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疾病-病理学
临床医学-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
泌尿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urinary system
连续线性免 疫荧光
病理学
泌尿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urinary system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Heymann肾炎)
Heymann肾炎:研究人 类原发性膜性肾小球病 的经典动物模型:典型 的上皮下沉积物
病理学
病理学
二 ﹑基本病理变化
泌尿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urinary system
肾小球细胞增多: 主要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增生, 以及肾小囊脏层和壁层细胞增生(新月体肾炎) 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 :
基膜改变可以是基膜本身的增厚,也可以由内皮 下、上皮下或基膜内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
慢性肾炎综合征:各型肾炎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多尿、 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氮质血症:肾小球病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尿素氮和 血浆肌酐水平增高---无力、多尿、夜尿,食欲不振和轻度 贫血表现
尿毒症: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除氮质血症外,还 有一些自体中毒的症状、体征和各系统病理改变。
病理学 (二)系统性改变
泌尿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urinary system
1. 肾性水肿 :血浆渗透压下降+水钠潴留,颜面水肿、腹水、 胸水
2. 肾性高血压 :肾小球缺血 →→ 肾素分泌增多;体内水钠 潴留 →→ 有效循环血量增多
3. 肾性贫血和肾性骨病: 肾性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贫血 肾性骨病:钙磷代谢失调 →→骨质疏松
病理学
泌尿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urinary system
(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成人多见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组织学特点:新月体形成 表现:急性肾炎综合症,可迅速发展为少尿 和无尿 病程:数周、数月,死于肾衰竭
膀胱黏膜活检病理

炎症反应
收缩假象(Reaction artifact)存在
收缩假象很象血管浸润,常见固有层及经尿道切除的标本
确定肌层浸润形态注意点
膀胱固有膜内有少量平滑肌,活检时不 要误认为是肌层平滑肌浸润,一定要在大量 平滑肌束间见到癌细胞才能确定,必要时免 疫组化SMA判断
易误诊的假浸润病变
Brunn巢 内翻性乳头状瘤 肾源性化生 斜切标本非浸润乳头状瘤
向无明显改变 核分裂罕见
尿路上皮乳头状癌
低级别(低度恶性)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 low grade
乳头状病变,外观排列规则 细胞异型性,呈现多种极向
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结构各异
分裂象少见,仅局限于上层次下1/3 乳头轴心可相互融合 <5%病变可侵犯粘膜固有层
增生上皮有轻度异型和分裂活性
低度恶性潜能的尿路上皮乳头状瘤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LMP)
乳头上皮细胞排列规则 伴轻微的结构异常及核异型性 细胞层数明显超过7层,增厚
表面仍可见伞细胞,基底部细胞呈栅状,极
组织学分级是判断非浸润性肿瘤复发进展的重要依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的复发和进展率最低。 PUNLMP复发率较高>35%,分期进展率很低。 非浸润性低级别癌复发率高>75%,但分期进展 率仅为12%。 非浸润性高级别尚有分期上的进展,死亡率可 达65%。 膀胱多灶性、体积大(>5cm)肿瘤有较高的复 发进展死亡率。 非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伴异性增生和CIS者肿 瘤进展率死亡率增加。
膀胱癌指南学习(21):膀胱病变的组织病理学

膀胱癌指南学习(21):膀胱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膀胱癌的病理膀胱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评估代表了病理学中更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在某种程度上,这反映了尿路上皮的可塑性和可能影响膀胱的各种过程。
经常缺乏客观的辅助标志物来确认或排除诊断导致膀胱活检或切除术分析的额外复杂性。
在本章中,我们将概述影响膀胱的常见病变,并强调诊断中的各种挑战。
从肾盂到尿道近端部分的泌尿道由称为尿路上皮(以前称为移行上皮)。
尿路上皮的厚度取决于膀胱膨胀的程度,因此可以从4 到7 个细胞层。
许多条件可以改变尿路上皮的厚度和形状,例如炎症和反应条件,并且可能使膀胱组织的组织学评估更具挑战性。
大约 98% 的膀胱恶性肿瘤起源于上皮(尿路上皮),其中绝大多数(约90%)是“常见的”尿路上皮癌(以前称为移行细胞癌)。
大多数最初诊断的尿路上皮癌 (UCs) 是乳头状和浅表性的,在大约 70% 的病例中,会在局部切除后出现多次复发而没有肿瘤进展。
已报道的与复发和进展相关的病理特征包括浸润深度(如果有的话)、多灶性、既往尿路上皮肿瘤病史、肿瘤大小和分级。
扁平尿路上皮原位癌 (CIS)CIS 代表高级别膀胱肿瘤,通常表现出特征性特征,例如明显增大的细胞核(通常 > 淋巴细胞大小的 4 倍)、深染、紊乱、核极性丧失、内聚力丧失和频繁的有丝分裂活动,这可能是非典型的并延伸到尿路上皮的上部。
与其他乳头状肿瘤相比,细胞凝聚力的丧失有助于在尿细胞学检查中检测到这些高级别病变的比率更高。
CIS 的诊断通常相对简单,尽管许多形态学变异由于其稀有性而可能具有挑战性 [ 4 ]。
乳头状瘤膀胱乳头状(外生性)肿瘤,根据其细胞结构和非典型程度,可能是良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或恶性(低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 - PUNLMP,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 LGPUC,和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HGPUC) [ 5 ]。
通常,乳头状病变的最高级别成分被分配给肿瘤,但如果高级别成分最少(<5%),则可以将整体低级别分配给肿瘤,并注明存在焦点高级形态。
深度学习在膀胱癌病理学中的研究进展

深度学习在膀胱癌病理学中的研究进展
郑庆源;杨瑞;王磊;陈志远;刘修恒
【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
【年(卷),期】2023(50)1
【摘要】膀胱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诊断的金标准依赖于组织病理活检。
全载玻片数字化技术可产生大量高分辨率捕获的病理图像,促进了数字病理学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的热潮掀起,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种新方法,已经在膀胱癌的肿瘤诊断、分子分型、预测预后和复发等病理图像分析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传统病理极度依赖于病理学家的专业水平和经验储备,主观性强且可重复性差。
深度学习以其自动提取图像特征的能力,在辅助病理学家进行决策时,可提高诊断效率和可重复性,降低漏诊和误诊率。
这不仅能缓解目前面临人才短缺和医疗资源不均的压力,而且也能促进精准医疗的发展。
本文就深度学习在膀胱癌病理图像分析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景作一述评。
【总页数】5页(P98-102)
【作者】郑庆源;杨瑞;王磊;陈志远;刘修恒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14;R694;TP18
【相关文献】
1.根治性膀胱癌标本中肿瘤侵犯前列腺及精囊的病理学研究
2.根治性膀胱癌标本中肿瘤侵犯前列腺及精囊的病理学研究
3.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数字病理学中的进展
4.《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数据可视化分析与处理》出版:图像分析技术在乳腺癌病理学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5.诊断分子病理学的某些研究进展:国际病理学会第26届病理学大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膀胱疾病 病理学

膀胱炎性病变
• (四)坏疽性膀胱炎
– 1650年首例报告
–1934年Stirling 与Hopkin复习1207例Cases
of Hadder disease 有2例 – 发病率低,但经过凶险,病死率高
膀胱炎性病变
• -坏疽性膀胱炎 • 原因:
– – – – – ①化学物质 如化疗药,磺胺药过敏 ②感染 ③电离辐射 ④盆腔占位的挤压 ⑤大血管梗阻
– 治疗:肿物切除 膀胱部分切除
膀胱炎性病变
• (七)结核性膀胱炎及BCG导致肉芽肿 – 病变:
• 1.TB易发部位是膀胱三角区,特别是输尿管开口 处周围 粘膜表浅干酪样病ette-Guerin杆菌(BCG)为治膀胱癌。 – 表浅溃疡,炎症围着非干酪性肉芽肿
膀胱炎性病变
• -坏疽性膀胱炎 • 病变:
– 多为黏膜和固有层的坏死,少为全层坏死。 炎性坏死或放疗后坏死的特点
• 治疗:
– 清除坏死物抗生素膀胱引流膀胱全切
膀胱炎性病变
• (五)气肿性膀胱炎
– – – – – 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膀胱壁和腔内气体积聚。 1888年就被认为是独立性疾病 1930年Mills报道一些病例 1934年Antoine镜下诊断“气肿性膀胱炎” 1961年Bailey对原发性气尿和气肿性膀胱炎 一元论解释
膀胱炎性病变
• -气肿性膀胱炎
– 病因与发病:
• 产气荚膜梭形芽孢杆菌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慢性尿路 感染及恶性血液病并发症 女:男=2:1 微生物酵解尿中 葡萄糖或白蛋白——CO2↑
–
病变:膀胱壁出现充气和泡状结构 • M:
– – – – 粘膜上皮脱落呈浅溃疡 固有层见空泡腔单发或成串 肌层时有气泡 全层水肿、增厚、炎细胞浸润并可见多核巨细胞
膀胱疾病 病理学

• 浅表层-渗出坏死组织,有钙化斑块,Von Kossa染色(+) • 中间层:肉芽组织,成分-细菌菌落、淋巴小脓肿 • 外层:OB 注:代表毛细血管
膀胱炎性病变
• (三)放射性膀胱炎
– 原因: 泌尿系肿瘤或盆腔其他肿瘤,如直肠癌、宫 颈癌等的放疗的损伤
膀胱炎性病变
• -坏疽性膀胱炎 • 病变:
– 多为黏膜和固有层的坏死,少为全层坏死。 炎性坏死或放疗后坏死的特点
• 治疗:
– 清除坏死物抗生素膀胱引流膀胱全切
膀胱炎性病变
• (五)气肿性膀胱炎
– 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膀胱壁和腔内气体积聚。 – 1888年就被认为是独立性疾病 – 1930年Mills报道一些病例 – 1934年Antoine镜下诊断“气肿性膀胱炎” – 1961年Bailey对原发性气尿和气肿性膀胱炎
– 鉴别:1.膀胱癌2.儿童的横肉3.间质性、细菌性、TB性膀胱炎 应多处、深部活检 – 临床:
• 1.突发或多发性尿痛、尿血 • 2.发热伴腰区疼痛者伴有梗阻及肾盂肾炎 • 3.有时双合诊触及包块 • 4.嗜酸细胞增多,尿中有的可见 • 5.过敏史 • 6.B超、CT、OB,壁厚或肿瘤样 – 治疗:脱离过敏原、激素、抗组胺药、腔内灌注、放疗、手术、长期随诊。
膀胱炎性病变
• (四)坏疽性膀胱炎
– 1650年首例报告
– 1934年Stirling 与Hopkin复习1207例Cases
of Hadder disease 有2例 – 发病率低,但经过凶险,病死率高
膀胱炎性病变
• -坏疽性膀胱炎 • 原因:
– ①化学物质 如化疗药,磺胺药过敏 – ②感染 – ③电离辐射 – ④盆腔占位的挤压 – ⑤大血管梗阻
膀胱黏膜活检病理

膀胱黏膜活检病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 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也存在一定的 局限性和误诊风险,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膀胱黏膜活 检病理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在不断 提高,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 法应用于该领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
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理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
制定随访计划
根据病理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及时发现复发和 转移。
心理支持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了解病理结果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和预后评估 具有重要意义,医生应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展望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检测等新技术的应用,膀胱黏膜活检病理的诊断准确性和 特异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研究探讨膀胱黏膜活检病理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制定 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膀胱黏膜活检病理的诊断过程将更加自动化、 智能化,提高诊断效率和质量,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便捷、精准的服务。
病例二:良性膀胱黏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病因明确、治疗简单、 预后良好
病因明确
良性膀胱黏膜疾病通常 有明确的病因,如炎症
、结石等。
治疗简单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 抗炎、排石等,多数患
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预后良好
在去除病因后,多数良 性膀胱黏膜疾病不易恶
变,预后良好。
病例三:罕见膀胱黏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膀胱疾病的》PPT课件

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 、尿痛等。
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肿瘤较 大时可能出现。
其他症状:如体重减轻、贫血 、骨痛等。
膀胱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膀胱镜检、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方式
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根据肿瘤类型和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05
其他膀胱疾病
膀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室
定义
病因
膀胱憩室是由于膀胱壁的薄弱或阻塞引起 的囊状扩张。
慢性膀胱炎的诊断
通过病史、症状和相关检查进行诊断。
慢性膀胱炎的病因
多由急性膀胱炎未彻底治愈,反复发作所致 。
慢性膀胱炎的治疗
以长期、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抗生素治疗、 对症治疗和行为治疗等。
膀胱炎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多喝 水,避免不洁性行为等。
治疗建议
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同时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膀胱疾病的》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膀胱疾病概述 • 膀胱炎 • 膀胱结石 • 膀胱肿瘤 • 其他膀胱疾病 • 膀胱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01
膀胱疾病概述
膀胱的生理功能
01
02
03
储存尿液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尿 液,当尿液在肾脏产生后 ,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 等待排放。
膀胱憩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先 天性膀胱壁发育不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尿道狭窄等。
症状
治疗
膀胱憩室可能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尿 路刺激症状,也可能出现排尿困难、血尿 等症状。
治疗膀胱憩室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尿道 扩张、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浅表层-渗出坏死组织,有钙化斑块,Von Kossa染色(+) • 中间层:肉芽组织,成分-细菌菌落、淋巴小脓肿 • 外层:OB 注:代表毛细血管
膀胱炎性病变
• (三)放射性膀胱炎
– 原因: 泌尿系肿瘤或盆腔其他肿瘤,如直肠癌、宫 颈癌等的放疗的损伤
膀胱炎性病变
• -放射性膀胱炎 • 2.组织学急性:放疗
4-6个周 组织学
慢性:治疗后3 个月-10年 (平均4年)
栓 形成,间质玻变, 不典型增生 ③①重溃者疡:、坏固疽有层水肿、 玻变、慢性血管病变 ②肌层变质
③“放射性成纤维细胞 ”是纤维化的指标
生、化生
先天发育异常
• (七)脐尿管异常
– 部位:膀胱顶与脐部之间 – 类型:
• ①完全开放——脐尿管瘘 • ②脐端关,膀胱端开 • ③脐端开,膀胱端关——脐尿管窦道 • ④两端关,中间开、扩张残留脐尿管可发生肿瘤:
高分化腺癌(分泌黏液)、印戒细胞癌;绒毛状 腺瘤、纤维腺瘤、移形细胞癌、鳞癌。
先天发育异常
• b中层:立方,矮柱,核卵圆,胞界清,浆中等 • C底层:单层立方,贴于薄层基底板外真bm
– 固有层 血管、淋巴管、少量弹力纤维 – 黏膜肌肌层 内纵,中环,外纵
二、先天发育异常
先天发育异常
• (一)膀胱发育不全
– 极少见,因膀胱尿道管形成伴膀胱近端膨大而成。 – 病变:输尿管直接开口于扩张尿道或开口于腹壁,
先天发育异常
• (四)膀胱重复
– ①完全重复 – ②不完全重复 – ③双室膀胱可同时伴有胃肠的部分重复及脊
柱重复。
• (五)膀胱瘘管膀胱阴道瘘、膀胱直肠 瘘(后天性多见)
先天发育异常
• (六)膀胱憩室
– 大小:2-5cm,小的数毫米,大的是膀胱的 数倍。
– 部位:近输尿管口和脐尿管处 – 后果:尿潴留、感染、溃疡、结石、上皮增
生; • 恶变: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癌、
腺肉瘤。
五、膀胱炎性病变
膀胱炎性病变
• 原因:
1.梗阻; 2.结石 3.糖尿病 4. 妊娠 5.医源性:导尿、器械检查 6.发育异常 7.其他危险因素:免疫抑制、机体衰竭等
膀胱炎性病变
• (一)间质性性膀胱炎(Hunner ulcer)
– 人群:中老年女性 – 部位:膀胱任何部位 – 症状:小腹痛、尿频、药物治疗无效 – 病变:表层为纤维素和坏死物,黏膜下和肌层水
之易膀胱癌。
三、结石症
• 中老年男性多见
– 成分:磷酸盐、尿酸盐、草酸盐 – 治疗:膀胱取石,物理消石,体外震荡碎石 – 复发率:10%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
• 发生学:
– 1.化生 – 2.胚胎学说:残留的中肾管胚胎组织 – 3.播散学说 经期的子宫内膜-输卵管逆行-腹腔;血行-其他处;
盆、腹腔术后。
膀胱疾病
一、解剖组织学
解剖组织学
• 平均容量300-500ml,最大800ml • 组织学:
粘膜层 移行上皮层,(urothelium),空
虚时6-7层细胞,充盈时2-3层细胞. 肌层 内纵、中环、外纵 外膜 结缔组织,可见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结构
解剖组织学
• 黏膜层
– 上皮细胞分
• a表层:大卵圆细胞,嗜酸胞浆,单层,伞状细胞 (umbrella cells)
• 病变:紫兰点,经期血尿。M:子宫内膜腺体、间质。 • 临床:30-45岁、女。尿频、尿急、血尿、疼痛。 • 预后:化生,宫颈腺体样黏液上皮化生;恶变,子宫
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 • 治疗:切除异位组织,抑制卵巢功能,切卵巢,放疗,
激素疗法。依年龄、病情而定。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
• 部位:多在膀胱底 • 影像学:与膀胱壁肿瘤不易区别 • 治疗:手术、激素疗法 • 后果:可化生,宫颈腺体样黏液上皮化
膀胱炎性病变
• -放射性膀胱炎
– 3.并发症:
• ①溃疡纤维化——膀胱挛缩,输尿管狭窄 • ②黄色瘤细胞聚集(罕见) • ③坏疽性膀胱炎
膀胱炎性病变
• -放射性膀胱炎 • 临床:
– 急性型:治疗6个月内 – 亚急性型:6个月-2年之间 – 慢性型:2-5年之间预后
• 放疗疗效,乳头状肿瘤好于实性肿瘤
膀胱炎性病变
• (四)坏疽性膀胱炎
– 1650年首例报告
– 1934年Stirling 与Hopkin复习1207例Cases
of Hadder disease 有2例 – 发病率低,但经过凶险,病死率高
膀胱炎性病变
• (八)膀胱外翻(泄殖腔外翻)(cloacal exstrophy) – 部位:
• 膀胱前壁及其上面的前腹壁缺如; • 膀胱后壁的内表面外翻。 • 可恶变为腺、鳞癌(Engel和Wilkianson
统计42例,3例鄂变,7.5%)
– 特点:常伴腹腔内睾丸、阴茎畸形,女性尿道裂, 子宫不发育等。
– 处置:修补或残膀胱切除术 – 后果:不恰当治疗:20岁前感染、肾衰死亡,久
膀胱炎性病变
• -放射性膀胱炎
– 病变: – 1.细胞学:可出现假阳性的肿瘤细胞
• 慢性:治疗后3个月-10年(平均4年)
– ①上皮异型或脱落 – ②固有层:充血、水肿,增生、血栓形成,间质玻变,不
典型增生 – ③重者:坏疽急性:
• 放疗4-6个周
– ①溃疡、固有层水肿、玻变、慢性血管病变 – ②肌层变质 – ③“放射性成纤维细胞”是纤维化的指标
肿、出血,单核细胞浸润及肉芽组织形成,可见 肥大细胞 – 病因:与自身免疫有关(HLA 高表达、尿路 LgA+++、交感神经兴奋亢进) – 治疗:药疗,严重者可三角区以上的局部或全切。
膀胱炎性病变
• (二)皮革性膀胱炎
1914年Franoois提出“膀胱溃疡伴壁的钙盐沉着” Hager认为与尿素分解微生物有关1985年致病因子是
女性多见。 – 特点:
• ①多流产,少存活 • ②伴尿失禁或氮质血症 • ③常伴其他发育异常:各种肾异常,结
肠重复、双角子宫、阴道重复、腭裂、 心脏贲门异常等。
先天发育异常
• (二)发育过小(侏儒膀胱)
– 常伴其他泌尿道畸形。
• (三)肥大(巨膀胱)
– 占据腹腔大部,常伴先天尿道梗阻
① 单一巨膀胱 ② 巨膀胱——肠蠕动迟缓综合征 ③ 巨膀胱——巨输尿管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