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慕课道德经导读答案
慕课MOOC《中国文化名著导读》章节测试答案

慕课MOOC《中国文化名著导读》章节测试答案慕课MOOC《中国文化名著导读》章节测试答案第2章一、单选题(共60.00 分)1.《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年轻时曾担任过()职务。
A.中都宰B.小司空C.委吏和乘田D.大司寇正确答案:C2.我国的祭孔仪式每年在孔子的家乡()举行。
A.河南鹿邑B.山东曲阜C.山东济南D.安徽凤阳正确答案:B3.以下哪句话能反映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C.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正确答案:C4.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出全新诠释的是哪位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A.熊十力B.杜维明C.梁漱溟D.牟宗三正确答案:B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孔子的财富观?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C.饭疏食,饮水,曲耾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正确答案:D6.孔子为什么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A.因为宰予没有才华B.因为宰予言行不一,欺骗老师C.因为孔子很讨厌这个学生D.因为孔子喜欢骂人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共10.00 分)1.为什么古人会把犯上作乱的阚止误认为是宰予?A.因为他二人都字"子我'B.因为宰予叛逆弑君C.因为孔子以宰予为耻D.因为对宰予的道德缺陷存在偏见正确答案:A D三、判断题(共30.00 分)1.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二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子路曾经在《论语子罕》中感叹孔子学问的高深,以及循循善诱的育人风格。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论语》在西方国家的传播始于明代来华传教的利玛窦,他将《论语》译为拉丁文。
道德经考试和答案

道德经考试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B2. 《道德经》共有多少章?A. 81章B. 72章C. 90章D. 100章答案:A3.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仁义礼智信B. 道法自然C. 无为而治D. 兼爱非攻答案:B4.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道德经》哪一章?A. 第一章B. 第二章C. 第三章D. 第四章答案:A5. “上善若水”是《道德经》中哪一章的内容?A. 第七章B. 第八章C. 第九章D. 第十章答案:A6. “无为而无不为”是《道德经》中哪一章的内容?A. 第三章B. 第四章C. 第五章D. 第六章答案:C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道德经》哪一章?A. 第三十二章B. 第三十三章C. 第三十四章D. 第三十五章答案:B8.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道德经》中哪一章的内容?A. 第五十七章B. 第五十八章C. 第五十九章D. 第六十章答案:A9.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自《道德经》哪一章?A. 第六十三章B. 第六十四章C. 第六十五章D. 第六十六章答案:A10.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道德经》中哪一章的内容?A. 第四十章B. 第四十一章C. 第四十二章D. 第四十三章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道德经》中提到的“三宝”包括以下哪些?A. 慈B. 俭C. 不敢为天下先D. 信答案:ABC12. 《道德经》中提到的“五色”、“五音”、“五味”分别指什么?A. 五种颜色B. 五种声音C. 五种味道D. 五种欲望答案:ABC13. 《道德经》中提到的“三去”包括以下哪些?A. 去甚B. 去奢C. 去泰D. 去欲答案:ABC14. 《道德经》中提到的“三知”包括以下哪些?A. 知人B. 知天C. 知地D. 知己答案:ABD15. 《道德经》中提到的“三宝”包括以下哪些?A. 慈B. 俭C. 不敢为天下先D. 信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
六年级必读经典国学《道德经》练习题(含答案)

六年级必读经典国学《道德经》练习题(含答案)《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1.“道可道,非常道”的后一句是(B )A无,名天地之始B名可名,非常名C有,名万物之母D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是(C )里的最后一句话A第一章B第三章C第二章D第四章3.第三章中“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的后两句是(B )A为无为,则无不治B弱其志,强其骨C不可见可欲,使民心不乱4.第二章中“有无相生,难以相成”的后两句是(B)A音声相和,前后相随B长短相性,高下相盈C生而不有,为而不恃D夫唯弗居,是以不去5.“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是(D )中的最后一句话A第五章B第七章C第八章D第四章6.第五章中“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前一句是(D )A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B虚而不屈,动而愈出C多言数穷,不如守中D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7.“谷神不死,是谓玄皮”是(A )中的前一句话A第六章B第二章C第三章D第四章8.第七章中“天长地久”后面的一句话是(D )A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B外其身而身存C故能成其私D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9.“上善如水”是(B )中的一句话A第七章B第八章C第九章D第十章10.第九章中“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后两句是(A )A功遂身退,天之道也B持而盈之,不如其己C揣而锐之,不可长保D金玉满堂,莫之能守11.《道德经》它是依据(A )的教诲编写而成的。
A老子B孟子 C 孔子D、孙子12.“皆知善之为美,斯不善已。
”出自《道德经》第(A )。
A第二章B第一章C第四章13.“欲以观其徼”上半句是( A )A 常“有” B常“无”14.“斯恶已”中“恶”的解释是( B )A凶恶B丑陋15.“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2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1、《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你如何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所谓.道,可以说得出口的就不是真正的道;所谓名,可以说得出口的名也不是真正的名。
“道可道,非常道”简单来说:这句话中的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某种不可以描述的宇宙万物之间的本源,一切都有这种“道"演化出来。
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说道、表述的意思。
再往后“非”是“不是”得意思,常指“正常”,道指的还是那个宇宙万物的那个道。
连起来说的意思就是道这种东西是不可以用语言表述的,如果能用语言表述出来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同理我们看第二句话“名可名,非常名”中第一个名指的是名词,即指代“道的名字”,第二个名是动词,指代“命名”。
后面的“非常”同.上段分别指“不是”、“正常”的意思,最后一个名代指“道的名字”。
连贯起来的意思就是如果道这种东西要是可以命名的话,那么他也就不是最初的道了。
2、你如何理解《道德经》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本章主旨“无为弗恃”,用无为的原则做事,有作为不自以为恃。
具体是用“无为”的观点,分析事物现象,如知美、知恶:知善、知不善: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等,来论述“不言”与“有言”之间的关系,“不言”(无)强于“有言”(为)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老子“有无相生”辩证对立统一思想体现。
“圣人”就是圣贤之人!“处无为之事”,处,处置、处理、判断的意思;“无为之事”就是有目的而为之的事情,“有的人为名,有的人为利”,为了获得名和利许多人不择手段,他们的“为人处事”就是有目的的行为。
“无为之事”就是随性而为之事,不刻意掺杂目的性,能够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不妄想顺其自然的处事方法!“行”,行为的意思;“不言之教”,也就是不受别人的言论影响的教诲。
圣贤的人以无为之道来处事,不因名人权势而影响自己的行为。
处无为之事:"处无为"是一种做事方式,并不是不去做事.这种做事方式保有混沌无名所具有的无限演展能动性,柔弱灵动地进行自我展布,顺任于情势之自然而展身做为;做事时不以"成名"为指归,不做仗"名"逞能之事;能懂得适时抽身,不让自己充当某一具体的角色而起着无法抽离的支撑作用,不因做某事而使自身专化、特化。
《道德经》名篇阅读及答案

《道德经》名篇阅读及答案概述本文档介绍了《道德经》中的一些重要名篇,并提供了相应的阅读及答案。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由老子所著。
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于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生活态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名篇一:道可道,非常道阅读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答案此名篇讲述了道的本质无法被名所言尽,而名和事物的存在是对道的一种表达。
在这个名与道的关系中,不再追求名利,而是以欣赏道的奇妙为乐,或者通过追求欲望来观察到名与道的差异。
整个篇章以玄而玄的方式来表达,揭示了道的深远奥秘。
名篇二: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阅读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聪明了解自己的无知,是一种健康的状态;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才是真正的病态。
圣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并因此治愈自己的无知之病。
正因为他治愈了无知之病,所以他从不生病。
答案这段名篇讲述了的无知是一种健康的状态,而不的无知才是真正的病态。
圣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并通过治愈无知来保持自身的健康。
只有通过治愈了无知,圣人才能获得智慧和健康。
名篇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阅读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不为而物自道,强为而灭之。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攘故无折。
夫唯无折,是以不折。
答案这段名篇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开头,强调随着研究的增加,道的损失也随之增加。
然后又延伸到无为的状态,指出只有在无为的状态下,才能做到无所不为。
圣人通过无为来避免失败和纷争,只有无纷争,才能保持自身的完整。
结论《道德经》中的这些名篇探讨了道的本质、认识自己的无知以及无为的状态对于人生的指导意义。
阅读这些名篇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生的真谛,促进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生活态度的提升。
道德经考试题库及答案

道德经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B2. 《道德经》共有多少章?A. 72章B. 81章C. 90章D. 100章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特性?A. 无为而治B. 柔弱胜刚强C. 仁者爱人D. 反者道之动答案:C4.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一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A. 水的形态变化B. 水的利他精神C. 水的清洁功能D. 水的流动性答案:B5. 《道德经》提倡的“无为”是指什么?A. 什么都不做B. 顺其自然,不强求C. 无目的的行为D. 随意而为答案:B6. “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哪一章?A. 第一章B. 第二章C. 第三章D. 第四章答案:A7. 《道德经》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美与恶是相对的B. 人们都追求美,所以恶就不存在了C. 美的存在是因为有恶的对比D. 美与恶是统一的答案:A8. 《道德经》提倡的“不争”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A. 政治上B. 经济上C. 人际关系上D. 所有选项答案:D9.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句话在《道德经》中象征着什么?A. 音乐的力量B. 形象的力量C. 道的无形无象D. 声音的传播答案:C10. 《道德经》中提到的“无欲则刚”是指什么?A. 没有欲望的人是坚强的B. 没有欲望的人是软弱的C. 没有欲望的人是无情的D. 没有欲望的人是无用的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道德经》中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一”指的是______。
答案:道2.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的核心思想之一,这里的“自然”指的是______。
答案:自然界的本原状态3.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一章提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里的“不争”体现了______。
答案:利他精神4. “反者道之动”这句话在《道德经》中表达了______。
《道德经》与管理智慧_华侨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道德经》与管理智慧_华侨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根据课程内容,关于“不尚贤”的理解,正确的是()。
答案:“不尚贤”强调不要过分追求名利2.根据课程内容,与“天门开阖”含义相近的古语是()。
答案:雌柔静弱3.根据课程内容,与“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含义不同的是()。
答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4.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人最基础的需要是社交需要5.根据课程内容,“驰骋畋猎”表现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
答案:人有社交需要6.根据课程内容,对“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理解正确的是()。
答案:一个人把公司把组织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的人,你才可以把组织托付给他7.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上善若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水不能与“道德”挂钩,这会扩大了其作用8.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功遂身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行为处事态度9.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对不同领导者类型按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答案:“不知有之”,“亲而誉之”,“畏之”,“侮之”。
10.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对“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答案:要特别强调仁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1.根据课程内容,在《黄帝内经》相关叙述中“至人”能够()。
答案:和于阴阳,调于四时12.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贵以贱为本”内涵相近的思想是()。
答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3.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知足不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强调知足常乐,无所作为,就能规避屈辱14.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重积德”的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其余各项均是15.根据课程内容,下列与“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内涵相近的是()。
答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6.根据课程内容,下列关于“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理解,正确的有()。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1

《道德经》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1、见素抱朴:见:现,呈现,推出。
素:没有染色的生丝。
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
朴:没有加工的原木。
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
”。
“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2、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意为道纯任自然,自己如此;是指效法实存之“道”所呈现的自然规律。
3、“七善”:老子提出做人七善,指“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是指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4、大象无形: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意为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行迹,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
二、问答题(30分,每题15分):1、为什么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道德经》第十二章 ?答:缤纷的色彩让人的眼睛失去冷静的目光,美妙的音乐让人的耳朵听不到真正的声音,各种各样的美味让人的味品出错,失去真正的品味。
“目盲”其实不是真正的眼睛瞎了的意思,但对于圣人而言实在与瞎了无异。
因为达到一定的高度,目光所及,看到的并不只是眼前的实物,还有实物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说规则,比如道。
而这些深层的东西才是圣人真正想看到的。
所以看多了缤纷艳丽的色彩,沉浸在对色彩的欣赏之中。
这就使得目光流于表面,势必会影响对更深层的东西的探索。
后面的“耳聋”、“口爽”也是一样的意思。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就是说骑马疾驰打猎,让人心情亢奋,热血沸腾,没办法保持冷静的心态。
稀罕贵重的物品让人心头起了贪念,心中犹豫,心念不坚,修行停止。
就像在路上看到路边有一百块钱,你还能目不斜视的一心赶路吗?你会不会有把它捡起来揣进兜里的念头?你会不会担心被别人发现?你还能保持心如止水不起波澜的境界吗?你会发现你不淡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慕课何谓大学已完成成绩:66.6分1大学之大的真实意义是什么?A、成年人B、高富帅C、自由人D、书呆子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2无用之无的真实意义是什么?A、超越束缚B、无所作为C、一无是处D、一无所有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得分:0.0分3庄子认为达到自由的方式不包括下面哪一种?A、无名B、无念C、无功D、无己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1国学就是()A、关于国家的学说B、中国的学说C、中国传统学术D、国立大学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三教不包括()。
A、佛教B、儒家C、法家D、道家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朱熹认为读书至少要读()A、3遍B、10遍C、50遍D、100遍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4莫提默认为真正的阅读是为增进什么而阅读?()A、资讯B、信息C、享受D、理解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1学习古代经典应当优先选择()A、注疏本B、集解本C、白文本D、今译本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2注疏本蕴含着经典发展的()A、思想脉络B、师生传承C、历史年代D、文本真伪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3不太熟悉古文的读者可从什么读本入手?()A、注疏本B、集解本C、白文本D、今译本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1道的原始含义是()A、向导B、道理C、道路D、伦理道德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2《老子》在《吕氏春秋》中被称为()A、上下经B、道德经C、上至经D、五千文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老子的姓名是(2)A、老聃B、李耳C、太史儋D、老莱子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4老子曾担任过什么官员()A、史官B、谏官C、礼官D、法官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1史记将老子描述为()A、将军B、教师C、官员D、隐士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得分:33.3分2孔子曾向老子请教什么问题?()A、兵学B、法学C、音乐D、礼学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得分:33.3分3孔子曾评价老子象什么?()A、犹虎B、犹水C、犹龙D、犹婴儿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1近年来,出土了哪三种简帛老子()A、秦简老子、魏简老子、汉简老子B、汉简老子、帛书老子、齐简老子C、汉简老子、楚简老子、帛书老子D、楚简老子、帛书老子、唐简老子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2楚简老子是哪个版本老子的简称()A、郭店楚墓竹简老子B、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C、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D、王弼注老子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3帛书老子是哪个版本老子的简称()A、郭店楚墓竹简老子B、王弼注老子C、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D、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4汉简老子是哪个版本老子的简称()A、郭店楚墓竹简老子B、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C、王弼注老子D、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5简帛本老子均是何经在前()A、道经B、德经C、道德经D、上至经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1具有形上学特征的老子版本是()A、王弼本B、帛书本C、汉简本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2具有道教思想倾向的老子版本是()A、王弼本B、帛书本C、汉简本D、河上公本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3哪位学者将老子分为81章()A、河上公B、王弼C、刘向D、严遵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1老子思想的特点是()A、贵廉B、贵仁C、贵法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2老子的语言特色是()A、辞不达意B、正言若反C、以事说理D、沉默寡言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3马斯洛认为老子的思想具有什么特点()A、承受性B、消极性C、原始性D、神秘性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4吕思勉认为老子思想重视()A、男权B、女权D、财权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1下面哪种方法不是阅读老子的正确方法()A、体认法B、知解法C、本经法D、猜测法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A2本经阅读法是指()A、以本文证本文B、以他文证本文C、以注疏证本文D、以心得证本文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3知解阅读法是指解读古书须运用古代的()A、知识系统C、民间传说D、历史小说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1道可道中的第二个道的含义可理解成()A、道路B、践行C、河流D、道理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2“常道”是从什么角度讨论道的()A、概念角度B、实际存在C、永恒不变D、日常角度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3“常名”是从什么角度讨论道的()A、概念角度C、永恒不变D、日常角度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4“无”的含义是指()A、没有B、无形的存在C、空无D、消失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5“有”的含义是指()A、占有B、拥有C、有形之气D、产生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1美与恶的含义是指()A、美丽与丑陋C、赞美与厌恶D、美言与恶言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2善与不善的含义是指()A、善良与凶恶B、擅长与生疏C、善性与恶性D、守道与违道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3无为的含义是()A、无所作为B、任意妄为C、为“无”之为D、无心之为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4不言的含义是()B、不说话C、沉默寡言D、不宣扬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1国家混乱的根源是()A、贤人当道B、奢侈品多C、以暴易暴D、以道治国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2实其腹之意是指()A、吃饱肚子B、知足而富C、物质第一D、民以食为天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3强其骨之意是指()B、锻炼身体C、活命最重要D、骨头僵硬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B 4为无之为就是指()A、什么都不做B、为道之为C、暗地里做事D、为所欲为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1冲的意思是()A、冲动B、冲击C、中间D、虚无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2和其光的意思是()B、光而不耀C、光亮照人D、与光配合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3象帝是指()A、无和有B、物象与上帝C、祖宗之象D、上帝之象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1不仁的含意是()A、没有爱心B、没有偏爱C、私心太重D、不愿理人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A 2刍狗的意思是()A、草扎的狗B、小狗C、好吃的狗D、看家狗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3守中的真实含义是()A、坚守中道B、坚守中庸C、吐故纳新D、守住底线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1谷神本意是指()A、稻谷之神B、山谷之神C、虚无之变D、神秘之谷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D 2不死的意思是()A、永远不死B、没有死亡C、永无止境D、生生不已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3玄的意思是指()A、变化莫测B、过于高深C、难以理解D、无法捉摸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自生的含意是指()A、自我生长B、自私自利C、自生自灭D、自然成长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A 2外其身的意思是()A、置之度外B、回到内心C、无家可归D、身体第一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3成其私的私是何意()A、私欲B、身体C、精神长生D、自我意识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1水的三德不包括()A、利益万物B、不争名利C、甘愿处下D、勇往直前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2心善渊是指善于回到事物的()A、根本B、结果C、本体D、现象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3动善时是指善于()A、守时B、相机而动C、善始善终D、选择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1持而盈之的持可以读成()A、执B、殖C、值D、质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A2揣而锐之的锐可以读成()A、群B、兑C、捝D、捃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3身退的意义是什么意思()A、退休B、放弃C、不满D、不争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营魄的意思是什么()A、阴气B、阳气C、魂魄D、卫生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2玄览是指()A、铜镜B、思维器官C、神秘境地D、黑暗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3明白的含意是()A、智慧B、视力好C、理解D、清楚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1车喻、器喻、室喻是用来比喻()A、有无共生B、无比有好C、有比无好D、看空一切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2有之以为利是指()A、物质是发挥作用的基础B、占有一切是有利的C、有形的才是有利的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3无之以为用是指()A、没有用处是真正的用处B、看空一切才能发挥作用C、本质是发挥作用的根本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B 1五色、五音、五味意指()A、事物表象B、事物本质C、世界真象D、心理幻象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2目盲、耳聋、口爽意指()A、身体残疾B、装聋作哑C、理性缺失D、纵欲无度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3心发狂的真实意思是指()A、意气风发B、狂燥不安C、勇于进取D、杀戮之心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1贵大患若身的意思是()A、看重大患象看重身体一样B、过于看重身体就会有大患C、重视身体方无大患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2无身的意思是()A、死亡B、放弃肉体C、无私D、成仙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3以身为天下意味着()A、以天下为重B、以身体为重C、朕即天下D、重视身体是为了服务天下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D1夷的含义是什么()A、平坦无物B、伤害C、少数民族D、铲平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2一是道的别称,其含意是()A、唯一B、开始C、统一整体D、少数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3古的意思是()A、古代B、原因C、源始D、过去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1豫的含义是什么()A、犹豫B、游乐C、早作准备D、畏缩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俨的含义是什么()A、自律B、严肃C、客气D、宽容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3敦的含义是什么()A、深根固柢B、诚实C、专心D、诚恳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4涣的含义是什么()A、洒脱B、涣散C、灿烂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1观复的含义是()A、了解本原B、反复观察C、重新研究D、复杂性探究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2复命的含义是()A、救死扶常B、治好了病C、恢复生命力D、完成任务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3天道意指()A、天的运行规律B、损有余以补不足D、自然规律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1老子认为治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A、3个B、2个C、1个D、4个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2亲而誉之的治理方式近于()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3我自然的含义是指()A、自我成长B、不期而至C、不劳而获D、自由自在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B1仁义不是大道的原因在于()A、软弱B、妇人之仁C、偏爱之心D、中庸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2大伪是指()A、狡诈之心B、善于伪装C、大有作为D、礼仪制度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B3忠臣是指()A、忠于君主B、忠于自己C、忠于国家D、忠于大道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1“孝慈”的楚简本文字是()A、孝敬B、孝顺C、孝子D、稚子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2楚简老子对儒家的批判相比今本老子而言()A、更加严厉B、更加温和C、同样严厉D、无法比较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3寡欲的含义是指()A、减少欲望B、没有欲望C、欲望很少D、寡人之欲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是指()A、我害怕别人,别人也怕我,茫茫无边,永无穷尽B、不绝俗学,如人所畏,忧愁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