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与涡轮增压器的匹配 PPT
第8章 柴油机与涡轮增压器的匹配-2013

NT NK
mTCpT (TT T0)Tm' K mkCpKT kT 1
RTT
(1
T0 TT
)Tm' K
mk
k
k 1
RT0
(TK T0
1)
mT
kT kT 1
RTTT
[1
(
p0' pT
kT 1
) kT ]Tm' K
mk
k
k 1
曲线2是柴油机最低转速运行线。这时废气能量 很小,所以πk和mk都较小。Pe受到排气冒烟极限的限制 ,而且pe↑→运行线愈接近喘振线,此时应防止其穿过 喘振线而落入不稳定工作区。
曲线3是柴油机外特性线。这时保持喷油量为最大 值,随着n↓→mT↓→πk、pk↓;增压器流量随发动机转 速下降快速下降,但这时循环供油量仍保持最大值,故排 温TT较高→nTk和pk下降相对地较缓慢,此时运行线易穿过 喘振线。
三、增压参数的初步确定(图表法)
功率平衡:
mk
k k 1 RT0
k 1
k k
1
mTm
kT kT
1
RT
TTm
1
pT0 pTm
kT 1 kT
T
'
mk
式中,β——脉冲涡轮功率放大系数
K1
kT kT 1
k 1 k
k 1
压气机压比 涡轮流量
涡轮膨胀比
mTm
T FT
2 TTm RT
* pTm * T
pTm * T pTm *
2 kT
增压器匹配

0,6
0,5
Pressure ratio = 1.71
0,4
0,3
1200 rpm
0,2
0,1
2,5
3
TC Simplified Model - Max. Torque
Turbine Discharge Coefficient = Aeffective/Ageom≅ 0.1413
Effective Area
5
TC Simplified Model - Basic Equations Turbine Efficiencies 涡轮机效率:
ηTTT =
T03 − T04 = T03 − T04 S
T04 1− T03 p04 1− p 03 T04 1− T03
κ −1 κ
13
TC Simplified Model - Max. Torque
Load the model “ TC_simple_basic.bwf” and store it as “TC_simple_1200.bwf”
14
TC Simplified Model - Max. Torque
1200rpm为 最大扭矩点
18
TC Simplified Model - Max. Torque
19
TC Simplified Model - Max. Torque
20
TC Simplified Model - Max. Torque
21
TC Simplified Model - Max. Torque
Mass flow = 0.2922kg/s Temperature = 297.7K p0= 0.09519Mpa => Corrected mass flow = 52.96kg*sqrt(K)/(s*MPa) Pressure ratio = 2.3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ppt课件

复合式增压系统
将废气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 组合使用。
在大功率柴油机上 采用比较多,其发 动机输出功率大、 燃油消耗率低、噪 声小,只是结构太 复杂,技术含量高, 维修保养不容易。
只有提高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它可通过 减小过量空气系数øa,提高充气效率ŋv和增加进入气缸的充量密度ρk来 实现。
因此,增大进气密度 k ,即提高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 k , 降低进入气缸空气的温度Tk是提高平均有效压力pme最有效的 方法。提高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降低进入气缸空气的温度的 办法是采用增压和中冷技术。
油机的增压度受到爆燃燃烧的限制。柴油机的增压度受到燃烧最高爆 发压力的限制,通常以降低压缩比来补偿。
增压度小于1.9时,为低增压;在1.9~2.5范围内,为中增压;在 2.5~3.5范围内,为高增压;大于3.5时为超高增压。
目前,车用发动机的增压度不高,在0.1~0.6的范围内,大 部分为0.2~0.3,而船用大型低速四冲程柴油机的增压度可达 到3.0以上。这是因为车用发动机增压不仅要求功率增加,而 且还要在较大的转速和负荷范围内满足动力性、经济性、排放 与成本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增压度一般不宜过高。
作业
1.发动机的增压方式有哪几种,与其他方式相比 涡轮增压的优点有哪些?
2.增压为什么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3.发动机废气能量是如何利用的? 4.汽油机涡轮增压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增压:利用增压器将空气或可燃混合气进行压缩,再送入发动机气 缸的过程。
增压后,每循环进入气缸内的新鲜充量密度增大,使实际充气量增 加, 提高发动机功率和改善经济性。
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匹配介绍PPT课件

2021/3/8
CHENLI
12
如柴油机耗气曲线在高效区左边,如图(8)。 说明增压器流量大,将易发生压气机喘振。 此时可采取三方面措施:选小一号增压器; 波小压气机流通部分尺寸,如减小进口直径、 或减小叶轮宽度;如是叶片扩压器,则应扩 大扩压器流通截面积或加大无叶扩压器宽度。
2021/3/8
CHENLI
2
增压匹配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压气机、燃 气涡轮、排气管、进气管、中冷器、空滤器、 消声器、进排气凸轮轴型面、配气相位、运 转参数(工况)、环境参数(气温气压)。
2021/3/8
CHENLI
3
这种匹配如果搞的不好 ,将引起以下后果:油耗率 高、排气温度高、烟大、排放物多;增压器喘振、 涡轮叶片断裂等。
如如压气机压力偏低,流量偏小,而增压器转速己达到要求,可调压气机来达到 要求
2021/3/8
CHENLI
15
(3)柴油机和排气管 对脉冲增压,一根好的排气管,既能使脉冲能量利
用率高,又能使增压器效率高,柴油机扫气效果好, 所以是增压匹配的重要内容。对排气管的要求如下: 要有合理的分枝:根据缸数不同,脉冲增压有双脉 冲、三脉冲、四脉冲之分。分枝时要避免部分进气 和压力波互相干扰。 6缸、12缸柴油机采用三脉冲最好,此时压力波间 隔240℃A,和排气持续角相同,既无部分进气现象, 又无压力波互相干扰现象,既保证脉冲波效率高, 扫气效果好,又无叶轮断裂之忧。
2021/3/8
CHENLI
17
2021/3/8
CHENLI
18
(4)柴油机和进气管:
柴油机进气管也是匹配的重要部件。对其要求如下:
例190系列柴油机研制中迂到以下问题:
不增压820马力,增压后700马力,经在匹配上改进, 由700马力 900马力 1100马力 1400马力。由无 叶 有叶 减小fc 加长喷嘴环叶片 调fc
04-09 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的匹配 卢炽华发动机原理A,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

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的匹配
汽油机的增压技术 1. 爆燃控制 降低压缩比、推迟点火时刻、进气中冷、缸内直喷 等技术
2. 热负荷
采用涡轮前放气的调节方案,来抑制发动机高速高 负荷时增压压力的过度增长 3. 增压器 增压器体积要小、耐高温性能要好、转动惯量要小, 同时效率也要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还要求有增压 调节装置
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的匹配
武汉理工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
卢炽华
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的匹配
学习内容 联合运行特性 涡轮增压器的匹配 内燃机的增压改造 汽油机的增压技术
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的匹配
内燃机与涡轮增压器只通过内燃机的进排气流动相互联系。 内燃机的工作特性参数是转速和负荷,不同转速和负荷下排
气的流量和温度不同,即排气的能量不同,通过增压器转换
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的匹配
联合运行线
1—
nmin
2—nmaxLeabharlann 3—外特性5—喘振边界
6—最高转速线 7—最高排温线 8—最低效率线
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的匹配
涡轮增压器的匹配
1. 2. 流量范围的选择 通常是指从喘振线至某一效率等值线或堵塞线所包括的区域 联合运行线的调整 调整涡轮增压器的某些结构参数,如增大涡轮喷嘴环出口截面积,将发 动机的联合运行线向右移动,使其离开喘振线而进入正常的工作区域 3. 喘振线位置的调整 采用改变叶片扩压器喉口面积的办法来控制喘振线的左右移动。还可以 通过改变涡轮喷嘴环的出口流通面积、改变运行线的方法适应压气机的 特性曲线 4. 压气机堵塞的控制 适当增大叶片扩压器喉口面积和叶轮喉口面积,可以提高压气机的堵塞 流量 5. 涡轮增压器超速和增压压力的调整 采用增大涡轮喷嘴面积的方法,减小涡轮前的排气能量,可克服增压器 的超速问题
某款发动机涡轮增压器选型与匹配

- 55 -工 业 技 术0 引言涡轮增压器技术是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废气排放的有效手段。
增压发动机在减小排量的情况下通过提升进气压力能够使相同排量的发动机动力性能提升,同时增压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与自然吸气的发动机相比有所提升。
根据整车车型动力性、经济性的目标要求,该文设计开发了节能高效的涡轮增压发动机。
1 发动机匹配目标的确定影响增压发动机性能的设计开发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的标定、进气歧管总成及排气歧管总成的走向、整车进气系统压降和排气系统背压等,但是涡轮增压器的匹配是否优良是最为关键的[1]。
涡轮增压器的匹配结果直接影响燃油经济性和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功率、扭矩)。
增压器的匹配内容主要包括方案匹配和性能匹配。
1.1 发动机设计目标1.1.1 发动机设计目标参数确定根据整车目标的确定,要求发动机有很好的低速扭矩和中速中负荷的燃油经济性[2]。
具体设计开发的技术目标参数见表1。
1.1.2 确定压缩比该款发动机为汽油发动机,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器匹配的关键主要避免爆震的产生,所以要控制好发动机排气温度、进气压力、增压器转速范围。
由于增压后排温易升高,所以增压发动机的压缩比要比自然吸气发动机的低,保证燃烧稳定性。
通过对比研究最后确定为压缩比为9∶1。
1.1.3 确定中冷技术由于增加发动机提升了进气的压力,导致进气温度的升高,为了保证燃烧的稳定性,必须采用冷却系统将进气温度降下来,同时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均有提高,经过研究确定采用空对空中冷器冷却增压后的空气温度。
1.1.4 确定涡轮机的叶片大小涡轮机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整车的使用性能,影响发动机随油门提升扭矩的 响应速度,由于小涡轮质量轻,低速响应性较好,但这可能要损失高速段的动力性。
通过对于匹配目标的研究确定选择小涡轮增压器进行匹配。
2 涡轮增压器匹配方案确定2.1 涡轮增压器匹配方案选择为了保证涡轮增压器匹配的合理性,确定了3款涡轮增压器进行匹配选择,并统一进行编号,具体方案见表2。
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与调整

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与调整1、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概述总的来说,发动机与增压器的匹配有三个⽅⾯,即发动机与压⽓机匹配、发动机与涡轮的匹配和压⽓机与涡轮的匹配。
细分的话,应该包括:增压器的压⽓机、增压器的废⽓涡轮、发动机的排⽓管系统、发动机的进⽓系统、中冷器、空⽓滤清器、消⾳器、进排⽓配⽓相位、运转⼯况参数、环境参数等。
2、发动机对压⽓机的要求a、发动机对压⽓机的要求:1)、压⽓机不但要求达到预定的压⽐,⽽且要具有⾼的效率。
即压⽓机效率越⾼,在同⼀增压压⼒时,空⽓温度越低,从⽽得到的增压空⽓的密度就越⾼,增压效果就越好。
2)、不同⽤途的发动机对压⽓机特性的要求也不同。
对于发电⽤的固定式发动机及按螺旋桨特性⼯作的船⽤发动机⼀般的压⽓机特性均能满⾜要求,⽽车⽤发动机由于转速范围宽⼴,故就要求相应的压⽓机特性具有宽⼴的流量范围,⽽且要有较宽的⾼效区。
怎样评价发动机与压⽓机的匹配:1)、需要经试验得出的压⽓机特性曲线,同时要有发动机各转速下耗⽓特性曲线,将发动机的耗⽓特性曲线与压⽓机的特性曲线相叠合就可以看出匹配情况。
2)、发动机的特性曲线应穿过压⽓机的⾼效区,⽽且最好使发动机的运⾏线与压⽓机的⾼效率的等效率圈相平⾏。
对于车⽤发动机,则要求最⼤扭矩点正好位于压⽓机最⾼效率区附近。
如果发动机运⾏线整个位于压⽓机特性右侧,则表明所选的压⽓机流量偏⼩,使联合⼯作时压⽓机处于低效区⼯作,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重选较⼤型号的增压器,或加⼤压⽓机通流部分尺⼨,使压⽓机特性向右移动。
如果向反,发动机运⾏线整个偏于压⽓机特性左侧,则⼀⽅⾯发动机低转速时压⽓机效率降低,同时有可能出现喘振。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重选择较⼩型号的增压器或减⼩压⽓机通流部分尺⼨,使压⽓机特性向左移动。
3)、发动机的⽓耗特性线离开压⽓机喘振线有⼀定的距离。
否则如发动机耗⽓特性曲线离喘振线太近或甚⾄与之相交的话,在联合⼯作时就可能出现喘振。
⼀般,要求发动机低转速的耗⽓特性曲线离开压⽓机喘振线的距离也即所谓的喘振裕度约为10%Gcmin(喘振流量)。
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匹配介绍 ppt

线园圈在纵斜方向长一些,而对于按外特性工作的 柴油机,则希望效率曲线园圈在横斜方向长一些, 高效区要宽广。匹配时使最大扭矩点落在高效区。 如图(6)所示。
2020/5/3
-
10
涡轮增压器 与发动机匹配介绍
2020/5/3
-
1
1.概述
所谓柴油机与增压器匹配,严格说应是柴油 机和增压系统(包括与增压有关的零部件) 的匹配。即柴油机和增压器的空气压力、流 量等参数合理匹配,使柴油机的性能指标 (油耗率、排气温度、排放物等)达到最优, 工作可靠 。
2020/5/3
-
2
增压匹配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压气机、燃 气涡轮、排气管、进气管、中冷器、空滤器、 消声器、进排气凸轮轴型面、配气相位、运 转参数(工况)、环境参数(气温气压)。
2020/5/3
-
3
这种匹配如果搞的不好 ,将引起以下后果:油耗率 高、排气温度高、烟大、排放物多;增压器喘振、 涡轮叶片断裂等。
例190系列柴油机研制中迂到以下问题:
不增压820马力,增压后700马力,经在匹配上改进, 由700马力 900马力 1100马力 1400马力。由无 叶 有叶 减小fc 加长喷嘴环叶片 调fc
②调整 如压气机压力偏低,流量偏小,而增压器转速未达到要求,可将喷咀环面积调小,
提高增压器转速
如如压气机压力偏低,流量偏小,而增压器转速己达到要求,可调压气机来达到 要求
2020/5/3
-
15
(3)柴油机和排气管 对脉冲增压,一根好的排气管,既能使脉冲能量利
用率高,又能使增压器效率高,柴油机扫气效果好, 所以是增压匹配的重要内容。对排气管的要求如下: 要有合理的分枝:根据缸数不同,脉冲增压有双脉 冲、三脉冲、四脉冲之分。分枝时要避免部分进气 和压力波互相干扰。 6缸、12缸柴油机采用三脉冲最好,此时压力波间 隔240℃A,和排气持续角相同,既无部分进气现象, 又无压力波互相干扰现象,既保证脉冲波效率高, 扫气效果好,又无叶轮断裂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