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新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1857—1859年爆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英勇抗击英国殖民统治,最后壮烈牺牲。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彼得大帝)

1、莫斯科大公国的兴起:俄国地广人稀,缺乏劳动力,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逐步确立起农奴制.

2、彼得大帝改革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

措施:①政治方面:建立以沙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贵族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②经济方面: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③文化教育方面: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推行西式文化、礼节、生活方式。④军事方面:创建新式常备军.

3、影响: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改革后的俄国实力大增,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开始跻身欧洲强国之列,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但是农奴制进一步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废除农奴制

1、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国家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农奴制危机

3、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目的:保护贵族地主利益。

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这一条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高价购买份地)。

4、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①局限性:改革留下大量封建残余;②积极性: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列宁评价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千二净。

第3课美国内战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南北方矛盾:北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南方是种植园经济,双方围绕市场、原料、关税、劳动力、西部领土等问题展开争夺,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废除黑人奴隶制。

2、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黑人奴隶制度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内战爆发

1、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2、南北战争爆发的标志: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3、战争初期,由于准备不足和缺乏优秀将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

4、转折点: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使战争的形势有利于北方。

5、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不久林肯被南部奴隶制狂热分子刺杀。

6、林肯的贡献:为维护国家统一(最大的贡献)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7、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是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8、南北战争的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9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美国军舰来袭,日本被迫开放港口,封建幕府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加重。

二、明治维新

1、1868年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取得了倒幕运动的胜利,拥立明治天皇亲政。

2、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主要内容有: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武上道"精神.③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④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①积极: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②消极:但是日本的改革保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历史的转折点,都有利于资本的发展;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最显著的成就是电的发明以及广泛应用.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此后,电车电话电报等纷纷问世,世界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一重大发明.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应的新兴业的发展,以它为动力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陆续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德国人卡尔·本茨制成内燃机。并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动力的汽车。美国福特带动汽车行业的革命,成为普遍的交通工具。美国莱特兄弟制成了飞机.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②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③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德国推行大学组系统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社会问题

在工业化进程中,两方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首先是社会矛盾激化。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环境污染是工业化带末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1、牛顿: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苹果落地);创建微积分和光学分析.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的观点,《物神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3、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作品是《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4、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深刻揭露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5、贝多芬是德国伟大作曲家,《英雄交响曲》(1804年为拿破仑写的)是其力作之一,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作品。

6、荷兰的梵高是一位美术名家,代表作品《向日葵》,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一战爆发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两大敌对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①三国同盟指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以德为首;三国协约指英国、法国、俄国,以英为首.德英的矛盾最为突出。

②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影响: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战争导火线(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萨拉热窝事件.火药桶指的是列强争夺的巴尔干地区.

4、开始标志是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5、交战双方:同盟国与协约国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加入到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作战。

二、空前的灾难

1、主要战场:欧洲

2、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德国从此陷入被动

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用来形容战争的残酷性。

3、战争结束:1917年美国中国加入协约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4、一战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依据是:各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5、一战的灾难:一战历时四年,卷入国家30多个,人口15亿,遍及欧亚非三洲,参战各国共伤亡3000多万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6、★一战的影响: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②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③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7、★一战的启示:①要珍爱和平、远离战争。②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共创和谐世界.

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下历史知识点知多少 历史是一门有关过去的学科,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和智慧,而在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将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 化和历史。 第一个知识点是关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九年级下册中, 我们将学习到两个重要的政治制度,一个是封建制度,一个是科 举制度。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它以君主与 诸侯间的封建关系为基础,建立了全国统治体系。科举制度则是 明清两代选取官吏的一种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第二个知识点是关于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九年级下 册的历史课上,我们将详细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和生 活方式。中国古代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的种植和农民的耕 作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核心。除了农业,手工业也是中国古代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丝绸、瓷器等手工艺品闻名于世。

第三个知识点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九年级下册 将会学习到古代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比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等。这些思想和学说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 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四个知识点是关于中国古代与世界的交往。中国古代是世界 上最早进行友好交流的国家之一,在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中, 我们将了解到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商贸往来,以及中国古 代航海事业的发展。 第五个知识点是关于中国古代的科技和创新。在九年级下册中,我们将学习到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这些伟大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六个知识点是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九年级下册的历史 课程将会介绍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革命。譬如,我们将了解 到晚清时期的百家争鸣和维新变法等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在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中,我们 将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民族的辉煌历

2023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

2023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第一章世界历史的发展 第一节五个大洲的发展 知识点总结: 1. 五个大洲的划分: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美洲。 2. 亚洲:古代文明起源地,现今发展较快的地区。重要的文明有黄河、长江、印度河流域文明等。 3. 非洲:人类起源地之一,历史悠久,但发展相对滞后。 4. 欧洲:现代文明的发源地,经济、科技、文化发达。 5. 大洋洲:南太平洋的岛屿群,以澳大利亚纽西兰为主要代表。 6. 美洲: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以美国和巴西为代表。 第二节古代文明与世界史前史 知识点总结: 1. 人类的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迁移到世界各地。 2. 文明的诞生:公元前5000年之前,世界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等。 3. 史前史: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被称为史前史,这段时期人类还没有正式记载历史,只能通过考古发掘等手段了解。

第三节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 知识点总结: 1. 古代文明的遗产:古代文明的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政治制度、法律文化、宗教思想等。 2. 行政管理制度:如古埃及的法老制度、古罗马的共和制度等。 3. 文化传承:如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古印度的宗教文化等。 第二章亚洲与世界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 知识点总结: 1. 亚洲的自然环境:亚洲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包括高山、高原、平原、河流等多样的自然地理特点。 2. 亚洲的人口分布:亚洲人口众多,分布密集,主要集中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第二节亚洲的东西方交流 知识点总结: 1. 丝绸之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贸易路线,主要贸易品为丝绸,但同时也传播了宗教、文化和科技等。 2. 马可·波罗: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曾经到达中国,把中国的情况介绍给了欧洲。 第三节亚洲的经济交流与发展 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代表人物: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2.意义: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2.领导人:彼得一世 3.影响: (1)积极: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 1.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和领导人: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4.影响: (1)积极:①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②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消极:①加重了农民的负担;②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背景(原因): (1)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矛盾焦点:奴隶制度的存废。 二内战爆发 1.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2.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三北方的胜利 1.转折:1862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内容:①《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2)作用: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场上联邦军队的被动局面。

(完整版)部编新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1857—1859年爆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英勇抗击英国殖民统治,最后壮烈牺牲。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彼得大帝) 1、莫斯科大公国的兴起:俄国地广人稀,缺乏劳动力,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逐步确立起农奴制. 2、彼得大帝改革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 措施:①政治方面:建立以沙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贵族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②经济方面: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③文化教育方面: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推行西式文化、礼节、生活方式。④军事方面:创建新式常备军. 3、影响: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改革后的俄国实力大增,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开始跻身欧洲强国之列,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但是农奴制进一步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废除农奴制 1、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国家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农奴制危机 3、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目的:保护贵族地主利益。 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这一条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高价购买份地)。 4、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①局限性:改革留下大量封建残余;②积极性: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列宁评价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千二净。 第3课美国内战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南北方矛盾:北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南方是种植园经济,双方围绕市场、原料、关税、劳动力、西部领土等问题展开争夺,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废除黑人奴隶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杰出代表: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4、成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哥与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 兼并王公领地; 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 (1)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内容: 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3)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 (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 【导语】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以下是xx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供大家查阅。 【篇一】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 1.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2.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俄)。 4.列宁找到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的标志: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5.苏联成立的:1922年底成立。 6.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7.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8.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凡尔赛和约》内容:殖民地问题。 9.华盛顿会议的受益国:美国;的受害国:中国;受限制最厉害的国家:日本。 10.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新”的体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由于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因此并没有根除经济危机) 12.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13.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8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16.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或规模)的标志: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 17.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8.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19.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诺曼底登陆。 20.“二战”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2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2.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 23.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的负债国:美国。 24.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5.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的经济体:欧盟。的政治体:联合国。 26.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发展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 27.印巴冲突的根源:“印巴分治”(蒙巴顿方案)。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历史知识点归纳如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和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的特点: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生活处于食物匮乏、人口稀少的状态。 2.原始社会的进步:原始社会逐渐发展为农耕和畜牧社会,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3.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古代中国地大物博,具有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河流、平原、高山、丘陵等。 4.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从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到历史时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多个阶段。 第二单元:中华古国的形成与统一 1.中华古国的形成:中华古国是指古代华夏族的部落联盟逐渐发展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华夏族的中心地区是黄河流域。 2.中华古国的发展阶段:中华古国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和东周四个阶段,其中西周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代表。 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它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 4.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

1.中华古国的农业发展:中国古代农业发达,采用耕种方式,特别是 晏子耕田等措施的推广,使中国农业水平迅速提升。 2.中华古国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发达,手工业包 括丝绸、瓷器、铁器等,商业包括货币交换和市场交易等。 3.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4.中华古国的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发展较早,孔子创立了儒家教育, 强调“仁者爱人”,提倡读书为官的风气。 第四单元:中华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1.中华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华封建社会是指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政治 制度的封建化,以农民和地主的关系为基础。 2.中华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中华封建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实行封建 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契约制,生产关系主要是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3.中华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华封建社会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是 天子,有举世无敌的权力,地方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 4.中华封建社会的文化特点:中华封建社会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礼 教和忠孝为核心价值观,社会等级森严,重男轻女。 第五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1.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中国古代有很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对世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总结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总结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总结1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3、作用 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1922年,俄、白俄、乌和南高加索联邦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2、社会主义工业化: (1)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措施: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 (3)成果:落后农业国→ 强大工业国 (4)作用:短期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模式固化,使苏联经济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到1928年苏联发生严重粮食危机 2、目的: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需要。 3、方法:消灭富农,支持建设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 四、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巨大国际声誉。 (2)消极作用: 弊端也令苏联付出沉重代价。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总结2 第12课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一战期间,印度提供了人力、军费、物资。因饥荒大量死人。导致英印矛盾激发。 2、领导人:甘地。时间:1920年 3、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4、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 主要方式:采取不服从方式。 内容:要求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

部编历史九年级下知识点

部编历史九年级下知识点 在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关于历史的知识点。本文将按照学习的顺序,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概述和总结。 第一单元:近代中国的变革 近代中国的变革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晚清时期的国家危机、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等知识点。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事件都对中国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 党的诞生等重要的民主革命事件。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巨 大变革,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权益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我们会了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事件,如解放战争时期 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事 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第四单元: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与国家治理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我们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等。同时,我们还会了解到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现代国家治理的重大成就和重要发展。 第五单元:世界历史和文化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世界历史和文化。我们会了解到 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 界大战、冷战等。同时,我们还将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包括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中的重 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更好 地应对当下世界的变化和挑战。 总结: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以近代中国的变革、民主革命、现 代工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与国家治理以及 世界历史和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不仅可 以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将其应用于实际 生活和未来的学习中。历史储藏了无数珍贵的经验和教训,让我 们共同探索和传承历史的智慧!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梳理

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 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课标要求】知道玻利瓦尔的领导的反殖民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 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一、19 世纪初期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1.原因(背景) ①拉丁美洲人民不满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2.领导:(北)、(南),被称为“”。 1-3.性质:民族解放运动。 1-4.意义:使拉美广大地区获得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19 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 2-1.背景: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和政治压迫,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2.英雄人物:。(不图私利,坚持不懈,有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3.意义:沉重打击了,反映了印度的觉醒,体现了印度人民不畏强暴,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和勇气。(延缓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亚洲的速度,显示了亚洲人民英勇反抗的精神。) 三、19 世纪殖民地反侵略斗争兴起的根本原因: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第2 课:俄国的改革 【课标要求】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 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一、彼得一世改革 1-1.背景: ①沙皇专制统治下,盛行,国家封闭落后。 ②农业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发展极其缓慢。 1-2.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1-3.改革措施: 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的行政体制;(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沙 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者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 才能提拔人才;(作用:使国防力量加强。) ③经济:鼓励兴办,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作用:有利于俄国,增强了经济实力,但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加强。) ④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刊;(作用: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时间:19世纪初 2.背景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4.地区: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5.领导人 (1)北部地区:玻利瓦尔; (2)南部地区:圣马丁。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6.结果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②有统一的指挥。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时间: 1857年 3.组成: 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 5.过程: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6.结果: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7.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 18世纪初 3、领导:彼得一世 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速记(中考复习必背)

九年级下册——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部编版) 【中考速查速记】 世界近代史(13世纪至20世纪初)主题线索: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一、全册考点网络与发展趋势 二、单元目标、时空线索、阶段特征与单元整合 三、分课知识速查速记 四、重要考点框架结构速查速记 一、世界近代史考点网络与发展趋势 1.世界近代史考点网络 目录

2.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趋势 (1)政治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英美法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2)经济上: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打击了封建神权,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单元目标、时空线索、阶段特征与单元整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2022版课标】 1.通过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事,理解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2.通过了解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时空线索】 【阶段特征】

1、阶段特征:殖民地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1)政治: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等方式巩固和扩展资本主义制度。 (2)经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2.中外联系: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富国强兵,日本强大后,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引发了中国变法维新运动。 3、关键词: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拉美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两条主线 资本主义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四大事件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明治维新。 六大人物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林肯、亚历山大二世、明治天皇。【单元整合】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速查关键词】 玻璃瓦尔、南美的解放者、印度民族大起义、涂油子弹事件、章西女王 知识点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重点知识提纲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地理范围: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原因:(1)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2)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领导人: (1)南美洲北部:领导人玻利瓦尔,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领导人圣马丁 两人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印度民族起义 1、 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印度人的反抗 2、 时间:1857—1859 3、主力:印度土兵、农民、封建王公 4、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 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 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1、 背景: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第3课 美国内战 【时空观念】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 1、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农奴起义频繁,威胁沙皇统治 2、时间:1861年 3、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 4、目的: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巩固沙皇统治 5、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事,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6、性质: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7、评价: 积极性: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860年 1861年 1862年 1863年 1865年

九下复习提纲 - 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常考知识点复习提纲(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胜利) 杰出代表: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失败) 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 一、彼得一世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 (1)目的: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2)内容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3)彼得一世改革的作用: 积极: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根本原因: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让我们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我们都一一地做到了。”)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俄国1861年改革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但是必须出高价钱赎买。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因此,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列宁)

中考历史考点总复习: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考点汇总

中考历史考点总复习: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考点 汇总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考点汇总 第一单元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苏联)-列宁在1921年的成功探索和实施,列宁社会主义改革的实施者,以及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俄罗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和士兵组成的苏 联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由武装力量在 中心城市夺取政权,从城市到农村地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促进了国际社 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彼得格勒,1917年11月7日。斯摩尼宫,列宁,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是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功能 特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新”允许发展 多元化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商品经济。将市场、商品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结合起来。新 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罗斯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启发列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值得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借鉴。▲ 注:历史上俄罗斯国家的名称:沙皇俄国(16世纪-1917年)、苏维埃俄国(1917-1922年) 年),苏联(1922-1991年)共69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存在(1917―1991年) 共74年。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失败的探索是在苏联以外的帝国主义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 落后的背景下形成的。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标志着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它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1928年至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和第二 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从传统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强国。但也有严重的弊端: 一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 面强调产值和产量,导致产品品种少、质量差。三是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业生 产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资源被消耗和浪费。(苏联解 体的根本原因)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还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 发展经济要 尊重市场规律,既要注重产值和产量,又要注重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③ 教训是, 要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向农民索取太多;;④ 大力 保护环境和资源,倡导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⑤ 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 强民主法制建设。启发一国在经济发展中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轻工业和重工业要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总结复习提纲 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杰出代表: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4、成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哥与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 (1)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内容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

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3)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 1、背景: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棉花种植园经济) 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 二、内战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全册知识点 总结 1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殖民地殖民地人人民民的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度的的扩扩展展 第第11课课殖民地人殖民地人民民的反抗斗争的反抗斗争 1.背景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性质)。 2.主要领导人及事迹1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率军打败西班牙,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3.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1.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爆发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封建王公也参加起义,结果失败。 3.领导人章西女王 5.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一时期,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运动) 第第22课课俄国的改革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1.背景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目的(目标)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专制权力。 军事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社会生活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