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说尽晚清历史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读书笔记4篇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读书笔记4篇《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读书笔记篇1李世民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利用假期我读了《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
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青年作家贾飞评价《儒林外史》: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升官发财的一本教科书。
从中可以看出在封建体制下,知识分子、乡绅等扭曲的灵魂,同时也控诉科举对人们的毒害。
书中开头出现王冕,有王冕勤奋自学画荷花的故事,和不愿卖画给官员的洁身自好。
中间出现风四老爹,结尾出现四大奇人。
他们全是没有社会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民百姓。
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百出的儒林和官场形成鲜明对照。
“鲁迅对《儒林外史》的人物刻画有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儒林外史》做到了:“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生态并作,使彼相,如目在前”。
而我认为《儒林外史》给人一种意境美,对雨后荷花的描写深入人心,运用多种人物刻画的方法,使人物的形象立体、生动、丰满。
随着文化的高速发展,假论文、假作者和版权纠纷等等问题屡见弊端。
此书中也透露出现代文化发展的雏形,二十一回中牛浦郎将自己的名字,加上别人的号出书。
如今假广告、假产品害人不浅。
封建社会中一些江湖骗子,如何使用伎俩骗人。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中有着精彩的描述,马二先生在祠门口遇到了骗子。
骗子一出场给人的印象就不一般,从外表打扮上就迷惑人,接着骗子又从一些侧面,假造自己不一般,让人更加容易相信。
对于理财严监生与杜少卿也不同,严监生拥有百万资产却分分计较,弥留之时还顾虑着两茎灯草;杜少卿挥金如土,全然不在乎金钱上的分毫。
读史可以明鉴,可以让你了解历史的兴衰,可以知道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立足于社会。
以历史来告诫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十句话说尽中国史

甫 、杨 国忠 之 流 ;唐 末 之 君 不 足 道 也 ,
臣却为虎狼之 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 ,
1 . 以 武治 。剐 且 易折 ;单 以文 治 。软 0单 弱 可欺 ;文武 结 合 。刚 柔 兼 济 。 方能 长 治 久
安。
中 ,君 强 臣弱 ;朝 代 之末 ,君弱 臣强 。
历 朝 历 代 之 灭 亡 ,无 不 由 此 三 者
起。
5胜者 王侯 败者 贼 。历史 即 是为胜 者 .
歌功 颂德 、败 者落 井 下石 的虚假 陈 述 。
史 杜墨 妻 ; 翟
莫不 如 此 ,岂有 他哉 1
霎
胜 即是 刘 邦 ,败 即是 项 羽 ;胜 即 是 李 世 民 ,败 即是 窦 建 德 ;胜 即 是 朱 元 璋 ,败 即是 张士 诚 ;胜 是 一 国之 君 ,败 是 流贼 草寇 。
北 对 峙时 ,北强 而 南弱 。原 因也正 是在 于 西和北 更接 近 于游 牧 民族 ,两种文 化 的交
心
4 内忧 小 人 干 政 ,外 戚 、 宦 官 、后 . 宫 ; 中忧 官 场 腐 败 , 官逼 必然 民反 ;外 忧 民族 矛 盾 .异 族 虎视 眈 眈 。
雨
融 , 自然 比东 南单 纯 的 农耕 文 化 多 了 一 些 强悍 。然 而 ,每一 次异 族依 靠武 力 的入 侵 ,又 都会 被汉文 化迅 速地 同化 。 9 朝 代 之 初 。 君 强 臣 强 ;朝 代 之 .
( 张莫言摘 自 《 品 》 ) 读
前者 如 春秋 战 国之百 家 争 鸣 ,魏晋 南 北 朝之 三
青年 时期是 豁达 的时期 ,应该 利用这 个 时期养成 自己豁 达 的性格。—— 罗素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历史故事成语: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二、寓言故事成语: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买椟还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夜郎自大黔驴技穷杞人忧天1、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万象更新抱头鼠窜鸡鸣狗盗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鹤立鸡群.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鸟语花香为虎作伥黔驴技穷画龙点睛抱头鼠窜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鹤发童颜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盲人摸象画蛇添足2、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蛛丝马迹.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心猿意马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兔死狐悲鸡犬不宁狼吞虎咽3、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足轻深口是心非手疾眼快手疾眼快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观口出不逊手无缚鸡之力4、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飞蛾扑火金蝉脱壳积蚊成雷蟾宫折挂蚕食鲸吞蜻蜓点水螳臂挡车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5、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见多识广察言观色高瞻远瞩左顾右盼调兵遣将粉身碎骨狂风暴雨旁敲侧击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惊天动地七拼八凑胡言乱语改朝换代道听途说6、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千呼后拥东倒西歪眼高手低口是心非头重脚轻有头无尾前倨后恭东逃西散由此及彼南辕北辙左顾右盼积少成多同甘共苦半信半疑大材小用先人后己有口无心以少胜多天经地义弄假成真举足轻重南腔北调声东击西转危为安东倒西歪反败为胜7、多字格成语九牛二虎之力手无缚鸡之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不可貌相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天时地利人和习惯成自然一年之计在于春久旱逢干雨一言以蔽之安乐窝解铃还须系铃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急来抱佛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宁为鸡首,无为牛后三人行必有我师化干戈为玉帛8、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千钧一发刻不容缓迫不及待十万火急火烧眉毛燃眉之急9、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神采奕奕眉飞色舞昂首挺胸惊慌失措漫不经心垂头丧气没精打采愁眉苦脸大惊失色炯炯有神心旷神怡心平气和目不转睛呆若木鸡眉开眼笑愁眉苦脸愁眉紧锁目瞪口呆.垂头丧气嬉皮笑脸10、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一身正气临危不惧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大智大勇力挽狂澜急中生智仰不愧天镇定自若化险为夷11、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春光明媚万紫千红春雨如油生机勃勃春色满圆春意盎然鸟语花香春暖花开百花齐放和风细雨12、“想”的成语苦苦地想(苦思冥想)静静地想(静思默想)想得周全(深思熟虑)想得混乱(胡思乱想)想得厉害(浮想联翩)想得很多(左思右想)想得荒唐(痴心妄想)想得离奇(异想天开)想了又想(朝思暮想)13、“多”的成语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摩肩接踵)人才多(人才济济)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五彩缤纷)类别多(千差万别)困难多(千辛万苦)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花样多(五花八门)14、带有“看”的近义词的成语见多识广望而生畏察言观色一视同仁一览无余高瞻远瞩坐井观天举世瞩目管中窥豹左顾右盼15、带有“龙”字的成语生龙活虎龙争虎斗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画龙点睛龙潭虎穴龙跃凤鸣车水马龙16、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鹬蚌相争刻舟求剑鹏程万里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杯弓蛇影抱薪救火17、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安步当车暗渡陈仓按图索骥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三顾茅庐18、首尾同字的成语微乎其微神乎其神天外有天痛定思痛数不胜数举不胜举人外有人防不胜防忍无可忍闻所未闻19、带有鸟类名称的成语欢呼雀跃鸦雀无声鹏程万里一箭双雕风声鹤唳鹤发鸡皮鹤发童颜鹤立鸡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0、成语接龙(“不”字开头)不耻下问问道于盲盲人瞎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人之美美不胜收收回成命争权夺利利欲熏心心安理得得意洋洋命中注定定时炸弹弹尽粮绝绝无仅有有机可乘乘机而入入木三分分秒必争21、成语之最(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清朝历史故事

清朝历史故事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创造著名的清宫剧,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清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以下是清朝历史故事:1. 康熙帝继位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清朝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康熙帝继位之初,面临政治上的不稳定和内忧外患的局面,但他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成功地稳定了政局,为清朝的长期繁荣奠定了基础。
2. 乾隆帝南巡乾隆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多次南巡,视察了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和民生情况。
南巡期间,乾隆帝多次颁赐官员、商人和百姓,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同时,南巡也加强了清朝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和管理。
3. 嘉庆帝除奸嘉庆帝是清朝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面临着政治腐败和民生困苦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嘉庆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除奸。
嘉庆帝下令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腐败的官员,同时加强了对百姓的救济和安抚工作。
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政局。
4.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慈禧太后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她在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垂帘听政,掌握了极大的权力。
慈禧太后虽然权力极大,但她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废除科举制度、引进西方科技文化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慈禧太后在政治上也有着果断和聪明的一面,她成功地应对了多次政治危机和外国的侵略。
5.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场战争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了多个通商口岸,并支付大量赔款。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6. 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这场起义持续了数十年,对清朝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促使清朝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有关晚清革命的俗语

有关晚清革命的俗语1.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就像晚清那摇摇欲坠的统治,列强都想来分一杯羹,国内百姓也对腐朽的清王朝忍无可忍,大家都想推翻它,就如同看到一堵快要倒的墙,谁都想上去推一把。
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晚清的衰败可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
从闭关锁国开始,各种问题就像冰一样慢慢堆积,官场腐败、民不聊生,到了革命前夕,已经积重难返了。
我就想啊,这就好比一个人生了重病,一开始不重视,拖到最后就难治喽。
3.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晚清的百姓平时被压迫得死死的,但到了革命的时候,就像被逼急的兔子,奋起反抗。
比如说那些农民起义,平时老实巴交种地的农民,实在受不了苛捐杂税,就拿起武器跟官府干起来了。
4. “烂船还有三斤钉。
”别看晚清王朝腐朽不堪,可它毕竟曾经辉煌过,还有些家底。
但这也挡不住革命的浪潮,就像一艘破船,即使有点钉子,也经不住大风大浪的冲击了。
5.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有人说晚清再怎么衰败也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可是啊,这就像一个瘦死的骆驼,表面看着还行,实际上内里早就空了。
那些革命者可不管这些,他们知道只要齐心协力就能把这只大骆驼扳倒。
6. “树倒猢狲散。
”当革命的风暴来临,晚清那些依附于封建王朝的权贵们,就像树上的猢狲,看到大树要倒了,一个个都想找自己的后路。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小官吏,以前仗着朝廷威风,革命一来,立马就想辞官跑路。
7.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革命者大多是底层民众,他们一无所有,所以无所畏惧。
而晚清那些既得利益者,就像穿着鞋怕弄脏的人。
你想啊,那些革命者为了改变命运,哪管你什么朝廷威严,就像光脚的人勇往直前。
8. “拔出萝卜带出泥。
”晚清的革命一爆发,就牵扯出很多问题。
比如洋务运动失败背后的官场斗争,就像拔萝卜带出一堆泥一样,一个问题引出一大堆其他的毛病。
9. “赶鸭子上架。
”晚清搞的一些改革就像是赶鸭子上架。
统治者自己不想真正变革,却被形势逼迫着做一些表面功夫。
就像让一只不会飞的鸭子飞上天,根本不可能成功嘛。
十句话说尽中国史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十句话说尽中国史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晚清百态的内容概括

晚清百态的内容概括晚清百态是指晚清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普通百姓生活、社会风尚和政治局势的一个简要概括。
晚清百态主要分为政治百态、社会百态和生活百态三个方面。
首先,政治百态是指晚清政治局势的百态。
晚清政局动荡不安,国家面临外患和内忧。
自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侵略便不断涌入。
晚清政治腐败,官吏贪污成风,社会治安恶化,政权的无能和腐败使人民生活贫困,社会不公现象严重,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苦不堪言。
辛亥革命进一步揭示出清政府的腐败和危机,清朝的统治日益岌岌可危。
其次,社会百态是指晚清社会风尚的百态。
晚清社会封建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封建礼教中的男尊女卑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社会阶级严重分化。
传统文化的束缚使得妇女和士人的地位低下,他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人权。
另外,晚清社会风气封闭保守,科举制度严格,知识分子普遍保守,对西方科学文化产生排斥,不思进取,封闭锁国思想严重拖累了中国的发展。
此外,生活百态是指晚清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的百态。
由于政治和社会的不稳定,百姓们生活拮据,大部分人生活在贫困中,饥饿和疾病时有发生。
农民生活艰辛,税收沉重,土地兼并等问题严重扰乱着农民的生计。
城市中,工人阶级的生活同样困苦,工资低廉,劳动条件恶劣,劳资矛盾日渐激化。
由于无法得到解决的社会问题,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总的来说,晚清百态反映了晚清时期的政治、社会和生活状况。
在政治上,晚清政权腐败,国家局势岌岌可危;在社会上,封建礼教束缚了社会风尚,阻碍了社会进步;在生活中,人民普遍生活贫困,面临诸多困境。
晚清百态揭示了封建统治下的社会弊病,也成为中国民族觉醒和革命斗争的催化剂。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读《陶庵梦忆》有感

人一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张岱和《陶庵梦忆》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感受美。《陶庵梦忆》,远看是一条色彩斑斓的华美彩线,可细看,这彩线分明是几缕不同颜色的丝交织而成:时代,命运,性灵,文思……张岱是拧巴的,在古老文明的凛冬将至时,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丝,只好将它们拧在一起,这一拧,拧成了“一场大静之中热闹红火的戏”,拧出了这更具层次的美丽。
《陶庵梦忆》由《钟山》开篇写起,而后数篇写尽了人生的美丽与精致,最后一篇《琅嬛福地》,却以梦境结束,这一头一尾的呼应,正像他在《自序》中所写:“因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关于这本书,很多大家都有所点评。我想从三个角度分享一些属于自己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言两语说尽晚清历史
伟大的太平天子、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死后才40年,在裕陵里还没有睡塌实,来自东南沿海的炮声就彻底敲碎了他的太平盛世梦。
他的宝贝孙子被他曾不屑一顾的蛮夷、来自遥远西方的洋安禄山修理得屁股通红。
天朝大国最后的遮羞布被扯掉,露出它腐烂、孱弱的本色,原来太平盛世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
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以天朝大国自居,以为无往而不胜,谁也不尿。
当年英国政府的特使马嘎尔尼访问中国,因为不愿磕头,乾隆皇帝拒绝接见。
如《停滞的帝国》里描述的:“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
”用这种猥劣的手段对待一国特使,满清老爷的傲慢无知可见一斑。
大有为皇帝乾隆还给英国皇帝修书一封,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感觉维多利亚女王就像个叫花子,眼巴巴等着大清帝国的施舍。
英国人是生意人,虽然受了侮辱,但依然不死心。
到了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执政时,再次派阿美士德来华商谈建交通商事宜。
结果被乾隆儿子照例修理一番,阿美士德失望而归。
归国途中,阿美士德顺便造访了关押在圣赫勒拿岛的法国前皇帝拿破仑,向这位大英雄讨教对付中国的办法。
他向拿破仑讲述了自己在中国的遭遇,认为只有战争才能敲开中国的大门。
拿破仑否定了他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的观点,认为英国人不会胜利。
但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
”历史无情地证明了阿美士德的判断是正确的。
因为正常的贸易不能进行,英国人想出了最邪恶的招数:贩毒!卖鸦片给中国人抽。
其实英国人自己也明白,这是个断子绝孙的勾当,但为了白花花的银子,大英帝国的面子和良知就顾不得了。
鸦片很快打开了中国的市场,抽得中国人五迷三倒,大量的银子落入了英国人的腰包。
看着肥水外流,道光皇帝受不了了。
道光皇帝以节俭闻名,老是穿打补丁的衣服,规定“宫中用膳,每日不得超过四碗”。
为此,朝廷派了不起的林则徐去禁烟,林干得很漂亮,长了我天朝大国的志气。
道光舒服了,英国人因为亏了本,开始受不了了。
怎么办?打!在英国政府里边,很多人并不同意跟中国为鸦片打架,怕传出去太丢人了,让世人唾骂以国家力量为贩毒分子保驾护航。
但面子始终不是银子的对手,英国议会最终以微弱多数通过了战争方案,开始对中国动手。
满清朝廷从道光到下边的小混混,也是一片杀伐之声。
大家都是有种的主战派,认为只要拖着尾巴的天兵天将一出手,洋人就得俯首称臣。
林则徐也给道光上帝上了个折子,认为洋人“彼浑身裹缠,腰腿僵硬”,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
可一两个回合下来,我们被打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林文忠公这下人丢大了,原来洋人的腰腿僵硬不是问题,他们的大炮才是问题。
洋人兵进长江口,觊觎京师,原先最有种的满清朝廷这下慌了,只好拿下林则徐向洋人交差,随后在南京匆匆签署城下之盟。
《中英南京条约》签署的消息传来,道光皇帝“退朝后,伏首于便殿阶上,一日夜未尝暂息,侍者但闻太息声,漏下五鼓,上乎顿足长叹”连最有种的林则徐在被流放新疆的路上,也偷偷地给朋友写了一封信,信中不得不承认,由于武器落后,即便是换上岳飞、关云长,我们也不是人家的对手。
整个晚清的历史,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滑稽的格局:
老子就不怕你,打吧!
老子打不过你,认了!
老子认了不服,再打!
老子打不过你,认了!
从道光皇帝到慈禧太后,从林则徐到李鸿章,满清帝国的君臣大多是民族主义者,主战派,所谓纯爷们。
彻底的所谓主和派或卖国贼,其实微乎其微。
大家的基本观点都是打,只是先打后打的问题。
李鸿章搞洋务运动,建立北洋水师,也是为打做准备。
道光的儿子咸丰上台,
首先就要为父报仇,起用强硬派,跟英国人、法国人打了一架,即第二次鸦片战争。
结果是割地赔钱,还被强盗烧了圆明园。
到了同光年间,慈禧太后专权,对洋人也是恨得牙根痒。
特别是戊戌政变后,洋人袒护光绪皇帝,让慈禧更不舒服,总想找个机会发泄。
机会终于来了,义和团闹了起来,慈禧太后就顺势利用和煽动义和团跟洋人作对。
义和团最鼎盛的时候,整个北京城差不多是他们的天下,王公大臣们见了也难免要低头哈腰。
可义和团的兄弟辜负了慈禧太后的期望,被八国联军打得满地找牙。
慈禧太后仓皇西逃,在逃跑途中,为了平息洋人的怒火,下令绞杀义和团。
结果不言而语,对洋人屈辱的条件照单全收。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北洋水师的力量还不够,等攒足了劲再跟小日本过招。
可满朝皆曰打打打,打死小日本再说。
李鸿章只能仓皇上阵,结果半生经营化为乌有。
等被日本人打败了,惹祸了,有种的大臣们都蔫了,还得李鸿章跑到日本去挨揍,割地赔款为国人千夫所指。
凡此种种,整个满清政府根本就是进退失进退失据、六神无主,打架、惹祸、装孙子,再打架、再惹祸、再装孙子,周而复始。
打不过人家,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好不好?事实很清楚,西方列强的目的并不是把中国变成类似印度、越南那样的殖民地。
不是他们不想,他们想得要死,而是他们心里明白,他们根本做不到。
退而求其次,他们只是想占中国的便宜。
所以,大家也不是没有谈判的基础。
可每次都是打输了才愿意跟人家谈,那除了屈辱也只能是屈辱,人类的游戏规则本就如此。
满清政府是打也打不过,谈也谈不了。
为何?他们对国际法、国际贸易、国家主权、现代司法这些新玩意一无所知,基本上属于国际文盲。
既如此,那跟人家怎么谈呢?看看下边的行状,大家就明白此言不虚。
当天朝士大夫们听说“地球是圆的”,几乎笑破了肚皮,有个叫杨光先的大臣还著文嘲笑:“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不知道应该喷饭的到底是谁!
晚清大臣张德彝游历西方27载,见个避孕套也大惊小怪、上纲上线,其他晚清权贵的孤陋寡闻、思想僵化就不用说了。
如张德彝《欧美环游记·法郎西游记》中所述:“闻外国人有恐生子女为累者,乃买一种皮套或绸套,贯于阳具之上,虽极颠凤倒鸾而一雏不卵。
其法固妙矣,而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惜此等人未之闻也。
要之倡兴此法,使人斩嗣,其人也罪不容诛矣。
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真所谓避孕套事小,愚昧事大。
凡此种种,我把它概括为“避孕套综合症”。
《中英南京条约》是城下之盟,斗败了,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
可道光皇帝不甘心,希望他大有为的臣子如耆英、伊里布等接续与洋人交涉,维护大清帝国的利益。
可耆英、伊里布对国际事务根本一无所知,结果只能弄巧成拙。
英国人用大炮没有得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连哄带骗就弄到手了。
比如获取部分关税权、司法审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等,这些根本就是大清帝国自己的事,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也没有约定。
大清朝廷根本就没有现代主权的概念,以为类似关税权、司法审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都是无关痛痒的玩意,不妨送给别人以免麻烦。
《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根本不能与《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相比。
后者中最要命的条款,基本上是我们主动免费赠送的。
美国、法国看见英国人占了大便宜,也照猫画虎。
先是把大炮架在你家门口,吓唬你一下,然后派代表去觐见大清皇帝,跟你谈判。
按照天朝体制,怎么能接待朝贡外的国家代表,所谓“中外之防,首重体制”。
人家就吃定了你这一点,你越不让来就偏要来。
怎么办,为了阻止美法国使进京,不惜再次出卖国家利益,签定不平等条约。
让人家来北京逛一圈,参观一下故宫,吃点烤鸭或涮羊肉,就算不磕头,跟被人家打屁股、吃豆腐比,就一个更伤面子呢?那种脱了裤子放屁的面子,到底有多少价值。
在西方列强看来,大清朝廷基本上就是一帮蠢
货,除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根本就是软弱可欺的孩童,最为可贵的是无知而愚蠢。
只要先修理他一下,然后连哄带骗就可以得到比他们预想的更多的东西。
晚清帝国的闹剧就是心里不服,但打不过人家,又很无知,只能被人家羞辱,被人家吃豆腐、被人家连哄带骗。
凡此种种,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曾尖刻地指出:“吾尝谓中国之于夷人,可以明目张胆与之划定章程,而中国一味怕;夷人断不可欺,而中国一味诈;中国尽多事,夷人尽强,一切以理自处,杜其横逆之萌,而不可稍撄其怒,而中国一味蛮;彼有情可以揣度,有理可以制伏,而中国一味蠢;真乃无可如何。
”
爱国贼虽跟阿Q一样,享有某种精神优胜,似乎在道德上无可厚非,其本质却是无知、自大与文化本位主义,拒绝世界的主流文化和普世规则,自我陶醉,自欺欺人。
结果彻底害死了大清王朝,也使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尽管国人已经为避孕套平反昭雪,也相信地球是圆的,中国人跟洋人一样,并没有多一个窍,但是否真正解决了“避孕套综合症”,对此我深表怀疑。
当下的爱国贼,比晚清的张德彝大人,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高明之处,或者病得更重。
起码以前的爱国贼还懂得一点斯文,现在的爱国贼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流氓化倾向。
就算伪君子不堪重用,但靠流氓或伪流氓“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可能会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