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如何确定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植物群落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 密度、相对密度、密度比 • 多度 :(abundance)是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 标,是不同物种个体数目的相对指标,多用于野外。Drude七级制多度• • • • • •
盖度(coverage) 基盖度 显著度(conspicuousness) 相对盖度 相对显著度 盖度比(cover ratio)
• 频度(frequency):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 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 相对频度(reative frequency) • 频度比(frequency ratio)
• 高度或长度 • 重量(weight):用来衡量种群生物量(biomass)或现 存量(standing crop)多少的指标 • 体积(volume) • 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的测度
测度指标
•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simpson”s diversity index)是基于 在一个无限大小的群落中,随机抽取两个个体,它们属于 同一物种的概率是多少这样的假设而推导出来的。
• 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是用来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 紊乱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高,多样性也就越高。 • 香农—威纳指数包含两个因素:其一是种类数目;其二是种类中个体 分配上的均匀性。
• 式中S为物种数目Pi为属于种i的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H为物种 的多样性指数。公式中对数的底可取2,e和lo,但单位不同,分别为 nit、bit和dit。
• 物种丰富度指数(specie richnesss index):对一个群 落中所有实际物种数目的测量。
植物群落结构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 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也可以这样理解: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 传变异和它们生存环境所组成的总称.它在广义上包括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 样性四个层次.狭义上的生物多样性只包括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时间因素 进化时间等级:热带群落比较古老,进化时间较长,生境也较为 稳定,群落的多样性较高。 生态时间因素考虑更短的时间尺度,认为物种分布区的扩大也需 要一定时间。 2。空间异质性因素 空间异质程度越高,动植物群落复杂性也越高,物种多样性也越 大。 3。气候稳定因素 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物种就越丰富。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 地球上唯有热带的气候是最稳定的。 4。竞争因素 在物理环境严酷的地区,自然选择主要受物理因素控制,但在气 候温和而稳定的热带地区,生物之间的竞争则成为进化和生态位分化。 5。捕食 捕食者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6。生产力因素 群落的生产力越高,生产的事物越多,通过事物网的能量越大, 物种多样性就高。
• 三.种间关联
• 在同一群落中生存的物种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有些是正关 联,而另一些是负关联. • 正关联:两个种一块出现的次数比期望的更频繁.这可能是一个 种依赖另一个种而生存,或两者受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因子影 响而生长在一起. • 负关联:两个种共同出现的次数少于期望值.是由于空间排挤,竞 争,化感作用以及不同的环境要求造成.
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
苍耳:果实的刺顶端带有倒钩,牢牢钩住不易脱落.
凤仙花:果实成熟时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
三.生长型结构(生活型结构):
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二、群落组成性质分析
1、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 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特征: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 大,生活能力强。
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不仅要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而且要保护建群植物和 优势植物,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种的多度估计——Braun-Blauquet等级
5 ——无论个体多少,该种的盖度>75% 4 ——无论个体多少,盖度50-75% 3 ——无论个体多少,盖度25-50% 2 ——无论个体多少,盖度5-25%;或盖度<5%,但个体数
多 1 ——个体数量较多,盖度1-5%;或盖度>5%,但个体数
少 +——个体数稀少,盖度<1% r——盖度很小,个体很少(1-3)
第六章 植物群落的组 成和结构
主要内容
群落概念 群落组成 群落结构 群落组织
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概念
一、植物群落的定义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
的集合。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由各种不同种类的植物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的能谱。
种类组成是一个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群落内个体数量和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按照植物生活形态的差异,可以将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划分为乔木、灌木、草本和苔藓等几种类型。
乔木是指高大木本植物,具有木质茎干。
乔木在森林和林地中比较常见,它们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遮蔽面积,形成生态系统的“骨架”。
森林中的乔木种类很多,如松树、柏树、橡树、枫树等。
灌木是指较低矮的木本植物,它们通常生长在乔木下层或草本植物的间隙中。
灌木可以起到保护土壤、抵抗风蚀等作用。
在草原、灌丛和亚热带地区,灌木种类比较丰富,如藤本植物、梅花草、桂花等。
草本是指较为矮小的植物,一般没有明显的木质茎干。
草本广泛分布在各种生境中,如草原、湿地、耕地等。
草本植物多样性很高,不同生境下的草本植物种类也会有所不同,如苦草、米草、芦苇等。
苔藓是指比较原始的植物类群,与其他植物区别较大。
苔藓植物一般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河岸、石灰岩地区等。
苔藓植物的种类相对较少,如长喙藓、铺地藓、玉米苔等。
除了以上几类植物外,植物群落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植物类群,如蕨类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等。
它们根据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群落的特点,选择在特定的生境中生长。
例如,水生植物在湖泊、河流等水体中生长,可以提供氧气、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等作用。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不同植物类群的相互作用和资源利用,促进了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的稳定。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不仅在形成和维持生态系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生态服务。
因此,对于植物群落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大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群落是自然界中植物在某一地区或环境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生态功能的群体,其种类组成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介绍其形成的生态背景以及不同种类植物在群落中的相互作用和生态意义。
一、引言植物群落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是群落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其深入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植物群落的形成因素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物群落种类差异较大。
例如,热带雨林群落与寒带针叶林群落在植物种类上存在显著差异。
土壤特性:土壤的质地、酸碱度、养分含量等对植物生长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植物群落种类也会有所不同。
地形地貌:山地、平原、河谷等地形地貌差异影响了水分分布和光照强度,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
人为干扰:人类活动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也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农业、城市化等活动会导致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
三、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森林植物群落:森林是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群落之一。
在不同气候带内,森林植物群落可以分为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寒带针叶林等。
热带雨林以高度的物种多样性和植被层次分明而著称,而温带和寒带的森林则因气候和植物特征而有所不同。
草原植物群落:草原以草本植物为主,分为温暖草原和寒冷草原。
草原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气候、土壤和植物适应能力密切相关,有些草原植物具有耐旱、耐寒等特点。
沙漠植物群落:沙漠地区由于干旱和高温等极端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植物群落。
沙漠植物通常具有节水和耐干旱的适应性,如仙人掌、沙漠柳等。
湿地植物群落:湿地植物群落包括沼泽、湿地草甸等类型。
这些地区通常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植物群落以水生植物为主,如芦苇、睡莲等。
四、植物群落的生态意义维持生态平衡: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态平衡。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安康学院
22
第4种方法:按生态分类
• 以植物群落分布的生态条件分 • 表现了植物类型的生态本质 • 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中生植物 • 高温植物、低温植物、中温植物。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安康学院
23
第5种方法:按外貌 + 生态分类
• 以群落主要层优势种的外貌、生态特征、生态 学指标分
• 避免单纯生态学、形态结构学原则的片面 • 客观反映各个分类等级内在本质 • 划分有7个群系纲: • 郁闭森林、疏林、密灌丛、矮灌丛 • 陆生草本、荒漠、水生植物。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安康学院
5
• 相当稠密 • 树高2-8m • 木本植物 • 小高位芽。
2. 矮疏林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安康学院
6
3. 密灌丛
• 相当稠密 • 树高低于2m • 木本植物 • 矮高位芽 • 地上芽植物。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安康学院
7
4. 草地
• 草本植物,禾草、苔草 • 偶尔有矮木本植物。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安康学院
42
行业标准CJJ/T85 – 2002
• 2002年,建设部组织制定、颁布行业标准 •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 • 有:大类、中类、小类 3 个层次 • 共有 5 大类、13 中类、11 小类。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安康学院
43
城市绿地的含义
• 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 市用地
• 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 (生长型)作为分类 • 分类的基本单位为:群丛 • 是世界上最早的分类,常用的分类之一 • 便于掌握,特征明显,分类简单 • 不足:与生态学的关系不密切 • 常把生态学上差异很大的植物,分在一起。
第六章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测估计与相对意义的定量指标,通常用 Drude划分的多度及Clements多度和 Braun-Blanquet多度来表示。
种的多度估计——Drude等级
Soc. ——极多,地上部分郁闭 Cop.
Cop3——很多 Cop2——多 Cop1——尚多 Sp.——少,数量不多而分散 Sol.——稀少,数量少而稀疏 Un.——个别(1-2)
Raunkiaer生活型系统
A 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 :休眠芽离地面 25cm以上
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m
中高位芽植物-高度8-30m
小高位芽植物-高度2-8m
矮高位芽植物-高度25cm-2m
B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 :更新芽介于地面 之上25cm以下。多为灌木、半灌木与草本植物。
相对密度=(某种株数/总株数)100% 相对频度=(某种频数/总频数)100% 相对基盖度=(某种基盖度/总基盖度)100%
上式用于灌木或草地群落时,其重要值公式为: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四、群落内的种间关联
在一个特定群落中,有的种经常生长在一起,有的 种则互相排斥,即种间存在关联。
4、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
偶见种可能偶然地由人们带入或随着某种条件的改变而侵入群落 中,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有些具有生态指示意义,还可作 为地方特征种看待。
关键种与冗余种
三、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density)与多度(abundance)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上某植物种的个体数目。 株(丛)·m-2
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该地区该生活型的植物种数该地区全部植物的种数100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该地区该生活型的植物种数该地区全部植物的种数100raunkiaer生活型系统?选择以休眠芽或枝梢在不良季节寒温带的冬季热带的旱季所处的位置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
02-5.2 如何确定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课件

极多,植物地上部分郁闭 很多 多 尚多 少,数量不多而分散 稀少,数量很少而稀疏 个别(样方内某种植物只有1∽2株)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是指样地内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 占全部植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 最高的物种密度的百分比被称为密度比(density ratio)。
事实证明,Raunkiaer频度定律基本上适合于任何稳定性较 高而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
群落的均匀性与A级和E级的大小成正比。E级愈高,群落 的均匀性愈大。如若B、C、D级的比例增高时,说明群落 中种的分布不均匀,一般情况下,暗示着植被分化和演替 的趋势。
重要值(important value)
频度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Raunkiaer频度定律(law of frequency):
%
60 53
50
40
30
20
14
9
16 8
10
0
A
B
C
D
E
该定律说明,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A级 频度的种类占大多数,B、C和D级频度的种类较少,E级频度的 植物是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其数目也较多,所以占有的比 例也较高。这个规律符合群落中低频度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 目多的事实。
生态学
第5讲 群落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第2节 如何确定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娄安如 北京师范大学
1. 种类组成的调查
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一个群落或一个地区的 生 物种类名录。现以植物群落为例来具体阐述。 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最小面积的大小。 具体做法是:逐渐扩大样地面积,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样 地内植物的种数也在增加,但当物种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曲 线则有明显变缓的趋势,通常把曲线陡度开始变缓处所对应 的面积作为最小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娄安如北京师范大学
第2节如何确定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生态学
第5讲群落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1. 种类组成的调查
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一个群落或一个地区的生物种类名录。
现以植物群落为例来具体阐述。
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最小面积的大小。
具体做法是:逐渐扩大样地面积,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样地内植物的种数也在增加,但当物种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曲线则有明显变缓的趋势,通常把曲线陡度开始变缓处所对应的面积作为最小面积。
样方面积
物种数
组成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面积越大。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最小面积为2500m2;北方针叶林为400m2;
落叶阔叶林为100m2;
草原灌丛为25~100m2;
草原为1~4m2。
2.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
植物群落研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1)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如果群落中的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为“单建群种群落”或“单优种群落”。
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则称为“共建种群落”或“共优种群落”。
(2)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3)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4)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
偶见种可能偶然地由人们带入或随着某种条件的改变而侵入群落中,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3.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多度是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德鲁提(Drude )的七级制多度,即:
Soc.(Sociales )
极多,植物地上部分郁闭Cop 3
很多Cop.(Copiosae
)Cop 2
多Cop 1
尚多Sp.(Sparsal )
少,数量不多而分散Sol.(Solitariae )
稀少,数量很少而稀疏Un.(Unicum )个别(样方内某种植物只有1∽2株)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 )是指样地内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全部植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
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的百分比被称为密度比(density ratio )。
多度(abundance )与密度(density )
盖度(coverage)
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通常,分盖度或层盖度之和大于总盖度。
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的相对盖度。
基盖度是指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乔木的基盖度特称为显著度。
学生在落叶阔叶林中做植物样方调查
频度(frequency
)
频度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Raunkiaer 频度定律(law of frequency ):53149
816010
20
30
40
50
60
A B C D E
%该定律说明,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A 级频度的种类占大多数,B 、C 和D 级频度的种类较少,E 级频度的植物是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其数目也较多,所以占有的比例也较高。
这个规律符合群落中低频度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多的事实。
事实证明,Raunkiaer频度定律基本上适合于任何稳定性较高而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
群落的均匀性与A级和E级的大小成正比。
E级愈高,群落的均匀性愈大。
如若B、C、D级的比例增高时,说明群落中种的分布不均匀,一般情况下,暗示着植被分化和演替的趋势。
重要值(important value)
重要值是J.T.Curtis和R.P.McIntosh(1951)在研究森林群落时首次提出的。
它是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因为它简单、明确,所以近年来得到普遍采用。
计算公式如下:
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
上式用于草原群落时,相对优势度可用相对盖度代替:
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4. 样地与样方的选择
样地是指能够反映植物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地段。
样地的选择标准是:
(1)种类成分的分布要均匀一致;
(2)群落结构要完整,层次要分明;
(3)生境条件要一致(尤其是地形和土壤),最能反映该群落
生境特点的地段;
(4)样地要设在群落中心的典型部分,避免选在两个类型的过
渡地带;
(5)样地要用显著的实物标记,以便明确观察范围。
在符合上述5个选择样地标准的区域内,设置植物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