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选题及写作要求

国际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选题及写作要求
国际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选题及写作要求

国际经济学论文写作要求

下面主题中任选一个写,题目自拟:

1.美国碳关税政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2.中国与某国某产业产业内贸易现状

3.我国如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4.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字数3000字,格式见后面本科生论文撰写规范与要求。封面见后(一定要严格按照此格式做,此要求未达到者视为文章无效,判不及格),要求交电子版和打印版。

要求:正文内容要包括中文摘要,3-4个关键词,正文,10篇参考文献。

摘要写法:摘要里面要写清楚文章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思路,以及研究的基本结论。主要是让老师能在短时间里面了解你所写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用名词,主要是在你的文章中最反映核心思想的几个词汇。

正文:大家一定要分为几个大的部分。一般是现状,问题,对策。

每一大的部分,根据你的思路,在细分几个小的部分来阐述,要有条理。

内容的要求:你写作的内容应该是近5年的最新情况,写的内容脱离现在的最新情况的视同抄袭,判不及格。严格杜绝抄袭,杜绝错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乱用中英文人名,如果出现大量的这种错误,判不及格。

(注意,抄袭行为是很容易识别的,比如错字错句照抄,文章思路前后不连贯,内容陈旧,对策与问题分析不一致,一看就能知道是否抄袭,请大家认真对待)。

文章每一部分要紧扣文章的题目来写,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检查,以免偏题。

鼓励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提出的合理的判优。

建议大家在写完之后,好好检查几遍,发现措辞用句不当之处,另外,能用一句话写的坚决不能用二句话,文字一定要精练,这样才能有内涵。

最后,请大家至少在将10篇参考文献阅读3遍以上以后再写。

本科生论文撰写规范与要求

一、论文格式规范

一份完整的论文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题目

(二)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三)正文

(四)参考文献

分述如下:

(一)题目

论文题目应力求简短、明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论文欲解决的问题和学科特点。题目长度一般不超过20个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的方式予以补充。

(二)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以精练的文字对论文的内容、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自成一篇短文。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置于前页;

关键词(也叫主题词),反映论文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一般3—6个。中文关键词放在中文摘要的下面,外文关键词放在外文摘要的下面。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

(三)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个紧密相连的部分。

1.绪论(即概述或引言或前言等)

绪论是论文的开头,应阐述课题的来源、要求、意义,完成任务的条件,将

采取的对策、手段、步骤和应该达到的目标。

2.本论是正文的主体,它包括文献资料的综述,该课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案的论证与比较,结构设计等有关问题的讨论和应采取的措施等。

3.结论

结论集中反映论文的特点、结果和理论见解,撰写时要简明扼要,用词严密,留有余地。结论主要反映当事人的工作成绩,属于他人的已有结论应当少提。要

实事求是,切忌言过其实。

(四)参考文献

毕业(学位)论文的最后必须列写所读阅过的参考文献;列写参考文献必须严格按照论文中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写;列写参考文献的格式,详见“毕业论文书写的规范化”。

二、论文要求与书写规范

1.引用有关政策、方针性内容务必正确无误,不得泄漏国家机密。

2.一律使用A4纸打印,单面使用,背面不得书写正文和绘制图表。

3.编排格式

一级标题:3号加黑体

二级标题:小4号加黑体

三级标题:小4号宋体

正文:小4号宋体

表题、图题:小5号加黑体

参考文献:小5号宋体

版芯:39行×40字

4.使用普通语体文写作,要文句通顺,体例统一,无语法错误,简化字应符

合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符号的上下角标和数码要写清楚且位置准确。

5.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规定的计量单位和符

号,单位用正体,量用斜体。

6.使用外文缩写代替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的,应用括号注明其含义,如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7.国内工厂、机关、单位名称等应使用全名,不得使用缩略名,如不得把河西学院写成“河院”。

8.文中表格(插表)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独立排序。表序必须连续。文中引用时,“表”在前,序号在后,如:“见表12”。

表格的名称和编号应居中写于表格上方,表序在前,表名在后,其中空一格,末尾不加标点。

9.文中插图都应有名称和序号。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逐章独立编序。图序必须连续。

文中引用时,“图”在前,图序在后,如“见图5”。

图的名称和编号应居中写于图的下方,图序在前,图名在后,其中空一格,末尾不加标点。

插图应在描图纸或空白图纸上用墨线绘制。墨色要浓,线条要光滑。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绘制,不得用彩色纸或方格纸绘制。

10. “正文”中如对某一述语或资讯需加解释而又不宜写入正文时,可用注释加以说明,即在此“述语”或“资讯”后引用注释符号[注],置于右上角。注释文字写在当页下端,并用半行长横线与正文隔开,注释文字不得跨页书写。当同一页有多个注释时,应依次编号,如[注1],[注2]。

11.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常见参考文献写法:参考文献内容必须清楚全面,标点使用正确,末尾有“.”;文献名后用符号:专著[M]、杂志[J]、报纸[N]、学位论文[D]、论文集[C]、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以下为常用著录格式范例:

① (图书)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姓名.论著名称[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如:[1]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②期刊(杂志):

[序号]作者姓名(3人以下要全部著名,以上用“等”).论文题名[J].期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如:[2]高曙明.自动特征识别技术综述[J].计算机学报,1998,21(3):281-288.

③论文集:

[序号]作者姓名.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如:[3]王承绪,徐辉.发展战略:经费、教学科研、质量—中英高等教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74-77.

④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姓名.论文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如:[4]邓海英.隐蔽型结构共性数学问题解决迁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⑤报纸:

[序号]作者姓名.文章题目[N].报纸名称.出版日期(年—月—日).

如:[5]李劲松.21世纪的光电子产生[N].科学时报.2001.02.19.

⑥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如:

⑦电子文献书写示范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出版者或网址,发表时间.

如:[7]周济.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教育部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d3036455.html,/,2005.11.30.

证券投资分析作业

题目:读《穷爸爸,富爸爸》看投资理财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经济学122

姓名:逯慧

学号:1250202216

完成日期:2015 年11 月 6 日

二○一四年月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201114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标准学时:56 课程类型:理论课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发那个的宏观经济均衡、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这是《国际经济学》课程一贯坚持的教学理念和特色。《国际经济学》不拘泥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纯理论分析,而且一直关注国际经济的新现象、新问题,积极探讨国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特别是要求将西方经济理论与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中国案例来阐释相关理论,如人民币汇率变动、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等,这些案例使得《国际经济学》课程具有更强的活力。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1. 完善体系,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本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它们分别阐述该门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注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材编写建议。 2. 设计依据与原则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依据: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学生求知需求为导向,改变“以本为本”的教学现象,以“现实经济案例”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前沿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学术兴趣和科学精神;注重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本课程标准应以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经管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

有关国际经济学论文

有关国际经济学论文 篇1 浅谈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新发展 引言:随着我国世贸经济组织的加入和国际经济贸易全球化、自由化、网络化的新发展,我国必须抓住机遇,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新形势下,用开拓创新的方式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新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融合,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交易网络化的新势态。 (一)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 现代的国际经济正在向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整个国际市场在经济上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现如今各国间的经济组织、金融活动互相合作、互相影响,联系紧密,最终融合成为一个全球统一化的市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相应的全球经济管理机制和经济全球化运行的战略方针,使全球经济的经济行为得到规范,并且明确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在现代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建立了经济全球

开放化的大市场,使得各种有效资源和新型技术及财力资金实现了全球范围的自由选择和优化配置。 (二)贸易自由化的新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新发展,各国的经济已经同国际市场紧密相连。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各国要最大限度的解除贸易阻碍,使各种有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增加全球效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为国际贸易的自由化提供了制度保证和有效地实质推进。 (三)现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全球涌现出各种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组织,使现代区域经济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四)现代贸易交易网络化的新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贸易交易方式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新的网络贸易,即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借助电子信息平台进行商务活动和贸易交易,从贸易的洽谈到签约再到交货直至付款的整个交易过程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得以实现。 二、我国要结合目前发展现状,寻求经济贸易发展新突破

国际商法期末课程论文

一、选题范围: 1《巴塞尔协议》与防范、化解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思考 2 《服务贸易总协定》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策略之法律研究 3 《服务贸易总协定》与中国国际海运服务立法研究 4 论跨界损害的国家责任 5 海上货物运输中承运人延迟损失赔偿责任制研究 6 论国际人道主义法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适用 7 违约金比较研究及其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适用 8 国际域名争议专家裁决机制研究 9 关于WTO之国民待遇原则与我国相关立法完善的思考 10 论WTO多边协讥群中外资的国民待遇原则 11 BOT方式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12 商标平行进口立法研究 13 行政垄断与WTO竞争政策的冲突及法律对策 14 WTO反倾销争端解决中的司法解释之探究 15 WTO框架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法律研究 16 欧盟贸易壁垒调查法律制度的研究与借鉴 17 网络传输行为对国际民事司法管辖权的冲击及其解决 18 WTO争端解决机制及发展中国家的有效利用问题 19 国籍立法:华侨国籍问题与中国国家利益 20 国际商事仲裁当事人制度研究 21 国际大额电子资金划拨风险责任的法律问题研究 22 欧共体反倾销法中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23 欧盟法在成员国境内适用问题研究 24 国际互联网环境下域名的法律问题研究 25 国际犯罪及其责任

26 国际保理及其法律问题 27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制度研究 28 论提单权利的法律性质 29 ISM规则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30船舶保险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 31 保险经纪人法律制度研究 32 船舶抵押权若干问题探讨 33 论提单的法律性质——兼谈无单放货中的几个法律问题 34 关于水路货物运输合同若干问题之探讨 35 中英两国海事仲裁制度若干问题之比较研究 36 法律趋同化与中国国际私法的完善 37 《论WTO反倾销规则》 38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监督机制 39 WTO协议绿色条款和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与对策 40 西部开发中采用国际BOT方式引进外资技术法律问题研究 41 国际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研究 42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实践中的问题与意见 43 提单仲裁条款法律效力问题研究 44 船舶优先权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 45 国际反补贴法之比较研究 46 国际证券内幕交易法律界定比较研究 47 中外海关对加工贸易监管制度的比较研究 48 国际电子商务中认证的法律问题之研究 49 海上保险中保证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50 论国际代理制度法律冲突的解决 51 国际互联网版权侵权的法律适用研究 52 跨国并购规制的法律问题研究

国际金融选修课论文

******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 2010 ——2011 第2 学期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 任课教师: *** 学生姓名: *** 班级:****** 学号:****** 论文题目: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内容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保持高额顺差,外汇储备数额巨大。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然成为全世界金融市场的焦点话题之一。近年来,我国汇率水平持续走高,这对我国经济会产生何种影响?本文试从人民币汇率现状分析,并结合汇率基本理论知识,对人民币升值原因、产生的影响和从日元升值的教训等方面加以简要阐述。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汇率制度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保持高额顺差,外汇储备数额巨大。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然成为全世界金融市场的焦点话题之一。近年来,我国汇率水平持续走高,这对我国经济会产生何种影响?本文试从人民币汇率现状分析,并结合汇率基本理论知识,对人民币升值原因、产生的影响和从日元升值的教训等方面加以简要阐述。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一系列问题的制度安排。一国汇率水平的高低对于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不同的汇率水平本身也意味着政府在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划原则。因此,选择合理的汇率制度,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对于某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要影响,日本就曾因美国的压力签署了《广场协议》进而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一、人民币汇率现状 近五年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图(图表资料来源:汇通网)

面临长期的升值压力,我国政府在监管与市场相结合的前提下,对人民币实行了升值。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人民币汇率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汇制改革当日,人民币汇率就从改革前的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升值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幅度高大2%。近五年了,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今年以来,也仍在升高,近期更是高至一美元兑换6.4895元人民币的水平。 面对如此的升值速度,其深层次原因有哪些呢? 二、人民币升值原因 基于相关经济理论,我认为人民币升值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1、外部原因:这也是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压力来源,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片面强调“中国输出通过紧张论”,认为发达国家近期经济困境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低劳动力成本,在中国商品输出过程中,大量廉价商品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对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对美国和欧盟都造成了较大的贸易顺差和致命的产业冲击,所以很多发达国家在外交上都强烈要求中国放开汇率管制使人民币升值。其次,国际游资大量涌入我国造成人民币升值。为了缓解经济颓势,美国政府放弃强势美元地位政策,美元持续贬值。再者,由于西方国家长期低利率政策导致国际投机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等待人民币升值。国际“热钱”进入中国的目标是迫使中国政府将人民币升值,以获取投机收益。2、内部原因: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使得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其次,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扩大,持续性的顺差意味着外国人更多地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其结果就是减少了他们在国内就业的机会,从而引起贸易摩擦,别国开始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第三点原因是外汇储备过多推动人民币升值过程。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我们不能单看其一方面的影响,要全面地看待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充分利用汇率的调节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谋福。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首先会抑制出口。当前我国出口商品主要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的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在国际上主要是通过低价格来赢得客户的。人民币升值将不可避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 (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 (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 (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 (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 2、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张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

国际经济学全英论文

Modern Logistics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Thesis:logistics Class:Class one logistics Name:Xiaonan Zhao Student ID : 121703068

I Abstract: Modern Logistics, a new type of integrated type management, refers to send inform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loading/unloading, packing and other Logistics activities together. Its task is to reduce the total cost of Logistics, to provide customers with the best service. However, many national experts have said: "Modern Logistics is a process to make goods transfer from supplying place to local requiremen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customers in the lowest economic costs. It mainly includes transportation, storage, processing, packing, loading and unloading, distribu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other activities.” Factors affecting the purchase price includes 5 aspects: the cost of materi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seasonal changes. market environment. delivery conditions. When the social productivity ascending to a degree then to reduce production cost becoming more difficult, reduce logistics cost for products provide a certain profit space. This also makes the modern logistics has very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 This article will unfold from all parties to analyze modern logistics below. II Keywords: Modern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packing Warehouse management Storage III Contents Part One: Transportation Part Tow: Storage Part Three: Loading and unloading

经济应用文写作作业4

《经济应用文写作》形成性考核四 一、填空题(1个1分,共53分) 1. 性、性和性,是经济研究文章应当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 2.经济工作研究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明显的性、较强的性、一定的 性。 3.经济工作研究的标题常见的有式标题和式标题。 4.经济工作研究的正文通常包括、和三个部分。 5. 性、性和性,是所有的学术论文都应具备的一般特征。 6.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性研究的课题,一类是 性研究的课题。 7.选择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应该依循以下两条原则:要选择的课题;要选择 的课题。 8.课题的客观意义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意义,二是意义。 9.要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主要是指在选题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要选择有完成的课题;要选择有完成的课题;要选择有完成的课题。 10.获取论文写作资料的基本途径有、、、。 11.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法,二是法,三是 法。 12.具体地说,选取论文材料的标准主要有四条:要选取的材料;要选取 的材料;要选取的材料;要选取的材料。 13.论文的正文通常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即:、、。 14.按照层次或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形式分为 式、式和式三种。

15.一份完整、正规的论文写作提纲,应由、和等几个项目构成。 16.论文的标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揭示的标题,一种是揭示的标题。 17.论文标题必须符合、、的要求。 18.按其功用的不同,可将论文中的注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的注释,一类是 的注释;按其形式的不同,可将论文中的注释分为三类,即、 和。 二、名词解释(1个4分,共8分) 1.经济工作研究 2.经济论文 三、简答题(1个8分,共16分) 1.经济论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简要说明科学研究课题的基本类型。 四、运用自己所学过的问题写作知识,对下面这篇学术论文进行分析(23分) 提示:(1)即可以从学术论文的特点、选题、取材以及结构程序等几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国际商法论文完整版

国际商法论文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国际商法》课程论文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题目:国际商法案例分析与研究 学生姓名:苟超 学号: 2 院部: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一班 任课教师:朱勇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摘要: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任一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市场,都或多或少的受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而对于《国际商法》这门课程的学习,则加深了我作为国贸专业学生对国际上商业间的有关法律的了解。从本学期开设的这门课程中,除了对商事法律有了些初略的了解,也开始较深刻的意识到国际商法对于国际贸易的现实的指导和规范意义。从这门课程中我第一次较系统的和正式的接触到国际商法这个概念及其相关内容,下面我主要借助国际贸易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些典型案例,结合所学的课本知识,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际商法,案例分析,国际贸易,跨国企业 正文:我主要找了以下几个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的国际商事业务案例,先描述案例内容,再

结合法院的审判结果对其分析,最后结合课本知识得出一些启示。 案例一: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实行反倾销 1、案情: 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接受欧洲光伏产业联盟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德国Solar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于2011年10月19日向美国商务部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贸易申诉,要求对我国出口美国太阳能电池板的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一个月后,美国商务部宣布立案并正式进入调查,这是美国针对我国清洁能源产品展开的首个“双反”调查。 2、判决分析:由于种种原因,美国商务部“双反”初裁结果迟迟没有公布。直到2012年3月19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存在政府不公平的2.9%~4.73%的出口补贴,决定向我国产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板初步加征5%以下(最高4.73%、最低 2.9%)的反补贴税。其中,无锡尚德被课以 2.9%的税率、常州天合为4.73%,而其他我国厂商则是3.61%。但最终结果要等裁定。 经过数次延迟,美国商务部最终于2012年5月18日对外公布了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产品(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作出反倾销结果初审,据悉,此次征税牵涉的数家光伏企业中,尚德电力将被征收31.22%、天合光能31.14%、英利等其他应诉企业31.18%,而未应诉企业征收“反倾销”税率249.96%。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企业被征收惩罚性关税最高的一次。 3、案件影响与启示: (1)对中国的影响:限制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中国的光伏产品失去了在国际竞争

国际金融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国际金融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产品定价策略研究; 2.当前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和影响; 3.资本流动与中国违规资本流动的形式影响; 4.人民币汇率机制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研究; 5.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走势研究; 6.金融全球化与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 7.国外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研究; 8.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与汇率机制研究; 8.信号传递理论与金融信息披露机制研究; 9.论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向及资本市场效应;. 10.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本位货币济发展趋势研究; 11.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潜在风险分析及对策思考; 12.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13.汇率目标区理论的新进展研究; 14.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与东亚国家宏观政策的协调研究; 15..发展中国家汇整理率制度改革方案的若干评议; 16.浮动汇率集资的内在缺陷与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的启示; 17..开放过程中的利率政策; 18.政府声誉、投机性货币冲击与固定汇率的维持; 19.国际收支调整速度的决定及经验分析; 20中国货币替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1.我国外资银行准入制度的内在缺陷与对策; 22.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和影响; 23汇率制度选择的再认识; 24.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的测算和应用研究; 25.全球金融产品衍生市场的发展及其启示; 26金融业反洗钱问题研究; 27.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原理及其前景; 28.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货币自由兑换问题及启示; 29.购买力评价理论的局限性及其修正; 30.金融资产证券化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 31人民币汇率与资本项目可兑换研究; 32.汇率制度选择中的资本控制决策研究; 33.东亚地区的汇率协调机制与美国经济增长及利益关系研究; 34.东亚地区汇率合作机制研究; 35我国经济成长中的国际收支调节问题研究; 36.我国当前最优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研究; 37.国内经济安全问题研究; 38.比较金融体系研究; 39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40汇率制度转变的国际比较研究:拉美国家的经验;

国际经济学课程全英文教学

国际经济学课程全英文教学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是经济学(Economics)在国际领域的拓展。在中国高等院校学科分类中,经济学被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世界经济属于理论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属于应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没有被单独分类,主要涉及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学两个二级学科。大多数文科院校和一些工科院校都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涉外经贸人才。除了国际经贸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都开设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将它作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程。由于很多课程内容涉及西方理论,为适应新形势,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国际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双语教学甚至全英文教学。其中,全英文教学难度很大,对母语是中文的学生和对教师都是一个挑战。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处理好若干方面的问题,就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一、全英文教学的意义 国际经济学来源于西方,许多英美学者在该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如英国人大卫·李嘉图,美国人保罗·萨缪尔森、保罗·克鲁格曼等,许多研究成果都是用英文撰写,如沃西里·里昂惕夫的成果。采用英文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相关论着的内涵,比中文教学更细致地向学生展现国际经济学知识。如“sterilization”一词的含义,许多中文或翻译教材写作“冲销”,少数教材写作“中和”。但中文中,冲销不是常用词汇,中和也不能完全体现它的含义,但可以直接通过该英文单词的构成来判明词义。该词的词根是sterilize(使不起作用),演变为sterilization后,是名词形式的“使不起作用”,这比“冲销”更容易被理解。 全英文讲授国际经济学,不使用任何中文,使学生接受与英美学生相同的教学,能够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学生直接学习英文术语和句子,避免译文的不准确性和不贴切性,有利于学生将来适应全英文环境,便于出国深造和从事对外经贸往来业务。 二、全英文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差异 双语教学指教学中既使用中文,又使用英文,但是英文和中文的比例没有定论。有的院校采用英文教材,中文授课;有的则采用双语教材,中英文混合授课。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斟酌该多讲中文还是英文。由于教师要最大限度

国际经济学论文

国际经济学—H-O定理与中国的发展 姓名:张维 学院:商学院 班别:经济学2班 学号:201111121091

H-O定理与中国的发展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新阶段——H-O定理。它不仅传承了李嘉图“比较成本说”,而且明确提出国际贸易产生源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弥补了古典贸易理论关于劳动生产率差异解释不清或过于含糊的窘境。H-O定理作为新古典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国家贸易政策等方面给予导向。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也快速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也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贸易争端、贸易摩擦。因此,在国际贸易中,要想避免问题的结的出现,必然离不开相应理论成果,如H-O定理。相关课堂所学,我从H-O定理自身的角度阐述它对于中国的适应性和局限性,以及中国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H-O定理中国对外贸易适用性局限性启示 【正文】 一、H-O定理的历史地位 H-O定理,是瑞典著名经济学家郝克歇尔和俄林师徒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不断完善,“H-O”定理无论在理论分析,还是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至于在20世纪前半叶到70年代末,“H-O”模型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几乎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代名词。虽然H-O定理在后来受到了挑战,尤其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发现的“里昂惕夫之谜”所带来的质疑,并且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H-O定理越来越不能解释各种的新的经济现象,但它作为一个基础的理论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而且依然发挥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必经之路。 二、H-O定理的基本概述 1、H-O定理的内容分解 (1)一国出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劳动和资本)的比例不同,即使两个国家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相同,也会产生生产成本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商品流通,即贸易关系。 (3)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各国贸易参与国之间的关系报酬(利息、地租、工资)

《经济应用文写作》作业

福建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科 《经济应用文写作》作业与评价 《经济应用文写作》作业(一) 绪论 简答题:请简要回答财经应用文的基本特征。 第一编公务文书 第一章法定文书 一、填空题 1.法定公文具有、、、、等五个特点。 2.按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的不同,公文分为、、三种。 3.人们一般习惯于把一份公文分为三大块,即、和。 4.公文的文头部分通常是由、、、、、诸要素构成的。中间部分又叫,通常是由、、、、印章、附注、主题词等几个项目构成的。 5.、、是构成公文标题的三个基本要素。 6.公文正文的开头方式有许多种,常见的有、、。 7.公文正文的结尾方式常见的有、、、、。 8.公文的文尾部分通常是由、、、、诸要素构成的。 9.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11.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12. 按内容和公用的不同,通知可分为、、和等几种。 13.按的具体用途的不同,通报可分为、、三种。 14.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 级机关的询问。 15. 适用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16.会议纪要应具有的两大特点是、。 二、名词解释 1.法定公文 2.上行文 3.平行文 4.下行文 5.主题词 三、简答题 1.撰写公告、通告应注意哪些?P45

2.撰写请示应注意哪些事项?P80 3.简述报告与请示的区别。P81 四、给材料作文 以国务院的名义批转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监管工作的请示》(详见教材102至105页),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请示中所提出的意见。 《经济应用文写作》作业(二) 第一编 第二章事务文书 一、填空题 1.编写简报必须做到、、、。 2.调查报告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3.总结按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和。 二、名词解释 1.简报 2.调查报告

国际商法论文

《国际商法学》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国际商法发展趋势及存 在的问题 学生姓名:田聪 学号:20121347010 院部:经管院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物流1班 二O一四年 6 月 1 日

浅谈国际商法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国际商法是随着国际商事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随着国际商事关系的发展,国际商法的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将来,国际商法将更加“全球化”, 统一化。由于国际商法法律渊源方面的多样性、复杂性,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国际商法的体系带来了困难,使得国际商法的进一步统一困难重重。 关键词:国际商法发展趋势问题对策 一、国际商法的定义 国际商法(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也称国际商事法,是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国际商事组织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商法随着国际商事关系的出现而产生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既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关系,又调整国际商事组织关系。 二、国际商法的发展趋势 从根本上来说,国际商法的发展趋势与国际商事关系有着必然的联系,从国际商事关系的发展来看,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商事关系逐步向着国际性、协调性、安全性等方向发展,因此,受国际商事关系发展方向的影响,国际商法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国际商法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国际商法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是就国际商法的功能而言的,由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每个国家存在的商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给协调国际间的商业往来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有一套能专门且统一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商事交易的规则,因此,出于这样的功能,国际商法应运而生,同时由于在此功能下产生 的国际商法,必然要求国际商法的实用性要有“全球化”,即要能满足世界各个国家商业贸易的需要,要能被世界各个国家接受和认可。这样,各个国家在才会积极的加入国际商事公约,才能积极的接受国际商法规定的相关条例,而世界各个国家的加入与积极接受又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商法的“全球化”,所以说,国际商法的“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国际商法的“广泛化”发展趋势,是就国际商法的应用范围而言的,从目前来看,国际商法是协调世界各国商业事物的主要条例,这一点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虽然,从目前的国际商法的应用范围来看,所涉及的各个国家之间的商业领域还不是很全面,但伴随着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商业事物的不断发展和扩大,特别是一些新的商业事物的出现和新的交易方式的应用,国际商法作为一种被世界上普遍认可的国际条例,必然会将这些商业事物纳入到自身的应用范围当中来,所以说国际商法的“广泛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国际商法的“统一化”发展趋势 国际商法的“统一化”发展趋势,是相对于各国比较商法而言的,各国比较商法是建立在本国商业事物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随着各个国家商业事物交往的不断加剧,国际经济全球进程的不断加快,必然要有一部法律来打破国家与国家在商业事物之间的隔阂,对各个国家之间的商业事物进行统一的约束和规范,而国际商法就是要最终将国际商业事物进行规范化,实现各个国家商业事物交往的统一,同时,国际商法的建立基础更多的集中于传统民商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比较民商法研究等内容,这也为国际商法的%统一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可靠性。 (四)国际商法的“盈利与社会效益兼顾”的发展趋势 国际商法的营利与社会效益兼顾的发展趋势,是就国际商法的价值观和取向而言的,从商业的本质属性来看,盈利是其根本目的,这也是很多传统理论的观点,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商业却越来越多的开始向社会公共福利和社会效益靠拢,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开始发生转变,在这种作用下,国际商法的“盈利与社会效益兼顾”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三、国际商法存在的问题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第一部分 1银行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财政分权与上市公司避税行为的分析 3基于MM模型的税收效应分析 4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究_基于资本税收效应的分析5税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6我国上市银行的市场结构与绩效的研究 7从上市公司分配方案看我国股利政策的特点 8股利政策与我国上市公司收益的实证研究 9技术指标在我国证券市场运用的实证研究 10累积投票制度与分类表决制度的比较 11论我国证券民事赔偿中的投资者利益保护 12市盈率、成长性与公司股票价格/现金流量与股票价格 13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中美两国发行制度的比较研究 14中国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 15对我国寿险公司竞争能力的实证研究 16社会养老保险的国际模式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7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8我国人身保险市场集中度的实证研究及预测 19我国寿险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股指的变化对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分析 第二部分 1上市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2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研究 3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4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5银行信贷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浙江案例 6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持仓量对中国股市波动的影响 7利率波动对股价的影响研究 8农产品期货的周期性研究 9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10上市保险公司社会责任研究 11上市证券公司税收负担研究 12社会保障资金运作绩效研究 13基于copula技术的金融相依性分析研究 14基于分位点回归的VaR度量方法 15基于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分研究

16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问题研究 17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问题分析 18人民币实际汇率预测:基于STAR模型 1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影响因素 2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周期及影响因素分析 3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结构的分析 4实际汇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5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基于东亚各国数据 6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7相对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影响分析: 基于东亚各国数据 8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对国际资本流入的研究 9危机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研究 10危机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对“保增长、促就业”的效果研究 11我国2001-2006年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研究 12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中国国际资本输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4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15我国P2P网贷平台借款人行为分析:以拍拍贷网贷为例 16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优化问题研究——基于XX政策目标 17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 18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19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20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问题研究 第三部分 1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 2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 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 4基于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研究 5基于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研究 6人民币升值具有J曲线效应? 7劳动收入占比与通货膨胀的互动机制研究 8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成立吗 9全球供应竞争下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 10“金融脱媒”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11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中韩比较 12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的中德比较 13韩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研究 14私人银行现状的中外对比 15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分析 16浙江对外直接投资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任洲鸿执笔人:梁军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课程编号:202005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0 学分:4 开设专业:经济学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国际经济关系基本现象,掌握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并为深入学习其它经济学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 2.系统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动因与影响,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政策的经济效应。 3.对当代我国的涉外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国际经济学概述 本章为国际经济学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理论的基本发展脉络及本书的基本框架设计。

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本书的基本框架 1.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相关概念,掌握国际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2.本章重点:国际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3.本章难点: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推动因素。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在介绍古典贸易理论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第二节李嘉图模型 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1.基本要求: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和观点,了解各种学说的不足和贡献,能够科学的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进行比较。 2.本章重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3.本章难点:掌握比较优势概念的内涵,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活动。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重点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要素禀赋理论,并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和验证。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 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的推论与拓展 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 1.基本要求:了解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等概念,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及其推论分析当前国际贸易现象及其利益所在。 2.本章重点:要素禀赋理论的论述及其拓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3.本章难点:要素禀赋论的核心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解释。 第四章新贸易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新贸易理论的几种重要模型: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模型、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基于寡头垄断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着重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和影响。 第一节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 第二节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

关于国际经济学毕业论文

关于国际经济学毕业论文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然深入到了全球各个领域,对全球的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法律领域,国际经济法则是受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经济法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新变化与新问题。本文从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着手,以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含义、二者相互的关系,以及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经济法的变化为视角进行探索分析,旨在阐析当代世界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变革动力和方向等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法;跨国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关于其概念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大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首先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各国经济联系逐渐加强,原先局限于各个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体制与经济活动在全球化进程中融为一体,世界经济自由市场逐步形成,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日渐提高;其次,世界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世界经济逐渐互通互融; 再次,为了构建和谐的世界经济体制,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日益强化,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约束与规制日益显著。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