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教案方框里填几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方框里填几》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方框里填几》数学教案知识点概述本节内容主要涉及到数学的数的认识、数码之间的大小比较、数的拆分和组合等知识点,适合二年级学生进行学习。
学习目标•能够认识数字0-100,辨认0-100之间的数字大小。
•能够用各种方法将0-100分成两部分,将两部分数的和算出来。
•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将数字1-20书写清楚。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有几张桌子,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并认识数字,紧接着从课件中出现0-100连线列出所有的数字,引导学生进行数字辨认,然后出示一组数字(例如:56、16、87、3),让学生担任数的比较。
并用“<,>,=”,直接让学生快速比较大小。
二、探究(30分钟)1.让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4人,并在黑板上设置黑框,让学生填入数字,然后每组进行数字比较,检查他们的填法和比较是否成立。
老师在注重方法的引导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孩子们通过做任务,理一理关于“10,20以内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能够获得“熟知10的逐1添法,了解10的一半对应着分数’五分之一’”这样的经验,总结出比较完整的逐1添法规律。
然后老师出示30、40、50、60的十张牌并放到桌子旁边,在黑板上设置黑框,然后让学生填上加数、被加数和下面的和数,观察黑框里的数字规律并进行记录。
三、引申(10分钟)出示一张数字墙,上面有从1到20排列着的数字,并提醒孩子们在学校里看到的数字一般是怎样排列的,还是从1开始,依次往后排的。
然后老师提供一些数字,让学生自己进行书写并交给老师进行检查。
四、练习(20分钟)1.邀请学生们进行方框里填数的演练。
出示黑框,让他们填数,然后归纳总结出可填数的规律。
2.分小组带头比赛,给每组一个计分板以及一个桌面上有好几个黑框的集合,计时并将黑框中空白处填上数字后,比较谁更快完成。
五、检测(5分钟)1.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辩认并将其张贴到两旁的白板上。
2.随机选一个学生进行演示,其他同学根据演示的方法和答案进行评判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指出。
(优选)二年级数学上册方框里填几1PPT课件沪教版

一起来闯关
第一关:选一选
( )+23=65求的是( 1 ),我们用( 5 )来计算。 ( )-24=49求的是( 3 ),我们用( 4 )来计算。 76-( )=37求的是( 2 ),我们用( 5 )来计算。
1.加数 2.减数 3.被减数 4.加法 5.减法
第二关:算一算
42+( )=53
53-42=11
76–( )=54
76-54=22
( )+24=41
41-24=17
( )–16=24
24+16=40
第三关:比一比
43+ =50
50-43=7
43- =30
43-30=13
+15=34
34-15=19
-15 =34
34+15=49
-23=19
19+23=42
23- =19
23-19=4
4.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特别难熬的阶段,或长或短,让你感到绝望,看不到光。可是,沉溺于抱怨、苦恼是没有用的,难过痛苦更加无济于事,倒不如收拾收拾心情,抖擞抖擞精神,昂首挺胸去 面对,也许一切就会柳暗花明。
18.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你有多努力,时光它知道! 79.你想要的未来,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11.每一个华丽的转身,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外表的光鲜亮丽,背后心情汗水与辛劳付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羡慕别人,不如战胜自己。 50.一个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对付挫折的。 84.机会就像小偷,来的时候无影无踪,走的时候损失惨重。 23.生活从未变得容易,只不过是我们变得更加坚强,你若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你若想做,总会找到方法,当你勇敢跨出第一步的时候你就已经赢了,犹豫一千次都不如实践一次,所有的努 力和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沪教版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方框里能填几课件

17+29= 40-8=
98-50= 27+47= 60-18=
6+24= 85-24= 48-9=
100-35= 18+39= 70-35= 95-45= 37+13-40= 80-24+24=
44
□
62
方框里填几?
红花34朵
黄花22朵
一共有56朵
56-34=22 想:56-22=□34
减数=被减数-差
方框里填几?
83-□56 =27
想:83-27=□56
减数=被减数-差
□
27
83
方框里填几?
红花34朵
黄花22朵
一共有56朵
5566-22=34 想:34+22=□56
被减数=减数+差
直接写出得数:
3+27= 42+36=
36-9= 20+47=
17+29= 40-8=
98-50= 27+47= 60-18=
6+24= 85-24= 48-9=
100-35= 18+39= 70-35= 95-45= 37+13-40= 80-24+24=
方框里能填几
填一填 红花34朵 ,黄花22朵 一共有56朵
方框里填几?
□70 -15=55
想:15+55=□70
被减数=减数+差
15 55 □
36-(18)=18 (50)-20=30 24+(16)=40 (40)+33=73
(100)-50=50 50-3=40+(7 ) 65+25=( 100 )-10
二年级数学上册方框里填几PPT课件沪教版

?
15
34
15
34
?
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
课内练习二:
42 - 23 =19
23 + 19= 42 23 - 4 = 19
23 - 19= 4
23
19??源自1923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
课内练习三□: 中应填几? 10 +10+20 = 40 45+15- 37 =23 24 -12-12 = 0
方框里填几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等式的概念。 2、能够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求解 下列题中□里的数。
a+□=c, □+b=c □-b=c, a-□=c。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红花34朵 黄花22朵
一共有56朵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列出哪些算式呢?这样列的理由是什么?
34+22=56
22+34=56
56-34=22
+15=34
43- =30
-15=34
-23=19 23- =19
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
课内练习二:
43+ 7 =50
50- 43= 7 43- 13 =30 43- 30 = 13
43
?
50
?
30
43
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
课内练习二:
19 + 15 =34 34- 15= 19 49 - 15 =34
56-22=34
新课探索
探究一
探究
课内练习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课内练习一算: 式中缺的是几?用算式表示出来
23 +11=34
53- 26 =27 58 -42=16
34 - 11= 23
53- 27 = 26 16 + 42 = 58
方框里填几(教案)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方框里填几(教案)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方框里填几”。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利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填写方框内的数值。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能够正确填写方框内的数值。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PPT课件,展示一个简单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知识。
2. 学生齐声回答算式结果,老师给予肯定。
3. 老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加法解决。
二、新课讲解1.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PPT课件中的实际问题,讲解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分析问题,逐步理解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老师出示一个填写方框的题目,引导学生尝试解答。
4.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填写方框内的数值。
5. 老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答过程和结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三、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填写方框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给予肯定和指导。
3. 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板书设计:方框里填几1. 加法:将两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2.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
3. 实际问题:观察、分析、讨论,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4. 填写方框:根据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计算,填写方框内的数值。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方框里填几(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方框里填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同学们掌握方框里填数的规律。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方框题目,同学们将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灵活运用。
教材中的章节包括:第1节《方框里的数字规律》、第2节《填空题的解法》、第3节《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方框里填数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观察和发现方框里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其中的数学规律。
2. 讲解例题: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方框题目,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方框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团队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复杂的方框题目。
六、板书设计:1. 方框里的数字规律2. 填空题的解法3. 生活中的数学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方框题目,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填入正确的数字。
例题:2 4 _ 6 8答案:3 5 7 9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拓展延伸中,可以让学生们尝试解决更复杂的方框题目,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将方框题目的规律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是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他们的思考。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和学生的参与度也是我需要关注的重点。
教学难点的处理和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也是我需要仔细思考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是我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二年级教案方框里填几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辨认并填写数字方框。
2.能够理解方框里填几的含义。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填写正确方框里的数字。
4.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辨认数字方框。
2.学会根据题目要求填写数字方框。
3.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数字方框的练习册。
2.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教师可先写几个数字方框在黑板上,然后询问学生他们是什么。
2.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逐个指向数字方框,要求学生读出里面的数字,并用手指指出正确答案。
Step 2:导入练习1.教师给学生发放数字方框的练习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逐个提问学生所填写的数字,指导他们纠正错误。
Step 3:巩固练习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字方框,然后提问学生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字,并解释填数字的原因。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他们一起填写数字方框。
3.教师再写一个数字方框,然后提问学生填数字的原因,并指导他们填写。
4.规定时间内,教师写出一系列数字方框,学生跟着写,并回答填数字的原因。
Step 4:拓展应用1.教师设计一些有关数字方框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的原因。
2.教师可以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Step 5: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练习册的相应练习。
2.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数字方框,并思考填数字的原因。
Step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学生正确辨认并填写数字方框的能力。
2.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他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知、导入练习、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和作业布置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数字方框的含义,并提高了他们辨认和填写数字方框的能力。
通过设计问题和答案的解释,还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加强课堂练习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方框里填-几-》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方框里填-几-》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几”的意思;2.能够理解几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填写方框里的数字;3.能够自主解决简单的“方框里填-几-”的问题。
教学环节:导入1.课前播放相关数学学习视频,对学生进行激发兴趣的预热;2.老师出示几个球,让学生自己数一下,体验“几”的意思;3.老师试着问一下学生:“几个球?”,引导学生认知“几”。
操作实践1.老师出示练习册上一页“方框里填-几-”这一练习;2.让学生分组完成练习册的“方框里填-几-”部分,老师在组内巡回,帮助学生完成练习;3.收回学生的练习册,选择一到两道题进行课堂检测。
练习1.继续出示若干个不同物品,让学生数数,记录个数,并填写方框内的数字;2.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提醒一下学生:“这里有几个(物品)呢?”,引导学生理解几的概念;3.强化训练:将同一材料分别放在几个不同材质的袋子里,让学生捏捏袋子猜猜里面的物品有几个,并记录数字。
可以引导学生用更具体的描述,如“蓝色袋子里有几个橙色球,红色袋子里有几个黄色球”等等。
总结归纳1.提问学生: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2.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几”的概念和用法;3.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框里填-几-”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作业布置1.让学生按照练习册上的要求完成剩余的“方框里填-几-”部分;2.带背诵七、九乘法口诀,可选择歌曲或其他形式进行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几”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填写方框里的数字。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几”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些学生会将“几”和“多少”混淆。
因此,在此后的教学中,我打算采用更具体的形象化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颜色等因素对物品进行归类,更深入地理解“几”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教案方框里填几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金山区金山小学数学课时计划
师:在这片绿叶上小青虫吃掉的是几呢?(出示算式和线段图)请把你的方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6=73
73-26=□
小结:对,这两道题,小青虫吃掉的都是算式中的一个加数,根据加减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是几可以通过减法来求。
3、小组尝试:
小朋友帮助了乐乐,它要谢谢你们,想在请你们帮帮忙。
师:这里的两片树叶,小青虫在上面吃掉的又是算式中的哪个量呢,可以用哪个算式表示出来,请你们4人小组讨论交流。
83-□=27□-15=55
83-27=□55+15=□
4、小结:这些都是缺数的算式,有的缺一个加数,有的缺减数,有的缺被减数,我们都可以看作为带有□的算式。
不管□在算式中表示哪一个量都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解。
也就是以前学的“兄弟姐妹”。
三、巩固练习
师:刚才我们都是在小青虫和线段图的帮助下来求算式的□的,如果没有它们的帮忙,算式中的□是几,你们能不能求。
我们来试一试。
1、第3题:(要求写出过程)
□+11=3453-□=27□-42=16
2、选择题:
□ +23=65求的是(),我们用()来算。
□–24=49求的是(),我们用()来算。
□ 76-□=37求的是(),我们用()来算。
A加数B减数C被减数D加法E减法3、对比题
43+□=50□+15=34□-23=19
43-□=30□-15=3423-□=19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带有□的算式,算式中的□表示几可以根据加减法的关系来求。
(一)复习引入部分的修改
课后反思:
修改和简化教学过程如下:
复习引入:
1、看线段图找问题:
生:(1)第(2)段较短,表示的数较小,不能写45。
(2)两部分合起来总数不对。
35+45=80
2、师小结:线段图的特点,原来图上也能体现出数量关系。
3、看图写算式
生:34+22=56
22+34=56
56-34=22
56-22=34
4、看图写算式:
师:可以怎样列式子计算?
58+()=73,()+58=73
73-58=()73-()=58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带()的式子
(二)板书并小结:
(1)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求加数用减法(2)减数=被减数-差求减数用减法
(3)被减数=差+减数求被减数用加法
师:计算时,我们要注意符号、数字和位置,仔细看,认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