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基本知识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

一、古建筑的概念和分类古建筑是指在古代中国历史时期,以木材、砖石、土坯等为主要材料所建造的建筑物。

根据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古建筑可以分为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多种类型。

1. 宫殿:宫殿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具有严肃庄重的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

故宫、颐和园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

2. 寺庙:寺庙是用于修行、祭祀和礼佛的地方,古建筑中的寺庙建筑有着独特的佛教建筑风格。

例如,少林寺、灵隐寺等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

3. 园林:园林是一种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独特建筑形式。

中国的园林建筑以精美的布局、精巧的缀饰和亲近自然的理念而闻名。

拙政园、留园等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建筑。

4. 民居:民居是中国古代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也是反映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南方的四合院、北方的院落式建筑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二、古建筑的主要特点中国古建筑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结构:中国古建筑注重用木材搭建结构,以榫卯连接,减少使用钉子和刺槽的方法。

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古建筑在地震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2. 形式美:古建筑注重形式美,强调对称、谐调和比例。

从整体上看,古建筑呈现出庄重、稳重和谦逊的美感。

3. 装饰艺术:古建筑装饰艺术极其精湛,主要体现在雕刻、彩画、瓦片等方面。

雕刻精美的柱子、漫画精细的壁画、彩瓦上的图案等,都是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4. 自然融合:古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注重自然景观的利用。

建筑中常常有庭院、花园、假山等景观,使得整体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三、中国古建筑的代表性作品中国古建筑有许多著名的代表作品,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下面介绍几座代表性的古建筑:1.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建于明代,是中国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古建筑常识

古建筑常识

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建筑常识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容:
1.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常见的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

(2)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

(3)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结构,主要起支撑屋顶、连接柱子和梁的作用。

(4)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建筑在规模、形制、装饰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1)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

(2)寺庙建筑: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等。

(3)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等。

(4)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等。

3.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
(1)彩画: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梁、枋、斗拱等部位。

(2)雕刻: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门窗、栏杆等部位。

(3)琉璃瓦: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屋顶。

(4)石雕:石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基座、栏杆等部位。

4.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文化内涵
(1)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2)礼制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礼制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一、古代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村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古代建筑逐渐由简单的茅草屋演变为复杂而精美的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形式。

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原始建筑、古代城邦建筑、封建建筑和宫殿建筑等阶段。

二、古代建筑的特点1. 结构稳固:古代建筑采用木结构、石结构或砖石混合结构,结构稳固,能够抵御地震和风雨侵袭。

2. 巧妙设计:古代建筑注重设计的巧妙和精细,通过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布局的精心设计,使建筑具有美感和实用性。

3. 丰富装饰:古代建筑注重细节的装饰,采用雕刻、彩绘等工艺,使建筑更加美观华丽。

4. 尊重自然: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借鉴自然景观,融入山水、湖泊等元素,营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三、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1. 明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及其皇后的陵墓,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2.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面积广阔,建筑气势宏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

3.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修建的皇家园林,以其精致的建筑和美丽的景色闻名于世。

4.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古代佛教寺庙大慈恩寺的塔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唐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四、古代建筑的分类1. 宫殿建筑: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有故宫、颐和园等。

2. 庙宇建筑:古代庙宇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形式,代表有承德避暑山庄、嵩山少林寺等。

3. 园林建筑:古代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形式,代表有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4. 城墙建筑:古代城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有西安城墙、南京城墙等。

五、古代建筑的传承与保护为了传承和保护中国古代建筑,中国政府和各级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开展古建筑的考古研究和保护修复工程,推动古建筑的利用和开放,提高公众对古建筑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中国古建筑系列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建筑系列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建筑系列知识点总结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集大成者。

从古代的宫殿建筑到民居、园林、寺庙等,中国古建筑都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工艺技术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综合介绍中国古建筑的概念、历史、类型、结构特点、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概念中国古建筑是指中国古代的建筑,它包括古代宫殿、庙宇、园林、城墙、民居等建筑形式。

从古代的殷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到明清时期,中国古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二、历史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如河南的二里头遗址和陕西的兵马俑坑等。

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古建筑起源于古代夏商周时期,如殷墟遗址、二里头遗址等古建筑遗址。

此后,中国古建筑在各个朝代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如秦始皇的兵马俑坑、汉代的汉阳陵、唐代的大明宫、宋代的凤翔县城等。

明清时期更是中国古建筑的鼎盛时期,如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三、类型中国古建筑按用途和形式,可分为宫殿、寺庙、园林、民居、城墙、陵墓等多种类型。

1、宫殿:宫殿是古代君主权力象征的建筑,包括皇宫、王宫、王府等。

典型代表有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明宫等。

2、寺庙:寺庙是佛教建筑,包括佛寺、道观、庙宇等。

典型代表有峨眉山的峨眉寺、扬州的大报恩寺等。

3、园林: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形式,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

典型代表有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瘦西湖等。

4、民居:民居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居住建筑,包括四合院、围屋、土楼等。

典型代表有北京的恭王府、福建的土楼等。

5、城墙:城墙是古代城市的防御设施,包括城门、城楼、城台等。

典型代表有西安的城墙、南京的明城墙等。

6、陵墓:陵墓是古代皇帝和贵族的墓葬建筑,包括帝陵、侯墓、陵园等。

典型代表有西安的秦始皇陵、北京的明十三陵等。

四、结构特点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建筑风格和建筑技艺等方面。

中国建筑的建筑分类以及五种建筑材料知识

中国建筑的建筑分类以及五种建筑材料知识

生活离不开建筑,不管是工程从业人员还是非相关行业人员,一些基础的建筑知识一定要了解,下边是古建中国小编通过互联网整理出的建筑物分类和建筑材料知识,供大家作为参考。

一、建筑分类1、根据建筑物用途分类居住建筑:居住建筑主要是指提供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公寓等。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主要是指提供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建筑物。

工业建筑:工业建筑主要是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各类建筑,如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用房、仓储建筑等。

农业建筑:农业建筑主要是指用于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的建筑,如温室、畜禽饲养场、粮食与饲料加工站、农机修理站等。

2、根据建筑结构承重方式分类(1)承重墙结构它的传力途径是:屋盖的重量由屋架(或梁柱)承担,屋架支撑在承重墙上,楼层的重量由组成楼盖的梁、板支撑在承重墙上。

因此,屋盖、楼层的荷载均由承重墙承担;墙下有基础,基础下为地基,全部荷载由墙、基础传到地基上。

(2)框架结构主要承重体系有横梁和柱组成,但横梁与柱为刚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通常通过端部钢筋焊接后浇灌混凝土,使其形成整体)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刚架(或称框架)。

一般多层工业厂房或大型高层民用建筑多属于框架结构。

(3)排架结构主要承重体系由屋架和柱组成。

屋架与柱的顶端为铰接(通常为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柱的下端嵌固于基础内。

一般单层工业厂房大多采用此法。

(4)其他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建设一些高层、超高层建筑,上述结构形式不足以抵抗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的作用,因而又发展了其他结构体系。

3、根据建筑高度分类建筑物可根据其楼层数量分为以下几类(1)低层:2层及2层以下(2)多层:2层以上,8层以下(3)中高层:8层以上,16层以下(4)高层:16层以上,24层以下(5)超高层:24层以上。

二、建筑材料知识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钢筋、木材、普通混凝土、黏土砖等。

1、水泥(1)常见水泥的种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五种(2)水泥标号:水泥标号是表示水泥硬化后的抗压能力。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概述
•九开间名称 (等级最高)
•七开间
稍 次 明 次 次 明 次 •三开间 间 间 间 间 间 间 间 •五开间
稍 间
6.间的不等宽现象
• 两种情况:一种为依次递减
一种为明间最大,尽间最小,其它相等 为什么不等宽? 1) 功能要求 2)经济的原因 3)有助于中心突出 4)廊深最小,有利于结构稳定性 5)视线说
出廊的特殊形式——副阶:宋代殿阁等个体 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推测是由 早期高台建筑周围的单步廊发展而来。
4.间的组合 :官式建筑在面阔方向坚持用 “阳数”1,3,5,7,9 “阴数”2,4,6,8意指阴宅 民间住宅、寺庙等则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5.间的名称:明间,次间,梢间,尽间 尽 稍 次 次 明 次 次 稍 尽 二 一 一 二 尽 梢 次 明 次 梢 尽 间 间 间 间 间 间 间
斗拱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它们的结合 体称斗拱。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位于两檐柱之间的看 枋)、屋面之间,是建筑物的柱子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它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它能够在上部伸出屋檐,把屋檐 的重量或者直接集中到柱子上,或者先纳至檐上再传到柱上,这 是它的实用价值。它由方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 纵横交错、层层叠叠、逐层向外挑出的上大下小的托座,体现 出力学美和层次结构美
1.间的概念:
①四柱之间的空间
②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多数情况下是指②的说法
开间在四根木头圆柱范围内用墙壁或板壁围 成的空间叫“间”。建筑物的迎面间数称 “开间”,又称“面阔”。建筑物的纵深间 数叫“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 因此建筑物的开间一般为单数,而且以开间 越多为等级越高。皇帝上朝的地方一般开 间为九间,进深为五间,故称皇帝为“九五之 尊”。“面阔”越阔,“进深”越深,用处就越 多越广,这是它们的实用价值。“面阔”宽 大能使建筑物显得气势磅礴,“进深”层多能 使建筑物显得森严神秘,从而引起人的壮美 感和神秘美感。

中国建筑 知识仓库

中国建筑 知识仓库

中国建筑知识仓库一、引言中国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在中国的城乡结构中,建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也承载着人们的文化和历史记忆。

中国建筑的知识仓库旨在探讨中国建筑的特点、分类、发展历程以及文化内涵,为读者提供全面、详细、完整的中国建筑知识。

二、中国建筑的特点中国建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中国建筑历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漫长的历程中,木材一直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材料。

中国人对木材的运用非常讲究,无论是构造还是装饰,都有独特的技法和艺术表现。

2. 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建筑的布局、风格、色彩等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比如,在山区地区,建筑常常依山势而建,利用地势巧妙地设计出合理的空间布局。

3. 注重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

建筑的形式和装饰往往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比如龙、凤、云等。

同时,在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中也常常考虑到风水的因素,追求建筑与人的和谐。

三、中国建筑的分类中国建筑可以按照功能、结构和风格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下面我们将依次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1. 按照功能分类•居住建筑:包括宫殿、庙宇、寺庙等,主要用于居住和宗教仪式。

•工业建筑:包括工厂、仓库等,主要用于生产和储存物品。

•商业建筑:包括商店、市场等,主要用于进行商业交易。

•教育建筑:包括学校、图书馆等,主要用于教育和学习。

2. 按照结构分类•木结构建筑:使用木材构建房屋的建筑形式,代表性建筑有中国古代的木构建筑,如北京的故宫。

•砖石结构建筑:使用砖石等材料构建房屋的建筑形式,代表性建筑有北京的天坛和故宫。

•石木结构建筑:使用石头和木材结合的建筑形式,代表性建筑有福建土楼和四川的嘉陵江大桥。

3. 按照风格分类•宋代建筑:以宋朝时期的建筑为代表,注重形式的简洁、规整和色彩的丰富,如浙江的西湖。

中外建筑史3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外建筑史3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押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它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能手”。
狻猊,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 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 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 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 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 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 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 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 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皇帝、“正大光明” “清 平公正”的象征。
斗拱原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斗拱 成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五)装饰构造而不去构造装饰
斗拱结构:承重+装饰
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 拱与拱之间垫的木块叫斗,斗上 加拱,拱上加拱,层层叠加,起
到支撑作用。
榫卯结构:
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
罩: 作用:①分隔室内空间,柱子之间做各种形式的木花格或雕刻,常用 在较大的住宅或殿堂中。
②装饰作用
窗 早期称为囱,后来又称为牖。 窗的主要形式有直棂窗、槛 窗、支摘窗、漏窗等。
⑴直棂窗: 中国古代木建筑外窗的一种, 窗格以竖向直棂为主,是一 种比较古老也是最简单的窗 式。
⑵槛窗: 一种形制较高级的窗,是一种隔扇窗,即在两根柱子之间的下半段砌筑墙体 在墙体上安装隔扇,窗扇上下有转轴,可以向里和向外开关,常用于殿堂、 也用于大型的住宅和寺庙、祠堂等。
⑵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用 材以砖为主,也有的配以条石,常 在台基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 筑或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如上图下 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斗栱和斜撑:斗栱是中国古代匠人天才的创造,其实不用斗栱,只 用一根斜撑木料也能达到斗栱的力学作用。但是,斗栱是美丽的, 具有极强的装饰性。
清代坤宁宫斗栱
斗栱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中国木架建筑的优缺点
1、取材方便(我国古代森林茂密) 2、适应性强(木框架结构,墙倒屋不塌)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富有弹性的榫卯) 4、施工速度快(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 5、便于修缮搬迁(榫卯节点有可卸性) A、木材越来越少。 B、木架建筑易遭火灾。 C、难以营造大空间建筑和高层建筑。
云南丽江古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紫禁城的大水缸
单体建筑的构成与建筑群的组合
单体建筑是由简单的“口”字形的间组成。 建筑群以庭院为中心,围合而成。 总之,中国古建筑的排列组合是: 1、由“口”字间,组成单体建筑; 2、由单体建筑,组成庭院; 3、由庭院,组成建筑群。
单体建筑
以风水的观点,选择基址
依山则就势
清代:颐和园
南北朝:石窟寺
石拱桥:赵州桥
泰山石敢当
屋顶
建筑分为三大段 屋身
台基

屋台

身基
单体建筑的类型
建筑单体
单体建筑平面的构成要素-间
间的概念:
①四柱之间的空间 ②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多数情况下是指②的说法
建筑群的组合
1、中国的木架建筑,以庭院为中心。 2、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四种:墙院、廊院、
三合院、四合院。
建筑群体
五门(大清门--天安门- -端门--午门--太和门)
抬梁式,结构由柱、梁、枋、檩等组成。
穿斗式,结构由柱、穿、檩等组成。
关于斗拱
木架建筑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 特色的构件:斗栱。因为要挑出屋檐,需要有
一种构件支托住屋檐下的枋子和椽子,古代工 匠用弓形的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层不够 再加一层,这种弓形短木称为“栱”,在两层 栱之间用方木块相垫,小方木形如斗,所以这 种用多层栱与斗结合成的构件即称为斗栱。
窑洞
蒙古包
福建圆楼
故宫太和殿
江南园林
江南民宅
山西民宅
广东民居
北京四合院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建筑是多种多样的,但主流是木架建筑。 单体建筑的结构,以抬梁式、穿斗式为主流。 建筑群的组合,以庭院为中心。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追求协调,而不是对比。
三朝(太和殿--中和殿- -保和殿)
三寝(乾清宫--交泰殿- -坤宁宫)。
中轴对称的严肃格局。 庭院空间的起承转合。
北京故宫
建筑与环境
1、善择基址:风水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 2、因地制宜:依山则就势,面水则临流 3、整治环境:对环境的不足之处作补充和调整,大到:
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小到:一个池塘,几间楼馆都 是这方面的范例。 4、心理补偿:采用文学的和风水的手段对环境进行补 充。比如:西湖十景(曲苑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 莺、苏堤春晓、雷峰夕照、断桥残雪等等),就是利 用文学手法进行心理补偿;而“泰山石敢当”就是风 水术的心理补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