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类书籍读后感

艺术类书籍读后感《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关于艺术史的经典著作,作者是欧内斯特·加罗。
这本书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深受读者的喜爱。
它不仅讲述了艺术的发展历程,还剖析了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也对艺术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在《艺术的故事》中,作者将艺术史分为不同的时期,从史前艺术到当代艺术,逐一进行了介绍。
通过对每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分析,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艺术的发展轨迹和变迁。
同时,作者还结合了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深入剖析了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这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表面的艺术形式,而是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在阅读《艺术的故事》时,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无论是古代的壁画、雕塑,还是现代的绘画、雕刻,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艺术家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正是这种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我对艺术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也让我更加欣赏和尊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此外,通过《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我还对艺术的审美标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而这种差异正是艺术发展的动力之一。
艺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和发展。
因此,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应该摒弃成见,尊重不同的审美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的魅力。
总的来说,《艺术的故事》是一本极具价值的艺术史读物,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艺术史的知识,也对艺术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用心地去欣赏和理解艺术,也会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
《艺术的故事》 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的故事》是一本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启蒙读物。
本书以独特的叙事风格,生动地讲述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及其历史背景,涵盖了美术、建筑、雕塑、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表现。
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精彩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方式。
这个时期的艺术中,人们主要将艺术作品视作一种神圣的象征,表达着人们崇高的信仰与愿望。
作者通过描写墨西哥马雅文明中的各种雕塑作品,生动地展现了这个时期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本书第二部分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为背景,介绍了文艺复兴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这部分描述了文艺复兴艺术家勇于创新,推崇人文主义的理念,提倡表现人性和自然主义的方法。
其中讲述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这样的艺术家在艺术中蕴含的科学思想,让人叹为观止。
本书第三部分则介绍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从印象派到当代艺术,让人们看到了不断变化的艺术界。
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大胆创新,拥抱现代生活和技术的变革。
艺术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被深入地阐明了。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艺术的发展历程,更能深入地了解到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我通过本书更深入地了解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创作和思想特征,以及现代艺术发展的脉络。
在阅读《艺术的故事》时,我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踏遍全球,领略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之美。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对艺术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艺术历史读物。
作者生动的叙述风格、深入的艺术分析,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不断拓展自身的视野和认知。
我相信,在这份阅读感受中,每个读者都能找到连接自身与艺术之间的道路。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艺术的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篇1《艺术的故事》内容概要:《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
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艺术的故事》读后感,来自卓越亚马逊网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好啊!的确不愧是全球三大艺术史之一埃要是我没有把书捧在手上读之前,我是的确觉得这本书贵的。
事实上,之所以冒险买下来了,原因有:1、全世界公认的好版本一定有它的道理;2、是行家的用心翻译:20年、10年之前分别出版过不同的2版,第一次491页,第二次688页,翻译者至少用心翻译过2次。
现在再时隔10年重新出版,最起码也可以做些很好的翻译订正;3、有限的几个购买者的豆瓣网上评论是一致的:好书!说到法文原版书,我是连个字母也不认识,当然只有买个国内的翻译版了。
但说实话,在还没有上手看过前,买这本如此贵的书还是有点冒险,但肯定不是价格原因:首先,看内容,1999年三联版和现在的一样;不同的是,以前是定价228元/精装,现在是280元/平装——去掉精、平之比较,简单的价格比是280/228=122.8%,绝对增长了22.8%,10年时间,按照年复利增长率1.9%计算的。
其次,孔夫子网站曾经有人N年前一直挂300元求购新16版三联版而不得。
当然,更加直观的是简单地看印张价格:43个印张的价格,卓越给出网购190.4元——4.43元/印张(含彩印),大家可以和自己手头同期引进艺术类书籍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所以可以简单得出的结论是:光是简单地看印张价格,至少没有吃很大的亏埃但买书不是只看印张价格的,关键是内容。
《艺术的故事》 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的故事》是一本以讲述欧洲艺术史为主的书籍,它由恩丹·霍尔曼撰写,被许多人誉为是最值得阅读的艺术史书籍之一。
这本书内容丰富,作者语言流畅,能够让人深入理解欧洲艺术的发展历史,感受到艺术所传递的深层含义。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欧洲艺术的复杂性。
在这本书中,霍尔曼从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后印象派艺术等多个方面深入阐述,每一章节都有深刻的见解和精彩的故事。
他不仅仅让我们了解艺术,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丰富的欧洲文化历史。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巴洛克艺术。
霍尔曼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巴洛克艺术是如何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转向到了后来的“感性”的。
他描述了虚无主义运动的后期,巴洛克艺术是如何从黑暗之中拯救惊醒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激烈追求和热情。
霍尔曼的文字意境非常美丽,他通过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
此外,霍尔曼的阐述不仅仅停留在艺术表面上,他还深入去了解艺术所传递的信息和文化背景。
在他的笔下,艺术不再仅仅是艺术品本身,艺术家的人生和行动还有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些都成为了读者对于艺术的深层理解。
霍尔曼在书中运用了很多的历史事实和名人名言,让人读起来无比有趣。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本书的美妙之处不仅在于它所描述的艺术史,还在于它所传递的哲学思维以及艺术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这本书结合了文化、历史和文学背景,使得各个领域的人们都能够深入理解艺术的精髓和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总之,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我相信它会对于所有对于艺术、文化、历史和哲学感兴趣的人们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阅读这本书,可以让你看到艺术这一领域中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人类当中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热爱艺术的人们,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灵感,扩宽自己的视野。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一部跨越千年的艺术之旅
《艺术的故事》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艺术史著作,作者E.H.贡布里希爵士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部跨越千年的艺术发展历程。
这本书不仅涵盖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20世纪前半叶的试验艺术,还涉及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个艺术领域,让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艺术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
贡布里希爵士以简明的语言,阐述了艺术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他也通过对比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的特点,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此外,《艺术的故事》还让我对艺术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书中,我看到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如古埃及的壁画、希腊的雕塑、中世纪的教堂建筑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的才华和创造力,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除了艺术作品的欣赏,这本书还让我对艺术史的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贡布里希爵士在书中不仅介绍了艺术史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还通过实例分析,让我们了解了如何运用艺术史的研究方法来解读艺术作品和历史背景。
总的来说,《艺术的故事》是一部值得一读的艺术史著作。
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千年来的艺术珍品,也让我们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任何一个对艺术感兴趣的人来说,都将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
《艺术的故事》 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在西方人的生活中,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都占据着重要的
位置。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艺术不仅仅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
表达情感、展现思想的重要手段。
《艺术的故事》是一部探讨艺术历
史的巨著,在读书的过程中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艺术的魅力和深远
影响。
首先,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的艺术发展演变历程,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史实和文化背景的介绍,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
不同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
这也为我们认识艺术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
野和更加丰富的信息。
其次,在这部书中,作者对于艺术作品的评论和解析也是非常深入的。
他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每幅画作、每首音乐、每个雕塑背后的意
义和思想,使我们更加理解艺术家们的灵感和创作动机。
同时,这些
评论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和借
鉴艺术家们的思想和作品所表达的内涵。
最后,这本书的价值不止于一本介绍艺术历史和艺术评论的工具书。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艺术对于我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艺术
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可以更加
积极地面对生活、克服难关。
总的来说,《艺术的故事》是一部值得推荐给所有对于艺术有兴趣
的人们的好书。
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了古今艺术的变迁,而且鼓励我
们在日常生活中去探索、欣赏和借鉴艺术作品。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艺术的乐趣。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第一篇: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被一本书一下拉近了和艺术的距离拿着书的时候一惊,比我想象中厚很多。
这个本书,能让我们细细的品味世界艺术的发展以及作品所给我们带来的故事。
虽然这本书是西方人写的,亚洲部分略少,不过,至少贡布里希的作品还是非常的有价值的,让我进入已艺术的世界,一起品味艺术的故事。
该书被誉为“艺术史中的圣经”,算是一部经典著作了。
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看过才能理解这本书“是艺术史中的圣经”地位的由来。
喜欢贡布里希的叙事方式..比教科书来的有趣多了。
把它放在床头每晚多两页就像小时候大人给你讲故事一样。
这本书不同于我曾学习的什么“十二五”高等教育计划用书,那完全是一本由枯燥的历史堆砌起来的书,读起来难免觉得口燥舌干,而且唯物史观立场鲜明,对于一些艺术品的评价也是基于民族精神,历史意义等层面,这种看待艺术的方式正是贡布里希所厌恶的,但是相信教材毕竟是教材,他要考虑到“标准答案”的拟定。
读完《艺术的故事》前言已经有“三观全毁”的惊艳感受了,才知道面对一件艺术品我们应该去寻找什么,感受什么,应该摒弃什么,或许你能从一副画中看到另一个世界,但这个世界也许只存在于自己一个人的心里。
本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这里的图片中很多我看过真迹,而且那些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在现场看因为角度的问题很难能完整的欣赏,而书中的图是完整的,值得我们去拜读。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至少有一个收获,就是即便是个非艺术生,也可以在任何场合与任何人公开谈艺术了。
在大学期间读了这本书,感对觉眼界和思想有一定的开阔程度,当可以购买时,就毫不犹得买了一本,也算完成自己的心愿。
按历史时间来讲述所有你能想到的有关艺术的故事,雕刻、绘画、建筑等等,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每天都读,一辈子都可以拿来翻翻,里面对艺术的观点客观而且很有深度。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读完《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美好。
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让我感悟到艺术的魅力所在。
书中第一章介绍了早期艺术,带我回到了史前时代。
通过描绘原始人类的壁画和雕塑,我感受到了最初的艺术表达是多么简单而又朴素。
这些艺术品或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赞美,或记录了他们的祭祀仪式,让我深刻认识到艺术的起源与生活息息相关。
接着,书中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
希腊的神话故事成为了他们灵感的源泉,艺术作品中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人体的崇拜。
我对古希腊的雕塑,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对称而完美的身体比例让我感到震撼不已。
而古罗马的建筑作品,如斯巴达克大剧院,展示了他们的工程智慧和对艺术的雕琢。
随后,书中介绍了中世纪的艺术。
基督教的兴起使得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宗教题材成为了主题。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哥特式建筑,高耸的教堂、精美的飞扶壁和彩色玻璃窗,展示了中世纪人们的信仰与创造力。
这种艺术形式以其壮观和庄严使我感到肃然起敬。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书中详细介绍了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伟大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杰作填充着我对艺术的想象力。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充满了细腻的色彩和逼真的细节,这种精湛的技艺让我肃然起敬。
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展示了对动感和戏剧效果的追求。
巴洛克艺术作品如巴洛克式的建筑和巴洛克风格的绘画,充满了奢华和浓烈的情感。
这种艺术风格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世界观,引发了我对巴洛克艺术的深思。
书中还介绍了更多的艺术形式,如19世纪的印象派、20世纪的现代主义等。
这些艺术形式都是在时代的背景下诞生的,每一种形式都带有独特的风格和思想。
通过这些艺术形式的学习,我对艺术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阅读《艺术的故事》,我不仅了解了艺术的演变和发展,也感受到了艺术所带来的情感共鸣和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它是美的值得我们去感受。
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只不过我们缺少发现艺术的眼睛罢了。
同时,艺术有时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心灵灵感,比如当我们落寞时可以欣赏艺术来抚慰受伤的心灵;当我们绝望时可以感受那些艺术家们的心酸与苦难,我们就会发现与那些艺术家相比自己其实还是比较幸福的。
刚刚读完《艺术的故事》最后一章,作者贡布里希先生用了一个反问句作为结尾。
这让我在读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号。
其中了解到西方的一个艺术家对贡布里希评价说,“我一直认为艺术史对于艺术家来说,就像鸟类学对于鸟一样。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鸟其实根本就不懂鸟类学。
艺术史学者他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跟艺术家本人无关。
艺术史家写的书基本上都是写给同行看的,或者是写给有兴趣的人看的,而艺术家对这些不大有兴趣。
但是《艺术的故事》出版以后非常受欢迎,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读者都是史学家。
我们读《艺术的故事》扉页上写的评论就能够感受到这种气氛。
英国有一个著名的奖项特纳奖,是由一些艺术家获得的,这些艺术家提到,是什么打开了他们艺术家之路的呢?就是这本书《艺术的故事》。
我个人认为《艺术的故事》从头至尾就是讲艺术怎样创新,艺术的风格怎样变化,一个新的风格怎样取代旧的风格。
旧的风格是不是就完全死亡呢,不是,它还会有死灰复燃的时候。
这本书讲了一个传统不断变化、不断延续,一个艺术创新的问题,就这点而言最适合艺术家来读的。
首先这本书有一个理论框架,就是“看”与“知”的矛盾。
什么是看,什么是知呢?我们看一幅画的时候,有多少“知道”影响了你的看法。
大家都是按照眼睛客观所见来画,要把学到的程序性的东西丢掉。
毕加索说过这样的话:我年轻的时候就可以像拉斐尔那样作画,可是我现在很想回到儿时,像一个儿童一样来画画。
马蒂斯也说过这样的话,都反映的是一个共同的愿望,把自己学到的程序性的东西丢掉,以眼睛见到的来画。
我说得再通俗一点,你们都学过素描,老师告诉过你们,要把你们的感觉画出来。
画家想画一个客观对象的时候,要扔掉所学到的一些东西是非常困难的。
实际上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真像儿童那样去画的时候,画的恰恰不是你看的,是你知道的。
比如说有一个三岁的小孩,你让他画画,你问他在画什么呢?他说我在画我爸爸,难道他画的就是他看见的爸爸吗?实际上他是按照他知道的画的。
“看见”跟“知道”看似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是画家经常遇到的问题。
在贡布里希以后,“透视”这个词在艺术创造中开始流行。
在80年代,中国很多的艺术前辈的认识都是从贡布里希开始的。
很多人都想在《艺术的故事》框架中写出一本书来,但是都失败了,我觉得原因很简单,这本书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一本书,把理论融入到创作
当中去,用浅近的语言来谈,以至于大家发现不了其中理论的深奥和结构的完美。
我用古希腊的雕塑,米隆的《掷铁饼者》来说明这个问题。
这个雕塑太出名了,很多掷铁饼的人也按照这种姿势来投,但是没有一个人能成功。
这件作品虽然栩栩如生,让人感觉到一个掷铁饼的人最好的姿势就应该是这样,可实际上恰恰不是。
读过这本书之后使我懂得了“知道”与“看见”的差别,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是我们知道的而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这种现象恰恰就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我们却没有发觉,我们以为那些事我们知道了那么就是对的,其实不然,这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我们看到的才永远是正确的。
这是我在这本书中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谨拿来与大家分享。
美术学院
陈梓溪
201121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