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晚清史

合集下载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首先得说,费正清这老爷子可真是下了大功夫。

他就像一个特别爱翻箱倒柜找东西的好奇者,把晚清这段时期从各个角落都扒拉了个遍。

这本书涵盖的内容超级丰富,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社会,感觉就像一个装满各种零件的大仓库,每个零件都有它的位置,共同拼凑出晚清的全貌。

晚清啊,那就是一个大泥潭,各种势力在里面搅和。

清政府就像一个摇摇欲坠的老房子,外表看着还挺唬人,其实内里已经千疮百孔。

官员们呢,有些就像提线木偶,被各种传统规矩和官场潜规则操纵着,有些则在努力挣扎,想要在这个大厦将倾的时候做些什么来挽救局面,可往往是有心无力。

说到列强,那简直就是一群围着虚弱晚清这头“大象”的饿狼。

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什么条约啊、通商口岸啊,不断地从中国这块大蛋糕上切走一块又一块。

我读到这些的时候,心里那股气就不打一处来,感觉晚清就像一个被欺负得毫无还手之力的可怜孩子。

不过呢,这也让我看到了当时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尴尬位置,就像在一群强盗面前捧着金碗的弱者,被人觊觎是必然的,可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保护自己。

书中关于晚清社会文化的描写也很有趣。

传统的儒家文化在这个时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航行的大船,有些船员想要坚持传统,认为只要守着老祖宗的东西就能平安无事;而有些则开始向外看,觉得西方那些新鲜玩意儿说不定能给这艘大船带来新的生机。

像洋务运动那些改革派,他们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探险者,试图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一条平衡的道路,可是这条道路实在是太难走了,到处都是坑坑洼洼。

还有太平天国运动,那简直就是晚清这个大舞台上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戏。

洪秀全就像一个突然冒出来的“草根明星”,带着一帮兄弟姐妹们想要推翻旧世界,建立一个属于他们理想中的“天国”。

但这个“天国”就像一个美丽的泡沫,外表五光十色,里面却空洞无物。

他们的一些想法在现在看来有点天真,可在当时那种被压迫得喘不过气的环境下,也算是一种大胆的反抗尝试。

《晚清七十年》读书笔记

《晚清七十年》读书笔记

《晚清七十年》读书笔记《晚清七十年》是晚清历史研究专家唐德刚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记述了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变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晚清历史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下面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

一、晚清历史的重要阶段1. 鸦片战争:这是晚清历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2. 太平天国运动:这是晚清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内乱,虽然最终被镇压,但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的统治造成了沉重打击,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3. 洋务运动:这是晚清历史的一次重要改革尝试,虽然最终未能实现富强,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4. 戊戌变法:这是晚清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尽管最终失败,但戊戌变法推动了社会思想解放,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5. 辛亥革命:这是晚清历史的终点,标志着清朝灭亡,民主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二、晚清历史的主要矛盾1.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这是晚清历史的主要矛盾之一,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侵略战争等手段,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2.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是晚清历史的另一个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制度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3. 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的矛盾:这是晚清历史的一个重要矛盾,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干,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转型和适应的问题。

三、晚清历史的重要启示1. 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晚清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富强。

因此,捍卫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

2. 改革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晚清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实现发展,必须勇于改革创新。

在面临内外压力的情况下,晚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为国家积累了宝贵经验。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晚清时期历史的著作,作者对于这一
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中国晚清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作者对晚清时期的政治局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在这一时期,中
国政局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导致了国家的衰落,各种政治运动和革命活动此起彼伏。

作者通过对清政府的统治方式、官员体系和政治改革的探讨,使我对当时政治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作者对晚清时期的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
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国家财政困难,民生困苦。

作者通过对当时的税收制度、贸易状况和经济改革的探讨,使我对当时的经济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作者还对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
会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人口问题、教育问题、社会不平等等。

作者通过对当时的人口结构、教育制度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使我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阅读《剑桥中国晚清史》,我对中国晚清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部著作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晚清历史的窗户,也使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的过去,也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的未来。

晚清七十年读后感

晚清七十年读后感

晚清七十年读后感《晚清七十年》是一本详尽地记录了晚清时期历史的书籍,通过对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分析,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晚清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作者详细地描述了晚清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清朝晚期,国家政治腐败,内外交困,社会动荡不安。

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农民起义和民族运动,使得清朝政府陷入了混乱和危机之中。

同时,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让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国家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在这样的背景下,晚清时期的社会变革愈发凸显出来,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开始在中国社会中蓬勃发展,这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作者还对晚清时期的社会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挑战和冲击,新式教育和新思想的传播使得中国社会的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同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变革和冲击,使得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征,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通过阅读《晚清七十年》,我对晚清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同时,晚清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新思想、新文化和新技术的传入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晚清时期的历史的深入了解,我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晚清七十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通过对晚清时期的历史的深入剖析,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了解中国的历史,认识中国的现实,为中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先说说这书的“厚度”吧,可不是光指书本的物理厚度哦,那内容丰富得就像一个装满了各种宝贝的大宝箱。

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到文化,晚清的方方面面都被费正清和他的小伙伴们扒拉了个遍。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像是闯进了一个复杂的迷宫。

晚清的政治格局那叫一个乱,各种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

朝廷里有那些守旧的大臣,抱着老祖宗的规矩不肯放,就像一群顽固的老古董,还觉得自己是在捍卫正统。

而新兴的改革派呢,像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人,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探索者,试图给这个摇摇欲坠的老大帝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他们提出变法,就像给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开新药方,可是这过程那叫一个艰难啊。

慈禧太后就像一个坐在权力宝座上的老巫婆(这么说可能有点不尊重历史人物啦,但真的感觉她有时候很霸道),一会儿支持变法,一会儿又把维新派打压得死死的,这朝令夕改的,看得我是又着急又气愤。

再说说晚清的经济。

那时候西方列强就像一群贪婪的强盗,用各种不平等条约打开中国的大门,然后大肆掠夺。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就像一个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的小帆船,在西方工业化的大轮船面前显得那么脆弱。

不过呢,也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中国开始有了一些近代化的经济萌芽,像洋务运动搞起来的那些工厂,虽然有点先天不足,但好歹也是一种尝试嘛。

就像一个小孩刚开始学走路,虽然走得歪歪扭扭,但也在努力向前。

晚清的社会更是一幅让人哭笑不得的画面。

老百姓们一边要忍受着本国封建统治的压迫,一边又要遭受列强的欺凌。

那些传教士在各地传教,引发了不少矛盾。

民间的义和团运动,感觉就像是老百姓们憋了一肚子气后的一次大爆发。

他们以为靠着那些神神叨叨的法术就能把洋鬼子赶出去,虽然有点天真,但那种反抗精神还是很让人敬佩的。

不过最后还是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了,真是可怜又可悲。

读完这本书,我对晚清的印象不再是那种简单的、模糊的概念。

费正清就像一个拿着手术刀的医生,把晚清这个“病人”的各个器官都剖析给我们看。

他的研究很细致,虽然有些观点可能会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复杂、充满矛盾的晚清。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的读后感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的读后感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的读后感读完《剑桥中国晚清史》后,我对晚清帝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和疆域结构等方面。

这本书提供了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使我对历史的进展和当代的影响有了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作者的独到见解也给我带来了启示,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这一时期的历史,并为今后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但不能排除是螺旋式的向前发展。

因此,研究晚清历史对于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走向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离今天的年代已经相当久远,但对于战国时期社会景象的变化已经超越过往,铁制用品的广泛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对于当时的经济、人口和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是一本比较易读的史书,分为多个章节,包括清代的亚洲腹地、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广州贸易和鸦片战争、条约制度的形成、太平军叛乱、中俄关系、清朝统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时期、清代的XXX、自强运动、1900年以前的XXX传教活动及其影响等。

晚清至中国现代的历史已经受教太多,有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甚至是耳熟能详的。

因此,重新介入这段历史的研究需要进入历史的角度,结合作者的观点加以自己的理解,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至少是自己的全新认识。

中国历史的书写一直都缺乏公正,特别是在中国。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甚至自辛亥革命以来,晚清的整个统治集团几乎被贴上了腐败、昏庸无能等标签,晚清的代名词似乎就是屈辱、腐败、懦弱。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洗礼,从政治到经济各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在各国列强的不断挑衅下,中国的群众和各阶层都积极寻求救国之路,但当时却较少考虑到方法对中国国情的适用性,因此也可以说是病急乱投医。

即使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在受到第一次侵略时也感到了危机,主动向西方国家研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此走向近代化,变得富强,避免外国的侵扰。

在晚清的统治者眼中,英法联军与明朝的鞑靼、瓦剌有什么不同?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和南宋对金的割地有什么不同?新开通商口岸和与俺答汗的互市有什么不同?采用西式武器和胡服骑射有什么不同?在当时人的眼中,它们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笔记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笔记

剑桥中国晚清史读书笔记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剑桥中国史》是西方学者集体写作的一套研究中国历史的著名的大型学术著作,基本反映了西方研究中国历史的最高水平。

粗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后,使人豁然开朗:晚清史与当今中国多么的相似,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当然,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不可能轮回,但不能排除是螺旋式的向前发展。

所以,研究晚清历史对看清当今社会的发展走向仍有不小意义。

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清朝封闭的国门,出现了清朝的改革开放-“洋务运动”,之后出现了大量的特权阶层,特权阶层的扩张、分化、重组、分裂,最终导致了晚清的灭亡。

一方面,特权阶层的扩张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相当于现在的民营企业)的发展遭到沉重的压抑和打击,使更多手工业者、半手工业者等沦为无产者,加入了反政府力量的大军。

另一方面,特权阶层的分化、分裂,中央集权的弱化和地方政权的强势,使清政府的整体统治力量减弱。

彼强此弱,两方面力量对比的翻盘,终于使清朝灭亡。

中国的,世界的。

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也是世界的民主化进程。

我不希望看到中国历史的轮回,循环在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社会状态中。

美国等西方国家有义务协助中国走向民主化。

在这个民主化协助过程中,战略上,美国等西方国家要有绝对的长远眼光,不能图一时眼前利益让中国民企竞争垮掉,跨国公司应按国际分工、国际惯例运作。

战术上,一方面扶持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兴倡民主民权;另一方面,大力打压中国的特权势力,迫使中国精简官僚机构。

官僚特权势力的扩展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b]中国漫长封建历史的轮回根源就在于中国社会每次“改革开放”后的特权扩展。

[\/b]中国地处亚洲腹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中国发展了、民主了,世界也就发展了、民主了。

美国奉行的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创造性发展模式,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模式。

从国际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方面说,中国的明天,也是美国的明天…。

中美两国人民终将走在一起。

读剑桥中国晚清史读后感读完这本书,首先最直接的是全书给予我一个对于晚清帝国的基本概况,丰富了我对于晚清时期的基本史实,并且能够将历史认识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剑桥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晚清史读后感

剑桥晚清史读后感《剑桥晚清史》是由英国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约翰罗伯茨尼尔森于2002年出版的一本关于晚清中国的历史著作。

该书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晚清中国政府机构和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变革经历,揭示了该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同时阐明了晚清时期革命、军事和政治变革的演变过程及其结果。

读完《剑桥晚清史》,让我获益匪浅,尤其是对晚清中国政治制度的了解。

晚清以来,中国政治上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变革,从帝制到共和,从封建社会到民主社会,从绝对主义到宪政,从极权专政到多党制的转变,都是令人震撼的变化。

尼尔森充分地利用他的研究工作,深入地分析了晚清时期政治变革背后的原因,对政治各界的影响,以及政治变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作出了深刻的总结,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晚清政治的变迁。

《剑桥晚清史》不仅运用了大量的西方经典的政治理论,而且也结合了经济学、社会学及其他一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深入挖掘晚清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并解释了其原因。

通过对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系统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晚清中国社会发展的种种不足与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晚清社会经济所处的状态及其原因。

此外,《剑桥晚清史》也充分论述了晚清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及其信仰,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晚清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以及晚清文化及其信仰如何影响晚清政治发展。

总之,《剑桥晚清史》让我们丰富了对晚清中国的了解,尤其是对晚清政治、经济、社会及其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为晚清中国的历史研究以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比较研究都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与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
阅读书名:教科书里没有的近代史作者:董佳
中华书2011年出版
西南大学历史高华良撰文
内容简介:鸦片战争是一个起点,古老的中国开始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泰西文明渐渐的对中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造成的后果,不单是军事、经济和物质文明的更替,而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系统的大换血。

研究近代史的人都会发现,由于当事人的隐藏,或由文献的破损遗失,或由民族感情的影响,这段历史虽然离我们不是很遥远,但是却很难揭开她的真正的面纱。

该书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探源,对大家有所了解又尚不深透的历史进行完整的呈现。

作者简介:董佳,山西太原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当代中国史研究,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现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六项,成果颇丰。

全书共分为三个大部分,包括故事人物、近代要闻、和百事杂谈,其中每个部分又分为若干的小事件。

这些事件与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内容,人物有很大联系,所以是近代史的一个重点。

一、“海上苏武”的百年冤案
清代湖广总督叶名琛在历史上一直背负着“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总督”百年骂名,但是历史上的他真的是这样吗?在咸丰皇帝之时,叶名琛就被成为大清帝国的东南柱石,
在处理“亚罗号”事件上深受马克思称赞;在被英军俘获之后多次希望与英军当局谈判,却无人理会他,但是他一直保持大清重臣的威严,拒食外食,展示出风范。

只是因为被俘后广东巡抚柏贵为逃脱罪责,最终导致其成为替罪羊。

二、“忠王”李秀成的忠与不忠
忠王李秀成在被湘军俘获后,其自传《自述》一直被认为是其投靠湘军,背叛起义军的依据。

但是也有人称,《自述》系曾国藩删改,所以对他的争论不断。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成长起来的军事天才,在天京变乱国力日下的时候,是他扮演了“救火队长”的角色,救太平天国于危难中。

直至后期失败,天京城破,李秀成也是扔下老母妻儿,护送幼主出逃。

在被俘之后,清军以锥割其臀肉,李秀成“殊不动”。

并且,太平军将领中,英王陈玉成视死如归,翼王石达开舍身以全三军,太平军没有孬种。

三、天国才子石达开
太平天国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当属石达开了,石从小便展现出了过人一面。

由于是外来户口,所以常遭地主欺负,年轻的石达开就组织佃农进行抗争。

20岁就成为左军主将,25岁便主持朝政,他的名声在民间比肩关羽、宋江。

在早期的对清作战中,战无不胜,有“石敢当”、“铁丈夫”之称;并且他懂治理、善外交、重仁义、讲操守;未免遭人侮辱,兵败之后,其令妻妾子女伤员投河自尽,而他自己以自己一人之身换手下六千余人性命,1863年被杀之时,凌迟一百多刀,始终未吭一声。

四、大清美籍外交使臣——蒲安臣
蒲安臣是美籍人,28岁进入美国政界,就投身于废除奴隶制的运动之中,35岁成为众议院议员,后来选派为美国第一任驻华公使。

到华之后,深感中国的潜力之大,遂受聘于奕 成为中国使臣,率团出使欧美。

第一次出使的国家便是他的故土美国,在美国,蒲安臣据理力争,虽然是私自签订了《蒲安臣条约》,但是这个条约却是有利于中国的对外平等条约。

之后,又出访英国,法国,瑞典,丹麦,荷兰,沙俄,1870年死于俄国。

虽然是一个外国人,但是蒲安臣对中国近代外交,做出过重要贡献。

五、大太监李莲英其人其事
李莲英的经历其实也是颇励志的。

李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幼时因为卖药人劝解其会与家人相克而被家人送进宫做了小太监。

李莲英也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通过学习梳理当时最流行的发型而成为慈禧喜爱的小太监,并带到了身边。

随后李莲英默默处事,不断往上爬,最终成为慈禧倚重的亲信。

在出访的时候,李有机会协助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一直低调行事,服务醇亲王,不受贿赂,深得人心,成为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并御赐二品顶戴花翎(清制太监最高只能是四品)。

李莲英做事圆滑,因为光绪辱骂过他,便记恨在心。

但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之时,李莲英却在避难途中对光绪关爱有加,在光绪被禁瀛台之时,也长送珍妃与光绪幽会,深深感动了光绪。

1908年慈禧离世,李主动退隐,晚年也到逍遥自在,但其家财被两个养子挥霍一空,墓地也被文革红卫兵破坏,算是佛家所说:业报轮回。

六、奇女子赛金花
赛金花又名傅彩云、洪梦鸾、曹梦飞、魏赵灵飞,当然,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经历,一段故事。

赛金花出生在中产家庭,但是13岁时父亲病故,因而沦落到苏州为妓,改名傅彩云,因为才艺双绝,被称为花国状元,1887年遇到状元洪钧,结为连理,改名洪梦鸾,随后随洪钧出访德、奥匈、俄、荷四国,与维多利亚皇后合影,连俾斯麦都称其美丽动人,轰动欧洲一时。

但是在1893年时洪钧病逝于任上,傅彩云迫于生计,再入青楼,改名赵梦鸾,将自己的经历示人,再次取得成功,但被洪家人破坏,1898年北上天津,再开“金花班”,后搬至北京,庄亲王、庆亲王、立山、李鸿章等人均有私交。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赛金花以自己与德国皇后、宰相关系密切而免于危难,并成功制止德国暴行,保护了很多商店与平民,并在签订辛丑条约中起了很大作用。

在促成和谈后,赛金花大红大紫,但金花班一女自杀,让她入狱一年,出狱后赴上海发展,生意如故,后嫁与曹瑞忠、魏斯灵,但二人均短暂而亡。

这时,她的爱女病逝,赛金花万念俱灰,隐居礼佛。

隐居期间,张学良、徐悲鸿、李苦禅、齐白石等人均去探访,1936年病故,她的葬礼,墓地,墓志铭等均是由大家所做,可谓雁过留香。

七、潜伏中国:甲午战前的日本对华间谍战
日本对华间谍,首先体现在战争思路上,他们认为:间谍是战争的灵魂。

这也是为什么每个国家都培养这种群体的原因。

1872年,日本政府派少佐池上四郎,陆军大尉武士正干,翻译彭城中平赴华从
事间谍活动。

1877年派军事间谍岛弘毅赴中国进行为期7个月的“调查”撰写了两卷本的《满洲纪行》。

而且他们“考察”的内容,多是中国的城镇、桥梁、山川、河流、交通、资源等。

除了间谍之外,还有浪人、商人等也从事情报工作,最具代表的是荒尾精开办的“乐善堂”。

八、千年科举的终结
科举制实行一千多年之后,在清末新政之时废除了,下这么一道命令很容易,但是真正的废除科举制之后对中国的影响,却是难以估量的。

首先,真正出问题的并不是科举制本身,而是考试的内容,这是当时没有想到的。

在废除科举后,全国以考科举为目的的一群读书人慌了,他们不知道以后的追求是什么,虽然可以钻研其他行业了,但是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资本学习新思想新文化的,这就为国家提供了一群待业人民。

其次,科举制对中国整个社会的思想影响深厚,突然废除让人民的精神寄托失去了。

最后,读书人地位下降了,下降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乡绅读书人没有管理基层农村的威望了,这就导致了农村的秩序混乱。

所以,科举制是否该废止,我们还要考虑他的利弊。

九、清末三帝为啥绝嗣
清自建国来,皇子皇孙遍布各地,但是在不断发展之后,皇帝所生“龙种”却不断减少,直至同治、光绪、末代皇帝溥仪,三人均无一子。

这就留给后人一个疑问,大清皇脉怎么了。

经过一系列分析考证之后,得出一些结论:一:近亲结婚,基因不好。

二:过早纵欲,
影响生育。

三:精神压抑,身心疲惫。

这是比较客观的原因,因为末代三帝生活在动荡时期,时刻受慈禧等人监视,不得放松;并且越到后来,皇帝居于深宫,终日与女人太监为伴,不免失去男人该有的能力和心理;皇帝的婚姻多受操控,往往与自己表兄妹结合,由此以往,生育上失去能力也是情有可原。

十、庚子退款的来龙去脉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不得不向列强赔偿巨额赔款九亿八千多万两白银,在1904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有利于中国的情况。

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向美国提出,金额太多会导致中国民众反抗,美国基于此,决定退换部分金额作为支持中国留学教育的费用,在经过不断交涉之后,终于得见成果。

接着,1914年一战结束之后,作为战胜国一方,中国取消了对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的债务;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俄国也取消了剩余赔款;1922年,为了树立形象,英国也取消了剩余赔款;1925年,法国、比利时也退还,1933年,意大利也退还了,1923年,日本也退还了部分金额,但是却是最少的。

这些金额全部都用于中国的教育事业,这笔巨大的费用,对中国的未来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算是列强对中国的一次补偿。

本文仅仅截取了十个较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介绍,晚清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需要不断发现和考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