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深部真菌的种类及致病现状
常见深部真菌的种类及致病现状

常见深部真菌的种类及致病现状常见深部真菌的种类及致病现状(1)念珠菌属致病现状它是深部真菌感染的第一个病原体。
在真菌败血症中,念珠菌感染的比例最高。
白念珠菌占血液真菌感染的51.9%。
曲霉属它常发生在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基础上,如肺结核空洞、肺脓肿、肺囊肿、支气管扩张等。
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很容易发生,主要是外源性感染。
隐球菌大多数患者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尤其是T细胞功能障碍患者。
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已成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感染。
隐球菌病也会影响肺部。
毛霉菌一种罕见的机会性感染,常与血液病、糖尿病、肾衰竭、实体瘤和器官移植有关。
毛霉感染主要发生在鼻子或耳朵,通过口腔唾液流入上颌窦和眼眶,形成肉芽肿;它还可以通过血液流动进入大脑,导致脑膜炎。
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暴发急性致命性毛霉菌病,可侵入多个器官。
病程短,发展快,死亡率高达80%~90%。
组织胞浆菌居住在流行地区hiv感染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其余各地也均有发生。
组织孢子虫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因此病变主要位于肺部。
种类抗生素类唑类氟胞嘧啶烯丙胺类棘白菌素类主要品种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灰黄霉素、克念霉素、美帕曲星等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力康唑等5-氟胞嘧啶萘替芬、特比萘芬、布替萘芬卡泊芬净(caspofungin)、米卡芬净(micafungin)、(葡聚糖合酶抑制剂)苯胺霉素其它药物名称两性霉素B抗菌谱新生隐球菌、芽生菌、荚膜组织、孢子浆剂型注射剂、三种含脂质的制剂(两种)环吡酮胺、阿莫罗芬、利拉奈特细菌、球虫孢子、念珠菌、孢子丝菌、毛霉、曲霉等。
性霉素b脂质体剂型、两性霉素b的脂类复合物、两性霉素b的胶体分散体系)灰黄霉素是多种皮肤癣菌,如皮肤癣菌、小孢子菌、片剂和外用乳膏、毛癣菌等。
制霉菌素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荚膜组织孢浆菌等。
片剂,阴道栓剂和软膏脂质体注射液(III期),片剂,口服混悬剂,注射液伊曲康唑小孢子菌、毛发癣菌、表皮癣菌、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荚膜组织胞浆菌、芽生菌、孢子丝菌、粗球孢子菌等氟康唑对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具有最强的抗菌活性,对表皮癣、芽生菌和荚膜组织孢子菌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对曲霉菌效果较差。
临床常见真菌检验—深部感染真菌(微生物检验课件)

GM试验--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 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glactomannan,GM),半乳甘露聚糖是 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的一种多糖,菌细胞壁表面菌丝生 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 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
GM试验
• 曲霉菌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肺部,从而引起肺部侵袭性曲霉,诊 断曲霉菌在肺部是定植还是侵袭性生长,关键在于其是否合成 GM,GM试验是诊断侵 袭性曲霉感染的微生物检查证据之一。
二、深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是指可引起机体深部 组织和内脏疾病的一群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
致病性真菌 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等
条件致病真菌 白假丝酵母菌、新隐球菌等
二、深部感染真菌
白3;、椭圆形,出芽繁殖,可形成假菌丝;
酵母样菌落,在玉米培养基上可形成厚膜
孢子;
二、深部感染真菌 2.临床意义
二、深部感染真菌 3. 微生物学检验 脑脊液离心 沉淀涂片
新型隐球菌 墨汁负染镜检
鉴定: 糖同化试验 酚氧化酶试验(新型隐球菌 黑色菌落) 脲酶试验
二、深部感染真菌
其他真菌
曲霉菌
二、深部感染真菌
其他真菌
毛霉菌
G试验GM试验
• G试验 又称1,3-β-D葡聚糖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 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鲎变形细 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G试验
• 真菌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
G因子,活化G因子 凝固酶原,凝固酶 显色,光度法测定
G试验
• G试验适用于除隐球菌和毛霉菌外的所有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 断
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约有高达85%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和正确的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病情恶化快
Nolla-Salas J, Sitges-Serra A, Leon-Gil C,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1997;23:23-30
肝脾念珠菌病
由门脉循环引起
系统性念珠菌病
由胃肠道播散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白念珠菌
念珠菌血症菌种分布 (1992-2003)
% of Isolates by Year(no.tested) 1992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Species (235) (332) (413) (320) (2770) (1715) Candida albicans 44.3 53.3 54.0 54.7 59.8 65.1 Candida glabreta 16.6 20.5 15.3 15.3 16.4 14.2 Candida parapsilosi 21.7 9.0 18.9 10.3 10.7 9.3 Candida tropicalis 11.9 11.4 7.0 11.9 7.9 6.9 Candida krusei 2.6 4.2 1.7 2.8 2.7 2.7 Candida lusitaniae 2.1 0.6 0.0 2.2 1.3 0.4 Candida guilliermondii 0.4 0.4 1.9 0.9 0.6 0.3
现状
病原体:白色念珠菌为第一位,但有下降趋势;非白念珠菌增加(其中热带第一位,克柔、近平滑增加)
途径:内源性为主(正常菌群)
深部感染真菌

1.5 学时第二十九 章 深部感 染真菌P345 概述: 侵袭深部组织、内脏以及全身的真菌统称为深部真菌,1、条件致病菌白假丝酵母菌 2、病原性真菌 新生隐球菌第 1 节 白假丝酵母菌 概述1、俗称白色念珠菌,是假丝酵母菌属中最常见的病原菌;2、念珠菌病是最常见的深部感染真菌病3、新近分离的柏林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1) 圆形或卵圆形,革兰氏阳性,但染色不均;2) 在组织内形成芽生孢子,继而形成假菌丝;3) 培养后的白假丝酵母菌可发展成为厚膜孢子2、培养特性:1)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血平板及沙保弱琼脂培养基上均生 长良好;2) 37C 培养2~3天后可出现典型的类酵母菌落3) 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可形成假菌丝,并产生真菌丝和 厚膜孢子二、致病性:1、 条件致病性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多见 (白色念珠菌 );2、 感染类型有皮肤黏膜感染、内脏感染和中枢神经感染, 少数发生变应性疾病。
三、微生物学检查:1、直接镜检2、分离培养与鉴定: 假丝酵母菌种类繁多,可根据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别1) 芽管形成试验:将菌接种于0.5~1ml 正常人或羊血清中37 C孵育1.5~4h后镜检,可见芽生抱子和芽管形成;2)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将菌接种于1%吐温80 玉米粉培养基,25C孵育24~48h后镜检,可见厚膜抱子;3)白假丝酵母菌和都柏林假丝酵母菌鉴别可用45C培养区分,前者生长良好,后者不能生长。
3、血清学试验:1 、患者体内可产生多种假丝酵母菌的抗体,但诊断意义不大;2、应用胶乳凝集试验或ELISA 可在患者血中检出白假丝酵母菌细胞壁甘露聚糖,特异性较高4、动物试验:将1%白假丝酵母菌悬液1ml 尾静脉或腹腔注入小鼠或耳静脉注入兔体内,5~7天后动物可死亡,解剖发现肾、肝等有脓肿四、防治原则1 、除去危险因素如潮湿、停止长期应用抗生素等;2、鹅口疮及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治疗可局部涂敷制霉菌素、龙胆紫、酮康唑等;3、深部感染可用两性霉素 B 治疗或与口服氟胞嘧啶合用;4、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预防措施。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是各种真菌除侵犯皮肤粘膜和皮下组织外,还累及组织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又称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s)。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原因,本病有增加趋势。
深部真菌病的常见病原菌为假丝酵母菌属、曲霉菌属以及新型隐球菌。
假丝酵母菌病( candidiais)是由数种假丝酵母菌引起的疾病,本病多见于儿童,有的自婴儿发病后,长期潜伏至成人时再发病。
最常引起人类疾病的假丝酵母菌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女性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内呈白色豆腐渣状··曲霉菌属引起的肺病·新型隐球菌( cryptococcus neorormans)是人类主要的致病菌,主要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亦可播散至肺部、皮肤、黏膜、骨骼、关节和其他内脏,呈急性或慢性病程,各年龄均可发病。
曲霉菌病是由致病曲霉菌所引起的疾病。
致病菌主要经呼吸道吸人侵犯肺部,也可侵犯皮肤、粘膜。
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使其他组织和系统受累。
尤其是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更缺乏特异性和体征,诊断困难,若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真菌从生长形态上主要可分为酵母菌和丝状真菌。
酵母菌中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常见致病菌有假丝酵母属和隐球菌,丝状真菌中主要有曲霉菌根霉属及皮肤真菌。
但也有都分真菌在组织内和在培养基内分别呈现一种以上形态,则称为双相真菌;由这类真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组织胞质菌病、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球孢子菌病、类球孢子菌病等。
真菌一般不产生毒素,其致病作用主要与真菌在人体内感染部位繁殖所引起的理化损伤及所产生的酶类,酸性代谢产物有关。
一些真菌还可引起轻重不一的变态反应。
真菌病常见的病理变化有:①轻度非特异性炎症;②化脓性炎症,由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所形成的小脓肿,如假丝酵母菌病、曲霉病、毛霉病等;③坏死性炎症,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常伴有明显的出血,而炎症细胞相对较少,可见于毛霉病、曲霉病等;④结核样肉芽肿形成;⑤真菌脓毒症,即真菌入血,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累及多脏器。
狗狗常见的深部真菌病

狗狗常见的深部真菌病狗狗常见的深部真菌病有哪些?【常见问题】狗狗常见的深部真菌病有哪些?【专家解答】2.球抱子菌病其病原为球抱子菌。
主要经呼吸道感染。
病犬的肺脏及支气管或纵隔淋巴结发生肉芽肿,病犬呈现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消瘦和腹泻。
侵害关节时,即呈现跛行和肌肉萎缩。
本病在犬群中传播迅速。
当犬中出现可疑症状时,应进一步进行胸部X线照相,有条件时可做球抱子菌素皮内试验及血清补体结合试验。
治疗方法同"组织胞浆菌病"。
4.隐球菌病其病原为新型隐球菌。
它存在于泥土中,可从土壤、鸟粪、水果和乳汁中分离到。
犬的隐球菌病主要侵害脑、脑膜、鼻旁窦以及肺、脾、肌肉、关节、皮肤等部位,引起病犬的运动失调,转圈运动,行为异常,破行,感觉过敏和鼻漏。
剖检时,于鼻旁窦、鼻甲骨、鼻腔以及脑有小的化脓灶,脑膜有粘液脓性炎症。
耳、眼睑和脚等部位可见皮下肉芽肿。
在临床上发现病犬有不明原因的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时,应考虑到隐球菌病的可能性。
如能进一步做病原检查、血清学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治疗方法同"组织胞浆菌病"。
6.念珠菌病(鹅口疮)其病原为白色念珠菌。
常存在于健康动物的消化道内。
幼龄和体质衰弱,特别是长期饲喂抗菌添加剂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动物,都易感染发病。
病犬的临床特征是在口腔和食道粘膜上形成一个大的或数个小的隆起的软斑,软斑表面覆盖有黄白色伪膜,剥离后露出容易出血的充血面。
对有上述症状的病犬,从粘膜和皮肤病变处刮取标本镜检,如发现酵母细胞和缠结的菌丝体,即可确诊。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其治疗方法可参照"组织胞浆菌病"。
为了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是除去各种诱因,长期使用抗菌添加剂的应停止饲喂。
抗菌剂使用时间过长的也应停止使用,以避免念珠菌的生长。
也可不定期口服制霉菌素,剂量为60万~100万单位/日,连续服用5~7天。
中国深部真菌感染流行病学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 中国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 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因素 •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 研究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
01
深部真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 率逐年上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02
03
深部真菌感染的症状因感染的具体病菌和部位而异,但通常包括发热、疲劳、 咳嗽、呼吸困难等。诊断通常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综合手段。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深部真菌感染的定义
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因地区、人群和病菌种类而异。在中国,一些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包括肺隐球菌病、念珠菌病 和曲霉病等。这些感染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更容易感染深部真菌 。
02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深部真菌感染的定义
•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由真菌在人体 深部组织引起的感染,通常发生 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中。这些 感染通常比浅部真菌感染更严重, 需要更多的医疗治疗和管理。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深部真菌感染的定义
01
深部真菌感染的分类
02
深部真菌感染的症状和诊断
真菌毒力
02
不同真菌的毒力不同,毒力强的真菌更易引起感染。
真菌耐药性
03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部分真菌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治疗更
加困难。
05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 制策略
提高公众认识
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 及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自我保护知识,提 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院内真菌感染的治疗

根据其在组织及培养基中的繁殖方式和菌落形态,深部真菌可分为:酵母菌、类酵母菌、双相真菌及霉菌。
深部真菌分类
根据其在组织及培养基中的繁殖方式和菌落形态,深部真菌可分为:酵母菌、类酵母菌、双相真菌及霉菌。 (1) 酵母菌(yeasts):在组织和培养基中由母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不产生菌丝,菌落形态与细菌菌落相似的一类真菌,如隐球菌属; (2) 类酵母菌:在组织和培养基中也是母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但有由不脱离母细胞的延长芽体组成的假菌丝(pseudohypha),它们的菌落形态与酵母菌的菌落相似,但在菌落表面除有生芽细胞外,还有伸长的生芽细胞所组成的假菌丝伸入培养基中,如假丝酵母属(念珠菌属); (3) 双相型真菌(dimorphic fungus):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生长成酵母状或菌丝体状两种形态,这种形态可随生长条件改变而相互变更的一类真菌。大多数致病性真菌均属双相型真菌,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孢子丝菌; 霉菌(mold):指在组织和培养基中均呈菌丝型生长的一类真菌,如曲霉、毛霉菌等。
04
次要: CNS其它病原体的培养,镜检或找肿瘤
05
细胞阴性
06
局灶神经症状和体征(包括局灶性癫痫,
07
偏瘫和颅神经瘫痪)
08
神志改变
09
脑膜刺激征
10
CNS生化和细胞数异常
临床标准
无法解释的丘疹或结节样皮肤损害
血源性真菌感染引起脉络膜视网膜病或内眼炎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
CT或MRI扫描示肝和/或脾内小的边缘的靶样脓肿
毛霉菌病
根霉菌属 毛霉菌属
rhizopus mucor
条致病菌
青霉菌病
马尼菲青霉菌
penicillium marneffe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深部真菌的种类及致病现状(1)
种类致病现状
念珠菌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之首。
在真菌败血症中,念珠菌属感染的比例最高。
白色念珠菌占血液真菌感染的51.9%。
曲霉属常在原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基础上发生,如肺结核空洞、肺脓疡、肺囊肿、支气管扩张等。
长期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易发生, 多为外源性感染。
隐球菌感染者多为严重免疫缺陷患者,尤其是T细胞功能缺陷者, 新型隐球菌所致的脑膜脑炎则已成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感染。
隐球菌病还可累及肺部。
毛霉菌一种少见的机会性感染,常与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肾功能衰竭、实体肿瘤和器官移植有关。
毛霉菌感染多发生在鼻或耳部,经口腔唾液流入上颌窦和眼
眶,形成肉芽肿;也可经血流入脑,引起脑膜炎。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暴发急
性致死性毛霉菌病,可侵袭多个脏器,病程短,发展快,死亡率高达80%~90%。
组织胞浆菌居住在流行地区HIV感染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其余各地也均有发生。
组织孢浆菌主要经呼吸道侵入,故病变部位多在肺部。
种类主要品种
抗生素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灰黄霉素、克念霉素、美帕曲星等唑类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力康唑等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
烯丙胺类萘替芬、特比萘芬、布特奈芬
棘白菌素类
(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卡泊芬净(Caspofungin)、米卡芬净(micafungin)、anidulafunggin
其它环吡酮胺、阿莫罗芬、利拉奈特
药名抗菌谱剂型
两性霉素B新型隐球菌、芽生菌、荚膜组织孢浆注射剂、三种含脂类的制剂(两
菌、球孢子菌、念珠菌、孢子丝菌、毛霉菌、曲霉菌等。
性霉素B脂质体剂型、两性霉素B的脂类复合物、两性霉素B的胶体分散体系)
灰黄霉素各种皮肤癣菌如表皮癣菌、小孢子菌、
毛发癣菌等。
片剂和外用霜膏
制霉菌素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荚膜
组织孢浆菌等。
片剂、阴道栓和软膏
脂质体注射剂(III期)
伊曲康唑小孢子菌、毛发癣菌、表皮癣菌、念
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荚膜组织
胞浆菌、芽生菌、孢子丝菌、粗球孢
子菌等
片剂、口服混悬液、注射剂
氟康唑对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的抗菌活性最
强,对表皮癣菌、芽生菌和荚膜组织
孢浆菌也有较强的作用,对曲霉菌的
作用较差。
片剂和注射剂。
伏力康唑治疗深部曲霉病,以及对氟康唑高度
耐药的严重深部念珠菌病(包括克鲁
斯念珠菌)及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
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口服和注射剂
特比萘芬对表皮癣菌、荚膜组织孢浆菌有杀菌
作用,对念珠菌有抑菌作用。
片剂和霜剂
卡泊芬净(注:没有口服制剂)对念珠菌和曲霉菌有较强的活性,对
新型隐球菌没有明显的活性。
注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