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曲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浅谈古筝名曲《高山流水》的艺术风格

浅谈古筝名曲《高山流水》的艺术风格

2018-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谈古筝名曲《高山流水》的艺术风格朱玉颖(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高山流水》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并有多种谱本。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韵味隽永且旋律典雅,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之貌。

关键词:古筝;《高山流水》;风格中图分类号:J6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2-0092-01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原是古琴曲,现多为古筝演奏,所以高山流水又称为古筝十大名曲,古筝名曲。

伯牙鼓琴遇知音,因此得名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成为中国十大古曲,古筝十大名曲歌颂了友谊的伟大,知音的伟大。

一、演奏技巧的运用在演奏技法上《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第一段:为引子部分。

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给人以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之感。

第二、三段:节奏活泼、且泛音清澈,犹如“淙淙铮铮,幽涧之寒流;清清泠泠,松根之细流”。

息心静听,顿生愉悦之情。

第三段是第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第二段的结尾部分。

第四、五段:如歌一样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宕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

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地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

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心旷神怡,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腾,万壑争流之际矣。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音势大减,先降后升,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徜徉,余波激石”。

古筝曲《高山流水》赏析

古筝曲《高山流水》赏析

古筝曲《高山流水》赏析00:00/05:50《高山流水》来自国学经典诵读网《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从整体结构上说,此曲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

“高山”部分运用双八度大抓套同度按弦、大抓套同度按弦、低音区打弦等技法,描绘了高山的美丽景色:或群峰叠起,连绵起伏;或奇石林立,直插云端;或苍松翠柏,古木参天;或野果压枝,山花烂漫……同时,将高山的雄伟气势表现了出来。

“流水”部分在连续使用上下行刮奏等技法的同时,着重在刮奏音中突出旋律音,并有机地加入了按颤弦、同度按弦等技巧,描绘了一泄千里的高山瀑布,也描绘了丁咚作响的山麓清泉:或云雾绕山,瀑挂前川;或涓涓流水,小桥人家;或一泻千里,声震寰宇;或细流潺潺,清澈透天……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弹奏《高山流水》,首先情感要投入,要具有想象力。

从对乐曲本身的理解出发,到对大自然的热爱;从对大自然的热爱,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借曲抒情,以曲言志。

要带着这种情感,去处理作品,完成作品,让一个个带着情感的音符,从心底滚动而出。

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山和水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

时至今日,当西方文化正在一点点地侵蚀古老东方文明的时候,当现代社会中所继承下来的传统几乎荡然无存的时候,当我们言必称美国的时候,一曲《高山流水》还可以让我们回想起那古老的传说,让我们感受到一丝超然的思想境界,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震撼力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高山流水》是中国古筝音乐中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瑰宝之一,它的音乐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与艺术的精华。

《高山流水》也包含了丰富的审美意蕴,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启迪。

我们来探讨一下《高山流水》的音乐风格。

《高山流水》采用了古筝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旋律优美,音调高亢,节奏流畅,给人以清新、悠扬的感觉。

它的音乐风格融汇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有特点,如自然、朴实、高远、激昂等。

古筝演奏技巧的巧妙运用也为它增添了独特的音乐魅力。

演奏者用左手扣弦、右手的弹奏技巧,使得音乐旋律更加丰富、扣人心弦。

《高山流水》的音乐风格独特而优美,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听觉享受。

我们来探讨一下《高山流水》的审美意蕴。

《高山流水》的音乐旋律非常朴实自然,仿佛在描述一幅山水画卷,给人以广阔、高远的感觉。

它通过音乐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审美情趣和境界,即“山水乐”。

在中国文化中,山和水一直被人们当作高尚、纯洁、朴实、宽广的象征,而《高山流水》正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这种境界。

音乐中的曲调高亢激昂,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壮美情感,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力量。

《高山流水》通过音乐将人与自然相融合,引发人们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高山流水》还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蕴,即在音乐表现的借助音乐的形式表达人生哲理和情感。

曲中旋律的高低起伏,模拟了山川起伏的景象,同时也抒发了人生的起伏和荣辱得失。

音乐中的波澜起伏,回响了人生百态的变化,给人以人生历程中的启迪和思考。

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挫折和艰难时不气馁,勇往直前,追求卓越和成功。

《高山流水》的审美意蕴丰富多样,既展现了自然美,又体现了人生哲理和情感。

《高山流水》是一首美妙的古筝曲,它音乐风格独特,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美和艺术的精华。

它还包含了丰富的审美意蕴,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启迪。

无论是音乐风格还是审美意蕴,《高山流水》都是中国古筝音乐中的佳作,也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古筝曲《高山流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由明代音乐家朱舜水创作。

它以纯音乐的形式,通过古筝的独奏展现了中国山水的壮美景色,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大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追求。

《高山流水》的音乐风格是典型的中国古典音乐,传承了古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风格特色。

它采用了传统中国音乐的调式,以宫商角徵羽为主要音阶,以及中国古典音乐特有的音律和音域。

曲调柔和婉转,音色清新悠扬。

整个曲子中旋律跌宕起伏,以模拟高山流水的起伏流动,给人以具有积极向上精神氛围的感觉。

《高山流水》的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它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境界。

中国古代山水画注重表达大自然中的景色与情感,强调山水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高山流水》通过古筝的音乐语言,将山水之间的变化与流动展示得淋漓尽致,透过音乐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与宏伟。

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文化注重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观念,这种思想在《高山流水》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曲子的演奏过程中,交替出现的高音和低音,以及音符之间的运动,使得整个曲子呈现出一种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特色,表达了中国哲学的平衡和谐之道。

它具有一种深沉的情感。

《高山流水》的演奏充满内心的表现力,展现了作曲家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曲中的高音部分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磅礴,而低音部分则展示了大自然的安静与沉静。

整个演奏过程中,音符的持续与转换,给人以深邃的感受,使听众能够感受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内涵。

古筝曲《高山流水》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精神内涵,展现了中国山水的壮美景色和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蕴。

通过音乐表达了对大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追求。

在欣赏这首古筝曲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美的享受,更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古筝名曲高山流水

古筝名曲高山流水

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作为古筝中的经典之作,《高山流水》是一首享誉盛名的古筝名曲。

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和灵动流畅的演奏技巧,向人们展示了古筝的美妙和魅力。

《高山流水》的创作可追溯到唐代,据传为唐代的大文学家白居易所作。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他用“从明山长在,出平泽广濬”之句,形容了高山流水的景象。

这些诗句被用来配合古筝演奏,从而创造出了这首美妙的音乐作品。

作曲家刘天华将白居易的诗词融入到《高山流水》的创作中,充分展现了白居易所描绘的壮丽景色。

通过乐曲的起伏变化和琴弦上的快速连奏,刘天华成功地将大自然风景的壮丽之美和高山流水的奔腾之势完美地表达出来。

《高山流水》的演奏需要良好的技巧和对古筝的熟练掌握。

演奏者需要通过手指的运动和力度来控制琴弦的转动,以产生合适的音色和音量。

同时,演奏者还需要灵活运用双手,不仅要演奏旋律线条,还要提供和声、伴奏和装饰音等。

这首曲子的演奏速度较快,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技巧水平和音乐感觉。

演奏者需要迅速而准确地击弦,保持节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此外,演奏者还需要灵活运用左手的滑音和按弦,以及右手的扬琴和揉弦等技巧,以表达出曲子中变化丰富的音乐元素。

《高山流水》在演奏上追求纯净、明亮、流畅和优美的音色。

演奏者需要通过调整手指的力度和强度,以及弹奏位置的改变,来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同时,演奏者还需要注意音量的变化,以表达曲子中的情感和细腻之处。

这首曲子以其旋律的悠扬和变化的丰富度而闻名。

它既有气势宏伟的大段落,也有抒情婉转的小段落。

整个曲子以高山流水的景象为依托,通过音乐的发展和变化,完美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庄严。

《高山流水》作为古筝的代表作之一,已经成为了古筝界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在古筝专业演奏者中广为流传,还成为了很多爱好者学习和演奏的首选曲目。

它的悠扬旋律和丰富的表现力,使得它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和艺术的典范。

通过对《高山流水》的学习和演奏,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筝音乐的魅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1. 引言1.1 概述古筝曲《高山流水》古筝曲《高山流水》是中国传统古典乐曲中的经典之作,被视为古筝音乐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这首乐曲的曲调清新优美,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与推崇。

《高山流水》曲风优美悠扬,如清泉石上流水,勾勒出高山之美、流水之清的景象,展现出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

这首古筝曲在演奏时需要运用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让听众感受到高山巍峨、流水潺潺的意境。

通过学习和演奏古筝曲《高山流水》,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和审美水平,还能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古筝曲《高山流水》的美妙旋律和深刻内涵,让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领略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

1.2 音乐风格特点古筝曲《高山流水》的音乐风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古朴典雅、清新脱俗、流畅悠扬。

这首曲子由两段组成,第一段描绘高山,音符跌宕起伏如同山势起伏,音乐节奏快速而富有变化,表现出高山的壮丽与雄伟。

而第二段则描绘流水,音符流畅柔和,如同潺潺流水,给人一种清新、悠闲的感觉。

整首曲子旋律优美,既展现了高山的雄伟壮丽,又表现了流水的柔和悠扬,融合了自然界的元素,传达了一种恬静雅致的美感。

古筝演奏中,演奏者需要灵活运用指法和拨弦技巧,清晰明快地表现出音乐的动感和韵律感。

整个曲子有着高雅的气质,展现了古筝音乐的独特魅力,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人仿佛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1.3 审美意蕴《高山流水》是古筝曲中一首极具审美意蕴的经典之作。

在这首古筝曲中,通过细腻的音乐描绘和精妙的演奏技巧,传达出一种深远的美感。

审美意蕴体现在古筝曲《高山流水》中,从曲调的构成到演奏技巧的运用,都展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曲调清亮悦耳,仿佛令人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演奏技巧则是古筝演奏者通过手指的轻柔和力度的控制,将音符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腻而富有张力,给人一种心灵的愉悦和震撼。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高山流水》是一首古筝曲,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范畴。

它的音乐风格纯净古朴,展
现了中国的山水情怀,寓意深刻、富有审美意蕴。

以下将从音乐元素、形式结构、审美意
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鉴赏。

音乐元素方面,曲子以古琴曲原型改编,单曲面向,以E调大三度为主音。

曲子在音
域上分为高低两部分,低部分运用较多的低音和悬韵音,使曲子在意境上更具深度和广度。

曲子变化多样,通过不同的音符相互渗透,交织出层次丰富的旋律。

形式结构方面,曲子由四个旋律段组成,呈现出A-B-A-C-D-D-A-B-A-B-A的结构。

其中,A段为主部,呈现出优美、高亢的乐句,富有张力感;B段为过渡部,连接前后两部分,以变调为主要特点;C、D段为发展部,采用了升降调、多变的旋律元素,使得旋律更加多样化,曲子在和谐的基础之上更有浪漫之感。

审美意义方面,曲子的音乐风格柔美、静谧、深沉,与中国文人墨客山水意境相得益彰,寄托着中国人对大自然山水的深厚感情与向往。

在听者心灵上,曲子也能够唤起对人
生历程的反思与感悟,而且还可以引导人们进入内心深处,让人们更好地放松身心,舒缓
压力。

综上所述,《高山流水》是一首旋律优美、内蕴深厚的古筝曲,其音乐风格自然朴实、静谧含蓄,展现了中国文化所蕴涵的大自然主题和精神内核。

通过欣赏这样的音乐,人们
能够放松身心、感悟生活、修身养性,领略到正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古筝曲《高山流水》是中国古典音乐中非常著名的曲目,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作曲家意在通过音乐表达对大自然山水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感悟。

该曲极富古典气质,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情感和超凡境界。

曲调简练流畅,音乐旋律婉转悠扬,富有灵性,能够吸引人们的心灵深处。

我们来谈谈古筝曲《高山流水》的音乐风格。

该曲以古筝为乐器,选取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展现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曲调流畅婉转,有如高山流水般的清澈,音符之间起伏变化,仿佛在演绎着大自然中山水的流淌和奔流。

整个曲子的音乐结构简练,但又不失深刻,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曲调的起伏变化,犹如山水之间的曲折起伏,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壮美和神秘玄妙。

古筝曲《高山流水》所蕴涵的审美意蕴。

这首曲子以高山和流水为主题,表达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独特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

在古代中国文人笔下,高山和流水常常被视作高远、清澈、深邃的象征,描绘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景仰之情,也寄托了他们对理想和境界的向往。

整个曲子以慢板为主,音乐旋律缓慢流畅,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高山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幻与宁静。

通过音乐,作曲家将大自然的高山流水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超然物外的审美享受。

古筝曲《高山流水》的名字含义丰富,高山,不仅仅是对地貌的描绘,更多的是对精神世界的象征,象征着高处隐迹的意蕴和追逐。

流水,则是中国文人追求清高境界的最好写照,也是表现水的委婉、圆润、和谐的最好诠释。

曲子不加修饰,以最朴实的音乐语言表现出高山流水的景象,表达了作曲家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古筝曲《高山流水》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审美意蕴,成为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珍品。

这首曲子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情感和超凡境界,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同时也让人深深体会到大自然的宏伟壮美和神秘玄妙。

通过音乐,作曲家将大自然的高山流水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奇幻与宁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筝曲《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有一则流传千古的佳话,就是伯牙鼓琴与知音子期相遇的故事。

相传春秋之时,优秀的琴师俞伯牙一日游至长江与汉水交汇处的汉阳(今武汉汉阳)月湖,风和日丽,山清水秀,伯牙乐思如潮,操琴便弹奏起来。

其间,樵夫钟子期正巧路经汉水之滨,听到伯牙的美妙琴声,便禁不住赞美一句“巍巍乎泰山”。

伯牙闻言心中好不惊讶,因为此刻他正是欲借音乐表达一种泰山般的崇高志向。

稍作停顿,琴声又起,情绪却已变化。

乐音还未落定,钟子期脱口而出“荡荡乎若流水”。

伯牙用音乐的色彩在琴弦上作出“流水素描”,没想到子期竟能透彻地感悟,伯牙从吃惊转为钦佩,子期也仰慕伯牙的琴艺,二人谈乐论音,相见恨晚,结下深厚友谊。

后来,伯牙复到汉阳月湖,钟子期已死。

知音既去,伯牙“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便破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甚广,后人感于高山流水寻觅知音的动人传说,在俞伯牙弹琴、断琴之处修建了纪念碑亭,是为江城名景古琴台。

同时,各地也都创作了许多以这个故事为背景的乐曲,《高山流水》便是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编写而成的乐曲,有多种谱本,现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本文着重介绍河南筝曲《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

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大多是以我国民间音乐的“母曲”《老六板》加以变奏而成的。

它是保留了六十八板(即68拍)“八板体”结构的标题性乐曲,每句八板共八句,第
五句后面加四板,共六十八板。

这种在曲体原形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各地方筝艺流派酌其不同的地域及依托的乐种各异而演变成情趣多样,风格各异,千姿百态的“子曲”,并冠
以雅名《高山流水》。

由于在旋律线上将八板体标题性器乐
曲千变万化,以致在诸多版本的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中,已很难听到《老六板》的原形曲调而只保留了它的曲式结构。

中州古调河南筝曲的《高山流水》别有一番韵味。

河南筝是以河南南阳地区为中心,在河南全省广为流传的古筝演奏流派。

河南地处中原大地,古属九州之中,常被叫做中州,所以河南筝乐又称“中州古调”。

河南筝乐与河南大调曲子
和河南曲剧有密切关系。

大调曲子是流传于开封、洛阳和南阳等地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筝本来是其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后来常常将大调曲子的音调旋律用筝独立演奏,渐渐发展变化成为独立的古筝小曲。

而河南筝派传统乐曲的另一大类就是“板头曲”,它源于大调曲子演唱开板(开场)前演奏的
前奏曲。

“板头曲”本来就是为调节、渲染气氛而奏的纯器
乐曲,直接独立在筝上演奏更是非常方便自然。

实际上,“中州古调”的大部分都属于此类作品。

板头曲的结构较为工整对称,旋律进行有较强的程式性。

这首由着名筝家曹东扶校订的筝曲是河南筝“板头曲”类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它是依传统板头曲《流水板》的流水题名,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乐曲有着规整严谨的结构和优美流畅又富有变化的旋律。

在表现手法上,与前述第一首浙江筝曲《高山流水》多有相似之处:音乐情绪时而辽阔庄重,比喻巍峨峻峭的山峦峰谷;时而一泻千里,意指奔腾激越的滚滚江河。

不过,与浙江筝曲《高山流水》重在表达一种高远志向不同,河南筝曲《高山流水》旨在抒发对山川河流的深深爱恋和对大自然的热烈赞美之情。

这首筝曲的地方韵味十分浓郁,如一开始主题性质的旋律片段,就是典型的河南民间音乐的音调,后倚音和小二度倚音的装饰手法,极富中州古调的特色:
曹东扶的演绎则委婉、细腻和华丽兼有之,注重修饰与变化,特别讲究发挥碎颤、点颤、小二度滑音的表现功能,把河南筝家重视用揉、按、滑的左手技巧来“以韵补声”的特点发挥得极其高妙。

听曹东扶的河南筝曲《高山流水》,那悠悠中州古调着实令人心逸神醉,美不胜收。

如下面的旋律片段:
《高山流水》是一曲壮丽河山的颂歌,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听后使人心旷神怡,激起一种进取的精神。

也许,应当把河南筝曲赞美的高山视为气势雄伟的中岳
嵩山,把河南筝曲讴歌的流水看作自天而降的黄河之水,方能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潘郎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