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教学设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材解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及被害后的经过,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及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稚、避”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埋头、整理”等37个词语;2.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4.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教学难点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李大钊相关简介。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爱国人物及诗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师: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
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去感受那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2.质疑课题:课文题目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回忆的又是什么呢?3.认识李大钊: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4.认识作者。
二、读写学习,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2.互读。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统编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统编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1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二、了解背景,介绍李大钊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他是李大钊的大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背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的日子。
2.介绍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活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
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生字注音并组词(学生先做,教师指正)四、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标注自然段(33个)2.默读2—33段,重点关注文中描写时间的词语,看看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3.理清写作顺序(时间顺序)和课文结构,并且给文章分段。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8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借助资料理解文本,写法迁移运用。
四、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课件。
3、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的那几件事?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资料,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4、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条例,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入手,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导:同学们,这天我们一齐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并划出本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导读资料,划出本组课文的主要资料和学习要求。
2、指名说说学习的资料和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齐读学习目标。
指出,课文的叙述顺序有哪些?强调要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并学习运用。
二、导入新课,了解背景1、让我们首先一齐走进《18.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强调“回忆”重读)2、“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回忆了谁呢?(板书:李大钊)3、交流李大钊的资料。
(师看状况补充)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瞅、钊”2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李大钊同志照片及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一、结合印象深刻的语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上节课画出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互相读一读,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2.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吧。
(1)“父亲是很慈祥的……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
” 李大钊知道局势危险,可他还是不肯躲起来,真是对工作负责。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当时很危险,随时都有被捕和牺牲的的可能,从这里我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负责任的态度。
(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坚定的语气)当时,军阀疯狂地镇压革命者,许多革命者被迫离开北京,整个北京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局势这样紧张,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么忠诚于革命事业呀!(进一步朗读体会情感)(3)“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
”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有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4)“父亲保持着……没有道理可讲。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大钊大无畏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态度,而且还体现出李大钊很蔑视敌人。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本课是一篇描写李大钊同志在敌人面前顽强不屈、坚守信仰的记叙文。
全文通过回忆李大钊同志的生活片段,展示了李大钊同志忠贞于党的事业、为人民谋幸福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李大钊同志,了解他的英勇事迹,感受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信仰。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李大钊同志的敬仰之情。
3.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革命歌曲,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也是歌颂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就是李大钊同志。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李大钊同志的生活片段,体会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信仰。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李大钊同志忠诚信仰英勇不屈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李大钊同志的形象。
3. 思考:为什么说李大钊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查看学生课堂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李大钊同志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李大钊同志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目的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2、导入课题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

《16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4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阀、避”等15个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学习的写作方法,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面对敌人,无所畏惧。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阀避啪瞪僻瞅靴魔刑哼峻绑啃袍执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
(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
二、深入学习,感受人物形象1、学习被捕前部分。
“那年春天”的实际时间(承上启下作用)表现局势危急的地方和李大钊的态度(结合课文)2、学习被捕时部分。
(抓住重点词语)感受紧张气氛和人物不同的态度。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记生字、词语。
2、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
3、通过对李大钊语言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对家人的关爱,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当时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
3.教师准备本课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吗?今天就是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一个老师和大家相识的日子。
那我再写一个日子(板书4月28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是一段难以忘记的回忆,是一段惨痛的经历。
她给这段记忆起了一个名字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效果,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回忆”内容。
1、检查字词,理清顺序。
(1)学习新生字。
(2)开火车读词语。
(智慧接力棒一棒接一棒)(3)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下列词语是什么意思呢?2、检查课文预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的是谁?(李大钊)你了解李大钊吗?交流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十六年前是指哪一年?由此我们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哪一年?(3)十六年前的事情了,过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作者还难以忘记,到底十六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概括完成内容。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回忆了关于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如果用小标题概括可以概括成(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这几件事。
三、感受慈父形象。
1、作为一个父亲,李大钊在作者的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引导感情朗读“父亲是很慈祥的......”的一句。
(1)指明学生读。
(2)父亲是很慈祥的,不是一般的慈祥,一点的慈祥,再读。
(重读“很”字)(3)我这么慈祥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只能成为我永久的回忆,带着对父亲的思念和感动的心情来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革命先驱——李大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事,能时刻铭记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李大钊的优秀品质。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的李大钊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滦河岸边。
滦河流域,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在这片土地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滦河儿女。
原籍乐亭县的李大钊爷爷正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大钊爷爷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故乡的风土人情塑造了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和光辉业绩中,蕴藏着滦河文化的优良传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去了解李大钊的成长故事。
2、先请同学们读读老师提供的资料,看看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3、上周老师让同学们课下查阅有关李大钊的故事,都准备好了吗?下面拿出你搜集到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到前面给全班同学讲讲你搜集到的故事。
小组交流、推荐。
4、推荐的同学讲故事。
从1895年到1916年,大钊同志共度过了20年的学习生涯,他的学生时代是他步入革命生涯的闪光时代,在这20年中,李大钊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刻苦勤奋,对待老师,尊敬爱戴,情深意重。
李大钊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李大钊还有一些名言也被人们争相传诵,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搜集到的李大钊的名言。
5、总结:1927年,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后,一身正气,首登绞刑架,慷慨赴死,牺牲时年仅38岁。
滦河文化孕育了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李大钊弘扬了滦河文化。
如今,先驱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他的事迹仍是火种,播种在我们心中燃烧。
同学们,让我们时刻牢记大钊精神,学会独立,学会自信,学会勤勉,学会坚强,奋力拼搏,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在万里晴空展翅飞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