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

合集下载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人间词话》十则第一则:词的定义与特点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式之一,具有表达感情、描写景物、抒发思想的功能。

词的特点包括篇幅短小、意境优美、文字精致、音律和谐等。

第二则:词的起源与发展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随着宋代文学的发展而逐渐成熟。

宋代以后,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之一,并在明清两代达到了巅峰。

第三则:五言与七言词五言词和七言词是最常见的两种词体形式。

五言词每句五个字,七言词每句七个字,两者分别有其独特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第四则:词的题材与风格词的题材广泛,包括爱情、山水、悲欢离合等。

不同的词人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如苏轼的豪放、杨万里的淡泊等,给词赋予了个性化的特点。

第五则:传世名家与代表作品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词人,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誉为经典之作。

第六则:词的艺术技巧词的写作有一系列独特的艺术技巧,如比兴、押韵、双关、借物抒情等。

这些技巧的巧妙运用赋予了词以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第七则:词与音乐的结合词与音乐是紧密相连的,词的节奏与音乐的旋律相辅相成,使词作更具艺术魅力。

词曲合而为一的艺术形式也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则:词与文人墨客的关系词在中国文人墨客中具有特殊地位,许多文人笔记中都包含了丰富的词作。

词成为文人情感和才华的体现,也成为文人社交的重要媒介。

第九则:词的影响与传承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广泛,不仅对后世文人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有所启发。

词的传承也一直延续至今。

第十则:词的现代表达与创新尽管现代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词作仍有其独特的现代表达方式。

许多当代作家和音乐家在传统词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词继续在当代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档涉及附件:1.附件一:《人间词话》全文2.附件二:古代词人名录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词:文学艺术形式之一,具有表达感情、描写景物、抒发思想的功能。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人间词话是其中一本经典的文学著作,这本书记录了许多晚唐诗人的生活,人情世态和文学修养的种种经历和感悟,整个书中体现出的是一种沉静、含蓄和婉约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人间词话十则:首则:“唯有读书人,可以不开口而说出真话。

”人生中的学习极其重要,只有通过毫无保留的学习实践,才能够在生活中变得更加成熟,因为千万别忘了,真正的大智慧并不是在书本中,而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

读书人以精神为贵,敬重人才,入世之深,出世之高,读书人之所以能够不开口就能诉说真话,正是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和真理观念获得了深刻的认识和洞察。

第二则:“雅俗共赏才,诗家清韵徽。

”在中国这个文化的家园,雅俗共赏是我们一直尊崇的传统,诗歌和美好的艺术氛围紧密相连。

诗歌除了表达个人意象独特的文化和人文内蕴,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积淀和美学价值的积累。

一个成功的诗人既要有婉约的词藻,也要有深刻的思想和理念,雅俗共赏不仅仅是人们对诗歌文学的所爱同情,更是对文化及艺术自由创造的支持和鼓励。

第三则:“去者日以疏,存者年因亲。

”生命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并不是一波三折,在生老病死中,它会像油渍般在人的心中发霉,日复一日的磨损,就像细小的车辙,慢慢地留下痕迹。

一个人的价值在其生命的意义中,常常体现在离别的痛苦与重归的欢喜之间。

有生命护卫在身,我便迎风而行;有爱一生相随,我便勇攀人生巅峰。

第四则:“未立志者,显孔廉之群庶;既立志,便不群庶。

”一个立志者再怎么平凡,起码有一份理想的追求,无论它多么遥远遮住的群体,或者它有多么微不足道。

没有人可以铭记过去的纪念,也没有人能如愿地把握未来,对未来的希望只能在平凡工作中一步一步地挑战自己,只有把每天的努力积累起来,才能找到进一步追求的空间。

第五则:“水精未醒山鬼眠,月穴初分圣辇先。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无法言喻的经历,好像在朦胧不清之间,就能听到身体和心灵的私语。

在艺术、音乐和文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把身体和心灵带入到一种状态,那种状态可以是深思、驻足、沉静、宽慰、惊奇或迷惘。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人间词话第一则:________词的概念和起源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起源于宋代,并经过元、明、清等历代的发展与演变。

其中包括了词的形式特点、主题内容、创作方法、修辞手法等方面的探讨。

人间词话第二则:________宋代词的特点及代表作品探讨了宋代词的特点,包括语言简练、表达深情、情感真挚等特点,并了代表作品,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人间词话第三则:________元曲与词的关系分析了元曲与词的关系,探讨了元曲在词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元曲对于词的题材、表现手法的影响。

人间词话第四则:________明代李时中与词的创作介绍了明代李时中以及他对于词的创作的贡献,探讨了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内容,并举例说明他的代表作品。

人间词话第五则:________明代晚期词坛的兴盛与特点分析了明代晚期词坛的兴盛,包括了词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创作思想多元等特点,同时了当时的一些知名词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人间词话第六则:________清代词的发展与成熟探讨了清代词的发展与成熟,包括清初词坛的特点、清中叶顺治、康熙时期的创作成就以及乾隆晚期的词坛地位等方面的内容。

人间词话第七则:________近现代词的创新与变革分析了近现代词的创新与变革,包括新词运动的兴起、新词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变化,并了一些代表作品。

人间词话第八则:________现代词的流派和代表作品介绍了现代词的流派,包括自由词派、新月派、辞章派等,并举例说明各流派的代表作品。

人间词话第九则:________当代词的创作与赏析探讨了当代词的创作与赏析趋势,包括当代词的主题内容、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变化,并举例评析了一些当代词人的作品。

人间词话第十则:________词的传承与创新总结了词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在传承中注入创新的因素,以进一步推动词的发展。

附件:________1.附件一:________宋代词选读2.附件二:________元曲选集3.附件三:________明代词选集4.附件四:________清代词选集5.附件五:________近现代词选集6.附件六:________当代词选集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著作权法:________规定了对于文学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和管理。

人间词话十则原文与翻译

人间词话十则原文与翻译

译文:
诗有有我的境界,有无我的境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的境界。“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的境界。有 我的境界,是以我为主体观察外物,所以外物都著上我的主观色彩。无我 的境界,以物为主体观察外物,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我,什么是物。古人写 词,写有我之境的为多,然而并不是不能写无我之境,对于这个问题有才 华的诗人是能够自己有所建树的。
第八节原文: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 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译文:
苏东坡的词旷达,辛稼轩的词豪迈。没有二 人的胸襟而学他们的词,犹如东施效仿西施 捧心啊。
第九节原文: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 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 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第一则原文: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崇 高的格调),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 以独绝者在此。
译文:
词以有境界为高。有境界就自然成就崇高的 格调,自然有名句。五代、北宋的词独成绝 妙的原因就在这里。
第二则原文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 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 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 故也。
译文:
有的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创造想象而缔造文学境界,有的 作品是摹写、概括与提炼生活而形成境界,这就是理想 和写实两派的区别。然而二者很难区别开来。因为大诗 人所创造想象出的境界,一定会合于自然,所摹写的境 界,也一定与理想的境界相近的缘故啊。
第三则原文: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 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 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 树立耳。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人间词话十则第一则:词人的创作背景《人间词话》是中国南宋文学家刘克庄所著的一部词话集,共有十则。

词话即词人对于创作中的技巧、主题、情感等方面的评论与总结,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宋词具有重要价值。

第二则:词的定义与特点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以曲调来写作的短篇文学作品。

词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则:词的审美价值刘克庄认为,词的价值在于抒发人的情感和表达人的思想。

词是一种富有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方式,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第四则:词的主题词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咏物抒怀、叙事抒情和咏史讽时。

其中,咏物抒怀主要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赞叹与抒发个人感情;叙事抒情则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咏史讽时则是通过词来探讨社会现象和时代问题。

第五则:词的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词的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巧妙的比喻、形象的描写和音乐般的节奏,词作者能够生动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第六则:词的艺术手法刘克庄在《人间词话》中对于词的艺术手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例如,运用对仗、换韵和黄鹤派等手法来增加词的音乐感和艺术美感。

第七则:词的写作技巧词的写作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措辞技巧和结构安排等方面。

刘克庄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了一些写作诀窍,如丰富词语的层次、避免陈词滥调以及注意节奏的把握等。

第八则:声音与意境的结合词的创作需要注意声音和意境的结合。

通过运用富有韵律感的音节和合适的词语,词作者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声音美感,与情感表达相结合,进一步丰富词的意境。

第九则:郁达夫与《人间词话》现代文学家郁达夫曾经对《人间词话》进行过深入研究,并发表了关于刘克庄的词评。

他肯定了《人间词话》对于词的研究的意义,并对刘克庄的批评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第十则:《人间词话》的影响《人间词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词话集,它对于宋词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由于它所包含的对于词艺术的评论和总结是具有普世意义的,所以它也对于研究其他文学形式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语文选修《人间词话》十则

语文选修《人间词话》十则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鱼传尺素,
恨到凄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
砌成此恨无重数。
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 这些是“有我之境”。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诗人悠然采菊,不 经意间却望见淡淡 的青色山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 3、品读第三则,结合课文所举诗句,
要求置身诗境,讨论思考:
• (1)怎么体会“泪眼”一句、“可堪”一句 的“有我之境”?

• (2)怎么体会“采菊”一句、“寒波”一句 的“无我之境”?
冯延巳《鹊踏枝》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人间词话》,作于1908~ 1910年。《人间词话》是王国 维运用西洋哲学、美学文学观 点好方法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开 风气之先的剖析和评论,是中 国古典诗学的终结和现代文艺 美学的萌芽。
全书融贯中西,承前启后,既 有对传统词学的继承和突破, 也有对西方理论的接受和融通。 他运用的是中国传统词学的批 评形式,却体现了现代的审美 意趣和批评精神。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人间词话》十则(丰富实用)

《人间词话》十则(丰富实用)

冯延巳《鹊踏枝》
秦观《踏莎行》 “孤馆”“闭”,春寒袭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人,杜鹃啼血,夕阳西下, 无限凄婉——因了饱受羁 旅漂泊的我(贬谪之后, 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 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 的气氛,“可堪”二字刻 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 之恨到凄厉之景上。)一 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 寞、无限凄婉之意。这些 是“有我之境”。
•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 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 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 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王国维先生实在又无法把自己为之而死的文化与清廷 分割开来。在他的书架里,《古今图书集成》、《康熙 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桃花扇》、 《长生殿》、乾嘉学派、纳兰性德等等都把两者连在一 起了,于是对他来说衣冠举止,生态心态,也莫不两相 混同。我们记得,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经过 剧烈的心理挣扎已开始与朝廷产生某种文化认同,没有 想到的是,当康熙的政治事业和军事事业已经破败之后, 文化认同竟还未消散。为此,宏才多学的王国维先生要 以生命来祭奠它。他没有从心理挣扎中找到希望,死得 可惜又死得必然。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要在 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文化变成 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 后是这样,清末以后也是这样。但清末又是整个中国封 建制度的末尾,因此王国维先生祭奠的该是整个中国传 统文化。清代只是他的落脚点。 《一个王朝的背影》余秋雨
齐读第二则,讨论一下你是怎样理解“造境” 和“写境”的?

《人间词话》十则 王国维

《人间词话》十则  王国维

拓展延伸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 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 看雪》张岱)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梦游天姥吟留 别》李白)
造境(想象,依托 现实)
阑干十二独凭春, 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 二月三月 行色苦愁人。 (《少年游》欧阳 修) 写境(客观真实)
造境: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 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写境:必有重视外物之意, 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人间词话》第六十一则)
学以致用,利用王国维的“境界”说来赏析以下几 句词,并说明理由。
①“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②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 茫。 ③“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④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天净沙》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人间词话》十则
王国维
王国维提出的人生三境界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 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也。
如何区别“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情为主 情在景上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生里斜阳暮。
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
景为主 情在景下
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 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推崇“大家”之作,指出 “大家”具有与生俱来的内美 气质,因其“所见者真,所知 者深”,言辞脱口而出,率真 自然,毫不虚伪作态,所以能 写真景物、真性情、真境界, 其作品也会达到沁人心脾,世 人豁然开朗的境界。
第十则
10.诗人对 宇宙人生,须入 乎其内,又须出 乎其外。入乎其 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 观之。入乎其内, 故有生气。出乎 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能 出。白石以降, 于此二事皆未梦 见。
“有我之境”和“无我 之境”是否有高下之分?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创造有 难易之别。相对来说,人都有生活之欲,往往 带着“我”的意志观物。作品总是带着主观色 彩,所以“写有我之境者多”;而能达到物我 浑然境地的“无我之境”,就较为难得,“此 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不过,王国维认为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乃“壮美”与 “优美”之别,都能给人以美感。
第二则
“造境”即“虚构之境”, 2.有造境,由理想家按其主观“理想”虚构 有写境,此理 而成,离现实较远; 想与写实二派 “写境”即“写实之境”, 之所由分。然 由写实家按其客观“自然”描写 二者颇难分别。 而成,贴近于现实。 因大诗人所造 王国维指出,诗人“所造之 之境,必合乎 境,必合乎自然”,即理想主义 自然,所写之 境,亦必邻于 终归是以现实为依据的,“所写 之境,亦必邻于理想”,即现实 理想故也。 主义必然会有自己的理想。
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表面 上只有写景,实际上陶渊明安贫乐道,悠然自 得闲适之情融化于景中,隐藏其下。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句:表面 上只有写景,但元好问的离别之情也融于景中。 这两句都描绘出一种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 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 可见,当诗人为外物所吸引而达到宁静忘 我的状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外物,外物 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于诗人眼底时,所 营造出来的与物俱化的境界,是“无我之境”。
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 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 • 第一步,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 的经验,独辟蹊径; • 第二步,要苦思苦想,孜孜以求,无怨无悔; • 第三步,才是在上下求索中顿悟,犹如在人 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然开朗, 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有的贡献。
阐释“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 的含义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 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 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 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 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志存高远,广泛涉猎, 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这是第一阶段。
阐释“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
小结
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角度谈“境 界”,精辟地论述了“写实(写 境)”与“理想(造境)”两派的 特点、区别与联系。 第三、四则从主客体关系角度 谈“境界”,分析了“有我之境” 与“无我之境”。
第七则
7.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 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种境界 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 消得人憔悴。”(幼安)此第 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 不能道。然遂以此意解释诸词, 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在此则中 谈的是艺术创作或学 术研究的历程。他认 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 能一蹴而就,必须要 注意后天修养,进行 长期艰苦的探索,并 且具备坚忍不拔、百 折不挠的精神。话中 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
小结
第七至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 艺术修养。
人间词话 王国维 有我之境:显我,外露,物的人化
诗词境界
无我之境;隐我,内蕴,人的物化
第一境界:志存高远 悬思 第二境界:孜孜以求 苦索 知 行 人生境界
第三境界:豁然开朗 顿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2005年 湖北高考作文)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 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 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 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 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 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句: 描绘的是落花飘零之景,在独立黄昏、惜春伤 逝的“我”的眼中,外物被染上了无可奈何的 伤感。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句: 描绘的是春寒料峭、杜鹃泣血、夕阳西下之景, 在羁旅漂泊的“我”眼里,外物呈现出孤独凄 婉的色彩。 可见,当主体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观 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时所营 造出来的境界,是“有我之境”。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 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 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 流下潇湘去。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 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 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苦思苦想,孜孜以求, 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的献身精 神,就像热恋中的情人一样无怨无悔。含义。 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元宵节,情人约 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 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 喜,极度幸福、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 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 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 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然开朗,在艺术上和学 术上做出了独有的贡献。这是第三阶段。
第三则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 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 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 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 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 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 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之词,写有我之境 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 之士能自树立耳。
王国维认为,诗人对自然人生 要做到: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统 一。重视外物与轻视外物的统一。 入乎其内,即重视外物:深入 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创作材料, 细致体察感受外物,逼真地描绘生 活,作品才有生气。 出乎其外,即轻视外物:跳出 自然人生之外,超脱出来,“胸中 无物”,从一定的高度观察生活, 摆脱生活之欲,从而实现对审美对 象的静观,写出深刻独到的内容。
第八则
8.东坡 之词旷,稼 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 襟而学其词, 犹东施之效 捧心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 什么?
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例, 指出苏词之所以好,在于超旷 的襟怀;辛词之所以好,在于 豪放激荡的气度。从中肯定了 创作者内在的胸襟气度对诗词 境界的决定作用。
第九则
9.大家之作, 其言情也必沁人 心脾,其写景也 必豁人耳目,其 辞脱口而出无矫 揉装束之态。以 其所见者真,所 知者深也,诗词 皆然。持此以衡 古今之作者,可 无大误。
区别小结
标 准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观物方式
以我观物 以物观物
审美感觉
宏壮 优美
情在景上,有我之境。寓景于情,见情。 情在景下,无我之境。寓情于景,见景。
4.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 AD ) 属“无我之境”的是: ( BC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造境”“写境”的联系和渗透:
“造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 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 “写境”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 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 实质上强调了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 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这一观点与我国传统的“虚实”论有关, 并受到西方美学观的影响,较为精辟地论述了 “写实”与“理想”两派(即现实主义与浪漫 主义两派)的特点、区别和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