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阅读理解

合集下载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入学考试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入学考试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入学考试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上。

(每小题2分)1.C2.C3.D4.C5.B6.A7.D8.C9.D 10.A11.C 12.A 13.B 14.D 15.A 16.D 17.B 18.D 19.D 20.D21.C 22.B 23.C 24.B 25.D 26.C 27.B 28.B 29.A 30.C31.D 32.D 33.C 34.B 35.A 36.A 37.B 38.D 39.B 40.A41.D 42.A 43.D 44.A 45.C 46.C 47.A 48.D 49.D 50.B51.D 52.A 53.C 54.B 55.D 56.B 57.A 58.D 59.D 60.A二、文言文阅读:61.祸患往往是从细微小事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又常常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物而陷入困境。

62.引证法: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受益”来概括庄宗成败的经验教训。

例证法: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例子。

对比论证法:凸显庄宗由极盛到极衰的变化,从而强调“忧劳”和“逸豫”所带来的不同后果。

63.理论论据:《书》日“满招损,谦受益”;事实论据: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例子。

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相结合,然后又从史实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作为理论总结。

64.不甘失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65.“分宜”指的是严嵩。

借代66.影射当朝宰相与严嵩是一丘之貉。

67.成立:成人自立。

祚薄:福薄。

祚:福。

儿息:儿子。

息:子女。

婴:缠绕,缠身。

68.外面没有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

孤孤单单,形影相伴。

69.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70.比:并列;同等。

讫:终于;完毕。

疾:妒忌。

恨:懊悔;后悔。

71.骄横跋扈,不可一世。

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珊瑚树。

72.为突出石崇的豪富作铺垫。

73.左右认为冯谖无好无能却“贪而不知足”。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试卷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试卷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试卷答案一、[单选题]20分1、庄子《逍遥游》的核心思想是()A:追求建功立业的积极人生B: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理想C:反对暴政的愤慨之情D:反对战争参考答案:B2、以下作品用侧面烘托手法的是()A: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B:柳永《望海潮》C:《战国策.燕昭王求士》D:柳宗元《蝜蝂传》参考答案:A3、白居易提出的文学主张是()A:文章应该明道、致信、事用B:惟陈言之务去C:辞必达意D: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参考答案:D4、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主角是()A:杜十娘B:崔莺莺C:王宝钏D:杜丽娘参考答案:D5、下列作品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方法说理的是()A:苏轼《贾谊论》B:墨子《非攻》C:王国维《治学三境说》D:鲁迅《狂人日记》参考答案:B6、史铁生《我与地坛》中使用得最多的手法是()A:象征类比B:夸张拟人C:铺垫反衬D:反复暗示参考答案:A7、历史上不计管仲一箭之仇并委之以重任的君王是()A:秦穆公B:楚庄王C:齐桓公D:晋文公参考答案:C8、沈从文《箱子岩》的最后写到贺龙闹革命的意图是()A:赞扬贺龙的革命精神B:照应文章的开头,使结构更完整C:对湘西人民寄予创造新的历史的希望D: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之更形象、生动参考答案:C9、陶渊明《归园田居》是一首()A:五言律诗B:五言古诗C:五言绝句D:五言乐府参考答案:B10、创造性地运用了"美人香草”的比兴手法,并突破了四言句式的诗歌是A:《诗经》B:楚辞C:唐诗D:汉乐府参考答案:B二、[多选题]10分1、老舍《想北平》一文的艺术特点有()A:音律和谐气势奔放B:构思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C:文风朴实自然D:语言清新活泼善用对比手法E:情思幽怨参考答案:BCD2、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的主要特点有()A:人物鲜明突出B:语言自然豪放C:境界壮阔D:情感波澜变化E:结构明快曲折参考答案:BCD3、《诗经》的主要内容有()A:反映征役的诗B:揭露统治阶级丑行的讽刺诗C:反映被剥削者被压迫者的诗D:反映周民族的历史的诗E:反映婚恋爱的诗参考答案:ABCDE4、构成小说的要素有()A:结构语言表达B:人物情节环境C:材料主题结构D:时间人物环境参考答案:B5、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有()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见:被/《管晏列传》)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图:图书)(《望海潮》)C: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2022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题库(含答案)

2022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题库(含答案)

2022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A、刘禹锡B、韩愈C、李贺D、孟郊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2.《灯下漫笔》是一篇()A、散文B、文艺性论文C、小说D、报告文学作品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3.“不义不暱,厚将崩”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大同》D、《郑伯克段于鄢》答案: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4.《箱子岩》是一篇()A、记事散文B、抒情散文C、游记散文D、议论性随笔答案:C解析:此题暂无解析5.苏轼的《前赤壁赋》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物()A、明月、江水、秋花B、江水、明月、清风C、清风、黄花、梧桐D、清风、明月、芦荻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6.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有三个代表诗派,闻一多属于()A、自由派B、格律派C、象征派D、浪漫派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A、历史事实B、现实事例C、名人名言D、比喻答案:C解析:此题暂无解析8.下列《季氏将伐颛臾》本文所运用的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A、且在邦域之中矣B、先王以为东蒙主C、是社稷之臣也D、虎兕出于柙答案:B9.鲁迅指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一治一乱”的历史是()A、咱们向来就很好比B、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交替C、汉族文化发达的时代D、“古已有之”的时代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出自于()A、《论语》B、《孟子》C、《左传》D、《韩非子》答案:A解析:此题暂无解析11.《李将军列传》中作者将李广和李蔡对比的目的是凸显李广()A、勇猛善射的武功B、体恤部下的武德C、终生未封的遭遇D、治军简易的特点答案:C解析:此题暂无解析12.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里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是()A、正面描写B、侧面描写C、心理描写D、行为描写答案:B13.鲁迅所处的时代是()A、中国力争个性解放B、中国进入现代化时期C、中国复兴传统文化时期D、中国正受外敌入侵、挨打的时期答案: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14.《冯谖客孟尝君》中最能表现冯谖政治才能的情节是()A、弹铗而歌B、焚券市义C、营造三窟D、乘车过友答案:C解析:此题暂无解析15.《季氏将伐颛臾》本文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属于()A、对比论证B、类比论证C、归纳论证D、演绎论证答案: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16.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A、沈从文B、茅盾C、鲁迅D、巴金答案:C17.《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主要人物是()A、郑庄公B、郑武公C、姜氏D、共叔段答案:A解析:此题暂无解析18.李白是()A、初唐诗人B、盛唐诗人C、中唐诗人D、晚唐诗人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19.《谈时间》主要论述()A.时间的作用B.要挽住时光的流逝C.如何去打发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A、AB、BC、CD、D答案:C解析:此题暂无解析20.《报刘一丈书》本文中“甘言媚词,作妇人状”是写()A、门者B、权者C、客子D、干谒者答案:D2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A、民本思想B、仁和礼C、严刑峻法D、自然无为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22.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于浪漫色彩的是()A、《孟子》B、《庄子》C、《荀子》D、《韩非子》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23.下列作品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的是()A、《氓》B、《国殇》C、《陌上桑》D、《短歌行》(其一)答案:A解析:此题暂无解析24.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A、小说家B、诗人C、政论家D、散文家答案: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25.《论快乐》一文提出快乐是()A、分为肉体和精神的B、人生的享受C、人生的本质D、由精神来决定答案: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26.人称“曲状元”的元代散曲作家是()A、王实甫B、关汉卿C、郑光祖D、马致远答案: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27.下列《马伶传》的句子中最能体现作者主观创作意图的是()A、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B、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C、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D、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28.《选择与安排》一文选自朱光潜的论文集()A、《悲剧心理学》B、《谈美》C、《谈文学》D、《诗论》答案:C解析:此题暂无解析29.“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源自()A、《大同》B、《秋水》C、《谏逐客书》D、《寡人之于国也》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30.马伶在《鸣风记》扮演的是()A、严嵩B、杨继盛C、夏言D、顾秉谦答案:A解析:此题暂无解析31.郭沫若诗集《女神》收录有诗作()A、《雨巷》B、《炉中煤》C、《恢复》D、《棠棣之花》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32.《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史论典范,其作者是()A、苏轼B、欧阳修C、白居易D、柳宗元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33.冰心擅长写散文,其文体自成一家,被读者誉为()A、“白话文西化”B、“新文艺腔”C、“冰心体”D、“工笔美文”答案:C解析:此题暂无解析34.朱自清早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A、“新月社”B、“文学研究会”C、“创造社”D、“左翼作家联盟”答案:B35.“狡兔三窟”这一成语出自()A、《秋水》B、《冯谖客孟尝君》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36.莫泊桑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第一部成名作是()A、《俊友》B、《一生》C、《苦恼》D、《羊脂球》答案: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37.下列剧本中是曹禺的作品的是()A、《茶馆》B、《原野》C、《南归》D、《龙须沟》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38.《箱子岩》一文重点描写了大端阳节什么场面()A、狮子舞B、社戏C、灯会D、赛龙舟答案: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39.《张中丞传后叙》中抨击的人物是()A、张巡B、许远C、南霁云D、贺兰进明答案: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40.《米龙老爹》小说中米龙老爹的身份是()A、法国军人B、雇工C、诺曼底农庄主D、普鲁士军官答案:C解析:此题暂无解析41.从表现方法上说,《氓》是一首()A、抒情诗B、叙事诗C、哲理诗D、寓言诗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42.《氓》选自《诗经》中的()A、风B、小雅C、大雅D、颂答案:A解析:此题暂无解析43.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词人是()A、苏轼B、秦观C、柳永D、王安石答案:C44.《苦恼》一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A、肖像描写B、环境烘托C、白描手法D、对话、细节与心理描写方法答案: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45.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白居易B、刘禹锡C、柳宗元D、李白答案:C解析:此题暂无解析46.战国后期产生的一种新诗体是()A、《诗经》B、乐府C、《楚辞》D、五言诗答案:C解析:此题暂无解析47.在《八声甘州》中,“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B、拟人C、借代D、象征答案:C48.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说理的论证方法属于()A、由个别到一般B、由一般到个别C、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D、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答案: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49.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所言“王道”的意思是()A、称王天下的方法B、用仁政治理天下C、夺取王位的方法D、用武力统一天下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50.下列属于曹操的作品是()A、《长歌行》B、《短歌行》C、《饮酒》D、《兵车行》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51.《米龙老爹》的故事背景是()A、1848年革命B、1870年的普法战争C、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D、1830年七月革命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52.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A、辛弃疾B、李清照C、柳永D、苏轼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5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A、李斯《谏逐客书》B、李密《陈情表》C、李清照《声声慢》D、曹操《短歌行》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54.《谈时间》一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A、演绎论证B、比较论证C、归纳论证D、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和归纳论证答案: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55.《爱尔克的灯光》中故居照壁上的四个大字是()A、“家门和顺”B、“长宜子孙”C、“光明正大”D、“顽廉懦立”答案:B56.“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生最大效用”,这句话的修辞方法是()A、拟人B、排比C、比喻D、反复答案:C解析:此题暂无解析57.下面不属于《论学问》一文提出的读书四种方法是()A、精读B、快速阅读C、选读D、全读答案:B解析:此题暂无解析58.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是()A、婉约词B、豪放词C、风雅词D、田园词答案:A解析:此题暂无解析59.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A、史论B、奏疏C、小说D、辞赋答案:A解析:此题暂无解析60.下列关于《种树郭橐驼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寓言性质的传记。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理解)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理解)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理解)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阅读贾至《春思》,然后回答问题。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注]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历乱:形容花开极其茂盛。

1.这首诗名为春思,前两句通过哪些意象表现春色?正确答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

涉及知识点:阅读与鉴赏2.诗中前两句和后两句表现感情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正确答案:前两句表现春色美好,但是后两句表现春日作者的愁绪无法消除。

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诗人在前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涉及知识点:阅读与鉴赏3.后两句抒情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正确答案:“东风不为吹愁云”中,作者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自己遣愁。

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

“春日偏能惹恨长”中,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涉及知识点:阅读与鉴赏阅读司空曙《江村即事》,然后回答问题。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4.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意境特点。

正确答案:这首诗的意境特点是:宁静和谐、闲适散淡。

涉及知识点:阅读与鉴赏5.有评价说“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请作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诗的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于是有了“不系船”。

第二句“江村月落正堪眠”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

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

2021年秋季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语文入学测试模拟题及答案9

2021年秋季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语文入学测试模拟题及答案9

2021年秋季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语文入学测试模拟题及答案911.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运用神话传说抒情的句子是A.东风无力百花残。

B.春蚕到死丝方尽。

C.青鸟殷勤为探看。

D.夜吟应觉月光寒。

答案:C12.“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A.柳永、辛弃疾B.李清照、柳永C.辛弃疾、李清照D.苏轼、辛弃疾答案:D13.下列作家中,属于“新月社”的是A.郁达夫和徐志摩B.郭沫若和郁达夫C.闻一多和徐志摩D.郁达夫和闻一多答案:C14.下列对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评论错误的是A.诗中的“康桥”就是英国的剑桥B.本诗抒发了诗人故地重游的复杂感情C.全诗气势雄壮,酣畅淋漓D.诗句清新,音韵和谐答案:C15.《背影》中三次写到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流泪,从表现父爱的深度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铺垫反复B.侧面烘托C.对比突出D.象征暗示答案:B16.关于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是郁达夫写于三十年代中期的游记散文B.文中的“故都”指六朝古都南京C.文章通过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景物描写,赞美了故都的秋天D.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彰显出故都秋色的浓郁,抒发了对故都的热爱之情答案:B17.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彼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D.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答案:B18.下列句子中,含有被动句式的是A.冀君实或见恕也。

B.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C.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致天下怨谤也。

答案:B19.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A.韩愈B.白居易C.柳宗元D.岑参答案:B20.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A.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

度义而后动:考虑到这样做是适宜的,然后采取行动。

B.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而皆自于人欤:而都是由于人为的缘故呢?C.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专升本入学模拟试题A 大学语文.doc

专升本入学模拟试题A 大学语文.doc

专升本入学模拟试题A 大学语文9969、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匪来贸丝,。

2、暧暧远人村,。

3、闲来垂钓碧溪上,。

4、《行行重行行》一诗出自一书。

5、《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是。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1.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A.《诗经》B.《楚辞》C.《离骚》D.《乐府诗集》2.《诗经••卫风••氓》中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下列句子中没有体现比兴手法的有()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3.《蒹葭》选自《诗经》中的()A.《周南》B.《卫风》C.《秦风》D.《郑风》4.《天狗》是著名诗人郭沫若的作品,这个作品选自()A.《女神》B.《神曲》C.《燃烧的天空》D.《再别康桥》5.《兰亭集序》对生死的看法是()A.一死生B.齐彭殇C.死生亦大矣D.淡漠生死三、多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1.1932年之后,围绕着《现代》杂志的一批诗人,坚持“纯诗”的观念,其中有被称为“汉园三诗人”的()A.何其芳B.戴望舒C.李广田D.卞之琳2、下列诗句属于黄庭坚《登快阁》诗歌中的有()A.落木千山无远大B.万里归船弄长笛C.此心吾与白鸥盟D.澄江一道月分明3.《孟子》的语言风格是什么?()A.明白晓畅B.平实浅近C.精炼准确D.古奥难懂4.中国小说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下列哪些特点()A.形成较晚,成就较高B.形成较早,成就较高C.雅俗分流,双线并行D.同中有异,风格独特5.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的五代时期的文学家是()A温庭筠B温飞卿C谢道韫D温岐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正确打√,错误打×)1.《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陆游的诗歌《关山月》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对于南宋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谴责。

()3.屈原的《九歌》是一组祭神曲,它包含有九篇。

2021年秋季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语文入学测试模拟题及答案3

2021年秋季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语文入学测试模拟题及答案3

2021年秋季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语文入学测试模拟题及答案313.成语“狡兔三窟”出自( D )A.《答司马谏议书》B.《谏逐客书》C.《秋水》D.《冯谖客孟尝君》14.《苦恼》《猎人笔记》《麦琪的礼物》的依次是( B )A.屠格列夫、欧·亨利、契诃夫B.契诃夫、屠格列夫、欧·亨利C.欧·亨利、契诃夫、屠格列夫D.契诃夫、欧·亨利、屠格列夫1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A )A.鲁迅——《坟》《灯下漫笔》B.茅盾——《故都的秋》《子夜》C.朱自清——《背影》《香市》D.钱钟书——《围城》《论毅力》16.提出“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的是( C )A.梁启超B.胡适C.鲁迅D.陈独秀17.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A )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B.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C.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D.成败之数,视此而已18.在契诃夫小说《苦恼》里,车夫姚纳向小母马倾述的主要原因是( D )A.年老多病,无依无靠B.生活困窘,缺乏救助C.儿子死了,无人赡养D.社会冷漠,百姓麻木19.下列各句中,带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A )A.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忽:忽然B.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谢:问C.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辍:拾取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顾:访问20.贯穿《爱尔克的灯光》全文的线索是( C )A.故居的变迁B.亡姐的不幸遭遇C.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D.“我的心灵的灯”的引导21.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B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彼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D.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22.下列带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A )A.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盖:猜想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阅读理解点击查看:西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测试模拟题及答案汇总专科升本科《大学语文》入学考试题-阅读理解(一)阅读《谏逐客书》,回答1-3题谏逐客书(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请回答1-3题1.《谏逐客书》选自( )。

A.《左传》B.《汉书》C.《战国策》D.《史记》E.《后汉书》答案:D2.《谏逐客书》中的“客”指的是( )。

A.客人B.客卿C.说客D.商人E.本国士大夫答案:B3.《谏逐客书》能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

A.排比对偶连篇,文章气势雄浑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D.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要害答案:D(二)阅读《乡愁》,完成4-5题。

乡愁(余光中1928 -2017)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请回答1—2题1、诗中的“海峡”指的是( ) 。

A.琼州海峡B.马六甲海峡C.台湾海峡D.白令海峡答:C2、对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最为准确的句子是( )。

A.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B.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C.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难以排遣的乡愁。

D.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爱情、友情、亲情。

答:B(三)阅读《论语的温度》,完成6-10题《论语》的温度(于丹)对《论语》的情感,一向是“敬”而不“畏”的;对《论语》的感觉,从来是朴素而温暖的。

在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城里,曾经见过一口奇特的“问病泉”,据说任何人舒舒服服地泡进去,一下子就能感知到自己身体的病灶所在:有关节炎的人四肢关节就会麻酥酥有了感觉,有肠胃病的人肠胃间就会火辣辣涌起热流,而有皮肤病的人则周身通泰,洗掉一层蝉蜕一般……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

以我的学养和阅历,真要做《论语》的讲解和辨析,万万不敢。

那就像是让我去做这眼温泉的化学成分分析一样,我没有能力拿出一份数据精准的化验报告。

我所能承担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两千多年中数以千万计泡过这眼温泉的人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泉的恩惠。

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

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地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

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如此。

我眼中真正的圣贤从来不拎着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也从来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语麻烦人。

孔子说:“予欲无言”,子贡慌慌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益发淡定,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这个世界上的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于每个心灵内在的唤醒。

《论语》中的简单真理之所以穿越千古尘埃,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为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皇。

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

真的要感谢《百家讲坛》用“心得”这个角度鼓励我走进《论语》,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而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心之得。

我们在当下的生活解读中豁然开朗,圣人在千古之前就会缄默微笑。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

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不是被汉武帝罢黜了百家之后刻意独尊的“儒术”,不是与“道”“释”并称于庄严仪式的“儒教”,不是被穷究义理囿于考据的“儒学”。

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是每个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简单真理。

所以,我看《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

请回答1—5题1、《论语》的是( )A.孔子B.孟子C.孔子的弟子D.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答:D2、所谓“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用于丹自己的话说,就是()A. 以身体之,以血验之B. “觉”在某一刻C. “悟”在漫漫岁月D.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答:D3、“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D.对比答:A4、“《论语》的温度”是指《论语》蕴涵的道理,那么“不烫手,亦不冷漠”是什么意思?()A. 《论语》的道理既不很艰深,也不浅显。

B. 《论语》的道理很艰深。

C. 《论语》的道理既艰深又浅显。

D.《论语》的道理浅显。

答:A5、文章第六段借子贡的“慌忙”来反衬孔子的“淡定”,是为了突出孔子的什么形象?( )A. 圣人的形象B. 平易近人的形象C.伟岸的形象D. 为人师表的形象答:B(四)阅读《爱莲说》,回答1-3题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请回答1-3题1、“濯”字注音正确的是()A.zhuóB. zhàoC. zháiD. dí答案:A2、周敦颐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的生活态度A. 潇洒、闲逸的生活态度B. 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C. 不与世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D. 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答案:C3、周敦颐被后人称为()。

A.横渠先生B. 五柳先生C. 沧溟先生D. 濂溪先生答案:D(五)新诗赏析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会互放的光亮!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更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答案:C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B. 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C. 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

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

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D. 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答案:B天真的预示[英]布莱克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B. 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C.无限与永恒在自己的手中创造D.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答案:D(六)阅读《都江堰》(节选),完成1—4题《都江堰》(节选)(余秋雨)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

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

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着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

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

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

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

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