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文化的分析
弹幕文化的理解

弹幕文化的理解
弹幕文化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在视频、直播等网络媒体平台上,由观众实时发送的滚动式评论,弹幕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文化的一种代表,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流行。
弹幕文化的形成源于年轻人对于传统观看方式的不满,其通过弹幕实现了对于视频内容的实时评论和互动。
由于弹幕短小精悍的特点,它也成为了年轻人表现自我、发泄情感、分享观点的一种方式。
同时,弹幕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交方式,让人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交流互动,增加了用户粘性和平台粘性。
弹幕文化的兴起,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弹幕内容的匿名性和自由性,一些不良信息和言论也会出现,甚至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另一方面,一些平台为了赚取利益,也会采取措施限制用户发弹幕,这也会影响到用户体验。
弹幕文化的理解,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它既是一种表达自我、分享观点的方式,也是一种实现互动、增加用户粘性的手段。
同时,也需要关注弹幕内容的质量和平台监管的问题,以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弹幕文化环境。
弹幕文化的分析

弹幕文化得分析1.弹幕得独特传播方式如传统网络视频一样,弹幕视频以图像、影像释义得表达方式满足了人们娱乐得需求。
但不同得就是,弹幕网站加入了即时评论,这就增加了一种娱乐载体:以弹幕划过视频为传播手段,从一定程度上解构了网络视频文化得“主流存在”得态势。
传统得视频网站得网络视频就是以图像文化影像文化为中心,而弹幕视频得出现(弹幕以文字,符号为主)从积极意义上讲,就是文字与图像影像得融合,也印证了旧得媒体不会消亡,只会以一种合适得方式融入新媒体中,就是一次“去中心化”得很好尝试。
2.弹幕得作用与功能(1)新鲜得用户体验对于所有刚刚接触弹幕视频得人来说,弹幕都就是一个具有革命色彩得新颖评论方式。
弹幕得出现使得视频内容得接受者与视频内容得创造者得角色逐渐模糊。
弹幕实际上就是对视频内容得二次创作,一部分信息由视频以图像影像等视觉符号与听觉符号组成,一部分信息由观瞧视频得人根据自身得经验,在自己脑中形成得一定态度,然后通过弹幕得形式反馈回去,完成视频得另一部分信息得传播。
(2)弹幕得解释功能弹幕传播就是对视频信息得补充,如在观瞧视频得同时“求BGM”(想知道背景音乐得名字)。
或在瞧外国语字幕视频时用弹幕充当字幕组(帮助翻译)。
由于文化差异,国内观众往往不太了解外国视频得信息背景得时候,介绍某些情节与内容得来源,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视频内容以及解释笑点等作用。
(3)弹幕得需要除了弹幕本身对视频内容有补充与升华得功能外。
有时弹幕对视频吐槽得价值远远高于视频本身,这导致像《白衣校花与大长腿》粗制滥造得国产电视剧被冠以“玛丽苏神剧”之后获得了超高得点击率,有人说,弹幕就是烂片得希望与福音。
从侧面讲弹幕偏爱“槽点”多得视频。
3.弹幕得艺术弹幕艺术即以弹幕丰富得内容与变化为主要形式,以弹幕视频为载体。
依托弹幕视频网站得一种新兴得艺术形式。
弹幕得出现基于吐槽文化。
就是ACG圈子文化得衍生物。
当今中国呈现一派繁荣得ACG亚文化景观。
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弹幕文化”解读

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弹幕文化”解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媒体形态和信息传播方式正在被打破,新兴的网络亚文化也随之涌现。
其中,“弹幕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形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以传播学的视角对“弹幕文化”进行解读,探讨其发展背景、特点以及对网络传播的影响。
一、“弹幕文化”背景与发展1.1 网络环境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的重要途径。
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表达空间,也产生了更多的表达形式。
1.2 弹幕的兴起“弹幕”最初是指网页或视频中粉丝们发送的弹出式评论,用以表达情感、观点等,后逐渐演变为一种视频观看形式。
在弹幕视频中,用户可以在屏幕上发送实时评论,这些评论会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现在视频上方,形成形形色色的评论弹幕。
二、“弹幕文化”的特点2.1 即时互动性“弹幕文化”具有即时互动性,用户可以随时在视频中发送评论弹幕,实时与其他观看者进行交流。
这种即时互动性使得观众参与感更强,观看视频成为了一种社交体验。
2.2 匿名性和个性化用户在“弹幕文化”中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发送评论,不必担心曝光自己的身份。
这种匿名性使得用户更加自由地表达观点,同时也使得“弹幕文化”成为了一个个性自由的空间。
2.3 幽默和文化元素“弹幕文化”的评论内容往往充满了幽默和各种文化元素。
观众们通过发送有趣的弹幕,为视频增添了一份欢乐和娱乐性。
三、“弹幕文化”对网络传播的影响3.1 增强用户参与度“弹幕文化”在视频观看过程中增加了用户的参与度,观众们可以通过发送弹幕与其他观众进行互动,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和评价。
这种增强的参与度使得用户更加主动地与内容进行互动,从 passively consumption 被动消费到 actively creation 主动创造。
3.2 延伸视频生命周期在“弹幕文化”中,观众们通过发送弹幕对视频内容进行解读、评论和吐槽,进而延长了视频的生命周期。
弹幕文化体现的知识点总结

弹幕文化体现的知识点总结1. 弹幕文化的历史渊源弹幕文化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当时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时会发表即时评论,这种行为被称作“talk back”。
后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视频网站的兴起,用户可以在网上观看视频并发表评论,这种现象逐渐演变为了弹幕文化。
弹幕文化最早在日本的视频网站Niconico上兴起,后来传播到了中国、韩国、欧美等地。
现在,弹幕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2. 弹幕文化的特点弹幕文化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即时性。
用户可以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即时地发表评论,这些评论可以立即显示在视频画面上,形成连续不断的弹幕。
(2)个性化。
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弹幕的颜色、字体、大小,表达个人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从而形成多样化的弹幕。
(3)互动性。
观众可以通过弹幕与其他观众进行互动,也可以与视频主播互动,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和互动性的网络社区。
(4)娱乐性。
弹幕本身就是一种娱乐形式,观众可以通过观看弹幕获得乐趣,也可以通过发表评论参与到娱乐中来。
3. 弹幕文化的影响弹幕文化对于个人、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1)对于个人。
弹幕文化使个人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获得情感共鸣和社交认同,从而增强个人的自我认同和社会互动能力。
(2)对于社会。
弹幕文化促进了网络社区的形成和发展,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共享的网络环境。
弹幕文化也成为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参与其中,推动了网络娱乐产业的发展。
(3)对于文化。
弹幕文化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娱乐、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它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影响,推动了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4. 弹幕文化的发展趋势弹幕文化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多元化。
随着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弹幕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会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专业化。
弹幕文化会出现更加专业的网络社区和平台,吸引更多的专业用户参与其中,形成更加专业化的弹幕内容。
弹幕文化在直播中的力量

弹幕文化在直播中的力量弹幕文化是指在网络直播平台上观众通过发送实时弹幕消息与主播和其他观众进行互动的一种文化现象。
随着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弹幕文化逐渐成为直播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弹幕文化在直播中的力量,包括其对直播内容、用户参与度以及社交互动的影响。
弹幕文化对直播内容的影响实时互动增加观众参与度弹幕文化为观众提供了实时互动的机会,观众可以通过发送弹幕消息与主播进行即时沟通。
这种实时互动的特性大大增加了观众的参与度,使得观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内容,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观众可以通过发送弹幕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问问题、分享心情等,这些互动行为不仅丰富了直播内容,也增加了观众与主播之间的互动。
弹幕评论形成舆论氛围在直播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发送弹幕评论对主播的表现进行评价。
这些弹幕评论往往是即时的、直接的,能够真实反映观众对直播内容的看法。
当大量观众发送相同或类似的弹幕评论时,就形成了一种舆论氛围。
这种舆论氛围不仅对主播有着直接的影响,也能够引导其他观众对直播内容进行评价和思考。
弹幕互动带来创新元素弹幕文化为直播平台带来了许多创新元素。
观众可以通过发送弹幕消息参与到直播内容中,例如在游戏直播中给主播提供游戏攻略、在音乐直播中点歌、在美食直播中提供食谱等。
这些弹幕互动不仅丰富了直播内容,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使得观众与主播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弹幕文化对用户参与度的影响观众身份转变为参与者传统的媒体形式中,观众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内容,缺乏参与感。
而在弹幕文化下,观众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只是观看者,而是参与者。
观众可以通过发送弹幕消息与主播和其他观众进行互动,参与到直播内容中。
这种参与感使得观众更加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直播平台上,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
弹幕互动增加用户粘性弹幕文化为直播平台带来了更多的社交互动机会。
观众可以通过发送弹幕消息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关注的话题。
这种社交互动增加了用户之间的联系和黏性,使得用户更加愿意在直播平台上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
《2024年新媒体时代的弹幕文化现象分析》范文

《新媒体时代的弹幕文化现象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应运而生,为人们的社交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
其中,弹幕文化作为新媒体时代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年轻群体中尤为盛行。
本文将分析弹幕文化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弹幕文化的起源与特点弹幕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视频分享网站,用户可以在观看视频时发送实时评论,这些评论以弹幕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
弹幕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时互动性:观众在观看视频时可以实时发送弹幕,与其他观众进行互动。
2. 多样性:弹幕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评论、表情、梗等,为视频增添了趣味性。
3. 社交性:弹幕文化成为一种社交现象,人们通过发送弹幕与其他网友进行交流。
三、弹幕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1. 丰富了新媒体的交互方式:弹幕文化的兴起丰富了新媒体的交互方式,使得观众在观看视频时能够实时互动,提高了观影体验。
2. 促进了网络文化的传播:弹幕文化为网络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推动了网络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 改变了社交习惯:弹幕文化改变了年轻人的社交习惯,使他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实时交流。
四、弹幕文化背后的社会心理分析弹幕文化的盛行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心理和娱乐需求。
一方面,弹幕文化的实时互动性满足了年轻人追求新鲜、刺激的社交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发送弹幕,年轻人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弹幕文化中的梗和表情等元素也满足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和趣味性的心理。
五、弹幕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弹幕文化将继续发展壮大。
未来,弹幕文化可能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内容更加丰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和内容的丰富,弹幕内容将更加多样化和有趣。
2. 技术创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弹幕的呈现方式和交互方式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3. 跨平台发展:弹幕文化将逐渐拓展到更多平台和领域,如直播、游戏等。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解读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视频“弹幕”文化解读弹幕文化是指在网络视频播放过程中,观众通过发送在视频屏幕上方或者其他位置的实时弹幕消息与其他观众互动的一种文化现象。
弹幕文化在青年亚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理解当今的青年亚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弹幕文化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种逃避和解压的方式。
年轻人面临的压力较大,社会竞争激烈,学业和工作压力也较大。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渴望找到一种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逃离的方式。
通过观看网络视频并发送弹幕,年轻人可以暂时放下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投入到虚拟的弹幕世界中。
他们可以通过发送各种幽默、搞怪、调侃的弹幕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弹幕文化也提供了一种与他人共享喜好和情感的方式,通过与其他观众一起观看和评论视频,他们感受到了归属感和共同体的存在,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弹幕文化是一种文化创造和个性表达的方式。
通过发送弹幕,年轻人可以展示自己的文化造诣和创造力。
他们可以通过几个汉字来表达出自己对于视频内容的理解和感受,甚至通过创造一些新颖的弹幕表达方式来分享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弹幕文化中,一些经典的弹幕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例如“第几遍”、“感同身受”、“感觉嗷嗷嗷嗷嗷嗷”等,这些文化符号成为了年轻人之间的共享和沟通方式。
通过发送个性化的弹幕,年轻人展示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文化认同,也发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形成了一种文化共同体和话题圈子。
弹幕文化也是一种对于网络视频的参与和评价方式。
通过发送弹幕,年轻人对于视频内容和制作风格可以进行评价和批判。
他们可以在弹幕中表达对于视频的喜爱或者不满,评论演员的演技、剧情的发展以及产品的质量等方面。
发送弹幕不仅是观看视频的过程,更是观众对于视频的主动参与和对于作品的评判权的行使。
这种评价形式让年轻人感受到了自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弹幕文化在青年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既是年轻人群体互动和社交的方式,又是一种逃避和解压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创造和个性表达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它给予了年轻人参与和评价网络视频的权力和满足感。
弹幕文化解读——庶众的狂欢

弹幕文化解读——庶众的狂欢弹幕文化解读——庶众的狂欢弹幕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现象,近年来在中国蓬勃发展,成为了许多人在观看视频、直播等在线内容时的标配。
弹幕文化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媒体的观看方式,也反映了当代网络社会中“庶众”的狂欢态度。
本文将通过分析弹幕文化的起源、现象以及社会背景,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庶众狂欢现象。
一、弹幕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1 弹幕文化的起源弹幕文化起源于日本,最早出现在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动画上。
当时的Niconico动画网站允许用户在视频上发送弹幕评论,这种实时弹幕交流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看体验。
1.2 弹幕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弹幕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起步于BiliBili弹幕网,该网站创办于2009年,最初定位于二次元文化,后来扩展到其他内容领域,成为当下中国最大的弹幕视频网站之一。
B站的成功促进了弹幕文化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网络文化现象。
二、弹幕文化的现象2.1 实时互动交流弹幕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实时互动交流。
用户可以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发送弹幕评论,这种实时的互动性给观看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观看体验。
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内容,而是可以积极参与到内容中。
2.2 弹幕评论内容丰富多样弹幕评论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视频内容的实时评论、吐槽,也有观众之间的互动、表情包、幽默语录等各种内容。
进一步提供了观看者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的机会。
2.3 社区文化的形成弹幕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区,并且在观众群体中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现象。
观众之间通过发送弹幕评论展开互动,建立了独特的社交网络,形成了一种自我认同和归属感。
三、弹幕文化的社会背景3.1 群体性的狂欢心态弹幕文化的兴起与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当代社会,人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意见和情感的平台。
弹幕文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满足了人们群体性的狂欢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幕文化的分析1.弹幕的独特传播方式如传统网络视频一样,弹幕视频以图像、影像释义的表达方式满足了人们娱乐的需求。
但不同的是,弹幕网站加入了即时评论,这就增加了一种娱乐载体:以弹幕划过视频为传播手段,从一定程度上解构了网络视频文化的“主流存在”的态势。
传统的视频网站的网络视频是以图像文化影像文化为中心,而弹幕视频的出现(弹幕以文字,符号为主)从积极意义上讲,是文字与图像影像的融合,也印证了旧的媒体不会消亡,只会以一种合适的方式融入新媒体中,是一次“去中心化”的很好尝试。
2.弹幕的作用与功能(1)新鲜的用户体验对于所有刚刚接触弹幕视频的人来说,弹幕都是一个具有革命色彩的新颖评论方式。
弹幕的出现使得视频内容的接受者和视频内容的创造者的角色逐渐模糊。
弹幕实际上是对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一部分信息由视频以图像影像等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组成,一部分信息由观看视频的人根据自身的经验,在自己脑中形成的一定态度,然后通过弹幕的形式反馈回去,完成视频的另一部分信息的传播。
(2)弹幕的解释功能弹幕传播是对视频信息的补充,如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求BGM”(想知道背景音乐的名字)。
或在看外国语字幕视频时用弹幕充当字幕组(帮助翻译)。
由于文化差异,国内观众往往不太了解外国视频的信息背景的时候,介绍某些情节和内容的来源,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视频内容以及解释笑点等作用。
(3)弹幕的需要除了弹幕本身对视频内容有补充和升华的功能外。
有时弹幕对视频吐槽的价值远远高于视频本身,这导致像《白衣校花与大长腿》粗制滥造的国产电视剧被冠以“玛丽苏神剧”之后获得了超高的点击率,有人说,弹幕是烂片的希望与福音。
从侧面讲弹幕偏爱“槽点”多的视频。
3.弹幕的艺术弹幕艺术即以弹幕丰富的内容与变化为主要形式,以弹幕视频为载体。
依托弹幕视频网站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
弹幕的出现基于吐槽文化。
是ACG圈子文化的衍生物。
当今中国呈现一派繁荣的ACG亚文化景观。
然而相比主流文化,其受众比较分散。
在生活中很少有志同道合之士,弹幕提供了一次机会,给御宅圈子里的人一次“天涯共此时”的视频交互体验。
大家基于一种亚文化精神,出于对ACG文化的热爱,运用彼此才能听懂的语言,达到一种和谐。
即这个虚拟网络中的心理安慰,你不是一个人在看视频。
大家能聚在一起互相取暖,同时满足了一些御宅族的心理机制,即使在网络这种不在场语境中也能轻松交友,弹幕成了这些人的精神归属,也更体现了网络社交与视频的一种嫁接。
视频社交化的趋势。
在早期的弹幕网站中,视频有着浓郁的御宅族文化氛围。
法国著名哲学家利奥塔曾经说:“文化存在于一个民族与世界和与它自身的所有关系之中,存在于它的所有知性和它的所有工作之中,文化就是作为有意义的东西被接受的存在。
”观察弹幕族不得不从文化的角度观察描述。
有人曾说,弹幕网站是小众的狂欢,这句话不无道理。
网络视频分享网站本来就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冲击,让网民挣脱了“被构建”、“被影响”、“被控制”、“被同化”的束缚。
让草根文化成为网络中最有力的语言。
弹幕网站这种小众的出现,呈现了“去中心化”的文化形态。
(1)“拟态环境”是ACG文化的天堂同传统网络视频网站相同,弹幕网站也是视频内容在全息技术的映射下对现实境况的“超现实”复写。
通过建构“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来加强受众的认同感。
“拟态环境并不是对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的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4]网络视频为了ACG文化提供了什么,一个可以生存的空间,一种让ACG文化得以存在的语境。
“拟态环境”直接导致了“真实”与“虚拟”的相互穿越、交叉、复写。
这使人类模糊了感官系统,也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直接使网络成为了ACG文化的天然沃土,“真实虚拟的文化”成为了当今网络视频文化的“真实写照”。
吐槽是弹幕的精髓,在弹幕网站里,一些圈子里面的御宅族用语被大量使用并推陈出新。
这些吐槽受一些有着吐槽、鉴赏能力和对吐槽兴趣的人的青睐,因此,弹幕使吐槽有了创造使用的空间并推崇备至。
吐槽文化通过弹幕输出,是弹幕网站的一大特征。
吐槽推动了网络语言的发展,这是不可否认的。
比如,人艰不拆(歌词: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请允悲(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地表情)。
伴随着刷屏,这些语言融入了我们生活之中为我们所用。
(2)弹幕之美弹幕可依照其性质的不同分为“一般弹幕”,“空耳弹幕”和“神弹幕”。
一般弹幕由文字和符号构成。
这类弹幕跟网络语言形成的模因一样,有颜文字类,就是所谓的将标点、字母符号组合在一起,模拟一定的形态,因为像某种用来象征某种意义。
O(∩_∩)O~~(表示开心)~\(≥▽≤)/~(表示兴奋)缩略类、谐音类、旧词新意类、词性转换类、中英混用类。
对于大部分用户和游客(非注册会员)来说一般弹幕就够了。
但是对于混迹于弹幕网站的人来说接下来要介绍的两种弹幕才能真正诠释“弹幕之美”。
空耳弹幕:空耳来源于日语,原来在日语中是幻听的意思,现在“空耳”专指一种将原歌曲中的歌词,故意取其与原语言相似的语音,写出与原本歌词意思不同,甚至毫无相关的新的“歌词”,以达到恶搞或双关的目的文字游戏,尤其常见于把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
已达到娱乐的目的。
比如日文中的“阿姨洗铁路”(日语“我爱你”爱してる的谐音)、灌篮高手里著名的“三根皮带”。
用惯了传统视频网站里的受众在使用弹幕时掌握了主动权。
出于与弹幕相同的心里机制,空耳是对视频原本内容的二次加工和恶搞。
当然因为缺少监管的系统,空耳大多数内容低俗,涉及性和暴力等方面,对于受众是未成年人为主的网站,如何监管也不容忽视。
神弹幕,是在弹幕基础上的技术延伸,这类弹幕力求让人耳目一新,在原有的视频上加上新的画面和动画文字。
弹幕类型:普通弹幕、权限弹幕(特殊弹幕)、代码弹幕(高级弹幕)。
PV或MAD字幕作为陪衬艺术的存在,主要要考虑的是与视频的契合,字幕与视频画面的融合,特效的融合,意境的融合。
切忌喧宾夺主。
[5]不得不说,高级弹幕是以文字和符号为主弹幕效果的极限。
在哔哩哔哩上还有相应的神弹幕教程,供对弹幕艺术有兴趣的人学习。
神弹幕不但增加了视频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其价值有时超越了视频本身,成为视频主要关注点。
4.弹幕网站小众化现状弹幕网站的受众调查在一项调查问卷里,弹幕网站的男性用户性占%,女性占%。
调查结果还显示了16岁以下的被调查者对弹幕视频网站的认知度为60%,17到20岁的被调查者认知度接近50%,21到25岁的被调查者认知度接近86%,25岁以上对弹幕视频网站的认知度则低于50%。
这说明弹幕视频网站的受众年龄相对偏小。
[6]呈低龄化的趋势,以九零后为主体的受众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弹幕”的流行恰好说明了作为新媒介更容易吸引眼球。
而九零后群体正是在ACG文化氛围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
很少有年轻人可以说自己完全没有受动漫、漫画、轻小说、游戏的影响。
当然,这个群体的受众也有喜新厌旧,购买能力差(非主流的消费群体)的特点,加之中国的ACG市场发展并不成熟,作品良莠不齐,动漫产业也没有日本那样健全的产业链。
这导致国内没有形成固定的弹幕视频的用户群体,造成了弹幕网站小众化的特点。
总体来说,弹幕网站的用户多是迷恋ACG文化的青年群体,以传播和使用宅文化和宅用语为乐,因此弹幕和弹幕网站的论坛也呈现了浓厚的ACG亚文化氛围。
御宅是一个长期性的,习惯性的行为,这也不难解释,尽管弹幕视频网站占领市场的时间不长,但网站已经在部分用户群中有了一定的忠诚度。
御宅的群体的属性一般可以归为封闭性与自我性,以满足自身的视觉需要和精神需要为根本动力,在交流中,最多也只有群体传播。
如在传播研究中,也只能从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入手。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融合主流文化想要融入亚文化,就要被贴上“标签”。
这不但取决于受众的参与程度,也取决于主流消费文化的价值观能否符合亚文化的价值观。
御宅族是拒绝主流消费文化,沉溺于电子游戏、漫画、动画的一群人,对于文化的选择,他们有特别的关注点。
据笔者在弹幕网站的长期观察,在主流视频网站如优酷土豆等点击率高的视频在哔哩哔哩、Acfun上点击率不一定高。
比如在bilibili上点击率达到100万的苗阜王声的相声合集,相声是中国一项传统艺术,而御宅族使用的文化则是以日本文化为根基。
但两者之间,就有触到弹幕族神经的地方,比如在观赏视频的弹幕族之中就有单纯只是喜欢这两个人BL的组合(Boys’Love代指男性间的恋爱,但又并不完全等同于男同性恋)。
让很多不听相声的人迅速萌上这对CP(喜欢上这个组合)因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相声合集获得了一百万的点击量。
要知道,在弹幕网站这种小众的网站上,因为用户有限,100万点击率已经是“镇站之宝”级别的了。
同样因为BL文化的盛行,在近年来受弹幕族疯狂追捧的电视剧《神探夏洛克》中在刷屏之中有“福华党头顶青天”的弹幕。
(福华党:夏洛克·福尔摩斯和约翰.华生这对组合)而拥有众多粉丝的周杰伦是怎样融入弹幕文化的圈子呢周婕纶[8]的声音是爱好者利用混音软件提高周杰伦歌曲原唱的音调产生的。
最初产生是bilibili网站上的UP主:蛋黄宅2013-01-25制作上传了【打开方式错误系列】当周杰伦变成周婕纶系列视频,继而获得了超过130万次的点击量。
最后就打造出颇有ACG文化特色的虚拟偶像的一个形象。
这就“怒戳”某些宅男的“萌点”。
甚至有同人漫画家为其设计了二次元的动漫形象。
周杰伦在弹幕网站摇身一变周婕纶红透了半边天,透露了御宅族对伪娘文化的取向。
也清晰的展示了一个三次元人物如何变身成二次元的过程,这些都意味着主流文化进入亚文化所做的必要改变。
5.弹幕技术的大众化倾向虽然弹幕网站是宅文化的延续,是小众的狂欢,但也不能否认弹幕网站说到底还是一个视频分享网站。
所以当弹幕技术引起一个潮流的时,大量的用户便会涌入,但这些人的诉求并不是御宅文化。
自然,分歧产生了,然而因为视频网站的本质特点,不可能屏蔽非御宅族的用户,因此由于非御宅族的介入,弹幕网站的受众结构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弹幕的吸引力主要来源于视频交互式体验,自然会有一些用户只享受弹幕而对于ACG文化全然不买账。
虽然不排除开始单纯的被弹幕吸引,之后沉迷ACG 宅。
(这样的情况还有个专业的术语叫“入坑”)。
在排行榜上甚至出现了点击率超高的韩国电视剧,这在以前的弹幕网站是不可想象的。
人们观看弹幕网站,长此以往,弹幕网站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影习惯和认知方式。
开始出现“弹幕依赖症”,看什么不重要,有弹幕看才重要。
看到一个优秀的视频,便期待再看一遍弹幕版的,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明,弹幕之中有一种魔力,弹幕视频网站确确实实塑造了弹幕用户的观影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