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组研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宏基因组学是研究在宏观层次上的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遗传信息的学科,主要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研究微生物的基因组组成和功能。

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宏基因组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宏基因组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宏基因组学技术宏基因组学利用的主要技术是高通量测序技术,也称为下一代测序技术。

这种技术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速度,降低了测序成本,让宏基因组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生物信息学方法也是宏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包括序列拼接、物种注释和功能分析等。

二、微生物生态系统中宏基因组学的应用微生物与生态系统密不可分,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生态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既可以用来研究单一微生物,也可以用来研究整个微生物群落。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

1.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宏基因组学可以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序列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从而研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比如,通过对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学研究,可以发现与某些皮肤疾病相关的细菌数量增加,从而为病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2. 微生物群落功能的研究除了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宏基因组学也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功能。

比如,可以通过宏基因组学的方法来研究某一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通路和代谢产物的组成,从而解析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生态角色,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3. 微生物对环境的响应宏基因组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比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宏基因组学的方法可以研究微生物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从而为环境保护和生态调控提供依据。

三、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挑战尽管宏基因组学已经成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宏基因组学目前还存在数据分析的难题,包括序列拼接、注释、代谢路径预测等。

宏基因组分析技术及其在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分析技术及其在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分析技术及其在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宏基因组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主要用于研究微生物群落的遗传信息。

与传统的小基因组学不同,宏基因组学更注重群体层面的分析,而非单个生物体。

该技术在发现新菌种和理解微生物群落功能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宏基因组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先从环境样品中提取DNA,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将DNA进行测序,最后通过基因组装和注释等步骤进行分析。

与小基因组学相比,宏基因组学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更大,分析过程也更复杂。

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发现新菌种。

由于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极其复杂,相当一部分细菌无法通过传统的培养方法获得。

但是,这些细菌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宏基因组学可以通过对环境样品进行测序分析,发现新的细菌种类,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

其次,宏基因组学能够揭示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与互作关系。

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种类繁多,宏基因组学可以通过测序分析来研究它们各自的代谢通路、生长模式、对环境的响应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了解它们在群体中的功能互补和协同作用。

例如,我们可以研究在某个水体中,肠杆菌和水藻之间的互作关系,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作用。

这对环境保护和微生物生态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宏基因组学还可以被用于研究宏生物与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与宏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且宏生物的健康状况与微生物群落的正常与否呈现高度的相关性。

例如,在研究人类肠道菌群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了解它们对宿主的身体机能有何作用,这样就可以预防腹泻等肠道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宏基因组学的分析技术为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对拓宽我们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和揭示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互作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未来,我们相信宏基因组学的应用将会在环境科学、医学和农业等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入研究。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引言: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宏基因组学作为一项前沿的研究技术,已经在环境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分析环境样品中的大量DNA序列,宏基因组学可以对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介绍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一、宏基因组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宏基因组学可以通过测序环境样品中的16S或18S rRNA基因,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组成。

通过比较不同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差异,我们可以了解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分布情况,进而研究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这对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宏基因组学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微生物参与的角色和作用。

通过分析微生物编码的功能基因,我们可以了解微生物的代谢途径、能量来源以及元素循环过程。

例如,通过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可以了解土壤中的氮、磷循环过程及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3. 污染物降解的研究宏基因组学可以通过研究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和基因组编码的降解功能基因,揭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机制和潜力。

通过分析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可以筛选出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并发现新型的降解基因。

这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1. 技术进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宏基因组学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如Illumina HiSeq和PacBio等,使得大规模宏基因组研究成为可能。

同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的发展也为宏基因组学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支持。

2. 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宏基因组学不仅可以分析微生物的基因组,还可以结合其他组学数据,如宏转录组学和宏蛋白质组学等,全面了解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2024年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范文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宏基因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为环境工程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文将详细介绍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二、宏基因组学概述宏基因组学是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群体基因组的一门科学。

它通过分析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代谢途径,为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作用提供了有力工具。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三、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1. 污水处理宏基因组学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广泛。

通过分析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了解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途径和机制。

同时,宏基因组学还可以为污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 土壤修复宏基因组学在土壤修复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了解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和转化途径。

同时,宏基因组学还可以为土壤修复提供有效的生物修复策略,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

3. 气候变化与碳排放宏基因组学在研究气候变化与碳排放方面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微生物群落对碳排放的贡献,可以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减缓气候变化提供新的思路。

四、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改进,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高通量测序技术提高了测序速度和准确性,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另一方面,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改进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手段。

五、未来展望未来,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首先,随着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相互作用。

其次,宏基因组学将与其他领域的技术和方法相结合,如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为环境工程领域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临床宏基因组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临床宏基因组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临床宏基因组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不断发展,宏基因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宏基因组学是对一个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体、它们所携带的基因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学科。

日益壮大的宏基因组学为医学领域的临床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成为了未来医学诊断和治疗的热门研究方向。

一、宏基因组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宏基因组医学最广泛的应用是在疾病的诊断方面。

疾病不仅仅是某个特定基因的失调,而是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此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宏基因组医学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同时分析大量的基因组信息,能够更全面、更快速地识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1.微生物组宏基因组医学可以通过对微生物组的测序分析病原菌、病毒等微生物对宿主的影响。

例如,肠道微生物组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癌症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另外,肺部微生物组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有关联。

2.基因组宏基因组技术可以对某些疾病的基因组进行检测。

例如,在肠胃疾病领域,宏基因组技术已经可用于检测肠道微生物对患者肠部基因组的影响,为个体化肠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3.代谢水平宏基因组医学可以通过代谢谱分析等手段对人体代谢物进行全面测量,进而预测患者在特定环境下的疾病风险,同时也可以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

二、宏基因组医学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宏基因组技术还可以用于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增强药物疗效及降低药物副作用等方面。

1.个性化用药宏基因组技术可以根据病患基因组等信息来设计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减少对病患的不良影响和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例如,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为针对个体化情况对癌细胞进行攻击,这需要大量的宏基因组分析来确定药物与癌细胞之间的互动关系。

2.药物疗效的预测宏基因组技术可以预判药物对病患的作用及副作用。

例如,在巨噬细胞活性综合征中,宏基因组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使用哪种抗炎药物会更加有效,减少患者对药物的耐药性。

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在生物学领域,宏基因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为我们揭示了大量未知的生物世界奥秘。

本文将通过介绍宏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其局限性,带领大家全面了解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是一门研究存在于生物群落中的基因及其多样性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微生物群落中隐藏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随着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宏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尤其是近几年,宏基因组学研究在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病原菌感染机制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发展趋势表明,宏基因组学将进一步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为人类解决一系列生态和健康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在宏基因组学研究中,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实验设计需要考虑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文库构建等环节;数据分析则需借助一系列生物信息学技术和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挖掘和精准解析;模型构建则需要以数据为基础,构建能准确描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数学模型。

宏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例如,通过研究海洋微生物群落,科学家发现了许多新的微生物种类和基因,揭示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同时,宏基因组学研究还在病原菌感染、生物医药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为解决一些重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生物世界多样性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生物资源。

然而,尽管宏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采样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另外,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技术难点,如噪声数据的处理、稀有物种的检测等。

此外,宏基因组学研究还面临着理论和方法上的挑战,例如如何构建更为精准的微生物群落模型,如何将宏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等等。

总之,宏基因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生物学分支,为我们揭示了大量未知的生物世界奥秘。

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宏基因组学的出现为微生物生态研究带来了革命性变革。

传统的微生物学研究主要依靠培养和鉴定单一的菌株,再研究其生理和代谢特性。

但是,只能培养约1%的微生物,也就是所谓的“可培养菌”,而大部分细菌不能被培养出来。

这就导致了许多未知微生物的存在和不得不丢弃的生物信息。

那么,宏基因组学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一、宏基因组学概述宏基因组学是从微生物的体内或环境样本中采集DNA,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来解析微生物群落中所有的代谢基因和特征基因的学科。

它利用一系列的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微生物群落中所有生态位上物种的基因组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以研究它们的生态功能、群落组成及其演变。

相比于其他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宏基因组学拥有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微生物信息,尤其是那些无法被培养的物种。

二、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1. 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分析宏基因组学技术能够直接获取微生物群落中所有的DNA序列,包括每个单个物种或群落中的所有物种的所有基因序列。

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微生物群落中基因序列的不同,来揭示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特征。

如此一来,可以研究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甚至深入了解之前未知的种类和量。

2. 微生物生态功能的揭示宏基因组学不仅能够检测单个微生物基因组特征,也可通过检测基因组编码的任意功能微生物去解析生态位中的生态功能。

这意味着可以通过未知群落中的基因分布,推测不同菌群的代谢途径及其他生态功能模式等,研究微生物族群的结构和演变,并且预测这些生态功能会如何响应不同的环境压力。

3. 微生物入侵的监测预测对于已知的微生物物种,通过DNA测序比对非常准确快捷地判断其是否存在于一个特定环境样本中。

借助群落组成和结构分析,可以预测未知样本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种类的存在和过渡时间等重要参数,从而更好地了解和预测未知样本中微生物的入侵和变化趋势。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摘要:宏基因组学是一门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环境样品中全部生物基因组的新兴学科。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生物过程。

本文对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引言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宏基因组学逐渐成为研究环境样品中全部生物基因组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比于传统的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宏基因组学具有检测范围广、分析效率高、数据解读全面等优势。

因此,它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2.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样品中的应用宏基因组学主要通过对环境样品中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来研究样品中全部生物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宏基因组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丰度、分布及其相互作用。

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可以揭示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和功能特征,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2 环境中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宏基因组学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环境中的功能基因组,即与特定生物过程或功能相关的基因组。

通过对环境样品中的宏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可以了解环境中某些特定功能基因的丰度、分布和活性,从而推测环境中相应生物过程的发生情况。

2.3 环境中的新物种发现与鉴定宏基因组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环境中新的微生物物种,还可以帮助我们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

通过对环境样品中的宏基因组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可以识别和描述新物种的基因组特征,进而进行分类和命名。

3.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应用方法的改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宏基因组学的应用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宏基因组研究; 不可培养微生物; 生态学; 新基因资源 中图分类号: X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6504(2007)12- 0100- 04
传统培养方法筛选和开发天然活性物质, 通常包 括微生物分离、大量培养、培养物收获、目标物质抽提、 目标物质鉴定、目标物质开发利用等步骤。研究发现利 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不能真实地揭示微生物多样性。 一般环境中可培养的微生物仅为少数, 而98% ̄99.8% 的 微 生 物 无 法 采 用 传 统 的 方 法 进 行 分 离 培 养[1]。而 实 际 上未培养( uncultured) 或非培养( non- culturable) 的微 生物才是环境微生物的 主 体[2], 众 多 的 生 物 学 家 和 化 学家都认为它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种群。
DNA 片 段 的 大 小 一 直 是 文 库 构 建 的 关 键 问 题 。 通常, 小片段 DNA( <10bp) 插 入 到 质 粒 或 λ载 体 中 , 在宿主 E.coli 中克隆表达; 大片段 DNA 插入到柯斯质 粒( cosmid) 或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 中, 也在宿主 E. coli 中克隆表达[15]。近来研究表明, Bacillus 或 Strep- tomkyces 作为宿主菌体, 也可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15]。 2.3 目的基因的筛选
第 30 卷 第 12 期 2007 年 12 月
宏基因组研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艾芳芳, 杨桦, 曲媛媛 *, 周集体, 李昂, 关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苟敏
(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 大连 116024)
摘 要: 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损失了近乎 99%的微生物资源, 而宏基因组研究能够直接从环境中提取全部微表达蛋白, 该研究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微生物的序列空间。文章简要概 述 了 宏 基 因 组 研 究 的 产 生 、原 理 及 其 在 生 态 学 方 面 的 发 展 和 对 新 基 因 资 源 的 开 发 和 利 用 。
对于功能分析而言, 首先需要获得目的克隆, 然后 通过序列和生化分析对其进行表征。这种方法能够快 速鉴定出全新且有开发潜力的活性物质, 可用于医药、 农业或工业等行业。由于该方法的检出率较低, 工作量 较大, 并且受到检测手段的限制, 所以常常要借助于高 通量筛选( HTS) [20]。有些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方法来提高 检出率, 如将载体改进成“梭形载体”( shuttle vector) [11]。
中率。Don Cowan提取 DNA 片段、操纵子的克隆是行之有效的[7-10], 同时, 证明 辅助培养的方法对目的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大[11]。
DNA 的 提 取 是 宏 基 因 组 文 库 构 建 的 关 键 步 骤 。 提取步骤通常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既要尽可能的提取 样品基因组, 又要保持片断的完整和纯度[6]。目前, 所 研发的 DNA 提取方法有两种: 细胞提取法和直接裂 解法。直接裂解法还包括物理法, 如冻融法、超声法、 玻璃珠击打法、液氮碾磨法等; 化学法, 常用化学试剂 有表面活性剂、盐类、有机溶剂等; 酶法。不同提取方 法的差别在于细胞破壁的方式和宏基因组快照测序方法相 结合也可以将微生物与其在环境中的代谢过程相联 系。Schmeisser C 等在对饮用水系统进行研究时, 对 650 个 16S rDNA 克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有 81 种不 同种类的克隆, 其中 86%属于变形细菌。基因组快照 测序探测到 1026 种克隆假拟蛋白的基因, 其中一些 与现今已知的微生物蛋白十分相似[24]。
宏基因组研究是新药物开发的手段之一。其中一 个方面是对共生菌的研究, 共生菌是自然界中重要的 药物, 也是纯培养难以获得的。为了在宏基因组中获 得特殊功能和罕见 I 型聚酮化合酶, PCR 技术已在甲 虫和海绵微生物共生体中分别发现了 3 和 60 个罕见 I 型聚酮化合酶的阳性克隆, 而且发现其在单一宿主 中是可生存的。这意味着对聚酮化合酶的了解越来越 深入, 并且可能合成新型抗肿瘤药物[29]。
3 宏基因组研究在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基 于 16S rDNA 的 研 究 方 法 大 大 促 进 了 微 生 物
生态学的发展。通过对环境样品 16S rDNA 基因片段 进行 PCR 扩增, 并结合克隆和测序已获得大量的微 生物信息。此方法可用于对微生物进行分类。20 世纪 60 年代, Woese 在测定了原核生物 16S rRNA 和真核 生物的 18S rRNA 的寡聚核苷酸顺序谱的基础上, 从 序列差异计算出它们之间的进化距离, 绘制出系统发 育树( universal phylogenetic tree) 。Woese 的系统发育
4 宏基因组研究有助于新基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1 新药物的发现 自从 Fleming 发现微生物产生青霉素以来, 微生
物就成为抗生素和其他途径的有效方法。将 I 型聚酮化合酶引入 E.coli 和 S.l 个阳性克隆。序列分 析发现这些克隆中包含与已知 I 型聚酮化合酶的相似 度很高的新 I 型聚酮化合酶。I 型聚酮化合酶由三个 酮肟结构域组成, 对酮肟结构域 Ketosynthase( KS) 的 研究表明, 酮肟结构域可能决定微生物的来源, 酮肟 结构域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生物合成的产物。将克隆的 酮肟结构域与由 23 个已知酮肟结构域的系统发生树 比较, 有可能发现包含新 I 型聚酮化合物生物合成途 径的克隆。
2 宏基因组研究的原理
宏基因组研究分为 3 1 所示。 2.1 宏基因组的提取
在宏基因组筛选过程中, 目的基因是整个核苷酸 中的一小部分, 因此样品前期的富集能够提高筛选命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0608011) 作者简介: 艾芳芳( 1982- ) , 女,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 事 环 境 污 染 治 理 技 术 的 开 发 与 研 究 ,( 电 话) 0411- 81189060 ( 电 子 信 箱) qyy007@126. com; * 通讯作者: 讲师, 硕士生导师,( 电子信箱) qyy007@126.com。
宏基因组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其研究目的 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 期望了解更多微生物体系的 功能, 宏基因组研究是研究非培养微生物体系功能和 生物多样性之间联系的唯一手段; 第二, 宏基因组的 研 究 有 助 于 新 药 物 、新 型 生 物 催 化 剂 和 其 他 有 价 值 的 活性物质的开发和利用, 如图 2 所示。以下针对宏基 因组研究在生态学方面的发展及对新基因资源的开 发和利用作以介绍。
目的基因的筛选方法包括序列分析和功能分析
·100·
宏基因组研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艾芳芳, 等
两种。序列分析适用于小片段 DNA 的基因筛选; 而功能分析通常用于大片段 于重组基因在外源宿主中的表 达。因为所使用的寡聚核苷酸引物是直接通过 DNA 序列中的保守区域设计的, 反映了氨基酸序列的保守 性, 可获得未知序列的目的基因。迄今, 研究者运用序 列 分 析 筛 选 已 经 发 现 了 几 种 新 的 酶 , 木 聚 糖 酶[17]、聚 酮 化 合 酶[18]和 几 种 与 生 物 工 业 相 关 的 酶[19]。 一 般 情 况 下, 空间序列是自然存在的, 因此采用正确的方法可 以进行序列分析。该方法对 DNA 量的要求不高[15], 筛 选到新活性物质的可能性较大。序列分析的另一个手 段是对宏基因组克隆测序, 无论是全部或随机测序都 是发现新基因的有效手段[20]。
1 宏基因组研究的诞生
研究者为了获得完整的基因表达产物, 提出了直 接 从 环 境 样 品 中 提 取 生 物 DNA 的 研 究 思 路 , 早 在 1978 年, Torsvik 等[3]提出宏基因组研究。1991 年, Pace 等[4]将这种方法称为 Collective Genomes。直到 1998 年 , ARIAD Pharmaceuticals 公 司 的 科 学 家 Handels- man 等[5]才首次提出宏基因组( Metagenome) 的概念。 宏基因组是特定环境全部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 起初 是用来定义土壤细菌总 DNA, 揭示土壤细菌宏基因 组 的 特 点 并 从 中 发 现 新 药 物 的 。 而 基 因 组 文 库( li- brary) 是指在规定的概率水平上包含特定 DNA 片段 的重组子集合, 每一个重组子携带一个 DNA 片段。
当今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将微 生 物 与 其 所 在 环 境 中 的 代 谢 过 程 相 联 系 。 应 用 16S rDNA 作 为 系 统 发 生 锚 去 鉴 定 属 于 某 种 微 生 物 的 克 隆, 然后对基因进行测序, 从而获得微生物的生理学 信息。在研究早期, 科学家利用宏基因组研究探索海 洋中非培养的以浮游生物为环境样品 DNA 测序均发现了古菌螺旋状 RNA 和 谷氨酸半醛转氨酶, 并且首次揭示了基因组织形态, 这些信息都显示了非培养系统的生物潜能[22]。借助同 样的方法, Béjà等人发现了 γ变形细菌视紫质克隆的 开放阅读框, γ变形细菌是海洋表面水域中分布最广 泛的细菌之一, 并首次指出 γ变形细菌具有一种新的 光养作用途径。该变形视紫质基因广泛存在于海洋微 生物中, 由此可推测该光养作用是一种全球性的海洋 微 生 物 途 径[23]。
随着微生物治理的深入发展, 研究者们越来越趋
·101·
第 30 卷 第 12 期 2007 年 12 月
向于应用菌群对废水进行生物治理。而宏基因组研究 为 菌 群 的 组 成 、动 态 变 化 以 及 主 要 功 能 群 种 的 确 定 提 供了手段与方法[26- 27]。宏基因组在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例如, 如何鉴定携带特定基 因的克隆。一种经典的直接满足宏基因研究需求的微 生物生态学技术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 [28]。
树, 将地 球 上 所 有 细 胞 生 命 分 为 三 个 域( domain) : 细 菌( bacteria) 、古 菌( archaea) 和 真 核 生 物( eukarya) [21]。 应用传统的培养技术对土壤进行分析, 发现它的生物 多样性较低, 但是运用 16S rDNA 方法分析发现土壤 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资源之一。可见传统的 培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多样性的开发, 而 宏基因组研究却显示出了强大的功能, 有着广阔的应 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