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第一节

X
0
1
5 p ⋅ q4 1
2
5 2 3 p ⋅q 2
3
5 3 2 p ⋅q 3
pk
q
5
5 4 p ⋅q 4
4
5
p
5
例2 按规定, 某种型号电子元件的使 用寿命超过
1500 小时的为一级品 . 已知某一大批产品的一 级 品率为0.2, 现在从中随机地抽查 20只. 问20只元件 中恰有 k 只( k = 0,1,⋯ ,20) 一级品的概率是多少 ?
P { X = 4} = 0.218 P { X = 5} = 0.175 P { X = 6} = 0.109 P { X = 8} = 0.022 P { X = 9} = 0.007
P{ X = 10} = 0.002
P { X = 2} = 0.137
P { X = 3} = 0.205
P { X = 7} = 0.055

p k ≥ 0,
k =0
k = 1, 2, ⋯ ;
(2) 规 范 性 : pk = ∑

k =0
n k p q k
n−k
= ( p + q )n = 1.
二项分布的图形
二项分布随机数演示 二项分布随机数演示
次射击,每 例如 在相同条件下相互独立地进行 5 次射击 每 次射击时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p ,则击中目标的次 则击中目标的次 的二项分布. 数 X 服从 b(5,p) 的二项分布
实例2 实例
连续射击, 若随机变量 X 记为 “连续射击 直至命
中时的射击次数” 的可能值是: 中时的射击次数”, 则 X 的可能值是
1, 2, 3, ⋯. (2)连续型 随机变量所取的可能值可以连续地 连续型 充 满某个区间,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 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 满某个区间 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则 X 实例1 灯泡的寿命” 实例 随机变量 X 为“灯泡的寿命” 则

第二章第一节基本术语和定义

第二章第一节基本术语和定义
不合格
或:ea=49.985-50=-0.015 es=-0.025 ei=-0.050 ea>es 不合格
偏 差
国标规定: 1、上偏差标在基本尺寸的右上角,下偏差标在基 本尺寸的右下角,如 2、当上偏差或下偏差为零时必须标出,如 3、当上、下偏差值相等而符号相反时,为了简化 标注,可标注为如下形式,孔500.008。 4、上、下偏差的小数点必须对齐 5、标注的公差带代号与基本尺寸数字采用同一号 字体书写。 6、同时标注公差带代号和偏差值时,应把上、下 偏差值加上圆括号。
公差带图
上偏差 上偏差 + 0 _ 基 本 尺 寸 孔 轴
下偏差
零线
下偏差
3、公差带 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二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公差带图




公差带图
4、公差带二要素:
公差带大小 公差带位置 由标准公差确定 由基本偏差确定
5 标准公差:国标规定了标准公差分20级,等级系列 为:IT01、IT0、IT1、IT2…IT18,其中IT01精度 最高,IT18精度最低。IT表示标准公差,阿拉伯数字 表示公差等级。 6、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就是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 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孔:ES=Dmax-D 轴:es=dmax-d 下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孔:EI=Dmin-D 轴:ei=dmin-d


实际偏差: 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孔:Ea=Da-D 轴:ea=da-d 实际偏差的合格性判定条件: 孔: EI≤Ea≤ES 轴: ei≤ea≤es
例:轴ø30mm的最大极限尺寸为ø29.993mm, 最小极限尺寸为ø29.980mm。在什么情况下 能合格。 实际尺寸只要在这两个极限尺寸之间均为合格。 零件尺寸合格与否取决于实际尺寸是否在极限尺寸 所确定的范围之内,而与基本尺寸无直接关系。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学生培养爱护地球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大洲和大洋的影响。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实践应用:
-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旅行规划、环境保护等。
- 学生能够通过地理知识,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和经济发展,培养全球视野。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90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类和分布。
- 学生能够利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资源分配等。
板书设计
一、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及其分类
1. 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 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
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其特点
1. 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跨纬度最广,地形复杂多样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大洲和大洋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大洲和大洋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大洲和大洋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 各组汇报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巩固练习:
-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
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和影响。

这一章节着重强调了
中国共产党在动员和组织人民抵抗侵略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敌人的入侵,战
争的摧毁以及疾病和饥荒的蔓延使中国人民生活陷入极度困境。

然而,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积极行动起来,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
抵抗。

他们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并与各地的革命
武装力量进行合作。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们坚定地呼吁人民团结起来,为保卫家园而战斗。

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倡导民族团结和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及其他民主
党派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他们共同致力于推翻敌人的统治,保卫
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利益。

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民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第一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
要地位和作用。

他们积极发动并组织了人民的抵抗行动,努力争取国
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

在这个黑暗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
照耀着全国,成为人民心中的希望和力量源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动物的类群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
知识点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__________动物;
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__________动物。

知识点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刺胞动物
(1)常见的刺胞动物: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2)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________对称;体表有________;有
______无______。

2.扁形动物
(1)常见的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等。

(2)扁形动物的生活方式:少数营自由生活,大多数营__________生活。

(3)扁形动物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器官简单,__________器官发达。

(4)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________对称;背腹__________;有口无
__________。

3.线虫动物
(1)代表动物——蛔虫
蛔虫
(2)常见的线虫动物:除了蛔虫,还包括蛲虫、钩虫、丝虫等。

(3)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__________;体表有__________;有口
有__________。

1。

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税制
8

超额累进税率: 是把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 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计算方法:
定义法 (可简单记为:分级计算) 速算扣除数法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用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速算 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全额累时计算的税额—超额累进计算的税 额 本级速算扣除数=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 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中国税制
第二章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中国税制
1
第一节 税法(制)要素






想象一下市场上戒社会上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等 财政职能而言—— 对谁收税?收什么税?收多少税?应该怎样去收?— 从经济职能的角度 仍然是: 加上为什么收这样或那样的税? 如:南京的“小姐税”, 征收“筵席税”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吗?
中国税制
2
一、税法要素
税收要素包括: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 (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等) 1、 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征税的 目的物。它是税法的最基本的要素。 1)税目:指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在税法 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品种和项目。 (制定税目的方法:列举法、概括法)
中国税制 17
二、简述戒论述
1、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 征收标准。它解决征税的计算问题。计税 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从量计 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作为 计税依据,该项实物量以税法规定的计量 标准(重量、体积、面积等)计算。
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 优点:计算简便 缺点:受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比较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⑥细准焦螺旋
1.单目;双目;光学
知识点二
1.转动转换器;调节遮光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转动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3.中央;转换器;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平面镜;凹面镜
4.反光镜;物镜;目镜
5.物镜;防止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1.单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2.双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3.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观察的方法
特别提醒(1)在调焦观察时,单目显微镜转动准焦螺旋升降的是镜筒,而双目显微镜转动准焦螺旋升降的是载物台。
(2)不要用手扳镜头来转换物镜,更不要用手触摸镜头的镜片部分。
(3)实验完毕,对单目显微镜,要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对双目显微镜和数码液晶显微镜,要将载物台下降到最低处,将电源亮度调到最低后关闭电源。

________
方法点拨
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相当于将物体旋转180°后的图像。玻片标本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如物像在右上方,要想将其移向视野中央,实际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即“偏哪往哪移”。
【参考答案】
第二章 认识细胞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知识点一
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反光镜⑤粗准焦螺旋
2.大;少;小;小;多;大
第二章 认识细胞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知识点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作用
1.实验室中常见的显微镜有__________显微镜和__________显微镜,这两种显微镜都以可见光为光源,属于__________显微镜。
2.数码液晶显微镜可以直接在液晶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为拍照和录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知识点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4)擦拭显微镜的镜身用纱布,擦拭镜头用擦镜纸。

第二章 第一节函数、导数

第二章 第一节函数、导数


四、分段函数 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对于定义域内的 对应关系 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 , 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分段函数 虽 然 由 部 分 组 成 , 但 它 表 示 的 是 一个 函 数.

[基础自测自评] 1.下列各图形中是函数图象的是 ( )


D [ 由函数的概念知 D 正确, A , B , C 中不满足一对一关系.]

[体验高考] 1.(2013·陕西高考)设[x]表示不大于x的最 大整数,则对任意实数x,有 ( )

3.(2013· 浙江高考)已知函数 f (x )= __________. 解析 由 f (a)= 答案 10
x -1.若 f (a)=3,则实数 a=
a-1=3,得 a-1=9,故 a=10.

[互动探究] 若 本 例 条 件 不 变 , 则 f(f( - 2)) 的 值 为 ________. 解析 ∵f(-2)=22=4, ∴f(f(-2))=f(4)=16.

[规律方法] 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时,应根据所给自变 量值的大小选择相应的解析式求解,有时 每段交替使用求值.若给出函数值或函数 值的范围求自变量值或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应根据每一段的解析式分别求解,但要注 意检验所求自变量值或范围是否符合相应 段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一节
函数及其表示

[主干知识梳理]
一、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设A,B是两个 的数集,如果 非空 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 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 确定的数f(x) 唯一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 y=f(x ),x∈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干洁空气(1)氮:含量最多,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2)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对地面有保温作用(4)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和杂质(1)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2)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判断1.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使大气中臭氧减少。

( √ )2.城市的固体杂质较多,降水比农村多。

( √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及密度。

2.分层⎩⎪⎨⎪⎧ A 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B 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C 层:高层大气3.与人类的关系(1)A 层:与人类关系密切,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2)B 层: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

(3)C 层: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判断1.宇宙飞船升空过程中,所穿越大气的温度一直降低。

( × )2.全球各地对流层的高度是一样的。

( × )3.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 × )探究点大气的垂直分层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流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有何特点?该层的厚度随纬度如何变化?为什么?答案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低纬地区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所以高度大;高纬地区受热少,对流较弱,所以高度小。

2.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答案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有了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

3.平流层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飞机为什么选择在平流层飞行?答案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迅速上升,是因为该层的热量主要来自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

该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

4.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哪一层?为什么臭氧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答案平流层。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5.高层大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答案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3.2019年4月20日我国发射的“天舟一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答案 1.B 2.D 3.C解析第1题,根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和运动特征,自下而上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温度变化趋势看,①②正确,但①曲线的气温值出现错误,故只有②正确。

第2题,高层大气(Ⅲ层)中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第3题,“天舟一号”飞船运行于高层大气中。

在对流层中,大气的组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据此回答1~2题。

1.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和臭氧B.氩和氖C.水汽和杂质D.氮和氧2.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在() A.臭氧增多B.氧气增多C.水汽增多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第2题,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的破坏使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在近300年里增加了40%多。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假如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

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3~4题。

3.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递减→递增→递减B.递减→递减→递增→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4.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大气层是()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答案 3.D 4.A解析第3题,探空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因此气温变化规律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第4题,水汽几乎全部集中在对流层。

1.根据大气的热力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三层,臭氧层主要分布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外层答案B解析臭氧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20km左右的高空,是平流层的范围。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2~3题。

2.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3.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航空飞行答案 2.D 3.C解析第2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不同大气层,其温度的变化不同;距地面20km处气压不到地面的1/20。

第3题,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

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平流层天气晴朗,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航空飞行。

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部分)示意图”,回答4~5题。

4.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A.低纬度的对流层B.中纬度的平流层C.高纬度的对流层D.高纬度的平流层5.该层大气()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B.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C.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飞行D.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呈电离状态答案 4.B 5.C解析第4题,图示大气层从12千米高空向上气温逐渐升高,故图示大气层是中纬度的平流层,B正确。

第5题,由上题知,该层是平流层。

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大。

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短波辐射。

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呈电离状况。

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飞行,C正确。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6~7题。

6.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A.减—增B.增—减C.减—增—减—增D.增—减—增—减7.人类大量排放的氟氯烃,会破坏图中哪层中的臭氧()A.①层B.②层C.③层D.③层以上大气层答案 6.C7.B解析第6题,结合图中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可知,人造天体在升空过程中,大气层温度先减再增,再减再增。

第7题,人类大量排放的氟氯烃,能破坏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由图中温度变化规律②层为平流层。

8.气温随高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集聚和扩散。

下图所示气温与高度关系的四种情况中,最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答案A解析图A随高度的增高气温逐渐升高,逆温现象严重,最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的集聚。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

读图,回答9~10题。

9.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A.①B.②C.③D.④10.有关该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50℃左右答案9.A10.D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大气层距地面的高度和温度变化,可知该大气层是平流层,平流层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故选A。

第10题,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图中大气层的温差约为50℃。

(2019·黑龙江哈尔滨高一期末)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

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图甲)。

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

图乙示意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

读图完成11~12题。

11.“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A.9~10米B.7~8米C.6~7米D.4米以下12.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程度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向下流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11.B12.D解析第11题,读图乙,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防霜冻风扇”安装高度为7~8米时,风扇启动后,可把该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

第12题,结合上题分析,风扇启动后,可把高处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①对;风扇吹出的并不是热风,②错;近地面(0~4米)存在空气对流运动,风扇吹下来的暖空气会削弱近地面的对流运动,③错;风扇的转动使下层空气循环,阻止了上层冷空气向下流动,④对。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

该层22~27千米高度,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_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图中50~85千米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________运动为主。

(5)C层中有______层,_______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__________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6)人类生活在______层的底部。

(7)A→B→C大气密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答案(1)中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 km,而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度为17 km~18 km,在高纬度为8 km~9 km(2)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补绘曲线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