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肿瘤资料

合集下载

肿瘤学-头颈部肿瘤

肿瘤学-头颈部肿瘤

鉴别诊断1:与鼻咽部肿块鉴别
鼻咽增生性结节
鼻咽增殖体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恶性淋巴瘤 鼻咽结核 蝶鞍区肿瘤(垂体瘤) 脊索瘤 颅咽管瘤
原发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 颈淋巴结慢性炎 颈淋巴结结核
鉴别诊断1:与颈部肿块鉴别
颈部良性肿瘤:如神经鞘瘤、囊肿、脂肪瘤、淋巴管瘤等
治 疗
治疗
◦ 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声门上区癌
早期:放疗(大野后缩野)或声门上喉切除术。
晚期:全喉切除术。 原发灶早期,而颈部淋巴结巨大(N2或N3):原发灶放疗, 颈部淋巴结手术。
声门下区癌
早期:单纯放疗或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为40-50%。 中晚期:手术为主,单纯放疗较少。 设野:根据具体的病变范围,选择合适的照射野。
CT, MRI/MRS, SPECT/PET:
病理学诊断
在间接鼻咽镜观察下,直接从口腔活检。 在纤维鼻咽镜直视下活检。 穿刺:颈部淋巴结或鼻咽部。
临床分期
1997年UICC分期:国际通用
1992年福州分期(九二分期):国内通用
香港Ho’s分期
2008福州分期:目前国内通用
2010第七版UICC/AJCC分期
化疗:同期
适应证:T3-4 方案:根据病人的耐受情况,选用下述其中之一的单药 治疗。 Cisplatin 30-40mg/M2 iv drip 每周1 次; Cisplatin 80-100mg/M2 iv drip 每3周1次,水化;
适应症:T4或N3 放疗后有残留者
方案:放疗后第4周及第8周分别作两疗程。 Cisplatin 20mg/M2 iv drip d1-d5 (或Cisplatin 80-100mg/M2 iv drip d1,水化) 5-Fu 750-1000mg/M2 iv drip d1-d5(可行48小时civ)

颈椎脊索瘤的MR征象分析

颈椎脊索瘤的MR征象分析

本组 2 2 例病例 ,术前 M R I 诊断为 1 5 例, 2例为可疑脊索瘤 【 1 】 刘松 龄, 张云 亭. 脊 索 瘤 的病 理 和 影像 学外 医学 临床 放 射 学分
诊断 , 5 例 为其 他诊断 , 数据 说 明 MR I 对脊 索瘤 有重 要诊 断价值 。 册【 J ] . 2 0 0 1 , 2 4 ( 4 ) : 2 2 4 — 2 2 7 . 3 . 3 鉴别 诊断 : 脊 索瘤好 发于骶 椎及 颅底 蝶骨 , 颈椎 为 少见发 病部 【 2 ] 马 永 强, 杨 宁, 林光 武. 脊 索瘤 的影 像 学特 点分 析 [ J ] . 实用放 射 学 杂志, 2 0 0 7 , 2 3 ( 7 ) : 8 6 7 — 8 7 0 . 位 。发生在颈椎 的脊索瘤 应与骨 巨细胞 瘤 以及软 骨 肉瘤相鉴 别 。
磁敏 感 成像 (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 w e i g h t e d i m a g i n g , S w 1 ) 主 要 是 通 过
利 用组 织周 围微 小血 管 环境 中的吞 噬有 含 铁 血黄 素 的单 核 细胞
设备采用美 国 G E公 司 S i g n a 1 . 5 T H o r i z o n L X超 导 型 扫描 或 含 铁血 黄 素 沉 积 ( C M B s ) 内顺 磁 性 物 质 与 周 围 组 织 的 磁 敏感 机, 采 取常规横截面 s E序 列 T 1 W1 、 F S E系 列 T 2 W1 、 液 体 衰减 性差 异 来显 示小 的病 灶 。 反 转恢 复 序列 等 , D WI 采 用单 次 激发 E P I 序 列 ,横 断 面 为 本文 M R I 表 现 可 以发 现 , 全 部 病 例行 同层 面 T 2 WI 、 D WI 扫

颈部良性肿瘤讲义

颈部良性肿瘤讲义

颈部良性肿瘤吴教授颈部肿物在综合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门诊中都属于常见疾病。

颈部肿物一般不包括皮肤的各类肿物及炎性病变。

颈部肿物大多为发生于颈部各器官和组织的肿瘤,少数为囊肿。

颈部肿瘤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包括原发于颈部的(主要为各种肉瘤、淋巴瘤)和淋巴结转移癌。

良性肿瘤包括各种先天性病变及良性肿瘤。

甲状腺肿物占颈部肿物的50%以上。

甲状腺以外,淋巴结炎(包括淋巴结结核)占3-6%,先天性病变(如囊肿等)占12-24%,肿瘤占70-85%。

表1列出1993-1999肿瘤医院住院病例中颈部肿物的组成。

甲状腺肿瘤占大多数。

甲状腺以外的颈部肿物中,恶性肿瘤占45%,软组织良性肿瘤占30%,各类囊肿占6%,淋巴结炎占19%。

表1 肿瘤医院住院病人颈部肿物的组成(例)甲状腺肿瘤3011 517 458 464 422 410 370 370颌下腺肿瘤104 42 23 16 18 5淋巴结转移癌124 19 19 19 19 10 17 21颈部肉瘤42 3 18 1 12 4 4淋巴瘤38 3 7 7 9 7 5软组织肿瘤105 25 31 18 13 13 5颈动脉体瘤10 3 1 2 1 3神经鞘瘤 3 1 2血管瘤 1 1淋巴结炎51 4 12 6 1 8 9 11淋巴结结核31 12 4 3 12淋巴管瘤 2 2甲舌囊肿12 4 4 2 2囊肿 2 2腮裂囊肿14 2 5 3 2 2脓肿 1 1诊断颈部肿物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性别、年龄。

恶性肿瘤男性多见。

炎症(以结核为多)多见于20-39岁,而转移癌好发于40-59岁。

(2)病程。

发病时间短(数日至一月)、生长快,以炎症可能性大,但不能完全排除恶性肿瘤。

病程达数年以上除甲状腺癌转移外,应考虑良性和先天性病变。

七天的规律可作为病程方面参考,即各种肿物存在一定规律,炎症肿物多数为数天,新生物为数月,先天性为数年。

(3)部位。

颈动脉体瘤发生于颌下及上颈部,腮裂囊肿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分布。

头颈部肿瘤总论教材教学课件

头颈部肿瘤总论教材教学课件
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五官、颈部等部位,寻找异常体征。
通过头颈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
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根据肿瘤的组织形态和细胞特点,确定肿瘤的性质和类型。
组织学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抗体标记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的特定抗原,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康复治疗与护理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头颈部肿瘤的病因、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支持
头颈部肿瘤患者常常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积极面对治疗。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5
CHAPTER
头颈部肿瘤的科研进展与未来展望
放射治疗技术
科研现状与成果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组、表型等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如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病理科等,以提高头颈部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头颈部肿瘤的特异性靶点,研发更加高效、低毒的新型药物,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策略与措施
手术治疗
01
对于早期发现的头颈部肿瘤,手术切除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后需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以恢复功能。
放疗与化疗
02
放疗和化疗是治疗中晚期头颈部肿瘤的重要手段,但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等,需要专业的护理和康复治疗。
营养与康复
03
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口腔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需要专业的营养支持与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

《头颈部肿瘤学》课件

《头颈部肿瘤学》课件

病理学检查:通过 活检或手术切除肿 瘤,进行病理学诊 断
其他检查:如血液 检查、免疫组化等, 辅助诊断和鉴别诊 断
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详细描述头颈部肿瘤的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检查:介绍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头颈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病理学检查:阐述病理学检查在头颈部肿瘤诊断中的重要性 鉴别诊断:列举与头颈部肿瘤相似的其他疾病,并介绍其鉴别要点
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症状、体征及家族史等信息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头颈部外观、触诊淋巴结等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确定病变性质 鉴别诊断:根据检查结果,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05 治疗与预后
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通过 手术将肿瘤切除, 达到治疗目的
康复指导
康复目标: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方法: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康复计划: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治疗时间、强度、频率等 康复效果评估:定期评估康复效果,调整康复计划
06 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 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头颈部 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病变
放疗:利用放射 线照射肿瘤,破 坏肿瘤细胞,达 到治疗目的
化疗:通过化学 药物杀死肿瘤细 胞,达到治疗目 的
靶向治疗:利用 特定的药物或抗 体针对肿瘤细胞 进行精准治疗
预后评估
生存率:评估患 者生存期的长短
复发率:评估肿 瘤复发的可能性
并发症:评估治 疗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不良反应和 并发症
生存质量:评估 患者治疗后生活 质量的好坏
临床表现
头颈部肿瘤的常 见症状:如头痛、 恶心、呕吐、视 力模糊等

颈椎肿瘤报告

颈椎肿瘤报告

颈椎肿瘤报告1. 引言颈椎肿瘤是指在颈椎骨或其周围组织中发现的肿瘤。

这种疾病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本报告旨在通过“step by step”的思维方式,向读者介绍颈椎肿瘤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

2. 颈椎肿瘤的分类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来源,颈椎肿瘤可以分为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两种类型。

2.1 原发性颈椎肿瘤原发性颈椎肿瘤即起源于颈椎骨或其周围组织的肿瘤。

常见的原发性颈椎肿瘤包括软骨肉瘤、骨肉瘤和骨髓瘤等。

这些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但会逐渐引起疼痛、瘫痪或其他症状。

2.2 转移性颈椎肿瘤转移性颈椎肿瘤是指其他部位的肿瘤扩散至颈椎的情况。

常见的转移性颈椎肿瘤来源于乳腺、肺、肾等器官。

这些肿瘤对颈椎的破坏性较大,常伴随疼痛、神经功能损害等症状。

3. 颈椎肿瘤的症状颈椎肿瘤的症状因肿瘤的类型和位置而异。

以下是常见的症状:3.1 颈椎疼痛颈椎肿瘤可能导致颈椎疼痛,疼痛的程度和范围因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而变化。

疼痛可能向肩部、背部和头部放射。

3.2 神经功能损害颈椎肿瘤可能通过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神经功能损害。

患者可能出现手臂无力、感觉异常、肌肉萎缩等症状。

3.3 瘫痪在一些严重病例中,颈椎肿瘤可能导致肢体瘫痪。

这种瘫痪可能是部分性的,也可能是全身性的。

4. 颈椎肿瘤的治疗方法治疗颈椎肿瘤的方法取决于肿瘤的性质、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4.1 肿瘤切除手术对于原发性颈椎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手术的目标是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并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4.2 放疗放疗是治疗颈椎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可以破坏肿瘤细胞的生长能力,达到治疗的目的。

4.3 化疗化疗适用于一些晚期或复发性颈椎肿瘤。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或口服途径,直接杀死或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

4.4 康复治疗颈椎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也非常重要。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头颈部肿瘤总论》课件

《头颈部肿瘤总论》课件
《头颈部肿瘤总论》 ppt课件
目 录
• 头颈部肿瘤概述 • 头颈部肿瘤的症状与诊断 • 头颈部肿瘤的治疗 • 头颈部肿瘤的预防与康复 • 头颈部肿瘤研究进展
01
头颈部肿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头颈部肿瘤是指发生在头部和颈部的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详细描述
头颈部肿瘤主要发生在头部和颈部的组织和器官中,包括头皮、眼、耳、鼻、口腔、咽喉、甲状腺等部位。根据 肿瘤的性质,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扩散和转移,而恶性肿瘤则具有较高 的生长、扩散和转移能力。
基因治疗与免疫治疗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修改或替换肿瘤细胞的基因来达到治疗 目的。目前,基因治疗在头颈部肿瘤中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已有一些初步的研 究成果显示出其潜力。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头颈 部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一些免疫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
中医治疗
结合中医理论,采用中药、针灸等方 法调理身体,促进康复。
心理康复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 辅导,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
患者及家属的护理与教育
01
日常护理
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学、合理的 日常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 进身体功能恢复。
03
02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营养需求,制定科学饮食 计划,增强体质。
病理学诊断
组织学诊断
通过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形态,确定 肿瘤类型和分化程度。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利用抗体标记技术,检测肿瘤细胞表 面抗原的表达,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 质和来源。

头颈部肿瘤的主要病理学类型

头颈部肿瘤的主要病理学类型

头颈部肿瘤的主要病理学类型引言头颈部肿瘤是指发生在头颈部的肿瘤,包括颈部、脑、眼、口腔、喉咙、舌头、咽喉等部位。

头颈部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多种多样,不同肿瘤具有不同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了解头颈部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学类型。

它起源于上皮组织,常见于口腔、喉咙、咽喉和喉管。

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学特征包括细胞角化的现象,细胞聚集成堆形成癌岛,核分裂增多和细胞异型性。

鳞状细胞癌的生长较快,易侵犯周围组织和淋巴结,常常伴有局部症状和转移病灶。

2. 腺癌(Adenocarcinoma)腺癌是头颈部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病理学类型,起源于腺体组织。

常见的头颈部腺癌包括唾液腺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

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腺样结构的形成,细胞呈现腺泡状排列,细胞核分裂增多和细胞异型性。

腺癌生长缓慢,但易侵犯周围组织和淋巴结,早期常常不易发现。

3.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恶性淋巴瘤是头颈部肿瘤中的一种常见病理学类型,起源于淋巴组织。

常见的头颈部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包括淋巴细胞或浆细胞的克隆增殖,组织中出现淋巴结肿大或肿块。

恶性淋巴瘤可发生在头颈部的任何淋巴组织,因此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4. 神经源性肿瘤(Neurogenic Tumors)神经源性肿瘤是头颈部肿瘤中的一种重要病理学类型。

它起源于神经组织和神经鞘细胞。

常见的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神经源性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包括细胞核大而异型,排列成束状或丛状,组织中可见到纤维组织增生和肿瘤细胞的神经纤维鞘。

神经源性肿瘤生长缓慢,但可侵犯周围组织和神经结构,手术切除有时困难。

5. 间叶肿瘤(Mesenchymal Tumors)间叶肿瘤是头颈部肿瘤中较为罕见的病理学类型,起源于间叶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脊柱肿瘤及稳定性重建前言:目的:探讨全脊椎切除、融合及稳定性重建术在治疗全脊椎肿瘤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方法:对11例全脊椎肿瘤的患者行后路或联合前、后路Ⅰ期全脊椎切除、脊髓减压,并进行椎间植骨融及后路植骨融合、固定的手术。

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7例神经功能丧失者,6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皆消失。

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瘫痪加重。

术后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3个月。

1例神经鞘瘤患者1年后复发并恶变。

结论:颈部全脊椎肿瘤,联合前、后路手术(肿瘤切除、植骨、内固定)可以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及稳定性重建;对胸、腰段脊椎肿瘤仅行后路手术便可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并通过植骨及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THE STUDY OF VERTEBRECTOMY FOR TREATMENT OF SPINAL TUMORS AND SPINE RECONSTRUCTION;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vertebrectomy and fusion for treatment of spinal tumors and spine reconstruction.Methods:Eleven cases of spinal tumors were performed this operation from 1997,followed by posterior apporach,or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orach.Results:The follow up of postoperation was from 3 months to 2 years.All patients were free.from rain six of 7 neural dysfuntion reeovered completely.Only 1 case were temporay paralysis.All the cases had solid fusion at an average of 3 months.The ...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博士论文)前言:[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及优越性。

[方法]应用前路全椎体切除、钛网植骨或钛网骨水泥椎体重建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24例。

[结果]术后随访9~35个月。

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除,9例不完全截瘫患者平均恢复1。

8级(Fr ankel分级),2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恢复,4例远处重要脏器转移死亡,所有随访达6~9个月的病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1例术后1年复发。

[结论]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malignant neoplasms by one stage anterior-posterior approach total spondylectomy and spinal reconstraction;[Objective]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uperiority of one stage anterior-posterior approach total spondylectomy and spinal reconst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malignant neoplasms.[Method]Twenty-four thoracolumbar malignant neoplasms patients treated by anterior approach total spondylectomy,spinal reconstractin with titanium mesh cage associated with bone graft or bone cement and posterior approach transpediuclar screw fixation.[Result]The follow-up of postoperation was from 9 to 35 months....Key words: thoracolumbar;spinal neoplasms;titanium mesh cage;bone graft;bone cement;internal fixators;reconstruction前后联合入路一期全脊椎切除脊柱重建治疗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前言:目的探讨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通过前后联合入路一期全椎切除脊柱重建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对8例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选用改良的颈胸交接部前方入路及传统后方入路,一期行病椎全椎切除,脊柱重建方法。

结果术后1个月,除1例T2血管瘤神经功能A级恢复至C 级,其余患者为E级(3例E级术后未加重)。

结论选用改良的颈胸交接部前方入路及传统后方入路,一期行病椎全椎切除、椎体间植骨、前后联合固定重建脊柱,为治疗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的一种可行方法。

前言:目的探讨胸椎单脊椎肿瘤通过后路一期病椎切除、单纯植骨支撑融合或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达到切除病灶并同时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可行性。

方法对18例胸椎单脊椎肿瘤患者行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同时进行后路单纯植骨融合或椎间钛网支撑植骨,应用后路CD、T SR H或Scofix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

男3例,女15例;年龄14~58岁,平均23岁。

T41例,T51例,T62例,T84例,T93例,T104例,T112例,T121例。

病理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4例,血管瘤2例,骨母细胞瘤2例,神经鞘瘤1例,骨巨细胞瘤5例,单发骨髓瘤1例,转移瘤3例。

术前Fr ankel分级:A级6例,B级7例,C 级3例,E级2例。

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16例脊髓功能障碍者,12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均消失。

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瘫痪加重,1例出现脊椎滑脱。

术后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3个月。

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复发;1例神经鞘瘤患者1年后局部出现包块,取活检报告为恶性肿瘤(未报组织学类型),4个月后死亡;1例肺癌转移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其余病例存活至今。

结论对于胸段脊椎肿瘤行后路手术可一期实施单。

Posterior approach to radical resection for thoracic tumor and spine stabiliz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one stage;Objective To discuss total vertebrectomy and spine stability and reconstruction by pos-terior ap proach for thoracic vertebra tumor and pedicle screw system fixation and intervertebral fusion.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of 3males and15females of thoracic total vertebral tumor were operated in this group.The age of the group were from14to58years old,with the average of 23years.There were4aneurysmal bone cysts,2hemangiomas,2osteoblastomas,1neurilemomas,5giant cell tumor,1solitary myeloma and3metastati...侧方途径切除胸腰椎肿瘤和脊柱重建前言:目的探讨侧方入路手术途径切除胸腰椎肿瘤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临床疗效和意义。

方法2 9例T3~L4肿瘤患者,Fr an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7例,D级6例,E级8例。

经侧方入路手术途径显露病椎前方、侧方和后方,切除肿瘤以及上下相邻椎间盘,然后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患者出院时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4例,D级4例,E级16例。

术后获访2 3例,随访时间13~5 8个月,死亡4例;神经功能情况,13例较出院时有改善,加重1例。

结论侧方入路手术途径无需经胸/腹膜腔,患者容易耐受手术,适合于某些胸腰椎肿瘤的切除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Resection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neoplasm and spine reconstruction via lateral approach;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result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neoplasm resection and spine reconstruction via lateral approach. Methods 29 cases of thoracolumbar neoplasm, from T 3 to L 4, were enrolled. Neurological status was determined by Frankel grades: Grade A:3, Grade B:5, Grade C:7, Grade D:6 and Grade E:8. The anterior, posterior and lateral aspects of morbid vertebrae were exposed via lateral approach, then the neoplasms were resected, finally the spines were reconstructed differ...spinal neoplasms;spinal fusion;脊椎肿瘤的外科治疗前言: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经路切除脊椎肿瘤与改进的人工椎体和自体植骨术治疗脊椎不同节段肿瘤的疗效。

方法:对13例脊椎肿瘤采取切除瘤椎、人工椎体置换和自体植骨术;肿瘤包括颈椎4例,胸椎3例,腰椎6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