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性规划结构框架

合集下载

概念性规划内容

概念性规划内容

概念性规划内容概念性规划是指在项目或计划初期阶段,通过对相关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确定项目或计划的基本方向、目标和策略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概念性规划的内容和步骤,并结合一个虚拟案例进行说明。

一、概念性规划的内容1. 项目或计划背景分析:对项目或计划的背景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竞争对手等方面的情况,以了解项目或计划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 目标确定:根据项目或计划的背景分析,确定项目或计划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指项目或计划在未来几年或更长时间内要达到的总体目标,短期目标是指项目或计划在较短时间内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3. 战略选择:根据项目或计划的目标确定,选择合适的战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战略选择包括市场定位、产品定位、渠道选择等方面的内容,要根据项目或计划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来确定。

4. 组织结构设计:确定项目或计划的组织结构,包括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责分配,以及人员配备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组织结构设计要能够适应项目或计划的发展需求,并提供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5. 资源配置:确定项目或计划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资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资源配置要合理、有效地满足项目或计划的需求,确保项目或计划的顺利进行。

6. 风险评估:对项目或计划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竞争风险等方面的内容。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项目或计划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降低风险对项目或计划的影响。

二、概念性规划的步骤1. 确定规划目标:明确项目或计划的规划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2. 收集相关信息:收集项目或计划所需的各种信息,包括市场调研数据、政策法规文件、竞争对手信息等。

3. 进行背景分析: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了解项目或计划的背景和发展环境。

4.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背景分析的结果,制定项目或计划的规划方案,包括目标确定、战略选择、组织结构设计等内容。

5. 评估和优化方案:对制定的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行性和风险,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概念性规划内容

概念性规划内容

概念性规划内容概念性规划是指在城市、区域或者项目发展过程中,对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策略和发展措施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

它是一个宏观的、长远的规划过程,旨在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概念性规划的内容要求以及编写标准格式文本的步骤。

一、概念性规划的内容要求1. 发展目标:明确规划的发展目标,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等。

经济目标可以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等;社会目标可以包括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公平等;环境目标可以包括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等。

2. 发展方向:确定规划的发展方向,包括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功能定位等。

空间布局可以包括城市扩张方向、区域发展重点等;产业结构可以包括重点发展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等;功能定位可以包括城市功能区划、区域功能定位等。

3. 发展策略:制定规划的发展策略,包括政策措施、投资方向、合作机制等。

政策措施可以包括财政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投资方向可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合作机制可以包括政府与企业合作、区域间合作等。

4. 发展措施:确定规划的发展措施,包括项目实施、政策落地、监测评估等。

项目实施可以包括具体项目规划、建设进度安排等;政策落地可以包括法律法规制定、政策宣传等;监测评估可以包括项目效果评估、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等。

二、编写标准格式文本的步骤1. 标题:在文本开头写上概念性规划的标题,突出规划的主题和目的。

2. 引言:简要介绍概念性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

3. 目标分析:详细阐述规划的发展目标,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等,可以使用数据和案例进行支撑。

4. 方向确定:具体描述规划的发展方向,包括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功能定位等,可以使用图表和图示进行说明。

5. 策略制定:详细制定规划的发展策略,包括政策措施、投资方向、合作机制等,可以列举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6. 措施安排:具体安排规划的发展措施,包括项目实施、政策落地、监测评估等,可以列出具体的项目和时间表。

概念性规划内容

概念性规划内容

概念性规划内容概念性规划是指对某个项目或者计划的整体构思和设想,旨在确定项目的目标、范围、方向和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概念性规划的标准格式,包括概念性规划的定义、目的、步骤和要素等方面的内容。

一、概念性规划的定义概念性规划是对一个项目或者计划进行初步构思和设想的过程,以确定项目的目标、范围、方向和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概念性规划通常是在项目启动阶段进行,为后续详细规划提供基础和方向。

二、概念性规划的目的1. 确定项目的目标和愿景:概念性规划通过对项目的初步设想和构思,明确项目的目标和愿景,为后续规划提供基础。

2. 确定项目的范围和方向:概念性规划通过对项目的整体构思,确定项目的范围和方向,为后续规划提供指导。

3. 确定项目的策略和措施:概念性规划通过对项目的初步设想,确定项目的策略和措施,为后续规划提供参考。

三、概念性规划的步骤1. 项目背景分析:对项目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需求、竞争情况、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2. 目标设定:根据项目背景分析的结果,确定项目的目标和愿景,明确项目的发展方向。

3. 范围确定:根据项目的目标和愿景,确定项目的范围和边界,明确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4. 策略制定:根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制定项目的策略和措施,明确项目的实施路径和关键步骤。

5. 风险评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浮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6. 资源规划:根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规划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7. 时间计划: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明确项目实施的时间节点和里程碑。

8. 绩效评估: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绩效评估指标和方法,为项目的监控和评估提供基础。

四、概念性规划的要素1. 项目背景:包括项目的背景和现状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2. 目标设定:明确项目的目标和愿景,确定项目的发展方向。

3. 范围确定:确定项目的范围和边界,明确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概念性规划内容

概念性规划内容

概念性规划内容概念性规划是指在项目或产品开发的初期阶段,对其进行全面的概念化和规划化的过程。

通过概念性规划,可以明确项目或产品的目标、范围、需求和约束条件,为后续的具体设计和实施工作提供指导。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来详细阐述概念性规划的内容。

引言概述:在项目或产品开发的初期阶段,进行概念性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概念性规划,可以确立项目或产品的基本框架,为后续的具体设计和实施工作提供指导。

概念性规划的内容包括目标确定、需求分析、范围界定、约束条件、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计划等。

一、目标确定:1.1明确项目或产品的总体目标:确定项目或产品的主要目标,包括预期的成果、所需的功能和性能等。

1.2细化目标:将总体目标细化为可量化的具体目标,明确每个目标的实现方式和时间要求。

二、需求分析:2.1收集需求: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调研,收集项目或产品的各方面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用户需求等。

2.2分析需求: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析,识别出关键需求和优先级,为后续的设计和实施工作提供依据。

2.3建立需求文档:将分析得到的需求整理成需求文档,明确每个需求的具体描述、优先级和验收标准。

三、范围界定:3.1确定项目或产品的边界:明确项目或产品的范围,界定其包含的功能、性能和界面等。

3.2划分工作包:将项目或产品的工作划分为若干个工作包,明确各个工作包的职责和交付物。

四、约束条件:4.1技术约束:确定项目或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技术约束,如使用的开发平台、编程语言等。

4.2资源约束:明确项目或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资源约束,如人力、物力、时间等。

4.3法律法规约束:考虑项目或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法律法规约束,确保其合法合规。

五、可行性研究:5.1技术可行性研究:评估项目或产品的技术可行性,包括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技术风险等。

5.2经济可行性研究:评估项目或产品的经济可行性,包括成本估算、收益预测等。

5.3市场可行性研究:评估项目或产品的市场可行性,包括市场需求、竞争分析等。

概念性规划内容

概念性规划内容

概念性规划内容概念性规划是指在城市、区域或项目发展的初期阶段,对其发展方向、定位、功能布局等进行全面规划的过程。

本文将以某虚构城市的概念性规划为例,详细介绍规划内容。

一、城市定位与愿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将该城市定位为现代化国际化的宜居城市。

城市愿景是打造一个繁荣、和谐、宜居的城市,以吸引人才和投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功能布局1. 经济功能区:规划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吸引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2. 居住功能区:建设多样化的住宅区,包括高层住宅、别墅区和公寓,提供不同层次的住房选择。

3. 商业功能区:规划建设商业中心和购物中心,提供丰富的商业服务和娱乐设施。

4. 文化教育区:规划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5. 生态绿地区:保留和修复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公园、绿地和湿地,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6. 城市交通区: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地铁、公交和自行车道,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三、城市空间布局1.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繁华的商业中心和行政中心,集中高层建筑和商业设施。

2. 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次级商业中心和办公区,分担中心城区的压力。

3. 城市边缘区:规划建设住宅区和工业区,提供居住和就业机会。

4. 城市连片区:规划城市扩展区,用于未来城市发展和空间扩张。

四、城市交通规划1. 公共交通:建设完善的公交系统,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减少私家车使用。

2. 自行车道:建设自行车道网络,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3. 地铁系统:规划建设地铁线路,提供高效快捷的城市交通服务。

4. 道路规划:优化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五、城市环境规划1. 绿化环境: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

2. 垃圾处理:建设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3. 污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保护水资源。

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

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

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概念性规划是指在规划过程中,对未来环境进行推测和设想,通过分析现有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初步构想和框架。

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是根据概念性规划的思路和原则,为未来的发展和实施提供可操作的指导和方案。

1.目标和需求分析:明确规划的目标和需求,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土地利用需求、人口发展需求等。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准确把握规划的重点和关键问题。

2.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各功能区的带动作用和空间布局。

根据环境承载力和资源分布,科学配置综合开发区、生态保护区等功能区,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

3.交通和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概念性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通过交通规划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包括规划道路网、公共交通线网、交通枢纽等,使交通系统与城市功能相互匹配。

4.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在概念性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

通过科学的环境规划和资源利用规划,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5.社会文化和公共设施配置:概念性规划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社会文化和公共设施的配置。

适当规划文化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满足居民对文化、教育、医疗等各方面需求。

6.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在制定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时,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通过综合评估规划的可行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规划方案的实施提供基础。

总之,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是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指导和方向。

在制定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以实现未来发展目标和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为规划方案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概念策划总规结构

概念策划总规结构

第一部分规划分析 1第一章规划总则 2一、规划目的 2二、规划范围 2三、规划年限 2四、规划性质 2五、规划原则 2六、规划依据 3七、工作流程 4八、技术路线 4九、规划成果 5第二章发展基础分析 6第一节自然地理基础 6一、自然地理位置 6二、地形地貌 6三、水文条件 6四、气候条件 6五、生物资源7第二节历史文化基础7一、历史渊源7二、社会文化遗产7第三节社会经济基础9一、政区及人口9二、经济水平及结构9三、交通状况10第四节规划基础综合评述10一、区域文化旅游条件评定10二、桑植地脉认定11三、桑植文脉认定12第三章文化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12第一节文化旅游资源分析12一、旅游资源构成及开发分析12二、旅游资源昂谱(R-M-P,资源-市场-产品)分析14三、基于新资源观的环境与休闲度假资源分析15第二节文化旅游资源评价18一、旅游资源定量评价18二、旅游资源综合分类评价18三、旅游资源总体评价19第四章文化旅游产业基础20第一节文化旅游市场基础20一、张家界旅游市场发展概况20二、桑植县旅游市场发展概况21第二节文化旅游产业基础21一、桑植县整体经济及产业发展基础21二、桑植县旅游产业发展基础22第三节区域旅游发展基础分析22一、桑植县发展旅游的区域经济环境基础22二、湖南省的旅游发展格局22三、桑植县旅游在张家界市旅游格局中的地位23 第五章文化旅游发展条件SWOT—P分析24第一节优势分析24一、地处两大经济圈之间的地理区位优势24二、坐拥张家界的大品牌与市场优势24三、原生态山水文化资源的后发优势24第二节劣势分析24一、地处阴影区24二、社会经济滞后24第三节机遇分析24一、国务院41号文件旅游发展的国家政策机遇24二、张家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机遇24三、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的区域机遇25四、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等现代交通大发展机遇25五、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25第四节威胁分析25一、同质化竞争的威胁25二、生态环境退化的威胁25三、建设性破坏的威胁25第五节问题分析25一、理念落伍25二、交通不便25三、产业薄弱26四、整合较差26五、缺乏转化26六、体制不顺26第二部分规划方案27第六章文化旅游发展战略28第一节战略定位28一、总体定位28二、主题定位28三、功能定位28四、产业定位29第二节战略体系29一、总战略——后工业化社会战略29二、分战略29第三节战略布局30一、空间布局30二、分区说明30第四节战略目标31一、总目标31二、经济目标31三、社会目标31四、文化目标32五、环境目标32六、旅游地发展目标32第七章目标市场定位与市场预测33第一节文化旅游市场研究33一、国内文化旅游市场33二、湖南省文化旅游发展34三、大湘西(张家界)文化旅游35四、桑植县文化旅游35第二节目标市场定位37一、目标市场定位的依据37二、目标市场定位42第三节文化旅游市场预测49一、预测依据50二、客源市场预测50第八章旅游产品规划与线路设计53第一节文化旅游产品体系规划53一、开发原则53二、桑植文化旅游产品体系规划53第二节旅游线路组织设计54一、旅游线路组织原则54二、旅游线路组织设计54第九章文化旅游形象设计与市场营销56第一节文化旅游形象感知现状分析56一、桑植文化旅游形象现存问题56二、桑植文化旅游形象要素系统结构56第二节文化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56一、旅游形象策划与设计的前提和应考虑的因素56二、旅游形象定位及设计的基本原则57三、旅游形象定位与宣传设计57四、旅游形象展示与传播58第三节文化旅游市场营销60一、营销战略60二、营销策略60第四节节庆活动策划65一、活动策划指导思想65二、重点节庆活动策划65三、一般节庆活动策划66第十章文化旅游产业要素规划67第一节旅游代理业67一、旅行社现状67二、基本原则67三、规划要点68第二节旅游饭店业69一、饭店业现状69二、基本方针69三、规划要点70第三节旅游购物71一、旅游购物现状及存在问题71二、基本方针71三、规划要点72第四节旅游餐饮73一、餐饮业现状73二、基本方针73三、规划要点74第五节旅游娱乐业75一、娱乐业现状75二、存在问题75三、规划要点75第六节旅游交通76一、交通现状76二、规划原则76三、规划要点76第十一章文化旅游保障系统构建79第一节政府保障79一、政府在文化旅游业中发挥的作用79二、政府保障的主要措施79第二节旅游管理体制80一、旅游管理体制现状80二、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思路80三、文化旅游管理体制的规划要点80第三节政策法规保障81一、文化旅游政策法规保障的意义81二、文化旅游政策法规保障规划81第四节人力资源与旅游教育82一、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82二、人力资源与旅游教育主要措施82第五节旅游投融资保障82一、投融资政策制定82二、投融资建议83第三部分重点项目86第十二章桑植县重点景区旅游规划86 第一节西部张家界文化旅游服务中心86一、现状分析86二、规划定位86三、规划思路86四、规划要点86第二节山地度假养生区87一、区位特征与规划范围87二、资源概况特征分析87三、总体思路88四、总体定位88五、战略重点88六、目标指标88第三节山寨洞天体验区89一、九天洞89第四节红色山乡风情旅游区91一、刘家坪91二、芙蓉桥白族乡92第五节康体运动休闲区93一、区位特征与规划范围93二、资源概况特征分析94三、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94四、功能分区布局规划95五、规划要点95第十三章桑植县精品文化旅游项目策划99第一节八大公山精品项目策划99一、总体思路99二、总体定位99三、战略重点99四、产业选择100五、重点项目101第二节苦竹寨精品项目策划118第三节贺龙故里精品项目策划121第四节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精品项目策划123第十四章文化旅游支撑项目规划125第一节风景道设计125一、时空背景125二、设计原则125三、设计理念126四、风景道分类126五、风景道建设126第二节主题节庆活动与营销策划129一、西部张家界践行科学发展观:长征之路与后工业道路高峰研讨会129二、红军长征万里行旅游节129三、贺龙文化节129第十五章和谐旅游建设130第一节文化旅游资源保护130一、自然生态优化130二、小水电建设130三、河流整治130四、空气质量保护130五、峡谷地貌的保护130六、核心旅游资源的保护131第二节和谐旅游发展131一、社会和谐131二、文化和谐131三、环境友好(人与自然的和谐)132第四部分规划实施133第十六章旅游效益评估134第一节经济效益134一、收入类型134二、经济效益估算134第二节社会效益134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134二、解决农村就业问题134三、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135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35第三节生态效益135一、有利于生态环境资源的有序利用135二、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的理念135三、有利于优化乡镇生态环境和风貌特色135第十七章分年度重点行动计划136第一节开发时序规划136一、近期(2012-2015年)136二、中期(2016-2020年)(未包含八大公山)136三、远期(2021-2025年)137第二节分年度重点行动计划137一、旅游开发项目安排年度计划137二、人力资源开发近期行动计划138三、近期营销行动计划138四、旅游交通基础设施行动计划139五、旅游接待服务设施配套行动计划139第三节重点行动计划战略措施139一、桑植旅游重点行动计划战略:数字桑植139二、数字桑植战略内容139第十八章旅游总体规划实施措施140第一节强化规划权威140第二节健全规划管理体制140第三节加强规划宣传141第四节强化规划的社区参与和反馈机制141第五节建立规划技术支持体系141。

概念性规划内容

概念性规划内容

概念性规划内容概念性规划是指对某个项目或者计划进行初步的构想和规划,以确定其基本框架和方向。

本文将详细介绍概念性规划的内容,包括定义、目的、步骤、要素等方面。

一、定义概念性规划是项目或者计划在初期阶段进行的一种规划活动,旨在确定项目的基本概念、目标和方向。

它是项目规划的起点,为后续的详细规划提供基础和指导。

二、目的概念性规划的主要目的是:1. 确定项目的整体目标和愿景,为项目的后续规划和实施提供方向;2. 确定项目的基本概念和理念,为项目的设计和开辟提供基础;3. 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可行性研究,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4. 确定项目的关键要素和关键问题,为项目的风险管理和问题解决提供指导。

三、步骤概念性规划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项目的背景和目标:了解项目的背景和目标,明确项目的需求和期望。

2. 进行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研究市场情况,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为项目的定位和发展提供依据。

3. 制定项目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确定项目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明确项目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

4. 确定项目的基本概念和理念:根据项目的背景和目标,确定项目的基本概念和理念,为项目的设计和开辟提供基础。

5. 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市场等方面的可行性,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6. 确定项目的关键要素和关键问题:确定项目的关键要素和关键问题,为项目的风险管理和问题解决提供指导。

四、要素概念性规划的要素包括:1. 项目背景和目标:包括项目的起因、目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2. 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包括市场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3. 项目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包括项目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

4. 基本概念和理念:包括项目的基本概念和理念等方面的信息。

5. 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包括技术、经济、市场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结果。

6. 关键要素和关键问题:包括项目的关键要素和关键问题等方面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性规划结构框架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1.项目概述
2.现状概况与分析
2.1.相关规划衔接
3.规划目标与策划
3.1.案例分析(可放前,也可放后,结合案例的内容选择)3.2.发展条件分析(核心议题)
禀赋要素分析(优势,整合)
创新要素分析
项目特征
发展诉求
发展模式
3.3.设计目标
河南省层面
三门峡层面
张湾层面
3.4.功能构成
3.5.发展定位
3.6.发展规模
3.7.(规划重点)
3.8.发展策略
区域策略——区域协同,空间整合,共塑城市发展新核心
土地使用策略——高效紧缩,有机聚合,多元化组团发展
生态发展策略——融合连通生态走廊,构建大山大水新格局文化融合策略
4.概念规划
4.1.规划理念
4.2.方案构思
4.3.规划结构
4.4.土地使用规划
4.5.设计概念
4.6.空间形态
4.7.规划策略(城市设计特征)
空间协同策略
功能布局策略
道路交通策略
绿化景观策略(海绵城市)开放空间与景观系统规划公共设施策略
开发建设策略——创新开发模式,合理利用土地
风貌分区策略
市政支撑策略(海绵城市)(实施措施与意见)
5.城市设计
5.1.总体城市设计
5.1.1.城市设计目标
5.1.2.总体城市设计框架
5.1.3.鸟瞰图
5.2.风貌控制引导(风格色彩)
5.3.重点区域设计意向
5.3.1.市场开发分析
5.3.2.建筑设计意向(风格,色彩)
5.4.节点设计
6.规划实施管控
6.1.建设开发控制
6.1.1.整体开发控制(开发强度、建筑高度)6.1.2.开发要素控制(退界、控规指标控制)6.1.3.建设用地兼容性
6.1.4.地块建设指标(控制性和引导性)6.2.城市设计准则
城市道路设计准则
开放空间设计准则
建筑设计准则
广告标识与照明设计准则
街道设施与家具设施准则
7.行动计划
7.1.开发实施策略
7.2.分期开发建议
7.3.村庄改造策略
7.4.经济测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