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夏商周美术(中国美术史)

合集下载

夏商周时期美术

夏商周时期美术

2020/2/18
4
概述
❖ 公元前16世纪夏朝为商所取代。至公元前14 世纪时商王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 出现了商朝最强盛的局面。
❖ 兴起于渭水中游的周族日益强盛,于公元前 11世纪中期发兵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今西安附近),史称西周。
2020/2/18
5
概述
❖ 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生产力大为提高,青铜 器的大量使用,结束了玉石器的主流地位, 标志着“金石并用时代”的结束,“青铜时 代”从此开始。这实际上也是完成了由氏族 公社向奴隶社会的过渡,美术的发展也进入 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夏商西周美术,以青 铜艺术为主流。
尊,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 较小,也有方形的。
2020/2/18
24
(6)、卣
邢季史卣(you, 音有) ,盛酒器 (是盛酒器中的 主要一种)。一 般形状为椭圆 口、深腹、圈 足,有盖和提 梁,腹或圆或 椭或方,也有 作圆筒形、鴟 鴞形或虎食人 形。
2020/2/18
25
(7)、方彝
妇好偶方彝 ,盛 酒器。高方身, 有盖,盖形似 屋顶,且有钮。 有的方彝上还 带有觚棱。腹 有曲的,有直 的,有的在腹 旁还有两耳。
2020/2/18
41
动物纹
❖ (4)、虎纹:一种作虎头状,其额顶有一对环形 竖耳,另一种为虎的侧视爬行纹饰,较为形象。
❖ (5)、牛纹:一种是牛头状兽面纹,有作主题纹 饰,有在器肩或器鋬上作为附饰的,也有牛的全躯 侧视形象。
❖ (6)、蝉纹的特征为大目,腹部有节状条纹,多 数蝉体呈竖三角形,不带蝉足,也有长方形蝉体带 蝉足的,四周皆填以云雷纹。作为主题纹饰,多横 向排列成带状,或纵向排列连续式,但多数蝉纹处 於附饰地位。

02夏商周美术

02夏商周美术

Chinese art history
夏商周美术
春秋-战国青铜器
Chinese art history
夏商周美术
春秋-战国青铜器
Chinese art history
夏商周美术
春秋-战国青铜器
Chinese art history
夏商周美术
春秋-战国青铜器
Chinese art history
Chinese art history
夏商周美术
夏、商、周[青铜时代](前21世纪~前221年) • 青铜器作品
东周(春秋、战国)青铜器
Chinese art history
夏商周美术
春秋-战国青铜器
Chinese art history
夏商周美术
春秋-战国青铜器
Chinese art history
Chinese art history
夏商周美术

古代炊煮器,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 四足的方鼎。鼎曾被奴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明 贵贱”,作为标志统治权力和等级的一种器物。
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 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 盛况。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 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 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 鼎力相助,等等。
Chinese art history
夏商周美术
Chinese art history
夏商周美术
夏、商、周[青铜时代](前21世纪~前221年) •青铜制作工艺程序:
炼矿 制模 装饰 制范 合范 浇铸 脱范
Chinese art history
夏商周美术

第二章 夏商西周美术

第二章   夏商西周美术

云雷纹:云雷纹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一种纹饰,以二方或四方连续的回旋形线条组成。云雷纹由云纹和雷 纹构成。云纹由圆形回旋线条纹样组成;雷纹由方形回旋线条纹样组成,以回旋为特点,因此又称 回纹。云雷纹一般是青铜器上的底纹,衬托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 绳纹:绳纹是由波浪形状的线条结成绳索形状的纹饰。一般作为青铜器上的主要纹样的附属装饰带,盛行 于西周的后期。 环带纹:环带纹是由起伏较大的波浪纹呈二方连续方式构成的。其凹处用类似于眉口形的纹饰填充。该纹 饰盛行于西周的中后期。 二.动物纹类: 饕餮纹:饕餮是原始人幻想的一种凶猛贪食的动物。饕餮纹装饰在青铜器腹部的中心地带,以鼻子为中心 向两边对称,有双眼、双角和双我耳。左右两侧陪有龙形纹样。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 夔纹:夔也是原始人幻想的一种类似于龙的动物。多以侧面表现。
形象狞厉可怕,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到春秋时就基本消失。
中国美术史 |第二章
夏商西周美术
4
思考题
1.青铜器的分类。 2.商周青铜器的特点和代表作。
小结
谢谢!
中国美术史 |第二章
夏商西周美术
1
青铜器的品种、用途 我国青铜器到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了教完备 的青铜器种类,分为:礼器、乐器、兵器、 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礼器是统治阶级 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分为:炊煮器、 食器、酒器、水器。其中,炊煮器有鼎、 鬲等品种。食器有簋、盂、豆等品种。酒 器有觚、觯、爵壶等品种。水器有盘、鉴 等品种。乐器有铃、鼓、钟等。车马器和 杂器有辖、马衔、炉等。
动物纹类:夔纹
第一节
青铜器艺术
妇好乌尊 夔纹
中国美术史 |第二章
夏商西周美术
1
动物纹类:象纹
第一节
青铜器艺术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二章 夏商西周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二章 夏商西周

邾伯鬲,西周晚期
吕王鬲,西周晚期

“妇好”三联甗(通高68厘米,总重 138.2千克) 甗体多为圆形,也有 方形的例外,这只三联最特殊甗,它 还是商周甗中最大、最重的一件。
商晚期
窃曲纹方甗(西周中期,通高37.9厘米)



盛食器



用 盛饭食,重要礼器(以 盛饭食 途 少于鼎的偶数的簋与奇
满密繁缛,立体化 散布各地
三、艺术的演进
夏——
史称,夏初已铸鼎象物 二里头文化有工具、兵器、成组 的礼器和多面精致的牌饰
绿松石镶嵌兽面纹牌饰(长14.2厘米) 装饰着已知青铜器上最早的兽面纹,而所 嵌绿松石则长期是各类镶嵌的主要材料。
乳钉纹爵(高22.5厘米) 二里头青铜 器中,爵所占比例颇高。此器束腰特别 明显,流、尾甚长,造型尤其秀逸挺拔。
二、材料与制作
成分:红铜、锡合金,常含有少量铅
红铜加入适量锡,可降低熔点,提高硬度
青铜冷凝,体积膨胀,减少气孔,表面细腻,增加美感
加铅虽令硬度降低,但韧性增加
制作——
大多先分铸,后套铸或合铸
合范法:主要铸造方法,用陶范及石范 工序:制内模、制外范、制内范、合范、浇铸、修整
失蜡法:至迟春秋晚期出现
文化地位——
最尖端生产技术,最重要的人造物 凝聚了社会观念,展现精神信仰
祭典——礼乐器及其诡异图像:沟通天地、神人 戎事——兵器:武备代表,权力维系,统治保证 制度——维系宗法、等级制度,西周越发凸显 独居时代创作核心 技术、文化、制度、军事多种因素 浸透最虔敬的信仰和最强烈的感情
材料——

西周:兔尊、牛尊、驹尊、鱼尊、鸭尊、鸟尊、凫尊 人卣、鸮卣 兽为造型特征

第二章 夏商西周美术

第二章  夏商西周美术
• 此间青铜器型以鼎、方彝、无盖之簋、尊、卣、爵、 斝、铎为多,鬲、钟则少见。装饰方面,或是全身纹饰, 或是纯素无饰。花纹种类,大率为夔龙、夔风、饕餮、象 纹、雷纹等。其中饕餮纹、雷纹占主导地位。殷器一般多 富有原始风味,神秘威严,通身纹饰,华丽堂皇,表现出 以瑰丽为美的时代风尚。西周初期基本沿袭商代传统,个 别显示出朴实庄严的风格。铭文方面,文体简约,字体端 严。制器方面,一般凝重结实,绝无轻率的倾向。此间出 土的实物较多,如 “司母戊方鼎”、 “人面方鼎”、 “龙虎尊”、 “虎食人卣”、 “四羊方尊”、“三羊罍”、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人面、人像等为殷器的代表作。 “大丰簋”、“德鼎”、“盂鼎”、 “盝(音路)方彝”、 “淳化大铜鼎”等为西周早期的代表器物。
俏色玉龟
商代后期
三、工艺
商周工艺同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最为丰富。 青铜工艺、玉石工艺、陶瓷工艺等都有杰出的创造。 1.青铜工艺 主要器类及其特点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商周青铜器,大多是礼器。夏代的青铜器 所见极少。它们从种类、个体大小、陈放件数、乃至器物内所 供牺牲的物种件数以及身份等级之分,都有严格的规定。青铜 器既是沟通皇权和人权的信物,又是区别等级名分的标志。每 一件青铜器差不多都是将工艺、雕刻、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 合于一身,但都服从器物造型和内容的需要,各自只有相对的 独立性。
壶 西周中期 通高65.4,口径19.7厘米 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出土 陕西省周原文管所藏
盠方彝 西周中期 通高22.8, 口长14.4厘米 1955年陕西省眉县李村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师趛鬲 西周中期 高50.8,口径47厘米,重48.8千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史墙盘 西周中期 高16.2,口径47.3厘米 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窖藏出土 陕西省周原文物管理所

第二章夏商周美术课堂版PPT

第二章夏商周美术课堂版PPT
建筑
夏商建筑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商代的宫殿建筑基 址。
►一号宫殿遗址与二号宫殿基址已经具备了后 世皇宫的基本特征:高大宏伟、主体居中、 布局对称、面南、与民居截然隔开等。其主 要目的已不是为居住,而是象征权威、象征 等级。作为特殊的建筑,它已脱离开一般建 筑的应用性和目的性,通过建筑的体量和布 局体现社会观念。
型制特征及其时代审美差异
夏、商、西周的青铜工艺,由于社会体 制和审美习尚的不同,造成了青铜器型制和 艺术风格的差异。三代青铜工艺的发展变化, 大体可分五个时期:
(1)滥觞期――夏至殷前期
此间的实物发现尚少,所见实物大率比 较粗糙,铸造水平较差,种类亦少。因其刚 刚由原始陶器转化而来,工艺水平差是合乎 事物发展规律的。不过从文献记载看,夏铸 青铜器有非常明确的功利目的――使民知神 奸。
觯、角、斝、匕、禁、鉴
觯(zhi),饮酒器,形似瓶而矮。 角、斝(jia)二器皆三足一耳,形与爵略同。角,口羡而无柱,
上多有盖。斝(音甲),口圆而有柱,饮酒器,甲骨文写作, 上象柱,下象足,形似爵。造型精巧,装饰华丽。 匕、与柶(si)实为一物,因质料不同而异名。古之匕以角制, 柶以木制,平时饮食多用以匕,待客以柶。匕柶(si)即今日 之汤匙。 禁,陈放酒具之器。形如案板加矮足。 鉴,形似大盆,盛冰器。
【壶】盛酒浆之器,其形仿自然的瓜瓠即瓠芦瓢。一般有提梁、两 耳,大多无盖。
【卣】盛酒器。较壶为小,形状近似。有提梁。袝(音附)祭用卣。 (《周礼·春官》)。
觥、盉
觥(gong),《诗经》屡言 兕觥,可见其重要。盛酒 饮酒皆用之,多做成动物形 象。
盉(he),合水于酒之器, 用以调节酒之厚薄。
爵、觚(gu)
鼎 的 样

中国美术史教程(蒲松年)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教程(蒲松年)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薄松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概况:1.约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建立了夏王朝,进入奴隶制社会;2.只有奴隶社会才是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3.夏代已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到商代手工也有很大规模,青铜冶炼,制陶、玉石工艺、古雅雕刻和染织等门类都有了细致而明确的分工;4.春秋战国时期,各门类独立发展,一片繁荣,揭开中国美术史的新篇章。

第一章青铜工艺第一节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一.青铜器的造型1.青铜器在当时被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和享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饮,其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

2.依照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器等。

炊煮器:鼎、鬲(li)、甗(yan)鼎--用于煮肉,方圆两种。

圆鼎:双耳三足;方鼎:双耳四足。

成组的鼎叫列鼎。

(等级象征)鬲---形状似圆鼎,三足中空,便于大面积受热甗---蒸食用具,可分上下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

盛食器:簋(gui)、豆、簠(fu)簋---盛放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

(等级象征,成套的簋多以双数出现,与奇数的列鼎相配);豆---盛肉酱用的高足盘;簠---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足短,有盖。

酒器:爵、觚(gu)、斝(jia)、兕觥(si gong)、尊、卣(you)、彝、壶、盉(he)、罍(lei)等。

爵---饮酒器物,相当于现在的酒杯。

形体较小,圆腹,前流后尾,旁有把手,下有三尖高足。

觚---饮酒器物,上圆口张开,好似喇叭状态,相当于现在的高脚杯。

斝---温酒器物,像爵,但无流尾,形体比爵大。

兕觥--盛酒或饮酒器物,旁有把手,上部带有两角兽头形盖子。

尊-----盛酒器,有方尊、元尊两种。

卣-----盛酒器,有盖子和提梁,腹部或圆或方。

彝-----盛酒器,方形,带有如屋顶四面坡形方盖。

02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

02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

后期: •乐器上出现了变种,为礼乐制度服务 •饕餮纹退居为器足装饰,环带纹、窃曲纹成纹主 流 •“商尚纹、周尚质” 青铜器装饰洗练朴素

春秋时期
• 王室之器减少,诸侯之器增加 • 剑开始成为礼仪和配饰品 • 杂器开始发展(带钩、铜镜)
• 青铜器正是走向日常生活杂器 •装饰纹样出现了人的日常生活场景 装饰手法: •失蜡法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 料生产。 -------马克思
概况
• 希腊 • 印度 • 中国
公元前500年左右,世界出了一个轴心时代。 民主城帮制 佛教出现 1. 奴隶制建立、发展、完善 2. 商代统治疆域广阔 3. 奴隶制在西周出现得“成康之治”达到高峰 4. 春秋战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玉人:新石器时代晚期,安徽 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安 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人 头戴圆冠,嘴微张,双手屈举 于胸前,腰有束带。具有明显 的蒙古人种特征,神情庄重肃 穆。凌家滩玉人是中国新石器 时代考古史上首次出现的人体 形象。他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和 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的人体结 构,衣着打扮,价值取向,精 神面貌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 物资料。座姿玉人的出现还让 我们了解到这一时期已有座具, 人们不再席地而坐。
三、青铜器的制作

塑模


制范
合范

熔铸
第二节 青铜器的发展和演变
种类不多,器形较小,质地单薄 前期:装饰花纹多为单层,无底纹, 较单纯,常用圆圈纹、夔 纹 后期:是青铜器发展的极盛时期 以回纹为底纹,以饕餮 纹为主花 主花上还有线刻(三层

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代青铜器
(公元前16——前11世纪)
商代青铜器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商代前期,是从新石器时代 脱离出来形成自己风格的时期;商代后期,这是整个青铜器发展的鼎 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基本上体现了“礼器”的性质,蕴藏着深 刻的宗教与政治意义。 ·常见的种类主要是食器和酒器,常用的纹饰有饕餮纹、夔纹、龙纹 等动物纹样以及几何纹样。 ·商代青铜器造型以庄威、典雅、厚重、古朴为主要特征。整体具有 庄重、威严、华丽和神秘的气氛与色彩。 ·早期的纹饰铸造比较浅,无底纹图案,后期就逐渐趋向繁缛华丽, 主要纹饰基本上是浅浮雕,并有繁华的底纹。 ·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乳钉纹方鼎》等。
夏代青铜器(公元前21—前16世纪)
这里所说的夏代青铜器,具体指夏代晚期的青铜器,从考古学文化 来说,是指二里头文化期的青铜器。其时间在前1900—1600年之间。 夏代青铜器的主要特点: 1.夏代青铜器已脱离了原始制作阶段,标志着青铜时代的真正开始。 2.青铜器的形态与同时期陶器的形体相似,如爵、盉、斝。 3.青铜器的器壁较薄,从夏代至商代晚期,青铜器器壁的演化规模大 致是由薄到厚,越早越薄。 4.青铜器一般无纹饰,结构较简单。 5.还未见文字,但在陶器上有刻画符号。 6.铸造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
商 三 星 堆 青 铜 凸 目 铜 面 具
陕西兴平豆马村出土的错金银犀尊 战国中晚期
山西省太原市出土的鸟形尊 春秋晚期
三、绘画
先秦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
• 春秋战国时期的绘画正处在由萌芽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其主要特 征有如下几点: 第一,中国画的基本特征至战国开始呈现,以线造型,线条 运用已比较成熟,设色虽未脱离平涂的初起阶段,但渲染技法已 开始使用。人物形象注意动态表现,五官表现尚无力作细致描绘。 第二,春秋战国绘画受到社会实用功能制约,题材和手法都 要受到限制,但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匠师已熟练地掌握了写实 和虚拟的手法,用于描绘不同的对象。 第三,构图和技巧处在幼稚阶段,匠师还没有掌握透视法则, 处理形象的前后关系。形象角度只有正面和正侧面两种,没有半 侧面形象。 第四,由于绘画用途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装点统治者的生 活方面越来越显示它的作用,引起政治家和哲学家的关注,绘画 活动被用来阐述政治观点和哲理。如韩非子关于“狗马难、鬼魅 易”的论述;又如,庄子描写宋国画史“解衣盘礴,裸”,舐笔 和墨作画时的心态,也都是重要的绘画史料。
第二章 夏商周美术
主讲人:李亚慧
2009年2月20日
夏代: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先秦美术
商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青铜时代
周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 公元前8世纪—前221年
• 先秦美术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其中春秋以 前属于奴隶社会,战国进入封建社会。伴随着生产分 工的扩大,青铜的冶炼、制陶、玉石骨牙雕刻、髹漆 及纺织等工业,技艺日渐精湛。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 及新型封建贵族的统治,满足其奢华的需求,工艺美 术、雕塑、建筑、书法、绘画等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其中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因此也把这一时 代称为“青铜时代”。 此外,商周的宫殿和庙宇建筑及壁画,以及战国的帛 画予以重视。
毛公鼎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内容是周王策命重臣 毛公辅佐周室,以免遭丧国之祸,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 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 意圆劲茂隽 ,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
虢季子白盘
西周 高39.5厘米 口长137.2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
盘为古代盥器。流行于西周至战国时期。盘的作用与现代的脸盆相近,匜则象 一只瓢。贵族行礼仪时,往往用匜浇水洗手,用盘承之。铜盘最早见于商代。 虢季子白盘铸于周宣王时期,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四壁各 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 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 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
• 青铜器的分类: 1、日用器(礼器): ①炊煮器:鼎、鬲 ②食器:簋、盂、豆 ③酒器:觚、觯、爵壶 ④水器:盘、鉴 ⑤车马器和杂器:辖、马衔、炉 2、乐器:钟、鼓、钹、铙、铃 3、兵器:戈、矛、剑、鉞(越)
• 青铜器的主要花纹: • 饕餮纹:
• 又称兽面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纹 饰,属于怪兽纹,通过把现实中的动物进 行抽象、象征处理之后所得。饕餮纹最早 见于良渚文化,从北宋开始,金石学家就 用饕餮来命名这种最常见于三代青铜器的 怪兽纹样。饕餮纹的布局一般为:以鼻梁 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成兽面形象, 大眼、有鼻、双角,通常没有下唇。也有 使用两个夔纹对称排列,组成饕餮形象的 例子存在。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尤其是 鼎、簋上。在祭祀器上频繁出现的饕餮纹 也具有相当丰富的宗教意义。
• • • • •
一、青铜器 二、雕塑:青铜雕塑、石雕、玉雕、陶塑、漆木雕 三、绘画:壁画、帛画、漆画 四、书法:甲骨文 五、工艺:陶瓷器、玉器、漆器、其它工艺
一、青铜器
• 青铜器定义: 青铜器是用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制造的器物。青铜硬度大 、铸造性能好、熔点低、耐腐蚀,适于制作工具、武器、日用器 及雕塑艺术品,是人类最先广泛使用的金属器,在人类历史上促 成了继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之后的青铜时代。 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含锡10% 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 4.7倍,性能良好。青铜出现后,对提高 社会生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西周青铜器的特点: 1.酒器减少、风格更趋简朴、典雅和谐。造型趋于柔和、强调曲线美感,纹饰 多用几何纹,简练、明快,更具清新格调、简洁明快、流畅自如的风格 2.器物上多有铭文,反映时代性转变,并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3.代表作品:《毛公鼎》、《大陕西省岐山县。由作器人毛公 (厂音)得名。直耳,半球腹, 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 状的重环纹。铭文32行499字, 乃现存最长的铭文:完整的册 命。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 重要史料。
散氏盘
西周晚期 高:20.6厘米 腹深:9.8厘米 口径:54.6厘米 底径:41.4厘米 重:21312克 铭文:19行 357字
散氏盘高圈足, 左右两耳,满器施饰,庄重华丽。铭文铸 于盘内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是一件风 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书法浑朴雄伟,字 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 于纯正,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 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
二、雕塑
• 青铜雕塑 首先是三星堆的新发现。成都三星堆村发 现的古代遗址,出土了大批玉器、金器、象牙等珍贵 文物距今大约5000年至3000年以前。 • 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头像。这些面 具或头像具有异乎寻常的性质。眉毛宽大粗长浓厚, 眼睛略呈现为倒三角,鼻子是一个挺拔的三角形。双 耳较大,有装饰图案化的感觉。其另一个特征是巨大 的突出的双眼造型,这种类似螃蟹眼睛纵向突出在外 的双眼造型十分独特。三星堆青铜器的发现,对中国 青铜器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使得我们重新思考 和认识中国的“两河”古代社会文明,究竟是相互影 响还是各自平行发展。
• 青铜雕塑 • 动物形象雕塑作品: 一些模拟动物形器,如象尊、犀牛尊、虎尊、马尊等器物。 • 青铜人像: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青铜出土品。 • 石雕与玉雕艺术 •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安阳妇好墓出土一批石雕与玉雕俑人。
• 动物形象丰富、种类与数量众多。
高65厘米、宽138厘米、两个眼珠向外突出,16厘米 的宽面大耳“纵目”的青铜面具
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 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 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 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四羊方尊器 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 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 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 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 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四角各塑一羊。 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 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 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 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 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 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 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 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 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 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 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 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 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 青铜纹饰向两个极端发展,一是带有威严神秘气氛的兽面纹为简 练的几何纹;一是描绘现实生活的情景。装饰手法上,纹饰刻镂 更浅细,前期之粗花变为工整的细花。新工艺(失蜡法、镶嵌、 刻纹)的提高和推广。青铜工艺走向华巧工致的新时期。总的来 看,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审美功能被强调突出,实用功能消 弱了,神秘礼制气氛几乎没有了。
• • • •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镶嵌 鎏金 金银错
• 夏商周的青铜器 •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 止于公元前3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 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 展及衰亡相始终。 • 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盛期、颓 败期、中兴期、衰落期 4 个阶段。 • 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期、西周 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 5个阶段 。
四 羊 方 尊 (商)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方鼎
商后期 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
高1.33米, 长1.16米, 宽0.79米, 重832.84公斤
西周青铜器

(公元前11—前8世纪)
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青铜器沿袭商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酒器 少减,不重装饰而重记事,铭文逐渐增多。狰狞恐怖的饕餮纹,神秘的龙 夔纹逐渐变为自由、朴素单纯的环带纹,窃曲纹、垂鳞纹、蛟龙纹等,加 上长篇的铭,形成了西周后期青铜器典雅、朴素、简练的面貌。大克鼎和 毛公鼎是这一时期出土的青铜器的代表。此外,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 青铜器皿,比如簠(fu)、匜(yi)、 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