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肉用仔鸡生产技术

合集下载

加工技术-肉用仔鸡加工技术

加工技术-肉用仔鸡加工技术

加工技术-肉用仔鸡加工技术本标准规定了肉用仔鸡加工技术的术语、技术要求、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标志、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出口冻肉仔鸡加工企业。

其他肉用鸡加工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肉用仔鸡未满8周龄,体重l.70~3.00kg的肉用品种仔鸡。

3.2屠体屠宰后经脱毛的鸡体,包括内脏。

3.3加工指连续进行的屠宰、脱毛、摘取内脏、分割、成形、包装,冻藏的整个操作过程。

3.4净膛鸡(鸡胴体)屠体开腹除去内脏和头、颈、爪。

3.5半净膛鸡将符合卫生质量标准要求的心、肝、颈装入聚乙烯袋,放入净膛鸡胸腹腔内,不得散放和遗漏。

4.技术要求4.1肉用仔鸡及其他卫生要求4.1.1必须采自非疫区,健康无病,发育良好,并凭当地农牧部门畜禽防检机构出具的检疫证明入厂。

4.1.2按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做好宰前检疫,合格的准予屠宰。

4.1.3宰前应断食12h以上,并充分给水。

4.1.4运鸡容器应彻底清洗,消毒。

4.1.5运鸡车辆出厂前应彻底清洗,消毒。

4.1.6待宰间、急宰间要及时打扫、清洗、消毒。

4.2屠宰工艺4.2.1挂鸡。

4.2.1.1轻抓轻挂,防止机械损伤,将双腿同时挂在挂钩上。

4.2.1.2鸡体表面和肛门四周粪便污染严重时,该鸡群最后上挂。

4.2.1.3挂鸡间与屠宰间应隔开。

4.2.2放血。

4.2.2.1准确切断颈动脉,沥血时间为3~4min。

4.2.2.2防止血液严重污染鸡体表面。

4.2.3浸烫。

4.2.3.1浸烫水保持清洁卫生,采用流动水,水池设有控温设施,水温为60℃土1℃。

4.2.3.2浸烫时间可自行规定,以胸肉不熟烫为宜。

4.2.4脱毛。

4.2.4.1脱毛后用清水冲洗鸡体,体表不得被粪便污染。

4.2.4.2鸡体羽毛应脱净,不得破损(皮肤撕裂,翅骨折)。

怎样养好肉用仔鸡

怎样养好肉用仔鸡

温度
为什么雏鸡育雏温度为35℃,湿度为65% 左右? 1、雏 鸡出壳时绒毛保温差 2、出雏器温度是36.8 ℃,湿度65%
•湿度
A、求:
WK B
1 85-75
2 75-65
3Ò Ô · ó 65-60
B、不足 1、雏鸡易脱水 2、诱发呼吸道疾病 C、补救 1、开水蒸发(水蒸汽) 2、喷雾加湿 3、通风(高温区)
本周日增 周耗料 重g 量g
料肉比
0.87 1.09 1.26 1.42 1.58 1.75 1.92 2.11
17.86 34.28 46.43 57.14 65.0 70.0 70.71 69.28
144 298 485 707 935 1186 1382 1648
肉鸡生长规律
相对增重第1周最快,以后下降 绝对增重第7周最大 采食量越来越大,特别是第8周 后,绝对增重开始下降,但采食 量依然增加
〈1〉雏



1、品种(1)艾维茵:前期长得快 (2)AA:后期长得快 2、雏 应注意问题 (1)种鸡场净化好、无疫病(白痢、败血 性霉形体、滑液囊霉形体、白血病) (2)同一批种鸡孵出的鸡雏 (3)种鸡免疫好、母源抗体高
健 雏
出壳时 间
弱 雏 过早或推迟出壳
正常时间内
绒毛 体态
脐部
整齐、长短适中、色泽 鲜浓 大小均匀符合标准 (>38g)
怎样养好肉用仔鸡
配方师 何国茹
新希望集团技术部
一、要想养好肉用仔鸡,首先 要了解肉用仔鸡的生产特点?


1、生长速度快 2、生长周期短、周转快 3、饲料转化率高 4、饲养密度大,单位设备的产出率高 5、劳动生产率高 6、腿和胸部疾病比较多

畜禽生产(高教版)科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章 商品鸡的育种

畜禽生产(高教版)科目教学电子教案:第四章 商品鸡的育种

第四章商品鸡的育种主要内容:一、鸡品种和繁育体系(1学时)(一)、鸡的起源与品种形成(二)、标准品种、地方品种与现代鸡种(三)、鸡的繁育体系二、重要性状的遗传(4学时)(一)、形态性状(二)、色素性状(三)、血型和蛋白多态(四)、经济性状三、现代育种的特点四、育种原理和基本方法(2学时)五、蛋鸡育种(1学时)六、肉鸡育种(1学时)一、鸡的品种和繁育体系(一)、禽的起源和品种形成长期驯化、选育1、鸡起源于红色原鸡众多品种体小,800g,善飞,丛林自然环境,饲养管理条件变化生活,年产蛋10-15个改变:(1)生长迅速,体重增大,提高了肉用价值。

(2)失掉了飞翔能力,便于饲养管理。

(3)减轻或失掉了抱性,繁殖不再具有季节性。

红色原鸡分布于印度东北部,泰国南部,缅甸和印尼等地,至今在我国云南省西南部、广西和海南岛仍有分布。

云南西双版纳一带居民饲养的茶花鸡,与红色原鸡很相似。

另有大量的史料证实,我国是驯化鸡最早的国家之一。

早在七八千年前就饲养家禽了,至今尚无任何一个国家能与我国相比。

2、鸭起源于绿头野鸭3、鹅起源于鸿雁(中国)灰雁(欧洲、伊犁鹅)品种的形成不仅与自然生态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而且也随人类的需要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科学文化的发展而变化。

食用品种:蛋用肉用药用·鸡的品种斗鸡品种观赏品种(二)、标准品种、地方品种与现代鸡种鸡的食用品种最多,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变化最明显的。

16-19世纪以来,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的蓬勃发展,畜牧科技也日益提高,同时又受到鸡育种组织标准化工作的推动,英美等国先后育成了鸡的标准品种。

近50年来,随着现代养鸡业的发展,标准品种的重要性日渐降低,真正用于生产上的仅涉及几个标准品种。

因为现代养鸡生产要求鸡种:要高产、稳产,性能整齐一致,饲料报酬高等,这就必须采用现代育种方法,培育现代商品杂交鸡。

这种育种方法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品种间杂交,而是在原有标准品种的基础上,培育专门化品系,然后进行二元、三元或四元杂交配套,最后筛选出优秀的配套品系来生产商品杂交鸡。

肉鸡生产技术

肉鸡生产技术

肉鸡生产技术肉用仔鸡的概念—指小鸡经短期(6-8周)饲养、即达到一定活重、可上市作肉用的鸡。

一、肉用仔鸡的特点1、生长速度快2、肉质营养价值高3、饲料转化率高4、上市规格整齐、上市成活率高5、肉用种鸡繁殖强6、生产周期短、年饲养批次多二、管理方式肉用仔鸡一般采用平养方式饲养,如:地面垫料、平面网养等。

三、肉用仔鸡的管理肉用仔鸡的饲养期短,时间与一般鸡的育雏期差不多,饲养管理与雏鸡的培育方法基本相同。

除此之外,应注意以下特点:1、选择优质商品肉鸡2、选用优质饲料据研究,饲粮能量在3100-3400千卡/公斤,增重和饲料效率最好,而蛋白质以仔鸡前期22%、后期21%生长最佳。

3、采用合适的光照一般采用23:1的光照制度、5-10Lx光照强度(1.5-3w/m2)为宜。

这样的光照时间与强度有利于肉鸡采食、弱光下还可减少应激、鸡可保持安静、减少啄癖。

最近研究,1小时光照随后2小时黑暗的间歇光照法(一昼夜总的光照8小时、黑暗16小时)可明显地增加经济效益。

据称,这种方法不仅可节省电费,还促进肉鸡采食,鸡生长快、腿脚结实。

4、温度可稍低做法:接雏33-35度,以后每天降低1度,2周龄后维持室温(20度)。

温度稍低可刺激肉鸡食欲。

5、减少残次(1)减少胸囊肿病胸囊肿病是指胸骨表皮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囊状组织病变。

它对肉鸡屠体等级下降有直接影响。

原因:Ca、P不足à软脚à卧伏à胸囊肿à垫料坚硬或潮湿à胸囊肿预防:a满足钙、磷的需要;b垫料保持干燥、松软;c网上饲养时,可用塑料网代替铁网。

d采取少量饲喂,减少卧伏时间(2)减少碰伤据调查,肉鸡屠体等级下降有50%左右是因碰伤所致的,其中80%的碰伤是在出场前后发生的。

因此,尽可能防止碰伤对于保证肉鸡的商品合格率显得十分重要。

措施:a抓鸡前移出饲槽、饮水器等用具;b最好在夜晚、微弱光线下抓鸡(减少骚动);c抓鸡、入笼、装车、卸车、放鸡的动作要轻巧、敏捷。

第四章 家禽的育种

第四章 家禽的育种

有的不一样,是决定性别的。公禽性染色体为ZZ型, 母禽为ZW,Z上含有基因,W上不含基因。
常染色体:除性染色体外,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染
色体。
伴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伴性遗传:公母遗传不一样的现象。
羽色自别雌雄
银白色羽S
金黄色羽s
ZsZs×ZSW(母) F1 ZSZs ZsW
二、引种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根据外貌选择优良鸡种
(一)雏鸡的选择
(二)育成期的选择
大约在18~20周龄时,育成鸡转群时要进 行一次选择,选留特征明显、体型结构良好、 身体健康的育成鸡,这时要淘汰那些体重严重 不足,有生理缺陷和有病的鸡。
(三)产蛋期高产鸡的选择
返回
(一)雏鸡的选择
蛋白品质:它是蛋的重要特征。浓蛋白高度是确定蛋
白品质的主要指标。蛋白品质一般用哈氏单位表示, 遗传力为0.10~0.70。 哈氏单位HU=100㏒(H-1.7W0.37+7.6) 式中H为蛋白高度(mm),W为蛋重, HU以85以上为优等,75~85为良好,60以上为合格。 品种对蛋白品质影响较大,一般褐壳蛋比白壳蛋的蛋白
4)屠体品质
它包括胸肌丰满度、胸部囊肿、肌肉纤维
的粗细和拉力、屠体化学成分及腹脂率等指标。
胸部肌肉丰满,屠体呈圆柱形,产肉量高。遗传力为
0.40。
肉用仔鸡出现胸部囊肿会降低鸡肉等级,价格便宜,
经济效益低。遗传力为0.20。
肌肉纤维的粗细和拉力,可以判断肉质的老嫩。好的
鸡肉要求香、鲜和嫩。
屠体化学成分主要指屠体的水含量、蛋白质含量、脂
肪含量、灰分含量。它与饲料转化率有较强的相关性, 而与采食量相关性较低。

肉仔鸡生产

肉仔鸡生产

(五)加强卫生管理,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加强卫生管理,
定期消毒,夏季每周一次,冬季半月一次;鸡舍周围也 定期消毒;饮水消毒,5mg/kg的漂白粉或0.1%的高锰酸 钾溶液,以杀死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胃肠道中的有害菌 类。防疫前后4~5天不能消毒。 根据所养鸡种的免疫状况和当地传染病流行特点,再结 合各种疫苗使用时间,编制防疫程序严格执行。除用疫 苗外还应定期投放预防疾病的药物。上市前1周停止用药 严格隔离,场内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外来人员谢绝参观, 饲养员不得互相串动,病死鸡及时处理。
(二)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温度
肉仔鸡所需的环境温度比同龄蛋用雏鸡高1°C左右,第1~2天为35~33°C, 以后每天降0.5°C,一般每周降2~3°C为宜。降温快,不适应;降温慢,对 羽毛生长不利。从第五周开始保持在20~24°C,有利于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 率。
湿度
高湿低温,易受凉感冒,病原菌易生长,易引发球虫,湿度过低,则雏鸡体 内水分随呼吸大量散发,影响卵黄吸收,引起大量饮水,易发生腹泻,导致 脚趾干瘪无光泽。 第一周湿度70%~75%,第二周65%,第三周55%~60%为宜。育雏前几天,舍 内温度高,相对湿度会偏低,应注意补充室内水分,可在地面和墙上喷水。 一周后鸡呼吸和排粪量增加,室内湿度会提高,应谨慎用水,加强通风,并 将过湿的垫料及时替换,控制室内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饲养密度大,劳动效率高
厚垫料平养条件下,每平方米12只左右。自动化每人每次可养 1.5~2.5万只,一年可达10万只。
屠宰率高,肉质嫩 腿部疾病较多,易发胸囊肿。
肉仔鸡早期肌肉生长较快,而骨骼组织相对发育较慢,加之体重 大、活动量少,使腿骨和胸骨表面长期受压,易出现腿部胸部疾 病。
厚垫料平养

肉用仔鸡的生产特点与生产技术

肉用仔鸡的生产特点与生产技术

(二)饲养周期短、周转快、单位设备生产率 高:8~9周可周转一批,每年可生产6批。 (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生产优质、 安全的肉食品是最终的目的,而肉鸡生产 周期短,许多添加剂和兽药必须提前1周 停止添加,而肉鸡5周龄前易发生ND、 IBD、球虫病、肉鸡腹水症等疾病。因此,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肉鸡自身抗病力、 抗应激能力是无公害肉鸡养殖的主要方向。 普遍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四)饲养密度大,劳动生产率高:快大型肉 鸡主要靠规模效益取胜,生产过程中基本 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一个直接饲养人 员可饲养1~2万只,年可出栏肉鸡5万~10 万只。 (五)易发生腿病、胸部囊肿、腹水症等:主 要原因是生长快、体重大、活动少、密度 高,笼养,易发生上述疾病,降低肉鸡品 质。平养应注意垫料厚度、硬度;笼养应 考虑塑料垫网的弹性,以及是否有坏损, 防止脚部、胸部皮肤划伤。此外,运输、 捉鸡也应特别注意。
四、肉鸡养殖技术
(一)、营养需要 1、要求:属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的饲料 日粮中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充足且比例平衡。
肉鸡饲养标准
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赖氨酸% 蛋氨酸% 精氨酸% 前期料 中期料 后期料 (0~21天) (22~37天) (38~上市) 23 20 18.5 1.20 1.01 0.94 0.47 0.44 0.38 1.28 1.20 0.96 13.0 13.4 13.4 0.9~0.95 0.85~0.90 0.80~0.85 0.45~0.47 0.42~0.45 0.40~0.43 0.30~0.45 0.30~0.45 0.30~0.45
代谢能 MJ/KG 钙% 有效磷% 食盐%
2、饲粮配合 (1)饲粮必须以含能量高而粗纤维低的谷物 为主,不宜配合较多的含能量低而粗纤维高 的糠麸类饲料。 (2)饲粮中应配给适量的动物性蛋白质料、 油饼类饲料、氨基酸添加剂。 (3)饲粮中应配给以贝壳、食盐等矿物质, 并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添加剂。

2.4肉鸡生产(课件)-《畜禽生产技术》同步教学(高教版)

2.4肉鸡生产(课件)-《畜禽生产技术》同步教学(高教版)

1.品种
肌纤维的粗细
优质鸡这两方面都明显优于肉仔鸡。
2.饲料
鱼粉、动物脂肪、色素、药物或添加剂
( 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
3.饲养期:地方鸡种14-16周,杂交肉鸡10周左右。 4.饲养方式
• 笼养的胸部症状或创伤更多
• 自由放牧>地面散养 >笼养
5.性别 • 母鸡接近性成熟时肉质最佳
(五)优质鸡的分类
快速型 中速型 优质型
上市日龄 49d
80~100d 90~120d
上市wt 1.3~1.5Kg 1.5~2.0Kg 1.1~1.5Kg
有色羽, 冠红而大, 通常未杂交,
特征
胫色黄、 毛色光亮, 以优良地方 青、黑。 典型“三黄” 鸡种为主
烹调方式 白切、炸烤 白切、烧烤
煲汤
(六)优质肉鸡的饲养管理
黄鸡:1~30d 31~61d 61~84d 85~100d
影响因素: 品种,营养条件,气候
2.饲养模式
1. 雏鸡共育、分户饲养。 2. 雏鸡放养、中鸡半开放饲养
✓让雏鸡白天在田野、果园采食各种小虫、青 草、草籽等,晚上回棚补饲谷物。
✓开始在天气暖和的晴天,每天放养2-4h,以 后逐日增加。
✓将庭院林地围起散养中鸡,添加配合饲料
翻肛法有5%的鉴别误,结合切趾标记进行淘汰
(1)育成期的控制饲养 限制饲喂 饲喂量:自由采食的75%~80% 开始限饲的周龄:因品种不同而异
土鸡生长速度较慢,一般从7WK开始 正确判定饲喂量
2.育成种鸡的饲养管理
(2)育成期的管理 • 减少饲养密度适当分群 •及时淘汰不合格鸡 •及时移入产蛋种鸡舍 •公鸡切距
地面平养时12-15只/m2 5、便于大规模生产,劳动效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肉用仔鸡生产技术第一节肉用仔鸡生产特点与生产技术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肉用仔鸡的生产特点和饲养管理技术。

我国肉鸡生产分:快大型肉用仔鸡:主要指现代快大型的白羽肉鸡。

代表品种有:爱拨益加肉鸡、爱维茵肉鸡等。

最早从美国兴起,随后向全世界发展、普及,是世界肉鸡养殖的主体,也是我国工厂化肉鸡养殖的主体。

优质肉鸡:其概念尚有争议,但基本概念是指肉的品质优良,具有当地居民所崇尚的口味、外观,如三黄鸡、麻羽黑鸡、乌骨鸡等。

优质肉鸡是我国肉鸡生产的一大特色。

我国香港、广东是最早发展优质肉鸡的地区,主要以黄羽肉鸡生产为主,并形成了完善的生产体系和鸡种类型。

如广东温氏家禽育种公司(介绍)。

四川优质肉鸡生产占较大比例,以仿土鸡(地方品种引入快大型肉鸡血缘)为主。

本节主要讲授快大型肉鸡的生产。

一、快大型肉鸡生产的特点生产目的:短时间内为消费者提供鸡肉,与饲养种鸡、商品蛋鸡有本质的区别。

其特点有:(一)、早期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

来源于肉种鸡父母代杂交,具有肉种鸡父母代的共同优点,其生长速度、饲料转换效率均有强大的杂交优势。

一般水平:7——8周龄2公斤,料肉比2:1;先进水平:37日龄2公斤,料肉比1。

65:1。

生产性能均匀、整齐,出栏时80%以上的鸡在平均体重±10%以内,对出栏率提高有利。

(二)、饲养周期短、周转快、单位设备生产率高8——9周可周转一批,每年可生产6批。

(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生产优质、安全的肉食品是最终的目的,而肉鸡生产周期短,许多添加剂和兽药必须提前1周停止添加,而肉鸡5周龄前易发生新城疫、法氏囊病、球虫病、肉鸡腹水症等疾病。

因此,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肉鸡自身抗病力、抗应激能力是无公害肉鸡养殖的主要方向。

除采取选择合理疫苗外,普遍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全进全出(阐述)。

(四)、饲养密度大,劳动生产率高快大型肉鸡主要靠规模效益取胜,生产过程中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一个直接饲养人员可饲养1——2万只,年可出栏肉鸡5万——10万只。

(五)、易发生腿病、胸部囊肿、腹水症等。

原因:生长快、体重大、活动少、密度高,笼养,易发生上述疾病。

平养应注意垫料厚度、硬度;笼养应考虑塑料垫网的弹性,以及是否有坏损,防止脚部、胸部皮肤划伤。

此外,运输、捉鸡也应特别注意。

二、肉用仔鸡的饲养方式、饲养规模与饲养制度(—)、饲养方式1、厚垫料地面平养2、塑料网上饲养3、立体笼养(二)饲养规模结合资金、场地、技术、饲料、市场条件确定。

大型鸡场,一栋鸡舍可饲养数千至数万只肉鸡。

专业户可养殖数百到数千只。

(三)、鸡群周转与隔离全进全出,杜绝疾病交叉感染。

三、肉用仔鸡生产前的准备(参见蛋鸡部分)四、肉鸡的养殖技术(一)、营养需要要求:属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的饲料,日粮中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充足且比例平衡。

肉鸡饲养标准(二)、饲粮配合1、饲粮必须以含能量高而粗纤维低的谷物为主,不宜配合较多的含能量低而粗纤维高的糠夫类饲料。

2、饲粮中应配给适量的动物性蛋白质料、油饼类饲料、氨基酸添加剂。

3、饲粮中应配给以贝壳、食盐等矿物质,并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添加剂。

(三)、饲喂1、先饮水后开食。

进雏后应立即饮水。

饮水后2——3小时进行开食(开食时间约为出壳后24——36小时)。

2、饲喂方式自由采食,不限量,每天加料4次;颗粒饲料;饲槽高度适宜(高出鸡背约2厘米);投料不超过饲槽深度的1/3。

3、保证充足的饮水通常吃1公斤饲料饮水2——3公斤。

采用饮水器饮水。

4、肉用仔鸡的生长和耗料标准(见资料)。

5、快大型肉用仔鸡饲喂的关键技术(1)、加强早期饲喂肉鸡前期生长受阻则以后很难补偿,这与蛋用型雏鸡有很大区别。

出壳后应早入舍、早开饮、早开食。

(2)、保证采食量保证足够的采食位置和采食时间;高温季节应采取降温措施;采用颗粒饲料;在饲料中添加香味剂。

二、管理1、温度:必须提供适宜的温度。

1日龄33——35℃,以后每周降低2——3℃,18——20℃时脱温。

温度监测的原则:看鸡施温。

2、湿度:相对湿度60——65%。

防止潮湿3、通风:排出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

在尽量不影响舍温的前提下,尽量多通风。

4、光照:两个特点:一是光照时间较长,目的是延长采食时间;二是光照强度小,弱光可降低鸡的兴奋性,使鸡保持安静。

(1)、1——2天,24小时/天;3天后——出栏,23小时/天;(2)、间隙光照法:开放式鸡舍:白天自然光照,从第二周开始晚上间断照明,即喂料时开灯,喂完后关灯。

全密闭式鸡舍:1——2小时光照+2——4小时黑暗2、光照强度:1——2周,2——3瓦/平方米,3周——出栏,0.75瓦/平方米第二节提高肉用仔鸡经济效益的措施与精品肉鸡生产要点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肉鸡生产中,提高肉用仔鸡商品率的措施与精品肉鸡生产要点。

一、提高肉仔鸡商品率的措施(一)、公母分群的饲养制度1、分群饲养的原因(1)、生长速度不同公鸡生长速度较母鸡快。

(2)、沉积脂肪能力不同母鸡更易沉积脂肪。

(3)、羽毛生长速度不同公鸡生长速度快,母鸡生长速度慢,表现出胸部囊肿的严重程度不同。

2、公母分群管理措施(1)、分期出售母鸡40日龄后体脂、腹脂蓄积程度程度较公鸡严重,饲料利用率下降。

母鸡应尽可能提早上市。

(2)、按公母调整日粮营养水平公鸡能更有效利用高蛋白饲料,中后期日粮中蛋白质可提高至21%、19%。

母鸡则不能利用高蛋白质日粮,中后期日粮中蛋白质可降至至19%、17.5%。

(3)、按公母鸡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公鸡羽毛生长速度慢,前期需要较高的温度,后期公鸡比母鸡怕热,温度宜梢低。

此外,公鸡体重大,更易发生胸部囊肿,应给予更松软的垫料。

(二)、影响肉鸡生产的几种非传染性疾病1、胸部囊肿是肉鸡胸部皮下发生的局部性炎症,肉鸡普遍发生。

它既不传染,也不影响生长,但影响屠体品质和等级。

预防措施:(1)、尽量使用干燥、松软的垫料,及时更换粘结、潮湿的垫料,保持垫料应有的厚度。

(2)、减少肉鸡卧地的时间。

肉鸡68——72%的时间处于卧伏状态,易造成肉鸡与垫料的接触与檫伤。

应采取少喂多餐的方法,使肉鸡站立吃食。

(3)、铁丝网平养、笼养,笼底应铺一层弹性塑料垫网。

2、腿部疾病引起腿部疾病的原因:遗传性腿病,如胫骨发育异常、脊椎滑脱症等;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关节炎、鸡脑脊髓炎、病毒性腱鞘炎;营养性疾病,如脱腱症、软骨病、维生素B2缺乏症等;管理性疾病,如风湿性腿病、外伤性腿病。

预防措施:(1)、完善防疫保健措施,杜绝感染性腿病;(2)、确保微量元素、维生素的合理供给,避免因缺乏钙磷而引起腿病;缺乏锰、锌、胆碱、尼克酸、叶酸、生物碱、维生素B6等引起的脱腱症;缺乏维生素B2引起的卷趾病。

(3)、加强管理,避免因垫料湿度过大、脱温过早、抓鸡不当而引起的脚病。

3、肉鸡腹水症预防措施:(1)、改善环境条件,特别是密度大的情况下,应给予充分通风换气;(2)、适当降低前期料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水平;(3)、防止饲料中因缺乏硒、维生素E(缺乏发生渗出性素质);(4)、饲料中呋喃唑酮药不宜长期使用;(5)、发现轻度腹水症时,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用量为005%,或8——18日龄只喂给正常饲料量的80%。

4、肉鸡猝死症表现:增重快、体重大、外观健康的鸡突然狂叫,仰卧倒地死亡。

剖解:肥肿、心脏扩大、胆囊缩小。

病因不详。

建议:饲料中适当加喂多维;加强通风换气;防止密度过大;避免突然的应激。

(三)、商品肉鸡的免疫程序1、程序一2、程序二二、精品肉鸡的生产要点概念:指具有中国地方品种鸡的特色,其口味、口感、滋味上乘,羽色、肤色各异,以地方鸡血缘为主,适合中国传统加工工艺,受消费者欢迎的鸡。

(一)、鸡种的选择1、快速型:50——60日龄即可上市。

现代快大型肉鸡血缘比重大,生长性能、生产效率高,但肉质、肉味、羽色方面梢差。

2、中速型:仿优质肉鸡、仿土鸡。

外观、羽色、肉味较好,但生长速度中等,价格适中。

80——100日龄上市。

3、优质型:也称土鸡配套,即未与快速型肉鸡杂交,完全在地方鸡种基础上配套生产。

成本高,但肉质优良。

90—120日龄上市。

(二)、选择适宜的育肥期通常16—17周龄上市,体重达到1.3——1.5公斤。

(三)、选择适宜的营养水平以地方品种肉用鸡的饲养标准制作和选用饲料。

94页表4-8。

(四)、利用杂种优势(五)、注意药物残留(六)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1、实行笼养。

育雏结束后上笼饲养。

2、采用特殊饲料原料花生饼可提高肉鸡鸡味;育肥期添加加丽红、加丽黄可使“三黄”特征更加明显。

3、育肥期尽量降低光照强度。

详细说明肉用仔鸡饲养防疫程一、雏鸡出壳后→硫酸链霉素喷雾,每毫升水含2000单位。

净化鸡白痢,霉形体。

二、初饮→在开食前1-2小时即可初饮。

有助于补充水分,防脱水,增食欲,促进卵黄吸收。

饮水温度在20℃左右,但必须是开水。

在饮水中加入多健壮,连用一天。

三、开食→开食时间在出壳后12-24小时为宜。

有助于卵黄吸收和胎粪的排出,促进早期生长,提高胃肠道的免疫力。

开食料采用粗玉米粉或碎米。

经煮膨胀后掺入鸡蛋黄,再蒸一下或在锅内炒一下,不粘为宜。

蛋黄100羽雏鸡一个,并加入鱼肝油滴剂0.5毫升。

第二天换成全价小鸡料,并加入鱼肝油滴剂0.5ml,每100羽一天量,连用5天。

四、新城疫疫苗→7日龄使用鸡新城疫弱毒活苗、灭活苗。

新支H120或Ⅱ系,按2倍量,生理盐水稀释,鼻、眼各一滴。

提高呼吸道粘膜及眼后哈氏腺的免疫功能。

7天后产生免疫效应。

同时肌肉注射新城疫油乳剂,每羽肌肉注射0.2ml15天后产生免疫效应。

可保持到出栏。

注:如果在使用疫苗后出现咳嗽,甩头,伸颈等呼吸道症状。

【处方】:“呼舒坦”混饮。

本品100g兑水200斤,集中用药,一天一次,在2—3小时内用完,连用5天。

“鸡慢呼散”按百分之0.5到百分之1的比例拌料(即本品500g拌料100—200斤饲料)连用5天。

五、法氏囊活疫苗→14日龄使用法氏囊弱毒活苗,预防法氏囊病发生。

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活苗,按1.5倍量饮水,确保在2小时内饮完。

疫苗量过大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

免疫后经1-2小时再正常供水。

7天后产生免疫力。

六、新城疫活疫苗→对新城疫流行严重的地区,首免无注射鸡新城疫油苗及法氏囊疫苗使用失败的鸡群在21日龄时使用新支52或新城疫Ⅳ系弱毒活苗。

按3倍量饮水,确保在2小时内饮完。

肉用仔鸡的防疫采取“全过全出”的饲养管理,切断循环感染。

鸡场不准外来人员进入,尽可能消灭老鼠。

死鸡应及时运走或焚烧。

饲养人员应穿工作服、帽、靴,出场脱下。

鸡舍门前应设消毒池,常换消毒液。

根据情况,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肉用仔鸡在孵化场应接种马立克氏疫苗,在5至7日龄和18至21日龄作两次鸡新城疫免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