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概述

合集下载

抗原的检测方法范文

抗原的检测方法范文

抗原的检测方法范文抗原检测方法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体液或组织中特定抗原的存在与浓度。

抗原是一种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可以来自病原体、肿瘤细胞、组织器官等。

抗原检测主要用于病原体感染、肿瘤标记物检测、免疫学研究以及生物制药等领域。

目前,常用的抗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电子显微镜法、免疫电泳法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1.免疫荧光法:该方法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后,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观察目标抗原的存在。

它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

常用于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检测。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方法基于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染色显示抗原-抗体结合的结果。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

常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病毒、免疫球蛋白等。

3.免疫电子显微镜法:该方法利用金属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标记颗粒的位置,以确定目标抗原的存在与位置。

该方法具有较高分辨率和特异性,可用于检测病毒、细菌、细胞器以及细胞表面分子。

4.免疫电泳法:在电泳的基础上,通过免疫反应使抗原分离成多个不同的成分,然后通过染色或标记观察抗原的分离情况。

该方法可以分析抗原在蛋白质混合物中的分布情况,并确定其分子量。

常用于研究免疫球蛋白多样性和抗原的空间构象。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抗原检测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如拓扑免疫传感技术、质谱法等。

这些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检测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

总之,抗原检测方法的发展为医学诊断、疾病预防和生物制药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抗原检测方法的涌现,为保障公共卫生和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抗原抗体检测的方法

抗原抗体检测的方法

抗原抗体检测的方法抗原抗体检测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医学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研发、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从基础原理、方法流程、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基础原理抗原抗体检测的基础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

抗原是指一种物质,能够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如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病毒颗粒、细菌细胞壁等,抗体是人体被激发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具有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抗原与抗体结合的过程是一种互补性结合,即抗原的特定表面结构(表位)与抗体的特定结构(抗体的互补决定区或CDR)相匹配,形成一个稳定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根据这种互补性结合原理,可以利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特异性反应的特性进行生物医学检测。

二、方法流程抗原抗体检测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样品处理、检测反应和检测结果判断。

1、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将样品制备成可检测的状态。

不同样品类型的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

①血清:抗体检测的常用样品,一般离心收集血清,然后进行血清离心去除大分子物质,如脂肪、蛋白质。

②尿液:对尿液进行粗制备可以提取出抗原,直接用于检测。

③组织样本:组织样本需研磨均质后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液,使细胞裂解释放出抗原。

2、检测反应:检测反应是将样品与检测试剂进行反应。

根据检测反应的原理不同,可分为传统免疫学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放射免疫分析(RIA)、荧光免疫分析(FIA)和免疫层析技术等。

①传统免疫学方法:包括沉淀试验、凝集试验和免疫电泳试验等,这些试验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明显可视反应,如沉淀、凝集等。

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利用酶标记的二抗或抗原与样品中的相应成分结合,同时添加底物,使检测结果在底物作用下产生颜色或荧光反应,根据反应情况,判断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③放射免疫分析(RIA):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一类分子(通常为抗体)与样品中的标记分子结合,在放射计数器下测定微量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方法。

抗原检测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抗原检测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抗原检测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抗原检测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免疫荧光法:使用特定的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待测抗原的存在。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将特定抗体固定在试验板上,待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添加标记有酶的二抗,通过酶的活性来检测待测抗原的存在。

3. 免疫层析法:将待测抗原溶液与特异性抗体混合,之后通过滤纸或薄膜等材料,通过毛细现象实现抗原抗体的结合和分离,最终通过观察颜色变化等方式判断待测抗原的存在。

4. 免疫荧光显微镜法:通过特异性的荧光标记抗体与抗原结合,再用显微镜观察标记抗体的荧光信号来检测待测抗原的存在。

5.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将待测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反应后,利用蛋白质电泳和转膜技术,然后用特异性抗体检测待测抗原是否与抗体结合。

6. 免疫组化法:使用特异性的抗体来检测待测抗原在组织切片中的分布和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抗原检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待测抗原的性质,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缺点,研究者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免疫学临床应用

免疫学临床应用

(二)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补体参与的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一)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 乳胶颗粒等)与 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1 、直接凝集(direct agglutination) 玻片凝集、试管凝集
2、间接凝集(indirect agglutination) 可溶性抗原包被在乳胶颗粒或红细胞表面,与相应 抗 体混合出现的凝集现象。
3、细胞因子检测
可用于鉴定分离的淋巴细胞亚群,监测某些疾病状态的细胞免疫功 能。IL-2、IL-2R、rIFN 、TNF等检测。
①免疫学方法:ELISA、RIA等。
②细胞生物学方法 ③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等
4、体内免疫细胞功能测定:皮肤试验
(1)迟发型超敏反应:旧结核菌素试验( OT试验 ) 皮试(+)——有一定的细胞免疫能力 皮试(—)——细胞免疫功能缺损
免疫重建(immunoreconstitution)
将免疫功能正常个体的造血干细胞或淋巴细胞移植 给患有免疫功能缺陷的个体,使后者的免疫功能全部 或部分得到恢复。
一、免疫增强疗法和免疫抑制疗法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三、主动免疫治疗(active immunotherapy) 和被动免疫治疗(passive immunotherapy)
(三)计划免疫
二、新型疫苗的发展 三、疫苗的应用
1、抗感染 2、抗肿瘤 3、计划生育 4、防止免疫病理损伤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ELISA、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类毒素、LAK细胞、TIL细胞
二、问答题 1、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2、何谓免疫标记技术?简述三大免疫标记技术 的原理和应用。 3、试比较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

抗原抗体检测的基本方法

抗原抗体检测的基本方法

抗原抗体检测是判断抗原特异性抗体含量的一种重要技术,应用于疾病诊断、血清学诊断等领域。

抗原抗体技术具有灵敏度高、仪器简便和费用低廉的优势,在生物化学及免疫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抗原抗体检测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抗原-抗体反应仪定量检测。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比较标准段浓度和抗体测定段浓度,可以定量检测抗体的数量。

2、标记抗体双抗原-抗体反应仪检测。

通过将特异性抗体标记到特定颜色标记物上,并将其反应到准备好的反应板上,可以定量检测抗体的数量。

3、免疫介质双抗原-抗体反应仪检测。

利用特异性抗体-免疫介质特异性反应,吸附特定免疫介质到反应液中,可以定量检测抗体的数量。

4、抗原-抗原反应仪检测。

利用特异性抗原-抗原反应,将某一种抗原与另一种特异性抗原结合,可以定性检测抗体的数量。

5、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技术检测。

通过原子吸收技术测定抗体段的芒氨酸氧化物含量,可以定量检测抗体的数量。

6、金属标记抗原、抗体和金属标记介质反应检测。

反应金属标记的抗原、抗体或金属标记介质,可以定量检测抗体的数量。

抗原抗体检测的这些基本方法有助于准确地评估抗体水平,为临床疾病诊断和病理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ELISA六种方法类型及原理

ELISA六种方法类型及原理

ELISA六种方法类型及原理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测定样品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它的原理基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专一结合,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来检测并定量目标物。

ELISA有多种不同的方法类型,以下将对其中六种方法类型及其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直接ELISA:直接ELISA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ELISA方法,适用于寻找目标抗原。

在这种方法中,被测抗原直接吸附在固相或表面上,然后与特异性酶标记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最后,通过酶标记的底物的反应来定量测定目标物的浓度。

2.间接ELISA:间接ELISA也是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寻找目标抗体。

首先,将被测抗原吸附在固相或表面上,然后加入待测抗体。

之后,特异性结合的第二抗体(酶标记的)被加入用于识别和检测第一抗体。

最后通过酶标记的底物的反应来定量测定目标物的浓度。

3.竞争ELISA:竞争ELISA用于检测样品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

在这种方法中,特异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竞争结合。

通过测定酶标记物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中目标物的含量。

4.间接竞争ELISA:间接竞争ELISA是一种用于定量测定目标抗原的方法。

首先,在固相或表面上吸附被测抗原,然后加入特异性抗体。

该抗体与样品中的目标物竞争结合。

接着,再加入另一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前面结合的抗体有竞争关系。

最后通过测定酶标记物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目标物的浓度。

5.间接夹心ELISA:间接夹心ELISA用于寻找样品中的特定抗体。

首先,在固相或表面上吸附被测抗原,然后加入待测抗体。

随后,特异性酶标记的第二抗体被加入,用于识别和检测待测抗体。

最后通过测定酶标记物的信号强度,可以定量测定目标抗体的浓度。

6.双抗体ELISA:双抗体ELISA常用于寻找特定抗原。

首先,在固相或表面上吸附被测特异性抗体,然后加入样品。

目标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接着,酶标记的第二抗体被加入,该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

检测抗原的方法

检测抗原的方法

检测抗原的方法
抗原检测方法: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抗原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潜在抗原。

它通过固定抗原到培养皿中,将特异性抗体引入细胞培养液结合到抗原上,使用质谱技术或者化学法监测特定抗原的吸附量,从而达到定量检测目的。

2. 磁珠免疫层析法(MACS):MACS是一种免疫细胞磁珠技术,将特异性细胞磁珠分离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从而使用磁力来定性地检测抗原,引入特异性标记分子来定量检测抗原的含量。

磁珠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就可以得到准确而可重复的检测结果,并且能够检测到抗原非常少的样品。

3.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这种方法指通过检查不特异性免疫反应以及其影响抗原检测的形式来实现抗原检测。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用于测定血清中抗原物质的水平,它会影响抗原的变化过程,从而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查抗原的方法。

4. mutation detection tests:这种检测方法通过对抗原的检测样品进行基因组分析,来检测是否存在潜在突变,从而检测抗原物质的含量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

这种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突变,可以有效地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抗原数据。

5. 酶免疫细胞沉淀方法:这一技术是通过将特异性聚合抗体与抗原样品一起处理,然后再将抗体聚合物及其结合的抗原与活细胞混合在一起,最终检测抗原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有效检测到
少量抗原,并且结果准确可靠,将使用特异性抗体及结合样品而且只需要一次反应。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概述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概述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概述抗原和抗体是用于检测和诊断疾病的重要工具。

它们可以用于确定感染病原体的存在或评估免疫系统的反应。

下面是抗原和抗体检测方法的概述。

一、抗原检测方法:1.免疫荧光法:将待检样本与荧光标记的抗原结合,通过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是否存在,以判断抗原的存在。

2.免疫层析法:通过纸或膜上的凝胶层析技术,将待测样品中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并在移动相的作用下使其分离,从而检测抗原是否存在。

3.免疫捕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将待测样品中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体以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抗体复合物,通过显色反应来检测抗原的存在。

4.免疫沉淀法:将待检样品中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进行结合,再加入沉淀试剂形成沉淀,通过离心将沉淀分离并观察其形态来判断抗原的存在。

二、抗体检测方法:1.血球凝集试验:将抗体与红细胞等细胞结合,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形成红细胞凝集团。

根据凝集的形状、大小和强度来判断抗体的存在。

2.补体结合试验:将待测样品中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再加入补体,并添加适当的抗人和抗补体抗体,通过观察溶血程度来判断抗体的存在。

3.免疫电泳:将待检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后,再用特异性抗体与其结合形成沉淀带,通过观察沉淀带的位置和形状来判断抗体的存在。

4.免疫荧光法:将待检样品与荧光标记的抗体结合,通过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是否存在,以判断抗体的存在。

以上只是针对抗原和抗体检测方法的简要概述,实际应用中还有其他更多的检测方法。

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被测物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抗原和抗体检测方法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概述一、检测的原理借助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特异结合后出现的各种现象,对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

1.抗原与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抗原抗体的结合就像酶与底物的结合,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一样不是化学的反应,而是非共价键的可逆的结合。

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可变区互补构型,造成两分子间有较强的亲和力。

空间构型互补程度不同,抗原和抗体分子之间结合力强弱也不同。

互补程度高,则亲和力强。

此外,反应温度、酸碱度和离子浓度对抗原和抗体分子上各基因的解离性和电荷特性也有重要的影响,抗体与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结合力大小可用亲合力来表示。

高亲合力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力强,即使抗原浓度很低时也有较多的抗体结合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

2.抗原或抗体外检测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性状与活性特点,对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检测。

定性和定位检测比较简单,即用已知的抗体和待检样品混合,经过一段时间,若有免疫复合物形成的现象发生,就说明待检样品中有相应的抗原存在。

若无预期的现象发生,则说明样品中无相应的抗原存在。

同理也可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样品中是否有相应抗体。

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检测时,以反应中加入抗原和抗体的浓度与形成免疫复物的浓度呈函数关系。

(1)根据免疫复合物产生的多少来推算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加入的已知抗体(或抗原)的浓度一定,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多少与待检样品中含有相应抗原(或抗体)量成正比。

也就是抗体浓度一定时,免疫复合物越多则样品中的抗原量也越多。

可用实验性标准曲线推算出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如免疫单向扩散试验、免疫比浊试验和酶联免疫检测等都属于这类方法。

(2)抗原或抗体效价滴定的原理: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多少不能反应抗原抗体反应强弱时,就不能以检测反应强度来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

在实际工作中,把浓度低的反应成分(抗原或抗体)的浓度固定,把浓度高的另一种反应成分作一系列稀释。

例如用人血清作抗原免疫3只家兔,比较3只家兔产生抗体的多少,即滴定3只兔血清抗体效价,可用双向琼脂扩散法来滴定,例如将抗体浓度固定,将抗原作不同的稀释度,分别将抗原或抗体滴入琼脂的相应小孔中,观察免疫兔血清与不同稀释度的抗原出现明显沉淀浅的抗原稀释度(如甲兔的抗体效价为1/2000,而丙免的是1/8000则可比较出后者比前者产生抗体的效价要高)。

也就是表示效价的稀释度越高,样品中所含待检成分越多。

因人血清(抗原)和抗体(免疫兔血清)相比,浓度高,故应稀释抗原。

二、抗原或抗体检测的实用意义1.抗体检测的意义检测抗体可用于评价人和动物免疫功能的指标。

抗体用于临床治疗或实验研究时也需做纯度分析和定量测定。

临床上检测病人的抗病原生物的抗体、抗过敏原的抗体、抗HLA抗原的抗体、血型抗体及各种自身抗体,对有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抗原检测的意义可做为抗原进行检测的物质可分为以下四类:(1)各种微生物及其大分子产物:用于传染病诊断、微生物的分类及鉴定以及对菌苗、疫苗的研究。

(2)生物体内各种大分子物质:包括各种血清蛋白(如各类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各种成分)、可溶性血型物质、多肽类激素、细胞因子及癌胚抗原等均可做为抗原进行检测。

在对这些成分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以及各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人和动物细胞的表面分子:包括细胞表面各种分化抗原(如CD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血型抗原或MHC抗原)、病毒相关抗原和肿瘤相关性情抗原等。

检测这些抗原对各种细胞的分类、分化过程及功能研究、对各种与免疫有关的疾病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4)各种半抗原物质:某些药物、激素和炎症介质等属于小分子的半抗原,可以分别将它们偶联到大分子的载体上,组成人工结合的完全抗原。

用其免疫动物,制备出各种半抗原的抗体,应用于各种半抗原物质的检测,例如对某些病人在服用药物后进行血中药物浓度的监测。

对运动员进行服用违禁药品的检测,都是应用半抗原检测的方法。

三、抗原或抗体检测的方法由于各种检测方法中所用的抗原性状不同,出现结果的现象也不同。

最广泛应用方法有下述几种:(一)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在两者比例合适时,可形成较大的不溶性免疫复合物。

在反应体系中出现不透明的沉淀物,这种抗原抗体反应称为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neaction)。

1.环状沉淀试验先将含抗体的未稀释的免疫血清加到直径小于0.5cm的小试管底部。

将稀释的含有可溶性抗原的材料重叠于上,让抗原与抗体在两液体的界面相遇,形成白色免疫复合物沉淀环,故名为环状沉淀试验(ring precipitationtest),此法简便易行,需用材料较多是其缺点。

2.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single immunodiffusion)是在凝胶中进行的沉淀反应。

将抗体混入加热溶解的琼脂中,倾注于玻片上,制成含有抗体的琼脂板,在适当位置打孔,将抗原材料加入琼脂板的小孔内,让抗原从小孔向四周的琼脂中扩散,与琼脂中的抗体相遇形成免疫复合物。

当复合物体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停止扩散,出现以小孔为中心的圆形沉淀圈,沉淀圈的直径与加入的抗原浓度成正相关。

本方法简便,易于观察结果,可测定抗原的灵敏度(最低浓度)约为10~20μg/ml,常用于定量测定人或动物血清IgG、IgM、IgA和C3等,其缺点是需1~2天才能看结果(图20-1)图20-1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示意图3.免疫比浊法当抗体浓度高,加入少量可溶性抗原,即可形成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小免疫复合物,它可使通过液体的光束发生散射,随着加入抗原增多,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也增多,光散射现象也相应加强。

免疫比浊法(immunonephelomytry)就是在一定的抗体浓度下,加入一定体积的样品,经过一段时间,用光散射浊度计(nephelometry)测量反应液体的浊度,来推算样品中的抗原含量。

本法敏感、快速简便,可取代单向扩散法定量测定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4,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双免疫扩散试验(double immunodiffusion)是在琼脂板上按一定距离打数个小孔,在相邻的两孔内分别放入抗原和抗体材料。

当抗原和抗体向四周凝胶中扩散,在两孔间可出现2~3条沉淀线,本法常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或用于两种抗原材料的抗原相关性分析(图20-2)。

图20-2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示意图5.对流免疫电泳对流电泳(counterimmunoelectrophoresis)是一敏感快速的检测方法,即在电场作用下的双向免疫扩散。

将琼脂板放入电泳槽内,使琼脂板的两孔沿着电场的方向,于负极侧的孔内加入抗原,于正极侧的孔内加入抗体,通电后,抗原带负电荷向正极泳动,抗体分子虽也带负电荷,但因分子量大,向正极的位移小,而受琼脂中电渗作用向负极移动,抗原和抗体能较快地集中在两孔之间的琼脂中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沉淀线。

只需1小时左右即可观察结果。

6.免疫电泳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的方法分成两个步骤,即先进行电泳,再进行琼脂扩散。

先将样品加入琼脂中电泳,将抗原各成分依电泳速度不同而分散开。

然后在适当的位置上沿电泳方向挖一直线形槽,于槽内加入含有针对各种抗原混合抗体液,让各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进行双向免疫扩散,可形成多答卷沉淀线。

常用此法进行血清的蛋白种类分析。

对于免疫球蛋白缺损或增多的疾病的诊断或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图20-3)。

图20-3免疫电泳法基本步示决图7.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又称为Western印迹法,用于AIDS的血清抗体检测。

第一步,为电泳分离HIV抗原,在电场中根据分子量大小不同病毒抗原各成分散开。

第二步,将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电印迹),然后将印迹有病毒抗原的硝酸纤维膜浸湿于病人血清中。

如果病人血清中含有与一种或几种抗原相对应的抗体的话,则在该抗原印迹部位形成免疫复合物沉淀。

在洗去未沉淀的抗原和抗体后,在膜上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的抗体,此抗体可以和病毒抗原与人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发生反应,最后加入显色底物(如果抗人Ig是用酶标记的)或做放射自显影(抗人Ig用125Ⅰ标记)以显示结果(图20-4)。

图20-4用免疫印迹法检查患者血清中的HIV病毒抗体第一步:经电泳将HIV混合抗合抗原按分子量大小分离;第二步:将已分离的抗原经电印迹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第三步:将待检病人血清加入覆盖于硝酸纤维膜上;第四步:加入标记的第二抗体使之覆盖膜上;第五步:加入显色底物(或放射自显影)显现第二抗体(二)凝集反应细菌、红细胞或表面带有抗原的乳胶颗粒等都是不溶性的颗粒抗原,当与相应抗体结合,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凝集团块,即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1.直接凝集直接凝集(direct agglutination)是将细菌或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产生的细菌凝集或红细胞凝集现象。

可用于传染病诊断如肥达氏反应(Widal reaction)诊断伤寒病。

或利用血细胞凝集现象检查血型。

2.间接凝集间接凝集(indirect agglutination)是用可溶性抗原包被在乳胶颗粒或红细胞表面,与相应抗体混合出现的凝集现象。

如用γ球蛋白包乳胶颗粒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用甲状腺球蛋白包被乳胶颗粒用于检测甲状腺球蛋的抗体。

也可以将抗体吸附到乳胶颗粒上检查临床标本中的抗原,如细菌或真菌性脑膜炎抗体包被的乳颗粒,一旦与含有相应抗原的脑脊液混合,便可发生凝集,可进行快速诊断。

故凝集反应即可测定抗原,也可测抗体,方法简便、敏感。

3.抗球蛋白试验抗球蛋白试验(antiglobulin test,coombs test)的原理为间接凝集试验。

例如应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症时,Rh+红细胞与抗Rh血清间的反应。

因抗Rh抗体是IgG 只有两个结合价,分子较小(不如IgM结合价多,分子大)很难直接引起Rh+红细胞凝集。

如果加入抗IgG的抗体,就可帮助抗Rh的IgG的抗体凝集红细胞。

也就是经抗Ig的作用提高凝集反应的灵敏度。

(三)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应这一类反应主要包括溶血反应(hemolytic assay)、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complement mediated cytotoxicuty test)及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1.溶血反应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相遇,形成红细胞-抗体复合物即可使加入反应中的补体活化,导致红细胞溶解,此方法可用于红细胞的各种抗原或相应抗体的检测,此法比凝集反应敏感。

溶血反应也是用于抗体分泌细胞即空斑形成细胞(PFC)检测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