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养蜂经验

合集下载

养蜂技术经验交流发言稿

养蜂技术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养蜂技术方面的经验。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养蜂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关注。

为了提高养蜂技术,促进养蜂业的健康发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经验交流。

一、蜂种选择1. 优质蜂种:选择优质的蜂种是养蜂成功的关键。

我国主要蜂种有意大利蜂、中蜂、喀喇沁蜂等。

在选择蜂种时,要根据当地气候、蜜源、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意大利蜂体型大、繁殖力强、抗病力强,适合大规模养殖;中蜂体型小、适应性强、采集力强,适合山区养殖。

2. 蜂群数量:蜂群数量要根据养殖规模和蜜源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箱蜂以5~6框为宜,过多过少都会影响蜂群的繁殖和采集。

二、蜂箱管理1. 蜂箱摆放:蜂箱应放置在通风、干燥、阳光充足的地方,避免靠近水源、农田等。

蜂箱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相互干扰。

2. 蜂箱清洁:定期清理蜂箱,清除巢脾上的污垢、蜡屑等,保持蜂箱的清洁卫生。

3. 蜂群调整:根据蜂群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蜂群结构。

如合并弱群、分群、调换王台等。

4. 蜂群保温:冬季要采取措施加强蜂群保温,如加盖保温布、放置保温物等。

三、蜜源管理1. 选择蜜源:蜜源是养蜂业的基础,要选择丰富、稳定的蜜源。

一般来说,蜜源植物要具备以下特点:开花期长、花蜜产量高、花粉质量好。

2. 蜜源布局:合理布局蜜源,避免蜂群在蜜源附近过度采集,导致蜜源枯竭。

3. 蜜源保护:保护蜜源植物,避免过度采摘,确保蜜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预防:定期检查蜂群,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

如使用消毒液对蜂箱、巢脾进行消毒,避免病虫害的传播。

2. 病虫害治疗: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如使用农药、生物农药等进行治疗。

五、蜂产品采集1. 蜂蜜采集:蜂蜜是蜂产品的主体,采集时要确保蜂蜜的纯净度和质量。

一般来说,蜂蜜成熟度达到18~22度时,即可进行采集。

养蜂四季口诀

养蜂四季口诀

养蜂四季口诀
养蜂四季口诀:
1、春:立春到来阳气转,蜜蜂排泄是关键,认真检查细观看,缺蜜少王常出现。

查完囚王一个月,三月惊蛰艳阳天,放王促产蜂群欢,饲喂花粉紧相连。

箱内保温要搞好,月底蜂群翻两番,此时加脾七八张,谷雨节气架继箱。

2、夏:立夏洋槐主蜜源,二茬洋槐紫荆花,此时育王特简单,一只好王保全年。

芒种节气快进山,枣树荆条忙两月,新王大群夺高产,全年收成最关键。

大暑节气少蜜源,囚王断子二十天,目的就是治蜂螨,否则秋后准爬完。

3、秋:八月中秋缺粉蜜,蜂王停卵群势退,及时补足蜜粉脾,喂药防病要跟上。

九月白露老蜂亡,无子蜂群想逃亡,闭王防逃补子蛹,安定蜂群有保障。

十月寒露天转寒,米西荷花满山开,看准花期抢造脾,促进繁殖复壮群。

4、冬:立冬时节夜间寒,补箱垫草好防寒,鸭脚花开蜜源足,抢造新脾促繁殖。

蜂群放在向阳处,群壮不用外保暖,加大巢门覆布翻,宁冷勿热是关键。

安静越冬少开箱,蜂群内部箱外观,对症下药来抢救,定期掏蜂保平安。

综上所述,蜂群四季管理是养蜂人必须掌握的技能,其中春季蜂群的管理重点是适时春繁,夏季蜂群的管理重点是防暑降温,秋季蜂群的管理重点是防病秋繁,而冬季蜂群的管理则是防寒越冬。

蜜蜂养殖者养蜂经验分享发言稿

蜜蜂养殖者养蜂经验分享发言稿

蜜蜂养殖者养蜂经验分享发言稿尊敬的各位蜜蜂养殖者和爱好者们: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蜜蜂养殖经验和心得。

我是一名养蜂爱好者,从几年前开始就一直深入研究并从事蜜蜂养殖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和成功。

今天,我将结合我的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蜜蜂养殖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要想提高养蜂的效果,我们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等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择蜂种和蜜蜂养殖设备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来进行选择。

此外,合理规划养蜂场地和蜂箱布局,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蜜蜂的产量。

其次,在养蜂过程中,科学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蜜蜂的饲养和繁殖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例如定期更换蜂蜜和蜂王的养殖等。

同时,要注意蜜蜂群的健康状况,及时排除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的害虫和杂草。

合理利用天然有机肥料,避免使用化学农药,有助于保持蜜蜂群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除了良好的管理,良好的蜜蜂饲养技术也是提高养蜂质量的关键。

在蜂蜜的收获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确保蜜蜂群的生产受到最小的干扰。

同时,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例如加蜂母和人工受精技术,能够提高蜂群的产量和品质。

在蜜蜂蜂箱的管理中,我们要合理控制温湿度,保持蜂巢的清洁和通风,有效预防蜜蜂传染病和其他疾病。

最后,蜜蜂养殖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活动,更是一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蜜蜂在传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植物繁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作为蜜蜂养殖者,我们要积极倡导生态友好的养蜂方式,保护自然环境,共同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共生关系。

总之,作为一名蜜蜂养殖者,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致力于提高蜜蜂养殖的效益和质量。

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蜜蜂养殖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丰硕的成果和快乐。

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三峡中蜂土法饲养入门

三峡中蜂土法饲养入门

三峡中蜂土法饲养入门三峡中蜂土法饲养入门前言开场白:“吃鱼下长江,喝蜜爬山上。

织网做蜂桶,柴米油盐香”。

三峡人家,沿江而居。

靠江中打渔,山上野蜂,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反映出一种无本营生的朴素生活方式。

六百里三峡,山高谷深,沟溪连绵。

奇花异草,四季常青,土法养蜂由来已久。

本人光顾书店多年,蜂书无数,独不见土法养蜂章节。

一本养蜂手册,十几桶土蜂,伴随我的业余。

寂寞难耐,今把土法养蜂拙文,向蜂友一吐为快。

初养蜜蜂,畏之如虎。

三桶蜂蜜,四年难取。

求教于人,叩门无路。

书本为师,自琢自磨。

活框理论,土法揉搓。

反复摸索,自成一家。

初入道者,看后即会。

一家之法,纰漏众多。

才疏学浅,短缺不足之处,诚望批评。

孙群2009年10月14日晚一蜂箱土法蜂箱土里土气,难登大雅之堂。

板做、竹制、藤编,高矮、粗细、方圆。

各式”字,哪儿有缝用泥一抹,简单。

哪儿有洞用泥各样,五花八门。

而且还离不开一个“土一堵,方便。

泥糊箱外,隔热保温。

箱分两类:直桶(方桶、圆桶),方格。

虽形式各异,但共同之点有两:一是箱体中间均有十字架,作用是上托蜜脾,下承粉脾,使整个蜂巢不致下坠。

二是箱体上下都有活动盖板两块。

蜂箱具体内围(厘米)尺寸:方桶30X30X40,圆桶直径30高40,活动巢门上下各开一扇,高1长10。

方格30X30X15,下底边开巢门,高1长10。

箱体材料首选杉木和枹桐,耐腐不变形。

土法养蜂上规模,也要求蜂箱尺寸标准化,那样有利于蜂群合并,在分蜂时可实现双箱体继箱取蜜。

直桶内外图圆桶内外图内有两个十字架,高90厘米直径26厘米双箱体蜂箱三峡中蜂土法养殖入门二收蜂入住柳枝吐芽,大地复苏。

金灿灿的油菜花,迎来分蜂季节。

快快处理蜂箱吧。

把箱放平,里面撒上废弃碎脾,用烧烫的火钳来回拖动,使蜡融化在蜂桶四壁,侦查蜂已在空中窥探。

初入道者无碎脾怎么办,没关系,白糖取而代之,焦糖味的蜂桶,照样吸引蜜蜂。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把蜂桶放在山梁上显眼之地,石板压好,以防风吹。

关于养蜂业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养蜂业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精选关于养蜂业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关于养蜂业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首先,我非常感谢公司给我们全体员工的集体培训,也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培训,这说明公司对我们员工培训的重视,反映了公司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战略方针;对于效劳行业的我,也非常珍惜这次时机。

经过这几天的培训,完全打破了我没培训之前认为这是个很枯燥乏味的过程的那种想法,让原本对效劳行业不感兴趣的我,渐渐对效劳充满浓厚的兴趣,效劳作为一个群众化消费群体,我个认为最主要的是,它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完善自我的的行业,而且与生活紧密相连。

在这几天的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卖场的布局,商品的陈列,及在管理方面的根基,让我更加的了解超市是需要细心强和责任心强的员工。

如果在工作中我们失去了细心,那么在布局及陈列当中就不能很好的抓住顾客的购置欲。

及顾客的购物动向,巨大磁石点也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失去应有的价值;另外货架的陈列要求我们了解:怎样的陈列才能利用好货架的每一层,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及效益;然而色彩的比照也能很大程度点亮顾客的眼睛,吸引并留住顾客的脚步。

公司的这一次培训,从培训的效果就可以看出公司对培训是非常着重的,老板及培训人员都做了很多准备,让我们在培训内充分感受到了公司对员工的负责的态度和良苦用心,让我们融为一体,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端正心态,更加努力!更加自信!接下来的培训,我想会更有趣、更专业,所以我会更认真听,理论与实践更加强化我们的工作,因为我也很热爱且珍惜这份工作!学习能让人进步,工作能让人自信,相信我们在不断地学习和工作经验当中让我们把超市变得更加美好。

精选关于养蜂业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我参加这次中心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局部教师对培训的认识不够,找借口请假;有的老师来到培训地点就是为了签到,签到后就偷偷的溜走;有的坐会儿借打电话等为由溜出会场,然后离开。

每休息一次就会少去一局部人,下午培训的人数只有应参加培训人数的三分之一不到。

我参与了这次培训的组织工作,亲历了博主所说的情况。

养蜂蜂产品品质提升技术大全

养蜂蜂产品品质提升技术大全

养蜂蜂产品品质提升技术大全养蜂是一项古老而有趣的农业活动,蜂产品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养蜂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提升蜂产品的品质,养蜂人士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术,并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养蜂技术,以帮助养蜂人士提升蜂产品的品质。

一、蜜蜂养殖的选择与管理1.选择适合养蜂的蜜蜂种类:根据不同的养蜂目的和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蜜蜂种类,如蜜蜂、翻翅蜜蜂等。

2.科学合理的巢箱管理:合理设置巢箱大小、排列布局、进食器、温湿度控制等,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3.合理的蜂群规模管理:控制蜂群的数量,避免过大或过小对蜜蜂群体的影响。

二、蜜蜂繁殖与疾病防治技术1.蜂群繁殖技术:通过饲养蜂王以及有选择性的人工授粉等方法,促进蜂群健康繁殖。

2.疾病防治技术: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定期进行蜂群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蜂群的疾病。

三、蜜蜂蜜源植物选择与养护1.蜜源植物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蜂蜜市场需求,选择具有丰富花期和蜜源的植物。

2.蜜源花卉养护: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疏花调节等,保证蜜源植物的生长健康。

四、蜜蜂采蜜技术1.采取主动和被动的采蜜方式:根据不同的养蜂目的和蜜源情况,选择适当的采蜜方式,如主动采蜜、被动采蜜(蜜箱采蜜和蜜蚁采蜜)等。

2.蜜蜂采蜜时的保护和引导:合理设置采蜜路线和蜜斗等,保证采蜜的效率和产品的品质。

五、蜜蜂蜜蜜制品加工技术1.蜜蜂蜜的提取与储存: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设备,控制提取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合理储存蜂蜜。

2.蜂蜜蜜制品的加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蜂蜜蜜饼、蜂蜜果酱、蜂蜜糖膏等蜜制品的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六、蜂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1.残留农药和重金属检测:定期对蜜蜂及其产品进行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蜂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要求,建立蜂产品的质量标准,并进行相应的认证。

通过掌握上述养蜂技术,养蜂人士可以提升蜂产品的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

养蜂技巧心得经验分享

养蜂技巧心得经验分享

养蜂技巧心得经验分享养蜂技巧心得经验分享篇一:春夏秋冬不同的养蜂技巧夏季是主要采蜜期,这时除少数分蜂群和弱群外,多数是强群。

因此。

夏季管理实际上是流蜜期的管理。

冬天白天气温不超过10℃时蜜蜂就停止飞翔,箱内的蜜蜂开始结团,强群比弱群结团迟些。

只要有较多的适龄越冬蜂,并有充足的饲料,用蜜脾给蜂群布置好蜂巢,做好蜂巢内外的保温包装工作,保持安静,蜂群就能够安全越冬。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气温的差异很大,农作物的开花泌蜜时间也不同,很难有统一的四季饲养管理方法。

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蜂群的停卵阶段在冬季,春季是恢复产卵、发展和分蜂阶段,而南方,炎暑是停卵阶段,秋季才是恢复和发展阶段。

所以蜜蜂的四季饲养管理,应因时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这里主要介绍共性的部分,特殊性的只作简单介绍。

一、春季管理蜂群的春季管理是指蜂王恢复产卵、蜂群恢复发展到主要采蜜期前一段时间的蜂群管理。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蜂王在立春前后开始产卵,新蜂逐渐地更替越冬老蜂,并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和蜜粉源的出现,群势不断地发展,一般经过2~3个繁殖周期才能形成强群。

蜂群的春季管理,应着重解决低温和蜂群迅速繁殖之间的矛盾。

1.加强保温:(1)撤出多余的巢脾,使蜂数密集,做到每张巢脾上布满蜜蜂。

随着气温升高,群势发展,只有不影响产卵圈的扩大,才能适当降低密集度。

(2)将箱内的空隙装满保温物,并及时换晒,提高和保持巢内的温度。

箱缝和纱窗部分用纸或泥糊严。

(3)群势中等以下的弱群,最好采取双群夹箱饲养,即两群合养在一个巢箱内,中间用隔板隔开,分别在两边设巢门出入。

这样可以相互取暖,最大的卵圈必定出现在闸板的两侧,两群卵圈形成统一的整体,由于保温好,可加快繁殖的速度。

(4)根据气温变化调节巢门。

春季巢门应适当缩小,气温8℃以上无风的天气才能让蜜蜂外出排泄飞行。

春季的巢门不要开在蜂巢的中间,要开得靠边些,晴好天气上午巢门逐步放大,午后逐渐收缩,只要保持工蜂出入不拥挤、不扇飞就行。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旁白文案(上)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旁白文案(上)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

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改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西藏林芝,印度洋吹来的暖湿季风,植物正在疯长,又到了白马占堆忙碌的季节,天麻和灵芝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一个月后,他们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峡谷到雪山,七千米的海拔高差,让林芝成为世界高山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

弟弟高中毕业,白马得迅速赚够他读大学的费用,在此之前,他为弟弟准备了一件特殊的礼物。

西藏80%的森林集中在这里,白马努力搜寻几天前发现的蜂巢。

现在他得想办法达到树顶,在当地人眼中,蜂蜜是宝贵的营养品,值得为它冒险,听起来难以置信,但这种风俗已延续了数百年。

白马占堆白马选了一根藤条,使自己与大树相连,从现在起,这根藤条关系性命,看起来进展不错,一个小时后,白马爬了很高,但还有更高的距离要爬。

父亲放心不下,匆匆赶来,白马不敢用双手砍树,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现在,他准备摆脱藤条,40米高,并且没有任何保护,这是一次危险的行走,野蜂并不怕人,白马从长辈那里学会了点燃烟雾,迫使蜜蜂放弃抵抗,砍开蜜蜂藏身的树洞,就可以得到最甜美的蜂蜜。

在与世隔绝的森林里,甜食非常难得,而蜂蜜,是白马能带给家人最珍贵的礼物。

甜食是人类最简单最初始的美食体验,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作为早期人类唯一的甜食,蜂蜜能快速产生热量,补充体力,这对我们的祖先至关重要,和人工提炼的蔗糖不同,蜂蜜中的糖,不经过水解,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在中国的厨房,无论制作菜肴还是甜点,蜂蜜都是其他糖类无法替代的。

当然,白马甲最喜欢的是酥油蜂蜜。

获得蜂蜜,对藏族小伙子来说,要攀爬十层楼的高度,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要经过上万公里的艰苦跋涉。

油菜花刚刚开花,谭光树已经准备启程,老谭是职业养蜂人,二十多年来,依靠这份工作,他养育了一双儿女。

每年清明,他都要和妻子吴俊英,踏上追逐花期的旅程,一昼夜,蜂箱已在500公里外的秦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箱外观察:越冬蜂群的箱内和巢门口有碎蜂尸、蜡渣,说明箱内有老鼠害,要开箱处理;在越冬后期,蜜蜂不断飞出或爬出、爬进,巢门前有较多死蜂而腹部缩小,喙伸出,蜂箱很轻,表示箱内缺饲料;巢门前有大量死蜂,翅散开,喙伸出,腹勾曲,大部是采集蜂,这是中毒的症状;早春蜜蜂排泄时,巢门附近到处有棕黑色粪便,表明蜂群下痢的症状;巢门前不断发现体弱小、翅残缺的蜜蜂,说明有螨害;分蜂季节,很少蜂出去采集,而在巢门前形成“蜂胡子”,有的蜜蜂在咬巢门,说明蜂群在准备自然分蜂;蜜源稀少时,巢门前有抱团厮打,进巢蜂腹小,出巢蜂腹大,这是发生盗蜂的迹象;天气晴暖,在中午后有数十只幼年蜂在箱前旋转飞舞,这是幼蜂在试飞。

二.蜂群的合并蜂群由于某些原因造成蜂群过弱或失王等,需要把两群或多群蜜蜂合并组成一个大群。

强群是高产的基础,在采蜜季节前,也采取合并的方法组织强群采蜜。

1.合并蜂群的原则无王群合并到有王群,小群合并到大群,两个有王群,则在前一天捉去质量差的蜂王再合并,一般在傍晚合并较安全。

2.合并蜂群的方法A.直接合并:主要在大流蜜期,浓烈的蜜味各蜂群相同,都忙于工作,蜜蜂放松了警惕,容易合并成功。

早春刚搬出越冬室的蜂群也易合并。

把有王群的巢脾调整到箱内一侧,将被合并的蜂脾放在另一侧,两部份蜂脾中间留一框的距离或中间插一隔离板。

合并时喷一些烟或蜜水等。

次日把两部份蜂脾靠拢即可。

B.间接合并:在有王群的巢箱上,铺一张打有许多小孔的报纸,再加上空继箱,把被合并的蜂脾放入继箱内,盖好覆布、副盖、箱盖。

等两群蜜蜂咬穿报纸,互相来往,就可调整蜂脾即可。

炎热夏天继箱要注意通风。

三.蜂王的诱入蜂群的蜂王衰老、丧失、更换优良种王时或组织新蜂群等,要诱入蜂王。

工蜂能识别陌生蜂王,而会受到攻击,因此诱入蜂王要保证安全。

更换蜂王时,先要把淘汰蜂王取出或无王蜂群,要把王台毁除干净后,再诱入蜂王。

诱入蜂王前两天最好对被诱入蜂群进行奖励饲喂,诱入蜂王后不要急于开箱检查。

1.间接诱入:把有蜂王的蜂脾,上面要有些贮蜜,放入全框诱入器内,关上上盖板,放进无王群内,过3-4天后,撒去诱入器即可。

另外也可把蜂王和数只幼蜂放入安全诱入器内,放在子脾上有些蜜的地方,抽出底板扣在脾上,过2-3天后,没有蜜蜂紧围器外,并有蜜蜂饲喂蜂王,就可把蜂王放出。

2.直接诱入:在大流蜜期间的傍晚,朝蜂王喷少许蜜水,把它慢慢放在无王群的巢门前或框梁上即可。

也可从无王群中提出两框蜂抖落在巢前,把蜂王放蜜蜂中间一起爬进蜂箱。

3.围王的解救:在诱入蜂王后或其它原因造成围王。

从箱外观察,蜜蜂秩序混乱,应立刻开箱检查,如看到有蜂团,就是蜂王被围。

可将蜂团放入水中,迫使蜜蜂散去,捉住蜂王查看,如没有伤残,可用安全诱入器重新诱入。

否则将蜂王淘汰。

四.巢脾的修造1.巢础装框:在巢框的两边条的中心线上各打4个等距的小孔,横穿4道25-26细铁丝,两端要拉得很紧并用小钉固定。

巢础上边要插入上梁的框沟里,沟缝化蜡灌住,然后放在巢础埋线板上,用齿轮埋线把框线埋入巢础。

巢础埋线板是一块比巢框内围略小的厚板(约15毫米厚),下面各两端横向各钉一条152×5毫米的木条做成。

2.修造和保管巢脾:一般在分蜂季节,把装好巢础的巢框放入新分出蜂群内造脾。

只要平均温度在15℃左右,蜜源件条好的其他季节也能造脾。

造好的巢脾要保管好,否则很易被巢虫咬毁或招引盗蜂等。

巢虫最易发生,可用二硫化碳、冰乙酸和硫磺熏蒸。

五.蜂群的饲喂人们为了加快蜂群的发展、多生产蜂王浆和蜂巢内饲不足时要进饲喂,另外越冬前一般都要饲喂越冬饲料。

1.饲喂蜜或糖A.补助饲喂:早春、越冬和长期阴雨蜜蜂不能出巢采集等原因,造成饲料不够消耗,在短期内进行大量饲喂。

要浓稠饲料饲喂,即4份蜜加1份开水或2份白砂糖加1份水,文火化开。

B.奖励饲喂:在春季繁殖期、大流蜜期前和秋季培养越冬蜂等原因,需要饲喂少量进行奖励饲喂,来剌激蜂王产卵。

要稀稠饲料饲喂,即1份蜜加1份开水或1份白砂糖加2份水,搅拌化开。

C.蜜粉混合饲喂:在生产王浆和造脾时,需用10份蜜溶在10份开水中,放温后加1份花粉混合。

来饲喂蜂群,促进蜜蜂多分泌王浆和加速蜂群造脾。

2.喂花粉在花粉源丰富时,可从蜂群中提出花粉脾,集中起来放在少数蜂群的继箱中保存。

B.花粉糖饼:4千克花粉加7.5千克浓糖浆混合均匀,制成糖饼摊放在蜂群的框梁上,花粉糖饼上盖一张塑料薄膜即可,每次喂100-300克,以一星期食完为度。

3.喂水水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早春和夏天干燥时期,更需要给蜂群喂水。

在蜂场设置饮水器,也可巢门式喂水器从巢门喂水。

喂水时可加0.1%左右的食盐更好。

六.人工养王人工养王有利于培育种王,可以准确地掌握蜂王出房日期,避免自然分蜂。

1.人工育王的用具蜡碗棒(蘸蜡碗的模子)是用木纹较细木棒制成,长100毫米,蘸蜡碗一端十分园滑,距端部10毫米处直径8-9毫米。

蜡碗棒可蘸出蜡碗,蜡碗是育王的台基。

育王框是安放王台的框子,可用标准巢框改制成宽度相等,为13毫米左右。

框内等距离地横着安装3条宽10毫米的板条。

移虫针是用来将小幼虫移植到王台碗内的工具,可用粗铜丝或鹅毛管自制,一头呈薄的尖舌状,另一头呈匙状。

带弹簧的移虫针使用方便。

此外还要准备毛巾、面盆、蜂王浆等。

2.移虫在育王框上的每一蜡碗内,放上少量不很稠的蜂王浆,再取一框适龄的幼虫脾,抖去和扫净脾上的蜂,用移虫针伸到半园形幼虫背部,轻轻挑起,又轻轻把幼虫放到蜡碗的王浆上,每一碗都放上幼虫后,先放到无王群做接受,然后移到大群哺育。

3.移虫方式单式移虫,是一次取24小时内的小幼虫而育成蜂王。

为了提高蜂王的质量,要采取复式移虫。

即是第一次取24小时外的大幼虫接受后,把大幼虫去掉换上24小时内的小幼虫而育成蜂王。

二次移虫后,经12天蜂王羽化出房,在蜂王出房前2天组织好交尾群,前1天将成熟的王台分配到交尾群内,蜂王交尾成功后,即育成一只新蜂王了。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囊雏病、囊状蜂子。

1.病原为囊状幼虫病病毒。

它主要感染幼虫使其致病死亡,也可在成蜂体内繁殖,但不表现症状。

本病死亡率高,常在春、夏两季流行。

此病多危害中蜂,引进的西蜂有较强的抵抗力。

2.症状试验证明,病毒一般在1~2日龄小幼虫阶段侵入,潜伏期4-7天,而在5~6日龄大幼虫阶段出现明显的症状,头部离开巢房壁翘起,形成钩状幼虫,虫体由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由于虫体后部皮下渗出液增多,呈现典型的囊状袋。

患病幼虫多在8-9天封盖时死亡。

体色由淡褐色变为深褐色或黑色,后期呈一干片,似龙船状。

死虫无臭味,也无粘性,很容易被工蜂清理。

蜂群发病常有二种类型,一种是蜂群中通常出现近百只死亡幼虫,工蜂采集活动正常,称为"慢性型";另一种是早春或晚秋,蜂群繁殖时患病,蜂群内出现大批幼虫死亡,工蜂表现不安,采集力明显下降,甚至整群飞逃,称为"急性型"。

3.诊断方法当蜜蜂开始采集活动时,可以看到从巢内拖出的病死幼虫,在蜂箱前也可观察到零散的死亡幼虫,可疑为本病。

检查幼虫和封盖子脾,是否死亡幼虫比健康幼虫多,且出现虫卵相间的所谓“花子脾”现象。

从幼虫的特征性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

如需进一步确诊,可将病虫或死虫寄送到蜂病诊断中心,用电镜观察。

4.流行特点囊状幼虫病病毒是通过消化道侵入,病害在蜂群间的传播是通过蜜蜂在采集活动中的相互接触将病毒带给健康蜂群。

囊状幼虫病的发生与气候、蜜源和蜂种有关。

在我国南方,中蜂囊状幼虫病每年出现两个发病高峰,广东、福建在3~4月和11~12月;江西、湖南出现在4~5月和10~11月;北方发病较晚,一般出现在5~6月。

不同蜂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如西方蜜蜂较东方蜜蜂抗病力强,就是在东方蜜蜂同一品种之间,也存在抗病性不同的种群,在生产实践中,已应用抗病性强的种群开展抗病育种和选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防治方法:①加强饲养管理第一,早春和晚秋,外界气温较低,应注意蜂群保温。

调整蜂群内蜂脾关系,使蜂数略多于巢脾或保持蜂脾相称。

第二,当蜂群内饲料不足时,要及时补充营养物质、花粉、维生素等,以保证蜂群正常生活需要,增强蜜蜂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第三,断子清巢是控制该病发展的有效措施。

将病群内的蜂王用笼扣起,暂时断子。

巢脾上的病死幼虫被工蜂清除,减少病原的积累,打断传染链,减轻病情。

第四,蜂箱可用1~2%氢氧化钠水溶液洗刷消毒,空脾可用4%甲醛溶液浸泡消毒24小时,花粉脾可用冰醋酸蒸气密闭熏蒸消毒。

②选育抗病品种从发病蜂场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同时淘汰病群中的雄蜂。

培育的蜂王用于替换病群中的蜂王,这样经过几代选育,可降低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病率。

③药物防治对于患病蜂群可选用下列药物防治:第一,半枝莲(又名狭叶韩信草)50克。

第二,贯众50克,金银花50克,甘草25克。

将药放入容器内加适量水,一般以淹没药为宜,煎煮后,过滤,取滤液,按l:l的比例加白糖,配成药液糖浆喂蜂,上述每一剂量可喂10~15框蜂。

第三,抗病毒862,系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和中草药的混合制剂,治疗中蜂囊状幼虫病效果可达80%以上,对意蜂囊状幼虫病具有同样疗效。

试验证明,应用抗病毒862结合巢脾消毒和更换蜂王等综合措施,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