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可磨性指数变化和破碎特性

合集下载

中国煤炭质量分级标准

中国煤炭质量分级标准

第七节中国煤炭质量分级标准在任何一门科学中,只有对所研究的个别观察及把研究中所积累的各种资料,加以系统地整理、汇总,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

煤炭质量分级也是一样。

从井口或露天开采出来的煤炭,经过拣矸、筛分或选煤加工后,根据其用途和质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若干品种与等级。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煤炭质量,做到对路供应,合理利用煤炭资源,而且还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目前,已制订出十余项有关煤炭质量的分级标准,其中七项为国家标准(或报批稿),其余均为行业标准(报批稿)。

制订煤炭质量分级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以“中国煤种资源数据库”中存贮的国有重点煤矿和主要勘探区的煤质资料为基础,分别汇总和统计了全国及各大区有关质量指标的分级范围的煤炭储量和产量及其占全国煤的百分比,并根据各种工业用煤对煤的相应质量的要求,提出了具有实用意义的有关煤炭质量指标的分级标准(或报批稿)。

一、煤炭灰分分级灰分是煤中有害物质。

煤的灰分越高,其发热量越低,经济价值也越低。

高灰煤作工业燃料和原料时,因排灰量的增大,增加堆灰场地面积和城市垃圾运量,同时增加三废污染。

至于炼焦用煤受灰分的影响更显著,炼焦精煤灰分每增加1 %,焦炭平均灰分提高1.33 %,而焦炭灰分每增加1 %,炼铁焦比就增加2 %~2.5 %;同时还多用石灰石,少产生铁2 %~3 %。

发电用煤的灰每增加1 %,发热量就下降200 ~360J/g ,每度电的标准煤耗增大2 ~5g 。

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煤炭资源,提高煤炭的热能利用率和提高用煤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制订出煤炭灰分分级国家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意义。

煤炭灰分分级按表能 2 -36 进行分级。

二、煤炭硫分分级硫是煤中的主要有害元素之一,其分布范围很广,从0.1 %到10 %以上,相差1m倍之多。

燃煤排入大气的SO2 形成酸雨会严重影响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和名胜古迹,同时燃用高硫煤的各种工业炉窑及其管道的寿命也会因此缩短;炼焦时煤中约有80 %的硫分进入焦炭,而焦炭每增加0.1 %的硫,焦比约增加1.5 %左右,而高炉生产能力降低2 %~5 %,石灰石用量增加2 %;如果钢锭中的硫分超过0.07 %,则为废品,因此,已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特点,结合各工业用煤对硫分的要求以及煤炭计价中硫分的比价不同,制订出适合我国的煤炭硫分分级国家标准。

煤的磨损特性及磨损指数

煤的磨损特性及磨损指数

煤的磨损特性及磨损指数引言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

在使用过程中,煤炭需要进行磨煤操作,以满足不同工艺流程的需求。

然而,磨煤过程中煤炭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磨损,磨损特性的了解对磨煤操作的优化和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煤的磨损特性及磨损指数的相关研究成果。

1. 煤的磨损特性煤的磨损特性是指煤炭在磨煤设备中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和表现。

磨损特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磨损形式煤的磨损形式包括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两种主要形式。

磨粒磨损是指煤炭颗粒在磨煤设备中与其他颗粒或设备表面发生物理碰撞而导致的磨损。

疲劳磨损是指煤炭颗粒在磨煤过程中反复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磨损现象。

1.2 磨损机制煤的磨损机制主要包括磨料磨损机制和腐蚀磨损机制。

磨料磨损机制是指煤中的硬质矿物颗粒与磨煤设备表面发生物理碰撞而导致的磨损。

腐蚀磨损机制是指煤中的化学成分与磨煤设备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的磨损。

1.3 磨损影响因素煤的磨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煤的物理性质、磨煤设备的结构参数和操作条件等。

煤的物理性质包括煤的硬度、密度和含灰量等。

磨煤设备的结构参数包括磨盘直径、磨盘转速和煤料厚度等。

操作条件包括进料速度、温度和湿度等。

2. 磨损指数的计算方法磨损指数是评价煤炭磨损程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磨损指数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2.1 磨耗率法磨耗率法是根据煤的质量损失量和磨煤设备的使用时间来计算磨损指数的方法。

磨煤设备使用一定时间后,取出一定量的煤样进行质量测量,计算磨耗率并得到磨损指数。

2.2 磨粒磨损率法磨粒磨损率法是根据煤的颗粒磨尘率和颗粒磨损速率来计算磨损指数的方法。

通过在磨煤设备中收集煤粉尘样品,计算颗粒磨尘率和颗粒磨损速率,并得到磨损指数。

2.3 磨损体积法磨损体积法是根据煤颗粒在磨煤设备中受到的磨损体积和煤炭总体积来计算磨损指数的方法。

通过测量磨盘和颗粒表面的磨损体积,并结合煤炭的总体积计算磨损指数。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精确度分析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精确度分析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精确度分析谢卫宁;何亚群;左蔚然;周国平;吴仁超【摘要】在可磨性指数(HGI)测定回路中嵌入能耗测定模块,并对磨后细粒产品进行激光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磨能耗与HGI不呈严格的线性相关关系;磨后产品的粒度分布与比表面积增加规律超出了可磨性指数测定依据面积假说所能解释的范畴.这导致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结果存在一定偏差.【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年(卷),期】2011(037)010【总页数】4页(P78-81)【关键词】煤炭;可磨性指数;激光粒度分析;比表面积;能量损耗【作者】谢卫宁;何亚群;左蔚然;周国平;吴仁超【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徐州市,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徐州市,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江苏省徐州市,221116;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徐州市,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江苏省徐州市,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江苏省徐州市,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江苏省徐州市,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31.11932年美国人哈德格罗夫提出评价煤和一些脆性物料被磨碎难易程度的指标——哈氏可磨性指数(HGI)。

该指数被广泛应用在指导工业磨破设备的选型。

该测定方法基本依据是研磨煤粉所消耗的功与新产生的表面积成正比,其机械破碎方式主要为研磨破碎。

然而,对比现代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大型研磨系统,无论在磨后产品的粒度范围、所依托的能耗假说还是在研磨机理上均存在差异性,使该指数的指导作用受到影响。

可磨性指数测定所依据的面积假说,其产品临界粒度为0.074mm,而磨后产物中-0.074mm含量普遍超过10%,即存在一定的细磨及超细磨现象,超出了面积假说所能解释的范畴。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GB2565—2014代替 GB2565—1998Determination of grindability index of coal(Hardgrove method)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565-1998《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

本标准与GB/T2565-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增加了引言、试剂和材料、试验报告(见引言,第4章,第11章);一增加了制样过程中对煤样进行空气干燥的要求(见6.2);一增加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哈氏可磨性指数(见附录C的C.2)。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5074:1994<硬煤-哈德格罗夫可磨性指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ISO5074:1994相比在结构上有所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5074:1994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5074:1994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l)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检测研究分院、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华玉、张云红、张宝青、薛俊海、王振华。

GB/T2565-1998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2565-1981;GB2565-1987。

引言煤的可磨性指数是煤的物理一机械(如硬度、强度)等性能的综合体现,,一般采用哈德格罗夫法(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简称哈氏仪)测定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煤的可磨性指数目的是评价煤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

影响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结果可靠性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是煤样制备方法(煤样的粒度范围)和煤中的水分含量。

煤的可磨性指数可以用来评估工业用磨煤机的产率和能耗。

煤的磨损特性及磨损指数 ppt课件

煤的磨损特性及磨损指数  ppt课件

ppt课件
12
(2)叶片倾角和遮盖度等结构参数,以及总的
结构布置对各级叶片磨损有较大影响,如倾角增 加,各级叶片磨损量逐渐减小,在倾角30℃左右, 磨损量出现最低值;遮盖度增大,各级叶片磨损 量呈现近似线性减小的趋势,后两级减小迅速, 在遮盖度ψ=s/H=0.4时达到最小值。
ppt课件
13
(3)从磨损位置来看,前两级叶片受颗粒磨损较 均匀,而后两级叶片不同部位差别很大,严重磨损 部位集中在叶片中前部。遮盖度对严重磨损部位有 较大影响。
ppt课件
8
2 气固两相流的流动与磨损
2.1 管道内气固两相流的流动与磨损 靠近燃烧器处一次风管内的气固(空气与煤粉)两相流动中,
除了流速之外,煤粉浓度沿径向的分布规律,对管道的磨损也 有较大影响。 (1)铅垂直管内气固两相流动,颗粒浓度在截面上对称分布。 (2)水平圆管道,由于颗粒受到重力作用,在管道底部颗粒浓 度最大。
ppt课件
5
(3)煤中的灰成分
SiO2和Al2O3是灰分特性中影响磨损的特别重要 的因素。 SiO2和Al2O3的比值越大,磨损越严重。 因此,常常将SiO2和Al2O3的比值作为一种判别准 则。
ppt课件
6
(4)颗粒的直径
当颗粒很小时,冲刷磨损很小。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 其质量随之增加,撞击动量也随着增大,磨损量也随之增 加。当颗粒直径达到某一临界值后,磨损量几乎不变,或 者变化十分缓慢。一般认为,在相同的颗粒浓度下,颗粒 直径越大,单位体积内颗粒数量就越少,虽然大颗粒冲击 壁面磨损能力较大,但冲击到壁面的总颗粒数降低,所以 材料的磨损量仍变化不大。
煤的磨损特性与磨损指数
张经武整理
2014.6.
ppt课件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煤的可磨性对于煤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

煤的主要作用是用来燃烧提供动力,可磨性对于动力用煤以及高炉喷射用煤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煤的燃烧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煤的可磨性主要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将煤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对于可磨性的测试规范的要求是比较明确的。

因此,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原理以及方法进行总结,并且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可磨性测试的样品制备,样品测试以及可磨性指数的测定仪器的校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可磨性指数;样品制备;影响因素引言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对于煤的燃烧以及利用已经不是传统的将其直接燃烧,而是通过动力反方将其研磨成粉,然后进行燃烧。

煤的可磨性对于其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指的就是煤在规定条件之下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研磨成粉之后再进行利用,其燃烧效率会更高,煤的可磨性指数是煤粉制备工艺、制备设计、磨煤机以及电厂设备能源消耗必不可少的测算依据和指标。

在进行煤炭质量的研究以及测试的过程当中,煤的可磨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而且规范性要求很强,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方法都是哈德格罗夫法(哈氏法)。

1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的原理及方法1.1测定原理煤的可磨性指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测定指标,其主要的原理就是将规定质量和粒径范围之内的煤样放入到哈氏可磨性测定仪当中进行研磨。

然后在特定的测试条件之下,对研磨之后的煤样进行取样,并对筛子上面的煤样质量进行称量。

可磨性指数测定的方法测定的结果都是从计量之后的结果当中进行计算获取的,首先就是计算研磨之前样品质量进行称量,然后在筛子上面的煤样进行称量,计算它们的质量差值,计算结果就可以认为是筛子下面的煤样质量。

然后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或者直接通过标准哈氏校准图来进行校正,通过对比,可以以此为依据来获取哈氏可磨性指数。

1.2试验步骤试验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进行煤样的制备,煤样制备的标准依据是《煤样的制备方法》(GB474-008)进行。

煤质评价实用手册

煤质评价实用手册

煤质评价实用手册二○一○年十一月目录煤的分级 (1)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灰分分级 (3)煤炭质量分级煤炭发热量分级 (4)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 (5)煤的固定碳分级 (7)煤中磷分分级 (7)煤中磷分分级 (7)煤中氯含量分级 (8)煤中砷含量分级 (8)煤中铅含量分级 (9)煤中汞含量分级 (9)煤中锗含量分级 (9)煤的热稳定性分级 (10)烟煤粘结指数分级 (10)煤的着火温度 (10)稀散元素 (11)灰粘度 (11)结渣性 (11)煤炭粒度分级 (12)沾污指数的分级 (13)结渣指数分级 (13)1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 (14)中国煤炭分类 (17)各种工业用煤的质量要求 (25)煤炭分析试验项目专用符号 (35)低位发热量的计算 (37)2煤的分级煤炭质量的好坏、煤的性质如何,均需通过不同的煤质标准来评价。

因此国家和煤炭行业标准,分别依据煤的全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发热量、硫分、可磨性、煤灰熔融性等主要煤质指标并按全国煤炭资源的实际情况对煤进行了分级。

(一)全水分分级1煤灰流动温度(FT)分级(MT/T 853.2-2000)见下表:2(GB/T15224.1-2004)(2004年4月30日批准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灰分(A d)范围分级及其命名。

本标准适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加工利用和煤炭销售中对煤炭按灰分分级。

2、煤炭灰分分级3(GB/T15224.3-2004)(2004年4月30日批准2004年10月1日实施)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 gr,d)范围分级及其命名。

本标准使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加工利用和煤炭销售中对煤炭发热量分级。

2、煤炭发热量分级(2)褐煤发热量的分级:4(GB/T15224.2-2004)(2004年4月30日批准2004年10月1日实施)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硫分(S t.d)范围分级及其命名。

煤的磨损特性及磨损指数(张院长讲义)

煤的磨损特性及磨损指数(张院长讲义)
8
500~2150
1500~1700
硅酸盐: 5 高岭土 3 伊利石 3 白云母 长石 <0.1
2~2.5 2~2.5 2~2.5 6
30~40 20~35 40~80 700~800
0.5 0.1 0.2 稀少
3 4 4 9
130~170 370~520 370~430 1200
(2)金属材料的硬度
海拔地区,经修正后的热风送粉流速不宜超过35m/s。 按磨煤机可能出现的最低负荷运行方式,核算送粉管道流速不应低于18 m/s。
4 煤的特性与磨损指数
4.1磨损指数的研究 为了判断煤质的优劣,可通过对煤进行 常规的工业分析,用发热量、固定碳、挥 发分、灰分、水分等项指标来得到反映, 或进行煤的元素分析获得更多的指标;用 可磨性指数表征煤被破碎的难易程度;用 磨损指数表征煤在破碎时对金属的磨损性 大小,即磨损指数。
燃烧器一次风速的推荐值
燃烧方式 直吹式制粉系统 切向燃烧燃烧器 (BMCR工况) 贮仓式制粉系统 切向燃烧燃烧器 (BMCR工况) 直吹式制粉系统 对冲燃烧燃烧器 (BMCR工况) 贮仓式制粉系统 煤种 低Vdaf煤 烟煤 褐煤 低Vdaf煤 烟煤 劣质烟煤① 低Vdaf煤 烟煤 — 低Vdaf煤 300MW 20~24 22~30 16~22 20~28 25~30 22~27 14~20 14~24 — 14~18 600MW 22~26 24~32 18~25 — — — 14~20 14~24 — 14~18
按煤种、W(α-SiO2+FeS2+FeCO3)、磨
损指数Ke、灰分Aad、可磨性指数HGI的内容
给出91种煤的相互关系的数据,还需要继 续积累。
5 煤的磨损指数的判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