合,按常规置管法置管后,再将引导钢丝轻轻拔出。
黄冰等[6]则根据钢丝硬度的原理,将质地较软的聚四烯鼻胃管冰冻后置入,快速且顺利。
1.3儿童置入方法早产儿插鼻饲管的难度大在于吞咽、咳嗽反射不明显。
贺雪琴等[7]认为可以采用诱导吸吮的方式改良新生儿插管法。
当胃管离咽喉部5~7cm 时,助手迅速用消毒棉签蘸少许温度适宜的糖水或奶汁放入患儿口腔,诱导患儿吸吮动作,此时将胃管往下插至胃内。
冯日珍[8]提出诱导啼哭法,利用屏气间歇为婴幼儿插胃管,当患儿哭闹时,声门开放,软腭下垂,鼻咽部与口咽部相通的瞬间,迅速将胃管插入咽喉部,插入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距离时,防止继续插管误将胃管插入气管,所以应及时暂停插管。
掌握患儿哭声之后屏气间歇的关键时机,迅速将胃管通过食管上口插入食管,然后徐徐插入所需长度,待屏气间歇时再继续插管。
这是因为屏气时呼吸暂停,声门紧闭,会厌倒下,盖住喉入口,患儿食管上口张开,此时插管可顺利插入食管而避免误入气管。
反应差的患儿虽无哭声,但插管时患儿仍会出现皱鼻、屏气等生理反应。
白景枝等[9]提出在小儿心理安慰以及诱导的同时,趁吸气时,胸腔、食管内呈负压,食管、贲门平滑肌松弛,置管阻力减小,可迅速将胃管插入。
2留管时间一般情况下,胃管留置的时间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胃管材质而定。
长期鼻饲患者胃管留置时间过长,易造成老化断裂或可导致鼻、咽、食道黏膜糜烂、出血[10,11],应缩短更换胃管的时间[12]。
目前常用的有橡胶胃管、硅胶胃管、复尔凯胃管,以及经皮胃镜下胃造瘘管。
橡胶胃管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塑料味重、管腔小、输注流质食物容易阻塞,容易引起鼻咽部刺激,并且对于需要长期留置的患者来说,频繁的更换周期有可能诱发不良后果,如呛咳、呕吐、误咽工作单位:201501上海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孙希华:女,本科,护师收稿日期:2012-08-17!!!!!!!!!!!!!!!!!!!!!!!!!!!!!!!!!!!!!!!!13--TODAY NURSE,June,2013,No.06甚至窒息;肺通气换气障碍;引起脑缺氧、肺水肿等[13,14],因此橡胶胃管目前逐渐被其他材质所取代。
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硅胶胃管和复尔凯胃管,但是由于应用的时间较短,学术界对这两种材料的更换时间界定不一。
车杰、贺竹梅[15,16]从降低鼻咽部损伤的角度研究认为,硅胶胃管留置适宜时间是21~30d。
廖平、张建华[17,18]认为插管最主要是避免反复感染,因此应该尽量减少插管次数,对鼻饲患者加强管道护理,4周更换1次胃管是可以让患者接受的频率。
王桂华等[19]则认为,5周时间与4周时间而言,检测硅胶胃管的弹性与刺激程度以及细菌繁殖程度两者相当,故从插管对患者影响而言,5周更换1次更有利于患者的病情稳定。
复尔凯胃管[20]以其无味、无刺激、无压迫以及90~180d的超长置管期受到患者的好评。
经皮胃镜下胃造瘘管适应于肠内营养超过30d的患者,由于存在拔出后易并发腹膜炎的可能性,因此对此时间的认定研究不一,从10个月~2年[21~23]均有报道。
3鼻饲管插入深度研究3.1根据年龄、性别决定鼻饲管插入深度主要用于昏迷、口腔疾患、病情危重等患者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需要,常规插管深度以45~55cm为宜,但经过多项研究发现,插管的深度应因人而宜,因病而宜。
李艳菊等[24]研究插鼻饲管长度与性别有关,插管时男性42~43cm,女性40~41cm为宜。
张玉英等[25]认为老年患者由于食管解剖结构的改变,防止胃食管反流的生理屏障作用降低,食管括约肌松弛,易发生食物反流,延长胃管置管深度达到胃幽门处[26],采取头高脚底的方式进行鼻饲,可减少胃一食管反流[27]。
对于婴儿来说,一般是从两眉连线中点到脐进行测量,称为“印堂穴一脐”测量法。
“印堂穴一脐”测量比传统的插管长度增加了2~3cm,传统插管长度为16.94~17.0cm,目前可达到18~20cm,增加胃管侧孔部分在胃液内的比例,更加方便检测胃内残余奶量,减少了喂养并发症。
也可以采用以身高为基础的图表法进行测量。
李小容等[28]指出传统法忽视了早产儿的个体差异,管子过长易造成溢奶、呕吐至误吸或胃管损伤胃黏膜至胃内容物血性改变,他们将传统法(前发际至剑突)经鼻插入与图表法测量插管长度进行对照,创造公式胃管插入长度(cm)=6.7+0.26×身高(cm)取代传统法进行测量。
3.2根据疾病性质决定鼻饲管插管深度脑卒中患者进行鼻饲时,由于患者胃贲门处于半开放状态,胃内容物易反流,在常规插管45~55cm基础上深插4~8cm,使管端接近幽门部,有效地减少鼻饲反流[29]。
莫海花认为常规置管长度再往深延长7~10cm,使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则注入的食物不易返流。
解决了脑卒中患者由鼻饲管注入刺激性药物引起上腹部烧灼痛而致患者不能按医嘱服药的护理问题。
对于老年性吸入性肺炎的患者,置管时左侧卧位[31],床头角度30~60°是安全顺利的角度[32,33],在常规基础上增加7~10cm[34]使最末侧孔进入胃内,即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则注入的食物不易返流。
王力[35]则认为应深插管55cm以上可防止返流及误吸。
对于头颈肿瘤患者放置鼻饲管不宜过深,一般放置35cm左右即可[36],既可避免胃管刺激胃黏膜导致的胃部不适,又可避免胃管变质不畅。
赵晓丽等[37]对82例鼻饲且需应用10%氯化钾溶液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鼻饲管插入长度为患者前发际正中至剑突距离45~55cm;实验组鼻饲管插入长度为患者前发际正中至剑突测得长度基础上再插入10cm,即55~65cm。
观察2组患者的腹部不适情况,结果为实验组患者反映良好,无恶心烧灼等副作用。
4讨论4.1本文采用文献查阅以及系统归纳法对鼻饲法的护理技术进展进行总结,从鼻饲法护理三方面进行总结,分别是鼻胃管置入方法:包括吞咽刺激置入法,导丝引导置入法;留管时间:包括常规硅胶管,复尔凯胃管以及经皮胃镜下胃造瘘管;鼻饲管插入深度研究:包括年龄性别,疾病性质决定分别进行论述。
4.2鼻饲法是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之一,鼻饲饮食广泛运用于临床,对鼻饲法进行各方面的详细综述,有利于护士熟练掌握基础技术,有利于加强对患者护理,也有利于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革,使护理技术更贴近临床,更好地配合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1常乃秀,鞠贞会,曲静.口含液体置胃管法用于中毒洗胃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5~6.2鞠贞会,周进英,赵明明.口含维生素C片插胃管效果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35~36.3司秀梅.润滑止痛胶在鼻胃管置入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01.4贾福玲,赵军,聂春梅.介绍一种应用漂浮导管内导丝插胃管的方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68.5李兵发,唐春绚.介绍一种利用引导钢丝辅助营养胃管置入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94~85.6黄冰,朱美玲,沈培英.胃管速冻后置入法用于昏迷或全身麻醉患者[J].中华护理杂志,2003,39(4):79~80.7贺雪琴,郭维奇.改良新生儿插管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0):640.8冯日珍.利用屏气间歇为婴幼儿插胃管的相关问题[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40~41.9白景枝,张知国.小儿胃管置入法的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34~435.10朱秋明.21cm断裂胃管从肛门连瘘口排出的教训[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39~40.11苏桂容.胃管压迫时间过长致鼻咽静脉丛破裂出血[J].黑龙江护理杂志,l999,5(8):507~508.12朱玉芹,吴晓花.国内留置胃管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4):371~372.13姜英,刘艳萍.胃管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7,1:5~7.14朱玉芹,王英.鼻饲硅胶胃管更换时间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1,16(12):710~712.15车杰,周玉红,黄友.硅胶胃管留置适宜时间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0):508~509.16贺竹梅,韩红霞.硅胶胃管留置时间的临床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3,12(4):295.17张建华,高艳.老年鼻饲患者胃管污染状况的调查结果[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7):407~408.18廖平,郑小华,陈琼.长期鼻饲患者胃管更换时间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3,18(5):358~359.19王桂华,庞灵.延长更换留置胃管时间的实验研究[J].现代护理,2001,7(4):4~5.20沈发风,杨晓瑛,张敏敏.新型胃管的临床应用与观察[J].现代护理,2002,8(8):616~617.14 --当代护士2013年06月下旬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刘凤梅蔡益民李玉莲刘小明张娟摘要目的探讨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VC-RI)的病原学分布情况以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