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备考指导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技巧之速解逻辑填空题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技巧之速解逻辑填空题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中必然会涉及的一种题型,其中包括三种小题型,分别是逻辑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
对于大多考生来说,逻辑填空最为头疼。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逻辑填空的解题一般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分析语境,找逻辑觅呼应;其次,词语辨析,排除干扰定选项。
考生在做逻辑填空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的主要意思,在读题的过程中就是我们寻找和使用语境的过程,找到逻辑关系,明白了上下文的关系,然后再去定位呼应点,便可以锁定选项了。
例1:这些在今天看起来新奇、鲜活的历史,在当时却是()的事情,并不被社会重视,大多是作为轶文而散见于外地来京人士的私人笔记或清末以来出现的报章之中,资料的极端(),成为社会史研究者和爱好者进入这个领域的重重难关。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街谈巷议晦涩 B耳熟能详隐秘C司空见惯分散 D妇孺皆知匮乏答案:C。
中公解析:这道题是典型的运用逻辑关系解答的题目。
根据题意,由“却”判断出,第一空所在的句子上下文呈现转折的逻辑关系,所以第一空中应该填入一个题意与前面相反的成语,而呼应点正好是“新奇,鲜活”二词,因此第一空便意为“不新奇,不鲜活”,通过分析四个选项“司空见惯”最为合适,而第二空中找到呼应点为第二行的“散见于”,所以锁定答案为C。
例2: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的主权。
日方对中国渔民渔船的扣押、调查以及任何形式的司法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日方必须就此事件向中方作出道歉和赔偿。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可辩驳活动 B无可争议活动C无需争辩举措 D无可争辩举措答案:D。
中公解析:这道题目更多运用的是逻辑关系以外的知识,即词语的色彩,根据题意,主权问题是不容商量的,因此排除C。
而本段是外交辞令,相对来说比较正式,因此选用举措,而非活动,则答案为D。
由上面的两道题目可以看出,只需要两步就可以解决逻辑填空题,但是不乏有很多题目只需要其中的一步就可以解题了。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之判断推理(冲刺备考篇)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之判断推理(冲刺备考篇)国家公务员考试: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于10月15日开始,职位表也随后公布,国考冲刺阶段如何备考复习是考生常见问题,本文为考生提供国家公务员考试冲刺致胜技巧,以求能帮助考生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更多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冲刺行测答题技巧,请点击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冲刺致胜技巧(汇总篇)。
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逐渐逼近,这个时候考生更要稳住心神,事繁勿慌,把有限的复习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2015年国考就要来了这些事儿你必须知道(国考专题)2015年北京公务员考试专题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和大家谈一下在国考的冲刺阶段怎么复习判断推理,帮助大家备战,夺取高分。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答案:B。
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
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
) 要快速解答图形推理题,必须熟知常见的图形推理规律,尤其要重点把握求同求异的规律。
此外,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还要掌握各种图形推理题型的解题思路,理解对比分析法、求同分析法等简单实用的解题方法。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2015年国考就要来了这些事儿你必须知道(国考专题)2015年北京公务员考试专题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是:A.老周不能胜任自己现有的工作,每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B.刚参加工作的小李觉得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C.刘经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绪也越来越糟糕D.在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老王觉得所有工作都索然无味(答案:C。
公务员复习行测逻辑填空技巧(精选3篇)

公务员复习行测逻辑填空技巧(精选3篇)公务员复习行测逻辑填空技巧(精选篇1)大家都不难发现在简短的题目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用以衔接文段的关联词语,比如说和、与、且、虽然,但是、却等等,有了这些关联词语我们就会发现句子或者文段表达的意思就会随之改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虽然,但是这一类关联词连接的段,生活中我们也会比较常用,如果我说考试的紧张感大家都是相同的但是考试的结果却是_____的。
不难发现我们空处应该填不同。
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转折关联词,前后语义相反,也就意味着咱们在做题的之后如果看到这一类关联词选择前后意思相反的词就可以,具体有哪些词语呢?给大家总结如下:【标志词】:但是、可是、然而、却、其实、实际上等【应用】:前后语义相反接下来我们用一个例题感受一下:例:交流是复杂的艺术,有声语言并不是表达意义的唯一方式,辅以动作和面部表情,可以使表达生动形象,也折射出历史和文化智慧的光芒。
各民族间的形体语言,有的形式和意义相同(如握手致意),有的虽然形式相同,意义却_____。
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就可能产生误会,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南辕北辙B.针锋相对C. 截然相反D. 纷繁复杂如果大家做题很熟练的话我们要知道片段阅读题目做题顺序是先看提问之后看文段,最后看选项,但是对于咱们的逻辑填空、语句排序这样的题目后期可以不用看提问。
咱们来分析题干,大家会发现空前有个词——却,转折词一出现它的前后意思应该要?相反对吧,所以说大家观察前文告诉我们虽然形式相同,意义却”和其后所导致的后果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示“不同”,但语义更重。
C项“截然相反”的“截然”一词形容界限分明,用在此处既能够表达不同,又恰好加深了语义,与文意相符。
A项“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合题意;B项“针锋相对”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侧重强调观点与立场的不同;D项“纷繁复杂”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侧重于复杂,用在此处不恰。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判断应试三技巧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判断应试三
技巧
一、学习相关知识——运用知识解题
逻辑判断考查的内容涉及分析、综合、理解、概括、判断、推理、论证、类比等思维能力,则需要考生熟练掌握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基本概念,熟悉联言、选言、假言推理,熟悉掌握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才能快速有效的解题。
这部分内容是大多数考生普遍反映的难点所在,所谓难的原因有二:一是知识点较多;二是有些知识与我们日常理解有偏差。
那么,针对难点原因进行复习:一是结合给出的例子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在学习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时可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帮助记忆。
二是对于与日常理解有偏差的知识点,要重点记忆。
二、熟悉解题方法——寻找最优技巧
做好逻辑判断类题型,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因此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解题方法,即找突破口法、假设法、代入排除法、图表法。
很多同学在做此类题型时都能得出答案,但是往往花费时间较多,在时间紧张的考试情况下,更容易放弃。
为此,关键是要找到最优的、更容易运用的解题方法。
三、分析论证关系——掌握解题思维
可能性推理题型是政法干警考试的重点题型,同学根据提问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来确定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然后分析各个选项,需要比较的则依据教材所给原则进行比较,最终选出正确答案。
更多公务员考试免费资料请访问“新东方在线公务员频道”。
2015国考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解释呼应法

2015国考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解释呼应法公务员考试行测中言语理解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很多考生都认为这部分内容不是太难,但是正确率却无法估量,有时状态好正确率能达到70%—— 85%,有时状态不好就只有10%——25%,很多考生甚至认为做言语题就如同一场盛大的表白,结果只能等待对方的表决。
因此,很多考生就产生了消极态度,认为做言语题只能靠猜,没什么技巧。
那么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这种心态做言语理解是十分错误的也是必须摒弃的。
因为在言语理解部分是有很多行测技巧的,尤其是逻辑填空部分。
逻辑填空部分对很多考生来说的确是比较头疼的,感觉每个词都认识,但是具体选择哪个词却不知道,感觉每个词放进空格都可以,因此在选择时总是摇摆不定,这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搞清楚逻辑填空考察的本质是什么?它主要考察考生能否在前后文中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分题目叫做逻辑填空的缘由。
因而,在做这部分题目时需要考生寻找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而对考生来说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逻辑关系就是解释关系,所谓的解释关系就是空格的前后句子的可能已经把所填入空格词语的含义已经解释清楚了,只要找到解释关系,根据解释关系找到呼应点选择选项的方法就叫做逻辑呼应法。
比如:【例题1】许多种类的蝴蝶鱼在尾部前上方、与头部眼睛相对称位置有一黑色斑点,宛如鱼眼,而它的眼睛则_______在头部的黑斑中。
平时,蝴蝶鱼在海中总是倒退游动。
掠食者常受尾部黑斑的________,误把鱼尾作鱼头。
当掠食者猛扑向它时,蝴蝶鱼则顺势向前飞速逃走。
A.隐匿引诱B.藏匿诱骗C.深藏诱惑D.隐藏迷惑答案为:D【中公解析】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第二空格后面有一句话“误把鱼尾作鱼头”这句话恰恰把第二空格的含义侧重点给表现出来,一定是含有误会意思的词语,故只有迷惑能使人产生误会,故答案为D,这种做题的方法就叫做逻辑呼应法,而我们在本题目中主要运用的就是寻找解释关系,而方法就叫做解释呼应法。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判断解题有技巧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判断解题有技巧国考更多试题资料:/guojia/逻辑判断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必考题目,主要考查应试者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题后的四个备选项是与这段陈述有关的四个推理,其中有一个是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或说明就可以通过陈述直接推导出来的,要求应试者合理运用归纳、演绎、判断等推理方法选出这个正确答案。
根据逻辑判断的题目要求,解题时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①假设正确,即题目所说的话无论是否和实际相符,都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②不需附加任何说明即可推出,这就提醒考生在解题时不要主观臆断,附加自己的想法,而应以题干内容为准。
从历年考试真题以及大纲中所给的例题可以看出,2012年逻辑判断部分的考查内容将仍然以可能性推理为主,一般会出现六大题型(即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结论型、评价型和解释型)中的3-4种,但重点依然会是削弱型题目,这类题目是批判性思维在考试中的典型应用。
此外,也会适当考查必然性推理题目,主要涉及复言命题推理和分析推理类题目,这类题目可以更好地考查报考者是否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
针对逻辑判断部分的考试特点,考生在备考时要重点把握可能性推理的六大题型(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结论型、评价型和解释型)及各自的解题方法,特别是削弱型题目。
首先要对题干论证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其中的关键词来分清论点、论据以及题干的论证方式,还要准确辨别选项间的削弱或加强程度。
而必然性推理部分虽然所占比重较小,却是解题的基础,考生要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选取快速有效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方法有三:(1)熟记规则。
答题时应考者应熟记前提与结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结果决不能超出前提所规定的范围。
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题干部分陈述的内容,正确答案应与所给出的陈述相符。
(2)查找中心句,简化题干,找出题干内部联系。
2015年国考之言语备考:如何突破逻辑填空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策略:如何突破“逻辑填空”历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逻辑填空一直是20道题,占了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一半,可见逻辑填空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所占的分量是很大的,逻辑填空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言语的成绩。
逻辑填空就是原来的选词填空,国考的逻辑填空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近义词和成语的辨析。
许多考生都有这种感觉:逻辑填空看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并不简单,正确率不高,很容易出错。
许多考生见到这种题都有一种恐惧感。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做题时没有正确的方法,很多题仅凭直觉,从自己的语感出发,读题不细致,粗枝大叶,没有抓住重点的细节内容,这样很容易造成误判,选错答案。
第二,平时积累的词汇量少,一些近义词和成语不知道如何去辨析,还有一些成语的意思不能够正确理解,望文生义。
这些都是平时不注重积累词汇,读书不求甚解造成的。
第三,考场心理压力大,时间紧,遇到一两个成语意思不清楚,就产生畏惧心理,觉得题目很难,导致其他应该能做出来的题目不会做。
考生要想把逻辑填空这部分题目的正确率提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学会正确的答题技巧。
逻辑填空答题的基本思路是选择一个和语境最符合的词语。
前面已经说了,逻辑填空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近义词和成语的辨析,因此考生要学会如何正确的辨析近义词和成语。
辨析近义词和成语主要从六个方面: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搭配,语义轻重,词义侧重点,语法功能,考生要根据语境提供的信息,结合以上六个方面对成语和近义词进行辨析,选择一个最符合语境的词语。
有时候要多方面的考虑,不能仅从一个方面考虑。
总之,选择的词语要最大程度地符合语境信息。
第二,平时要多积累词汇,要熟记一些常用的成语的意思及用法,一些容易混淆的近义词要能够辨析。
通过对历年的逻辑填空的分析,我们发现有些高频成语历年都会出现,因此大家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高频成语,熟悉它们的意思及用法,意思相近的成语之间有什么区别。
遇到不懂的成语一定要弄清意思,弄清用法,不要轻易放过。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备考通关秘籍

华图网校: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备考通关秘籍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的是语言运用能力,考生在复习言语理解与表达时首先要了解常考题型特点,这样无论何种题型都可以从容应对;然后要贴近真题,掌握一些高效的解题技巧,如主体分析法、关联词法等;最后要加强积累,尤其是要多看常考实词和成语。
1.基础知识要牢固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中,对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特别是逻辑填空题当中会涉及到大量的考试高频词汇,这些是我们可以事先总结和准备的,考生在平时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能在考试中轻松应对。
2.注意平时积累国家公务员考试对于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难度相对较大,也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加强的部分。
主要考查的是考生阅读、理解、分析、推理、总结、归纳等高级能力,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多思、多想,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有意识地多阅读一些思想性或文学性较强的期刊杂志、散文著作,如《读书》、《半月谈》等,多浏览主流的报纸网站,并在阅读过程中仔细揣摩作者对词语、句子、段落的把握和运用,考试的时候里面的很多材料都是出自上面的内容。
这样既可扩展自己的知识背景,又可提升语感,不仅能使言语收益还能让申论写作出彩。
3.必备历年真题真题是公务员考试最重要的复习资料,是公务员考试的风向标,尤其是近三年的考试真题。
通过仔细研究真题,考生能够对出题者的出题思路、题目的难度系数等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对于近三五年的真题一定要保证做熟做透,可以采用三遍真题法,即每套真题至少做三遍,力争每遍做题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考生一定要通过多做真题,活用真题,对常考题型了然于胸。
4.巧用技巧增效率要想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作答速度是关键,但是前提是作答质量,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言语理解类题目,每种题型都烂熟于心,多做练习,将各种技巧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能有效控制,同时作答速度自然也就提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逻辑填空题是大家比较头疼的问题,同学们做题时常常摸不着思路,按照语感做,跟着感觉走,有时对,有时错;不按照语感做,方法掌握不熟练,做题时更是一头雾水,无法提高正确率。
中公教育专家就此问题做出一些探讨,希望能给同学们提供帮助。
首先,我们通过下面的真题来具体分析和探讨做逻辑填空题的应对方法。
例 1.舞台上,一个是中国京剧大师,一个是交响乐指挥家;一会儿传来韵味十足的京腔,一会儿又是沁人心脾的管弦乐。
面对京剧传承的尴尬和交响乐普及的艰难,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把两个不搭界的艺术形式进行“嫁接”,究竟是还是异想天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得益彰
B.取长补短
C.推陈出新
D.移花接木
【答案】A。
中公解析:语意分析可知,两种不搭界的艺术形式的结合,结果是好还是坏,尚在讨论中。
此空应与“异想天开”形成反相对呼应,即语意相反。
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强调二者的结合不切实际,横线应填入一个表示二者结合有益的词,分析选项,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符合题干要求。
B、C项中的“长、短、陈、新”均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移花接木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强调的是欺骗,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A。
例2.说话,写文章,第一要简明扼要,做到________;第二要朴素、自然,防止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言之成理矫揉造作
B.言简意赅矫揉造作
C.有的放矢言不由衷
D.言之成理拖泥带水
【答案】B。
中公解析:语意分析可知,第一空填的词应该
与“简明扼要”词义相近,“言之有理”强调的是合理性,“有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要有针对性,只有“言简意赅”强调语言的简洁准确,与“简明扼要”相呼应。
后一空的“矫揉造作”与“朴素、自然”意思相反,符合语意。
因此,本题选B中公教育版权。
相信同学们在做上面两道例题时,找到前后相近、相反语意不难,但是我们很容易忽略这点,导致很多时候纠结到底选哪一个,所以做题时需要大家养成找呼应点的习惯。
当我们找到呼应点后,很多同学又发愁了,四个选项好像都在呼应,应该选哪一个?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逻辑填空中的下一个难题,即近义词语辨析。
我们仍以上述例子来分析,题干如下:
舞台上,一个是中国京剧大师,一个是交响乐指挥家;一会儿传来韵味十足的京腔,一会儿又是沁人心脾的管弦乐。
面对京剧传承的尴尬和交响乐普及的艰难,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把两个不搭界的艺术形式进行“嫁接”,究竟是还是异想天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得益彰
B.取长补短
C.推陈出新
D.移花接木
第一道题应填与“异想天开”相反的意思,这个成语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学过,讲的是不切实际的意思,是“不好”的一面,我们要找的是“好”的一面,A、B、C都有“好”的一面,但是B、C项中侧重点在于“取长、出新”,题干并无此意,排除,“移花接木”一词我们可以利用已有语感简单造句,比如“他用了一招移花接木,轻松赢过对方”,经常被用来表示用某种方式达到欺骗别人的目的,材料无此意,因此正确答案就可以选出来了。
中公教育这里提醒大家,辨析近义词时不需要我们去一字一句地背词典,而是要达到“辨析”的目的,即两个词语的区别在哪儿。
简单来说,近义词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这是我们要找到的。
很多时候词语本身很明显能找到侧重点,上面的“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即如此,或者“络绎不绝”(侧重不绝,即接连不断)、“直抒胸臆”(直抒即直接抒发的意思,
本词还侧重胸臆,即思想感情)、“精神抖擞”(侧重抖擞,即振奋,或者我们可以联想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来了解抖擞的意思)、“深谋远虑”、“深思熟虑”等,相信大家都能找到这些近义词的侧重点。
有些词语的侧重点不好找,比如“移花接木”一词,但是这个词我们平时使用较多,这时可以利用我们已经形成的较为稳定且通常来说正确的预感来组词造句,如上面所造的简单句子,以达到“辨析”的目的。
除此之外,下面几个词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这个方法来辨析词语:郑重其事——他郑重其事地向我们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机,强调他介绍很认真;不遗余力——该公司不遗余力地研究新型节能燃料,强调公司很努力去做某事;深入浅出——老师对这道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强调讲解非常有技巧;语重心长——爸爸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以后可不能再撒谎了”,强调长辈对晚辈的教导。
通过简单造句,我们能看出这四个词分别强调的是认真、努力、技巧和长辈对晚辈的教导。
看到这一点,做题时就不再纠结了。
综上所述,我们在做逻辑填空时要关注两点:
第一,分析语意,确定呼应点,我们可从语意相近、相反两
个角度具体来找相呼应的词语或者句子。
第二,辨析词语,确定答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侧重点,同时可运用组词造句的方法达到辨析的目的,从而快速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