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植物病源真菌种类
最新植物病源真菌种类

植物病源真菌种类一、鞭毛菌亚门真菌1、卵菌纲:(1)霜霉目:霜霉科:霜霉属、假霜霉属、单轴霉属、指梗霉属、盘梗霉属腐霉科:腐霉属、疫霉属、指疫霉属白锈科:白锈属霜疫霉科:霜疫霉属(2)水霉属、水霉属、绵霉属(3)水节霉目(4)链壶菌目2、根肿菌纲:根肿菌目:根肿菌属3、壶菌纲:(1)壶菌目:节壶菌属(2)肋壶菌目(3)芽枝菌目(4)单毛菌目4、丝壶菌纲二、接合菌亚门真菌:1、接合菌纲:(1)毛霉目:毛霉属、根霉属、笄霉属、梨头霉属(2)虫霉目(3)捕虫霉目2、毛菌纲三、子囊菌亚门真菌:1、半子囊菌纲:(1)外囊菌目:外囊菌属(2)内孢霉目(3)原囊菌目2、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青霉属、曲霉属3、核菌纲:(1)白粉菌目:白粉菌属、布氏白粉菌属、单丝壳属、叉丝壳属、钩丝壳属、球针壳属、叉丝单囊壳属(2)球壳目:长喙壳属、小丛壳属、顶囊壳属、日规壳属、黑痣菌属、间座壳属、赤霉属、麦角菌属、黑腐皮壳属、隐球丛赤壳属(3)小煤炱目:小煤炱属(4)冠囊菌目4、腔菌纲:(1)多腔菌目:多腔菌属、痂囊腔菌属(2)座囊菌目:球座菌属、球腔菌属、亚球壳属(3)格孢腔目:黑星菌属、格孢腔菌属、核腔菌属、旋孢腔菌属5、盘菌纲:(1)星裂菌目:斑痣盘菌属、散斑壳属(2)揉膜菌目:核盘菌属、链核盘菌属(3)梭绒盘菌目(4)瘿果盘菌目(5)块菌目(6)盘菌目(7)厚顶盘菌目6、虫囊菌纲四、担子菌亚门真菌:1、冬孢菌纲:(1)锈菌目:柄锈菌属、胶锈菌属、层锈菌属、栅锈菌属、疣双胞锈菌属、单胞锈菌属、多胞锈菌属(2)黑粉菌目:黑粉菌属、轴黑粉菌属、条黑粉菌属、叶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尾孢黑粉菌属、实球黑粉菌属2、层菌纲:有隔担子菌亚纲:(1)银耳目(2)木耳目:卷担菌属(3)隔担菌目:隔担耳属无隔担子菌亚纲:(1)外担菌目:外担菌属(2)座担菌目(3)花耳目(4)胶膜菌目(5)非褶菌目(6)磨菇目3、腹菌纲五、半知菌亚门真菌:1、丝孢纲:(1)丝孢目:梨孢属、粉孢属、尾孢属、弯孢属、青霉属、曲霉属、离蠕孢属、凹脐蠕孢属、凸脐蠕孢属、丛梗孢属、葡萄孢属、链格孢属、柱隔孢属、轮枝孢属、芽枝孢属、聚端孢属、黑星孢属(2)无孢目:丝核菌属、小核菌属(3)瘤座菌目:镰孢属(4)束梗孢目2、腔孢纲:(1)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痂圆孢属、盘二孢属、柱盘孢属、拟盘多毛孢属(2)球壳孢目:叶点霉属、色二孢属、壳二孢属、壳球孢属、壳针孢属、壳囊孢属、茎点霉属、拟茎点霉属3、芽孢纲瘤座菌目:镰孢菌属、绿核菌属。
作物病原真菌分类

实用标准常见杀菌剂类别及其特点—选择性杀菌剂(杀真菌剂) 由真菌引起作物病害种类最多、最普遍。
人类对植物病原真菌研究的最早最详尽,所以,至 今专用于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种类也最多。
如何更容易记忆和使用这些种类繁多的杀菌剂,最好是首先认识常见作物病害的病原真菌类 别。
再针对不同病害类别去选择适宜相当的药剂。
比如,对于霜霉病、疫霉病和晚疫病等低 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可以选用烯酰吗啉、霜霉威、瑞毒霉、霜脲氰等,而三唑类杀菌剂对炭 疽病、褐斑病、白粉病、锈病等半知菌、子囊菌或担子菌引起的病害有效。
咯菌腈、嘧霉胺、 异菌脲等对灰霉病特效。
作物病原真菌分为低等真菌和高等真菌两大类,低等真菌是指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而 子囊菌、担子菌以及尚未发现其有性世代的半知菌三个亚门。
详情见下表。
表 1,作物病原真菌分类类别亚门属别常见病害1 根肿菌:其营养体为原质团, 整体产孢繁殖。
无性孢子为薄壁十字花科根肿 孢子囊中产生的游动孢子,有性病 孢子为厚壁孢子囊中产生的休 眠包子。
2粉痂菌:休眠包子聚集成多孔 马铃薯粉痂病的海绵状圆球。
低等真菌一、鞭毛菌:无性孢子为带有鞭毛的能 3 霜霉菌:营养体为发达的菌丝体,产生吸器伸入作物组织细胞在水中游动的游动内吸取养分。
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孢子,有性孢子为厚多种蔬菜、果树子,有性孢子多为卵孢子。
在被垣孢子或卵孢子。
的霜霉病害发病的作物叶片背面出现的霜霉状物是病菌的菌丝体和游动孢子囊。
文案大全4 疫霉菌:菌丝体发达,无性孢 子为游动孢子,自然条件下很难疫霉根腐病、马 见到其卵孢子。
其病征(病菌在铃薯、番茄等晚 被害作物体上表现的特征)是白疫病等。
色绵絮状物。
实用标准二、接合菌:无性孢子为包囊孢子,有性 根霉菌:菌丝上有假根。
甘薯软腐病。
孢子为接合子。
间隔--------------间隔-------------间隔1白粉菌:菌丝体可以产生吸器 小麦、蔬菜、果伸进植物组织体内细胞间吸收树白粉病营养。
植物病原真菌

小 麦 秆 锈 病 菌
麦角菌
外囊菌目 白粉菌
担子菌亚门
因本亚门真菌都产生 担子和担孢子而得名。 菌丝发达。腐生或寄 生于维管植物,也有 的与植物根共同生活 形成菌根。在潮湿的 土地上,常见有白色 的菌丝体,有时,菌 丝相互连结,形成菌 索。 冬孢子的类型 玉米瘤黑粉病
半知菌亚门
因在其成员的生活史中仅发现了无性阶段 而得名。它们为具简单隔膜(少数种具桶 孔隔膜)的分枝菌丝体,菌丝每个细胞中 常含多核。分生孢子梗单生、簇生或集结 成孢梗束,其内(外)合生或离生产孢细 胞,产孢细胞产生形形色色的分生孢子。 半知菌多腐生于陆地或水中。
锈菌的生活史
锈菌的典型生活史是5类孢子顺序发生,这叫长生型。 缺少1种、2种甚至3种孢子的,叫短生型。缺少夏孢子 的叫缺夏型。缺少春孢子的叫缺春型。短生型的冬孢 子有的有休眠期,有的一经成熟立即萌发,叫不休短生 型。还有一类锈菌只生形似春孢子的孢子,而其作用 又与冬孢子相同,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这叫内生 型。为害植物的叶 、茎和 果实。锈菌一般只引起局 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 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 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 生长不良等。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 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 (分枝或不分 枝的丝状体。有些在菌丝内有隔膜,把菌丝 隔成多个细胞;不含叶绿体和叶绿素,多数 具细胞壁。有些真菌为单细胞,无细胞壁。 都为异养型,寄生(除少数外多为兼性寄生) 或腐生。真菌可穿入植物的角质层和表皮而 致病。真菌病是植物病害中最多的一类病害, 每种作物都有几种真菌病害,多的达几十种。
黑粉菌
黑粉菌不是专性寄生,但有生理专化现象,不同种类的 黑粉菌分别寄生于一定的寄主植物上,彼此不能交互侵 染。
蔬菜病原真菌分类

链格孢属:黑斑、早疫
茎点霉属
芽枝霉属:褐点病
叶点霉属:白星
黑星孢属
3.
球壳孢目 :
大茎点霉属 拟茎点霉属:褐纹 壳针孢属:斑枯
弯孢属 : 疮痂枝孢属:黑星 黄枝孢霉:叶霉
色二孢属:
壳二孢属 :轮纹、蔓枯
16
六、细菌
1. 一般植物病原细菌的致死温度是48-53℃/10分钟,而要杀死细 菌的芽孢则需要120℃左右的高压蒸汽10-20分钟。因此高压灭 菌的指标是120℃30分钟
9
二、接合菌亚门
接合菌纲毛霉目:
根霉属(甘薯软腐病、西葫根霉腐烂病)
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弱寄生菌,分布在土壤和粪肥中
10
三、子囊菌亚门
① 白粉菌属
1. 半子囊菌纲:外囊菌属:桃缩叶 ② 布氏白粉属
2.
不整囊菌纲
A. 白粉菌目
③ 单丝壳属 ④ 叉丝壳属
:白粉病
⑤ 叉丝单囊壳属
⑥ 钩丝壳属
3. 核菌纲 4. 腔菌纲
B. 球壳菌(核菌)目:
1. 球腔菌属:瓜类蔓枯病 2. 黑星菌属:果树黑星病 3. 旋孢腔菌属
⑦ 球针壳属
① 长喙壳属 ② 小丛壳属 ③ 黑腐皮壳属 ④ 赤霉属 ⑤ 顶囊壳属 ⑥ 麦角菌属
5. 盘菌纲:核盘菌属:十字花科菌核病
11
子囊菌的特点
1. 壁以几丁质为主,营养体可以形成厚垣孢子。 2. 共同点是形成子囊。子囊(Ascus), 子囊孢子
3. 半知菌实际上包括未观察到有性阶段的子囊菌和担子菌。 4. 已证明大多属于子囊菌,少数属于担子菌,因此半知菌与子囊菌的关
系较为密切 5. 半知菌的营养体大多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的(酵母类),
植物病原真菌是如何分类的

植物病原真菌是如何分类的?按照生物五界分类系统,真菌属于菌物界真菌门。
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an)、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ntina)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五个亚门,它们的主要特征如下:鞭毛菌亚门:营养体是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或休眼孢子囊。
重要植物病原真菌有腐霉菌、疫霉菌和霜霉菌等。
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典型的没有隔膜,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
一般不侵染植物。
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
重要植物病原真菌有白粉菌、赤霉菌等。
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
重要植物病原真菌有锈菌和黑粉菌等。
半知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没有有性阶段,但有可能进行准性生殖。
重要植物病原真菌有玉米大斑病菌、玉米灰斑病菌和蔬菜斑枯病菌等。
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因此这类真菌通常称作鞭毛菌。
鞭毛菌大多为水生真菌,少数是两栖的或接近陆生的。
其中寄生高等植物并引起严重病害的是霜霉目真菌,如腐霉菌属、疫霉菌属、霜霉菌属、假霜霉菌属、白锈菌属等。
子囊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有哪些?白粉菌,果树炭疽菌,禾本科作物赤霉菌,全蚀病菌,苹果腐烂病菌,锈菌,黑粉菌外囊菌属(Taphrina)引起桃缩叶病。
白粉属(Erysiphe)引起烟草、芝麻、向日葵及瓜类等白粉病。
单丝壳属(Sphaerotheca )引起瓜类、豆类等多种植物白粉病。
布氏白粉属(Blumeria)引起禾本科植物白粉病。
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引起苹果白粉病。
球针壳属(Phyllactinia)引起桑、梨、柿、核桃等80多种植物白粉病。
钩丝壳属(Uncinula)引起害葡萄和桑树白粉病〕。
园艺植物病害病原-真菌

菌组织分两类: 菌组织分两类:
疏丝组织: 疏丝组织: 菌丝排列较疏松, 菌丝排列较疏松,在显微镜下可 以看出菌丝的长形细胞,用机械方法可以分开。 以看出菌丝的长形细胞,用机械方法可以分开。
拟薄壁组织: 菌丝排列很紧密, 拟薄壁组织: 菌丝排列很紧密, 在显微镜下菌丝 细胞接近圆形, 细胞接近圆形,类似高等植物的拟薄壁组织用机 械方法不能分开,只能用碱液煮开。 械方法不能分开,只能用碱液煮开。
有害的真菌: 有害的真菌
侵染植物引致病害。 侵染植物引致病害。 ——已记载的植物病原真菌有8000种以上,可引起 已记载的植物病原真菌有8000种以上 种以上, 已记载的植物病原真菌 万余种植物病害, 占植物病害总数的70 80% 70- 3 万余种植物病害 , 占植物病害总数的 70 - 80% , 属第一大病原物。 第一大病原物。 ——园艺植物上常见的几大病害霜霉病、疫病、白 园艺植物上常见的几大病害霜霉病、疫病、 园艺植物上常见的几大病害霜霉病 粉病、灰霉病、炭疽病、菌核病、锈病都是由真 粉病、灰霉病、炭疽病、菌核病、锈病都是由真 菌引起的, 菌引起的,历史上大流行的植物病害多数是真菌 引致的。因此,植物病理学与真菌学有密切关系。 引致的。因此,植物病理学与真菌学有密切关系。
•菌组织形成的特殊结构
菌核: 菌核: ————是由许多菌丝交织而成, 是由许多菌丝交织而成, 是由许多菌丝交织而成 颜色较深, 质地较硬, 颜色较深 , 质地较硬 , 如玉 米纹枯病菌的菌核、 米纹枯病菌的菌核 、 苹果白 绢病菌的菌核。 绢病菌的菌核。 ————作用是渡过不良环境 , 作用是渡过不良环境, 作用是渡过不良环境 如干旱、 高温等, 如干旱 、 高温等 , 是真菌的 一种越冬和越夏机构
子座(Stroma): 子座(Stroma): (Stroma)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

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产生 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的。子囊 孢子可以在植物间传播,并感染新的 寄主植物。
03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的致病机理
侵染过程
接触寄主
病原真菌通过气孔、皮孔、伤 口等途径与寄主植物接触。
粘附与侵入
病原真菌产生粘附因子,粘附寄 主表面,并形成侵入结构,如菌 丝和吸器,侵入寄主细胞。
快速防御反应
寄主植物在受到病原真菌侵染时,能够迅速发生防御反应,如产生过 敏性坏死反应,阻止病原真菌的进一步扩展。
适应性
寄主植物通过适应性进化,能够提高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抗病性。
04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的传播途径与
流行规律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子囊菌的孢子可随空气 流动传播,感染健康的
植物。
雨水传播
孢子可附着在雨滴上, 通过雨水降落传播到其
生活史
无性繁殖阶段
植物病原真菌在无性繁殖阶段会 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这些孢子 可以随风、水流或昆虫传播,感 染新的植物。
有性繁殖阶段
在有性繁殖阶段,植物病原真菌 会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这些孢 子可以在植物间传播,并感染新 的寄主植物。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是通过产生 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的。分生孢子可 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通过水流或 昆虫传播。
激素
病原真菌产生激素,影响寄主 植物的激素平衡,导致植物生
长异常。
寄生结构
病原真菌形成侵入结构和菌丝 体,侵入寄主细胞并吸收营养
。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抗病基因
寄主植物体内存在抗病基因,能够识别病原真菌的致病因子,并启动 抗病反应。
生理生化反应
植物病原微生物

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病原微生物是指引起植物疾病的微生物。
它们可以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健康造成危害,导致植物发生病变,并可能引起严重的病害流行。
一、细菌性植物病害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有的具有运动能力,可以通过空气、水和昆虫等媒介传播到其他植物中。
细菌感染植物会导致叶片出现软腐、溃烂,或者在茎、根部形成溃疡等病状。
其中,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就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植物病害。
如果发现植株出现黄化、斑点、腐烂等异常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二、真菌性植物病害真菌是一类寄生在植物体表或体内的生物,它们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和传播。
真菌感染植物时,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褐斑、黑斑、霉斑等病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植株凋亡。
例如,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植物病害,其特征是植物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斑。
防治真菌性植物病害可以采用农药喷洒、适宜的灌溉管理和植物种植密度合理调整等方法。
三、病毒性植物病害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生物体,通常需要借助昆虫或其他介体传播到植物中。
病毒感染植物后,会导致植株出现变黄、畸形、落叶等病状,严重时有可能导致植株衰竭。
例如,花叶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植物病害,感染植物后会使植株的叶片产生彩色斑纹。
防治病毒病害的主要方法是选择抗病品种、及时发现和清除带病植株,以及控制病媒介的传播。
四、原生动物性植物病害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小生物,它们可以寄生在植物的表面或内部,通过摄食植物组织或侵入植物细胞来获取营养。
原生动物感染植物后,会导致植株出现萎黄、肿胀、畸形等病状,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例如,根结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原生动物性植物病害,寄生在植物根部,会导致植株根部形成结节。
防治原生动物性植物病害可以采用适宜的灌溉管理、土壤消毒和栽培轮作等方法。
总结:植物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园艺种植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减少植物病害对作物的危害,我们应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掌握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源真菌种类
一、鞭毛菌亚门真菌
1、卵菌纲:
(1)霜霉目:
霜霉科:霜霉属、假霜霉属、单轴霉属、指梗霉属、盘梗霉属腐霉科:腐霉属、疫霉属、指疫霉属
白锈科:白锈属
霜疫霉科:霜疫霉属
(2)水霉属、水霉属、绵霉属
(3)水节霉目
(4)链壶菌目
2、根肿菌纲:
根肿菌目:根肿菌属
3、壶菌纲:
(1)壶菌目:节壶菌属(2)肋壶菌目
(3)芽枝菌目
(4)单毛菌目
4、丝壶菌纲
二、接合菌亚门真菌:
1、接合菌纲:
(1)毛霉目:毛霉属、根霉属、笄霉属、梨头霉属
(2)虫霉目
(3)捕虫霉目
2、毛菌纲
三、子囊菌亚门真菌:
1、半子囊菌纲:
(1)外囊菌目:外囊菌属(2)内孢霉目
(3)原囊菌目
2、不整囊菌纲:
散囊菌目:青霉属、曲霉属
3、核菌纲:
(1)白粉菌目:白粉菌属、布氏白粉菌属、单丝壳属、叉丝壳属、钩丝壳属、球针壳属、叉丝单囊壳属
(2)球壳目:长喙壳属、小丛壳属、顶囊壳属、日规壳属、黑痣菌属、间座壳属、赤霉属、麦角菌属、黑腐皮壳属、隐球丛赤壳属
(3)小煤炱目:小煤炱属
(4)冠囊菌目
4、腔菌纲:
(1)多腔菌目:多腔菌属、痂囊腔菌属
(2)座囊菌目:球座菌属、球腔菌属、亚球壳属
(3)格孢腔目:黑星菌属、格孢腔菌属、核腔菌属、旋孢腔菌属
5、盘菌纲:(1)星裂菌目:斑痣盘菌属、散斑壳属
(2)揉膜菌目:核盘菌属、链核盘菌属
(3)梭绒盘菌目
(4)瘿果盘菌目
(5)块菌目
(6)盘菌目
(7)厚顶盘菌目
6、虫囊菌纲
四、担子菌亚门真菌:
1、冬孢菌纲:
(1)锈菌目:柄锈菌属、胶锈菌属、层锈菌属、栅锈菌属、疣双胞锈菌属、单胞锈菌属、多胞锈菌属
(2)黑粉菌目:黑粉菌属、轴黑粉菌属、条黑粉菌属、叶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尾孢黑粉菌属、实球黑粉菌属
2、层菌纲:
有隔担子菌亚纲:(1)银耳目
(2)木耳目:卷担菌属
(3)隔担菌目:隔担耳属
无隔担子菌亚纲:
(1)外担菌目:外担菌属
(2)座担菌目
(3)花耳目
(4)胶膜菌目
(5)非褶菌目
(6)磨菇目
3、腹菌纲
五、半知菌亚门真菌:
1、丝孢纲:
(1)丝孢目:梨孢属、粉孢属、尾孢属、弯孢属、青霉属、曲霉属、离蠕孢属、凹脐蠕孢属、凸脐蠕孢属、丛梗孢属、葡萄孢属、链格孢属、柱隔孢属、轮枝孢属、芽枝孢属、聚端孢属、黑星孢属(2)无孢目:丝核菌属、小核菌属
(3)瘤座菌目:镰孢属
(4)束梗孢目
2、腔孢纲:
(1)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痂圆孢属、盘二孢属、柱盘孢属、拟盘多毛孢属
(2)球壳孢目:叶点霉属、色二孢属、壳二孢属、壳球孢属、壳针孢属、壳囊孢属、茎点霉属、拟茎点霉属
3、芽孢纲
瘤座菌目:镰孢菌属、绿核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