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要点》
dzt 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的分解,并对各单元项目确定设计要求与边界、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工程的实现步 骤和有关工程参数。 第 2.1.6 条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初步设计图进行扩充, 使之满足实施的需要:
对监测方案应给出准确的布点位置及要求,以利于定位实施;编制工程预算及设计
程度为主、适当参考工程造价的原则,进行综合确定。 第 2.2.2 条 根据泥石流灾害的受灾对象、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期望经
济损失和防治工程投资等五个因素,可将泥石流灾害防治安全等级划分为四个级别 (表 2—1)。 2.3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 第 2.3.1 条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的确定,应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免费标准网()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免费标准网()
及对工程的影响;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埋深、动态、补给排泄条件及地层渗透系数; 水与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参数;特殊岩土的测试与评价; (4)其它资料:施工场地的水、电、交通条件:排水、排污条件;对噪声、振动 的限制;防治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的地方经验;地方的材料及劳务价格;防治工 程影响范围内的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图等。 第 1.4.3 条 防治工程设计在执行本规范时,尚应参照执行国家、行业、部门
图设计,视情况也可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边监测。 第 2.1.4 条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应根据防治目标,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全
面的技术与经济论证,提出优化的推荐设计方案。此阶段的设计文件应提出相应的 设计方案图纸,设计论证说明。 第 2.1.5 条 初步设计阶段应对泥石流灾害影响范围的防治任务进行科学合理
上,运用成熟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充分论证,并宜提出多方 案进行比较。 第 1.3.5 条 应注意与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发布《水利工程各阶段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发布《水利工程各阶段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05.08.12•【文号】水总局科[2005]3号•【施行日期】2005.08.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发布《水利工程各阶段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水总局科[2005]3号2005年8月12日)各有关勘测设计单位:根据《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水利部令第2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征地、移民、环评和水保等工作和完善立项报批程序的通知》(水规计[2005]199号)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管理工作及提高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质量,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针对近年来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文件评估与审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水利工程各设计阶段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见附件),现予以发布。
请各有关勘测设计单位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以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报告中的水土保持篇章编制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
附件:水利工程各设计阶段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指导意见为了进一步规范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质量,落实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水利部令第2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征地、移民、环评和水保等工作和完善立项报批程序的通知》(水规计[2005]199号)的规定,以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正在修订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编制规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国标,报批稿)和正在编制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其它相关技术标准,针对近年来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文件评估与审查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现就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以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报告中水土保持篇章编制工作中的技术要求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制的基本规定1.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应根据工程性质、任务、规模、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等编制相应的水土保持技术文件(表1-1)。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第条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泥石流防治工程与自然地质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设计时必须全面考虑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复杂变化,包括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因兴建工程改变了自然地质环境条件而引发新的灾害。同时,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不成熟的科学技术,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性。
第条岩土性质的不确定性泥石流体及工程岩图体多是非均质、多向异性介质,其岩土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大。防治设计时不仅应掌握岩土性质及其概率分布,而且要了解测试方法及其与工程原型之间的差异。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第条工程勘察主要包括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勘察等内容。针对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工程勘察必须由具有地质灾害勘察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条防治工程设计这是一门涉及科学、技术、经济和方针政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技术。设计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J
工程构件截面中心轴的惯性矩;
K
安全系数、弹性抗力系数、换算系数、地基系数;
Ks
挡土墙抗滑稳定系数;
Kt
挡土墙抗倾覆稳定系数;
k0
抗倾覆安全系数;
L
防冲肋板间距、拦砂坝主、副坝间距,谷坊间距、钢索在河床上的敷设长度;
L1,L2
锚索锚固长度;
泥石流防治工程

泥⽯流防治⼯程泥⽯流防治⼯程8.1 ⼀般规定8.1.1 开发建设项⽬处于泥⽯流多发地区,易受泥⽯流危害的,应采取泥⽯流防治⼯程。
8.1.2 泥⽯流沟的防治应以⼩流域为单元,按以下四个类型区采取不同的⼯程,进⾏全⾯综合防治,做到标本兼治,除害兴利,开发利⽤⽔⼟资源,发展⽣产。
1 地表径流形成区。
主要分布在坡⾯,应在坡耕地修建梯⽥,或采取蓄⽔保⼟耕作法;荒地造林种草,实施封育治理,涵养⽔源;同时配合坡⾯各类⼩型蓄排⼯程,⼒求减少地表径流,减缓流速。
有条件的流域可将产流区的洪流另⾏引⾛,避免洪⽔沙⽯混合,削减形成泥⽯流的⽔源和动⼒。
2 泥⽯流形成区。
主要分布在容易滑塌、崩塌的沟段,应在沟中修建⾕坊、淤地坝和各类固沟⼯程,巩固沟床,稳定沟坡,减轻沟蚀,控制崩塌、滑塌等重⼒侵蚀的产⽣。
3 泥⽯流流过区。
在主沟道的中、下游地段,应修建各种类型的格栅坝和桩林等⼯程,拦截⽔流中的⽯砾等固体物质,尽量将泥⽯流改变为⼀般洪⽔。
4 泥⽯流堆积区。
主要在沟道下游和沟⼝,应修建停淤⼯程与排导⼯程,控制泥⽯流对沟⼝和下游河床、川道的危害。
8.2 地表径流形成区的防治⼯程8.2.1 坡耕地治理:1 以⼩流域为单元,对坡耕地进⾏全⾯治理,根据⼟层薄厚、⾬量⼤⼩等条件,分别修建⽔平梯⽥、坡式梯⽥和隔坡梯⽥。
有关规划、设计、施⼯等技术参照国家标准GB/T 16452.1—1996《⽔⼟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第⼆篇的规定执⾏。
2 对于25°以下未修梯⽥的坡耕地,应根据不同条件结合农事耕作,分别采取沟垄种植、草⽥轮作、套种、问作、深耕深松等耕作法。
具体技术要求参照国家标准GB/T 16453.1—1996第⼀篇的规定执⾏。
8.2.2 荒坡荒地治理:1 对于荒坡荒地,应布设植物⼯程,其中宜林地营造经济林、薪炭林、⽤材林,并搞好林种、林型、树种规划和整地⼯程设计。
具体技术要求参照国家标准GB/T 16453.2—1996《⽔⼟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第⼀篇的规定执⾏。
《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要点》

《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要点》咱都知道,泥石流这玩意儿可不好惹,一旦发作起来,那真是威力巨大,能把好多东西都冲得稀里哗啦的。
我记得有一回我去一个山区考察,就亲眼目睹了泥石流过后的惨状。
那原本好好的村庄,道路被冲断,房子也倒了好几座,田里的庄稼更是被埋得没了影儿。
看着村民们那无助又悲伤的眼神,我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儿了。
从那时候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研究泥石流的治理,让这样的悲剧少发生一些。
要说泥石流治理工程的设计,那可有不少要点得注意。
首先,咱得把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摸清楚。
一般来说,陡峭的地形、丰富的松散物源和大量的水源,这三个家伙凑一块儿,就容易搞出泥石流来。
所以在设计治理工程的时候,就得针对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比如说地形这一块,如果山坡太陡,那咱们就得想办法给它“削削坡”,让它变得缓一些。
这就好比一个人脾气太冲,咱得给他降降火,让他温和点儿。
具体咋操作呢?可以采用修建阶梯状的护坡,或者打上一排排的锚杆,把山体给固定住,不让它那么容易松动。
再说说物源。
那些容易被冲走的沙石、泥土啥的,就是物源。
咱们得想办法把它们管住,不能让它们随便跟着泥石流跑。
可以在山坡上种上树,树根能把土抓住,就像给大地长了好多小手,紧紧地拽着。
还可以修建一些拦挡坝,把那些松动的石头、泥土拦住,别让它们往下冲。
水源也是个关键。
要是雨水太多,或者山上的冰雪融化太快,水一下子多起来,就容易引发泥石流。
这时候,咱们可以修一些排水渠,让水顺着咱们设计好的路线流走,别到处乱跑。
就像给洪水修了一条专门的高速公路,让它规规矩矩地走。
还有啊,在设计治理工程的时候,可不能只看眼前,得把眼光放长远点儿。
要考虑到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降雨量可能增加,或者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更高。
所以咱们的工程得有一定的冗余度,能承受更恶劣的情况。
另外,工程的质量也得严格把关。
不能说设计得挺好,结果施工的时候偷工减料,那可就白搭了。
就像盖房子,设计得再漂亮,要是砖头水泥用得不好,一刮风下雨就塌了,那不是瞎折腾嘛。
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实践与经验总结

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实践与经验总结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泥石流成为威胁山区安全和发展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泥石流灾害,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查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实践的要点和经验进行总结。
1. 勘查范围和目标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查应覆盖潜在泥石流风险区域,并有针对性地进行。
勘查的目标是识别和确定泥石流发生的概率、规模和运动特点,以及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因素和触发条件。
2. 勘查方法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地质勘查、空间遥感技术、地下水位监测等。
地质勘查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包括地质剖面的测绘、地质构造和地层的研究,以及地下水的勘探等。
空间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获取大范围的地形、地貌和植被信息,从而评估潜在泥石流风险区域。
地下水位监测可以实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为泥石流的监测和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3. 勘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勘查所得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结论和判断。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筛选、校正和修订等。
数据分析主要包括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和数学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勘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确定泥石流的概率、规模和运动特点,并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估和灾害预测。
4. 风险评估和防治方案设计根据勘查数据和分析结果,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泥石流威胁的程度和范围,为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和综合评判的方法来实施。
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可以设计针对性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包括构筑物的建设、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措施等。
5. 施工监测和效果评价防治工程的施工过程需要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有效。
施工监测可以采用自动监测设备、现场观测和现场测试等方法。
通过监测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防治工程的效果。
在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查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几点经验:首先,勘查工作要充分调动相关专业人员的智慧和经验,形成多学科、多专业的团队合作。
泥石流防治与工程设计课件

➢ 根据需要控制的泥石流物源总量,采用的固、拦、排工程各自控制的水 沙帐一定要协调,拟定的对比方案(固、拦、排工程可按位置不同、数 量不同、构筑物型式不同等进行优化组合)应具有对等的灾害控制治理 效果(都可以有效的保护对象的安全)。
泥石流防治与工程设计
12
四、泥石流治理方案设计应注意事项
(三)治理方案选择与比较:
对堰塞体应按照堆积体形成的土石坝厚度、高度、堆积物的块度
等特征分析溢流溃决的可能性、溃决流量及危害性,针对性的对
堰塞体土石坝进行加固、导流,防止其溃决。
泥石流防治与工程设计
13
四、泥石流治理方案设计应注意事项
(三)治理方案选择与比较:
拦沙工程:根据沟内可转化为泥石流的物源分布位置、数量,采 用拦沙工程控制和拦截输入下游沟道的泥沙量,防止下游沟道淤 积、堵塞形成灾害。
拦沙工程重点论证固源后还需要通过拦蓄进一步控制的泥沙量( 按设计基准期),分析泥石流物质来量和来向,确定需要拦蓄调 节总库容,据此选择坝位,分析建坝处地质地形条件、施工可行 性确定各坝库容和坝高。
坝型可选择实体拦沙坝、格栅坝、谷坊等。
按照泥石流可能的工况,检算坝体抗滑、抗倾、地基应力等稳定 性,按照泥石流正面冲击(流体、巨石)坝体检算稳定性,按照 设计容许过流流量设计泥石流过坝流量,坝下冲刷坑深度。据此 确定坝体尺寸、溢流口断面、坝基础埋深、坝下消能结构物(( 坝高≥3m,且坝基位于松散层中用副坝)。格栅坝除按照拦沙坝 要求检算稳定性外,应检算格栅受力安全性、格栅间距等。
(一)可研方案审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图纸设计深度不够:工程治理方案图纸设计深度不够或对比 方案设计深度不够,对于设计深度不够的方案难以判断其技术可 行性、工程量和投资的合理性。
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要点

边墙按挡土墙检算,当槽底有圬工时偏于安全; 正确计算弯道凹岸加高(水山高久公式Δh=aBV2/Rg, a取2.0),
按实际调查和计算流速确定防冲、防淤措施。 防冲可铺底或设防冲肋(间距10-25m,高1.5-2.5m), V形槽心铺厚0.6-1.0m。防淤可加大流速,加大流速 可加高变窄槽的断面以增大泥深,甚至作成V型槽 (IV = (I纵2+I横2)1/2,I横=1:3-1:10)。
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要点
6. 排导槽设计
平面尽量顺直并避免拆迁工程;断面按过坝后 泥石流流量控制,与纵坡组合与过流能力匹配,选 择合理纵坡(稀性3%-7%,粘性7%-18%),必要时 分段变坡以避免冲、淤和大填大挖。
做好进、出口段和变坡处、过既有桥涵的处理, 进口段与坝衔接或做八字堤,出口向主河下游交汇 (30°-60°);变纵坡处作好消能处理;过既有桥 涵可采用加大流速的措施,避免改扩建。
5. 拦砂工程设计
按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好坝位,尽量选上游纵坡 缓的基岩锁口处,使坝短、库容大、坝基浅;计算 回淤坡度(多小于沟纵坡0.5-1.5%)与库容以及防揭 底和侧蚀的物量。有条件时可加固地震堰塞体作坝。
按坝高初拟坝顶宽度(最小1m),坝面坡陡 (甚至直立),背坡缓(1:0.4-1:0.6),坝肩伸进坡 体,坝基应力不高;按最危险工况(空库一次泥石 流满库)进行抗滑、抗倾和坝身强度检算。
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要点
2. 震区参数调整
根据地震后松散固体物源大增的新情况,调整 泥石流的重度(稀性增多)、峰值流量(堵塞系数 加大)与暴发频率(临界雨强变小)。
如2008-9-24泥石流一次冲出量北川魏家沟达 100万方,唐家山支沟达30万方,大大超过预计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确定拦排数量
根据工程有效期(乡镇20年,城镇50年),计算拦+排 泥石流固体物质总量。
根据主河输沙能力与既有桥涵过流能力,以不导致主河、 公路次生灾害为度,确定拦(及停)-排结合方案中拦与排 的比例。进行主河堵溃二次灾害(壅水淹没与溃决洪水)预 测。尽量与公路改扩建协调。
4. 拦砂工程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要点
中铁二院 蒋忠信
1. 参数计算
区分松散固体物源的静储量、动储量和一次冲出量。动 储量包括可入沟的崩塌滑坡体、坡面侵蚀物、可起动的沟床 堆积物等。
按泥石流勘查规范计算流速、流量、一次泥石流总量、 冲击力、爬高、弯道超高等参数。突出泥痕调查,流速、流 量可据弯道泥痕反算。据弯道超高值Δh计算流速:
5. 拦砂工程设计
按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好坝位,尽量选上游纵坡缓的基岩 锁口处,使坝短、库容大、坝基浅;计算回淤坡度(多小于 沟纵坡0.5-1.5%)与库容以及防揭底和侧蚀的物量。有条件 时可加固地震堰塞体作坝。
按坝高初拟坝顶宽度(最小1m),坝面坡陡(甚至直 立),背坡缓(1:0.4-1:0.6),坝肩伸进坡体,坝基应力不高; 按最危险工况(空库一次泥石流满库)进行抗滑、抗倾和坝 身强度检算。
确定溢流段高度与截面,排水孔不要过大过密(孔面积 0.4-0.8m2,总面积5%-8%);在坝下0.5-1.0H段设护坦或潜 坝防冲。
缝隙坝要据最大粒径D进行缝隙设计,缝宽1.5-2.0D,缝 的总宽度为0.2-0.4溢流段宽B。确定其拦砂及过流能力,震 区注意流木阻塞问题。
根据各坝的造价与拦固物源量,得各坝的效益比(拦固 单位物源的费用),取消或降低低效益比的坝,增高高效益 比的坝。
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习惯是一个人 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 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 务。
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 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 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 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至关重要!
边墙按挡土墙检算,当槽底有圬工时偏于安全;正确计 算弯道凹岸加高(水山高久公式Δh=aBV2/Rg,a取2.0),
按实际调查和计算流速确定防冲、防淤措施。防冲可铺 底或设防冲肋(间距10-25m,高1.5-2.5m),V形槽心铺厚 0.6-1.0m。防淤可加大流速,加大流速可加高变窄槽的断面 以增大泥深,甚至作成V型槽(IV = (I纵2+I横2)1/2,I横=1:31:10)。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
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 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 来的学习上的习性。
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 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 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 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7) 生物工程:流域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作用近来被 低估,如日本一树不伐而泥石流频发。
感谢您的下载 特赠送精品文章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祝你学习进步,学业有成。
请删除本文章后使用本学习课件, 感谢支持。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 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 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 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 的。
稀性泥石流v=[Rg(Δh/B-tanФ)]1/2 粘性泥石流v={Rg[Δh/B-tanФ-c/(Hγcos2θ)]}1/2
2. 震区参数调整
根据地震后松散固体物源大增的新情况,调整泥石流的 重度(稀性增多)、峰值流量(堵塞系数加大)与暴发频率 (临界雨强变小)。
如2008-9-24泥石流一次冲出量北川魏家沟达100万方, 唐家山支沟达30万方,大大超过预计值。
二、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
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 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 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 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 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4) 导流-护岸堤:用于有保护对象的沟岸,按重力式墙 设计与检算,突出防冲计算与基础埋深。
(5) 桩林:用于固体物质巨大且无筑坝条件者,可筑钢 管桩(或人字撑)、钢筋砼桩林拦石,至少两排,桩距 b=1.5-2.0D,外露桩高2-4b。震区可试用。
(6) 渡槽:用于有条件从上方绕避道路等线性工程者, 有梁式、拱式,加强底板与出口导墙。
6. 排导槽设计
平面尽量顺直并避免拆迁工程;断面按过坝后泥石流流 量控制,与纵坡组合与过流能力匹配,选择合理纵坡(稀性 3%-7%,粘性7%-18%),必要时分段变坡以避免冲、淤和 大填大挖。
做好进、出口段和变坡处、过既有桥涵的处理,进口段 与坝衔接或做八字堤,出口向主河下游交汇(30°-60°); 变纵坡处作好消能处理;过既有桥涵可采用加大流速的措施, 避免改扩建。
7. 其它工程措施
(1) 固坡工程:一般不直接加固崩塌滑坡,必要时前缘 以墙、堤防冲。
(2) 跨流域分流与筑库储水:如大洪沟中游用隧洞将水 排向相邻非泥石流沟,黑沙河筑库将百年一遇洪峰流量由 110m3/s削减为33.9m3/s。
(3) 停淤场:用于出沟口后有平缓开阔地时。要在引流 口设圬工拦挡坝,拦淤堤可为土质并可多级,溢流口后接集 流沟。如蒋家沟停淤场1972-1982年共停淤805万方。
3类:拦砂坝、缝隙坝和谷坊群。 拦砂坝和谷坊群均为重力式圬工实体坝。拦砂坝功能以 拦砂为主,较高大;谷坊群由多座谷坊坝组成(前谷坊回淤 直至后谷坊脚),较低矮,功能以回淤防冲压脚为主。 缝隙坝为拦粗排细的透过式坝,有格栅坝、梳齿坝、网 格坝、钢绳网坝等。高强被动柔性防护网可作为新型钢绳网 坝用以拦阻泥石流,美国于1994年试用,2002年布鲁克(日 本)公司开发出Tabata泥石流防护系统。建议试用于拦截地 震崩入陡沟中的巨石。