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材料对模具设计要求

合集下载

塑胶件壁厚设计原则

塑胶件壁厚设计原则

塑胶件壁厚设计原则
1. 合理的壁厚选择:塑胶件的壁厚应根据零件的结构和功能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壁厚应尽量均匀,过薄易导致零件强度不足,过厚则增加材料成本。

2. 考虑材料的流动性:在设计壁厚时,需要考虑塑胶材料的流动性,以确保塑胶能够充分填充模具腔体,避免产生缺陷,如短充、气孔等。

3. 避免壁厚过大的转角:在设计塑胶件的结构时,应避免过大的转角,因为过大的转角会导致塑胶流动不畅,易产生缺陷。

通常情况下,转角半径应大于材料厚度的2倍。

4. 避免壁厚突变:在相邻区域的壁厚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塑胶件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在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壁厚的突变,或通过逐渐过渡的方式进行壁厚的变化。

5. 考虑收缩率和变形:塑胶件在注塑成型后会产生一定的收缩和变形。

在设计壁厚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收缩率和零件的整体结构,以确保最终的零件尺寸符合要求。

6. 注意壁厚与加工工艺的关系:塑胶件壁厚与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过大的壁厚会增加成型压力和注塑周期,过小的壁厚则容易产生脱模困难等问题。

在设计壁厚时,需考虑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要求。

7. 根据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壁厚规划:根据塑胶件的不同功能要求和受力情况,可以进行壁厚的分区设计。

在受力较大的区域可以采用较大的壁厚,而在外观要求较高的区域可以适当减小壁厚。

8. 测试和优化:为了确保塑胶件的质量,建议在设计完成后进行测试和优化。

通过实际的试制和测试,可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上为塑胶件壁厚设计的一些原则,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和材料特性,可作适当调整和补充。

塑胶模具技术要求模板

塑胶模具技术要求模板

塑胶模模具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从以下方面来要求: 1、 塑胶模要求塑胶模要求 2、 塑胶模设计技术要求塑胶模设计技术要求3、 塑胶模的检验和验收技术要求4、 塑胶模的设计审核塑胶模的设计审核5、 模具标识模具标识6、 备件备件7、 模具的包装、运输模具的包装、运输 8、 模具的使用规定模具的使用规定 9、 模具的维护、保养和贮存模具的维护、保养和贮存一、塑胶模要求 1、替换A.A. 除非得到甲方项目经理的书面授权及承认,任何替代或违背本份标准的任何要求都是不允许的。

2、要求模具制造的产品应与以下保证一致:a. a. 产品图面产品图面产品图面b.b. 形状尺寸及公差形状尺寸及公差c.c. 首件承认程序要求首件承认程序要求3、模具设计所有权、模具设计所有权根据设计及组装购买合同,甲方对应给甲方的模具设计具有所有权。

因此,供应商应无保留的供应所有的图纸及相关磁片和铜公。

图纸及相关磁片和铜公。

4、模具设计责任、模具设计责任1) 供应商对模具设计、组装、功能以及反复制造产品的能力负主要责任。

2) 任何在模具试模及接受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应由供应商更正,任何相关费用与甲方无关。

5、模具性能、模具性能1)在模具设计及组装中应考虑由项目经理提出的最佳生产速率,在模具设计及组装中应考虑由项目经理提出的最佳生产速率,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更新的技术去增加模具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更新的技术去增加模具生产机床的速率。

这将转换为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制造能力2) 2) 在模具最终接受前,所有生产甲方产品的模具必须获得首件承认以及产品生产速率在模具最终接受前,所有生产甲方产品的模具必须获得首件承认以及产品生产速率6、图纸审核确认、图纸审核确认1)乙方在设计方案完成之后,立即提供甲方审议,甲方认可后方可开始动工制造。

2)要求乙方在合同签定七天内提供模具加工进度表给甲方认可,并每周通报一次加工进度。

7、设变A. A. 甲方有权利在模具设计及组立过程中变更产品设计及模具设计。

塑胶模具设计评审要求

塑胶模具设计评审要求

塑胶模具设计评审要求《谈谈塑胶模具设计评审要求那点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唠唠塑胶模具设计评审要求这点事儿。

咱可别小看了这塑胶模具设计评审要求,这就好比一场大戏,各个角色都得演好自己的戏码,才能让这出戏精彩绝伦。

首先呢,模具结构就像是这场戏的主角,得够强壮、够稳定。

咱可不能让它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不然生产出来的产品那就是歪瓜裂枣,没法见人啦!评审的时候咱就得瞪大眼睛,看看这结构合不合理,有没有足够的支撑,别让它摇摇晃晃的。

再来就是型腔和型芯,这俩家伙可是决定产品形状的关键。

评审的时候就得想想,它们能不能完美地塑造出我们想要的产品模样呢?可别搞出个四不像来,那可就闹笑话啦!流道和浇口呢,就像给产品输送营养的通道。

这通道可得设计得顺畅,不能堵住。

要是浇口设计得不合理,那塑料就流不进去,产品就缺胳膊少腿的,多糟心呐!顶出系统也很重要哇!产品做好了,得能顺利地顶出来才行。

要是顶不出来,那不就白忙活了嘛!就像你做好了一顿美味大餐,结果盘子粘在桌子上拿不下来,你说气不气人!还有冷却系统,这可是给模具降温的“法宝”。

不然模具热得发烫,那生产效率不就大打折扣啦!就像人热得不行,还怎么干活呀!咱在评审的时候,可不能马虎大意,得像个挑剔的评委一样,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

不能因为和设计师关系好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可不行!咱得为生产负责,为产品质量负责呀!另外啊,咱也得有点幽默感,别把这评审过程搞得死气沉沉的。

比如说看到一个奇怪的设计,咱就可以开个玩笑:“嘿,这是要设计个未来感十足的怪东西吗?”大家哈哈一笑,气氛也轻松了,工作起来也更带劲了!总之呢,塑胶模具设计评审要求就像是一道门槛,跨过去了咱才能做出好产品。

大家可得重视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细心,把这道关把好,让我们的塑胶模具设计得完美无缺,生产出的产品那叫一个漂亮!让客户都竖起大拇指,夸咱厉害!哈哈,大家一起加油吧!。

塑胶件设计准则较全

塑胶件设计准则较全

塑胶件设计准则较全1.材料选择:在设计塑胶件时,首先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

常见的塑料材料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等。

根据塑料的特性和需求,选择耐热、耐化学药品、耐磨等适合的材料。

2.壁厚设计:塑胶件的壁厚是关键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强度和成本。

通常情况下,塑胶件的壁厚应该尽量均匀,避免出现厚薄不均的情况。

合理的壁厚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强度,并减少材料的使用。

3.结构设计:在塑胶件的结构设计上,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和装配性能。

设计师应该遵循“尽量简单”的原则,去除不必要的结构和零件,减少产品的复杂性。

同时,要确保设计的合理性,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和变形等问题。

4.模具设计:塑胶件的生产离不开模具,模具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在模具设计中,需要考虑产品的收缩率、脱模性能、冷却效果等因素。

此外,还要合理选择模具材料和加工工艺,提高模具的寿命和生产效率。

5.满足标准要求:在塑胶件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例如,汽车塑胶件需要符合汽车工业的相关标准,医疗器械塑胶件需要符合医疗行业的标准等。

合格的塑胶件应该具备一定的机械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

6.通气设计:塑胶件在注塑过程中需要排除气体,否则会产生气泡和内部缺陷。

因此,在塑胶件的设计中,需要考虑通气的问题。

设计师可以在塑胶件的壁厚较大的地方设置气脱模系统,提高产品的质量。

7.可回收性设计:在现代社会,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可回收性成为塑胶件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设计师应该尽量选择可回收的塑料材料,并设计可分解、可回收利用的产品。

总结起来,塑胶件设计准则涉及到材料选择、壁厚设计、结构设计、模具设计、标准要求、通气设计和可回收性设计等方面。

设计师在进行塑胶件设计时,应根据具体的产品需求和行业要求,合理应用这些准则,确保塑胶件的质量和性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塑胶模具设计规范-1

塑胶模具设计规范-1

一:材料规格选取:1.模仁材料:1.1.产品为高亮面,模仁中有斜销、滑块等结构,产品表面需咬花,采用STAVAX S136,热处理硬度45~52 HRC1.2.产品为亮面,且加工中需要放电结构较多,采用日本大同NAK80,硬度为HB 370~4001.3.对于快速模具,模仁材料通常选用P20,对于有亮面要求的选用国产NAK80 即可2.模仁尺寸:1.1厂内常用规格为有两种:120mm*160mm, 对应模架规格为2025(A=50,B=90),模腔深度为:24.5mm;150mm*210mm, 对应模架规格为2530(A=50,B=90),模腔深度为:24.5mm;150mm*250mm, 对应模架规格为2535(A=50,B=90),模腔深度为:24.5mm;如需特殊规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1.2规格选用:模仁边缘距产品(包含骨架)尺寸需大于25mm;模仁厚度T与产品区深度H,T≧2H。

二. 骨架设计规范1. 后制程有喷涂制程的设计要点1.1.key外形尺寸调整:喷涂镭雕KEY的表面必须预留喷涂厚度,一般喷每涂XY方向单边预留0.01mm(总预留0.02mm),Z方向预留0.015mm, (客户有特殊要求除外)。

3D绘图时直接扣除,后续放电加工直接按图面加工到位即可!1.2.key间距及堆列柱位置定义.Key与key之间的间距需要大于key高度.堆列柱与key之间的间距需要大于堆列柱的高度.1.3.若产品表面喷涂为高亮要求,产品顶面与侧边交界处需要作不等圆角.为(1.5~1.2)*0.4mm,顶面为1.5~1.2mm, 侧边为0.4mm.2. 后制程有印刷制程的设计要点2.1.不可有任何凸出物高于印刷面,防止凸出物刮伤网板,3.确定进(出)胶方式:按键类产品须有进胶口和出胶口,其方式主要有直接进(出)胶和搭接进(出)胶两种,进胶方式决定于产品结构:①, 产品侧边允许有毛边,或者产品周边有裙边,通常采用直接进胶.②, 产品侧边不允许有毛边,且无裙边的产品通常采用搭接进胶.C.进(出)胶位置及数量:①按键类产品如果进(出)胶选择在长边,长边尺寸小于14mm,尽量做1个进胶1个出胶的方式;(进出胶需错位) 长边尺寸大于14mm,可采用1个进胶2个出胶的方式;②按键类产品如果进(出)胶选择在短边, 采用1个进胶1个出胶的方式即可.(进出胶无需错位)③对于圆环型产品需要做1进3出,分别均匀分布在产品四周.D. 进(出)胶口尺寸:㈠对于直接进出胶:进(出)胶口宽度尺寸设计,视KEY的形状而定,通常进胶比出胶口大0.5~1.0mm。

塑胶件的设计要点

塑胶件的设计要点

塑胶件的设计要点塑胶件的设计要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模具设计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塑胶件设计要点:1. 材料选择:* 材料特性:了解不同塑料材料的特性,包括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化学品性等。

* 成本考虑:考虑材料的成本,选择在项目预算内的合适材料。

2. 结构设计:* 壁厚设计:控制塑胶件的壁厚,避免过厚或过薄,以确保成型质量。

* 结构强度:确保塑胶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预期的载荷,采用合适的加强结构。

* 回流槽设计:在可能产生气泡的地方设置回流槽,有助于排除空气并提高填充效果。

3. 模具设计:* 冷却系统:合理设计冷却系统,确保塑胶件在成型时能够均匀冷却,减少变形和缩水。

* 浇口位置:选择合适的浇口位置,以确保塑料均匀充填整个模具腔体。

* 模具材料:选择耐磨性和导热性好的模具材料,提高模具寿命和生产效率。

4. 表面处理:* 外观要求:根据产品的外观要求选择适当的表面处理方式,如抛光、喷涂等。

* 纹理设计:如果需要特定的表面纹理,要在模具设计中考虑进去。

5. 可回收性:* 材料选择:尽量选择可回收的塑料材料,有助于减少环境影响。

6. 装配考虑:* 装配设计:如果塑胶件需要与其他零部件进行装配,确保设计中考虑到装配的便捷性。

7. 模拟和测试:* 流动性模拟:使用模流分析工具模拟塑胶熔体在模具中的流动,优化充填效果。

* 强度模拟:进行有限元分析等强度模拟,确保塑胶件在使用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强度。

这些是一般塑胶件设计的要点,具体的设计要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材料特性和生产工艺来进行调整。

最好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确保设计能够满足产品的功能、外观和生产要求。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要点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要点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要点1.极坐标原则:塑胶模具结构设计先确定要制作的塑件形状和尺寸,根据塑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模具的轮廓线形。

轮廓线形可用赫曼H曲线进行设计。

模具的开模方向应尽量与塑件的最大轮廓线形相垂直,以便于塑料注入时的填充和排气。

2.模具的完整性:塑胶模具设计要保证模具结构的完整性,所有零部件安装框架结构要紧凑,布局合理,尽量减少模具的整体尺寸。

模具的底板和基础要够厚实,以便于承受注塑过程中的压力和热应力。

3.模腔的设计:塑胶模具的模腔设计要满足塑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注意避免模腔中出现深浅不一的地方,以免造成填充不均匀和塑件变形。

模腔的表面质量要求高,尽量避免切削、铣削等加工,以减少模腔的表面粗糙度。

4.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塑胶模具在注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冷却系统的设计对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

冷却系统应尽量覆盖整个模具,确保模腔中的塑料在注塑过程中均匀冷却,防止产生内应力和变形。

冷却水的供给要充分,流速要适宜,冷却水口要布置合理,以确保整个模具的冷却效果。

5.浇口和排气系统设计:浇口的设计应考虑塑料的流动性和塑件的外观要求,浇口位置要选择在模具的最厚点或处于最大壁厚改变处,以保证注塑过程中的充填和射出平稳。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保证塑料在充填过程中的排气畅通,避免产生气泡或虚线。

6.抽芯装置设计:塑胶模具中的一些塑件需要采用抽芯装置进行成型,抽芯装置的设计要满足塑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确保塑件在脱模过程中不变形或损坏。

抽芯装置的操作要方便,可靠,要考虑到抽芯力和脱模力的大小,以确保抽芯的顺畅和模具的寿命。

7.快速更换系统设计:塑胶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不同的模腔,快速更换系统的设计能够极大地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快速更换系统要求模腔结构尽量简单,易于拆卸和装配,以及固定方式的可靠性。

8.模具的加工工艺:塑胶模具的制作工艺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以确保模具的成型精度和表面质量。

塑胶模具双色模具设计注意11项,以及软胶与硬胶材质的选用注意

塑胶模具双色模具设计注意11项,以及软胶与硬胶材质的选用注意

塑胶模具双色模具设计注意11项,以及软胶与硬胶材质的选用注意一、双色模具设计注意事项:1.模具钢材,可用H13、420H、1.2344、NAK80等。

2.在软胶的封胶位留多0.07~0.13作为预压,如果是大面积封胶的情况下,可以预留0.2~0.25MM。

3.硬胶要有钢料作为支持,特别是有软胶的背面,避空间隙不可大于0.5MM。

4.底件与包胶料的软化温度要至少相差20,否则底胶件会被融化。

5.若包胶TPE,其排气深度为0.01MM6.软胶的收缩率要与硬胶一致。

7. TPE料,其浇口不宜潜顶针,可改用直顶,入胶做在直顶上,最好用方形,直顶与孔的配合要光滑,间隙在0.02MM以内,否则易产生胶粉。

8.流道不宜打光,留纹可助出模,前模要晒纹,否则会粘前模。

9. TPE缩水率会改变皮纹的深度。

10.如果产品走批锋怎么办?⑴前模烧焊。

⑵硬胶前模加胶。

⑶硬胶后模加胶⑷后模尽量不要做烧焊,因为后模旋转180度以后要完全一致。

11.软胶粘前模怎么办?硬胶包软件区域做倒扣,或者硬胶区域做粗皮纹来防止软胶粘前模。

二、双色模简述经常说“双色”是怎么回事?1.“双色”实际是一种二次注塑成型,产品一般包括主体(硬胶)部和外包(软胶)部分,在模具制造时,先制造硬胶主体,主体硬胶模具设计按正常设计程序,外包(软胶)模具设计要以硬胶成品作为参照,不用再放缩水,后模部分,本上同硬胶主体一致,前模不同的是有包胶形状,在生产时先生产出硬胶主体,然后把硬胶主体放入外包模具内,进外包软胶注塑生产.2.“双色”也可以称作“包胶”,如果产品产量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包胶模,先做一套硬胶模具,再通过人工将硬胶放入包胶模具中,成型软胶。

3.软包模具后模部分同主体硬胶一至,有少量避空位,而胶部位要用主体硬胶讨胶不可有虚位要注意的是TPU材料,本身的特性是比较容易粘模的,产品如果可以做沙面尽量做沙面,这样容易脱模!TPU的流动性比较慢,冷却周期也会比较长,只要在生产工艺上注意一些,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三、双色模具双色模标准做法是软胶在模具设计中放收缩水,要与硬胶一致,两套模具公模部分完全一样,母模两个模仁不一样,两套模具装在一台注塑机上注塑(两套模的高度必须一致),第一射硬胶打好后(小水口点进胶),模具旋转180度,做第二射软胶,然后顶出产品,这才叫双色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BT模具设计与注塑成型的基本要点PBT为乳白色半透明到不透明、结晶型热塑性聚酯。

具有高耐热性、韧性、耐疲劳性,自润滑、低摩擦系数,耐候性、吸水率低,仅为0.1%,在高温下对水分比较敏感,加工前必须干燥。

加工温度范围窄,冷却速度快,结晶速度也快。

成型周期短,容易脱模,不需要脱模剂。

制品容易翘曲、变形,在设计模具和选择加工工艺条件是时要注意。

在潮湿环境中仍保持各种物性(包括电性能),电绝缘性,但体积电阻、介电损耗大。

耐热水、碱类、酸类、油类、但易受卤化烃侵蚀,耐水解性差,低温下可迅速结晶,成型性良好。

缺点是缺口冲击强度低,成型收缩率大。

故大部分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或无机填充改性,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可提高一倍以上,热变形温度也大幅提高。

可以在140℃下长期工作,玻纤增强后制品纵、横向收缩率不一致,易使制品发生翘曲。

PBT也是最坚韧的工程热塑材料之一,它是熔点明显的结晶性聚合物,密度为1.31-1.55g/cm^3,有非常好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电绝缘特性和热稳定性。

这些材料在很广的环境条件下都有很好的稳定性。

PBT吸湿特性很弱。

非增强型PBT的张力强度为50MPa,玻璃添加剂型的PBT张力强度为170MPa。

玻璃添加剂过多将导致材料变脆。

PBT的;结晶很迅速,这将导致因冷却不均匀而造成弯曲变形。

对于有玻璃添加剂类型的材料,流程方向的收缩率可以减小,但与流程垂直方向的收缩率基本上和普通材料没有区别。

一般材料收缩率在1.5%~2.8%之间。

含30%玻璃添加剂的材料收缩0.3%~1.6%之间。

熔点(225℃)和高温变形温度都比PET材料要低。

维卡软化温度大约为170℃。

玻璃化转换温度(glass trasitio temperature)在22℃到43℃之间。

由于PBT的结晶速度很高,因此它的粘性很低,塑件加工的周期时间一般也较低。

典型应用范围:家用器具(食品加工刀片、真空吸尘器元件、电风扇、头发干燥机壳体、咖啡器皿等),电器元件(开关、电机壳、保险丝盒、计算机键盘按键等),汽车工业(散热器格窗、车身嵌板、车轮盖、门窗部件等)。

模具设计要点:PBT及其玻璃纤维增强物都有很良好的流动性,适宜于薄壁制品。

制品最好壁厚均匀,以防制品因冷却或收缩不均而产生内应力,出现翘曲和变形现象。

PBT对缺口比敏感,制品中尽可能避免尖角,所有拐角应以圆弧过渡,且半径必须大于1.0MM。

流道以短而粗为佳,浇口的口径以偏大为好,过小则压力损失大。

模具中必须开排气槽或孔,避免因排气不良而造成充模不佳、熔接痕明显、烧焦等不良现象。

模具的冷却很重要。

要很好地设计模具的冷却腔道以减小塑件的弯曲。

热量的散失一定要快而均匀。

建议模具冷却腔道的直径最小为10mm。

成型设备:螺杆式和柱塞式的注塑机都可以。

以螺杆式为佳。

注塑量为注塑机最大注塑量的30%-80%,阻燃级为50%-80%,不可用大设备加工小制品,以避免物料在料筒停留时间过长而导致产品的性能下降,甚至引起阻燃剂的分解和制品变色。

螺杆选用渐变式的,长径比为15-20,压缩比为2-2.5,喷嘴使用自锁式喷嘴,以液压自锁式为宜,并要控温和保温装置。

[page]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很容易水解,使制品机械强度下降、带色、表面产生斑痕,因此加工前的干燥处理是很重要的,使水分含量控制在0.02%,建议干燥条件为:料层的厚度小于30MM,在120℃的空气中干燥6~8小时,或者150℃的空气中干燥2~4小时;如果用吸湿干燥器干燥,建议条件为150℃,2.5小时。

熔化温度:225~275℃,建议温度:250℃。

成型温度:PBT有明显的熔点,且在熔点以上,黏度迅速下降,所以成型中以比熔点高5℃作为成型温度的下限。

温度太低会出现塑化不佳,缺胶等现象。

温度太高容易造成喷嘴流延、溢边、颜色加深、降解,制品机械性能下降。

其分解温度为280℃,料筒温度一般选择在240-260℃,以防分解。

喷嘴温度低于料筒前段温度5-10℃.模具温度:生产PBT主要是控制温度。

温度高对产品机械性能影响极大,尤其是模温,模具温度太高,产品易脆抗冲击性能差易开裂,通常模具温度为40-100℃,以70-90℃为宜。

玻璃增强级和阻燃级模具温度可采用65℃,最高模具温度不超过100℃。

为提高产品尺寸的稳定性、防止翘曲变形,可以提高模具温度,使塑料在成型中结晶完善。

注射压力:一般为中等程度的注塑压力,为40-100Mpa。

注射速度:PBT的结晶速度相当快,要求高的注射速度,以避免熔体表面冻结,使远离浇口处出现熔接痕或开裂。

[page]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应用范围:汽车(仪表板,工具舱门,车轮盖,反光镜盒等),电冰箱,大强度工具(头发烘干机,搅拌器,食品加工机,割草机等),电话机壳体,打字机键盘,娱乐用车辆如高尔夫球手推车以及喷气式雪撬车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ABS材料具有吸湿性,要求在加工之前进行干燥处理。

建议干燥条件为80~90℃下最少干燥2小时。

材料温度应保证小于0.1%。

熔化温度:210~280℃;建议温度:245℃。

模具温度:25…70℃。

(模具温度将影响塑件光洁度,温度较低则导致光洁度较低)。

注射压力:500~1000bar。

注射速度:中高速度。

化学和物理特性: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化学单体合成。

每种单体都具有不同特性:丙烯腈有高强度、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坚韧性、抗冲击特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洁度及高强度。

从形态上看,ABS是非结晶性材料。

三中单体的聚合产生了具有两相的三元共聚物,一个是苯乙烯-丙烯腈的连续相,另一个是聚丁二烯橡胶分散相。

ABS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三种单体的比率以及两相中的分子结构。

这就可以在产品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由此产生了市场上百种不同品质的ABS材料。

这些不同品质的材料提供了不同的特性,例如从中等到高等的抗冲击性,从低到高的光洁度和高温扭曲特性等。

ABS材料具有超强的易加工性,外观特性,低蠕变性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以及很高的抗冲击强度。

PA12聚酰胺12或尼龙12应用范围:水量表和其他商业设备,电缆套,机械凸轮,滑动机构以及轴承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加工之前应保证湿度在0.1%以下。

如果材料是暴露在空气中储存,建议要在85℃热空气中干燥4~5小时。

如果材料是在密闭容器中储存,那么经过3小时温度平衡即可直接使用。

熔化温度:240~300℃;对于普通特性材料不要超过310℃,对于有阻燃特性材料不要超过270℃。

模具温度:对于未增强型材料为30~40℃,对于薄壁或大面积元件为80~90℃,对于增强型材料为90~100℃。

增加温度将增加材料的结晶度。

精确地控制模具温度对PA12来说是很重要的。

注射压力:最大可到1000bar(建议使用低保压压力和高熔化温度)。

注射速度:高速(对于有玻璃添加剂的材料更好些)。

流道和浇口:对于未加添加剂的材料,由于材料粘性较低,流道直径应在30mm左右。

对于增强型材料要求5~8mm 的大流道直径。

流道形状应当全部为圆形。

注入口应尽可能的短。

可以使用多种形式的浇口。

大型塑件不要使用小浇口,这是为了避免对塑件过高的压力或过大的收缩率。

浇口厚度最好和塑件厚度相等。

如果使用潜入式浇口,建议最小的直径为0.8mm。

热流道模具很有效,但是要求温度控制很精确以防止材料在喷嘴处渗漏或凝固。

如果使用热流道,浇口尺寸应当比冷流道要小一些。

PA6聚酰胺6或尼龙6应用范围:由于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被广泛用于结构部件。

由于有很好的耐磨损特性,还用于制造轴承。

几种常见塑料的成型工艺的广泛应用2009年11月11日中国包装网作者: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由于PA6很容易吸收水分,因此加工前的干燥特别要注意。

如果材料是用防水材料包装供应的,则容器应保持密闭。

如果湿度大于0.2%,建议在80℃以上的热空气中干燥16小时。

如果材料已经在空气中暴露超过8小时,建议进行105℃,8小时以上的真空烘干。

熔化温度:230~280℃,对于增强品种为250~280℃。

模具温度:80~90℃。

模具温度很显著地影响结晶度,而结晶度又影响着塑件的机械特性。

对于结构部件来说结晶度很重要,因此建议模具温度为80~90℃。

对于薄壁的,流程较长的塑件也建议施用较高的模具温度。

增大模具温度可以提高塑件的强度和刚度,但却降低了韧性。

如果壁厚大于3mm,建议使用20~40℃的低温模具。

对于玻璃增强材料模具温度应大于80℃。

注射压力:一般在750~1250bar之间(取决于材料和产品设计)。

注射速度:高速(对增强型材料要稍微降低)。

流道和浇口:由于PA6的凝固时间很短,因此浇口的位置非常重要。

浇口孔径不要小于0.5*t(这里t为塑件厚度)。

如果使用热流道,浇口尺寸应比使用常规流道小一些,因为热流道能够帮助阻止材料过早凝固。

如果用潜入式浇口,浇口的最小直径应当是0.75mm。

化学和物理特性:PA6的化学物理特性和PA66很相似,然而,它的熔点较低,而且工艺温度范围很宽。

它的抗冲击性和抗溶解性比PA66要好,但吸湿性也更强。

因为塑件的许多品质特性都要受到吸湿性的影响,因此使用PA6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为了提高PA6的机械特性,经常加入各种各样的改性剂。

玻璃就是最常见的添加剂,有时为了提高抗冲击性还加入合成橡胶,如EPDM和SBR等。

对于没有添加剂的产品,PA6的收缩率在1%到1.5%之间。

加入玻璃纤维添加剂可以使收缩率降低到0.3%(但和流程相垂直的方向还要稍高一些)。

成型组装的收缩率主要受材料结晶度和吸湿性影响。

实际的收缩率还和塑件设计、壁厚及其它工艺参数成函数关系。

PA66聚酰胺66或尼龙66应用范围:同PA6相比,PA66更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仪器壳体以及其它需要有抗冲击性和高强度要求的产品。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如果加工前材料是密封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干燥。

然而,如果储存容器被打开,那么建议在85℃的热空气中干燥处理。

如果湿度大于0.2%,还需要进行105℃,12小时的真空干燥。

熔化温度:260~290℃。

对玻璃添加剂的产品为275~280℃。

熔化温度应避免高于300℃。

模具温度:建议80℃。

模具温度将影响结晶度,而结晶度将影响产品的物理特性。

对于薄壁塑件,如果使用低于40℃的模具温度,则塑件的结晶度将随着时间而变化,为了保持塑件的几何稳定性,需要进行退火处理。

注射压力:通常在750~1250bar,取决于材料和产品设计。

注射速度:高速(对于增强型材料应稍低一些)。

流道和浇口:由于PA66的凝固时间很短,因此浇口的位置非常重要。

浇口孔径不要小于0.5*t(这里t为塑件厚度)。

如果使用热流道,浇口尺寸应比使用常规流道小一些,因为热流道能够帮助阻止材料过早凝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