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取向硅钢片生产技术要点

无取向硅钢片生产技术要点
无取向硅钢片生产技术要点

无取向硅钢片生产技术要点

一、无取向硅钢片生产技术要点

首先要求钢水纯净,经真空处理后碳含量降至0.01~0.005%,氧<0.005%,保护浇铸成厚板坯,低温热送,加热到1100~1200℃,保温3~4h,使AlN粗化,若轧机能力强,最好是1050~1100℃加热,防止铸坯中较粗的AlN、MnS析出物再固溶,使热轧及退火后晶粒细化,组分增多,磁性变坏。终轧温度要高些,以防止晶粒变粗,铁损降低。

对无取向的Si>1.7%的硅钢,由于变形抗力显著提高,导热性降低,并且连铸后柱状晶粗大,产品表面易产生瓦垅状缺陷,铸坯易产生内、外裂纹,故需慢热慢冷,加热温度也可略高一些,达1 200℃。这更便于热轧而且使终轧温度提高,热轧板晶粒粗化,可改善磁性。加热到1200℃,Mn S不会固溶,而AlN可能部分固溶,但由于钢中碳含量降低(如<0.01%,至0.004%),可使AlN固溶度明显减小,亦即使固溶温度提高。则≤1200℃加热仍可使AlN粗化,P15降低。通常开轧温度1180±20℃,终轧温度850±20℃。应注意含Si<1.7%或Si<2.5%而C>0.01%的硅钢在约1 000℃时存在明显的α+γ两相区,热轧塑性显著降低,γ相与α相变形抗力之差易引起不均匀变形,使板形不好,易出现裂边,成材率下降。故应尽量降低碳含量,使热轧精轧基本处于α相区或避开α+γ两相区,C≤0.003%的1.5%Si钢,热轧时由于γ相数量减少,也不裂边。碳量低,以后退火也不需要脱碳。

二、无取向硅钢片和取向硅钢片的关系:

1、二者都是冷轧硅钢片,但含硅量不同。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含硅量0.5%-3.0%,冷轧取向硅钢片含硅量在3.0%以上。

2、生产工艺及性能的不同:无取向硅钢片较取向硅钢片工艺要求相对较低。

无取向硅钢片是将钢坯或连铸坯热轧成厚度约2.3mm带卷。制造低硅产品时,热轧带卷酸洗后一次冷轧到0.5mm厚。制造高硅产品时,热轧带酸洗后(或先经800~850℃常化后再酸洗),冷轧到0.55或0.37mm厚,在氢氮混合气氛连续炉中850℃退火,再经6~10%小压下率冷轧到0.50或0.35mm厚。这个小压下率的冷轧可使退火时晶粒长大,铁损降低。这两种冷轧板都在20%氢氮混合气氛下连续炉中850℃最终退火,然后涂磷酸盐加铬酸盐的绝缘膜。经冷轧至成品厚度,供应态多为0.35mm和0.5mm厚的钢带。冷轧无取向硅钢的Bs高于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片要求钢中氧化物夹杂含量低,并必须含有C0.03~0.05%和抑制剂(第二相弥散质点或晶界偏析元素)。抑制剂的作用是阻止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和促进二次再结晶的发展,从而获得高的(110)[001]取向。抑制剂本身对磁性有害,所以在完成抑制作用后,须经高温净化退火。采用第二相抑制剂时,板坯加热温度必须提高到使原来粗大第二相质点固溶,随后热轧或常化时再以细小质点析出,以便增强抑制作用。冷轧成品厚度为0.28、0.30或0.35mm。冷轧取向薄硅钢带是将0.30或0.35mm厚的取向硅钢带,再经酸洗、冷轧和退火制成。与冷轧无取向硅钢相比,取向硅钢要比无取向硅钢铁损低很多,磁性具有强烈的

方向性;在易磁化的轧制方向上具有优越的高磁导率与低损耗特性。取向钢带在轧制方向的铁损仅为横向的1/3,磁导率之比为6:1,其铁损约为热轧带的1/2,磁导率为后者的2.5倍。

3、性能及用途:由于二者性能特点不同,在使用方向上存在差异冷轧无取向硅钢片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发电机制造,故又称冷轧电机硅钢。冷轧取向硅钢带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变压器制造,所以又称冷轧变压器硅钢。

(1)硅钢片性能指标:

A、铁损低。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世界各国都以铁损值划分牌号,铁损越低,牌号越高,质量也高。

B、磁感应强度高。在相同磁场下能获得较高磁感的硅钢片,用它制造的电机或变压器铁芯的体积和重量较小,相对而言可节省硅钢片、铜线和绝缘材料等。

C、叠装系数高。硅钢片表面光滑,平整和厚度均匀,制造铁芯的叠装系数提高。

D、冲片性好。对制造小型、微型电机铁芯,这点更重要。

E、表面对绝缘膜的附着性和焊接性良好,能防蚀和改善冲片性。

F、磁时效现象小。

G、硅钢片须经退火和酸洗后交货。

(2)相关标准:

(一)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GB5212-85)

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以含碳损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作材质,经热轧成厚度小于1mm的薄板。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也称热轧硅钢片。

热轧硅钢片按其合硅量可分为低硅(Si≤2.8%)和高硅(Si≤4.8%)两种钢片。

(二)电工用冷轧硅钢薄板(GB2521-88)

用含硅0.8%-4.8%的电工硅钢为材质,经冷轧而成。

冷轧硅钢片分晶粒无取向和晶粒取向两种钢带。冷轧电工钢带具有表面平整、厚度均匀、叠装系数高、冲片性好等特点,且比热轧电工钢带磁感高、铁损低。用冷带代替热轧带制造电机或变压器,其重量和体积可减少0%-25%。若用冷

轧取向带,性能更佳,用它代替热轧带或低档次冷轧带,可减少变压器电能消耗量45%-50%,且变压器工作性能更可靠。

用于制造电机和变压器。通常,晶粒无取向冷轧带用作电机或焊接变压器等的状态;晶粒取向冷轧带用作电源变压器、脉冲变压器和磁放大器等的铁芯。

钢板规格尺寸:厚度为0.35、0.50、0.65mm,宽度为800-1000mm,长度为≤2.0m。

(三)家电用热轧硅钢薄板(GBH46002-90)

家电用热轧硅钢薄板的牌号以J(家)D(电)R(热轧)表示,即JDR。J DR后数字为铁损值*100,横线后数字为钢板厚度(mm)*100。家电用热轧硅钢片对电磁性能要求可稍低一点,铁损值(P15/50)最低值为5.40W/kg。一般不经配洗交货。

用于各种电风扇、洗衣机、吸尘器、抽油烟机等家用电器的微分电机等。

三、成分钢中硅、铝和锰含量按规定控制在一定范围,碳、硫、氮和氧含量尽量低。牌号不同,对这些元素含量要求也不同。铝提高电工钢强度和硬度并降低延展性。但铝对降低延展性的影响不像硅那样明显,而作用与硅相似。因此,随牌号增高,硅含量提高到约3%而不再变化,铝含量可逐步提高到1%。一般牌号铝含量为0.3%~0.6%。随牌号提高,碳、硫和锰含量进一步降低。高牌号杂质含量为:S<0.002%、C<0.003%、N2<0.002%、O2<0.002%,以后退火不需脱碳,防止形成内氧化层和内氮化层。此外,要求Ti<0.005%和Zr<0.002%,以防止形成细小的TiN、ZrN和TiC,阻碍晶粒长大。

生产工艺铁水预脱硫,转炉吹炼时通过加入Ca0+CaF:熔剂或稀土元素和钙二次脱硫。沸腾钢水经真空处理脱碳后再进一步脱硫。选用钛和锆含量低的硅铁进行合金化。连铸时用氩气密封并经电磁搅拌。铸坯热送至热轧厂并放入缓冷坑中。将350C以上的铸坯装入加热炉中加热到1200±20C,热轧终轧温度为850±20 C,卷取温度为600±20C。热轧板厚度为2.0~2.5mm。硅含量高于2%的钢一般采用一次冷轧法,冷轧前经900~1050C(1~3min)常化处理,然后采用20辊轧机冷轧。也可采用二次冷轧法,第一次冷轧后在5%~20%H2+N2气氛的连续炉中经830~870C(1~3min)中间退火,再经8%~10%临界变形冷轧到成品厚度。最终退火一般在20%H2+N2气氛的连续炉中快速升温至850~860C(2~4min)退火。如果需要脱碳,最好采用二段式退火,前段在湿气氛中经800~85 0C脱碳,后段在干气氛中以更高温度短时间退火,促进晶粒长大。退火时炉内张力最好控制在2.9N/mm以下,可减小钢板的磁各向异性,产品纵横向铁损(P 15)比值为1.1~1.3。退火后钢板涂半有机绝缘涂层。要求层间电阻高的大电机也可涂无机盐绝缘涂层。

1、退火温度

温度不宜选得过高,以能够恢复到原磁性水平为限。退火温度偏高,固然可以进一步改善磁性,但相应会影响绝缘涂层或使叠片粘结。冷轧取向电工钢带(取向

硅钢片)一般选用800±10℃。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片(无取向硅钢片)选用680-750℃,退火温度高于750℃,应严格控制炉内保护气氛为无氧化气氛。

2、退火时间

指炉内温度达到设定退火温度后的保温时间。实际退火时间是根据退火方式、退火炉型、装炉量、装炉方式以及铁芯尺寸等因素而定。为了防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热应力导致铁芯冲片变形,必须适当控制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加热方式最好选用从铁芯冲片侧面加热,以实现均匀快速加热。冷却速度视装炉量而定,应低于30℃/时,装炉量更大时,还应该更低些。

3、退火气氛

选用以铁芯冲片不氧化、不渗碳和电工钢带片(硅钢片)表面绝缘涂层无明显恶化为原则。最好选用含氢2-10%的氢氮混合气体。加入少量的氢可确保铁芯冲片不氧化。保护气体中的露点一般应在0℃以下。

4、严防渗碳和氧化

冷轧电工钢带片(冷轧硅钢片)含碳量一般小于0.003%,因此在消除应力退火时,必须严防渗碳,以免恶化磁性。炉用材料,如炉罩、底版应选用低碳钢材,冲片表面的残余油脂,应在退火前清除,防止冲片氧化是消除应力退火效果的重要措施。除合理选用退火气体外,在实际操作时,首先要确认炉膛密封是否完好。同时,在送电升温前,先通入保护气体进行炉内清扫。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包埋渗硅工艺制备高硅电工钢的方法,该方法将含硅量为0.3~1.0wt%的低硅钢片包埋在渗硅剂中,通过控制化学热处理的工艺参数,从而获得具有低损耗、低磁滞伸缩系数、低矫顽力的含硅量为6.5%左右的高硅电工钢。其工艺步骤有:首先将配制好的部分渗硅剂铺于坩埚底部,然后将经表面处理后的低硅钢片放入坩埚中,并在其四周填满余量的渗硅剂,充入氩气,调节升温速率17~20℃/min并加热至1000~1250℃后保温,然后再在升温速率6~8℃/min,炉内温度1150~1350℃保温1.5~4.5小时后进行热扩散处理。

无取向硅钢片生产技术要点

无取向硅钢片生产技术要点 一、无取向硅钢片生产技术要点 首先要求钢水纯净,经真空处理后碳含量降至0.01~0.005%,氧<0.005%,保护浇铸成厚板坯,低温热送,加热到1100~1200℃,保温3~4h,使AlN粗化,若轧机能力强,最好是1050~1100℃加热,防止铸坯中较粗的AlN、MnS析出物再固溶,使热轧及退火后晶粒细化,组分增多,磁性变坏。终轧温度要高些,以防止晶粒变粗,铁损降低。 对无取向的Si>1.7%的硅钢,由于变形抗力显著提高,导热性降低,并且连铸后柱状晶粗大,产品表面易产生瓦垅状缺陷,铸坯易产生内、外裂纹,故需慢热慢冷,加热温度也可略高一些,达1 200℃。这更便于热轧而且使终轧温度提高,热轧板晶粒粗化,可改善磁性。加热到1200℃,Mn S不会固溶,而AlN可能部分固溶,但由于钢中碳含量降低(如<0.01%,至0.004%),可使AlN固溶度明显减小,亦即使固溶温度提高。则≤1200℃加热仍可使AlN粗化,P15降低。通常开轧温度1180±20℃,终轧温度850±20℃。应注意含Si<1.7%或Si<2.5%而C>0.01%的硅钢在约1 000℃时存在明显的α+γ两相区,热轧塑性显著降低,γ相与α相变形抗力之差易引起不均匀变形,使板形不好,易出现裂边,成材率下降。故应尽量降低碳含量,使热轧精轧基本处于α相区或避开α+γ两相区,C≤0.003%的1.5%Si钢,热轧时由于γ相数量减少,也不裂边。碳量低,以后退火也不需要脱碳。 二、无取向硅钢片和取向硅钢片的关系: 1、二者都是冷轧硅钢片,但含硅量不同。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含硅量0.5%-3.0%,冷轧取向硅钢片含硅量在3.0%以上。 2、生产工艺及性能的不同:无取向硅钢片较取向硅钢片工艺要求相对较低。 无取向硅钢片是将钢坯或连铸坯热轧成厚度约2.3mm带卷。制造低硅产品时,热轧带卷酸洗后一次冷轧到0.5mm厚。制造高硅产品时,热轧带酸洗后(或先经800~850℃常化后再酸洗),冷轧到0.55或0.37mm厚,在氢氮混合气氛连续炉中850℃退火,再经6~10%小压下率冷轧到0.50或0.35mm厚。这个小压下率的冷轧可使退火时晶粒长大,铁损降低。这两种冷轧板都在20%氢氮混合气氛下连续炉中850℃最终退火,然后涂磷酸盐加铬酸盐的绝缘膜。经冷轧至成品厚度,供应态多为0.35mm和0.5mm厚的钢带。冷轧无取向硅钢的Bs高于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片要求钢中氧化物夹杂含量低,并必须含有C0.03~0.05%和抑制剂(第二相弥散质点或晶界偏析元素)。抑制剂的作用是阻止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和促进二次再结晶的发展,从而获得高的(110)[001]取向。抑制剂本身对磁性有害,所以在完成抑制作用后,须经高温净化退火。采用第二相抑制剂时,板坯加热温度必须提高到使原来粗大第二相质点固溶,随后热轧或常化时再以细小质点析出,以便增强抑制作用。冷轧成品厚度为0.28、0.30或0.35mm。冷轧取向薄硅钢带是将0.30或0.35mm厚的取向硅钢带,再经酸洗、冷轧和退火制成。与冷轧无取向硅钢相比,取向硅钢要比无取向硅钢铁损低很多,磁性具有强烈的

国内外电工钢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电工钢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世纪以来,虽然我国电工钢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超低铁损取向电工钢、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高效电机电工钢等领域仍有待提高。“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工钢的发展应走绿色发展道路,在保证高质量水平前提下,在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上,进行电工钢生产工艺流程的革新,这对我国钢铁企业来说依然任重而道远,期望对我国电工钢的技术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电工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1.1 电工钢是电力生产到消费所有电工设备最重要的功能材料 电工钢的功能水平主要以电磁性能铁芯损耗和磁感两大指标表示。电工钢分为两大类:晶粒取向电工钢(CGO和HiB)和无取向电工钢,其使用比例一般为1∶3-4。电工钢除用在大宗电工设备如: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外,还广泛用于通讯、仪表、电子、重大科研等设备上。因此,电工钢不仅在电力发展、同时还在涉及千家万户的家用电器工业和国防建设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1.2 电工钢是世界用量最大的功能材料 电工钢以其独特的良好电磁转换功能,伴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而同步增长,成为当今世界用量最大的功能材料,即使今天出现了诸如非晶态、微晶等电磁性能更为优良的材料,但由于其材料的特性不足及应用范围的限制、加工方式等问题,仍无法取代电工钢。 1.3 电工钢的铁损是引起社会电能损失的重要因素 一国的发电到消耗过程中,有大量的电能以热的形式被损耗,其中45%是由发电和消费的电工钢设备中的铁芯材料——电工钢所引起的。 1.4 电工钢的功能水平是决定电工产品性能、效率、生产成本的关键 电工钢具有低的损耗和高的磁感应强度,可使电工设备达到降低电能损耗和提高转换效率,减少原辅材料消耗、缩小体积、降低噪音等。 2、电工钢的磁性能水平 衡量电工钢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是能量转换过程引起的损耗,因此,损耗PT(W/ kg)与磁感应强度B(T)就成为评价质量优劣的标准,降低铁损与提高磁感是世界电工钢技术研发的目标。 2.1 铁损 PT = Ph + Pe +Pa PT——总损耗;

2011年中国硅钢片市场走势分析 中国最大的硅钢片市场

2011年中国硅钢片市场走势分析中国最大的硅钢片市场 时间:2011-04-12 来源:中国市场调研在线作者:市场调研员点击: 125 次 据中国市场调研在线了解,硅钢片(silicon steel sheets),它是一种含碳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一般含硅量为0.5~4.5%。加入硅可提高铁的电阻率和最大磁导率,降低矫顽力、铁芯损耗(铁损)和磁时效。>>>更多信息请参考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2011年中国硅钢片市场走势分析中国最大的硅钢片市场2011年中国硅钢片市场走势分析: 市场研究表明,国内取向硅钢片行业即将打破单一垄断局面,2010年将形成以武钢为主、宝钢为辅的竞争格局。2011年后,随着华菱、鞍钢、太钢等取向产品的逐步投产,几强相争局面形成,市场竞争加剧,取向硅钢片高盈利时期将一去不复返。 未来几年将是我国冷轧硅钢产能迅速增加的时期。其中:武钢冷轧硅钢规划产量增至132万吨,其中取向硅钢28万吨,无取向硅钢104万吨。宝钢仍将保持75万吨的生产能力。鞍钢将保持目前80万吨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的生产能力。太钢冷轧硅钢规划产量增至145万吨;扩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并新增100万吨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能力。邯钢规划新增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能力20万吨。马钢规划新增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能力40万吨。曹妃甸大厂规划新增冷轧硅钢100万吨。根据我国电力工业、机电产品制造业和家电制造业发展情况,预测2010年,硅钢片需求量为600万吨左右,其中冷轧取向硅钢70万吨左右。预计到2011年,几大企业冷轧硅钢规划产量达到592 万吨,其中取向硅钢59万吨,无取向硅钢533万吨。但考虑到专利技术开发和新建机组达产滞后等因素,估计届时冷轧硅钢生产能力仅能达到440万吨,其中取向硅钢40万吨,无取向硅钢400万吨。冷轧硅钢生产能力与600万吨的需求

硅钢片基本知识

五金知识:矽钢片 -------------------------------------------------------------------------------- 来源: 发布日期: 电工用硅钢薄板俗称矽钢片或硅钢片。顾名思义,它是含硅高达0.8%-4.8%的电工硅钢,经热、冷轧制成。一般厚度在1mm以下,故称薄板。硅钢片广义讲属板材类,由于它的特殊用途而独立一分支。 电工用硅钢薄板具有优良的电磁性能,是电力、电讯和仪表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磁性材料。 (1)硅钢片的分类 A、硅钢片按其含硅量不同可分为低硅和高硅两种。低硅片含硅2.8%以下,它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主要用于制造电机,俗称电机硅钢片;高硅片含硅量为 2.8%-4.8%,它具有磁性好,但较脆,主要用于制造变压器铁芯,俗称变压器硅钢片。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并无严格界限,常用高硅片制造大型电机。 B、按生产加工工艺可分热轧和冷轧两种,冷轧又可分晶粒无取向和晶粒取向两种。冷轧片厚度均匀、表面质量好、磁性较高,因此,随着工业发展,热轧片有被冷轧片取代之趋势(我国已经明确要求停止使用热轧硅钢片,也就是前期所说的"以冷代热")。 (2)硅钢片性能指标 A、铁损低。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世界各国都以铁损值划分牌号,铁损越低,牌号越高,质量也高。 B、磁感应强度高。在相同磁场下能获得较高磁感的硅钢片,用它制造的电机或变压器铁芯的体积和重量较小,相对而言可节省硅钢片、铜线和绝缘材料等。 C、叠装系数高。硅钢片表面光滑,平整和厚度均匀,制造铁芯的叠装系数提高。 D、冲片性好。对制造小型、微型电机铁芯,这点更重要。 E、表面对绝缘膜的附着性和焊接性良好。 F、磁时效 G、硅钢片须经退火和酸洗后交货。 (一)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GB5212-85) 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以含碳损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作材质,经热轧成厚度小于1mm的薄板。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也称热轧硅钢片。 热轧硅钢片按其合硅量可分为低硅(Si≤2.8%)和高硅(Si≤4.8%)两种钢片。 (二)电工用冷轧硅钢薄板(GB2521-88)

宝钢无取向硅钢片钢带化学成分分析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全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带 (Q/BQB 480-2009 代替Q/BQB480-200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称厚度为0.35mm,0.50mm和0.65mm全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带的定义、分类和代号、尺寸、外形、重量、磁特性等技术要求、检验和试验、包装、标志及检验文件等。 本标准适用于宝山钢铁股份公司生产的、用于磁路结构的、以最终退火状态交货的全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带(以下简称钢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791-1995 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 GB/T 3102.5-1993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GB/T 3655-2008 用爱泼斯坦方圈测量电工钢片(带)磁性能的方法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9637-2001 电工术语磁性材料与元件 GB/T 13789-2008 用单片测试仪测量电工钢片(带)磁性能的方法 GB/T 19289-2003 电工钢片(带)的密度、电阻率和叠装系数的测量方法 Q/BQB 400 冷轧产品的包装、标志及检验文件 Q/BQB 401 冷连轧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3 术语和定义 3.1 铁损(比总损耗)iron loss ( specific total loss) 铁损是指在交变磁场下磁化试样时,消耗在试样上的无效电能。在给定频率和最大磁感应强度进行磁化的情况下,铁损用符号P(10Bm/f)表示,单位为W/kg。 例:P15/50表示在最大磁感应强度为1.5T、频率为50Hz时,单位kg试样的铁损。 3.2 磁化特性(磁感应强度)magnetic polarization(magnetic flux density) 磁化特性通常用正常磁化曲线上,对应于给定磁场强度的磁感应强度(磁极化强度)来表示。磁感应强度的符号为B(0.01H),单位为T(特

硅钢片性能及牌号对照

矽钢片的好坏取决于矽钢片的材质和加工工艺,EI型矽钢片的加工工艺最重要。它直接影响 变压器的质量,加工工艺中的冲压方法,退火方法最重要,同一材质的矽钢片冲压毛刺小的 与毛刺大的制作的变压器性能差7%,同一材质的矽钢片退后(氮气保护退火)与不退火的矽钢片制作的变压器性能相差7-10% 国内常用的H系列编号,是沿用70年代-90年代的日本新日铁的标号。而现在正规厂家都按照新的标号标示。 旧标号新标号性能相当材料我知道的批发价格{退火片要贵1000-2000米/吨} H12 50H270 50WW270 B50A270 21000元 H14 50H310 50WW310 B50A310 15800元 H18 50H470 50WW470,B50A470 14000元 H23 50H600 50WW600,B50A600 12600元 H30 50H700 50WW700,B50A700 11000元 H40 50H800 50WW800,B50A800 9600元 H50 50H1000 50WW1000, B50A1000 8500元 H60 50H1300 50WW1300,B50A1300 8000元 从工艺上说,Z系列均为冷轧有取向高含硅量,H系列一般是冷轧无取向中高含硅量, H型无取向性钢片也有0.35MM的薄片。但是产量很少,一般用于要求较高的场合。 无取向硅钢片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H50 H23 H18 H14 H12 比重 7.85 7.75 7.65 7.65 7.65 铁损P1.5/50HZ≤13 6.2 4.7 4.0 3.6 磁通密度B50≥ 1.69 1.66 1.64 1.61 1.6 按温升来说H18低于H23,H23低于H50 按空载电流则相反。 另外同一牌号有白片黑片之分,黑片{退火片}性能优于白片。另外同一牌号铁芯尺寸不同性能也不同。 有取向硅钢带常用的牌号有 Z11 Z10

无取向硅钢片

无取向硅钢片 硅钢俗称矽钢片或硅钢片,是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含碳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亦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其产量约占世界钢材产量的1%,它是含硅0.8,-4.8,的硅铁合金,经热、冷轧成厚度在1mm以下的硅钢薄板。加入硅可提高铁的电阻率和最大磁导率,降低矫顽力、铁芯损耗(铁损)和磁时效,主要用作各种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铁芯。 一、硅钢片分类: A、硅钢片按其含硅量不同可分为低硅和高硅两种。低硅片含硅2.8,以下,它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主要用于制造电机,俗称电机硅钢片;高硅片含硅量为2.8,-4.8,,它具有磁性好,但较脆,主要用于制造变压器铁芯,俗称变压器硅钢片。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并无严格界限,常用高硅片制造大型电机。 B、按生产加工工艺可分热轧和冷轧两种,冷轧又可分晶粒无取向和晶粒取向两种。冷轧片厚度均匀、表面质量好、磁性较高,因此,随着工业发展,热轧片有被冷轧片取代之趋势(我国已经明确要求停止使用热轧硅钢片,也就是前期所说的:以冷代热:)。 二、无取向硅钢片的定义: 无取向硅钢片是按照一定生产工艺,形成无取向性变形织构结晶结构的硅钢片。 三、无取向硅钢片和取向硅钢片的关系: 1、二者都是冷轧硅钢片,但含硅量不同。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含硅量0.5%- 3.0%,冷轧取向硅钢片含硅量在3.0%以上。 2、生产工艺及性能的不同:无取向硅钢片较取向硅钢片工艺要求相对较低。

无取向硅钢片是将钢坯或连铸坯热轧成厚度约2.3mm带卷。制造低硅产品时,热轧带卷酸洗后一次冷轧到 0.5mm厚。制造高硅产品时,热轧带酸洗后(或先经800,850?常化后再酸洗),冷轧到0.55或0.37mm厚,在氢氮混合气氛连续炉中850?退火,再经6,10,小压下率冷轧到0.50或0.35mm厚。这个小压下率的冷轧可使退火时晶粒长大,铁损降低。这两种冷轧板都在20,氢氮混合气氛下连续炉中850?最终退火,然后涂磷酸盐加铬酸盐的绝缘膜。经冷轧至成品厚度,供应态多为0.35mm 和0.5mm厚的钢带。冷轧无取向硅钢的Bs高于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片要求钢中氧化物夹杂含量低,并必须含有C0.03,0.05,和抑制剂(第二相弥散质点或晶界偏析元素)。抑制剂的作用是阻止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和促进二次再结晶的发展,从而获得高的(110)[001]取向。抑制剂本身对磁性有害,所以在完成抑制作用后,须经高温净化退火。采用第二相抑制剂时,板坯加热温度必须提高到使原来粗大第二相质点固溶,随后热轧或常化时再以细小质点析出,以便增强抑制作用。冷轧成品厚度为0.28、0.30或0.35mm。冷轧取向薄硅钢带是将0.30或0.35mm厚的取向硅钢带,再经酸洗、冷轧和 退火制成。与冷轧无取向硅钢相比,取向硅钢要比无取向硅钢铁损低很多,磁性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在易磁化的轧制方向上具有优越的高磁导率与低损耗特性。取向钢带在轧制方向的铁损仅为横向的1/3,磁导率之比为6:1,其铁损约为热轧带的1/2,磁导率为后者的2.5倍。 3、性能及用途:由于二者性能特点不同,在使用方向上存在差异冷轧无取向硅钢片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发电机制造,故又称冷轧电机硅钢。冷轧取向硅钢带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变压器制造,所以又称冷轧变压器硅钢。 (1)硅钢片性能指标: A、铁损低。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世界各国都以铁损值划分牌号,铁损越低,牌号越高,质量也高。

中国硅钢深加工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硅钢深加工行业研究报告首先要求钢水纯净,经真空处理后碳含量降至0.01~0.005%,氧<0.005%,保护浇铸成厚板坯,低温热送,加热到1100~1200℃,保温3~4h,使AlN粗化,若轧机能力强,最好是1050~1100℃加热,防止铸坯中较粗的AlN、MnS析出物再固溶,使热轧及退火后晶粒细化,组分增多,磁性变坏。终轧温度要高些,以防止晶粒变粗,铁损降低。 对无取向的Si>1.7%的硅钢,由于变形抗力显著提高,导热性降低,并且连铸后柱状晶粗大,产品表面易产生瓦垅状缺陷,铸坯易产生内、外裂纹,故需慢热慢冷,加热温度也可略高一些,达1200℃。这更便于热轧而且使终轧温度提高,热轧板晶粒粗化,可改善磁性。加热到1200℃,MnS不会固溶,而AlN可能部分固溶,但由于钢中碳含量降低(如<0.01%,至0.004%),可使AlN固溶度明显减小,亦即使固溶温度提高。则≤1200℃加热仍可使AlN粗化,P15降低。通常开轧温度1180±20℃,终轧温度850±20℃。应注意含Si<1.7%或Si<2.5%而C>0.01%的硅钢在约1000℃时存在明显的α+γ两相区,热轧塑性显著降低,γ相与α相变形抗力之差易引起不均匀变形,使板形不好,易出现裂边,成材率下降。故应尽量降低碳含量,使热轧精轧基本处于α相区或避开α+γ两相区,C≤0.003%的 1.5%Si钢,热轧时由于γ相数量减少,也不裂边。碳量低,以后退火也不需要脱碳 正文目录 第一章硅钢深加工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硅钢深加工行业发展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1、硅钢深加工行业政治环境因素分析 2、硅钢深加工行业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3、硅钢深加工行业技术环境因素分析 4、硅钢深加工行业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第二节硅钢深加工行业发展基本特征研究 1、硅钢深加工行业沿革与生命周期 2、硅钢深加工行业结构特点 3、硅钢深加工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4、硅钢深加工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第三节2009-2010年硅钢深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现状分析 2、存在问题分析 3、问题成因及对策 第二章 2009-2010年硅钢深加工行业市场供求分析

硅钢片取向和无取向

电工用硅钢薄板俗称矽钢片或硅钢片。顾名思义,它是含硅高达0.8%-4.8%的电工硅钢,经热、冷轧制成。一般厚度在1mm以下,故称薄板。硅钢片广义讲属板材类,由于它的特殊用途而独立一分支。 电工用硅钢薄板具有优良的电磁性能,是电力、电讯和仪表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磁性材料。 (1)硅钢片的分类 A、硅钢片按其含硅量不同可分为低硅和高硅两种。低硅片含硅2.8%以下,它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主要用于制造电机,俗称电机硅钢片;高硅片含硅量为2.8%-4.8%,它具有磁性好,但较脆,主要用于制造变压器铁芯,俗称变压器硅钢片。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并无严格界限,常用高硅片制造大型电机。 B、按生产加工工艺可分热轧和冷轧两种,冷轧又可分晶粒无取向和晶粒取向两种。冷轧片厚度均匀、表面质量好、磁性较高,因此,随着工业发展,热轧片有被冷轧片取代之趋势(我国已经明确要求停止使用热轧硅钢片,也就是前期所说的"以冷代热")。 (2)硅钢片性能指标 A、铁损低。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世界各国都以铁损值划分牌号,铁损越低,牌号越高,质量也高。 B、磁感应强度高。在相同磁场下能获得较高磁感的硅钢片,用它制造的电机或变压器铁芯的体积和重量较小,相对而言可节省硅钢片、铜线和绝缘材料等。 C、叠装系数高。硅钢片表面光滑,平整和厚度均匀,制造铁芯的叠装系数提高。 D、冲片性好。对制造小型、微型电机铁芯,这点更重要。 E、表面对绝缘膜的附着性和焊接性良好。 F、磁时效现象小 G、硅钢片须经退火和酸洗后交货。 (一)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GB5212-85) 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以含碳损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作材质,经热轧成厚度小于1mm的薄板。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也称热轧硅钢片。 热轧硅钢片按其合硅量可分为低硅(Si≤2.8%)和高硅(Si≤4.8%)两种钢片。 (二)电工用冷轧硅钢薄板(GB2521-88) 用含硅0.8%-4.8%的电工硅钢为材质,经冷轧而成。 冷轧硅钢片分晶粒无取向和晶粒取向两种钢带。冷轧电工钢带具有表面平整、厚度均匀、叠装系数高、冲片性好等特点,且比热轧电工钢带磁感高、铁损低。用冷带代替热轧带制造电机或变压器,其重量和体积可减少0%-25%。若用冷轧取向带,性能更佳,用它代替热轧带或低档次冷轧带,可减少变压器电能消耗量45%-50%,且变压器工作性能更可靠。 用于制造电机和变压器。通常,晶粒无取向冷轧带用作电机或焊接变压器等的状态;晶粒取向冷轧带用作电源变压器、脉冲变压器和磁放大器等的铁芯。 钢板规格尺寸:厚度为0.35、0.50、0.65mm,宽度为800-1000mm,长度为≤2.0m。(三)家电用热轧硅钢薄板(GBH46002-90) 家电用热轧硅钢薄板的牌号以J(家)D(电)R(热轧)表示,即JDR。JDR后数字为铁损值*100,横线后数字为钢板厚度(mm)*100。家电用热轧硅钢片对电磁性能要求可稍低一点,铁损值(P15/50)最低值为5.40W/kg。一般不经配洗交货。 用于各种电风扇、洗衣机、吸尘器、抽油烟机等家用电器的微分电机等。 顾名思义取向硅钢对取向有要求它铁损低用于制造大型变压器,无取向硅钢对取向有没要求它铁损较高用于制造中小电机铁芯定转子,两者区别在硅的含量取向硅钢要比无取向硅钢高很多.

硅钢片基础知识全集

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片)的牌号、磁特性、尺寸、外形、力学性能、工艺特性和检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磁路结构中使用的、带有绝缘涂层的全工艺冷轧取向和无取向磁性钢带(片)。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修订,使用本标准 和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228-87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235-88 金属反复弯曲试验方法(厚度等于或小于3薄板及带材) 247-87 钢板和钢带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2522-88 电工钢片(带)层间电阻、涂层附着性、迭装系数测试方法 3076-82 金属薄板(带)拉伸试验方法 3655-92 电工钢片(带)磁、电和物理性能测量方法 6397-86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13789-92 单片电工钢片(带)磁性能测量方法 3、定义和牌号表示方法 3.1定义 3.1.1标准比总铁损 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其峰值为某一标定值,变化频率为某一标定频率时,单位质量的铁芯在温度20℃时所有消耗的功率定为标准比总铁损(简称标准铁损或铁损),单位为 3.1.2标准磁感应强度 温度为20℃,铁芯试样从退磁状态,在标定频率下磁感应强度按正弦规律变化,当交流磁场的峰值达到某一标定值时,铁芯试样磁感的峰值为标准磁感强度(简称磁感应强度或磁感),单位为T 3.1.3弯曲次数 弯曲次数是用肉眼观察到基体金属上第一次出现裂纹前反复弯曲的次数,它代表了材料的延展性。

3.2牌号表示方法 4、分类 本标准中的磁性钢带(片)分为取向和无取向两大类,每类按最大铁损和材料的公称厚度分成不同牌号。 5、技术要求 5.1磁特性 5.1.1磁感 取向钢在800交变磁场(峰值),频率为50时,规定的最小磁感值B800(峰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无取向钢在5000交变磁场(峰值),频率为50时,规定的最小磁感值B5000(峰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5.1.2铁损 取向钢在磁感为1.7T、频率为50时,规定的最大铁损P1.7应符合表1的规定。无取向钢在磁咸为1.5T、频率为50时,规定的最大铁损P1.5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1、取向钢磁特性的工艺特性

我国冷轧板带材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冷轧板带材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谢东钢,高林林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2) 收稿日期:2011 -OS -06;修订日期:2011 - OS一12 作者简介:谢东钢(1956一),男,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 司院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摘要:本文对当前我国冷轧带钢的市场需求、生产状况和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冷轧板 带材的市场需求大,一方而要解决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另一方而要代替进口,解决市场战有率和自 给率低的问题;在冷轧产品中,优质汽车电工钢、薄宽带及高精度包装板是今后的重点产品;突破冷 轧核心技术是我国冷轧技术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冷轧带坯的无酸洗除磷工艺、液氮冷却机在带冷轧中 的应用等新技术使生产过程更符合生态要求,节能降耗,值得关注和推广。 关键词:冷轧带钢;自动控制;节能环保 中图分券号:TG333. 7交献标识码:A交章编号:1001一196X (2011) 04 - 0002 - OS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ld}olled sheet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XIE Dong}ang} GAO Lin}in (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Xi an 710032 } China Abstract: China is one of the big countries for steel produc;tion} but its market share and gree of steel cold-rolled sheet are obviously lower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self}ufficiency current market 硬]e mand, production condi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for cold-rolled sheet in China are paper rol l 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cold-rolled core technology is the development analyzed direction de- this of cola]一 technology m ool

无取向硅钢简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d3778052.html, 无取向硅钢简介 作者:苏晓瞳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3期 摘要:无取向硅钢是电力、电器工业上重要的软磁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各类电动机、发动机等设备的铁芯。 关键词:电工钢;磁极化;多功能材料 1.电工钢简介 硅钢也称电磁钢或电工钢,是指含硅为0.5~4.5%,成品含碳量低于0.03%的硅合金钢。因其具有特殊的性能,即导磁率高、矫顽力低、电阻系数大、磁滞损失小,主要用于制作各种发电机、电动机的铁芯、变压器、继电器以及各种电工仪表等,是国家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软磁合金,也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对电力工业发展、电器产品制造、科研、国防建设、能源节约等有着重要意义。 硅钢的生产集冶金工艺、金属物理、磁学、化学、检测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特别是取向硅钢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复杂,成分控制严格,制造工序长,影响性能的因素多,而且生产工艺保密性强,因此常把取向硅钢的产品质量看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特殊钢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并称取向硅钢为特殊钢中“艺术品”。 电工钢板按硅含量不同可分为低硅和高硅两种。低硅片含硅2.8%以下,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主要用于制造电机,俗称电机硅钢片;高硅片含硅量为2.8%~4.8%,它磁性好,但较脆,主要用于制造变压器铁芯,俗称变压器硅钢片,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并无严格界限,常用高硅片制造大型电机;按生产加工工艺,电工钢可分热轧和冷轧两种,热轧硅钢能耗大,产品质量差,国家己规定限时淘汰。冷轧电工钢板又可分无取向和取向两种,如表1.1所示。其中无取向硅钢主要被用作旋转电机如马达和发电机的铁芯,取向硅钢主要用于中、高频电机和变压器及脉冲变压器[1]。 太原钢铁公司于1954年正式生产硅含量为1~2%的热轧低硅钢板,同时又试制出硅含量为3~4%用于变压器铁芯的高硅钢板。随后在鞍钢第二薄板厂也生产出用于电机、变压器铁芯的热轧硅钢片。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电工钢板,如0.15mm和0.20mm厚3%Si冷轧无取向硅钢薄带和0.025、0.05及0.1mm厚3%Si冷轧取向硅钢薄带,用作中、高频电机和变压器以及脉冲变压器等;继电器和电力开关用的0.7mm厚3%Si高强度冷轧无取向硅钢板;新型高转速电机转子用高强度冷轧电工钢板;医用核磁共振断层扫捞仪等磁屏蔽和高能加速器电磁铁用的低碳电工钢热轧厚板和冷轧板;高频电机和变压器以及磁屏蔽用的4.5%~6.5%Si高硅钢板等。

国内硅钢行业市场发展概况

国内硅钢行业市场发展概况 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硅钢亦称电工钢,指含硅为 1.0-4.5%,成品含碳量低于0.03%的硅合金钢。硅钢有特殊的性能,即导磁率高,矫顽力低,电阻系数大,因而磁滞损失较小。硅钢是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软磁合金,亦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主要用作各种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铁芯。硅钢的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技术严格,其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特殊钢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硅钢的主要供应商有武钢、宝钢、华菱、太钢、鞍钢等。报告期内我国硅钢市场价格呈现整体下降趋势。2011 年以来,随着各大钢厂前期新扩增产能的释放,市场供给充裕,而受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导致硅钢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相应的市场价格进入持续下降通道,受2012 年下半年度房地产行业回暖的带动,硅钢价格在2012 年下半年至2013 年初出现短暂上涨,但之后则再次下降。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取向硅钢,产能还没有达到过剩,因为工艺复杂,小企业没有生产能力,目前国内只有宝钢武钢大批量生产,其他钢厂处于试产阶段,还有一些私企,可以做140左右的牌号并且性能不太稳定,国内仍有很多变压器企业使用,国外变压器拆解后的旧料作为原料,因为价格低‘国内还在大批量进口日本韩国等地的高端取向硅钢,因为中国造不出来。还有一些比较高级的硅钢,

想进口拿钱买不来,因为要提供非军方使用的证明建议这些吃国家饭的人不要老是整天想着如何敛财,好好研究下技术,一些高端的取向硅钢一直都做不太稳定,还要依赖进口,这些低端的无取向硅钢就拼命生产,不管市场是不是饱和了,钢铁作为工业的血液,自己技术不精,就要永远受别人压迫。 国内硅钢行业现状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硅钢市场深度分析报告》了解到,我国目前生产冷轧硅钢片的企业主要有武钢、宝钢、太钢、鞍钢4家。冷轧电工钢板分为冷轧取向硅钢片和冷轧无取向硅钢片。⑴冷轧取向硅钢片冷轧取向硅钢片主要用做各种变压器的铁芯,目前,世界上约有16个企业生产取向硅钢片,武钢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能够生产冷轧取向钢片的企业。生产设备和技术74年由新日铁引进,设计产量2.8万t,生产的牌号如表3所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90年代的改扩建,至今已经具备了10万t/a(实际可达到12.5万t)取向钢片的生产能力。在产品质量方面,武钢一直瞄准和赶超当今冷轧硅钢世界顶级水平的日本新日铁。特别90年代以来,为了顺应市场变化,更是加大了新品开发和技术进步投入的力度(引进了高温轧制技术、含Cu取向钢、新成分Hi-B钢),在产量、品种、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同市场需求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武钢冷轧取向钢片还有较大差距。

硅钢片报告无取向硅钢一今月国内生产冷轧硅钢卷

硅钢片报告 无取向硅钢 一、今年1-10月国内生产冷轧硅钢卷(五大主流钢厂)共生产了300.53万吨(含取向)与去年同期313.15万吨相比,减少了12.62万吨,减幅为4%左右,自09年7月份冷轧硅钢卷生产量呈现上升的态势(其中7月32.14万吨,8月36.38万吨,9月35.46万吨,10月38.09万吨创出今年以来单月历史高位)。 二、再看进口,今年1-9月无取向冷轧硅钢电工钢共进口36.94万吨,与去年同期56.11万吨相比,减少了19.17万吨,减幅为34.17%。 三、再看出口:今年1-9月无取向冷轧电工钢出口为1.03万吨与去年同期1.31万吨相比减少了0.28万吨,减幅为21.38%。 四、据某电机行业协会统计,今年1-9月国内中小型电机行业出口电机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0%以上,今年国内电机外贸出口负增长已成定局。 从以上统计数据,对无取向冷轧硅钢卷后市做一个预判预测: 一、自去年底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措施,尤其是实施“家电下乡,家电补贴”措施,刺激了家电市场复苏,对硅钢片需求有一定的增长,总的来说要好于预期,然而,中小型电机出口数量持续低走,对硅钢片需求是减少的。 二、再看国内产量呈现“前低后高”,反映了主流钢厂上半年是采取了限产、减产措施,下半年以来,产量连连上升,参照09年7月-10月产量142.07万吨,月均为35.51万吨,预计全年产量(五大钢厂)将与去年363.54万吨基本持平,供求大体平衡,略供过于求。 三、再看进出口,无论是进口或出口,今年呈现减量基本定局,无取向硅钢片除今年9月进口量大增突破了6万吨“关口”其中7月接近6万吨外,1-8月在3-4万吨之间徘徊,原因多方面的,主要是价格因素,其次是国内“三资“企业,出口订单大幅减少,可能今年4季度进口量有一定的回升。 四、部分中小企电机行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尤其是出口电机持续低迷,对硅钢片需求“一蹶不振”为了求生存,寻找“替代品”如有的小电机用“钢带”(宽度仅在500-600MM),有的用让步产品头尾小卷、有的用边角余料、有的走“回头路”冷轧改为热轧……,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目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这些冷轧硅钢卷消耗带来了负面影响。 再看:生产冷轧硅钢卷主流钢厂对今年12月份出厂价调整“开平盘”取消优惠,小幅上调100-200元/吨(不含税)充其量对“后市”谨慎看好,所以,对冷轧硅钢卷后市关键看钢厂对产量的控制,目前因市场上现货资源略显不足,行情在缓慢的“爬升”,一但钢厂集中发货,市场行情可能有要“滑坡”了。 从上海市场12月9日运行情况来看,整体市场价格上涨,1000、1300牌号的资源量紧缺并且走俏,价格不断上涨,报价甚至已经超过800牌号,但几乎没有实际成交量。其他牌号也相应被带动上涨。资源再经过短期内的消化,再次出现紧缺状态。据悉宝钢等钢厂的1月份价格即将出台,上涨几乎成定局。因此后市仍然有望继续上扬。但取向硅钢与此却形成鲜明对比,由于采购方面不积极,价格继续呈下跌态势。后市回暖期望不大。

我国冷轧板带材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冷轧板带材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冷轧板带材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谢东钢,高林林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2) 收稿日期:2011 -OS -06;修订日期:2011 - OS一12 作者简介:谢东钢(1956一),男,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 司院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摘要:本文对当前我国冷轧带钢的市场需求、生产状况和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冷轧板 带材的市场需求大,一方而要解决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另一方而要代替进口,解决市场战有率和自 给率低的问题;在冷轧产品中,优质汽车电工钢、薄宽带及高精度包装板是今后的重点产品;突破冷 轧核心技术是我国冷轧技术发展的关键;近年来

硬]e mand, production condi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for cold-rolled sheet in China are paper rol l 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cold-rolled core technology is the development analyzed direction de- this of cola]一 technology m ool China. The non}cid}vashing dephosphorization technique for cold-rolled strip billet and liquid nitrogen。 ing machine applied to

取向片与无取向硅钢片的差异

学习资料 取向硅钢片与无取向片有何不同? 一、二者都是冷轧硅钢片(矽钢片),但含硅量不同。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矽钢片)含硅量0.5%-3.0%,冷轧取向硅钢片(矽钢片)含硅量在3.0%以上。 二、生产工艺及性能的不同:无取向硅钢片(矽钢片)较取向硅钢片(矽钢片)工艺要求相对较低。 无取向硅钢片(矽钢片)是将钢坯或连铸坯热轧成厚度约2.3mm带卷。制造低硅产品时,热轧带卷酸洗后一次冷轧到0.5mm厚。制造高硅产品时,热轧带酸洗后(或先经800~850℃常化后再酸洗),冷轧到0.55或0.37mm厚,在氢氮混合气氛连续炉中850℃退火,再经6~10%小压下率冷轧到0.50或0.35mm厚。这个小压下率的冷轧可使退火时晶粒长大,铁损降低。这两种冷轧板都在20%氢氮混合气氛下连续炉中850℃最终退火,然后涂磷酸盐加铬酸盐的绝缘膜。经冷轧至成品厚度,供应态多为0.35mm和0.5mm厚的钢带。冷轧无取向硅钢的Bs 高于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片(矽钢片)要求钢中氧化物夹杂含量低,并必须含有C0.03~0.05%和抑制剂(第二相弥散质点或晶界偏析元素)。抑制剂的作用是阻止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和促进二次再结晶的发展,从而获得高的(110)[001]取向。抑制剂本身对磁性有害,所以在完成抑制作用后,须经高温净化退火。采用第二相抑制剂时,板坯加热温度必须提高到使原来粗大第二相质点固溶,随后热轧或常化时再以细小质点析出,以便增强抑制作用。冷轧成品厚度为0.28、0.30或0.35mm。冷轧取向薄硅钢带是将0.30或0.35mm厚的取向硅钢带,再经酸洗、冷轧和退火制成。与冷轧无取向硅钢相比,取向硅钢要比无取向硅钢铁损低很多,磁性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在易磁化的轧制方向上具有优越的高磁导率与低损耗特性。取向钢带在轧制方向的铁损仅为横向的1/3,磁导率之比为6:1,其铁损约为热轧带的1/2,磁导率为后者的2.5倍。 简单的说,取向片由于其比无取向片具有更好的导磁性能,更低的“铁损值”。 三、性能及用途不同:由于二者性能特点不同,在使用方向上存在差异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矽钢片)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发电机制造,故又称冷轧电机硅钢。冷轧取向硅钢片(矽钢片)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变压器制造,所以又称冷轧变压器硅钢。 资料整理生产部湛华山 2013.4.23

硅钢片概述

我国电工钢概况简述 近两年,我国电工钢生产工艺、技术不断提升。我国电工钢生产已广泛使用炼钢真空处理、电磁搅拌、立弯式连铸机连铸电工钢技术。另外,我国已经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工艺成功生产了mg-w600无取向电工钢热轧卷板,并成功冶炼和轧制出mgw540、mgw600和mgw800冷轧电工钢,填补了csp制造冷轧电工钢的同内空白。 在无取向电工钢方而,目前我国已开发电动汽车驱动马达铁芯用钢、高效电机铁芯用钢、高频用钢、节能环保型家电用钢、开关和加速器用钢,并能增宽板面轧制。在技术方面,我国已经使用粗轧前板坯边部加热、高牌号钢进行常化处理等技术。另外。我国还已成功试制了表面涂层用的无机涂层,逐渐淘汰了有机涂层,用无机涂层取代半无机涂层。 在取向电工钢方面,找国已成功研制低温板坯加热的产品,并能实施板坯热送热装,热轧时严格控冷控轧,冷轧前常化处理、喷丸除鳞,冷轧实行温轧或轧制过程中时效处理等技术,缩短了工艺流程;还可使用激光照射和机械刻痕等技术降低铁损,提高磁感。 从产品牌号方面看,武钢主要生产取向电工钢以及高、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太钢生产50tw290及以下无取向电工钢,宝钢、鞍钢生产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其中b50a-470,50ww600、50tw470占一定比例,b50a-800、50aw800、50ww800、501-w800低牌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武钢生产的无取向电工钢品种有bdg、bkg、bkg3、dgx系列、dwk系列、wyg系列等,牌号有50ww230-50ww1300、50wg540a-50wg800、whg-50dgxl、dgx3-55、whg-35,wtg200、wt200等;取向电工钢品种有nq08、qr09、q09、q112,牌号有27qg95 -27qg110、27q120-27q140、300g100-30qg130、30q120-30q150、dg1-20~dg6-20。武钢无取向电工钢产品主要用于大型发电机旋转结构,冰箱、空调电机,录像机小型家电驱动部件,电脑硬盘驱动部件,节能良好的谐硅传动电动机,汽车、伺服低速闭合车等,已能满足家电行业多样化需求。 我国电工钢产销现状 2005年,我国冷轧无取向电工钢产量达到211万吨,冷轧取向电工钢产量为14.10万吨;热轧电工钢产量为105万吨。其中,2005年1-1 1月,被称为四大钢的武钢、宝钢、鞍钢和太钢生产冷轧电工钢185万吨;热轧硅钢片产量为87万吨,主要由上海矽钢、苏州吴中、上海祟明等12个厂家生产。2006年,我国冷轧电工钢产量预计达到300万吨,其中宝钢80万吨、武钢119万吨、鞍钢68万吨、太钢18万吨、无锡三洲6万吨,其他厂家为9万吨。 2005年,国内电工钢消费呈上升趋势。2005年1-11月份消耗量达到32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3%。其中,冷轧电工钢消耗283万吨,同比增长112%,其中国内产品为217. 9吨,同比增长44.6%。 2005年1-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电上钢112.6万吨(11月份进口8.3万吨)同比降低2 5.84%。其中,进口取向电工钢23.7万吨,同比降低11.08%。进口价格为2880美元/吨;进口无取向电工钢88.9万吨,同比降低28.98%,进口价格为733美元/吨。在我国进口的电工钢中,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是日本、中国台湾、韩国、俄罗斯,分别进口50.7万吨、

世界及国内取向硅钢发展的现状

一、世界各国新建硅钢生产线情况 目前全世界仅有10余家企业可以生产取向硅钢。主要企业有:日本的新日铁和JFE、韩国的浦项、美国的AK和AlleghenyLudlum、俄罗斯的新利佩茨克(简称NLMK)、德国及在法国的蒂森克虏伯、英国的CogentPower、巴西的 Acesita、波兰的StalproduktS.A.、阿赛诺米塔尔收购的捷 克ValcovnyPlechuA.S.、中国的武钢等。 取向硅钢产能扩容缓解了世界需求的紧张局面,中国市场对取向硅钢的需求成为世界之最,不断上涨的价格刺激了国内外企业纷纷扩充产能。从2005年开始,武钢、浦项、 NLMK、AK、蒂森克虏伯等都在扩产、新建生产线。 米塔尔在捷克的俄斯特拉发公司将提高硅钢片的产能,预计到2010年,生产能力将从现在的2万吨/年提高到10万吨 /年,其中取向为2.5万吨。 浦项的扩产幅度很大,2006年7月,浦项公司的新生产线投入使用,2007年取向硅钢总产量达到16万吨,其中约50%是适合制造大型变压器的Hi-B钢。2008年产量将可能达到20万吨。 美国AK公司在2006年4月投资1400万美元建设硅钢生产线,产能从25万吨提高到30万吨的目标,2007年这一目标已经完成,而2006年10月又追加投资5500万美元,将产能目标进一步提高到33.4万吨,并计划在2008年9月份、10月份完成。 巴西的Acesita公司将在2007年生产6万吨的基础上继续投资,最终将年产能提高至10万吨。 俄罗斯NLMK公司2007年初在其Lipetsk工厂建成了一条用于取向硅钢生产、年处理能力达60万吨的卷板裁剪线,还对酸洗线进行了更新,未来产量在现有32万吨的基础上还将会提高。 蒂森克虏伯(TKES)在2007年4月确定,将把投资重点放在取向硅钢高端产品上而不是追求大幅扩充产能。 2006年世界取向硅钢和Hi-B钢产量统计以及2008年世界 取向硅钢和Hi-B钢产量预测见表1。 2008年预测:世界硅钢总产能达到1246万吨,其中,取 向硅钢272万吨;2008年世界取向硅钢和Hi-B钢实际产量将分别达到227万吨和63.5万吨。 世界及国内取向硅钢发展的现状 文/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 卢凤喜谌剑姚昌国王爱华 电器工业CHINAELECTRICALEQUIPMENTINDUSTRY 2008.5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